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工作的伦理转向:从接纳个人到接纳现实 被引量:4
1
作者 童敏 邓洁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随着我国基层治理创新的深化,中国社会工作与西方社会工作的差异日益凸显,亟需明确自身的伦理依据。接纳一直被视为社会工作的一项核心伦理,特别是在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接纳已经成为建立专业关系和促进服务对象改变的必要条件。通过... 随着我国基层治理创新的深化,中国社会工作与西方社会工作的差异日益凸显,亟需明确自身的伦理依据。接纳一直被视为社会工作的一项核心伦理,特别是在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接纳已经成为建立专业关系和促进服务对象改变的必要条件。通过梳理西方的研究脉络可以发现,尽管社会工作对接纳内涵的界定与心理学不同,前者关注专业关系建设,后者注重服务对象改变,但是两者都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建构的,强调接纳个人。这与中国社会工作社区实践的场景性和多元化现实根本相左,只会加剧服务对象对现实问题的回避。为此,中国社会工作需要以接纳现实为专业实践的伦理依据创建“中国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纳 中国社会工作 伦理转向 基层治理
下载PDF
基层治理与中国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建构 被引量:14
2
作者 童敏 刘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36,共7页
一、问题的提出自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战略部署以来,中国社会工作进入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0)》的数据,中国持证社会工作者已突破53万人,... 一、问题的提出自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战略部署以来,中国社会工作进入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0)》的数据,中国持证社会工作者已突破53万人,民办社工机构超过50万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已涉及儿童青少年、老年、家庭、残疾人、妇女、社区、学校、禁毒、司法、医务以及精神健康等广泛领域。显然,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工作急需总结本土的实践经验,提炼其中的有效做法和模式,以便给未来本土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实践性知识 理论体系 基层治理 系统论
原文传递
重拾生活:社会工作的本质回归与理论重构 被引量:16
3
作者 童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50,共7页
社会工作理论建构离不开对社会工作本质的追问。中国社会工作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亟须建构能够呈现本土实践经验并能够与西方社会工作对话的理论体系,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回归社会工作的初心。回顾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建构路径,... 社会工作理论建构离不开对社会工作本质的追问。中国社会工作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亟须建构能够呈现本土实践经验并能够与西方社会工作对话的理论体系,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回归社会工作的初心。回顾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建构路径,我们发现尽管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经历了“来自生活——抽离生活——回归生活”的发展轨迹,但是它采取了抽离日常生活的科学理性建构路径,始终把生活作为日常经验并视其为非“科学”的代名词。中国社会工作则不同,我们走了一条在社区日常生活中开拓专业化的发展道路,生活是中国社会工作理论建构的核心。因此,中国社会工作需要建构以生活为本的理论体系,让人们在扎根现实生活的同时推动现实生活的改变,呈现人与环境循环影响的生活逻辑,从而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保证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拥有现实基础和自身社会历史的独特性,不再成为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附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理论体系 生活 社会工作本质 重构
下载PDF
空间思维的实践转向: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化何以可能 被引量:8
4
作者 童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3-99,共7页
经历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已经进入专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在近几年兴起的跨部门联合推进的影响下,如何提供有效的专业服务不仅成为社会工作者关注的核心议题,而且也成为服务利益相关方共同关注的社会焦点。当下... 经历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已经进入专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在近几年兴起的跨部门联合推进的影响下,如何提供有效的专业服务不仅成为社会工作者关注的核心议题,而且也成为服务利益相关方共同关注的社会焦点。当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往往采取的是问题视角和优势视角,由于这两种常见的实践逻辑都采用了关注"是什么"这种抽离日常生活的外部观察的线性思维方式,致使专业服务需要结合场景的实践要求。场景实践要求人们融入到具体的场景中,关注"怎么应对"和应对行动的反思,以此拓展人们在具体场景中的实践空间。显然,这种空间思维的实践依据是人们的实践理性,目的是增强人们在具体场景实践中的行动空间。它不仅是西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发展的要求,同时更是中国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诉求,与中国本土专业服务的现实处境和文化精神资源高度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社会工作 专业化 实践理性 空间思维
下载PDF
理情还是情理:社会工作理论的 “中国框架”及其哲学依据 被引量:6
5
作者 童敏 周燚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共9页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正在朝向专业化的方向迅速迈进,急需总结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实践逻辑和理论依据,明确自己的专业位置和专业发展空间。通过比较“人在情境中”的理情逻辑和情理逻辑两条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建构路径,...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正在朝向专业化的方向迅速迈进,急需总结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实践逻辑和理论依据,明确自己的专业位置和专业发展空间。通过比较“人在情境中”的理情逻辑和情理逻辑两条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建构路径,我们发现中国本土社会工作走的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道路,无法依据西方社会工作所推崇的无限理性的启蒙思想的理论假设,而需要在多元化的现实生活场景中推动生活改变,将人本主义回归世俗的日常生活中,在此之上建立特定场景实践中有限理性的“中国框架”。此框架既关注特定场景中的“情”,也关注特定场景中的“理”,采用情理并重的实践逻辑,以便为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找到现实基础,推动中国本土社会工作走向国际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理论 中国框架 理情逻辑 情理逻辑
下载PDF
超越心理学与社会学:社会工作的在地性审视及其理论重构 被引量:6
6
作者 童敏 周晓彤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7,共8页
随着中国社会工作逐渐步入深度职业化阶段并且成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专业力量,本土实践要求与西方实践逻辑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因此,厘清学科属性就成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考察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逻辑及... 随着中国社会工作逐渐步入深度职业化阶段并且成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专业力量,本土实践要求与西方实践逻辑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因此,厘清学科属性就成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考察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逻辑及其在地性内涵可以发现,西方社会工作采取抽离场景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专业实践逻辑,依据的是科学实证主义的现代化道路,这不仅使在地性长期处于理论建构的边缘,而且导致学科属性始终摇摆于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中国社会工作不同,它依据“共建共治共享”的融入式的现代化道路,需要把场景及其在地性的考察作为整个理论体系建构的核心,采取融入场景的人与环境协同改变的专业实践逻辑,以拓展心理的社会属性和社会的心理属性,增强现实生活中人的理性自决。只有这样,中国社会工作者才能让生活属性回归社会工作,创建具有“制度自信”和“实践自信”的中国社会工作理论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理论 在地性 场景实践
下载PDF
大党建与社会工作:党建社会工作实践的现代性反思 被引量:12
7
作者 童敏 许嘉祥 蔡诗婕 《社会建设》 CSSCI 2021年第2期35-45,共11页
随着社会管理体制的转型,社区作为区域性社会治理的前哨促使社区党建与社会工作相结合,其核心是应对区域性大党建带来的纵向单位党建与横向协商的区域性社会治理之间的矛盾。目前党建社会工作实践主要集中在二者结合的必要性和具体路径... 随着社会管理体制的转型,社区作为区域性社会治理的前哨促使社区党建与社会工作相结合,其核心是应对区域性大党建带来的纵向单位党建与横向协商的区域性社会治理之间的矛盾。目前党建社会工作实践主要集中在二者结合的必要性和具体路径探索上,要解决这一矛盾,应把党建社会工作放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及与此相关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考察,将社区视为一种区域性场景,关注人们理解场景变化规律并推动场景改变的理性实践能力。这是一种以建构主义知识观为基础的"自下而上"的区域性场景知识实践,不仅能克服因"自上而下"的标准化理性知识实践带来的社区生活行政化、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党群关系疏远等问题,促进居民参与和自治,让党建与社会工作的结合有了现实的社会历史基础,彼此促进,各司其职,一起推动社会管理体制转型,创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而且能够促使社会工作真正扎根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承担起在地实践和知识生产的社会历史责任,推动具有文化自觉意识的后发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社会工作 社区党建 现代性
下载PDF
在地反思的实践:社会工作协同实务研究的逻辑框架
8
作者 童敏 吴宝红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2022年第1期80-99,239,共21页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一方面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另一方面由学术界主导生产的知识却无法被实务界所使用。这样,如何生产“实务所需知识”就成为中国社会工作迈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克服的障碍。通过回顾西方社会工作协...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一方面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另一方面由学术界主导生产的知识却无法被实务界所使用。这样,如何生产“实务所需知识”就成为中国社会工作迈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克服的障碍。通过回顾西方社会工作协同实务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尽管西方社会工作借助倡导具体科学研究(the Science of Concrete)和模式2知识生产(Mode 2 Knowledge Production)推动研究者深入实务场景,以弥合理论与实务的鸿沟,但是由于缺乏对社会工作知识特点和生产路径的考察,仍然无法调和社会工作研究中理论与实务之间的矛盾。为此,本文通过对社会工作知识的哲学基础的考察明确了社会工作协同实务研究的核心特征:以成长为核心的在地反思实践,它要求研究者始终围绕专业服务的有效性、现实性和反思性开展研究。只有这样,以实务为导向的社会工作才能跨越理论与实务的鸿沟,创建“实务所需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实务研究 场景化知识 社会工作
下载PDF
场景实践: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的建构
9
作者 童敏 《中国社会工作》 2025年第4期16-17,20,共3页
基层治理:中国社会工作实践的专业定位自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以来,我国社会工作开始在国家层面探索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道路。2008年,我国举办首次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职业... 基层治理:中国社会工作实践的专业定位自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以来,我国社会工作开始在国家层面探索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道路。2008年,我国举办首次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考试,以及汶川特大地震后在社区安置过程中开展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推动我国专业社会工作走到了时代的前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师 专业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实践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职业水平评价 汶川特大地震 基层治理
原文传递
经验性反思:社会工作实践教育中的反思能力意涵研究——基于50篇社会工作实习生的反思日记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玮 傅秀峰 徐蕾 《社会工作》 CSSCI 2023年第2期40-56,108,109,共19页
专业实习是社会工作实践教育的主要途径,过往研究侧重于探索培养实习生的实践成效,忽略了实习生在实践体验中的反思能力成长。本研究招募了50名实习生就实习的重要事件撰写反思日记,利用主题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分析。从涵容... 专业实习是社会工作实践教育的主要途径,过往研究侧重于探索培养实习生的实践成效,忽略了实习生在实践体验中的反思能力成长。本研究招募了50名实习生就实习的重要事件撰写反思日记,利用主题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分析。从涵容视角出发,发现实习生在边缘性参与专业服务场景时会遇到自身、服务对象、团队和机构的阻碍,继而在自我、情感和组织的涵容空间中,发展出追求技术应用的情境性反思能力、非批判的反身性反思能力以及走向自我整合的情感性反思能力。研究还讨论了当前专业实习给实习生带来更多的是从个体实践体验出发而产生的反思自觉,它有着对技术理性的追求和对专业性的探索,但还未达到批判性反思要求,反映了经验性倾向。研究进而建议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应开始启发实习生结构性批判思维,不再只是临床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实习 涵容 反思日记 反思能力 边缘性参与
下载PDF
嵌入、服务与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实践过程——以福建省DC村项目为例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洋勇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2019年第1期132-176,213,214,共47页
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在中国话语体系下具有共识,但在农村社区语境下嵌入性发展的实践过程研究尚待深入。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厦门市DC村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个案研究发现,自上而下的内生性嵌入、业缘性嵌入、理念和方法性嵌入是其农... 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在中国话语体系下具有共识,但在农村社区语境下嵌入性发展的实践过程研究尚待深入。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厦门市DC村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个案研究发现,自上而下的内生性嵌入、业缘性嵌入、理念和方法性嵌入是其农村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实践过程的三种表现形式。在此过程中,嵌入、服务与专业发展交叉相伴,社会工作通过嵌入获得发展空间,并通过专业服务和资源整合满足村民需求、助力乡村发展,社会工作自身也得到发展,主体性和专业性得到进一步建构。由此,本文总结出农村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嵌入、服务与发展”功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 服务 发展 农村社会工作 实践过程
下载PDF
社会工作者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一项民办社工机构的行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洋勇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2021年第1期147-205,261-262,共61页
自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以来,我国民办社工机构中社会工作者面临诸多挑战,社会支持网络在职业挑战应对策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如何构建尚待深入研究。该研究以福建省厦门市WX民办社工机构为例,基于生态系统理论,通过为期四年的行动研究来... 自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以来,我国民办社工机构中社会工作者面临诸多挑战,社会支持网络在职业挑战应对策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如何构建尚待深入研究。该研究以福建省厦门市WX民办社工机构为例,基于生态系统理论,通过为期四年的行动研究来深入探究社会工作者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过程和行动策略。本研究发现,我国民办社工机构中社会工作者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可以从四个维度展开:(1)社会工作者个人职业胜任力和核心能力的提升;(2)项目管理和互动关系的优化;(3)机构参与式管理和组织支持的改善;(4)政策和外部合作关系与支持的提升。具体而言,宏观系统层面,社会支持网络的作用虽然存在鲜明的两面性,但对社会工作者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至关重要;中观系统层面,项目和机构是两个特殊的场域,其中的互动关系建设会直接影响社会工作者获得社会支持的状况,包括专业督导、系列培训和朋辈支持等;来自微观系统层面的支持网络为社会工作者提供直接的专业支持和情感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职业发展。而且,在社会支持网络构建过程中,互动关系和核心能力建设是两条主轴。相较于机构外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机构内的行动对于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更为基础和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 社会支持网络 行动研究
下载PDF
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参与政策实践的路径探索
13
作者 张洋勇 刘连冬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2023年第1期190-220,260,共32页
政策实践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我国社会工作领域政策实践的探索亟待深入。该研究以X市H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为个案,探讨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如何进行政策实践,以及探讨政策实践的可能性路径。研究发现,H机构采取了由“... 政策实践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我国社会工作领域政策实践的探索亟待深入。该研究以X市H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为个案,探讨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如何进行政策实践,以及探讨政策实践的可能性路径。研究发现,H机构采取了由“需求匹配”和“扎根专业服务和服务成效呈现”构成的自下而上的服务型政策实践路径,而机构负责人和骨干社会工作者所具备的政策实践素养和能力,使得H机构的政策实践成为可能。本研究的启示是,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要立足专业服务增强政策实践底气,把握政府和政策发展需求而转变话语体系,重视政策实践和社会组织协商能力的提升,拓展政策实践和协商民主的渠道和平台;社会工作专业共同体要在政策实践中发挥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实践 民办社会工作机构 路径探索
下载PDF
分类培育、分阶提升的思路——以精神康复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14
作者 童敏 《中国社会工作》 2024年第13期18-20,共3页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深入和我国基层治理创新的加速,我国社会工作出现了分领域发展的趋势,逐渐分化出医务社会工作、司法矫正社会工作、禁毒社会工作以及精康社会工作等一些“高、精、专”领域的社会工作。这些“高、精、专”领...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深入和我国基层治理创新的加速,我国社会工作出现了分领域发展的趋势,逐渐分化出医务社会工作、司法矫正社会工作、禁毒社会工作以及精康社会工作等一些“高、精、专”领域的社会工作。这些“高、精、专”领域的社会工作涉及多个方面的工作任务要求,关乎多个政府部门的管理诉求以及多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不仅任务类型繁杂多样,而且任务难度大、要求高,因此,“分类培育、分阶提升”就成为新时代我国“高、精、专”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禁毒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 医务社会工作 基层治理创新 康复领域 任务难度 发展的趋势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工作的伦理转向
15
作者 童敏 邓洁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8期139-140,共2页
与机构实践场景发展起来的西方专业社会工作不同,我国社会工作是在基层治理的社区现实生活场景开展专业实践的,目的是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西方的接纳内涵是在个人主义基础上建构出来的,即对服务对象采取不批判的态度,并且对... 与机构实践场景发展起来的西方专业社会工作不同,我国社会工作是在基层治理的社区现实生活场景开展专业实践的,目的是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西方的接纳内涵是在个人主义基础上建构出来的,即对服务对象采取不批判的态度,并且对服务对象作为人的价值保持尊重。这种接纳的指导原则具有三个显著的功能:一是规范专业关系,二是促进接纳个人,三是秉持专业价值。这种关注对个人进行接纳的伦理原则明显受到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把个人视为抽象的人,因而无法适应在生活场景中需要做出具体改变的现实中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社会工作 中国社会工作 个人主义价值观 生活场景 伦理原则 基层治理 服务对象 伦理转向
原文传递
系统推进精神健康社会工作 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被引量:3
16
作者 童敏 《中国社会工作》 2022年第34期20-21,共2页
心理健康的层次和类型党的二十大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们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并专门提到“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作为健康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健康也因此受到社... 心理健康的层次和类型党的二十大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们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并专门提到“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作为健康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健康也因此受到社会的关注。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务除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增进民生福祉”部分明确提及外,还涉及报告中“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部分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 精神卫生 明确提及 民生福祉 心理健康 健康中国建设 优先发展 生活品质
原文传递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下精神障碍康复社会工作的专业位置
17
作者 童敏 《中国社会工作》 2022年第13期20-22,共3页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对精神障碍康复工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注重精神障碍康复工作,特别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始终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真正将精神障碍康复融入心理健康服务中并且上升为国家战略,与经...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对精神障碍康复工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注重精神障碍康复工作,特别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始终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真正将精神障碍康复融入心理健康服务中并且上升为国家战略,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并列来认识和推进,则是近年来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心理健康服务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心理服务体系 康复 社会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
原文传递
理情还是情理:社会工作理论的“中国框架”及其哲学依据 被引量:3
18
作者 童敏 周燚 《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8期56-58,共3页
问题的提出我国社会工作在政府大力的推动下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它的推进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之前以民政部门为主转变成跨部门联合推进的方式,这使得我国社会工作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已经与以往不同,急需提升专业性。因此,... 问题的提出我国社会工作在政府大力的推动下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它的推进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之前以民政部门为主转变成跨部门联合推进的方式,这使得我国社会工作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已经与以往不同,急需提升专业性。因此,如何总结提炼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实践探索的十多年经验,解答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怎么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理论 民政部门 中国本土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服务 哲学依据 实践探索 联合推进 情理
下载PDF
重拾生活:社会工作的本质回归与理论重构 被引量:2
19
作者 童敏 《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2期60-62,共3页
问题的提出来自"科学慈善"运动的西方社会工作一直被人们视为一种提供关怀的助人服务,但是在其一百多年的发展中,由于受到专业化的挑战以及制度安排等众多现实因素的影响,西方社会工作总是过多地关注如何"助人",而... 问题的提出来自"科学慈善"运动的西方社会工作一直被人们视为一种提供关怀的助人服务,但是在其一百多年的发展中,由于受到专业化的挑战以及制度安排等众多现实因素的影响,西方社会工作总是过多地关注如何"助人",而忽视服务中"自助"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现实因素 本质回归 助人 理论重构 人文关怀 问题的提出 专业化
下载PDF
回顾基于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童敏 《中国社会工作》 2022年第33期45-45,共1页
任何一个专业,没有理论指导就没有方向和预见力,社会工作也一样,一且失去了理论,其实践就像一盘散沙。2008年是我国正式开启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年份,从这一年开始我国有了首批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 任何一个专业,没有理论指导就没有方向和预见力,社会工作也一样,一且失去了理论,其实践就像一盘散沙。2008年是我国正式开启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年份,从这一年开始我国有了首批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给了社会工作者首次大规模踏入本土实践领域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师 本土社会工作 本土实践 汶川特大地震 社会工作者 预见力 理论建构 理论指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