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辨证理论探讨黄褐斑光电治疗策略的分型适配性与精准干预
1
作者 周莹洁 胡炜圣 +2 位作者 林维嘉 宣伃缇 黄宁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25年第1期46-52,共7页
黄褐斑作为常见皮肤病,因其多发、难治、易反复、影响美观,对患者造成较大负担。光电治疗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疗效突出,但也存在色素沉着、减退或脱失、病情复发等风险。因此,选择合适的光电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有效... 黄褐斑作为常见皮肤病,因其多发、难治、易反复、影响美观,对患者造成较大负担。光电治疗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疗效突出,但也存在色素沉着、减退或脱失、病情复发等风险。因此,选择合适的光电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医辨证理论在黄褐斑光电治疗中的应用,根据不同皮损特征及临床症状,选择不同中医证型下黄褐斑光电治疗的方案,以期为光电治疗设备的精准选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中医辨证 光电治疗选择
下载PDF
厦门地区1049例患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 被引量:11
2
作者 曾晓丽 纪智倩 蔡良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8期11-14,共4页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食物不耐受情况,结合临床症状分析,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并指导患者进行健康的饮食调整。方法采用ELISA检测1 049例患者血清中14种常见的食物特异性Ig G抗体。结果 1 049例患者中特异性Ig G抗...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食物不耐受情况,结合临床症状分析,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并指导患者进行健康的饮食调整。方法采用ELISA检测1 049例患者血清中14种常见的食物特异性Ig G抗体。结果 1 049例患者中特异性Ig G抗体阳性724例,阳性率为69.02%,其中鸡蛋(47.00%)、牛奶(32.51%)、西红柿(26.12%)阳性率最高;女性阳性率(69.51%)略高于男性(68.52%);未成年组阳性率(92.31%)明显高于成年组阳性率(63.10%)(P<0.05);未成年组除了鸡蛋以中重度不耐受以主,其余食物则以轻度不耐受为主,且出现对多种食物同时不耐受。结论食物特异性Ig G抗体检测可协助临床疾病诊断,且有助于对食物不耐受患者进行健康的饮食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不耐受 特异性IGG抗体 未成年组 厦门
下载PDF
皮肤镜联合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在头皮银屑病和脂溢性皮炎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袁瑾 郭平 +3 位作者 屠秀顾 李桂琼 吴泳 蔡良奇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分析皮肤镜联合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在头皮银屑病和脂溢性皮炎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5例头皮银屑病(SP)和27例头皮脂溢性皮炎(SD)患者,分析皮损在皮肤镜和RCM下的特征表现,并分析皮肤镜和RCM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目的分析皮肤镜联合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在头皮银屑病和脂溢性皮炎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5例头皮银屑病(SP)和27例头皮脂溢性皮炎(SD)患者,分析皮损在皮肤镜和RCM下的特征表现,并分析皮肤镜和RCM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对SP有较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的皮肤镜特征包括发夹样血管、环状血管、一致性分布及红色背景,RCM特征包括真皮乳头上延、真皮乳头扩张和Munro微脓肿。而对SD有较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的皮肤镜特征有非典型血管、灶性分布、无结构区域及黄红色背景,RCM特征有毛细血管水平扩张及毛囊角栓。结论SP和SD具有相对特异的皮肤镜和RCM特征,皮肤镜联合RCM在二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银屑病 脂溢性皮炎 皮肤镜 RCM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地奈德乳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对慢性湿疹患者皮肤生理功能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屠秀顾 赵小燕 《北方药学》 2023年第9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地奈德乳膏和卡泊三醇合用对慢性湿疹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并评估其对患者皮肤生理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湿疹患者104例,纳入本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 目的:探讨地奈德乳膏和卡泊三醇合用对慢性湿疹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并评估其对患者皮肤生理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湿疹患者104例,纳入本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地奈德乳膏和卡泊三醇软膏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地奈德乳膏,观察经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皮肤生理功能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体征指标评分(剧烈瘙痒、红斑、渗出)、复发率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3.08%)(P<0.05);观察组患者皮肤各项生理功能提高较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皮损处局部萎缩、患处疼痛及内分泌紊乱等不良反应发生率(5.77%、17.31%、13.46%)较对照组(7.69%、21.15%、11.54%)无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体征指标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5.77%)较对照组(19.23%)有所降低(P<0.05)。结论:在慢性湿疹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地奈德乳膏与卡泊三醇合用治疗能改善患者皮肤各项生理功能指标,减少瘙痒、红斑和渗出等症状,增强疗效,降低治疗后复发率,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奈德乳膏 卡泊三醇软膏 慢性湿疹 皮肤 生理功能
下载PDF
依奇珠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5
作者 林明慧 蔡长斌 +2 位作者 林苑云 张素雅 陈丽香 《广州医药》 2024年第10期1129-1133,共5页
目的探讨依奇珠单抗对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75例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应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n=35)与对照组(n=40)。对照组采取常规外用药物治疗,试验组... 目的探讨依奇珠单抗对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75例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应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n=35)与对照组(n=40)。对照组采取常规外用药物治疗,试验组采取依奇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Treg)细胞水平变化,并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门诊复查随访,对比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的67.50%(χ^(2)=4.730,P=0.028);治疗后两组患者Treg细胞升高,试验组(5.59±1.24)%高于对照组(4.12±1.1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1,P<0.001),Th17细胞、Th17/Treg细胞降低,试验组[(1.06±0.14)%、0.19±0.05]低于对照组[(1.71±0.28)%、0.42±0.1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34、9.212,P<0.001);试验组停药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5.71%vs 27.50%,χ^(2)=6.180,P=0.013);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29%vs 5.00%,χ^(2)=1.900,P=0.168)。结论依奇珠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可调节Th17/Treg平衡,降低停药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奇珠单抗 斑块型银屑病 TH17/TREG 复发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不同育性三角梅品种之间的形态、花粉活力、造访昆虫及黄酮醇含量的比较研究(英文) 被引量:7
6
作者 徐夙侠 黄青云 +4 位作者 林春松 徐一丁 李紫阳 刘育梅 黄一锦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0-868,共9页
三角梅高度不育,到目前为止其不育机理仍未理解透彻。本研究通过比较三角梅中可育和不育品种之间的生殖器官特征、花粉的活力、造访昆虫以及花粉中的类黄酮积累差异,为揭示其不育机理提供更多的证据。四个可育和两个不育三角梅品种的花... 三角梅高度不育,到目前为止其不育机理仍未理解透彻。本研究通过比较三角梅中可育和不育品种之间的生殖器官特征、花粉的活力、造访昆虫以及花粉中的类黄酮积累差异,为揭示其不育机理提供更多的证据。四个可育和两个不育三角梅品种的花萼管比较结果显示,可育品种的花萼管饱满呈长卵形,而不育品种的花萼管细长管状。可育品种的花粉形态均匀,而不育品种的花粉大小不一。花粉活性结果显示,可育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在11. 1%~46. 5%,不育品种的花粉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几乎不萌发。在可育和不育品种间,共有七种昆虫造访,但昆虫的种类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和偏好。类黄酮积累调查结果显示山奈酚/槲皮素糖苷衍生物是花粉中的主要类黄酮组分。利用花粉荧光染料DPBDA对四个可育和两个不育三角梅品种花器官中的黄酮醇含量比较显示,可育材料中的两种黄酮醇的含量显著高于不育材料,花粉管尖端的荧光信号相比花粉管的其他位置更丰富。我们推测黄酮醇含量差异,特别是槲皮素含量可能对三角梅花粉的活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梅 育性 花粉 活力 黄酮醇
下载PDF
三种常用驱梅药物治疗早期梅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林维嘉 林燕琼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09-111,共3页
目的:观察3种驱梅药物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收治的早期梅毒患者共90例。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分别是苄星青霉素组,克拉霉素组以及阿奇霉素组。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治... 目的:观察3种驱梅药物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收治的早期梅毒患者共90例。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分别是苄星青霉素组,克拉霉素组以及阿奇霉素组。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皮损的改善起效时间、皮损的痊愈时间及TRUST转阴情况。结果3组患者驱梅药物在一期梅毒治疗的平均皮损起效时间显示,苄星青霉素组与克拉霉素组、克拉霉素组与阿奇霉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4.603,P<0.05;t=12.682,P<0.05);而无论在一期梅毒治疗或二期梅毒治疗,3组患者的平均皮损痊愈的时间对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二期梅毒患者平均皮损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苄星青霉素和克拉霉素的TRUST转阴率为100%,阿奇霉素的转阴率为9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苄星青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相当,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进行早期梅毒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梅药物 早期梅毒 苄星青霉素 克拉霉素 阿奇霉素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分子在急性肾损伤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凌辉 黄悦 张燕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8-273,277,共7页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分子在急性肾损伤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48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I组),每组16只;Control组正常喂养,IRI组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分子在急性肾损伤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48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I组),每组16只;Control组正常喂养,IRI组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am组背侧切开后直接将伤口关闭。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处死4只大鼠,观察三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检测三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三组大鼠肾脏组织Wnt4、β-catenin、Lrp6蛋白表达,实时定量RT-PCR检测肾脏组织Wnt4、β-catenin、Lrp6 mRNA表达。结果:Control组、Sham组各时段肾脏损伤评分、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I组术后第1天至第7天肾脏损伤评分、血肌酐、尿素氮先上升后逐渐降低,其中术后第3天肾脏损伤评分、肌酐、尿素氮最高;IRI组术后1、3、5、7 d肾脏损伤评分、血肌酐、尿素氮显著高于Control组、Sham组(P<0.05)。Control组、Sham组各时段Wnt4、β-catenin、Lrp6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I group术后Wnt4、β-catenin、Lrp6蛋白逐渐增加,至术后第5天达表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IRI组术后1、3、5、7 d Wnt4、β-catenin、Lrp6蛋白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Sham组(P<0.05);Control组、Sham组各时段Wnt4、β-catenin、Lrp6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I group术后Wnt4、β-catenin、Lrp6 mRNA显著增加,至术后第3天达表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IRI组术后1、3、5、7 d Wnt4、β-catenin、Lrp6 mRNA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Sham组(P<0.05)。结论:Wnt-β-catenin信号分子在急性肾损伤组织中表达显著增加,激活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了肾脏组织的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β-catenin信号分子 急性肾损伤 再灌注损伤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中国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ATP2C1基因新的杂合无义突变一家系报告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启国 蔡良奇 黄一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13-1215,共3页
目的分析中国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HHD)一家系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中国HHD一家系及100例匹配的对照组,抽取外周血后,按标准方法提取基因组DNA。ATP2C1基因所有外显子和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序列采用PCR扩增,并直接测序。结果在ATP2C1的... 目的分析中国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HHD)一家系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中国HHD一家系及100例匹配的对照组,抽取外周血后,按标准方法提取基因组DNA。ATP2C1基因所有外显子和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序列采用PCR扩增,并直接测序。结果在ATP2C1的第25号外显子发现一个新的杂合无义突变c.2395 C>T(p.R799X)。结论本研究结果丰富了HHD患者ATP2C1基因突变谱,为后续的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及未来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 ATP2C1 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色素沉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小燕 黄一锦 +1 位作者 王勉 曾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190-1192,共3页
目的:观察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对18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色素沉着进行治疗,治疗次数1~3次,每次治疗间隔3~6个月,根据治疗前后的照片对比判定... 目的:观察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对18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色素沉着进行治疗,治疗次数1~3次,每次治疗间隔3~6个月,根据治疗前后的照片对比判定疗效。结果:18例患者,11例痊愈(占61.1%),6例显效(占33.3%),1例有效(占5.6%),总有效率达94.4%,无瘢痕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疗效佳,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utz—Jeghers综合征 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激光 色素沉着 疗效
下载PDF
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一家系CYLD基因突变及CYLD蛋白的检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小燕 黄一锦 +2 位作者 赵岩 杨炳春 曾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99-1102,共4页
目的检测1个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家系(MFT)CYLD基因突变及CYLD蛋白表达情况。方法提取全部患者及健康对照个体的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CYL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进行DNA直接测序;采用抗CYLD抗体免疫组化法来检测毛发上皮瘤... 目的检测1个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家系(MFT)CYLD基因突变及CYLD蛋白表达情况。方法提取全部患者及健康对照个体的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CYL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进行DNA直接测序;采用抗CYLD抗体免疫组化法来检测毛发上皮瘤肿瘤组织中CYLD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该家系中未检测到CYLD基因突变;免疫组化显示毛发上皮瘤肿瘤组织中CYLD蛋白表达阳性。结论推测该MFT家系可能具有遗传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 CYLD基因 基因突变 遗传异质性
原文传递
光子嫩肤与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6
12
作者 柯晓苹 李钟洙 +1 位作者 林维嘉 黄一锦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34期7159-7160,共2页
目的:对光子嫩肤与Q开关1064nm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分别使用光子嫩肤与Q开关1064nmND:YAG激光对130例黄褐斑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光子嫩肤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Q开关1064nmND:YAG激光组,但色素沉着发生率前者亦明... 目的:对光子嫩肤与Q开关1064nm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分别使用光子嫩肤与Q开关1064nmND:YAG激光对130例黄褐斑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光子嫩肤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Q开关1064nmND:YAG激光组,但色素沉着发生率前者亦明显高于后者,而术后复发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褐斑的光学治疗可优先选择光子嫩肤,但应注意术后炎性反应后色素沉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光子嫩肤 Q开关ND YAG激光
下载PDF
甲真菌病患者甲微生物群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坚 张舒煜 +2 位作者 张文革 闫紫恒 李厚敏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研究甲真菌病患者甲微生物群的构成,为进一步阐明甲真菌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7例甲真菌病患者及7例健康志愿者。取患者病甲的甲屑进行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提取患者病甲、患者对侧健甲及健康人甲的DNA,对真菌rDNA... 目的研究甲真菌病患者甲微生物群的构成,为进一步阐明甲真菌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7例甲真菌病患者及7例健康志愿者。取患者病甲的甲屑进行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提取患者病甲、患者对侧健甲及健康人甲的DNA,对真菌rDNA ITS区及细菌16S rDNA V3-V4区PCR扩增,分析微生物群构成,并进行α多样性、β多样性、Simper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甲真菌病患者病甲的微生物群构成与对侧健甲及健康人甲存在差异。患者病甲的真菌菌群的丰富度高于对侧健甲。患者对侧健甲细菌菌群的多样性高于病甲及健康人甲,且患者对侧健甲细菌菌群的构成与患甲和健康人甲均有部分重叠。结论患者对侧健甲的细菌菌群构成具有由健康人甲向患者病甲转变的趋势。且在患者病甲的微生物群中,某些真菌和细菌菌属可能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真菌病 微生物群 测序分析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DKK3过表达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柯晓苹 张启国 +1 位作者 林维嘉 蔡良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08-1513,共6页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DKK3过表达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将细胞分成对照(control)组、阴性对照慢病毒感染(vector)组和pcDNA3.1-DKK3慢病毒感染(DKK3)组,RT-qPCR和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DKK3过表达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将细胞分成对照(control)组、阴性对照慢病毒感染(vector)组和pcDNA3.1-DKK3慢病毒感染(DKK3)组,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效果,MTT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激活型caspase-9(cleaved caspase-9)、Ⅱ型胶原(COL II)、Ⅰ型胶原(COL I)和激活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及胞质、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蛋白表达变化。结果:pcDNA3.1-DKK3感染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DKK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DKK3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中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COL II和COL I蛋白水平降低,与vector细胞比较,胞质中cytochrome C蛋白水平升高,线粒体中cytochrome C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DKK3过表达能够诱导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并减少细胞合成胶原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KK3基因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细胞凋亡 胶原蛋白 细胞色素C
下载PDF
Becker痣24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钟洙 黄一锦 +2 位作者 张召力 廖永强 张海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83-1084,1088,共3页
目的 探讨Becker痣的临床特点、合并症和组织病理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Becker痣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24例均为散发病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20岁(83.33%),发病部位以躯干前部和肩胛部居多(45.83%),典型皮损为较大的单侧分... 目的 探讨Becker痣的临床特点、合并症和组织病理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Becker痣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24例均为散发病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20岁(83.33%),发病部位以躯干前部和肩胛部居多(45.83%),典型皮损为较大的单侧分布的多毛的色素沉着斑,组织病理主要表现是表皮不同程度角化过度和棘层肥厚,表皮突较规则地向下延伸,基底层黑素颗粒增多,真皮网状层常见较大的形态不规则的平滑肌纤维束,伴有并发症共5例(20.83%)。结论 根据Becker痣典型皮损特点结合组织病理表现临床可以确诊,但是做为一种遗传相关的错构瘤可伴发其他皮肤肌肉骨骼异常,需仔细探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CKER痣 临床特征 组织病理 合并症
原文传递
CHK1基因对白念珠菌体外超微结构及氟康唑最低抑菌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悦 蔡良奇 +1 位作者 张子平 程波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265-268,288,共5页
目的探讨CHK1基因对白念珠菌体外超微结构及对氟康唑最低抑菌浓度的影响。方法设置实验组CHK21组(chk/chk双等位基因缺陷株),对照组标准株组(CAF-2)。通过扫描、透射电镜观察两组菌株超微结构的变化,并采用NCCLS-M27A方案对白念珠菌标准... 目的探讨CHK1基因对白念珠菌体外超微结构及对氟康唑最低抑菌浓度的影响。方法设置实验组CHK21组(chk/chk双等位基因缺陷株),对照组标准株组(CAF-2)。通过扫描、透射电镜观察两组菌株超微结构的变化,并采用NCCLS-M27A方案对白念珠菌标准株CAF-2、CHK1基因缺陷株进行氟康唑体外药敏试验,观察其对氟康唑最低抑菌浓度的影响。结果透射电镜下标准株组细胞壁各层结构完整;CHK1基因缺陷株细胞壁的电子致密层明显变薄,部分区域出现局灶性缺失的现象。扫描电镜下标准株酵母细胞表面光滑,出芽数目较多;CHK1基因缺陷株细胞表面粗糙,可见小斑块或者斑片状凸起。氟康唑对白念珠菌标准株CAF-2、CHK1缺陷株CHK21的MIC值分别为1μg/mL、0.125~0.25μg/mL。结论CHK1基因可能调控白念珠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以及对氟康唑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氟康唑 缺陷株 药敏试验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藜麦营养学、生态学及种质资源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黄青云 徐夙侠 +4 位作者 黄一锦 林春松 陈淳 何恩铭 许文宝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8年第3期292-298,共7页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2n=4x=36)属于石竹目藜属Chenopodium,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在该地区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来,因其营养的全面性和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开始了从印第安主粮到一种战略资源的蜕变之路。本...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2n=4x=36)属于石竹目藜属Chenopodium,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在该地区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来,因其营养的全面性和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开始了从印第安主粮到一种战略资源的蜕变之路。本文综述近年来藜麦的营养学、生态学和种质资源学研究进展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藜麦的应用前景以及供求现状提出对策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营养 次生代谢 适应性 保存
下载PDF
光动力治疗对脂溢性皮炎患者头皮油脂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泳 蔡良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5期44-46,共3页
目的研究光动力治疗对脂溢性皮炎患者头皮油脂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对28例脂溢性皮炎患者头皮左侧皮疹处行光动力治疗,右侧皮疹处未行光动力治疗作为对照,使用Soft Plus油脂测试仪在治疗前及在治疗后第0、1、2、3、4周测试左右两侧头皮... 目的研究光动力治疗对脂溢性皮炎患者头皮油脂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对28例脂溢性皮炎患者头皮左侧皮疹处行光动力治疗,右侧皮疹处未行光动力治疗作为对照,使用Soft Plus油脂测试仪在治疗前及在治疗后第0、1、2、3、4周测试左右两侧头皮油脂分泌情况,对光动力治疗后测得的第4周的头皮油脂分泌数值与对照组的油脂分泌值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光动力治疗组脂溢性皮炎患者头皮油脂分泌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光动力治疗可明显降低脂溢性皮炎患者头皮油脂分泌,为本病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 脂溢性皮炎 光动力学疗法 油脂分泌 油脂测试仪 5-盐酸氨酮戊酸
下载PDF
倍频Nd:YAG激光结合肤炎宁搽剂与单用倍频Nd:YAG激光治疗酒渣鼻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良奇 黄一锦 李雅莉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32-133,共2页
目的观察激光结合外用肤炎宁擦剂治疗酒渣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倍频Nd:YAG激光治疗酒渣鼻,待创面愈合后局部外用肤炎宁搽剂。对照组单用倍频Nd:YAG激光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7.5%,对照组治愈率为80%... 目的观察激光结合外用肤炎宁擦剂治疗酒渣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倍频Nd:YAG激光治疗酒渣鼻,待创面愈合后局部外用肤炎宁搽剂。对照组单用倍频Nd:YAG激光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7.5%,对照组治愈率为8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倍频Nd:YAG激光结合外用肤炎宁搽剂是治疗酒渣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频ND:YAG激光 肤炎宁 酒渣鼻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αq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相关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勉 钱红燕 +3 位作者 蔡良奇 黄一锦 商涛 石桂秀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86-88,共3页
目的检测G蛋白αq亚单位(Gαq)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mRNA表达水平,阐明Gαq与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或疾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搜集4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10mL,采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法进行... 目的检测G蛋白αq亚单位(Gαq)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mRNA表达水平,阐明Gαq与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或疾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搜集4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10mL,采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法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以46例匹配的正常人为对照。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中Gαq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清炎症指标CRP。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Gαq的mRNA水平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中重度银屑病的活动度(PASI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等于-0.515和-0.458)。结论 Gαq可能作为负调节因素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Gαq PASI评分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