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症因子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林贵兰 房丽丽 张乐佳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 分析炎症因子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98例GDM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产检的4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 目的 分析炎症因子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98例GDM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产检的4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根据糖耐量筛查结果对GDM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将GDM患者分为妊娠结局不良组和妊娠结局良好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炎症因子对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WBC、PCT、IL-6、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GDM患者分别有58、25、15例。不同严重程度GDM患者WBC、PCT、IL-6、CRP水平比较,轻度患者<中度患者<重度患者,任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结局良好组有46例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组有52例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组WBC、PCT、IL-6、CRP水平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WBC、PCT、IL-6、CRP单独预测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0、0.805、0.820、0.753,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47。结论 GDM患者WBC、PCT、IL-6、CRP水平升高,且这些指标可作为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因子,可能与GDM的诊断、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不良妊娠结局 白细胞计数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厦门地区3 805例女性HPV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海明 陈晓铭 +1 位作者 王前明 逯晓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3期3202-3205,共4页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亚型分布特征,为区域相关疾病的诊疗和预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及体检部健康查体的3805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亚型分布特征,为区域相关疾病的诊疗和预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及体检部健康查体的3805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HPV微流控芯片技术检测结果,分析该地区女性HPV感染情况及各亚型分布特点。结果厦门地区3805例女性HPV检出率为26.83%(1021/3805),其中单一感染构成比为71.99%(735/1021),多重感染构成比为28.01%(286/1021);24种HPV亚型中检出率最高的是HPV52型(6.57%),其次是HPV16型(3.63%)、HPV58型(3.00%)、HPV51型(2.60%)、HPV39型(1.92%);≤20岁年龄段的女性HPV检出率最高(38.46%),检出率最低的是>40~50岁的女性(21.81%);单一感染检出率最高的年龄段是>50~60岁(25.99%),≤20岁的女性单一感染检出率最低(12.82%)而多重感染检出率却最高(25.64%),>30~40岁女性多重感染检出率最低(5.77%)。结论厦门地区女性HPV感染特征以单一感染为主,存在年龄分布差异,24种亚型中检出率最高的前5个型别依次为HPV52型、HPV16型,HPV58型、HPV51型、HPV39型。应重视该地区不同年龄段女性的HPV感染筛查,并根据地区感染特点进行预防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亚型 微流控芯片技术 女性 厦门
下载PDF
产前诊断假双着丝粒(13;22)(p11.2;p11.2)染色体胎儿1例
3
作者 邱惠国 林仪蕊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811-814,共4页
该文旨在对1例脐带血假双着丝粒(psu dic)(13;22)(p11.2;p11.2)核型的胎儿,应用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进行产前诊断。对1例高龄、孕32周B超提示羊水较多、胎儿偏大的孕妇,经脐带穿刺术行脐带血细胞染色体培养及G、C显带核型分析... 该文旨在对1例脐带血假双着丝粒(psu dic)(13;22)(p11.2;p11.2)核型的胎儿,应用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进行产前诊断。对1例高龄、孕32周B超提示羊水较多、胎儿偏大的孕妇,经脐带穿刺术行脐带血细胞染色体培养及G、C显带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及其夫妻双方外周血细胞培养及G、C显带核型分析。结果提示,胎儿脐带血核型45,XX,psu dic(13;22)(p11.2;p11.2);胎儿脐带血CMA芯片分析显示arr(8)×2~3;孕妇核型45,XX,psu dic(13;22)(p11.2;p11.2);丈夫核型46,XY。通过G、C显带核型分析技术和CMA芯片分析技术的结合,明确胎儿psu dic(13;22)(p11.2;p11.2)染色体的来源,对今后类似核型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着丝粒 染色体 产前诊断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不同人群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林贵兰 逯晓辉 +1 位作者 房丽丽 洪国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5期76-80,共5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不同人群过敏原的分布特点,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德国欧蒙印迹法对9042例疑似过敏性疾病患者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抗体(immunoglobulin E,IgE)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入性过敏原未... 目的了解本地区不同人群过敏原的分布特点,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德国欧蒙印迹法对9042例疑似过敏性疾病患者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抗体(immunoglobulin E,IgE)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入性过敏原未成年以鸡蛋白、牛奶为前两位,成年前两位是蟹、海鱼组合;吸入性过敏原二者同为尘螨组合、蟑螂最常见。人群发生过敏反应多以1、2级为主,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尘螨组合、蟑螂在夏秋季节的阳性率最高。大部分过敏原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呈降低趋势。人群过敏性疾病以混合过敏为主,食入性及吸入性过敏原3种及以上混合过敏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9,P<0.05;χ^(2)=10.4,P<0.05)。结论厦门地区食入性过敏原未成年以鸡蛋白、牛奶为主;成年以蟹、海鱼组合常见;吸入性过敏原以尘螨组合、蟑螂常见。人群过敏性疾病以混合过敏为主,发生过敏反应多为1、2级。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过敏原结构存在差异。因此了解人群过敏原的分布特点,可有效规避过敏原;明确过敏原可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 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 免疫印迹 特异性IGE 抗体 成年
下载PDF
HBP、CRP、PCT及IL-6检测在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周艺燕 王冰斌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9期2680-2682,268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在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该院15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感染程度分为无感染组42例、轻度感染组53例和脓毒症组55...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在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该院15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感染程度分为无感染组42例、轻度感染组53例和脓毒症组55例,并对脓毒症组根据病原菌类型的不同分为两组,革兰阳性菌感染组29例和革兰阴性菌感染组26例,分别比较HBP、CRP、PCT、IL-6水平在两组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HBP、CRP、PCT、IL-6单独或联合检测在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脓毒症组、轻度感染组与无感染组间HBP、CRP、PCT、IL-6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脓毒症组HBP、CRP、PCT、IL-6水平高于轻度感染组和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感染组中PCT、IL-6水平高于无感染组(P<0.05);HBP、CRP水平与无感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P、CRP、PCT、IL-6及4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8、0.691、0.804、0.848和0.934,其中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表明其诊断的价值最高。革兰阴性菌感染组HBP、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P<0.05),CRP、IL-6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发生感染时HBP、CRP、PCT和IL-6水平将进一步增高,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并可根据其表达情况判断病原菌感染的类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蛋白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白血病 感染
下载PDF
2020年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差异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港森 江素香 +1 位作者 练明建 逯晓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20期171-176,共6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比较不同来源分离临床菌株耐药性差异性,更精准全面了解该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有药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采用法国BioMerieux 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比较不同来源分离临床菌株耐药性差异性,更精准全面了解该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有药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采用法国BioMerieux 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菌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20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1 614株,其中尿液标本分离最多(58.7%),依次是体液(包括胆汁、腹水、胸腔积液、关节液等)、全血和痰液;科室来源门急诊分离最多(30.3%),ICU分离相对不多(8.2%);产ESBLs菌株710株占44.0%,不产ESBLs菌株890株占55.1%,其余有14株占0.9%;ICU产ESBLs菌株阳性率最高(58.7%),全血分离菌株产ESBLs较低(38.8%),大肠埃希菌仍保持对亚胺培南极高敏感性,敏感率在98.9%(1 597/1 614),从标本来源,除了全血未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其他标本均可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菌株主要来自ICU和妇产科,门急诊患者也可检出;对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敏感率分别是56.4%(910/1 614)和79.2%(1 279/1 614),ICU对头孢噻肟的敏感率只有37.6%(50/133),体液和痰液标本来源均低于50%;对3种酶抑制剂组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是92.3%(1 489/1 614)、76.8%(1240/1 614)和35.3%(569/1 614);对大多数抗菌药物,ICU和妇产科敏感性均相对比较低,全血敏感性最好而痰液最差;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46.3%(748/1 614),ICU和内科敏感性均接近40%,尿液来源敏感性最差已接近40%;对氨曲南和阿米卡星敏感率分别是72.8%(1 175/1 614)和95.8%(1 547/1614)。结论 大肠埃希菌虽然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极度敏感,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在临床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来自ICU分离菌株对抗生素敏感性均较差,产ESBLs菌株也比较高;另外对于外科感染经验性用药和预防用药,较高产ESBLs菌株也不容忽视;从标本类型分析,不同标本分离的菌株之间还是有所差别,临床用药时也应重视其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医院感染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AMPC酶 碳青霉烯酶
下载PDF
膜性肾病患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定量水平与肾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
7
作者 黄宇 付美珍 +1 位作者 戴淑惠 李珣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0期2990-2993,共4页
目的探讨膜性肾病(MN)患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定量水平与肾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79例MN患者作为MN组。另选取同期45例临床诊断非MN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抗PL... 目的探讨膜性肾病(MN)患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定量水平与肾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79例MN患者作为MN组。另选取同期45例临床诊断非MN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抗PLA2R抗体定量水平的差异及不同截断值下的诊断性能。收集MN组血清和尿液标志物检测结果,包括尿液24 h尿蛋白(24 h-UTP)、尿微量清蛋白(ALB)与肌酐(Cr)比值(ACR)以及血清总蛋白(TP)、ALB、尿素氮(BUN)、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胱抑素C(Cys C)水平。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2012)指南以抗PLA2R抗体定量150 RU/mL为截断值分成低浓度组(≤150 RU/mL)和高浓度组(>150 RU/mL),分析比较各肾损伤标志物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抗PLA2R抗体水平与24 h-UTP、ACR、ALB、BUN的相关性。结果MN组抗PLA2R抗体水平[79.80(21.70,206.70)RU/mL]高于对照组[1.54(1.36,1.74)R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47,P<0.01)。<40岁、40~60岁、>60岁抗PLA2R抗体水平分别为40.9(21.4,84.9)RU/mL、73.2(5.1,202.5)RU/mL、171.6(40.9,460.2)RU/mL,抗PLA2R抗体水平随年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44,P<0.05)。截断值≥20 RU/mL时,抗PLA2R抗体诊断MN的特异度为100.0%,但灵敏度仅78.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佳截断值为2.16 RU/mL时,灵敏度为92.4%,特异度为95.6%,约登指数为0.880。高浓度组纳入27例患者,低浓度组纳入52例患者。高浓度组24 h-UTP、ACR、BUN水平明显高于低浓度组,ALB水平明显低于低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抗PLA2R抗体与24 h-UTP、ACR、BUN呈正相关(r=0.635、0.628、0.240,P<0.05),与ALB呈负相关(r=-0.344,P<0.05)。结论抗PLA2R抗体定量水平对于MN患者具有较好诊断价值,抗PLA2R抗体定量水平与肾损伤标志物存在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本地区MN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 蛋白尿 24 h尿蛋白 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比值
下载PDF
男性患者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海明 逯晓辉 +2 位作者 杨园园 刘伦 王前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1期2937-2940,共4页
目的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男性就诊者4种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检出情况及感染特征,为该地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男性患者的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生殖支原体(... 目的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男性就诊者4种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检出情况及感染特征,为该地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男性患者的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生殖支原体(MG)、解脲脲原体(UU)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SAT)检测结果,结合其临床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35例男性门诊患者CT、NG、MG、UU总阳性率分别为6.1%、3.2%、3.2%、27.7%,UU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病原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感染类型分析结果显示:单独感染类型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单独UU感染(24.6%)、单独CT感染(3.7%)、单独NG(2.3%)、单独MG感染(2.1%);混合感染类型以CT+UU混合感染和MG+UU混合感染为主,阳性率分别为1.7%和1.1%。按年龄段分层分析显示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20~<30岁和30~<40岁,NG、MG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20岁,但不同年龄段男性患者在各病原体阳性率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诊断明确的男性就诊者中:CT阳性率最高的为附睾炎(28.6%);NG和MG阳性率则以泌尿道感染最高,分别为23.3%和9.0%,UU阳性率较高的前3位分别为精液异常、男性不育症和性功能障碍,阳性率分别为34.8%、34.4%、33.9%。结论该院男性患者CT、NG、MG、UU 4种泌尿生殖道病原体阳性率较高,且存在一定的合并感染,临床诊疗应注意联合检测,防止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淋病奈瑟菌 生殖支原体 解脲脲原体 感染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non-HDL-C、CysC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前明 郑艳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6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胱抑素C(cystatinC,CysC)与视网膜病变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44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眼底拍照结果分成视网膜...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胱抑素C(cystatinC,CysC)与视网膜病变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44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眼底拍照结果分成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单纯糖尿病组(DM组),比较两组non-HDL-C、CysC等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其与DR的相关性。结果 DR组患者病程、CysC、TC、HDL-C、LDL-C、ApoA、ApoB、HbA1c和non-HDL-C与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R分级与CysC、TC、HDL-C、LDL-C、non-HDL-C、ApoA、ApoB、HbA1c呈正相关(P <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C、HbA1c、ApoA、病程为DR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nonHDL-C、CysC、HbA1c对DR诊断有重要价值,联合检测nonHDL-C、CysC、HbA1c等指标,对于DR的早期风险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脂异常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胱抑素C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8q24.13q24.23微重复病儿1例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10
作者 邱惠国 陈波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2487-2489,共3页
目的明确1例8q24.13q24.23微重复胎儿的遗传学病因及其来源,并对该胎儿做产前诊断。方法采集2020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无创产前筛查的1对夫妻外周血及胎儿羊水细胞行染色体G显带分析;孕妇外周血行无创产前筛查;胎儿羊水细胞行染... 目的明确1例8q24.13q24.23微重复胎儿的遗传学病因及其来源,并对该胎儿做产前诊断。方法采集2020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无创产前筛查的1对夫妻外周血及胎儿羊水细胞行染色体G显带分析;孕妇外周血行无创产前筛查;胎儿羊水细胞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父亲染色体核型正常,母亲和胎儿染色体核型46,XX,dup(8)(8q24.13q24.23);孕妇无创产前筛查:8号染色体长臂8q24.13q24.23存在11.3 Mb的重复(chr8:g.126215101-139315100dup)。染色体微阵列分析:arr[GRCh37]8q24.13q24.23(126646442-137947833)x3。结论8q24.13q24.23微重复为偏良性的拷贝数变异(CNV),建议孕妇继续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重复 染色体 8对 DNA拷贝数变异 8q24.13q24.23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分子遗传学诊断
下载PDF
营养风险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繁急性加重的关系研究
11
作者 刘海月 李凤 +1 位作者 林益华 刘祖恒 《重庆医学》 2025年第2期335-339,共5页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频繁急性加重风险的关系。方法 收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分为频繁急性加重风险组(FE组)与非频繁急性加重风险组(NE组),基...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频繁急性加重风险的关系。方法 收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分为频繁急性加重风险组(FE组)与非频繁急性加重风险组(NE组),基于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NRS-2002)评分评估营养风险(1~2分为无营养风险,3~7分为有营养风险)。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两者的关系。结果 FE组住院时间更长(P<0.01),高血压患者比例更高(P<0.01)。炎症指标方面,FE组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NA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均明显上升(P<0.05);而营养状况方面,FE组NRS-2002评分显示更高比例的营养风险人群(P<0.01),同时总蛋白与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降低(P<0.05)。经调整性别、住院时间、炎症指标及基础疾病史等混杂因素后,全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营养风险的COPD患者频繁急性加重的风险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OR=2.948,95%CI:1.112~7.816,P<0.05)。结论 NRS-2002评分存在营养风险的COPD患者相较于无营养风险者,频繁急性加重风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频繁急性加重风险 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 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