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2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大学海滨沙滩动力沉积环境特征(Ⅱ.沉积物粒度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建东 洪华生 +4 位作者 郑天凌 郑逢中 洪丽玉 鄢庆批 彭兴跃 《福建环境》 1999年第3期9-11,共3页
通过在研究区海滩进行定位采样,结果表明,研究区海滩中潮位附近浅表层物质主要由粗砂至极粗砂的颗粒组成,各正态组分间的截点与频率分布曲线上低谷的位置并不一一对应,这些特征都与本区的强水动力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粒度分布 海滩 沉积物 动力沉积 海洋环境
下载PDF
基于问卷调查的个人生态足迹测算及分析——以厦门大学在读学生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蔡静姗 常美丽 陈伟琪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1年第6期125-128,共4页
文章运用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的个人年生态足迹计算软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资料,测算厦门大学在读学生个人生态足迹,并分析探讨高校在读学生个人生态足迹的组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厦门大学在读学生的个人生态足迹介于0.4 gh~1.6 gh之... 文章运用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的个人年生态足迹计算软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资料,测算厦门大学在读学生个人生态足迹,并分析探讨高校在读学生个人生态足迹的组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厦门大学在读学生的个人生态足迹介于0.4 gh~1.6 gh之间,平均值为0.83 gh,远低于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在各组成部分中,耕地、水域和碳足迹为主要用地类型,占人均足迹的90%以上;被访者的性别、学科和学历对其个人生态足迹的影响不明显,而个人月可支配收入及其出行方式与个人生态足迹的大小存在明显正相关性,即月可支配收入越高个人足迹越大,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则个人生态足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生态足迹 问卷调查 厦门大学
下载PDF
微型浮游植物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黄邦钦 洪华生 王海黎 《福建环境》 1995年第4期18-19,共2页
从现存量、光合作用入手,阐明微型浮游植物在近岸海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在环境监测、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微型浮 游植物 环境监测
下载PDF
《环境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津晶 《人力资源管理》 2011年第4期137-137,共1页
《环境科学导论》是厦门大学的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通过课程组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逐渐形成了一套有自我特色的教学风格,并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环境科学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下载PDF
恢复厦门大学海滨沙滩工程措施构想及其依据
5
作者 黄建东 《福建环境》 1995年第5期3-4,共2页
对厦门大学海滨沙滩沙的流失问题,政府部门目前正准备进行工程治理。本文提出工程治理的方案设想,供有关方面参考。
关键词 沙滩治理 工程措施 厦门大学 海滨
下载PDF
农药使用对厦门海域的初步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珞平 洪华生 +2 位作者 陈宗团 陈伟琪 D.Calamari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6-102,共7页
通过对厦门地区农药销售和使用情况以及气象、耕地、作物等方面的调查,应用EQC和SoilFug模型对农药的地球化学行为、分布及其产生的结果进行了预测计算,并根据农药的生物毒理学特性及其产生的地球化学行为对沿岸海域环境进... 通过对厦门地区农药销售和使用情况以及气象、耕地、作物等方面的调查,应用EQC和SoilFug模型对农药的地球化学行为、分布及其产生的结果进行了预测计算,并根据农药的生物毒理学特性及其产生的地球化学行为对沿岸海域环境进行了初步的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有机磷农药对厦门海域存在较大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厦门 海域 环境风险评价 EQC模型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的预测评估——以厦门同安湾围填海为例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萱 陈伟琪 +1 位作者 江毓武 张珞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0-425,共6页
基于海湾环境容量价值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环境经济学的影子工程法,结合水动力数值模型及其与污染物扩散的耦合模型,建立了围填海导致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的预测评估模型和方法,并以厦门同安湾为例,对同安湾4个围填海规划方案可能造... 基于海湾环境容量价值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环境经济学的影子工程法,结合水动力数值模型及其与污染物扩散的耦合模型,建立了围填海导致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的预测评估模型和方法,并以厦门同安湾为例,对同安湾4个围填海规划方案可能造成的环境容量价值的损失进行了预测评估.结果表明,方案1~方案4围填海面积依次为1.98,7.73,9.38,19.24km2,围填海造成的环境容量的损失依次为12281.3,48418.6,60706.6,132800.1万元/a,单位面积的损失依次为62.03,62.64,64.72,69.02元/(m2·a).围填海活动带来的环境成本不容忽视.基于评估结果,针对厦门围填海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海湾环境容量 价值损失 预测评估 围填海 厦门同安湾
下载PDF
海岸工程累积环境影响评价:厦门西海域案例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杨喜爱 薛雄志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海岸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 厦门西海域案例 海洋管理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厦门:调整城市总体规划 加紧环境影响评价
9
作者 石晓枫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66-68,共3页
《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于2004年开始编制,于2006年上报国务院审批。2004版的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上报6年后,城市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包括:厦门市经济特区扩区到全市范围、国家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 《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于2004年开始编制,于2006年上报国务院审批。2004版的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上报6年后,城市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包括:厦门市经济特区扩区到全市范围、国家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对厦门提出新要求、海沧石化产业布局调整外迁、岛外新城建设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城市格局发生新变化、重大基础设施与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发生调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总体规划 厦门市 环境影响评价 调整 基础设施建设 海峡西岸经济区 重大建设项目 外部环境
下载PDF
厦门岛东海岸区开发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岩 张珞平 洪华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6-790,共5页
文章阐述了厦门岛东海岸区开发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 (SEA)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提出在海岸带开发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中应遵循资源定位以海定陆原则、长远目标原则、预防性原则及公众参与原则 .重点介绍了本评价中确定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的方... 文章阐述了厦门岛东海岸区开发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 (SEA)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提出在海岸带开发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中应遵循资源定位以海定陆原则、长远目标原则、预防性原则及公众参与原则 .重点介绍了本评价中确定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的方法———资源定位法 ,替代方案形成方法———参与式方法 ,影响的预测与评价方法———多准则评价法和贯穿于评价全过程的公众参与的模式与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岛东海岸区 开发规划 可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 战略环境评价 海岸带 评价理 评价方法
下载PDF
模糊线性优化在厦门湾水体总磷环境容量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微 廖恩惠 江毓武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5-180,共6页
在应用POM模型进行厦门湾水动力、污染物扩散和各排污口响应系数场模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最优化法对厦门湾水体总磷环境容量进行计算.根据厦门湾海区特征和使用功能,将厦门湾划分成5个海区,分别在5个海区选取水质控制点.分别以各海区水... 在应用POM模型进行厦门湾水动力、污染物扩散和各排污口响应系数场模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最优化法对厦门湾水体总磷环境容量进行计算.根据厦门湾海区特征和使用功能,将厦门湾划分成5个海区,分别在5个海区选取水质控制点.分别以各海区水质控制点总磷浓度作为约束条件,运用普通优化和模糊优化对厦门湾内22个排污口源强进行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线性优化方法进行排污口源强优化设计和环境容量计算可以实现排污口源强再分配,且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厦门湾的纳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环境容量 模糊线性优化 响应系数 隶属度函数
下载PDF
厦门湾海岸带区域人类开发活动的环境效应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孜苗 张珞平 +1 位作者 方秦华 廖丹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4-60,共7页
环境效应评价能揭示海岸带人类开发活动对环境产生的效应(包括累积效应)及其变化趋势,较好地为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管理服务。文章以厦门湾为案例,使用指数评价法和趋势分析法进行海岸带人类开发活动的环境化学效应评价,讨论了环境效应与... 环境效应评价能揭示海岸带人类开发活动对环境产生的效应(包括累积效应)及其变化趋势,较好地为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管理服务。文章以厦门湾为案例,使用指数评价法和趋势分析法进行海岸带人类开发活动的环境化学效应评价,讨论了环境效应与人类开发活动的关系,使用数值模拟法进行环境物理效应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厦门湾水质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增长迅速,海岸工程特别是围填海活动对水动力条件产生的效应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效应评价 人类活动 海岸带 厦门湾
下载PDF
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厦门海岸带环境友好型旅游业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静 《厦门科技》 2006年第3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厦门市 旅游业 海岸带 环境友好型 经济理念 循环 海洋性气候 海滨城市 东南沿海 旅游景观
下载PDF
厦门西港及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污染物的含量及分布 被引量:92
14
作者 袁东星 杨东宁 +3 位作者 陈猛 许鹏翔 钱耀荣 王建林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参考美国EPA标准方法对厦门西港和闽江口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AHs、PCBs、和DDTs的含量及分布进行分析和考察 ,并对若干污染特征及成因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 ,厦门西港沉积物样品中总PAHs含量 (ng/ g(干重 ) )较闽江口海... 参考美国EPA标准方法对厦门西港和闽江口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AHs、PCBs、和DDTs的含量及分布进行分析和考察 ,并对若干污染特征及成因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 ,厦门西港沉积物样品中总PAHs含量 (ng/ g(干重 ) )较闽江口海域为高 ,其中厦门样品测值范围是 42 5 3 - 15 2 2 4,大多高于 10 0 0 ,推断主要来源于石油类污染 ;闽江口为 316 8-12 6 0 7,大多低于 10 0 0 ,化石燃料燃烧可能是其主要来源 .PCBs和DDT的分析结果表明 ,PCBs并非两海域的主要污染物 ,其含量 (ng/ g(干重 ) )测值范围是厦门西港 9 72— 33 72 ,闽江口 8 71— 30 5 5 ;DDT类含量测值 (ng/g(干重 ) )厦门西港高于闽江口 ,范围分别为 8 6 1— 73 70和 6 17— 30 70 (河口高值站位为 6 3 88) ,空间分布呈近岸高于远岸趋势 .同时表明 ,在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DDD是主要降解产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西港 闽江口 表层沉积物 多环芳烃 多氯联苯 有机氯农药
下载PDF
固相萃取-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分析环境水样中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 被引量:53
15
作者 孙广大 苏仲毅 +1 位作者 陈猛 袁东星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8,共5页
应用固相萃取及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环境水样中4种四环素类和6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同时分析方法。样品经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后用甲醇洗脱,以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多反应监测(MRM)离子模式定性、定量分析。... 应用固相萃取及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环境水样中4种四环素类和6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同时分析方法。样品经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后用甲醇洗脱,以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多反应监测(MRM)离子模式定性、定量分析。以河水和海水为基质,卡巴氧为替代物进行回收率评价,4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加标质量浓度分别为20.0ng/L和100.0ng/L时的回收率为94.0%~117.0%,相对标准偏差为2.0%~9.7%(n=4),方法的检出限均为20.0ng/L;6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加标质量浓度分别为5.0ng/L和20.0ng/L时的回收率为53.6%~93.9%,相对标准偏差为1.6%~8.1%(n=4),方法的检出限为0.4ng/L。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可成功地应用于近岸海域表层环境水样中目标抗生素残留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 四环素 喹诺酮 环境水样
下载PDF
厦门凤林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被引量:21
16
作者 林秀春 蔡立哲 +3 位作者 马丽 高阳 杨丽 刘炜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8-135,共8页
为摸清厦门集美凤林红树林湿地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现状,2002年1、4、7和10月在厦门集美凤林红树林区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4个季度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42种。生物量优势种是软体动物门的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cingulata... 为摸清厦门集美凤林红树林湿地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现状,2002年1、4、7和10月在厦门集美凤林红树林区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4个季度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42种。生物量优势种是软体动物门的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cingulata)和节肢动物门的弧边招潮(Ucaarcuata)。密度优势种是软体动物门的短拟沼螺(Assimineabrevicula)和环节动物门的沼蚓(Limnodriloidessp.)。集美凤林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和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990ind./m2和139.0g/m2。密度的季节变化是:1月>4月>10月>7月,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是1月>10月>4月>7月。聚类分析和数量分布表明,优势种珠带拟蟹守螺、短拟沼螺、弧边招潮和沼蚓的季节变化各不相同。与2002年10月深圳湾福田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0.56)比较,厦门凤林红树林区的平均值较高(2.66)。文中分析了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的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红树林 风林 群落 多样性
下载PDF
厦门港表层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研究 被引量:39
17
作者 张祖麟 洪华生 +3 位作者 哈里德 周俊良 陈伟琪 徐立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8-51,共4页
利用GC -ECD对厦门西港 1998年 7月取得的 9个站位表层水体中的 18种有机氯农药 (HCHs ,DDTs等 )和 12种多氯联苯 (PCBs)进行分析。其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范围 6 .6 0~ 32 .6ng/L(其中HCHs:3.5 1~ 2 7.8ng/L ,均值 8.5 7ng/L ;DDTs:0 ... 利用GC -ECD对厦门西港 1998年 7月取得的 9个站位表层水体中的 18种有机氯农药 (HCHs ,DDTs等 )和 12种多氯联苯 (PCBs)进行分析。其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范围 6 .6 0~ 32 .6ng/L(其中HCHs:3.5 1~ 2 7.8ng/L ,均值 8.5 7ng/L ;DDTs:0 .95~ 2 .2 5ng/L ,均值 1.45ng/L) ,多氯联苯的浓度为 0 .0 8~ 1.6 9ng/L ,同国内外其他港口海区相比较 ,其污染程度相对较低。同时 ,对有机氯污染的分析表明 ,发现近年来仍有有机氯的污染输入 ,其农药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六六六和滴滴涕上 ;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在厦门西港有着相似的分布及来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港 有机氯农药 表层水体 海洋污染
下载PDF
厦门西港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垂直分布特征与污染追踪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新红 徐立 +2 位作者 陈伟琪 张珞平 洪华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9-22,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对厦门西港1号站和5号站柱状沉积物样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16种多环芳烃含量的垂直分布范围为158~337ng/g,半定量后的ΣPAHs分布为1.1~6.0μg/g。5号站(... 采用气相色谱对厦门西港1号站和5号站柱状沉积物样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16种多环芳烃含量的垂直分布范围为158~337ng/g,半定量后的ΣPAHs分布为1.1~6.0μg/g。5号站(位于港湾内)较1号站(位于港口外围区)受PAHs沾污严重,但相比于世界上靠城市的近岸港口,污染则较轻微。厦门西港PAHs主要来源于油类污染及城市工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沉积物 垂直分布 厦门西港
下载PDF
赤潮科学中藻菌关系研究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43
19
作者 连玉武 王艳丽 +1 位作者 郑天凌 洪华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38,共4页
关键词 赤潮 藻菌 海水污染 防治措施 红潮
下载PDF
经济开发区人-模交互式不确定环境系统规划方法初探 被引量:12
20
作者 邹锐 郭怀成 +1 位作者 刘磊 张璐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简要分析了经济开发区环境规划的特点,指出目前所采用的方法不可能有效地实现对开发区环境经济系统的优化设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中提出一套基于环境承载力的不确定性人-模交互式环境系统规划方法,将大气、水及资源等子系统有机... 简要分析了经济开发区环境规划的特点,指出目前所采用的方法不可能有效地实现对开发区环境经济系统的优化设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中提出一套基于环境承载力的不确定性人-模交互式环境系统规划方法,将大气、水及资源等子系统有机地通过模型整合起来,并充分考虑到了环境经济系统的不确定性与部分因子的不可量化性,通过人与模型的交互过程,将决策者及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与模型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开发区 交互式 不确定性 环境系统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