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0 例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神经心理学评估 被引量:14
1
作者 郑维红 林青山 +3 位作者 毕敏 陈治卿 梁立新 苏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101-102,共2页
本文对100例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神经心理学进行了评估,发现左半球损害及额颞大面积多发性病灶对认知功能影响较重,推测其可能与左半球为优势半球有关。研究提示注重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及恢复,对提高其生存质量,减... 本文对100例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神经心理学进行了评估,发现左半球损害及额颞大面积多发性病灶对认知功能影响较重,推测其可能与左半球为优势半球有关。研究提示注重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及恢复,对提高其生存质量,减少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认知功能 神经心理学
下载PDF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恙虫病2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郑维红 林青山 毕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姜虫病 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
下载PDF
瞬目反射检查对面神经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琼华 童绥君 +2 位作者 蔡小芳 陈丽雪 林燕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2年第1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瞬目反射 面神经炎 诊断
下载PDF
脑桥基底部梗死9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庄晓荣 林晓芳 +2 位作者 陈星宇 郑维红 王显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0-442,i001,共4页
目的 研究脑桥基底部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改变。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 95例脑桥基底部梗死的原始资料。结果 脑桥基底部梗死是后循环常见的梗死 ,据其是否涉及基底部表面分为基底动脉分支病 (BABD)及小动脉病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变... 目的 研究脑桥基底部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改变。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 95例脑桥基底部梗死的原始资料。结果 脑桥基底部梗死是后循环常见的梗死 ,据其是否涉及基底部表面分为基底动脉分支病 (BABD)及小动脉病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变对侧中枢性面瘫及肢体瘫痪 ,常伴构音障碍、头晕、共济失调、偏身感觉障碍等。根据临床表现往往不易与内囊梗死区别。结论 脑桥基底部梗死比我们所认识到的更为常见 ,临床表现与内囊梗死相似 ,罕见有经典的脑桥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基底部 脑桥 常见 内囊 临床表现 构音障碍 病变 表面
下载PDF
侧脑室体旁放射冠梗塞表现为进展性卒中的CT与临床特征 被引量:26
5
作者 童绥君 苏志强 +1 位作者 康江河 林青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12-213,共2页
本文对侧脑室体旁放射冠区梗塞灶大于30mm表现为进展性卒中18例患者的CT及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认为该部位梗塞属于皮层下分水岭梗塞,其主要病因为脑血管主干动脉高度狭窄或闭塞。
关键词 侧脑室体旁 放射冠梗塞 CT 临床特征 中风
下载PDF
小脑前下动脉梗死的临床特征及病因探讨(附22例报告) 被引量:18
6
作者 庄晓荣 童绥君 林晓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2-424,共3页
目的 分析小脑前下动脉 (AICA)梗死的临床表现及 MR改变 ,并探讨 AICA梗死形成的原因。方法 对 2 2例 AICA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MRI及 MRA进行分析。结果  AICA梗死的主要累及小脑中脚和 (或 )脑桥外下方 ,其症状体征以眩晕及共济失... 目的 分析小脑前下动脉 (AICA)梗死的临床表现及 MR改变 ,并探讨 AICA梗死形成的原因。方法 对 2 2例 AICA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MRI及 MRA进行分析。结果  AICA梗死的主要累及小脑中脚和 (或 )脑桥外下方 ,其症状体征以眩晕及共济失调为主 ,可合并多组颅神经受累 ,以 对颅神经受累最具特征性。MRA上单纯 AICA梗死单侧者 ,基底动脉 (BA)显示良好 ,双侧 AICA梗死及合并其它小脑梗死者 BA未显影或显示狭窄。结论  AICA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 MRI,MRA对判定病因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前下动脉梗死 临床特征 病因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老年脑出血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郑维红 陈治卿 毕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认知障碍的成因。方法 对 6 8例老年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测定。结合脑 CT检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认知障碍的发生与性别无关 ,但与出血量、出血部位、昏迷时间、卒中次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无伴脑...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认知障碍的成因。方法 对 6 8例老年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测定。结合脑 CT检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认知障碍的发生与性别无关 ,但与出血量、出血部位、昏迷时间、卒中次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无伴脑白质异常、脑萎缩及脑室扩大有关。结论 提示积极治疗中风的危险因素 ,采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对于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认知障碍 成因研究 老年人
下载PDF
麻痹性痴呆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显锏 葛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GPI)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脑电图特征以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确诊的12例GPI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GPI患者临床以智能障碍、精神异常、癫痫最常见。12例患者血清甲苯胺红...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GPI)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脑电图特征以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确诊的12例GPI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GPI患者临床以智能障碍、精神异常、癫痫最常见。12例患者血清甲苯胺红凝集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脑脊液TPPA均(+),而TRUST(+)9例。头颅MRI检查结果示大脑皮质萎缩。3例以肢体抽搐为表现者脑电图可见广泛中高幅尖慢波,余脑电图为弥漫性慢波。经抗梅毒治疗,痊愈4例,显效5例,好转3例。结论GPI现已是我国神经梅毒分型中极常见类型,多见于中年男性,临床表现多变,早期误诊率高,早期发现、及时正规治疗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痴呆 神经梅毒
下载PDF
31例自发性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毕敏 郑维红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影响因素、防治及预后。方法 对214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CT观察,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继续出血发生率约为14.49%,且多发生在病后24h内;继续出血与收缩压过高、出血部位、血肿形态有关...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影响因素、防治及预后。方法 对214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CT观察,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继续出血发生率约为14.49%,且多发生在病后24h内;继续出血与收缩压过高、出血部位、血肿形态有关,长期饮酒肝功能损害等因素亦增加其发生率;部位以丘脑及壳核多见。结论 继续出血可导致病情加重,增加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脑继续出血 头颅CT检查 治疗 影响因素 预后
下载PDF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巨大体感诱发电位1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小芳 童绥君 +3 位作者 毕敏 黄琼华 林燕 林丽雪 《临床脑电学杂志》 2000年第2期116-116,123,共2页
关键词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 体感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癫痫患者禁睡后睡眠脑电图33例分析
11
作者 庄晓荣 黄琼华 +3 位作者 林青山 陈丽雪 邱建厦 彭忠伟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386-387,共2页
癫痫的诊断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即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的癫痫放电。在常规脑电图的描记中,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不高,据报道在30%~50%,诱发试验可以提高癫痫波的检出率,禁睡后睡眠脑电图可使80%以上癫痫患者诱发出癫痫波[1... 癫痫的诊断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即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的癫痫放电。在常规脑电图的描记中,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不高,据报道在30%~50%,诱发试验可以提高癫痫波的检出率,禁睡后睡眠脑电图可使80%以上癫痫患者诱发出癫痫波[1]。笔者对33例临床确诊为癫痫而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脑电图 睡眠脑电图
下载PDF
呈良好预后的基底动脉栓塞(附2例报告)
12
作者 童绥君 林青山 《上海医药》 CAS 2000年第3期36-37,共2页
短期内基本恢复正常的基底动脉栓塞,被认为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一样,是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栓塞的特殊类型,近年国外已有报道。而作者尚未见到国内这方面的报道,本文将作者收治的2例作一报道。
关键词 基底动脉栓塞 预后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脑血管病的临床和脑电地形图、脑电图、CT动态观察分析
13
作者 郑维红 林青山 +2 位作者 彭忠伟 王显锏 冯佩雪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1995年第1期30-31,共2页
脑电地形图(BEAM)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脑电定量分析技术,能较客观地反应病理生理状态下脑的机能变化,弥补脑电图对病变损害定位不直观,阳性率不高的不足,对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本文对6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BEAM,脑电图(... 脑电地形图(BEAM)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脑电定量分析技术,能较客观地反应病理生理状态下脑的机能变化,弥补脑电图对病变损害定位不直观,阳性率不高的不足,对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本文对6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BEAM,脑电图(EEG)、CT进行动态观察、探讨相互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地形图 脑血管病 脑梗塞 CT动态观察 脑电图 脑出血 神经内科 BEAM 脑电定量分析 中山医院
下载PDF
脑出血体感诱发电位与CT的对照分析
14
作者 童绥君 林青山 +2 位作者 蔡小芳 王德生 葛茂振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1995年第1期21-23,共3页
本文通过28例壳核出血、24例丘脑出血的SEP与CT检查,结合感觉运动障碍,分析了SEP异常与血肿的相关性。观察到壳核出血SEP异常愈明显血肿对内囊损害愈重,且运动麻痹程度也愈重;丘脑出血SEP异常愈明显血肿对丘脑腹外侧核损害愈重,且感觉... 本文通过28例壳核出血、24例丘脑出血的SEP与CT检查,结合感觉运动障碍,分析了SEP异常与血肿的相关性。观察到壳核出血SEP异常愈明显血肿对内囊损害愈重,且运动麻痹程度也愈重;丘脑出血SEP异常愈明显血肿对丘脑腹外侧核损害愈重,且感觉障碍程度也愈重。表明SEP是判定脑出血功能损害的良好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体感诱发电位 CT
下载PDF
非典型脑干综合征的诱发电位与磁共振成像
15
作者 童绥君 蔡小芳 《世界医学杂志》 2001年第5期45-46,共2页
目的:应用形态性和功性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非典型脑干综合征异常表现。方法:对54例无典型脑干综合征患者,结论临床表现分析其体感诱发电位(SEP),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结果:54例非典型脑干综... 目的:应用形态性和功性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非典型脑干综合征异常表现。方法:对54例无典型脑干综合征患者,结论临床表现分析其体感诱发电位(SEP),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结果:54例非典型脑干综合征的异常率,MRI为88.99%,SEP为81.29%,BAEP为74.19%,以致定位诊断达到100%,并探明部分病例的定性诊断和发病机制。结论:正确应用SEP、BAEP和MRI检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对非典型脑干综合征的诊断认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脑干综合征 诱发电位 磁共振成像 MRI SEP BAEP
下载PDF
颈项推拿致Wallenberg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1-181,共1页
颈项推拿致Walenberg综合征1例报告刘涛患者,男,36岁,1994年5月10日晨起时感颈项不适。24日好转不显著,遂至当地医院行颈项推拿。推拿过程中突然出现剧烈左侧项、左枕疼痛,向左肩、额放射。2小时后出现眩晕... 颈项推拿致Walenberg综合征1例报告刘涛患者,男,36岁,1994年5月10日晨起时感颈项不适。24日好转不显著,遂至当地医院行颈项推拿。推拿过程中突然出现剧烈左侧项、左枕疼痛,向左肩、额放射。2小时后出现眩晕、视物旋转、呕吐,左肢活动不灵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椎动脉剥离 瓦伦堡综合征 病因
下载PDF
POEMS综合征两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显锏 戚晓昆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198-198,202,共2页
POEMS综合征两例报告王显锏,戚晓昆(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37)POEMS综合征亦称Crow-Fukase综合征,是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为主,伴多系统受累性疾病。本文2例伴心肌梗塞或伴胸膜及心包膜粘连的P... POEMS综合征两例报告王显锏,戚晓昆(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37)POEMS综合征亦称Crow-Fukase综合征,是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为主,伴多系统受累性疾病。本文2例伴心肌梗塞或伴胸膜及心包膜粘连的POEMS综合征较为少见,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对大面积脑梗死纳洛酮疗效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童绥君 蔡小芳 +1 位作者 黄琼华 林青山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 将脑梗死纳络酮即刻效应与体感诱发电位 (SEP)脑功能评价法相结合 ,以探讨脑梗死的神经功能变化和纳洛酮对其的影响。方法 结合临床和影像资料 ,动态分析纳洛酮治疗脑梗死前后的SEP表现。结果 皮层电位N2 0 未引出的责任病灶 ,... 目的 将脑梗死纳络酮即刻效应与体感诱发电位 (SEP)脑功能评价法相结合 ,以探讨脑梗死的神经功能变化和纳洛酮对其的影响。方法 结合临床和影像资料 ,动态分析纳洛酮治疗脑梗死前后的SEP表现。结果 皮层电位N2 0 未引出的责任病灶 ,一是丘脑梗死 ,二是放射冠和顶叶梗死 ;N2 0 再现与纳洛酮药效相一致 ;纳洛酮对脑梗死的影响 ,与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相比 ,主要是提高大脑神经元兴奋性。结论 SEP既是评价脑梗死纳洛酮即刻疗效的客观、敏感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纳洛酮 体感诱发电位 SEP
原文传递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 被引量:1
19
作者 童绥君 王德生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8-120,共3页
关键词 DRPLA 病因 诊断 基因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