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社会工作的伦理转向:从接纳个人到接纳现实 |
童敏
邓洁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2
|
基层治理与中国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建构 |
童敏
刘芳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4
|
|
3
|
重拾生活:社会工作的本质回归与理论重构 |
童敏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6
|
|
4
|
空间思维的实践转向: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化何以可能 |
童敏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8
|
|
5
|
理情还是情理:社会工作理论的 “中国框架”及其哲学依据 |
童敏
周燚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6
|
超越心理学与社会学:社会工作的在地性审视及其理论重构 |
童敏
周晓彤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7
|
大党建与社会工作:党建社会工作实践的现代性反思 |
童敏
许嘉祥
蔡诗婕
|
《社会建设》
CSSCI
|
2021 |
12
|
|
8
|
在地反思的实践:社会工作协同实务研究的逻辑框架 |
童敏
吴宝红
|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
2022 |
0 |
|
9
|
场景实践: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的建构 |
童敏
|
《中国社会工作》
|
2025 |
0 |
|
10
|
经验性反思:社会工作实践教育中的反思能力意涵研究——基于50篇社会工作实习生的反思日记 |
卢玮
傅秀峰
徐蕾
|
《社会工作》
CSSCI
|
2023 |
3
|
|
11
|
嵌入、服务与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实践过程——以福建省DC村项目为例的个案研究 |
张洋勇
|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
2019 |
4
|
|
12
|
社会工作者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一项民办社工机构的行动研究 |
张洋勇
|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
2021 |
2
|
|
13
|
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参与政策实践的路径探索 |
张洋勇
刘连冬
|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
2023 |
0 |
|
14
|
分类培育、分阶提升的思路——以精神康复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
童敏
|
《中国社会工作》
|
2024 |
0 |
|
15
|
中国社会工作的伦理转向 |
童敏
邓洁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2024 |
0 |
|
16
|
系统推进精神健康社会工作 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
童敏
|
《中国社会工作》
|
2022 |
3
|
|
17
|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下精神障碍康复社会工作的专业位置 |
童敏
|
《中国社会工作》
|
2022 |
0 |
|
18
|
理情还是情理:社会工作理论的“中国框架”及其哲学依据 |
童敏
周燚
|
《社会科学文摘》
|
2020 |
3
|
|
19
|
重拾生活:社会工作的本质回归与理论重构 |
童敏
|
《社会科学文摘》
|
2022 |
2
|
|
20
|
回顾基于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论建构 |
童敏
|
《中国社会工作》
|
202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