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髓样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1
作者 冯志鹏 张永俊 +2 位作者 林禹 王金岸 李瑞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1976-1979,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CT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20例MTC患者(27枚病灶),均行增强CT检查,比较微小MTC(﹤1 cm)与非微小MTC(≥1 cm)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27枚病灶中,中上极25枚,形态不规则19枚,边界不清17枚...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CT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20例MTC患者(27枚病灶),均行增强CT检查,比较微小MTC(﹤1 cm)与非微小MTC(≥1 cm)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27枚病灶中,中上极25枚,形态不规则19枚,边界不清17枚,不均匀低密度24枚,钙化10枚,动脉期不均匀低强化24枚,27枚静脉期均为延迟低强化,13枚显示肿瘤血管和不完整包膜,6枚显示“盐和胡椒征”,19枚出现条索/间隔样强化。“盐和胡椒征”在微小MTC与非微小MT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MTC大部分位于甲状腺中上极,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出现肿瘤血管、“盐和胡椒征”和条索/间隔样强化时应高度提示MTC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髓样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原发性鼻咽部甲状腺样低级别乳头状腺癌3例临床病理特征
2
作者 吴樾 唐志腾 +3 位作者 林梅芳 潘超 殷平 丁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5-85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鼻咽部甲状腺样低级别乳头状腺癌(thyroid-like low-grade nasopharyngeal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TL-LGNP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鼻咽部TL-LGNP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检测及随访,行HE... 目的探讨原发性鼻咽部甲状腺样低级别乳头状腺癌(thyroid-like low-grade nasopharyngeal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TL-LGNP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鼻咽部TL-LGNP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检测及随访,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年龄28~45岁,肿瘤均位于鼻咽顶后壁,呈息肉样或乳头状生长,均行手术切除。镜检:肿瘤呈乳头状或管状排列,胞质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不易见,未见坏死及神经、脉管侵犯。乳头纤维间质血管玻璃样变性,局灶砂砾体形成。例2肿瘤细胞部分呈梭形,与乳头状结构相延续,局灶可见鳞状上皮化生。免疫表型:TTF-1、CK7、CK19和vimentin均弥漫阳性,CEA局灶阳性,TG、Napsin A、S-100、GFAP和CD117均阴性。例2梭形区域TTF-1、CK7、CK19阳性,鳞化区域CK5/6、p63和p53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1%~2%。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例2阳性,突变类型为Exon15 V600E,其余为阴性。例1术后行放疗,例2、3术后均未行其他治疗;随访3例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鼻咽部TL-LGNPPA属于生长缓慢的低度恶性肿瘤,手术完整切除肿瘤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乳头状腺癌 甲状腺样 低级别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肝内淋巴上皮瘤样胆管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争进 张永俊 +1 位作者 殷平 廖洪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871-875,共5页
目的:探讨肝内淋巴上皮瘤样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lymphoepithelioma-like cholangiocarcinoma,LEL-I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9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7例LEL-IC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 目的:探讨肝内淋巴上皮瘤样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lymphoepithelioma-like cholangiocarcinoma,LEL-I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9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7例LEL-IC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标记肿瘤细胞,分析其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预后等,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结果:7例LEL-ICC中4例女性、3例男性;平均年龄60.7(49~71)岁,其中1例因右上腹痛发现,余6例均于体检中发现。肝左、右叶均可发生,多单发,最大径13~45 mm,肉眼界限尚清,无包膜,切面灰白,质地中等。镜下肿瘤组织可向周围肝组织浸润性生长,一般多呈片巢状、条索状或单细胞样,可有不同程度的腺管分化。肿瘤细胞较大,立方形,胞界不清呈合体样,胞浆丰富、均质粉染或略嗜伊红,核圆形或卵圆形,呈空泡状,可见小核仁及核分裂像。间质伴大量成熟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可形成淋巴滤泡,呈多克隆性。周围肝组织呈间质性肝炎改变。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CK7、CK8/18、CK19阳性,可表达CEA、CD10,一般不表达Hep-Par1、Arginase-1、AFP、Glypican-3、CDX-2、CK20、Vimentin等,Ki-67阳性率为20%~30%。绝大多数病例肿瘤细胞EBER原位杂交呈阳性。平均随访45.9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LEL-ICC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临床多无症状。其病理形态学类似鼻咽部淋巴上皮癌,但有腺体分化。其明确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并辅以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LEL-ICC预后好于经典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需与其他组织学类型的ICC、转移性淋巴上皮瘤样癌、淋巴上皮瘤样肝细胞癌等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上皮瘤样癌 肝内胆管细胞癌 EB病毒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头颈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及治疗(附5例报道) 被引量:2
4
作者 焦彦超 丁鑫 +1 位作者 杨海斌 纪琛琪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45-348,共4页
回顾性分析5例头颈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CT检查显示肿瘤为边界清楚的孤立性包块,密度尚均匀,增强CT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5例均行完整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并且肿瘤免疫组织... 回顾性分析5例头颈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CT检查显示肿瘤为边界清楚的孤立性包块,密度尚均匀,增强CT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5例均行完整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并且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34及Vimentin均为阳性。术后随访6-25月,未见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外科学 头颈部肿瘤 诊断 头颈部肿瘤 病理学 孤立性纤维瘤 外科学 孤立性纤维瘤 诊断 孤立性纤维瘤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腹腔镜手术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邱兴烽 殷平 +2 位作者 林立 刘忠臣 白利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7期633-635,共3页
本文报道1例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成功行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随访16个月,临床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组织病理学结果证实为梭形细胞密集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镜下显示肿瘤由梭形细胞和大量炎性细胞组成,免疫组化示Vimentin... 本文报道1例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成功行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随访16个月,临床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组织病理学结果证实为梭形细胞密集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镜下显示肿瘤由梭形细胞和大量炎性细胞组成,免疫组化示Vimentin、SMA、ALK阳性,S-100、CD117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miR-2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鲁华东 刘忠臣 +2 位作者 潘超 吕彦 殷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miR-2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TaqMan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43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iR-21的表达,分析miR-2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miR-2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miR-2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TaqMan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43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iR-21的表达,分析miR-2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miR-2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iR-21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iR-2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miR-21高表达同结直肠癌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率密切相关,miR-21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MICRORNA MIR-21
下载PDF
132例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丁鑫 殷平 +2 位作者 陈琪琪 廖洪锋 Annie S.Hong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3期585-593,共9页
目的:探讨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9例GIS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从中筛选出132例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GISTs患者及512例单纯GISTs患者,对比分析其... 目的:探讨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9例GIS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从中筛选出132例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GISTs患者及512例单纯GISTs患者,对比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征;部分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GISTs病例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c-Kit基因9,11,13和17外显子的突变情况,与已知GISTs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GISTs占同期全部GISTs的19.2%(132/689)。与单纯GISTs相比,其发病年龄较高,男性明显多于女性。GISTs最大径0.1~8.0(平均1.1)cm,其中92.4%(122/132)为小间质瘤;多数核分裂象<5个/50个高倍视野(HPF)。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117和CD34的阳性率均为97.7%(129/132),DOG-1阳性率99.2%(131/132),约94.7%的病例Ki-67阳性率<2%。绝大多数为低危和极低危;47.9%(23/48)的病例检测到c-Kit基因突变,均为11外显子的突变,未发现外显子9,13和17突变。其中52.2%(12/23)为点突变,是本组11外显子突变最常见的状态,其次是缺失突变,约为43.5%(10/23),插入突变约为4.3%(1/23)。结论:GISTs与消化道癌伴发并不是一个罕见的或特殊的现象,这种GISTs常发生在胃,绝大多数小GISTs,确诊需依靠病理,其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以及分子检测结果与单纯GISTs无明显差异。往往是偶然被发现,其潜在的恶性风险较低,GISTs复发的概率远低于原发癌,因此要避免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胃肠道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纤维乳腺导管内视镜在病理性乳头溢液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徐鹰妮 刘争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9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乳腺导管内视镜(FDS)在病理性乳头溢液(PND)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乳腺外科收治的单侧单孔PND患者共12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90例经术前FDS二维定位联合术中美蓝染色跟踪定位下行区段切除术... 目的探讨纤维乳腺导管内视镜(FDS)在病理性乳头溢液(PND)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乳腺外科收治的单侧单孔PND患者共12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90例经术前FDS二维定位联合术中美蓝染色跟踪定位下行区段切除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36例未行FDS检查,在传统美蓝染色跟踪定位下行区段切除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病理检查。术中视组织缺损情况,行乳头乳晕复合体(NAC)或(和)转移带蒂复合组织瓣成形术。比较两组的病理结果阳性率、术后外观满意度、区段切除术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理结果阳性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区段切除术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浸润性乳腺癌和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外,观察组患者治疗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外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段切除术前采用FDS二维定位联合术中美蓝染色跟踪法,可提高患者术后外观满意度、病理结果阳性率,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缩短手术时间,且不增加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乳头溢液 区段切除术 纤维乳腺导管内视镜 组织瓣
下载PDF
3例胃窦部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9
作者 丁鑫 焦彦超 林梦婕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11期2518-2523,共6页
采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的方法观察3例胃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特征及IHC表型,并进行文献复习,探讨胃G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治疗。胃GT属于罕见的良性间叶性肿瘤,... 采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的方法观察3例胃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特征及IHC表型,并进行文献复习,探讨胃G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治疗。胃GT属于罕见的良性间叶性肿瘤,其主要病理学特点为大量增生的血管或血窦周围可见肿瘤细胞,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或呈实性排列,被平滑肌束分隔。肿瘤细胞均阳性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和平滑肌蛋白(smooth muscle protein,SMA),血管内皮均阳性表达CD34,Ki-67阳性率均小于1%。该病需与胃肠间质瘤、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副神经节瘤相鉴别。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即可以治愈,可不予以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卵巢透明细胞腺癌的临床及病理鉴别诊断 被引量:2
10
作者 缪智辉 刘争进 殷平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5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及病理对卵巢透明细胞腺癌与其他肿瘤的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采用不同的抗体标记5例卵巢透明细胞腺癌,观察其表达,探讨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结果 5例卵巢透明细胞腺癌的大体和镜下形态不完全相同... 目的探讨临床及病理对卵巢透明细胞腺癌与其他肿瘤的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采用不同的抗体标记5例卵巢透明细胞腺癌,观察其表达,探讨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结果 5例卵巢透明细胞腺癌的大体和镜下形态不完全相同,抗体CK、EMA、LeuM1、B72.3呈弥漫强阳性,阳性部位主要位于细胞浆,CA125、CEA部分或局灶阳性;而WT-1、HCG、AFP、D2-40、CD30、TG均为阴性。结论卵巢透明细胞腺癌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与病理综合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透明细胞腺癌 病理鉴别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鼻咽癌FRA3B脆性部位的杂合性丢失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燕飞 周冬妮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研究鼻咽癌染色体脆性部位FRA3B区域的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情况,并探讨LOH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及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FRA3B区域的8个微卫星多态标记对40例鼻... 目的 研究鼻咽癌染色体脆性部位FRA3B区域的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情况,并探讨LOH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及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FRA3B区域的8个微卫星多态标记对40例鼻咽癌组织进行LOH分析。结果 77.5%(31/40)的鼻咽癌在FRA3B脆性部位出现LOH,丢失频率较高的2个位点是D3S1300(55.6%)和D3S2757(50.0%),其共同缺失区为D3S4103-D3S4260。LOH与鼻咽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肿瘤T分期、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复发情况及EBV壳抗原IgA抗体滴度)相关,临床Ⅲ~Ⅳ期、低分化鳞癌、肿瘤复发和抗体滴度≥1:40者LOH频率明显高于临床Ⅰ~Ⅱ期、中分化鳞癌、无肿瘤复发及抗体滴度〈1:40者(P〈0.05)。结论 FRA3B脆性部位的LOH为鼻咽癌的频发事件,可能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共同缺失区D3S4103-D3S4260可能是其优先作用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染色体脆性位点 杂合性丢失 临床病理学
下载PDF
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郝兰香 殷平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特征,总结该病的诊疗要点。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应用多种抗体对4例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进行标记,观察其表达特点。结果 4例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镜下形态和免疫... 目的探讨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特征,总结该病的诊疗要点。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应用多种抗体对4例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进行标记,观察其表达特点。结果 4例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镜下形态和免疫标记有相同之处,病灶内均见大量朗格汉斯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朗格汉斯细胞CD1a、CD68及S-100呈强阳性表达。结论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和治疗需结合临床与病理综合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临床病理
下载PDF
肺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13
作者 潘超 陈守惠 +2 位作者 洪东旭 廖洪锋 鲁华东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2-4,F0002,共4页
目的报道1例肺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细胞瘤,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及病理诊断标准。方法通过HE染色、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标记,观察肺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细胞瘤病理学特点。结果肿瘤细胞以梭形为主,其间可见大片透明细胞。细胞核短梭形或圆形,核... 目的报道1例肺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细胞瘤,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及病理诊断标准。方法通过HE染色、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标记,观察肺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细胞瘤病理学特点。结果肿瘤细胞以梭形为主,其间可见大片透明细胞。细胞核短梭形或圆形,核仁明显。核分裂像少于2个/10HPF。肿瘤内血窦丰富,呈典型花边样(lace-like)结构。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透明细胞内富含糖原,PAS染色阳性;肿瘤细胞Melan-A及Melanoma(Pan)强阳性,HMB45灶性强阳性,Vimentin及Actin阳性,S-100、Syn阴性。结论肺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细胞瘤是肺内血管周细胞肿瘤家族中的一新成员,而非肺透明细胞“糖”瘤的新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老年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合并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林梦婕 白培进 +5 位作者 陈仕智 张俊 李弋南 丁鑫 何金选 张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908-2912,共5页
背景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多发于老年人,最容易累及肾脏,且多表现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脏受累病理特征表现为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及新月体肾炎,以往认为免疫荧光检查主要提示为寡免疫复合物沉积,但近年来有报... 背景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多发于老年人,最容易累及肾脏,且多表现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脏受累病理特征表现为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及新月体肾炎,以往认为免疫荧光检查主要提示为寡免疫复合物沉积,但近年来有报道,AAV肾脏免疫荧光上免疫复合物沉积并非罕见。目前,国内很少有关于伴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的AAV研究,对于老年AAV合并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征及对治疗的反应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合并有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的老年AAV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8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肾内科经临床病理确诊的AAV患者56例,根据免疫荧光及电镜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情况,分为免疫复合物沉积组(共14例)和寡免疫复合物沉积组(共42例),两组均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多系统受累、实验室检查结果、肾脏病理特点及疗效。结果免疫复合物沉积组和寡免疫复合物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ANCA类型、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系统(BVAS)评分、肾脏受累、肺部受累、皮疹、关节疼痛、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发生率、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新月体>50%比例、毛细血管袢坏死比例、肾小球硬化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复合物沉积组患者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水平、新月体比例、间质纤维化比例高于寡免疫复合物组(P<0.05)。免疫复合物沉积组治疗6个月后缓解率为9/14,寡免疫复合物组为76.2%(32/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3,P=0.601)。结论老年AAV患者合并有免疫复合物沉积时提示更为严重的肾损害,肾脏病理上新月体比例更多,间质纤维化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A相关性血管炎 老年人 肾脏病理 免疫复合物 肾炎
下载PDF
十年间老年肾脏病患者肾组织穿刺活检病理特点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白培进 林梦婕 +4 位作者 陈建 张燕林 何金选 钟鸿斌 张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047-2051,共5页
背景老年肾脏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老年肾脏病患者在临床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均有其特殊性,并且肾脏病的病理类型因不同种族、地理区域,构成差别较大,随时间的推移又有不同的演变趋势。目的了解近10年来老年肾脏病患者肾组织穿刺活... 背景老年肾脏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老年肾脏病患者在临床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均有其特殊性,并且肾脏病的病理类型因不同种族、地理区域,构成差别较大,随时间的推移又有不同的演变趋势。目的了解近10年来老年肾脏病患者肾组织穿刺活检病理特点的变化。方法收集2008-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住院并行肾组织穿刺活检,年龄≥60岁的老年肾脏病患者652例。根据住院的时间分为2008-2012年284例,2013-2017年368例。对比分析老年肾脏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临床表现及病理分型。结果2008-2012年与2013-2017年老年肾脏病患者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45.2%(295/652)],其次为急性肾损伤[23.3%(152/652)]。2008-2012年与2013-2017年老年肾脏病患者肾病综合征、肾炎综合征、隐匿性肾炎、慢性肾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3-2017年老年肾脏病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率较2008-2012年升高(P<0.05)。2008-2012年与2013-2017年老年肾脏病患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8-2012年与2013-2017年老年肾脏病患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3-2017年老年肾脏病患者膜性肾病所占比例高于2008-2012年(χ^2=12.224,P<0.001)。2008-2012年与2013-2017年老年肾脏病患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肾脏病患者中,肾病综合征仍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但急性肾损伤发生率较前升高,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主要病理类型,但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老年肾脏病患者肾脏病理构成的演变可能与实际发病率的改变及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老年人 活组织检查 吸针 病理学
下载PDF
EBV相关性伴淋巴样间质胃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泽泱 廖洪锋 +5 位作者 郭舒静 庄国洪 叶宇涵 白婷婷 刘争进 殷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31-1435,共5页
目的探讨EBV相关性伴淋巴样间质胃癌(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 with lymphoid stroma,EBVaGCL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4例EBVaGCLS的临床病理学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 目的探讨EBV相关性伴淋巴样间质胃癌(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 with lymphoid stroma,EBVaGCL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4例EBVaGCLS的临床病理学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及原位杂交法标记肿瘤细胞,分析其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均为男性,年龄60~66岁,平均62岁。肿瘤位于近端胃,最大径4.2~8.7 cm,平均6.8 cm。癌组织浸润性生长,一般呈梁状、条索状、片状或不规则腺管状。肿瘤细胞较大,合体样多角形。间质伴大量成熟淋巴细胞浸润,可形成淋巴滤泡。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pan、CK-L、CK7、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MSH6)均阳性,间质淋巴细胞CD3、CD20均阳性,AFP、Heppar-1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20%~80%。4例EBER原位杂交均呈阳性。4例患者平均随访9个月,其中1例死亡。结论EBVaGCLS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临床症状相较于分化型胃癌无特殊,诊断和鉴别诊断依赖于其特征性形态学表现并辅以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EBVaGCLS预后好于EBV阴性胃癌,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EBV相关性伴淋巴样间质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预后
下载PDF
乳腺癌原发灶和腋窝转移淋巴结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及Ki-67表达情况的比较
17
作者 李文炼 刘争进 +2 位作者 朱文静 杨素梅 魏修兴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6期1767-1770,共4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原发灶和腋窝转移淋巴结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表达情况。方法收集50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原发灶组织和腋窝转移淋巴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ER、PR、HER2和Ki-67表... 目的比较乳腺癌原发灶和腋窝转移淋巴结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表达情况。方法收集50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原发灶组织和腋窝转移淋巴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ER、PR、HER2和Ki-67表达情况。比较乳腺癌原发灶和腋窝转移淋巴结中ER、PR、HER2和Ki-67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原发灶和腋窝转移淋巴结中ER、PR、HER2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原发灶中Ki-67高表达率为70%,高于腋窝转移淋巴结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原发灶和腋窝转移淋巴结中,ER、PR、HER2和Ki-67表达不一致率分别为8%(4/50)、12%(6/50)、6%(3/50)和30%(15/50)。结论乳腺癌原发灶与腋窝转移淋巴结中ER、PR和HER2表达均具有高度一致性,术后病理标本检测原发灶中ER、PR和HER2的表达可为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但乳腺癌原发灶和腋窝转移淋巴结中Ki-67需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原发灶 腋窝转移淋巴结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KI-67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争进 殷平 +1 位作者 洪东旭 陈春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775-776,共2页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是形态上表现为单一的上皮样肿瘤细胞组成,易与多种肿瘤混淆,为提高认识避免误诊,对我院收治的1例肝EAML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近年相关文献。
关键词 肝肿瘤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临床病理学 鉴别诊断 组织发生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及其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石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范燕云 林梦婕 +1 位作者 林振和 刘文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及其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所有接受ERCP的3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PAD分为PAD组(67例...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及其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所有接受ERCP的3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PAD分为PAD组(67例)和非PAD组(284例)。分析并比较PAD组与非PAD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不同PAD与十二指肠乳头相对位置(包绕型、并列型、边缘型)患者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效果(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性肿瘤、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慢性胰腺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D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P<0.05)。边缘型PAD患者胆总管结石发生率高于包绕型、并列型(P<0.05)。PA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与非PA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取石成功率、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术中少量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D可能是胆总管结石的病因之一;PAD对ERCP取石效果的影响是有限的,只要熟练掌握内镜下操作技巧,注意手术方式,ERCP取石对PAD合并胆总管结石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憩室 十二指肠 胆总管结石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结肠癌不同增殖潜能细胞株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殷平 王效民 +1 位作者 王斌 纪毅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98-2201,共4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结肠癌不同增殖潜能细胞株VEGF表达的作用;研究VEGF在结肠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观察、ATRA干预、MTT和FACS方法确定结肠癌细胞株CW-2和LS174T的生长增殖状况,用Northern b lotting方法检测...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结肠癌不同增殖潜能细胞株VEGF表达的作用;研究VEGF在结肠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观察、ATRA干预、MTT和FACS方法确定结肠癌细胞株CW-2和LS174T的生长增殖状况,用Northern b lotting方法检测结肠癌中VEGF mRNA的表达量,用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细胞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MTT生长曲线显示结肠癌细胞株LS174T的生长增殖比CW-2快;FACS结果显示LS174T细胞的S期细胞较CW-2细胞数多;Northern b lotting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CW-2中有明显的VEGF表达,但在高增殖细胞株LS174T中VEGF的表达更明显。结论:VEGF在结肠癌细胞株中有较高的表达。在高增殖结肠癌细胞株VEGF表达更明显。ATRA可能通过抑制VEGF表达,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内皮生长因子 维甲酸 肿瘤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