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地区7154例无创产前筛查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1
作者 张彧梅 苏志琳 邱惠国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62-465,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筛查(NIPT)在孕妇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2022年1月至12月收取的各家医院共7154份NIP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于结果异常的孕妇,建议其进一步进行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并对其妊娠结局...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筛查(NIPT)在孕妇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2022年1月至12月收取的各家医院共7154份NIP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于结果异常的孕妇,建议其进一步进行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电话回访。结果:在7154例行NIPT的孕妇中,提示21-三体综合征(T21)、18-三体综合征(T18)、13-三体综合征(T13)高风险15例,其中确诊9例,复合检出率为100.00%,复合阳性预测值为60.00%;NIPT对T21、T18、T13高风险的检测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9.92%。结论:NIPT应用于T21、T18、T13筛查中有很高的综合检出率,尤其对T21检出率最高,对T18、T13和性染色体异常也具有较高的提示价值。NIPT比羊水穿刺创伤小,准确率高,患者容易接受,可作为孕妇产前筛查的有效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筛查 胎儿游离DNA 21-三体综合征 染色体非整倍体
原文传递
炎症因子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林贵兰 房丽丽 张乐佳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 分析炎症因子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98例GDM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产检的4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 目的 分析炎症因子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98例GDM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产检的4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根据糖耐量筛查结果对GDM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将GDM患者分为妊娠结局不良组和妊娠结局良好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炎症因子对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WBC、PCT、IL-6、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GDM患者分别有58、25、15例。不同严重程度GDM患者WBC、PCT、IL-6、CRP水平比较,轻度患者<中度患者<重度患者,任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结局良好组有46例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组有52例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组WBC、PCT、IL-6、CRP水平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WBC、PCT、IL-6、CRP单独预测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0、0.805、0.820、0.753,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47。结论 GDM患者WBC、PCT、IL-6、CRP水平升高,且这些指标可作为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因子,可能与GDM的诊断、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不良妊娠结局 白细胞计数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张鹭坚 王腾腾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6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采用血清胆红素、尿酸(UA)联合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需接受血清总胆红素(TBIL)、UA、Hcy...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采用血清胆红素、尿酸(UA)联合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需接受血清总胆红素(TBIL)、UA、Hcy检测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比单一TBIL、UA、Hcy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及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中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金标准的检查结果显示,258例疑似患者中,有200例为阳性,有58例为阴性。在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的比较上,TBIL、UA、Hcy联合检测均高于3项指标的单一检测(P<0.05)。金标准检查结果显示,确诊的200例患者中,轻度狭窄65例,中度狭窄55例,重度狭窄50例,完全闭塞30例。在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诊断准确率的比较上,TBIL、UA、Hcy联合检测均高于3项指标的单一检测(P<0.05)。结论TBIL、UA、Hcy联合检测不仅能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效能,还能进一步提升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清总胆红素 尿酸 同型半胱氨酸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下载PDF
厦门地区3 805例女性HPV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海明 陈晓铭 +1 位作者 王前明 逯晓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3期3202-3205,共4页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亚型分布特征,为区域相关疾病的诊疗和预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及体检部健康查体的3805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亚型分布特征,为区域相关疾病的诊疗和预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及体检部健康查体的3805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HPV微流控芯片技术检测结果,分析该地区女性HPV感染情况及各亚型分布特点。结果厦门地区3805例女性HPV检出率为26.83%(1021/3805),其中单一感染构成比为71.99%(735/1021),多重感染构成比为28.01%(286/1021);24种HPV亚型中检出率最高的是HPV52型(6.57%),其次是HPV16型(3.63%)、HPV58型(3.00%)、HPV51型(2.60%)、HPV39型(1.92%);≤20岁年龄段的女性HPV检出率最高(38.46%),检出率最低的是>40~50岁的女性(21.81%);单一感染检出率最高的年龄段是>50~60岁(25.99%),≤20岁的女性单一感染检出率最低(12.82%)而多重感染检出率却最高(25.64%),>30~40岁女性多重感染检出率最低(5.77%)。结论厦门地区女性HPV感染特征以单一感染为主,存在年龄分布差异,24种亚型中检出率最高的前5个型别依次为HPV52型、HPV16型,HPV58型、HPV51型、HPV39型。应重视该地区不同年龄段女性的HPV感染筛查,并根据地区感染特点进行预防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亚型 微流控芯片技术 女性 厦门
下载PDF
HCMV-DNA定量检测在儿童HCMV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5
作者 刘伦 陈海明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脱氧核糖核酸(DNA)定量检测在儿童HCMV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56例疑似HCMV感染患儿,所有疑似患儿均采集晨尿、肺泡灌洗液、抗凝血和促凝血,标本处理完成后采用荧光...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脱氧核糖核酸(DNA)定量检测在儿童HCMV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56例疑似HCMV感染患儿,所有疑似患儿均采集晨尿、肺泡灌洗液、抗凝血和促凝血,标本处理完成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CMV-DNA检测及采用多重微珠流式免疫荧光法进行血清HCMV-IgM检测;然后比较不同标本类别HCMV-DNA阳性率、不同性别HCMV-DNA阳性率、不同年龄HCMV-DNA阳性率及两种检测方法血液标本的阳性率。结果:尿液标本内HCMV-DNA阳性率高于肺泡灌洗液、血液标本,且肺泡灌洗液标本内HCMV-DNA阳性率高于血液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患儿尿液、肺泡灌洗液及血液HCMV-DNA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d患儿肺泡灌洗液标本中HCMV-DNA阳性率高于29 d~1岁、1岁以上患儿,29 d~1岁患儿尿液标本中HCMV-DNA阳性率高于≤28 d、1岁以上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29 d~1岁、1岁以上患儿血液标本内HCMV-DNA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V-DNA检测HCMV感染阳性率高于HCMV-IgM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MV-DNA在尿液标本内的检出率最高,对儿童HCMV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尿液标本采集更为方便,尤其适用于小月龄患儿,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儿童 脱氧核糖核酸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厦门地区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过敏原筛查结果分析
6
作者 陈海明 黄宇 +3 位作者 戴淑惠 王涛 王前明 兰小英 《中国妇幼保健》 2025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常见过敏原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HSP患儿的诊疗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376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欧蒙免疫印迹法检测其血清19...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常见过敏原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HSP患儿的诊疗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376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欧蒙免疫印迹法检测其血清19种常见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结合其临床诊疗资料,分析其过敏原的阳性分布特征。结果厦门地区376例HSP患儿血清过敏原检测阳性病例185例(49.2%),其中54.1%(100/185)的阳性病例存在混合致敏情况。在吸入性过敏原中,尘螨组合阳性率最高(100例,26.6%),其次为蟑螂(56例,14.9%)、屋尘(24例,6.4%)、霉菌组合(20例,5.3%);而食入性过敏原中最常见的为鸡蛋白(39例,10.4%),其次为牛奶(37例,9.8%)、黄豆(22例,5.9%)及蟹(19例,5.1%)。该地区HSP儿童过敏原致敏多以低等级(1~3级)为主;尘螨组合致敏较易产生重度过敏反应(≥4级),100例阳性病例中尘螨组合重度过敏有60例(60.0%)。不同性别患儿组各项过敏原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项常见过敏原在不同年龄段间进行比较显示,吸入性过敏原各检测项目的阳性率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食入性过敏原中鸡蛋白、牛奶、蟹、牛肉及羊肉的阳性率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鸡蛋白、牛奶及牛肉阳性率以1~3岁年龄段为最高,且随年龄增加其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厦门地区儿童HSP四季皆可发病,发病率以秋、冬两季较高(251例,66.8%)。各过敏原检测结果在不同季节间分布显示,食入性过敏原各项目的阳性率季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入性过敏原中屋尘和狗上皮的阳性率不同季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SP疾病分型组各过敏原检测结果显示,吸入性过敏原各检测项目的阳性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食入性过敏原中鸡蛋白、牛奶阳性率HSP混合型组高于单纯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厦门地区儿童HSP好发于秋、冬季;患儿的过敏原主要为尘螨组合、蟑螂、屋尘、霉菌组合、鸡蛋白、牛奶、黄豆及蟹。临床诊疗应警惕尘螨组合引发重度过敏,1~3岁的低龄患儿建议规避鸡蛋白、牛奶及牛肉。对HSP患儿进行血清过敏原筛查,尽早找出致敏原,对该病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地区 过敏性紫癜 儿童 过敏原
原文传递
产前诊断假双着丝粒(13;22)(p11.2;p11.2)染色体胎儿1例
7
作者 邱惠国 林仪蕊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811-814,共4页
该文旨在对1例脐带血假双着丝粒(psu dic)(13;22)(p11.2;p11.2)核型的胎儿,应用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进行产前诊断。对1例高龄、孕32周B超提示羊水较多、胎儿偏大的孕妇,经脐带穿刺术行脐带血细胞染色体培养及G、C显带核型分析... 该文旨在对1例脐带血假双着丝粒(psu dic)(13;22)(p11.2;p11.2)核型的胎儿,应用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进行产前诊断。对1例高龄、孕32周B超提示羊水较多、胎儿偏大的孕妇,经脐带穿刺术行脐带血细胞染色体培养及G、C显带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及其夫妻双方外周血细胞培养及G、C显带核型分析。结果提示,胎儿脐带血核型45,XX,psu dic(13;22)(p11.2;p11.2);胎儿脐带血CMA芯片分析显示arr(8)×2~3;孕妇核型45,XX,psu dic(13;22)(p11.2;p11.2);丈夫核型46,XY。通过G、C显带核型分析技术和CMA芯片分析技术的结合,明确胎儿psu dic(13;22)(p11.2;p11.2)染色体的来源,对今后类似核型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着丝粒 染色体 产前诊断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不同人群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林贵兰 逯晓辉 +1 位作者 房丽丽 洪国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5期76-80,共5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不同人群过敏原的分布特点,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德国欧蒙印迹法对9042例疑似过敏性疾病患者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抗体(immunoglobulin E,IgE)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入性过敏原未... 目的了解本地区不同人群过敏原的分布特点,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德国欧蒙印迹法对9042例疑似过敏性疾病患者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抗体(immunoglobulin E,IgE)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入性过敏原未成年以鸡蛋白、牛奶为前两位,成年前两位是蟹、海鱼组合;吸入性过敏原二者同为尘螨组合、蟑螂最常见。人群发生过敏反应多以1、2级为主,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尘螨组合、蟑螂在夏秋季节的阳性率最高。大部分过敏原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呈降低趋势。人群过敏性疾病以混合过敏为主,食入性及吸入性过敏原3种及以上混合过敏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9,P<0.05;χ^(2)=10.4,P<0.05)。结论厦门地区食入性过敏原未成年以鸡蛋白、牛奶为主;成年以蟹、海鱼组合常见;吸入性过敏原以尘螨组合、蟑螂常见。人群过敏性疾病以混合过敏为主,发生过敏反应多为1、2级。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过敏原结构存在差异。因此了解人群过敏原的分布特点,可有效规避过敏原;明确过敏原可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 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 免疫印迹 特异性IGE 抗体 成年
下载PDF
HBP、CRP、PCT及IL-6检测在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周艺燕 王冰斌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9期2680-2682,268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在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该院15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感染程度分为无感染组42例、轻度感染组53例和脓毒症组55...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在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该院15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感染程度分为无感染组42例、轻度感染组53例和脓毒症组55例,并对脓毒症组根据病原菌类型的不同分为两组,革兰阳性菌感染组29例和革兰阴性菌感染组26例,分别比较HBP、CRP、PCT、IL-6水平在两组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HBP、CRP、PCT、IL-6单独或联合检测在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脓毒症组、轻度感染组与无感染组间HBP、CRP、PCT、IL-6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脓毒症组HBP、CRP、PCT、IL-6水平高于轻度感染组和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感染组中PCT、IL-6水平高于无感染组(P<0.05);HBP、CRP水平与无感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P、CRP、PCT、IL-6及4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8、0.691、0.804、0.848和0.934,其中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表明其诊断的价值最高。革兰阴性菌感染组HBP、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P<0.05),CRP、IL-6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发生感染时HBP、CRP、PCT和IL-6水平将进一步增高,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并可根据其表达情况判断病原菌感染的类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蛋白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白血病 感染
下载PDF
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差异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港森 江素香 +1 位作者 逯晓辉 练明建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5期187-191,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之间的差异性,包括敏感性、标本类型分离和科室分布情况等,及时充分了解当前这两种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法国BioMerieux 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菌株进行... 目的比较分析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之间的差异性,包括敏感性、标本类型分离和科室分布情况等,及时充分了解当前这两种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法国BioMerieux 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菌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20年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1614株,肺炎克雷伯菌579株,大肠埃希菌尿液分离菌株占一半以上,而肺炎克雷伯菌不同标本分离菌株相差不大;呼吸道标本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数量大于大肠埃希菌;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中两者分离菌株相差不大,而其它科室分离相差较大;两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BLs(-)菌株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98.9%,而肺炎克雷伯菌为82.4%,尤其在ICU,其敏感率低至59.5%。痰液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64.8%。102株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中有4株对氨曲南敏感,而17株耐亚胺培南大肠埃希菌中对有10株氨曲南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出现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菌株,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上升明显,而且两者产碳青霉烯酶的类型有所区别。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性比大肠埃希菌低,除左氧氟沙星相对较好;ICU耐药问题尤其严重,全血分离菌株敏感性较好,而痰液分离菌株敏感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AMPC酶 碳青霉烯酶
下载PDF
脑脊液中HBP、PCT联合脑脊液常规检测对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晖 谢连志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79-82,共4页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肝素结合蛋白(HBP)、降钙素原(PCT)与常规检测项目总蛋白、葡萄糖和白细胞总数在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患者154例,依据诊断分为细菌性脑膜炎组(测试组)66例和无菌性脑膜炎组(对照组)88例,...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肝素结合蛋白(HBP)、降钙素原(PCT)与常规检测项目总蛋白、葡萄糖和白细胞总数在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患者154例,依据诊断分为细菌性脑膜炎组(测试组)66例和无菌性脑膜炎组(对照组)88例,分析比较两组脑脊液检测的数据,确定各项指标对细菌性脑膜炎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截点,以及各标志物的灵敏度、特异性等,比较各项目对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HBP、PCT、总蛋白和白细胞总数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葡萄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AUC以HBP(0.906)最大,其次是PCT(0.902)。结论 脑脊液中HBP、PCT可作为细菌性脑膜炎与非细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标志物,对细菌性脑膜炎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临床对细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率,有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HBP PCT 总蛋白 葡萄糖 白细胞总数
下载PDF
2020年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差异化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港森 江素香 +1 位作者 练明建 逯晓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20期171-176,共6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比较不同来源分离临床菌株耐药性差异性,更精准全面了解该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有药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采用法国BioMerieux 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比较不同来源分离临床菌株耐药性差异性,更精准全面了解该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有药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采用法国BioMerieux 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菌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20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1 614株,其中尿液标本分离最多(58.7%),依次是体液(包括胆汁、腹水、胸腔积液、关节液等)、全血和痰液;科室来源门急诊分离最多(30.3%),ICU分离相对不多(8.2%);产ESBLs菌株710株占44.0%,不产ESBLs菌株890株占55.1%,其余有14株占0.9%;ICU产ESBLs菌株阳性率最高(58.7%),全血分离菌株产ESBLs较低(38.8%),大肠埃希菌仍保持对亚胺培南极高敏感性,敏感率在98.9%(1 597/1 614),从标本来源,除了全血未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其他标本均可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菌株主要来自ICU和妇产科,门急诊患者也可检出;对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敏感率分别是56.4%(910/1 614)和79.2%(1 279/1 614),ICU对头孢噻肟的敏感率只有37.6%(50/133),体液和痰液标本来源均低于50%;对3种酶抑制剂组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是92.3%(1 489/1 614)、76.8%(1240/1 614)和35.3%(569/1 614);对大多数抗菌药物,ICU和妇产科敏感性均相对比较低,全血敏感性最好而痰液最差;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46.3%(748/1 614),ICU和内科敏感性均接近40%,尿液来源敏感性最差已接近40%;对氨曲南和阿米卡星敏感率分别是72.8%(1 175/1 614)和95.8%(1 547/1614)。结论 大肠埃希菌虽然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极度敏感,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在临床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来自ICU分离菌株对抗生素敏感性均较差,产ESBLs菌株也比较高;另外对于外科感染经验性用药和预防用药,较高产ESBLs菌株也不容忽视;从标本类型分析,不同标本分离的菌株之间还是有所差别,临床用药时也应重视其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医院感染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AMPC酶 碳青霉烯酶
下载PDF
4种检测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兰小英 卢榕 练明建 《医疗装备》 2021年第5期47-49,共3页
目的评估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结核分枝杆菌抗体(TB-Ab)检测和抗酸染色涂片(AFS)4种检测方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198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 目的评估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结核分枝杆菌抗体(TB-Ab)检测和抗酸染色涂片(AFS)4种检测方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198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128例非结核病患者,比较PPD试验、T-SPOT.TB、TB-Ab检测和AFS 4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98例确诊结核病患者中,PPD试验、T-SPOT.TB、TB-Ab检测和AFS的灵敏度分别为54.55%、83.33%、12.24%和12.12%;128例非结核病患者中,PPD试验、T-SPOT.TB、TB-Ab检测和AFS的特异度分别为78.13%、60.94%、92.19%和96.90%。T-SPOT.TB与其他3种检测方法相比,灵敏度最高,特异度最低;AFS与其他3种检测方法相比,特异度最高,灵敏度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OT.TB与PPD试验、TB-Ab检测和AFS比较,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是临床快速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检测方法,但由于特异度较低,需要与其他方法联合检测,以提高早期诊断结核病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 抗酸染色涂片
下载PDF
厦门地区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价值
14
作者 兰小英 房丽丽 +1 位作者 庄新国 陈海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6期1071-1075,共5页
目的 探讨厦门地区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手术的3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将患者按照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结... 目的 探讨厦门地区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手术的3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将患者按照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4例)与淋巴结未转移组(290例)。对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3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0.49%(34/3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病理类型为非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学分级为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术前癌抗原125(CA125)≥35 U/ml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术前CA125水平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9、0.661、0.627、0.891、0.710,多指标联合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969。结论 年龄≥50岁、病理类型为非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学分级为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术前CA125≥35 U/ml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多指标联合运用可以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为临床医生指导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效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膜性肾病患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定量水平与肾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
15
作者 黄宇 付美珍 +1 位作者 戴淑惠 李珣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0期2990-2993,共4页
目的探讨膜性肾病(MN)患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定量水平与肾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79例MN患者作为MN组。另选取同期45例临床诊断非MN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抗PL... 目的探讨膜性肾病(MN)患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定量水平与肾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79例MN患者作为MN组。另选取同期45例临床诊断非MN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抗PLA2R抗体定量水平的差异及不同截断值下的诊断性能。收集MN组血清和尿液标志物检测结果,包括尿液24 h尿蛋白(24 h-UTP)、尿微量清蛋白(ALB)与肌酐(Cr)比值(ACR)以及血清总蛋白(TP)、ALB、尿素氮(BUN)、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胱抑素C(Cys C)水平。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2012)指南以抗PLA2R抗体定量150 RU/mL为截断值分成低浓度组(≤150 RU/mL)和高浓度组(>150 RU/mL),分析比较各肾损伤标志物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抗PLA2R抗体水平与24 h-UTP、ACR、ALB、BUN的相关性。结果MN组抗PLA2R抗体水平[79.80(21.70,206.70)RU/mL]高于对照组[1.54(1.36,1.74)R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47,P<0.01)。<40岁、40~60岁、>60岁抗PLA2R抗体水平分别为40.9(21.4,84.9)RU/mL、73.2(5.1,202.5)RU/mL、171.6(40.9,460.2)RU/mL,抗PLA2R抗体水平随年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44,P<0.05)。截断值≥20 RU/mL时,抗PLA2R抗体诊断MN的特异度为100.0%,但灵敏度仅78.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佳截断值为2.16 RU/mL时,灵敏度为92.4%,特异度为95.6%,约登指数为0.880。高浓度组纳入27例患者,低浓度组纳入52例患者。高浓度组24 h-UTP、ACR、BUN水平明显高于低浓度组,ALB水平明显低于低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抗PLA2R抗体与24 h-UTP、ACR、BUN呈正相关(r=0.635、0.628、0.240,P<0.05),与ALB呈负相关(r=-0.344,P<0.05)。结论抗PLA2R抗体定量水平对于MN患者具有较好诊断价值,抗PLA2R抗体定量水平与肾损伤标志物存在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本地区MN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 蛋白尿 24 h尿蛋白 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比值
下载PDF
厦门地区育龄妇女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海明 逯晓辉 +3 位作者 王前明 刘伦 杨园园 王涛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23期4706-4709,共4页
目的 探讨厦门地区育龄妇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并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RSA)的相关性,为该地区育龄妇女的生殖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0年1月—... 目的 探讨厦门地区育龄妇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并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RSA)的相关性,为该地区育龄妇女的生殖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 326例育龄妇女的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基因型检测结果进行回顾统计,分析该基因型分布特征,并与已报道的其他中国南方城市进行比较;选取该时期无合并症的276例孕妇(对照组)和RSA就诊的317例妇女(观察组),比较两组间MTHFR C677T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差异。结果 厦门地区育龄妇女MTHFR C677T基因CC型、CT型和TT型分布频率分别为51.0%、39.0%和10.0%;677C和677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70.5%和29.5%。该地区MTHFR C677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广东地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江苏苏州、安徽地区、上海浦东、浙江台州、浙江湖州、江西地区、湖北武汉等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厦门地区育龄妇女中,统计分析暂未发现RSA与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存在直接关联。结论 厦门地区育龄妇女的MTHFR C677T基因呈现多态性分布,具有东南沿海地区的分布特征;未发现该地区RSA与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具有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 MTHFR C677T 基因多态性 复发性流产
原文传递
无创产前筛查技术在产前筛查与诊断体系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林晖 邱惠国 《福建医药杂志》 2024年第8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间无创产前筛查技术(NIPT)在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经NIPT提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以及胎儿拷贝数变异(CNVs)高风险的423例产前筛查诊断资料,行羊水染色体微... 目的探讨妊娠期间无创产前筛查技术(NIPT)在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经NIPT提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以及胎儿拷贝数变异(CNVs)高风险的423例产前筛查诊断资料,行羊水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及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归类比较.结果在423例NIPT高风险的胎儿中,333例为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129例为染色体核型结果异常,产前诊断的阳性预测值(PPV)为38.74%(129/333);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高风险90例检出7例,PPV为7.78%(7/90).151例年龄≥35岁高龄产妇NIPT高风险产前诊断的PPV为41.72%(63/151),272例年龄<35岁非高龄产妇NIPT高风险产前诊断的PPV为27.21%(74/272),两组PP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31,P<0.05).T21、T18的Z≥10组PPV明显高于3≤Z<5组和5≤Z<1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T在性染色体异常偏多的PPV为62.96%,性染色体偏少的PPV为39.06%,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188,P<0.01).89例CNVs高风险的胎儿中,55例CMA及染色体核型均正常,7例CMA及染色体核型均为异常,27例CMA异常而染色体核型正常.32例CNVs与CMA检测一致,PPV为35.95%(32/89),其中13例是致病性CNVs,PPV为14.61%(13/89);2例是可能致病性CNVs,PPV为2.25%(2/89).结论NIPT对于21三体的阳性预测值较高,Z值越高,阳性预测值越高,对于除21,18,13之外的其他常染色体非整倍体阳性预测值较低;NIPT提示性染色体增多的阳性预测值比性染色体减少的阳性预测值要高;建议NIPT高风险孕产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时,应同时选择染色体核型分析与CMA分析,以提高真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T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下载PDF
厦门地区儿童过敏原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逯晓辉 林贵兰 +3 位作者 戴淑惠 黄宇 房丽丽 洪国粦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21期5006-5009,共4页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儿童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的分布特点,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21年5月门诊和住院疑似过敏性疾病的患儿4886例,采用欧蒙印迹法检测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分析各种过敏原的阳...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儿童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的分布特点,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21年5月门诊和住院疑似过敏性疾病的患儿4886例,采用欧蒙印迹法检测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分析各种过敏原的阳性分布情况。结果不同性别患儿食入性过敏原和吸入性过敏原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42,P<0.05;χ^(2)=5.08,P<0.05);儿童食入性过敏原鸡蛋白、牛奶及牛肉居前三位,三者阳性率无性别差异(P>0.05);吸入性过敏原以尘螨组合阳性率最高,超过30%,男女易感性存在差异(χ^(2)=5.17,P<0.05),男童较女童阳性率高,其次为蟑螂和屋尘。鸡蛋白、牛奶及牛肉发生过敏反应以1、2级常见,而尘螨组合发生高度过敏的阳性率高。除虾、蟹外,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降低趋势,青春期前儿童部分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厦门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以混合过敏为主。3岁内儿童,食入性过敏原和吸入性过敏原中的中重度混合过敏阳性率超过15%,其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降低趋势(χ^(2)线性=129.850,P<0.05;χ^(2)线性=11.610,P<0.05)。结论厦门地区儿童主要食入性过敏原为鸡蛋白、牛奶及牛肉;主要吸入性过敏原为尘螨组合、蟑螂及屋尘。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过敏原结构存在差异。3岁内儿童应警惕中重度混合过敏,尘螨组合过敏则应注意高度过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过敏 过敏性疾病
原文传递
厦门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阳性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贵兰 逯晓辉 +1 位作者 戴淑惠 洪国粦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21期4000-4002,共3页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阳性情况。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2018年1月-2019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疑似MP感染的12362例患儿的MP抗体。结果2018年与2019年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季节儿...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阳性情况。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2018年1月-2019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疑似MP感染的12362例患儿的MP抗体。结果2018年与2019年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季节儿童MP阳性率和MP抗体阳性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患儿MP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儿MP抗体阳性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患儿MP阳性率和MP抗体阳性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厦门地区儿童MP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全年发病率均较高,夏、秋季最为高发,8、9月为高点。女性患儿产生高抗体滴度的概率大于男性患儿,年龄大的患儿高于年龄小的患儿。对于高抗体滴度的患儿,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对该地区儿童支原体感染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结合发病情况,为厦门地区儿童MP感染的流行病学提供相关数据,为临床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指导临床进行针对性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小儿肺炎 支原体肺炎
原文传递
厦门地区育龄妇女常规优生血清学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海明 王涛 +1 位作者 黄宇 王前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2年第23期4352-4355,共4页
目的 分析厦门地区育龄妇女常规优生血清学筛查结果,为厦门地区的优生保健工作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采用多重微珠流式免疫荧光法对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3 070例育龄妇女进行TORCH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并对... 目的 分析厦门地区育龄妇女常规优生血清学筛查结果,为厦门地区的优生保健工作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采用多重微珠流式免疫荧光法对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3 070例育龄妇女进行TORCH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TORCH IgM总阳性率为11.0%(339/3 070),单项病原体阳性率为10.6%(325/3 070),合并两种以上感染阳性率为0.5%(14/3 070)。TORCH IgM中,单纯疱疹病毒(HSV)-ⅡIgM最高,阳性率为6.5%;其次分别是巨细胞病毒(CMV)IgM(1.7%)、HSV-ⅠIgM(1.6%)及风疹病毒(RV)IgM(0.8%);刚地弓形虫(TOX)IgM最低,阳性率为0.5%。TORCH IgG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SV-ⅠIgG(86.4%)、CMV IgG(82.1%)、RV IgG(65.6%)、HSV-ⅡIgG(11.6%)及TOX IgG(0.7%)。TORCH感染具有一定季节性,RV IgM和HSV-ⅡIgM阳性率呈现季节性差异,TOX IgM、CMV IgM及HSV-ⅠIgM阳性率各季节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夏季RV IgM阳性率明显高于春季、冬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夏季和秋季RV 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秋季HSV-ⅡIgM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春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组TORCH IgM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组合并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TOX IgG、CMV IgG、HSV-ⅠIgG及HSV-ⅡIg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低龄组,RV IgG阳性率明显低于低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厦门地区育龄妇女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TORCH感染,应加强孕前检测和成人风疹疫苗接种宣传教育力度,建议育龄妇女孕前和围生期均进行TORCH筛查,以便尽早进行临床干预,防止不良妊娠,实现优生优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RCH 育龄妇女 血清学筛查 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