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的碳库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及展望
1
作者 陈一宁 陈鹭真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共11页
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海草床是典型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具有相当可观的固碳能力。植被碳库和沉积物碳库是蓝碳生态系统有机碳的主要载体,其变化过程决定了生态系统的整体固碳能力。本文尝试从碳库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通过文献梳理,总结不... 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海草床是典型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具有相当可观的固碳能力。植被碳库和沉积物碳库是蓝碳生态系统有机碳的主要载体,其变化过程决定了生态系统的整体固碳能力。本文尝试从碳库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通过文献梳理,总结不同植被碳库之间、不同沉积物碳库之间以及植被碳库和沉积物碳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指出物种竞争、外源碳输入以及生物地貌学过程在碳库相互作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碳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蓝碳 植被 沉积物 碳库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19
2
作者 冯建祥 黄敏参 +2 位作者 黄茜 郭婕敏 林光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5-1074,共10页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位于海陆交错地区,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特征、很高的服务功能和巨大的资源潜力,但同时也受到人为活动的严峻威胁。作为天然示踪物的稳定同位素为研究滨海湿地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手段。本文着重探讨了稳定同位素在滨...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位于海陆交错地区,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特征、很高的服务功能和巨大的资源潜力,但同时也受到人为活动的严峻威胁。作为天然示踪物的稳定同位素为研究滨海湿地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手段。本文着重探讨了稳定同位素在滨海湿地动物食物源和食物网结构、滨海植物水分来源和利用效率、环境污染和生物入侵等全球变化对滨海湿地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当前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如食物网研究中样品处理方式和富集度的确定,水分来源研究中水分抽提方法和仪器选择等,展望了稳定同位素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评价以及碳循环和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滨海湿地 食物网 水分来源 全球变化
原文传递
基于陆海统筹的九龙江⁃厦门湾海岸生态过渡带综合监测体系构建 被引量:8
3
作者 王飞飞 钱灵颖 +3 位作者 丁升 曹文志 陈能汪 周克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271-4277,共7页
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生态过渡带,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矛盾突出。而生态与环境监测是海岸带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是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分析目前海岸带监测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以九龙江⁃厦门湾为研究对象,通过遥... 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生态过渡带,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矛盾突出。而生态与环境监测是海岸带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是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分析目前海岸带监测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以九龙江⁃厦门湾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和生物监测、标准衔接、采样和分析仪器以及在线监测系统研发等技术集成,构建了从污染源、环境质量到生态系统以及景观层次的一体化综合生态监测体系。该体系基于常规监测,建立了基于生态系统的河流⁃河口(近海)生物、水体和沉积物的生态环境一体化监测;探索制定了适用于九龙江河口不同盐度区的营养盐基准/标准系列推荐值;基于营养盐污染入海总量控制目标,构建了河流入海污染物通量在线监测系统;通过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实现了从关键生态系统到景观的海岸带综合生态监测。基于综合监测体系,构建了兼顾陆海的河口湾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或生态安全的动态评价。因此,通过上述系统的集成,成功实现了从陆域(流域)到河口(近海)一体化综合生态监测,可为海岸带地区的生态质量改善、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生态安全评价、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 海岸生态过渡地带 综合监测体系 九龙江⁃厦门湾
下载PDF
厦门市重点保护植物空间优先保护格局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钱灵颖 黄智洵 +1 位作者 杨盛昌 曹文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367-4378,共12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39种厦门市重点保护植物为对象,通过物种分布模型MaxENT获得物种潜在分布栅格图,利用空间保护优先化定量工具Zonation软件识别理论上既适宜重点保护植物生存又能够保证景观连通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39种厦门市重点保护植物为对象,通过物种分布模型MaxENT获得物种潜在分布栅格图,利用空间保护优先化定量工具Zonation软件识别理论上既适宜重点保护植物生存又能够保证景观连通性的区域,获得本地重点保护植物景观保护等级。根据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将景观保护等级最高的17%区域视为多物种空间优先保护区,结合Zonation模型生成的随景观丧失物种加权灭绝风险曲线,将保护等级最高的8%区域划为一级保护区,保护等级在8%—17%范围内的区域划为二级保护区。利用MaxENT模型中的jackknife刀切法发现海拔是对本地重点保护植物分布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优先保护区集中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海岸带区域。将优先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地建设现状、厦门市生态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对比发现厦门市岛外西部、北部的优先保护区得到了较好保护;岛外的西南部及东南部、岛内的东部及南部海岸带的优先保护区被建设用地大规模占用,已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的区域较少,存在大量的海岸带优先保护区保护空缺;岛外东南部的部分优先保护区虽未被占用,但规划中属发展备用地,缺乏生态保护。为避免优先保护区面积的进一步萎缩,应重点关注海岸带区域优先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将目前属于发展备用地的优先保护区转划为生态留白空间,针对一级、二级优先保护区分别实施刚性和弹性的生态保育措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严控对海岸带区域优先保护区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协调优先保护区内保护与开发利用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NATION MAXENT 生物多样性 优先保护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滨海盐沼碳库的季节性变化
5
作者 陈一宁 张子严 +5 位作者 陈鹭真 张家林 刘兵 夏小明 王欣凯 蔡廷禄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7,共13页
滨海盐沼的碳库变化可为蓝碳碳汇核算提供依据。为量化短时间尺度(季节到年际尺度)内滨海盐沼碳库的固碳速率,基于高分辨率的地表高程监测系统,于2022年在杭州湾南岸典型滨海盐沼开展了季节性的观测和采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 滨海盐沼的碳库变化可为蓝碳碳汇核算提供依据。为量化短时间尺度(季节到年际尺度)内滨海盐沼碳库的固碳速率,基于高分辨率的地表高程监测系统,于2022年在杭州湾南岸典型滨海盐沼开展了季节性的观测和采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本地种海三棱藨草和外来种互花米草的生长呈现季节性变化特征,植物生长主要集中在3—9月。就植物碳库的地下部分而言,海三棱藨草固碳量达到11 g C·m^(-2),互花米草盐沼则较高,为56 g C·m^(-2)。地表高程监测数据表明,海三棱藨草盐沼的沉积速率为12.30 cm·a^(-1),略低于互花米草盐沼的沉积速率(13.02 cm·a^(-1))。结合沉积速率与沉积物容重、有机碳含量等数据,可以算得观测期间,海三棱藨草盐沼沉积物碳埋藏速率为460 g C·m^(-2)·a^(-1),互花米草盐沼沉积物碳埋藏速率为588 g C·m^(-2)·a^(-1),这两种滨海湿地的碳埋藏速率也具有季节性,在夏、秋季达到高值。结合植物碳库和沉积物碳库结果可知,杭州湾南岸滨海盐沼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固碳速率,外来种生态系统固碳速率(644 g C·m^(-2)·a^(-1))高于本地种生态系统固碳速率(471 g C·m^(-2)·a^(-1))。在将来的滨海湿地蓝碳管理工作中,需要考虑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沼 植物 地表高程 碳埋藏 固碳速率
下载PDF
海洋病毒--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调控者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慧 柏仕杰 +1 位作者 蔡雯蔚 郑天凌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1-559,共9页
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海洋病毒在调节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结构、种群数量、物质循环、生物间遗传物质的转移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海洋病毒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海洋病毒对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 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海洋病毒在调节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结构、种群数量、物质循环、生物间遗传物质的转移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海洋病毒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海洋病毒对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调控作用,并对海洋病毒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病毒 生态系统 调控作用
原文传递
沼泽湿地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物理运移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牟晓杰 孙志高 王玲玲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6-152,共7页
沼泽湿地土壤是氮的重要储库,发挥着源、汇和转化器的重要功能。湿地土壤中无机氮的物理运移不但影响着植物的养分供给状况,而且其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健康状况等也有着深刻影响。综述了沼泽湿地土壤无机氮物理运移及影响因... 沼泽湿地土壤是氮的重要储库,发挥着源、汇和转化器的重要功能。湿地土壤中无机氮的物理运移不但影响着植物的养分供给状况,而且其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健康状况等也有着深刻影响。综述了沼泽湿地土壤无机氮物理运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动态。当前湿地土壤无机氮物理运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硝态氮和铵态氮(特别是硝态氮)物理运移规律及部分影响因素(如水分条件、土壤物理性质等)的探讨上,缺乏无机氮物理运移的动力学、热力学机制与模型表征研究。鉴于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天然沼泽湿地是研究的薄弱点,其在今后应亟需加强的领域包括:①无机氮物理运移的驱动机制;②动力学、热力学与环境效应模型表征;③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对无机氮物理运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铵态氮 物理运移 沼泽湿地 土壤
下载PDF
边缘海浮游生态系统对生物泵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邦钦 柳欣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5-395,共11页
海洋生物泵及其与碳循环关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课题。边缘海是全球海洋的重要组分,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气候调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也是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相互作用研究的... 海洋生物泵及其与碳循环关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课题。边缘海是全球海洋的重要组分,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气候调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也是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相互作用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区域。针对"边缘海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如何调控生物泵效率"这一科学命题,归纳分析了浮游生态系统主要生物组分及其在碳循环和生物泵(颗粒有机碳输出)过程中的作用,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的研究思路是将整个浮游生态系统看成黑箱模式,关注该生态系统某些方面的动态与生物泵效率的关系。最新研究表明,浮游生态系统对生物泵的调控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该系统内不同营养级间的碳流与颗粒有机碳输出的相关过程非常复杂。简单地利用浮游生物不同类群(含营养级)生物量和生产力等指标来阐明浮游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泵效率的耦合机制非常困难。针对当今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整个浮游生态系统入手,在研究生态系统群落组成和生物量(即各类群颗粒有机碳储库)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有机碳在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转换过程及其速率,期望阐明影响生物泵效率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机制,同时构建不同浮游生态系统的碳流传递过程和颗粒有机碳的输出模式,从而最终揭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调控生物泵效率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态系统 生物泵 颗粒有机碳输出 群落结构 全球变化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海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应用——以粤港澳大湾区伶仃洋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杨帆 张倩 +1 位作者 向枝远 张振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99-1009,共11页
海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开展海洋空间规划的基础,对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态系统服务框架下提出伶仃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并分区。根据一级分区结果、开发适宜性—生态保护重要性矩阵和面积占比,分为重点开发区... 海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开展海洋空间规划的基础,对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态系统服务框架下提出伶仃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并分区。根据一级分区结果、开发适宜性—生态保护重要性矩阵和面积占比,分为重点开发区(高—低,30.63%)、限制开发区(高—高,22.71%)、保留区(低—低,23.37%)、禁止开发区(低—高,23.29%),以上四区开发适宜性依次递减。根据资源禀赋和用海兼容条件进行二级分区,重点开发区包括港口航运、旅游、渔业等单功能二级区(近岸与岛屿周围海域)和兼容二级区(桂山岛外围海域),关注供给/文化服务协同开发。限制开发区分为生态旅游和休闲渔业二级区,分布于香港、澳门地区近岸海域,需权衡供给/文化服务的开发和调节/支持服务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 海洋开发适宜性 生态保护重要性 伶仃洋
原文传递
30种药食两用的南方滨海耐盐植物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琳婷 王文卿 +1 位作者 朱雪平 陈慧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10期73-77,共5页
南方滨海地区人口分布集中、土地耕种面积少,盐渍土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植物生长和作物减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但南方海岸线广阔,植物资源丰富,鱼塘面积大,若打破传统的"养殖-晒塘"模式,把冬闲鱼塘与耐盐蔬菜结合起来,既能减少... 南方滨海地区人口分布集中、土地耕种面积少,盐渍土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植物生长和作物减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但南方海岸线广阔,植物资源丰富,鱼塘面积大,若打破传统的"养殖-晒塘"模式,把冬闲鱼塘与耐盐蔬菜结合起来,既能减少现有土地资源的占用,又能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效益。许多耐盐蔬菜还兼具药用价值,不仅逐渐引起医药界和食品界的重视,有些地方政府对药用价值蔬菜种植还给予重点扶持。对于"药补不如食补"的中国人,通过食补来替代药物治疗,是最理想的养生之道。通过长时间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筛选出以菊科和藜科为主的17科29属30种南方滨海地区药食两用的耐盐蔬菜,针对其生境、分布、食用方法及药用功能进行简单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冬闲鱼塘 耐盐蔬菜 药食两用
下载PDF
深型水库溶解氧分层规律及其机制探究——以万安水库为例
11
作者 陈侃 王飞飞 +2 位作者 阮琪祯 吴旭春 曹文志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0,共11页
溶解氧(DO)是衡量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探讨深型水库DO分层规律与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间的关系,可为维护库区水生态健康提供科学依据。2022年监测了九龙江万安水库的理化指标及营养元素的垂向分布,并分析了库区的DO分层规律及影响... 溶解氧(DO)是衡量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探讨深型水库DO分层规律与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间的关系,可为维护库区水生态健康提供科学依据。2022年监测了九龙江万安水库的理化指标及营养元素的垂向分布,并分析了库区的DO分层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月属万安水库混合期,呈贫营养状态,DO垂向平均浓度高达6.70 mg/L,DO变化受浮游植物分布及“翻库”影响;5月属热分层形成期,处中营养状态,水体在内源产氧减少和原位DO消耗驱动作用下出现温跃层溶解氧极小值,36 m以下水体处于缺氧状态;8月为热分层稳定期,处中度富营养化,表层DO最大浓度达12.00 mg/L以上,在35 m深度出现DO极大值,水体热分层阻碍DO补充、内源产氧减弱是造成热分层稳定期水体上层大范围缺氧的主要原因;10月为热分层消退期,呈中营养状态,DO垂向平均浓度仅为0.77 mg/L,水深2.79 m以下水层皆处于缺氧状态。热分层时期DO垂向变化受到水体热分层、营养水平、污染状态及浮游植物生长分布等因素的影响,热分层从物理角度影响DO分层,营养水平及污染状态可以影响DO的产耗机制,而库区水体浊度通过影响浮游植物的垂向分布进而对DO浓度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水体热分层 缺氧状态 万安水库
下载PDF
泉州湾洛阳河口红树林湿地自由生活海洋线虫食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曾佳丽 卓异 +4 位作者 林家逸 林丹 张慧萍 陈昕韡 蔡立哲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5-521,共7页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小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在沉积环境食物链网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在泉州湾洛阳河口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秋茄(Kandelia obovata)2种生境获得的4个季节的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数据,分析了2种红树林生境4种食...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小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在沉积环境食物链网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在泉州湾洛阳河口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秋茄(Kandelia obovata)2种生境获得的4个季节的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数据,分析了2种红树林生境4种食性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物种数和丰度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在桐花树生境,4种食性的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物种数的季节差异显著;但在秋茄生境,4种食性的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物种数无显著季节差异.在桐花树生境,春季、秋季和冬季均是刮食者丰度所占比例最高;在秋茄生境,春季、夏季和秋季均是非选择性沉积食性者丰度所占比例最高;在桐花树和秋茄生境均有3个季节选择性沉积食性者丰度所占比例最低.在桐花树生境,3个优势种分别为刮食者的Spilophorella sp.1、捕食者的Parasphaerolaimus spp.和Viscosia sp.1;在秋茄生境,5个优势种分别为选择性沉积食性者的Terschellingia longicandata、非选择性沉积食性者的Metalinhomoeus longiseta、刮食者的Spilophorella sp.1、捕食者的Parasphaerolaimus spp.和Hopperia spp..可见,Spilophorella sp.1和Parasphaerolaimus spp.在2种红树林生境均为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食性 红树林湿地 洛阳河口 泉州湾
全文增补中
湛江高桥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粒径谱 被引量:7
13
作者 饶义勇 蔡立哲 +6 位作者 黄聪丽 李想 卓异 郭涛 颜露露 傅素晶 陈昕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7182-7189,共8页
在我国,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粒径谱研究很少。根据2010年1月、4月、7月、10月在湛江高桥红树林湿地获得的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数据,构建了底栖动物生物量粒径谱,以期为湛江高桥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 在我国,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粒径谱研究很少。根据2010年1月、4月、7月、10月在湛江高桥红树林湿地获得的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数据,构建了底栖动物生物量粒径谱,以期为湛江高桥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桥红树林湿地生物量粒径谱基本为3峰模式。第一峰在-2粒级,主要由线虫构成;第二峰在4—12粒级,主要由寡毛类、多毛类和小个体甲壳类构成;第三峰在13—22粒级,主要由大个体腹足类、双壳类和甲壳类构成。(2)木榄、桐花树和无瓣海桑生境在0—4粒级之间出现一个明显的波谷,这个波谷介于线虫和寡毛类之间,是大型与小型底栖动物粒级交汇区。(3)高桥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正态化生物量粒径谱的斜率大于-1,截距为16.533—18.150。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生境的截距、最小粒级的生物量(BMS)高于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和盐地鼠尾粟(Sporobolus virginicus)生境,说明桐花树和无瓣海桑生境的底栖动物生产力水平较木榄和盐地鼠尾粟生境的高;秋季的截距、BMS较其他季节高,说明秋季的底栖动物生产力水平较其他季节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粒径谱 红树林湿地 湛江
下载PDF
厦门海域文昌鱼及其他大型底栖动物资源现状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饶义勇 张慧萍 +5 位作者 林聃 颜露露 李想 傅素晶 陈昕韡 蔡立哲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7-585,共9页
根据2014年8月在厦门黄厝和十八线潮下带海区,以及2014年1月-6月在厦门玩月坡潮间带获得的文昌鱼及其他大型底栖动物数据,对厦门海域文昌鱼及其他大型底栖动物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黄厝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 根据2014年8月在厦门黄厝和十八线潮下带海区,以及2014年1月-6月在厦门玩月坡潮间带获得的文昌鱼及其他大型底栖动物数据,对厦门海域文昌鱼及其他大型底栖动物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黄厝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5种、80.7 ind/m2和13.46 g/m2,十八线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5种、76.2 ind/m2和6.53 g/m2。黄厝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丰度指数(d)平均值略低于十八线潮下带,而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略高于十八线潮下带。黄厝潮下带、十八线潮下带的文昌鱼栖息密度分别为51.1 ind/m2和39.8 ind/m2文昌鱼生物量分别为4.63 g/m2和3.68 g/m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除了黄厝海区和十八线海区之间的文昌鱼体长呈显著差异,其余文昌鱼种群参数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参数均无显著差异。文昌鱼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与底质粒径分选系数呈显著负相关。玩月坡潮间带低潮区文昌鱼及其他大型底栖动物资源贫乏。厦门海域文昌鱼的资源量与文昌鱼放流、海岸工程和采砂作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鱼 大型底栖动物 资源现状 海岸工程 厦门海域
下载PDF
底质细化对厦门潮下带文昌鱼栖息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丙温 蔡立哲 +5 位作者 饶义勇 李文君 陈昕韡 傅素晶 彭文晴 郑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4-505,共12页
本文根据2014年至2017年在厦门文昌鱼保护区黄厝、南线十八线、鳄鱼屿和小嶝岛四处潮下带以及参照点白城潮下带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沉积物粒径数据,探讨底质细化对厦门潮下带文昌鱼栖息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聚类分析表明个别黏... 本文根据2014年至2017年在厦门文昌鱼保护区黄厝、南线十八线、鳄鱼屿和小嶝岛四处潮下带以及参照点白城潮下带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沉积物粒径数据,探讨底质细化对厦门潮下带文昌鱼栖息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聚类分析表明个别黏土含量较高的取样站没有发现文昌鱼且大型底栖动物种数少。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厦门潮下带部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参数和优势种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底质粒径分析表明,2017年9月,鳄鱼屿和白城潮下带黏土和粉砂含量高于黄厝、南线十八线和小嶝岛潮下带的黏土和粉砂含量。2016年夏季黄厝、南线十八线潮下带黏土和粉砂含量明显高于2014年夏季的黏土和粉砂含量。相关分析表明,5个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参数如物种数、栖息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H′)和丰度指数(d),7个常见种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与粉砂和黏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均匀度指数(J)和4种常见种的数量与粉砂和黏土含量无显著相关,白氏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与粉砂和黏土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证实,黏土含量增加到15%和粉砂含量增加到60%有利于多数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增加,但导致白氏文昌鱼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减少,而红角沙蚕(Ceratonereis erythraeenis)、滑指矶沙蚕(Eunice indica)、光滑倍棘蛇尾(Amphioplus laevis)受底质细化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文昌鱼栖息地 底质细化 潮下带 厦门
下载PDF
厦门鳄鱼屿潮间带中国鲎的种群动态与底栖环境 被引量:6
16
作者 蔡立哲 陈昕韡 +2 位作者 傅素晶 杨德援 赵小雨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1年第1期14-18,共5页
为了解鳄鱼屿潮间带中国鲎资源状况,2018年6月—2019年5月,调查厦门鳄鱼屿潮间带中国鲎种群的个体数、软壳率、损伤率、头胸部长和宽、腹部长和剑尾长。结果表明:鳄鱼屿潮间带中国鲎个体数从2018年6月的12只增加到9月的37只,2018年12月... 为了解鳄鱼屿潮间带中国鲎资源状况,2018年6月—2019年5月,调查厦门鳄鱼屿潮间带中国鲎种群的个体数、软壳率、损伤率、头胸部长和宽、腹部长和剑尾长。结果表明:鳄鱼屿潮间带中国鲎个体数从2018年6月的12只增加到9月的37只,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未发现中国鲎,2019年3月增加到22只。2018年8—11月为中国鲎蜕壳期,2019年2—5月损伤率较高。2019年2月鳄鱼屿潮间带中国鲎种群的头胸部长和腹部长最大,分别为39.66 mm和31.20 mm,2019年5月头胸部长和腹部长最小,分别为22.93 mm和20.53 mm。2018年7月头胸甲宽和剑尾长最大,分别为60.42 mm和71.19 mm,2018年6月头胸甲宽和剑尾长最小,分别为43.93 mm和42.88 mm。厦门鳄鱼屿潮间带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36种,优势类群主要是多毛类、甲壳类和双壳类。鳄鱼屿潮间带A、B、C 3个区的沉积物中均没有砾成分,从较高潮位(A区)到较低潮位(C区)砂和叶绿素a含量减少,而碳、氮、粉砂和黏土含量增加。由于受牡蛎养殖和池塘养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厦门鳄鱼屿潮间带的中国鲎种群及其栖息地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鲎 种群动态 底栖环境 潮间带 鳄鱼屿
下载PDF
中国红树林湿地:分布、种类组成及其保护 被引量:51
17
作者 杨盛昌 陆文勋 +1 位作者 邹祯 李思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7年第4期301-310,共10页
红树林作为重要的海岸湿地类型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过去的50年中,中国红树林曾遭到极大的破坏。本文简要介绍了世界红树林分布现状,对中国红树林的分布、面积及红树植物种类组成进行详细叙述,并就红树植物分类体系进行讨... 红树林作为重要的海岸湿地类型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过去的50年中,中国红树林曾遭到极大的破坏。本文简要介绍了世界红树林分布现状,对中国红树林的分布、面积及红树植物种类组成进行详细叙述,并就红树植物分类体系进行讨论,认为中国红树植物种类应为38种,其中真红树植物13科15属27种,半红树植物有9科11属11种;对中国红树林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红树林的研究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红树林 分布 种类组成 保护区
下载PDF
相机陷阱法在潮间带底栖蟹类群落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谷宣 陈国贵 +1 位作者 王文卿 王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974-2983,共10页
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是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环节。目前普遍应用的传统侵入性调查方法(挖掘法、手捕法和陷阱诱捕法)存在干扰强、耗时久和劳动密集等问题,无法客观反映活动性较强的蟹类等重要功能类群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 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是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环节。目前普遍应用的传统侵入性调查方法(挖掘法、手捕法和陷阱诱捕法)存在干扰强、耗时久和劳动密集等问题,无法客观反映活动性较强的蟹类等重要功能类群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对陆地野生动物研究中常用的相机陷阱法进行了符合潮间带应用条件的便携式设计,并以红树林蟹类为例,通过与3种传统侵入性调查方法进行对比,探讨相机陷阱法在潮间带底栖蟹类群落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相机陷阱法在种群密度测定方面比挖掘法提高2.1倍,比手捕法提高10.3倍,比陷阱诱捕法提高16.3倍;(2)相机陷阱法在调查物种数方面均高于3种传统侵入性调查方法,适用于沙蟹科(Ocypodidae)和方蟹科(Grapsidae)蟹类调查;(3)相机陷阱法对个体大小选择性弱,采样更加全面;(4)相机陷阱法在群落alpha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beta多样性(样方-多度矩阵总方差Var(Y))和功能多样性(Rao二次熵和功能离散度)调查方面整体不弱于侵入性调查方法。此外,相较于侵入性调查方法,相机陷阱法对沉积物结构破坏小、不干扰蟹类群落结构,在兼顾数据丰富性的同时又具有高效性。然而,由于相机陷阱法基于蟹类底表活动性,无法适用于冬季调查、夜行性蟹类和游泳型蟹类调查。未来,相机陷阱法的发展将与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技术结合以满足数据处理需求。研究揭示了相机陷阱法在潮间带底栖蟹类群落中的应用优越性与局限性,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机陷阱法 潮间带 蟹类 多样性
下载PDF
2013-2022年福建漳江口互花米草分布无人机遥感数据集
19
作者 黄敏敏 张宜辉 +1 位作者 周泽友 朱旭东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145-154,共10页
外来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中国滨海湿地,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监测互花米草的时空分布对滨海湿地保护修复与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由无人机正射影像和互花米草空间分布数据组成。采用无人机搭... 外来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中国滨海湿地,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监测互花米草的时空分布对滨海湿地保护修复与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由无人机正射影像和互花米草空间分布数据组成。采用无人机搭载可见光相机,选择白天低潮时段,获取福建漳江口湿地2013–2022年期间的航拍影像,然后利用动态结构摄影三维重构技术将采集的航拍影像拼接成覆盖研究区的数字正射影像,每年一景,共十景,并基于正射影像的分类数据提取出连续十年的互花米草空间分布数据。本数据集的无人机影像质量满足要求,不存在漏拍情况,影像色彩均衡。研究区位于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着乡土红树植物、互花米草等滨海湿地植被,是我国典型的红树林-盐沼交错区。作为红树林-盐沼交错区的长时序(连续十年)高分辨率(20 cm)无人机遥感数据集,本数据集在滨海湿地植被演替、红树林保护修复、互花米草入侵等研究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互花米草 无人机 数字正射影像 福建漳江口
下载PDF
泉州湾洛阳江口2种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12
20
作者 郭涛 蔡立哲 +5 位作者 卓异 饶义勇 李想 陈昕韡 傅素晶 纪剑锋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04-211,共8页
为探讨泉州湾洛阳江口桐花树和秋茄2种红树林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是否存在明显差异,于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对2种红树林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季度定量调查.结果表明:4个季度在2种红树林生境定量取样获得大型底栖动物49种,其中多... 为探讨泉州湾洛阳江口桐花树和秋茄2种红树林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是否存在明显差异,于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对2种红树林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季度定量调查.结果表明:4个季度在2种红树林生境定量取样获得大型底栖动物49种,其中多毛类15种,腹足类8种,甲壳类15种,鱼类3种,昆虫2种,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纽形动物、星虫动物、寡毛类和双壳类各1种.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短拟沼螺(Assiminea brevicula)、弧边招潮蟹(Uca arcuata)、指海葵(Actinia sp.)等在2种生境均有较高的栖息密度,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是2种生境的常见种,但栖息密度不高.虽然秋茄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高于桐花树生境,但桐花树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栖息密度、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均高于秋茄生境.单变量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表明,2种红树林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有显著的季节差异、生境差异以及生境×季节差异.聚类分析表明,2种红树林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的相似性较高,其原因是它们所处的潮区相同、沉积物类型相似和底质粒径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 红树林湿地 生境 洛阳江口 泉州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