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栓塞材料在脊柱肿瘤术前介入栓塞中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1
作者 林生淦 范卓阳 +3 位作者 张巍 徐振宇 刘嵘 钱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84-1189,共6页
目的比较明胶海绵颗粒、明胶海绵条与弹簧圈联合明胶海绵颗粒在脊柱肿瘤术前介入栓塞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厦门院区接受脊柱肿瘤手术前介入栓塞治疗的9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介入术... 目的比较明胶海绵颗粒、明胶海绵条与弹簧圈联合明胶海绵颗粒在脊柱肿瘤术前介入栓塞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厦门院区接受脊柱肿瘤手术前介入栓塞治疗的9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介入术中使用栓塞材料不同,将患者分为明胶海绵颗粒组(n=36)、明胶海绵条组(n=36)及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组(n=20)。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3组间术中出血量,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除术均成功实施。明胶海绵颗粒组、明胶海绵条组、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组术中中位出血量分别为400(200~950)mL、1000(513~2000)mL、1000(500~1350)mL,明胶海绵颗粒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明胶海绵条组(P=0.0008)及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组(P=0.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明胶海绵颗粒组有4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局部脓肿形成,明胶海绵条组有1例出现切口裂开,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组有1例出现局部血肿形成。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明胶海绵颗粒、明胶海绵条、弹簧圈应用于脊柱肿瘤介入栓塞均安全有效。在减少外科手术中出血方面,超选择插管使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支的疗效优于非超选择插管使用明胶海绵条或弹簧圈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介入栓塞 明胶海绵 弹簧圈 出血量
下载PDF
接受PD-1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的肝癌人群HBV再激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唐辉 张真真 +1 位作者 陈国彬 张博恒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84-488,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人群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后的HBV再激活发生率,及该治疗中HBV再激活和非再激活人群的预后差别。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接受PD-1抑...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人群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后的HBV再激活发生率,及该治疗中HBV再激活和非再激活人群的预后差别。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接受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状态、肝硬化情况、HBV DNA水平、甲胎蛋白、肿瘤分期、抗肿瘤方案及抗HBV方案、肿瘤治疗反应、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等临床资料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共66例入组患者,其中17例发生HBV再激活,发生率为25.76%;其中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HBV再激活发生率分别为6.06%(4/66)、12.12%(8/66)、19.70%(13/66)、22.73%(15/66)、25.76%(17/66)。HBV再激活组和非HBV再激活组在年龄、性别、肝功能状态、肝硬化情况、HBV DNA水平、甲胎蛋白、肿瘤分期、抗肿瘤方案及抗HBV方案、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HBV再激活组的PFS和OS明显低于非HBV再激活组,分别为4.00个月vs 8.50个月(P=0.002)和12.90个月vs 19.77个月(P=0.014)。结论接受PD-1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有HBV再激活风险,且发生HBV再激活后的患者肿瘤进展和生存预后明显差于非HBV再激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靶向治疗 再激活
原文传递
氯氮平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A172神经元样分化并抑制其增殖
3
作者 汤兆奇 陈振辉 +2 位作者 曹畅 叶岩荣 沈赟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第3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讨氯氮平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的神经元分化的诱导作用和对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氯氮平对人脑胶质瘤细胞A172形态的影响;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 an... 目的探讨氯氮平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的神经元分化的诱导作用和对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氯氮平对人脑胶质瘤细胞A172形态的影响;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 antigen,NeuN)和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的表达,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与S100钙结合蛋白B(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B,S100B)和少突胶质细胞标志物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与转录因子2(Olig2)的表达;使用ki-67法、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氯氮平对A172细胞增殖影响;使用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STRING数据库预测氯氮平潜在的作用机制;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果氯氮平(30μmol/L)使A172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出现细长突起;氯氮平诱导A172细胞表达神经元标志物NeuN和MAP2,而没有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标志物表达;氯氮平显著抑制A172细胞增殖;基于数据库的分析提示氯氮平作用机制可能与Wnt信号通路有关;氯氮平下调A172细胞β-catenin表达。结论氯氮平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A172神经元样分化并抑制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氮平 胶质瘤 分化 神经元 增殖
下载PDF
原发性肾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睿婷 丁玉芹 +5 位作者 钟莲婷 唐启瑛 冒炜 戴辰晨 曾蒙苏 周建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6-201,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脏神经内分泌肿瘤(primary renal neuroendocrine tumor,PRNET)的CT和MRI特征,以提高对该罕见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PRNETs,4例行CT扫描,3例行MRI扫描,1例同时行CT和MRI扫描,总结其影像学特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脏神经内分泌肿瘤(primary renal neuroendocrine tumor,PRNET)的CT和MRI特征,以提高对该罕见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PRNETs,4例行CT扫描,3例行MRI扫描,1例同时行CT和MRI扫描,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PRNETs中,6例分化良好,G1和G2级各3例,分化差的G3级2例;双肾各4例,病灶平均直径(4.1±1.7)cm,范围2.0~7.0 cm;类圆形5例,形态不规则3例;囊变4例,出血6例,坏死2例,钙化0例。1例位于肾上极,7例位于肾门附近。分化良好的PRNETs淋巴结转移1例,脉管癌栓1例。1例分化差的PRNET伴脉管癌栓、肝脏、骨及淋巴结多发转移。CT平扫均呈稍高密度,分化良好的PRNETs实质部分T1WI 3例等信号,1例高信号;T2WI 1例等信号,3例稍低信号;4例ADC图均呈低信号。分化良好的PRENTs增强后呈中度及明显强化,分化差的PRNETs轻中度强化,其中7例呈持续性强化,1例“快进快出”强化。结论PRNETs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好发于肾门附近,CT平扫呈稍高密度,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分化良好的PRNETs易囊变,增强后中度及明显强化,分化差的PRNETs易出血、坏死,增强后轻中度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神经内分泌肿瘤(NE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毛母质瘤的临床、超声、皮肤镜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美卿 邱晓燕 +4 位作者 邱洋洋 陈雨婷 黄灵 林乐武 高露娟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3期495-501,共7页
目的探讨毛母质瘤的临床表现、超声特征、皮肤镜特征及组织病理特征,以提高该病术前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经外科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诊断为毛母质瘤的75例患者的病例资... 目的探讨毛母质瘤的临床表现、超声特征、皮肤镜特征及组织病理特征,以提高该病术前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经外科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诊断为毛母质瘤的7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患者(39例女性和36例男性)中发现了77个毛母质瘤,患者年龄4~79岁,平均年龄(32.2±17.2)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下硬结节;最好发的部位为头面部和颈部(62.3%)。73例(97.3%)患者表现为单发皮疹,仅2例患者为多发(2处)。术前临床诊断正确率为14.3%(11/77)。将34个病灶进行软组织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32.4%(11/34)。超声发现病灶多位于皮下脂肪层(33例,97.1%),呈椭圆形或扁圆形、边界清晰、不均质的低回声团块,可伴点状、斑片状或带状钙化或不伴钙化,大部分不存在低回声晕或后方声影,周边或内部可有彩色血流信号。将9个病灶进行皮肤镜检查,发现血管结构7例(77.8%),包括红色均质结构5例(55.6%)、不规则线状血管结构1例(11.1%)、点状血管结构2例(22.2%),白色均质结构2例(22.2%),灰蓝色无结构区3例(33.3%)。组织病理表现为由影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聚集成的边界清楚的真皮或皮下的结节,病变阶段不同镜下表现不同,病程越长可观察到的影细胞数量越多。结论毛母质瘤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临床医生及超声医生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母质瘤 钙化上皮瘤 超声 皮肤镜 组织病理
下载PDF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芳 程莉莎 +4 位作者 甘荷霞 苏志敏 张秀萍 李智勇 王志明 《中国临床医学》 2022年第6期957-96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39例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19例(48.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39例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19例(48.7%)患者体检时发现肿瘤,症状无特异性。83.9%(26/31)患者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阳性,97.2%(35/36)患者EB病毒编码的小RNA(Epstein-Barr virus encoded small RNA,EBER)阳性。基因检测发现1例合并ROS-1基因重排,未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及ALK基因重排。64.1%(25/39)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无法手术的患者采取多学科综合诊治策略。中位随访33.7(23.4,47.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未达到。4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合并ROS-1基因重排,生存期24.4个月;另3例生存期为49.7、25.3、69.7个月。相关性分析显示PD-L1表达情况不是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罕见类型的肺恶性肿瘤,发生与EB病毒密切相关,PD-L1高表达,肺癌驱动基因突变少见,临床发现时分期常较早,采用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诊治策略,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 EB病毒 预后 ROS-1基因重排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老年患者心理应激的质性研究
7
作者 汤丰榕 张新萍 +2 位作者 武伟鹏 涂升文 朱国红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第11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老年患者的各种心理应激反应和真实体验,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2年4月—5月对8例入住上海市某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年患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性访谈...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老年患者的各种心理应激反应和真实体验,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2年4月—5月对8例入住上海市某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年患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性访谈,并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针对8例老年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和真实体验,提炼出4个主题:老年患者确诊新冠后的情绪反应;老年患者确诊新冠后的认知反应;老年患者确诊新冠后的行为反应;老年患者确诊新冠后的生理反应。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特殊情境下,老年患者这类特殊群体存在着多重需求,应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采取线上、线下的精细化、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支持,改善老年患者的焦虑和不安,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老年患者 心理应激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厦门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罗瑞晨 孙琦 +4 位作者 刘坤 许惠娟 鲁华东 侯君 许建芳 《青岛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332-337,共6页
目的 分析厦门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的年龄、亚型分布及多重感染现状,为预防HPV感染和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引物多重PCR扩增,流式荧光杂交分型检测的方法对18573名女性患者的宫... 目的 分析厦门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的年龄、亚型分布及多重感染现状,为预防HPV感染和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引物多重PCR扩增,流式荧光杂交分型检测的方法对18573名女性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检测,并分析受检者HPV亚型分布特点,HPV感染的单一、多重感染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年龄组间HPV感染情况。结果 18573例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4926例,总检出率为26.52%,其中单一感染率占55.87%;多重感染率占44.13%。高危型HPV感染率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HPV52、HPV53、HPV58、HPV39、HPV16,低危型HPV感染率排在前五位的分别为HPV61、HPV44、HPV81、HPV43、HPV55;单一感染中以HPV52型为主。18573例女性受检者,年龄最小为17岁,最大为87岁,不同年龄段女性HPV感染率比较:≤20岁组感染率最高,>40~50岁组感染率最低,多重感染以≤20岁及>20~30岁年龄组为主;不同年龄组HPV感染亚型分布中,以HPV52型阳性率最高。结论 厦门地区女性HPV感染以单一高危型为主,HPV52、16型多见,不同年龄段的HPV亚型分布不同,主要以HPV52型阳性感染为主,应加强本地区HPV相关健康知识宣传,特别是≤20岁群体的生殖健康教育,并积极科普HPV疫苗的接种,完善宫颈癌的基层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分布 年龄结构 厦门地区
下载PDF
靶向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对肝细胞癌患者心肌肌钙蛋白T的影响
9
作者 郭新坤 谌小春 +3 位作者 郑苏苏 吴燕芳 谢晓莺 张博恒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2期272-278,共7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靶向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过程中出现心肌肌钙蛋白T(cTnT)升高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肝肿瘤内科住院治疗的12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靶向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过程中出现心肌肌钙蛋白T(cTnT)升高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肝肿瘤内科住院治疗的125例接受靶向联合ICIs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过程中cTnT水平变化分为cTnT正常组(cTnT<0.03 ng/mL,n=114)和cTnT升高组(cTnT≥0.03 ng/mL,n=11),分析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以及cTnT升高组患者cTnT升高前后的临床指标改变。结果肝细胞癌患者靶向联合ICIs治疗过程中cTnT升高发生率为8.8%(11/125),其中心肌炎的发生率为0.8%(1/125)。高龄、糖尿病史、心脏疾病史可能是cTnT升高的危险因素。11例患者cTnT升高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下降(P=0.02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减小(P=0.013),白介素2受体水平显著增加(P=0.038)。结论靶向联合ICIs治疗肝细胞癌可引起患者cTnT升高;监测cTnT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肌损伤,对预防药物相关的心脏不良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靶向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心肌肌钙蛋白T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心肌做功指标预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预后
10
作者 罗丽敏 侯惠萍 +4 位作者 刘强 谢泽涵 吴巧燕 汪咏莳 舒先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6-360,共5页
目的 筛选可预测顽固性高血压(RH)患者预后的超声心动图心肌做功指标。方法 前瞻性纳入67例RH患者,采集超声心动图基线数据;随访至其后4年或发生不良事件时;比较不良事件组与无不良事件组基线超声指标,筛选预测RH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心... 目的 筛选可预测顽固性高血压(RH)患者预后的超声心动图心肌做功指标。方法 前瞻性纳入67例RH患者,采集超声心动图基线数据;随访至其后4年或发生不良事件时;比较不良事件组与无不良事件组基线超声指标,筛选预测RH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心肌做功指标。结果 随访期间3例失访,21例发生(A组)、43例未发生(B组)不良事件。A组左心室壁增厚占比及整体无用功(GWW)均高于,而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整体做功效率均低于B组(P均<0.05)。左心室壁增厚是RH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6.96,P<0.05;HR=5.026,P<0.05)。以-14.50%、109.00 mmHg%及12 mm为LVGLS、GWW及左心室壁增厚的临界值,其预测RH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1、0.732及0.664,三者联合AUC为0.857,优于单一GWW及左心室壁增厚(P均<0.05)。结论 根据LVGLS、GWW及左心室壁厚度可较好地预测RH患者发生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薏苡仁提取物对小鼠睡眠的改善作用
11
作者 格桑德吉 张翌晨 +3 位作者 郑林曦 王新月 李红卫 庄滢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3期56-63,共8页
通过动物实验评价薏苡仁提取物对睡眠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50只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蒸馏水)、褪黑素组[褪黑素0.5 mg/(kg·d)]、薏苡仁干预组3组[83.3、166.7、333.3 mg/(kg·d)]。连续灌胃30 d,... 通过动物实验评价薏苡仁提取物对睡眠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50只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蒸馏水)、褪黑素组[褪黑素0.5 mg/(kg·d)]、薏苡仁干预组3组[83.3、166.7、333.3 mg/(kg·d)]。连续灌胃30 d,每10 d进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干预结束后通过居家笼实时监测小鼠睡眠行为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结果表明,薏苡仁提取物对小鼠无直接睡眠作用;干预30 d后,中、高剂量组小鼠睡眠时间极显著延长(P<0.01);30 d时各干预组小鼠入睡数显著增加(P<0.05);干预各组睡眠潜伏期有缩短趋势;居家笼监测干预组小鼠睡眠时间明显延长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干预组血清与空白组相比IL-1β、5-HT、GABA和TNF-α含量均有升高趋势;IL-1β含量与5-HT含量、TNF-α含量呈正相关;TNF-α含量与GABA含量呈正相关;5-HT含量与GABA含量呈正相关。薏苡仁提取物可以延长睡眠时间,增加入睡数,改善作用无依赖性且有持续效果,可能通过升高IL-1β、5-HT和GABA含量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提取物 改善睡眠 睡眠机制 5-羟色胺 Γ-氨基丁酸 白介素-1Β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A1蛋白表达及预后意义
12
作者 管瑛瑛 刘坤 +4 位作者 蒋冬先 侯英勇 鲁华东 高峰 许建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7-591,共5页
目的观察叉头盒蛋白A1(forkhead box protein A1,FOXA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2例ESCC芯片组织中FOXA1蛋白表达,分析FOXA1蛋... 目的观察叉头盒蛋白A1(forkhead box protein A1,FOXA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2例ESCC芯片组织中FOXA1蛋白表达,分析FOXA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532例ESCC组织中183例呈FOXA1高表达(34.4%)。FOXA1高表达与ESCC脉管内癌栓(P=0.032)、肿瘤低分化程度(P=0.032)和肿瘤大小(P<0.001)相关。Ⅰ+Ⅱ期ESCC FOXA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瘤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均有缩短趋势(OS:P=0.094;DFS:P=0.107)。生存期≥24个月的ESCC患者,FOXA1高表达组OS和DFS显著缩短(OS:P=0.048;DFS:P=0.047)。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OXA1在ESCC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脉管内癌栓和低分化程度相关。FOXA1高表达组OS和DFS有预后较差的趋势,当患者的OS和DFS≥24个月时,FOXA1高表达可能作为ESCC患者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叉头盒蛋白A1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SCGB2A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罗瑞晨 孙琦 +3 位作者 黄莹 鲁华东 侯君 许建芳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2616-2619,共4页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分泌球蛋白家族2A成员2(SCGB2A2)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子宫内膜癌(UCEC)组织中SCGB2A2 mRNA表达水平及患者临床信息,正常细胞组织的基因转录表达数据下载...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分泌球蛋白家族2A成员2(SCGB2A2)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子宫内膜癌(UCEC)组织中SCGB2A2 mRNA表达水平及患者临床信息,正常细胞组织的基因转录表达数据下载来源于基因型-组织表达研究项目(GTEx)数据库。TISIDB数据库用于评价SCGB2A2在UCEC不同分子亚型中的分布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SCGB2A2基因在UCEC中的诊断价值。应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获取SCGB2A2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生存数据,分析在UCEC患者中SCGB2A2 mRNA的表达水平与总生存时间(OS)和疾病特异生存时间(DSS)及无进展间隔(PFI)之间的相关性。从TCGA数据库下载UCEC的测序结果与临床数据进行临床相关性分析SCGB2A2基因在UCEC中不同临床信息分组中的表达差异情况。结果:在UCEC组织中SCGB2A2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0.284(0.104~0.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于35组配对样本,SCGB2A2的表达量在UCEC组中表达量高于正常组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ISIDB数据库表明,SCGB2A2的表达水平在UCEC不同分子亚型中存在表达差异,在CN-High组(高拷贝数异常组)中表达量低于其他分子亚型。ROC评估结果表明SCGB2A2基因对UCEC的预测能力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712,95%CI=0.642~0.783)。此外在UCEC中评估SCGB2A2与预后(OS、DSS和PFI)之间的相关性,表明SCGB2A2表达水平与UCEC的OS、DSS、PFI显著相关。对于UCEC,Cox回归结果显示SCGB2A2表达越低,UCEC预后越差[OS的HR=0.38,95%CI:0.24~0.59,P<0.001;DSS的HR=0.27,95%CI:0.15~0.49,P<0.001;PFI的HR=0.47,95%CI:0.32~0.67,P<0.001]。结论:临床相关性分析表明,SCGB2A2的表达与UCEC多种生物学事件相关,SCGB2A2的表达与UCEC的预后不良相关,有潜力成为UCEC治疗及疾病进展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GB2A2 子宫内膜癌 诊断价值 预后
下载PDF
无创压力-应变环技术在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损伤中的价值
14
作者 侯惠萍 陈智鸿 +3 位作者 吴巧燕 谢泽涵 汪咏莳 罗丽敏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898-904,共7页
目的探讨无创压力-应变环(pressure-strain loop,PSL)技术中的整体心肌做功参数在早期评估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 目的探讨无创压力-应变环(pressure-strain loop,PSL)技术中的整体心肌做功参数在早期评估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肾脏内科住院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正常的CKD患者74例,根据CKD分期分为早期CKD组(CKD 1~3期)和晚期CKD组(CKD 4~5期)。另选取3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左心室常规超声指标、心肌应变和整体心肌做功参数。采用相关性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心肌做功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研究对象的左心室整体做功指数(global work index,GWI)、整体有用功(global constructive work,GC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两组CKD患者的整体做功效率(global work efficiency,GWE)降低,整体无用功(global waste work,GWW)增加(P<0.05)。晚期CKD组(n=42)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绝对值[(﹣17.09±0.82)%vs(﹣18.33±0.90)%,P<0.05]、GWE[93.00%(90.00%,95.00%)vs 96.00%(92.25%,96.75%),P<0.05]低于早期CKD组(n=32),GWW高于早期CKD组[150.00 mmHg%(105.25 mmHg%,215.00 mmHg%)vs 88.00 mmHg%(64.25 mmHg%,144.50 mmHg%),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WE与GLS绝对值、峰值应变离散度(peak strain dispersion,PSD)负相关(r=﹣0.396、﹣0.558,P<0.05);GWW与GLS绝对值、PSD正相关(r=0.341、0.610,P<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PSD为GWE(β=﹣0.558,P<0.001)和GWW(β=0.538,P<0.001)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无创左心室PSL技术中的心肌做功参数GWE、GWW有助于早期定量识别CKD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压力-应变环 心肌做功 左心室收缩功能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情况及心肌做功指标对慢血流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吴巧燕 丁贞珍 +4 位作者 侯惠萍 吴孟章 汪咏莳 赵维鹏 罗丽敏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765-771,共7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血流储备情况及超声心动图无创性获取心肌做功指标对CS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因心绞痛、冠状动脉危险因素或心电图异常...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血流储备情况及超声心动图无创性获取心肌做功指标对CS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因心绞痛、冠状动脉危险因素或心电图异常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65例,根据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法(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分为CSF组(n=35)和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正常组(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进行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药物负荷试验测量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情况。采用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 dimensional speckle-tracking imaging,2D-STI)技术获取常规指标和心肌做功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E/e'比值、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整体有用功(global constructive work,GCW)、整体无用功(global wasted work,GWW)、整体做功指数(global work index,GWI)及整体做功效率(global work efficiency,GWE)。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心脏做功指标对CSF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CFR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F组CFR<2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23)。与对照组相比,CSF组GLS、GWI和GCW显著降低(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GLS诊断CSF的截断值为-19.5%,灵敏度为64.7%,特异度为78.6%,AUC为0.793;心肌做功指标中GWI的AUC最大(0.825),灵敏度为88.2%,特异度为75.0%。结论部分CSF患者保留冠状动脉微循环的血流储备功能,但CFR功能降低的比例增加。左心室心肌做功指标可以早期识别CSF患者的心肌做功障碍,并监测CSF患者心肌缺血受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左心室心肌做功
下载PDF
S100蛋白和CD43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和基底细胞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鲁华东 姜秋利 +1 位作者 张福汉 许建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1期1-3,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S100蛋白和簇分化抗原(CD)43免疫组化标记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和基底细胞腺瘤(BCA)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手术切除的21例ACC和8例BCA患者病灶标本,采用免疫组化EnVi... 目的:探讨S100蛋白和簇分化抗原(CD)43免疫组化标记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和基底细胞腺瘤(BCA)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手术切除的21例ACC和8例BCA患者病灶标本,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行S100蛋白和CD43免疫组化染色并分析表达情况。结果:S100蛋白标记显示所有ACC病例均未见S100蛋白阳性的梭形细胞间质(0.0%),BCA可见S100蛋白强阳性的梭形细胞间质(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3标记显示ACC肿瘤细胞CD43阳性表达率为71.4%,而BCA肿瘤细胞CD43阳性表达率为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S100蛋白和CD43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涎腺ACC和BCA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基底细胞腺瘤 涎腺肿瘤 S100蛋白 簇分化抗原43
下载PDF
优化互联网医院门诊就医流程的设计与构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汤丰榕 张紫君 +1 位作者 张新萍 王鹏 《现代医院》 2023年第8期1255-1257,1262,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的逐步崛起,互联网医院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平台就医模式在缓解就医难方面的作用,还有很多工作有待更好落实。本研究根据互联网医院已开展的业务、拓展新模块,将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的逐步崛起,互联网医院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平台就医模式在缓解就医难方面的作用,还有很多工作有待更好落实。本研究根据互联网医院已开展的业务、拓展新模块,将线上线下联合,从方便患者、节省患者就医时间、提高患者就诊体验的角度出发,优化门诊就医流程设计与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医院 门诊就医流程 线上线下联合 设计
下载PDF
饮食护理及心理干预在鼻咽癌放化疗后致口腔黏膜破溃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汤丰榕 王鹏 张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91-496,共6页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及心理干预在鼻咽癌放化疗后致口腔黏膜破溃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2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概率性抽样中的方便抽样,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及心理干预在鼻咽癌放化疗后致口腔黏膜破溃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2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概率性抽样中的方便抽样,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通过饮食和心理干预,对患者实施“一对一”教育。比较2组患者口腔黏膜损伤程度、体重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发生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6个月后体重、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状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鼻咽癌放化疗后致口腔黏膜破溃患者通过饮食护理,可有效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心理干预,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纾缓情绪,可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护理 心理干预 鼻咽癌 放化疗 口腔黏膜破溃
原文传递
支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护理工作实践
19
作者 孙敏珠 颜美琼 吴燕 《医疗装备》 2023年第5期150-152,157,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为重症、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总结了从接到抗疫任务至护理工作交接,再到定点医院日常护理与管理工作实施的整个过程,旨在为疫情防控护理管理工作提供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帮助团队迅速进入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为重症、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总结了从接到抗疫任务至护理工作交接,再到定点医院日常护理与管理工作实施的整个过程,旨在为疫情防控护理管理工作提供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帮助团队迅速进入新的工作模式,确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定点医院 护理管理
下载PDF
不同右心声学造影剂筛查偏头痛患者右向左分流来源
20
作者 谢泽涵 侯惠萍 +1 位作者 罗丽敏 汪咏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12期2332-2337,共6页
目的:比较两种右心声学造影剂在增强经胸超声心动图(c-TTE)筛查偏头痛患者右向左分流(RLS)来源的能力。方法:选取我院就诊为不明原因偏头痛患者63例,先后使用维生素B6+5%碳酸氢钠(造影剂A)和震荡生理盐水(造影剂B)经c-TTE检查,对比经食... 目的:比较两种右心声学造影剂在增强经胸超声心动图(c-TTE)筛查偏头痛患者右向左分流(RLS)来源的能力。方法:选取我院就诊为不明原因偏头痛患者63例,先后使用维生素B6+5%碳酸氢钠(造影剂A)和震荡生理盐水(造影剂B)经c-TTE检查,对比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绘制ROC曲线来获取两种造影剂出现于左房的心动周期数来划分卵圆孔未闭来源的RLS(PFO-RLS)的最佳截值,比较其筛查PFO-RLS的各项效能。结果:通过造影剂A筛查出RLS 38例(60.32%),通过造影剂B筛查出RLS 47例(74.60%),当以3个心动周期数左房出现微泡为截点时,两种造影剂诊断PFO-RLS的效能均最佳且效能无差异(AUC:0.863 vs. 0.829,Z=0.602,P>0.05),但造影剂A筛查PFO-RLS的特异度显著高于造影剂B(82.9%vs. 70.7%,P<0.01)。造影剂A左心微泡完全消失时间少于造影剂B:5 vs.7个心动周期数(P<0.01)。结论:维生素B6+5%碳酸氢钠对PFO-RLS的筛查特异性更好,同时它安全、简单、耐受性好,本研究推荐维生素B6+5%碳酸氢钠用于PFO-RLS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声学造影 右向左分流 卵圆孔未闭 偏头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