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谁会成为创业者:关于创业意愿的一项经济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延辉 龚叶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8-148,共11页
创业对扩大就业及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经济社会学为视角,利用CGSS2015调查数据,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个体创业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个体的创业意愿。使用互联网频率越高,并将互联网作为主... 创业对扩大就业及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经济社会学为视角,利用CGSS2015调查数据,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个体创业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个体的创业意愿。使用互联网频率越高,并将互联网作为主要信息来源,越有可能成为创业者。同时研究还发现,创新精神在互联网使用与创业意愿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要激发个体的创业意愿,不仅要推动互联网全民化、普惠化建设,还要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培育个体的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意愿 互联网 创新精神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原生家庭社会阶层如何影响教育的精神健康回报:资源补偿还是强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常青松 胡景梁 刘子曦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234,共22页
现在关于教育、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个人精神健康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但鲜有研究探讨教育对精神健康的影响在不同阶层出身的群体中是否有异质性。“资源补偿理论”和“资源强化理论”提供了一对竞争性假设:自致教育成就和先赋家庭阶层共... 现在关于教育、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个人精神健康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但鲜有研究探讨教育对精神健康的影响在不同阶层出身的群体中是否有异质性。“资源补偿理论”和“资源强化理论”提供了一对竞争性假设:自致教育成就和先赋家庭阶层共同作用于精神健康影响时,既可能产生互相补偿的效果,也可能呈现相互加强的趋势。为检验两种理论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7年的数据(CGSS2017),以个人的教育程度为核心解释变量,以原生家庭社会阶层为调节变量,探究在不同家庭背景下教育对于精神健康的促进效果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原生家庭社会阶层的调节作用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研究发现,无论是在总人口中还是在性别组间对比中,“资源补偿理论”都得到支持:相较于出身阶层较高者,出身于劣势社会阶层的人能够从教育中获得更多的精神健康回报;相对于男性,面临双重劣势的女性能够从教育成就中获得更高的精神健康回报。本文对改善女性及先赋家庭资本劣势人口的精神健康提出了证据为本的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原生家庭社会阶层 精神健康 资源补偿理论 资源强化理论
下载PDF
社会分层视角下的城市居民获得感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徐延辉 刘彦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8-97,F0002,共11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不同群体间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如何提升人民的获得感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从社会分层视角探究城市居民获得感的影响机制可以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和居住空间对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具有显著影...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不同群体间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如何提升人民的获得感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从社会分层视角探究城市居民获得感的影响机制可以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和居住空间对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居住空间通过人们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作用于获得感。获得感不仅与个人实际占有的资源相关,而且表现出了明显的阶层化特征。因此,从政策层面来看,要想提升城市居民的获得感,除了改善收入分配之外,政府还应该在提升居民就业质量、帮助居民拓宽就业渠道、投资教育和打破阶层壁垒等方面,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服务。此外,鉴于居住空间对获得感具有显著影响,政府还应该通过调控房价、改善居住环境等方式提升人们的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 社会经济地位 居住空间 获得感
下载PDF
"起跑线焦虑"是严重的"社会病"吗 被引量:1
4
作者 易林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02-103,共2页
只有摒弃唯工具性是瞻的教育取向,作为家长、学生和其他个体的我们,才有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对教育、人性和人生以及世界进行思考,并因此对这些问题有更加深入和通透的认知,也才会逐渐让自己过上更加从容、充实,并且值得尊重的生活.
关键词 "起跑线焦虑" "社会病" 教育
下载PDF
智慧社区建设的“社区性”——基于技术与治理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福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73,共10页
智慧社区建设体现了信息技术与社区治理的结合,但其社区属性却常被忽视。从技术应用和社区治理的双重视角出发,基于一项社区调查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社区治理水平影响了智慧社区建设效能,社区参与则能够直接或间接通过促进社区... 智慧社区建设体现了信息技术与社区治理的结合,但其社区属性却常被忽视。从技术应用和社区治理的双重视角出发,基于一项社区调查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社区治理水平影响了智慧社区建设效能,社区参与则能够直接或间接通过促进社区治理提升智慧社区建设效能。这两种效能提升的“社区性”路径都有助于提高居民对智慧社区项目的需求。此外,虽然居民数字能力鸿沟是智慧社区建设的主要障碍,但社区参与和数字能力形成的“互补性”对破解“数字鸿沟”问题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强调需求导向的智慧社区建设中,重视社区参与、社区治理等“社区性”元素,能够提升数字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和普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社区 技术应用 社区治理 社区参与
下载PDF
后现代女性主义再界定:现实困境及政治可能 被引量:4
6
作者 黄燕华 易林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0-237,共18页
在遭受越来越多的来自女性主义内部的批判和强调个体、差异的后现代思潮的挑战之下,传统女性主义经历了自我批判和内部转向,后现代女性主义应运而生。然而,在本身作为一场普遍主义运动的女性主义遭到那些要求指陈差异的女性的攻击时,人... 在遭受越来越多的来自女性主义内部的批判和强调个体、差异的后现代思潮的挑战之下,传统女性主义经历了自我批判和内部转向,后现代女性主义应运而生。然而,在本身作为一场普遍主义运动的女性主义遭到那些要求指陈差异的女性的攻击时,人们质疑后现代女性主义有"去政治化"的倾向。不仅如此,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后现代女性主义被"占用""扭曲",滋生了一种存在于大众文化中的"后现代女性主义"图景,该图景不仅包含对女性的新的规训,更使传统女性主义失去批判力。唯有厘清后现代女性主义所处的矛盾语境及其所指涉的复杂内涵,从后现代的多元视角出发,重构"女性"和"政治"范畴,才能撷取女性主义与后现代思潮交集的硕果,开拓后现代女性主义特有的政治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女性主义 新自由主义 消费文化 微观政治
原文传递
从灵活到“稳定”:网约车平台劳动秩序的演进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徐延辉 任婧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61,共10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的劳动力组织和劳动时间管理成为劳动社会学的重要议题。文章以网约车平台为例,从平台用工模式和薪资制度入手分析了平台如何建构劳动秩序。一方面,以“与平台捆绑紧密程度”为基础,平台形成了以租车司机为核心、购... 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的劳动力组织和劳动时间管理成为劳动社会学的重要议题。文章以网约车平台为例,从平台用工模式和薪资制度入手分析了平台如何建构劳动秩序。一方面,以“与平台捆绑紧密程度”为基础,平台形成了以租车司机为核心、购买合约车司机为次核心、私家车司机为最外围的差序化用工模式,与司机建立了非雇佣形式的稳定用工联系,保障了平台的劳动力供给。另一方面,平台内部以多劳—平台派单—获得收入这一分配流程为基础的计单分配制,以及司机对该制度的“被迫式服从”共同建构出以“长度”为核心的劳动时间秩序,促使司机不断延长在线劳动时间,保障了司机充足的劳动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供给 差序化用工 计单分配制 被迫式服从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黄倩雯 李珍 +1 位作者 叶苗苗 张颂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0-733,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东部地区10个省(市)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和推进东部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收集中国2016年5月—2017年5月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东部地区10个省(市)69000名流动人口相关数... 目的了解中国东部地区10个省(市)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和推进东部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收集中国2016年5月—2017年5月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东部地区10个省(市)69000名流动人口相关数据,应用Stata 12.0统计软件分析其健康档案建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东部地区10个省(市)69000名流动人口中,建立健康档案者19527人,建档率为28.30%;其中北京市、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河北省、江苏省、山东省、上海市、天津市和浙江省的建档率分别为18.53%、44.81%、43.85%、23.80%、13.92%、25.61%、50.75%、17.50%、28.50%和13.1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在婚、家庭月均收入5001~10000元、社区类型为居委会、有本地长期居留意愿和有医疗保险的东部地区流动人口更愿意建立健康档案;年龄≥50岁和家庭月均收入>10000元的东部地区流动人口更不愿意建立健康档案。结论中国东部地区10个省(市)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档率较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月均收入、社区类型、有无长期居留意愿和有无医疗保险是该地区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健康档案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说唱音乐的现状与发展研究——一个空间理论的视角
9
作者 Simon Tom Decker 《国际汉语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232-243,共12页
本文对十二位中国说唱歌手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中国说唱音乐面临各种情况和挑战:一是新旧两代说唱歌手出现观念差异,说唱音乐的传统和精神正在发生变化;二是商业化与保持风格存在冲突。不过,虽然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仍处于风格的... 本文对十二位中国说唱歌手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中国说唱音乐面临各种情况和挑战:一是新旧两代说唱歌手出现观念差异,说唱音乐的传统和精神正在发生变化;二是商业化与保持风格存在冲突。不过,虽然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仍处于风格的探索阶段,但说唱歌手专注音乐的初心和互助的关系将一如既往地不断推动说唱音乐创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唱音乐 主流文化 亚文化 空间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