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牙体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3年12月厦门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2020级1班和2班6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目的探究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牙体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3年12月厦门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2020级1班和2班6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名。在制备上颌第一磨牙二类窝洞实验课教学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OBE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以上颌第一磨牙二类洞的制备建立OBE理念的考核机制,并利用翻转课堂完成实验课前基础知识自学,实验课上讨论重点难点,并完成实验操作任务和小组讨论。一学期实验教学结束后比较2组上颌第一磨牙二类洞的考核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结果试验组学生上颌第一磨牙二类洞制备实验课堂理论小测成绩(91.10±2.96)分、实验操作考核成绩(90.07±3.72)分,高于对照组[(85.10±5.06)分、(85.33±3.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能够提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BE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牙体实验课教学中是可行的,课前建立OBE的考核目标能够让学生更有目的性、方向性的掌握要点,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展开更多
托槽粘结是口腔正畸学操作的关键步骤之一,托槽的正确粘接及精准定位将极大影响后续的矫治效果。传统的正畸实验教学受示教者体位、实验环境、实验器材、操作步骤等限制,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正畸托槽粘结”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使用3 d ma...托槽粘结是口腔正畸学操作的关键步骤之一,托槽的正确粘接及精准定位将极大影响后续的矫治效果。传统的正畸实验教学受示教者体位、实验环境、实验器材、操作步骤等限制,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正畸托槽粘结”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使用3 d max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利用HTML、CSS编程语言进行页面设计。通过术前准备,操作前准备,托槽粘结,术后处理四个模块,分步骤系统性学习了正畸患者从初诊资料搜集、X线片分析、托槽粘结及术后医嘱等临床一系列流程。该系统还提供了多个训练课程、评分标准和不同项目内容供学生反复操作练习,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口腔临床技能教学效率。展开更多
目的 本实验采用Er:Yag激光对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牙合]贴面进行体外照射去粘接,通过分析比较Er:Yag激光对于[牙合]贴面、牙体组织微观结构的影响,为激光无创拆除[牙合]贴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新鲜拔除正畸下颌前磨牙,标准化牙体...目的 本实验采用Er:Yag激光对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牙合]贴面进行体外照射去粘接,通过分析比较Er:Yag激光对于[牙合]贴面、牙体组织微观结构的影响,为激光无创拆除[牙合]贴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新鲜拔除正畸下颌前磨牙,标准化牙体预备后制作3种不同厚度(1.0、1.5、2.0 mm)和不同材质(Vita琥珀瓷、Vita MarkⅡ、润瓷)[牙合]贴面进行粘接,1周后使用Er:Yag激光(2.5、3.5 W)照射[牙合]贴面并记录时间。扫描电镜(SEM)观察去除后的微观形态。结果 润瓷[牙合]贴面经2.5或3.5 W Er:Yag激光长时间(>20 min)照射后仍无法取下;2.5 W Er:Yag激光去除粘接时间:1.0 mm Vita琥珀瓷组(96.0 s±16.0 s)大于1.0 mm Vita MarkⅡ组(84.5 s±19.5s)(P<0.05);1.5mm Vita琥珀瓷组(246.5s±13.5s)大于1.5mm VitaMarkⅡ组(170.0s±14.0s)(P<0.05);3.5 W Er:Yag激光去除粘接时间:2.0 mm Vita琥珀瓷组(381.0 s±24.0 s)大于2.0 mm Vita MarkⅡ组(341.5 s±26.5 s)。结论 同种材质、相同厚度情况下:激光功率越大,拆除时间越短,当功率较小时,可能导致[牙合]贴面无法拆除。相同厚度、相同功率情况下:激光穿透瓷块到达粘接层可能对瓷块结构产生影响。同种材料、相同功率情况下:瓷块厚度越厚,拆除所需时间越长,所需功率越高。激光无法直接拆除树脂类[牙合]贴面。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牙体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3年12月厦门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2020级1班和2班6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名。在制备上颌第一磨牙二类窝洞实验课教学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OBE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以上颌第一磨牙二类洞的制备建立OBE理念的考核机制,并利用翻转课堂完成实验课前基础知识自学,实验课上讨论重点难点,并完成实验操作任务和小组讨论。一学期实验教学结束后比较2组上颌第一磨牙二类洞的考核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结果试验组学生上颌第一磨牙二类洞制备实验课堂理论小测成绩(91.10±2.96)分、实验操作考核成绩(90.07±3.72)分,高于对照组[(85.10±5.06)分、(85.33±3.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能够提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BE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牙体实验课教学中是可行的,课前建立OBE的考核目标能够让学生更有目的性、方向性的掌握要点,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文摘托槽粘结是口腔正畸学操作的关键步骤之一,托槽的正确粘接及精准定位将极大影响后续的矫治效果。传统的正畸实验教学受示教者体位、实验环境、实验器材、操作步骤等限制,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正畸托槽粘结”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使用3 d max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利用HTML、CSS编程语言进行页面设计。通过术前准备,操作前准备,托槽粘结,术后处理四个模块,分步骤系统性学习了正畸患者从初诊资料搜集、X线片分析、托槽粘结及术后医嘱等临床一系列流程。该系统还提供了多个训练课程、评分标准和不同项目内容供学生反复操作练习,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口腔临床技能教学效率。
文摘目的 本实验采用Er:Yag激光对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牙合]贴面进行体外照射去粘接,通过分析比较Er:Yag激光对于[牙合]贴面、牙体组织微观结构的影响,为激光无创拆除[牙合]贴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新鲜拔除正畸下颌前磨牙,标准化牙体预备后制作3种不同厚度(1.0、1.5、2.0 mm)和不同材质(Vita琥珀瓷、Vita MarkⅡ、润瓷)[牙合]贴面进行粘接,1周后使用Er:Yag激光(2.5、3.5 W)照射[牙合]贴面并记录时间。扫描电镜(SEM)观察去除后的微观形态。结果 润瓷[牙合]贴面经2.5或3.5 W Er:Yag激光长时间(>20 min)照射后仍无法取下;2.5 W Er:Yag激光去除粘接时间:1.0 mm Vita琥珀瓷组(96.0 s±16.0 s)大于1.0 mm Vita MarkⅡ组(84.5 s±19.5s)(P<0.05);1.5mm Vita琥珀瓷组(246.5s±13.5s)大于1.5mm VitaMarkⅡ组(170.0s±14.0s)(P<0.05);3.5 W Er:Yag激光去除粘接时间:2.0 mm Vita琥珀瓷组(381.0 s±24.0 s)大于2.0 mm Vita MarkⅡ组(341.5 s±26.5 s)。结论 同种材质、相同厚度情况下:激光功率越大,拆除时间越短,当功率较小时,可能导致[牙合]贴面无法拆除。相同厚度、相同功率情况下:激光穿透瓷块到达粘接层可能对瓷块结构产生影响。同种材料、相同功率情况下:瓷块厚度越厚,拆除所需时间越长,所需功率越高。激光无法直接拆除树脂类[牙合]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