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诚聘
1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4-444,共1页
关键词 全国眼科中心 厦门大学 非营利性医院 大学附属医院 医疗机构 专科医院 三级甲等 福建省
下载PDF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诚聘
2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51-751,共1页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防盲等业务为一体的非营利性医院、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姐妹中心、福建眢准一的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为了中心更好地发展,特聘以下精英:
关键词 全国眼科中心 厦门大学 非营利性医院 专科医院 三级甲等 新加坡
原文传递
两种装载方法对眼科器械环氧乙烷的灭菌效果分析
3
作者 卢晓燕 姜洋 +2 位作者 米宏霏 许春丽 卢斌 《医疗装备》 2024年第5期52-54,5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装载方法对眼科器械环氧乙烷的灭菌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环氧乙烷的纸塑包装共412批次(29160件),随机分为观察组(206批次,14663件)和对照组(206批次,14497件),两组均行环氧乙烷装载、灭菌,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探讨不同装载方法对眼科器械环氧乙烷的灭菌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环氧乙烷的纸塑包装共412批次(29160件),随机分为观察组(206批次,14663件)和对照组(206批次,14497件),两组均行环氧乙烷装载、灭菌,对照组采用传统装载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装载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环氧乙烷灭菌压力曲线的下限值、灭菌后纸塑包装袋内包内化学指示物变色情况、纸塑包装袋边缘的灭菌标识变色情况或湿包、生物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灭菌程序中灭菌压力曲线下限值≤450 mba的TM比例和包内化学指示物变褐色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环氧乙烷快速生物测试包结果:灭菌组206批次均显示阴性,对照组206批次均呈阳性。观察组湿包率为0.97%,低于对照组的2.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心塑胶结构复用医疗器械与塑胶导管结构复用医疗器械交错、大小纸塑包装交错的装载方法能有效保障环氧乙烷灭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灭菌 环氧乙烷 装载 灭菌效果
下载PDF
中医热疗在古代中国眼科的发展简史
4
作者 刘慧滢(综述) 董诺(审校) 《眼科学报》 2024年第12期666-670,共5页
近年来,热疗因其操作简便和显著疗效,在干眼及相关眼病治疗中受到关注。热疗通过加热睑板腺区域,软化睑脂,改善睑板腺导管通畅,广泛应用于睑板腺囊肿、睑腺炎、睑缘炎及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眼病。此外,热疗还有效缓解视疲劳和干眼不适,促... 近年来,热疗因其操作简便和显著疗效,在干眼及相关眼病治疗中受到关注。热疗通过加热睑板腺区域,软化睑脂,改善睑板腺导管通畅,广泛应用于睑板腺囊肿、睑腺炎、睑缘炎及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眼病。此外,热疗还有效缓解视疲劳和干眼不适,促进眼部创口愈合,减少感染风险。在中国古代,《黄帝内经》及《韩非子》早期记载了热疗技术的应用。西汉《淮南子》提到烧灼法用于眼病,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描述了热敷治疗眼部不适的方法。隋唐时期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详细介绍了热疗的应用,宋代《圣济总录》和《龙树菩萨眼论》进一步精细化了热疗技术。明清时期的《普济方》和《目经大成》中记载了热疗的新进展。由此,古代热疗在眼科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尽管现代医学技术不断进步,但这些传统方法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眼部疾病 古代中国医学 发展历程
下载PDF
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在晶状体外伤诊疗中的新认识及研究新方向
5
作者 徐雯 王耿 +13 位作者 王勇 李学民 张广斌 竺向佳 金海鹰 罗莉霞 范玮 赵云娥 赵江月 俞阿勇 郭海科 鲍永珍 蒋永祥 施策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4-210,共7页
晶状体外伤是眼外伤发生后造成视觉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目前,晶状体外伤仍缺乏明确的分类标准和细致全面的检测手段,诊断和术前评估、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的决策和术后预后判断等重要诊疗环节上尚存诸多争议和挑战。计算机断层扫描、... 晶状体外伤是眼外伤发生后造成视觉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目前,晶状体外伤仍缺乏明确的分类标准和细致全面的检测手段,诊断和术前评估、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的决策和术后预后判断等重要诊疗环节上尚存诸多争议和挑战。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断层扫描成像类技术为晶状体外伤的评估提供了新的观察维度,在晶状体外伤中对晶状体透明度、质地、位置、形态、完整性以及悬韧带和邻近其他眼内结构的观察和评估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受限于单一技术的局限性,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在该类疾病中的应用仍存在一定限制。随着未来影像技术的迭代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断层扫描成像类技术将日益在晶状体外伤诊疗过程中担当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本专家组就晶状体外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分类、目前晶状体外伤诊疗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回顾,主要围绕目前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在晶状体外伤诊疗中的具体应用、不足与局限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提出专家推荐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检测手段 手术时机
下载PDF
右旋美托咪啶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晓峰 卓艺芬 翁建森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6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在玻璃体手术中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玻璃体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入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监测麻醉(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MAC)(Group P)和右旋美托咪啶MAC组(Group D)。每组30例,...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在玻璃体手术中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玻璃体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入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监测麻醉(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MAC)(Group P)和右旋美托咪啶MAC组(Group D)。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球周阻滞麻醉,并连接双频谱指数(Bispect ral index,BIS)监测仪,监测并维持BIS值在70-80间,观察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Ramsay镇静评分、视觉模拟法(visualanalogue scale VAS)疼痛评分及术中眼心反射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与麻醉前比较,P组中除了术后1h的MAP、HR、镇静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时间点MAP、HR、镇静评分、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中的MAP、HR、镇静评分、疼痛评分在各个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在术后1h时间点,D组MAP、HR较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h时间点,D组的镇静评分较P组有显著意义的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种不良反应中,D组患者术中躁动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恶心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用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镇静效果好,镇痛完善,不良反应少,但术后镇静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啶 镇静 镇痛 玻璃体手术
下载PDF
生存质量测定及其在眼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立莲 李全智 蔡锦红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6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生存质量测定作为一种较全面的体现新的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已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经引入了眼科领域,是传统视功能评价方法的有益补充。对生存质量的基本概念、生存质量测定的方法和常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以及生存... 生存质量测定作为一种较全面的体现新的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已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经引入了眼科领域,是传统视功能评价方法的有益补充。对生存质量的基本概念、生存质量测定的方法和常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以及生存质量在眼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和前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质量 评定量表 眼科
下载PDF
眼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许春丽 陈秋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6期180-182,共3页
目的分析眼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风险管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眼科收治的80例进行眼科手术治疗的眼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以及... 目的分析眼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风险管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眼科收治的80例进行眼科手术治疗的眼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5%;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2.5%,对照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的规避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糖尿病 围手术期 风险管理
下载PDF
AS-OCTA测量参数在眼前段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9
作者 蔡书欣 李海波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4期589-593,共5页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AS-OCTA)作为一种新兴的眼前节成像技术,近年来已在结膜、巩膜、角膜、虹膜等组织的血管成像中得到应用。文章重点研究AS-OCTA在提供眼前节血管形态信息及血管密度定量测量方面的能力,包括血管密度、血...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AS-OCTA)作为一种新兴的眼前节成像技术,近年来已在结膜、巩膜、角膜、虹膜等组织的血管成像中得到应用。文章重点研究AS-OCTA在提供眼前节血管形态信息及血管密度定量测量方面的能力,包括血管密度、血管直径和分支情况等关键参数。相较于传统的血管成像技术(荧光素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AS-OCTA以其高分辨率和信息丰富度,展现出在眼科诊断和治疗中的巨大潜力,预示着其将成为未来眼科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文章旨在探讨AS-OCTA在眼前段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其在提高临床决策准确性方面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AS-OCTA) 眼前段 荧光素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眼科临床诊疗工作防控措施及岗位流程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黎晓新 林宝娇 +5 位作者 陈燕芒 陶萍 李贡辉 蔡建毫 陈浩宇 张铭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1-266,共6页
自2019年末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迅速蔓延。目前认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与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基因组同源性非常高,2003年SARS流行期间及目前COVID-19流行期间眼部感染问题也一直受... 自2019年末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迅速蔓延。目前认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与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基因组同源性非常高,2003年SARS流行期间及目前COVID-19流行期间眼部感染问题也一直受到高度关注。2019-nCoV的毒力、传播途径和传染性虽有初步临床观察,但其对人体各器官的侵害方式及机制仍在研究中,切断传染源、有效治疗COVID-19患者是目前COVID-19防控的主要目标。面对这种毒力和传染性极强的2019-nCoV,眼科医护人员应该做好医疗环境和个人的安全防护,并对就诊的眼病患者给予合理的治疗和救助。目前除我国湖北省以外的其他城市少数医疗机构的眼科医疗工作未曾停止外,大多数医疗机构有待逐渐恢复临床诊疗工作,医护人员亟待了解工作期间COVID-19的防控措施和工作流程。本刊组约厦门大学厦门眼科中心和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医护人员防护要求,并结合眼科工作实际情况和其他标准制定的关于疫情期间眼科诊疗工作防护流程,以供眼科医疗机构和基层眼科医疗工作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控措施 眼病患者 安全防护 眼部感染 汕头大学 冠状病毒 防护要求 传播途径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眼底麻醉造影检查患儿心理状态及配合度的影响
11
作者 林亚梅 罗向东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第3期114-116,156,共4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行眼底麻醉造影检查患儿心理状态和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4年4月收治的90例接受眼底麻醉造影检查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行眼底麻醉造影检查患儿心理状态和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4年4月收治的90例接受眼底麻醉造影检查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麻醉前后的心理状态、检查期间配合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后,观察组患儿安静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底检查过程中,观察组患儿完全配合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部分配合、不配合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眼底麻醉造影检查的患儿,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患儿检查期间的哭闹及拥抱反射情况,提高检查期间的配合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麻醉造影检查 预见性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配合度
下载PDF
质量分数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轻中度干眼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被引量:14
12
作者 黄彩虹 刘祖国 +15 位作者 李炜 朱莉 朱思思 林祥 欧阳维杰 姜楠 徐建江 吴丹 梁凌毅 罗晓慧 王华 陈婷 陈蔚 郑钦象 孙旭光 邓世靖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36-941,共6页
目的评估质量分数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轻中度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自身对照临床试验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南大学湘... 目的评估质量分数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轻中度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自身对照临床试验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6个临床研究中心确诊为轻中度干眼并完成随访的患者200例20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给予0.3%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d、28d进行干眼症状总评分、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 Ⅰ t)、球结膜充血程度、睑缘改变、睑板腺分泌能力和睑板腺分泌物性质等指标评估,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8d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并在用药后14d和28d进行药物刺激性观察。结果患者治疗前后干眼症状总评分、BUT、S Ⅰ t、球结膜充血程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8.969、27.598、16.838、36.750,均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4d和28d患者干眼症状总评分和球结膜充血程度评分降低,全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点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治疗后14d比较,治疗后28d干眼症状总评分、球结膜充血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全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点数明显减少;治疗后14d和28d,患者BU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S Ⅰ t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大;治疗后28d BUT较治疗后14d明显延长,但治疗后28d S Ⅰ t与治疗后14d无明显变化。患者治疗前后睑缘改变、睑板腺分泌能力和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0.255、2.356、0.294,均P>0.05)。治疗后28d,患者结膜印迹细胞染色分级为1.08±0.74,明显小于治疗前的1.53±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9,P<0.01)。治疗后28d,患者球结膜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806.500,P<0.01)。治疗后14d,70%患者表示药物无刺激性,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难以忍受的、影响日常生活的刺激,耐受性良好。结论0.3%玻璃酸钠滴眼液能改善轻中度干眼的症状和体征,且具有良好的舒适性,临床上可广泛用于轻中度干眼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玻璃酸钠 泪膜 多中心临床试验
下载PDF
眼科人工智能临床应用伦理专家共识(2023) 被引量:21
13
作者 《眼科人工智能临床应用伦理专家共识(2023)》专家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数字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业委员会 +14 位作者 邵毅 杨卫华 刘祖国 陈蔚 谭钢 杨文利 黄锦海 张慧 杨于力 徐积兄 赵慧 魏锐利 周吉银 周永进 许言午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人工智能(AI)已广泛用于眼部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过程监测和预后判断,随着AI技术在眼科诊疗中应用研究的不断发展,AI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眼睛是由神经组织、肌肉组织、腺体组织和骨组织等组成的复杂感觉器官,其解剖的透明性特点... 人工智能(AI)已广泛用于眼部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过程监测和预后判断,随着AI技术在眼科诊疗中应用研究的不断发展,AI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眼睛是由神经组织、肌肉组织、腺体组织和骨组织等组成的复杂感觉器官,其解剖的透明性特点为眼科疾病及部分全身疾病诊断的检查提供了可视化条件,为AI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医工交叉研究的基础,使眼科成为AI技术在医学诊疗中应用的主要领域。然而,AI-医疗交叉研究涉及人体大数据和影像结果的使用,其临床应用面临诸多伦理问题,而目前AI与医务人员对AI在医学研究中应用的伦理规范意识尚未建立,各管理层面对相关的伦理规范指导性和监管系统尚未完全形成。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数字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委会组织眼科专家、AI相关专家和科技伦理相关专家组成"眼科人工智能临床应用伦理专家共识(2023)"专家组,针对AI在眼科应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法律法规进行复习,对存在的伦理风险进行多维度、多层次梳理、讨论并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目的是在保障患者数据安全和个人权益的同时,提高医务人员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眼科AI的临床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眼科 伦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非内界膜剥除与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的玻璃体切割术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秀菊 罗向东 +2 位作者 孙摇遥 黎晓新 张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评估非内界膜剥除及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的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黄斑劈裂(MF)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3月至2018月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确诊屈光度≥-8.0 DS或眼轴长度≥26.5 mm,M... 目的评估非内界膜剥除及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的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黄斑劈裂(MF)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3月至2018月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确诊屈光度≥-8.0 DS或眼轴长度≥26.5 mm,MF伴或不伴有中心凹视网膜脱离(FD)、黄斑前膜(ERM)及板层裂孔(LMH)患者23例25眼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非内界膜剥除组11例11眼和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组12例14眼。2个组年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轴长度、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均在曲安奈德(TA)染色辅助下剥除玻璃体后皮质。分别比较2个组患者术前和术后BCVA、MF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无内界膜剥离组与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组患者术眼术后BCVA(LogMAR)分别为0.47±0.30和0.40±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52)。22眼MF缓解和视网膜复位。无内界膜剥离组10例10眼达到解剖复位的时长为2.5(1.8,9.3)个月,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组中12例12眼为1.0(1.0,3.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5.00,P=0.09)。非内界膜剥除组术后出现黄斑裂孔1眼,占9%;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组术后出现黄斑裂孔1眼,占7%;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1眼,占7%。结论MF在玻璃体切割术后均能缓解,术中联合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术MF缓解速度优于无内界膜剥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手术 黄斑劈裂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微脉冲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彦茹 李明翰 朱晓玲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微脉冲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CSC患者69例(71眼),治疗组32眼予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对照组39眼予假照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 目的:探讨微脉冲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CSC患者69例(71眼),治疗组32眼予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对照组39眼予假照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FT)、黄斑容积(MV)及视网膜的微结构。结果:两组患者BCVA、CFT及MV均随时间改善,同一时间治疗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VA在治疗后3个月开始较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FT不同时间点均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V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治疗=0.065,P对照=0.250)。治疗组治愈率为71.9%,对照组为2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图像未见激光损伤。结论: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CSC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心凹 激光凝固术
下载PDF
6S管理模式在眼科手术室仪器与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付培燕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22期127-129,共3页
目的分析6S管理模式在眼科手术室仪器与精密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职护理人员40名作为此次研究对象,2018年1—12月实施传统管理方法,2019年1—12月实施6S管理模式,比较6S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仪器、精密... 目的分析6S管理模式在眼科手术室仪器与精密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职护理人员40名作为此次研究对象,2018年1—12月实施传统管理方法,2019年1—12月实施6S管理模式,比较6S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仪器、精密器械的管理效果,专科考核评分以及各专科手术科室满意度。结果6S管理模式实施后的仪器、器械的管理效果,专科考核评分以及手术科室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科手术室仪器与精密器械管理中应用6S管理模式,其效果显著,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S管理模式 眼科 手术室 仪器 精密器械 管理
下载PDF
一次性敷料型B-D测试包纸质叠片用于保护眼科器械
17
作者 卢晓燕 洪清配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0期6-6,共1页
眼科治疗性器械精致、小巧且贵重,临床常规使用的器械有眼科小剪、泪小点扩张器、结膜镊、开睑器等,这些器械进行纸塑袋包装灭菌前,为了不使前部细小或尖端部分因碰撞变钝,常套用一次性硅胶管保护。但灭菌过程中,硅胶管在高温下变形,
关键词 眼科器械 灭菌 硅胶管 一次性敷料型B-D测试包
下载PDF
眼科小儿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许春丽 洪茶花 陈秋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11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眼科小儿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11月我院眼科门诊中患儿6 200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实验组(3 200例)、对照组(3 000例),分别采取人性化护理服务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 目的探讨眼科小儿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11月我院眼科门诊中患儿6 200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实验组(3 200例)、对照组(3 000例),分别采取人性化护理服务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和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9.63%,与对照组的94.20%相比优势明显;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低于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高于实验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于眼科门诊患儿的护理中具有可靠的效果,可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门诊 护理管理 小儿 人性化护理服务 眼科疾病 护理效果
下载PDF
喉罩通气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眼科手术应用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志雄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眼科手术患儿112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均使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快速麻醉诱导及维持,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喉罩...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眼科手术患儿112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均使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快速麻醉诱导及维持,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喉罩通气麻醉方式,比较两组患儿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相关时间及躁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T2、T3、T5时间段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各时间段变化幅度均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患儿躁动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喉罩/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及复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喉罩通气方式麻醉效果更好,有利于维持眼科手术患儿生命体征稳定性,减少躁动发生,同时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临床应用安全且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手术 喉罩通气 气管插管 生命体征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七氟醚对小儿眼科麻醉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翁建森 谢海航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21期116-117,共2页
目的在小儿眼科麻醉患者应用七氟醚,探究其对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从我院随机选取100例需要接受麻醉的眼科患儿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将异氟醚应用到对照... 目的在小儿眼科麻醉患者应用七氟醚,探究其对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从我院随机选取100例需要接受麻醉的眼科患儿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将异氟醚应用到对照组中,将七氟醚应用于观察组中。结果两组患儿采取相应的麻醉措施后,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认知功能减退的情况,其中对照组患儿在术后6 h和术后24 h的认知功能减退程度大于观察组(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术后6 h和术后1 d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眼科麻醉患者应用七氟醚与异氟醚对患儿的认知功能产生了严重影响,但是由于七氟醚对患儿气道产生的影响较小,所以在小儿眼科麻醉的应用仍较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小儿眼科 麻醉 认知功能 异氟醚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