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阴β-Catenin阳性皮肤颗粒细胞瘤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任军 曾丽月 +1 位作者 陈萍 刘晓坤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62-763,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女,38岁。左侧外阴结节12年。患者12年前无诱因发现左侧外阴出现黄豆大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未治疗,结节缓慢增大至蚕豆大,遂于2017年1月11日就诊我科。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 1病历摘要患者女,38岁。左侧外阴结节12年。患者12年前无诱因发现左侧外阴出现黄豆大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未治疗,结节缓慢增大至蚕豆大,遂于2017年1月11日就诊我科。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外阴一约2 cm×2 cm大肤色结节(图1),质地中等,活动度尚可,无明显触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atenin阳性 颗粒细胞瘤
原文传递
DPL治疗敏感性皮肤伴毛细血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德辉 姜晓勇 卢珍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12期72-75,共4页
目的观察窄谱强脉冲光(narrow-spectrum intense pulsed light,DPL)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伴毛细血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3月—2020年12月诊断为面部敏感伴毛细血管扩张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予DPL500 nm治疗(每间隔4... 目的观察窄谱强脉冲光(narrow-spectrum intense pulsed light,DPL)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伴毛细血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3月—2020年12月诊断为面部敏感伴毛细血管扩张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予DPL500 nm治疗(每间隔4周治疗1次)联合使用功效性护肤品保湿,对照组仅使用功效性护肤品保湿,治疗3月判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治疗3月,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62.2%。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PL治疗敏感性皮肤伴毛细血管扩张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L 敏感性皮肤 毛细血管扩张 临床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丹参酮联合夫西地酸治疗炎性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卢珍玲 姜晓勇 +2 位作者 王德辉 王合 刘晓坤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4-315,共2页
痤疮是累及毛囊和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如头部、面部、颈部、胸部及背部等。本病病因复杂,易反复,严重时可影响患者面部美容和心理健康。目前本病治疗方法较多.但均不够理想,为进一步探寻有效疗法,... 痤疮是累及毛囊和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如头部、面部、颈部、胸部及背部等。本病病因复杂,易反复,严重时可影响患者面部美容和心理健康。目前本病治疗方法较多.但均不够理想,为进一步探寻有效疗法,本文采用丹参酮联合夫西地酸治疗面部炎性痤疮,临床疗效满意,且患者满意度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炎性 丹参酮 夫西地酸
原文传递
梅毒性心脏病致主动脉瓣穿孔3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8
4
作者 郭宏伟 单忠贵 +4 位作者 尤颢 廖崇先 林智 伍源 陈美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32-633,共2页
晚期梅毒可使任何一个内脏受累,其中以心血管梅毒最为常见,病变常累及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可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冠状动脉狭窄、升主动脉瘤等Ⅲ。梅毒性心脏病导致主动脉瓣穿孔在临床上极为罕见。2007年11月-2010年3月厦门大学附... 晚期梅毒可使任何一个内脏受累,其中以心血管梅毒最为常见,病变常累及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可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冠状动脉狭窄、升主动脉瘤等Ⅲ。梅毒性心脏病导致主动脉瓣穿孔在临床上极为罕见。2007年11月-2010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外科共收治3例梅毒性心脏病导致主动脉瓣穿孔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穿孔 梅毒性心脏病 文献复习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升主动脉瘤 冠状动脉狭窄 临床资料 心血管梅毒
下载PDF
人毛乳头细胞在不同传代时期某些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郭晓静 郝飞 +1 位作者 姜晓勇 宋志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2144-2145,共2页
目的观察毛乳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为毛囊重建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二步酶消化法分离正常人头皮毛囊的毛乳头细胞,在体外进行传代培养,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不同传代毛乳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高代培养毛乳头细... 目的观察毛乳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为毛囊重建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二步酶消化法分离正常人头皮毛囊的毛乳头细胞,在体外进行传代培养,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不同传代毛乳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高代培养毛乳头细胞逐渐丧失其凝集性生长的特性,生长因子的表达逐渐消失。结论毛乳头细胞的生长及其特性的保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体外培养的毛乳头细胞与体内有差异。低代毛乳头条件培养基可恢复毛乳头细胞部分生长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毛乳头细胞 生长因子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以瘙痒性环状皮疹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1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合 王官清 +2 位作者 王德辉 姜晓勇 曾丽月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12-512,I0001,共2页
关键词 红色皮疹 瘙痒性 二期梅毒 主要表现 临床资料 腹股沟 外阴 掌跖
下载PDF
未成年人妊娠并巨大尖锐湿疣1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美华 王德辉 +2 位作者 曾丽月 刘晓坤 王晓慧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2-552,共1页
关键词 巨大尖锐湿疣 未成年人 外阴赘生物 妊娠 临床资料 父母离异 患者 疾病史
下载PDF
梅毒伴发腹主动脉瘤样扩张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美华 刘晓坤 +1 位作者 郭宏伟 廖崇先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77-777,共1页
关键词 瘤样扩张 腹主动脉 伴发 梅毒 外生殖器溃疡 高血压病史 临床资料 皮肤黏膜
下载PDF
可变性红斑角化症1例 被引量:4
9
作者 任军 王晓慧 +3 位作者 王德辉 刘晓坤 李新生 赵国庆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1-552,共2页
患者女,13岁。全身出现红斑、无痛痒10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增生,棘层肥厚,皮突延长,真皮浅层血管、附属器周围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呈非特异性炎症改变。诊断:可变性红斑角化症。
关键词 红斑角化症 可变性
下载PDF
伴神经性耳聋的Werner综合征1例国内首报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军 刘晓坤 +3 位作者 李新生 王晓慧 王官清 曾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Wern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提高对Werner综合征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伴神经性耳聋的Werner综合征,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详细分析该病的组织起源、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完善患者各系统筛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Wern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提高对Werner综合征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伴神经性耳聋的Werner综合征,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详细分析该病的组织起源、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完善患者各系统筛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各系统筛查结果提示患者多组织发育不良或加速退行性变。其临床表现复杂,伴有神经性耳聋等,但无糖尿病及白内障,临床诊断为伴神经性耳聋Werner综合征。结论伴神经性耳聋的Werner综合征较为罕见,目前国内未见报道,该病极易误诊,应对Werner综合征相关基因进一步筛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RNER综合征 WRN基因 感音性神经性耳聋
原文传递
荨麻疹性血管炎15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晓霞 王合 +1 位作者 王德辉 王官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26-728,共3页
目的探讨荨麻疹性血管炎(UV)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5例UV患者的皮疹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男7例,女8例,男∶女=1∶1.14。平均年龄37.4岁,平均病程14.2月。皮疹以水肿性红斑(73.3%)和风团(60.0%)多见... 目的探讨荨麻疹性血管炎(UV)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5例UV患者的皮疹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男7例,女8例,男∶女=1∶1.14。平均年龄37.4岁,平均病程14.2月。皮疹以水肿性红斑(73.3%)和风团(60.0%)多见,全身不对称分布,伴瘙痒或疼痛。实验室检查异常以ESR加快(55.6%)和CRP升高(40.0%)多见,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和低补体血症者仅26.7%。组织病理显示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真皮浅层小静脉炎。结论UV是一种真皮浅层小静脉炎,但可累及皮下组织小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荨麻疹
下载PDF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合并樱桃状血管瘤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晓勇 王官清 +1 位作者 王合 刘晓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I0002-I0002,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血管瘤 樱桃 合作 临床资料 刺激性 斑块 面部
下载PDF
申克孢子丝菌体外药敏试验研究近况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晓慧 刘伟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申克孢子丝菌是孢子丝菌病的致病菌,如何选择高效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对于有效治疗孢子丝菌病具有重要意义,抗真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是评价抗真菌药物抗真菌活性的重要手段。综述了申克孢子丝菌体外药敏试验的研究近况,展望了研究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申克孢子丝菌 药敏试验 体外
下载PDF
简并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申克孢子丝菌未知过氧化氢酶基因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晓慧 刘伟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5期271-275,共5页
目的克隆孢子丝菌未知过氧化氢酶基因,命名为Sscat基因。方法根据生物信息库中7种已知真菌过氧化氢酶氨基酸序列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PCR扩增获得部分Sscat基因cDNA片段,随后应用RACE技术分别扩增其3'端和5'端未知序列... 目的克隆孢子丝菌未知过氧化氢酶基因,命名为Sscat基因。方法根据生物信息库中7种已知真菌过氧化氢酶氨基酸序列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PCR扩增获得部分Sscat基因cDNA片段,随后应用RACE技术分别扩增其3'端和5'端未知序列。结果 Sscat基因cDNA序列全长1 746 bp,其中包括5'端121 bp的非编码区、1 500 bp的编码区和109 bp的3'端非编码区。该基因编码49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6.07 kDa,其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真菌过氧化氢酶氨基酸高度同源,其中与米曲霉、黑曲霉同源性分别为66.3%和56.6%,Sscat基因为申克孢子丝菌过氧化氢酶cDNA。结论简并PCR结合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孢子丝菌未知过氧化氢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丝菌 过氧化氢酶 简并PCR 快速cDNA末端扩增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局部皮损内注射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囊肿性痤疮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美华 王德辉 +2 位作者 沈琼曼 谢东斌 郭英俊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8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局部皮损内注射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囊肿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56例囊肿性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光动力组与联合组,每组28例。光动力组给予5-氨基...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局部皮损内注射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囊肿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56例囊肿性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光动力组与联合组,每组28例。光动力组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治疗,联合组在光动力组基础上给予局部皮损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损个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个数均少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少于光动力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光动力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倍他米松局部皮损内注射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囊肿性痤疮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性痤疮 复方倍他米松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 光动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LED光动力疗法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晓勇 王德辉 郑燕岚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LED光动力疗法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对照组48例口服伊曲康唑,每日1次,每次200mg,共2周;同时,每日外用1次联苯苄唑软膏,疗程3周。治疗组60例,在使用对照组药物的基础上同时使用LED光动力治疗,每周2次,疗程3周... 目的观察LED光动力疗法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对照组48例口服伊曲康唑,每日1次,每次200mg,共2周;同时,每日外用1次联苯苄唑软膏,疗程3周。治疗组60例,在使用对照组药物的基础上同时使用LED光动力治疗,每周2次,疗程3周。观察两组患者在起效时间和治疗有效率方面的差别。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6.76d和2.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和治疗组痊愈率分别为54.17%和56.67%,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90%,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D光动力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安全有效且起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色菌毛囊炎 光动力
下载PDF
1例伴神经性耳聋的Werner综合征患者WRN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军 刘晓坤 +4 位作者 李新生 王晓慧 王官清 陈婷婷 曾抗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2年第6期339-342,351,共5页
目的:检测1例伴神经性耳聋Werner综合征患者的WRN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例伴神经性耳聋Werner综合征患者及其亲属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其外周血总RNA进行RT-PCR,将cDNA产物测序;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PCR,将DNA产物测序验证突变,... 目的:检测1例伴神经性耳聋Werner综合征患者的WRN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例伴神经性耳聋Werner综合征患者及其亲属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其外周血总RNA进行RT-PCR,将cDNA产物测序;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PCR,将DNA产物测序验证突变,以同样方法检测其1例亲属及30例健康对照。结果:患者WRN基因发现4处碱基改变:内含子2967+237 A>G和3309+26C>T、同义突变c.2361 G>T和c.3237 G>A。结论:该例伴神经性耳聋Werner综合征患者存在WRN基因2个内含子SNP和2个已报道cSN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RNER综合征 WRN基因 突变 感音性神经性耳聋 编码区单核甘酸多态性
下载PDF
夫西地酸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中度痤疮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珍玲 姜晓勇 王德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9期75-77,共3页
目的评估夫西地酸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中度痤疮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中度痤疮患者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予夫西地酸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对照组A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对照组B予维A酸乳膏治疗,治疗4周和6周分别判定疗效。疗程结束对患者进行满... 目的评估夫西地酸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中度痤疮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中度痤疮患者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予夫西地酸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对照组A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对照组B予维A酸乳膏治疗,治疗4周和6周分别判定疗效。疗程结束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治疗4周,治疗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有效率分别为70.0%、44.0%和40.0%。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治疗6周,治疗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有效率分别为82.0%、56.0%和48.0%。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治疗组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结论夫西地酸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中度痤疮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中度 夫西地酸 维A酸乳膏
下载PDF
多发性囊性毛母质瘤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军 刘晓坤 +2 位作者 王合 李新生 鲁华东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51-352,共2页
报告1例青年女性多发性囊性毛母质瘤患者。患者女,18岁,因左上肢、颈后肿物1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左上肢和颈后两处粉红色囊性肿物,水疱样外观,触之凹陷,囊肿内有质硬肿块,可移动,无触压痛。组织病理检查:皮下可见不规则的上皮细胞岛,周... 报告1例青年女性多发性囊性毛母质瘤患者。患者女,18岁,因左上肢、颈后肿物1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左上肢和颈后两处粉红色囊性肿物,水疱样外观,触之凹陷,囊肿内有质硬肿块,可移动,无触压痛。组织病理检查:皮下可见不规则的上皮细胞岛,周围有结缔组织包裹。细胞岛由嗜碱性细胞和影细胞组成。诊断为毛母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母质瘤 多发性
下载PDF
泛发性丘疹型玫瑰糠疹2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军 刘晓坤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5期431-432,共2页
关键词 玫瑰糠疹 丘疹型 泛发性 病毒性脑膜炎 复发性 文献 国内 病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