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际交换生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讨——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华俨 李志红 李志佳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12期19-21,共3页
交换生项目是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途径之一,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交换生的教育管理是高校必然面临的新课题。文章阐述了校际交换生项目的意义,探讨了影响高校之间开展交换生项目效果的诸多教育管理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校际交换生教育管... 交换生项目是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途径之一,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交换生的教育管理是高校必然面临的新课题。文章阐述了校际交换生项目的意义,探讨了影响高校之间开展交换生项目效果的诸多教育管理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校际交换生教育管理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生 教育管理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汽车产业创新厦门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
作者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8-28,共1页
4月25日下午,由我国汽车领域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牵头、福建汽车产业创新推进联盟(筹)主办、我校机汽学院承办的汽车产业创新厦门研讨会在我校综合楼会议室召开。本次研讨会以“厦岛学林,振鹭在庭”为主题,汇集了一大批厦门市乃至... 4月25日下午,由我国汽车领域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牵头、福建汽车产业创新推进联盟(筹)主办、我校机汽学院承办的汽车产业创新厦门研讨会在我校综合楼会议室召开。本次研讨会以“厦岛学林,振鹭在庭”为主题,汇集了一大批厦门市乃至全国汽车产业的学术和产业人才,为福建汽车产业的发展创新助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卓越教授卢荡与来自厦门大学、我校和厦门金龙、厦门厦工重工、厦门金旅、晋工新能源、国家场(厂)内机动车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企事业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管参加了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厦门金龙 企业高管 机动车辆 唐敖庆 企事业单位 郭孔辉
下载PDF
风-车-桥气动干扰作用下的汽车纵横向协调控制
3
作者 袁志群 李曰瀚 +2 位作者 林立 孙鹏飞 张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1-741,共11页
为提高跨海大桥上轿车的风致行车安全能力,采用合成风和动网格耦合方法建立了轿车超越集装箱货车的瞬态分析模型,揭示了“风-车-桥”气动交互作用机理及其对轿车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五次多项式插值算法建立了超车轨迹规划模型,基... 为提高跨海大桥上轿车的风致行车安全能力,采用合成风和动网格耦合方法建立了轿车超越集装箱货车的瞬态分析模型,揭示了“风-车-桥”气动交互作用机理及其对轿车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五次多项式插值算法建立了超车轨迹规划模型,基于模糊逻辑的双PID控制方法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纵横向协调控制器,开展了轿车超车过程的路径跟踪能力分析及行驶稳定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风-车-桥的气动干扰大小与行驶车道及位置有显著关系,纵横向协调控制器的路径跟踪控制精度和鲁棒性较好,轿车侧风稳定性提高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车 气动干扰 侧风稳定性 路径跟踪 运动控制器
下载PDF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途径创新与实践
4
作者 刘显贵 许建民 孙鹏飞 《机电技术》 2023年第2期98-101,共4页
为了满足汽车新“四化”快速发展和高校“双一流”专业建设要求,解决现有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前沿上不去,业内不认可,地方需求不满足”的问题,文章以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汽车服务工程的建设为契机,通过“一流引领、平台升级、课证... 为了满足汽车新“四化”快速发展和高校“双一流”专业建设要求,解决现有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前沿上不去,业内不认可,地方需求不满足”的问题,文章以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汽车服务工程的建设为契机,通过“一流引领、平台升级、课证融通”等改革手段和措施,构建与汽车新“四化”相适应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实施途径创新,探索了一种解决当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所面临问题的专业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对同类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服务工程 专业建设 创新
下载PDF
我校赛车队勇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冠军 被引量:1
5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8月29日,首届“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Baja SAE China,简称BSC)在山东潍坊落幕,我校以总成绩686.00分(总分700分)夺得总冠军,获得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颁发的10万元出国参赛大奖,并将于2016年代表中国征战美国Baja大赛。
关键词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车队 SAE 年代表
下载PDF
汽车与电动两轮车碰撞典型场景下的AEB纵横向触发策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韩勇 袁小宾 +1 位作者 卢明 谈笑天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1-509,共9页
在汽车与电动两轮车碰撞事故中,自动紧急制动(autonomous emergency breaking,AEB)系统的横向触发固定宽度是避撞失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汽车AEB系统的避撞可靠性,本文在分析了汽车与电动两轮车碰撞临界工况的纵横向TTC(time to c... 在汽车与电动两轮车碰撞事故中,自动紧急制动(autonomous emergency breaking,AEB)系统的横向触发固定宽度是避撞失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汽车AEB系统的避撞可靠性,本文在分析了汽车与电动两轮车碰撞临界工况的纵横向TTC(time to collision)差值范围的基础上,建立了AEB纵横向触发TTC差值模型。基于PreScan、Matlab/Simulink和CarSim仿真平台建立2种典型的汽车碰撞电动两轮车事故场景,并与横向触发宽度固定为1.75和3.75 m的AEB策略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AEB纵横向触发TTC差值模型在避撞率中表现更优,在汽车速度低于54 km/h时均能实现避撞。在典型场景1中避撞率为88.9%(45例),未避撞事故碰撞平均速度从70.6下降到29.7 km/h;在典型场景2中避撞率为80%(30例),未避撞事故汽车平均碰撞速度从66降低为18.2 km/h。AEB纵横向触发TTC差值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鲁棒性,提高了汽车与电动两轮车道路安全性,为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开发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碰撞事故 电动两轮车 纵横向触发TTC差值模型 AEB 碰撞典型场景
下载PDF
面向新工科建设的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7
作者 林祖胜 兰靛靛 《实验室科学》 2023年第1期228-231,235,共5页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车辆工程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传统工科专业,急需改革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目前国内车辆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挑战与不足,以厦门理工学院车辆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例,通过专业实验课程建设、师资...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车辆工程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传统工科专业,急需改革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目前国内车辆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挑战与不足,以厦门理工学院车辆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例,通过专业实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探索适应新工科发展的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提升方法。实践表明对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车辆工程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典型汽车碰撞事故场景中行人运动轨迹预测方法
8
作者 韩勇 林旭洁 +3 位作者 黄红武 蔡鸿瑜 罗金镕 李燕婷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2-1030,共9页
为提高未来自动驾驶车辆对弱势道路使用群体的感知和决策融合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目标检测算法(YOLOv5)、多目标跟踪算法(Deep-Sort)和社交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social-long short-term memory,Social-LSTM)的行人未来运动轨迹预... 为提高未来自动驾驶车辆对弱势道路使用群体的感知和决策融合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目标检测算法(YOLOv5)、多目标跟踪算法(Deep-Sort)和社交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social-long short-term memory,Social-LSTM)的行人未来运动轨迹预测方法。结合YOLOv5检测和Deep-Sort跟踪算法,有效解决行人检测跟踪过程中目标丢失问题。提取特定行人目标历史轨迹作为预测框架的输入边界条件,并采用Social-LSTM预测行人未来运动轨迹。并对未来运动轨迹进行透视变换和直接线性变换,转换为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信息,预测车辆与行人的可能未来碰撞位置。结果显示目标检测精度达到93.889%,平均精度均值达96.753%,基于高精度的检测模型最终轨迹预测算法结果显示,预测损失随着训练步长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最终损失值均小于1%,其中平均位移误差降低了18.30%,最终位移误差降低了51.90%,本研究可为智能车辆避撞策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碰撞行人事故 行人轨迹预测 目标检测 多目标跟踪 社交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下载PDF
构建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目标要求的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9
作者 张美琴 刘波 廖文海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13-114,共2页
为了更好的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培养目标要求,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分析我校机械原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开展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主要包括:1.优化实验内容设置,增设开放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 为了更好的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培养目标要求,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分析我校机械原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开展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主要包括:1.优化实验内容设置,增设开放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构建符合机械认识规律的实验教学体系;2.确立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实验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法。3.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构建机械原理实验的实验考核和评价体系,合理评价学生实验达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机械专业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 实践教学改革
下载PDF
车—电动两轮车典型碰撞场景下汽车驾驶员反应差异
10
作者 韩勇 卢明 +2 位作者 王丙雨 袁小宾 张海洋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190,共9页
为探究汽车驾驶员碰前行为差异和对车辆主动避撞电动两轮车事故的影响,通过在六自由度驾驶模拟器中搭建3起电动两轮车事故典型场景和3种行驶速度场景开展志愿者试验,结合非参数检验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调查了驾驶员在不同事故场景... 为探究汽车驾驶员碰前行为差异和对车辆主动避撞电动两轮车事故的影响,通过在六自由度驾驶模拟器中搭建3起电动两轮车事故典型场景和3种行驶速度场景开展志愿者试验,结合非参数检验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调查了驾驶员在不同事故场景中紧急避撞行为的差异和对事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驾驶员碰前特征制动反应时间、感知时间、运动时间、制动踏板平均开度和加速踏板平均开度在不同典型场景下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行驶速度下驾驶员的反应特征只在速度差异较大情况下出现显著性差异;其中制动反应时间、制动踏板平均开度和方向盘平均转角是影响碰撞发生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对提高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避撞电动两轮车安全性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避撞 驾驶员行为 两轮车事故 六自由度驾驶模拟 非参数检验 二元逻辑回归
下载PDF
机械锤击式铝基WC涂层制备方法及其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11
作者 朱思捷 林晓辉 +2 位作者 崔帅华 蔡伟煌 孙宇奇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81,共5页
以6061铝合金为研究对象,探究用音圈电机驱动机械锤击方式制备铝基WC涂层的可行性,研究锤击参数及WC颗粒粒径对涂层制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WC颗粒粒径对涂层制备影响极大,用15~20、45~50μmWC颗粒能有效的在6061铝合金上锤击得到WC涂... 以6061铝合金为研究对象,探究用音圈电机驱动机械锤击方式制备铝基WC涂层的可行性,研究锤击参数及WC颗粒粒径对涂层制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WC颗粒粒径对涂层制备影响极大,用15~20、45~50μmWC颗粒能有效的在6061铝合金上锤击得到WC涂层,2~4μmWC颗粒难以通过机械锤击方式得到相对致密的WC涂层,WC涂层覆盖率随锤击力增大先降后升,粗糙度随锤击力增大先升后降,与覆盖率呈负相关。15~20、45~50μmWC颗粒的机械锤击式铝基WC涂层覆盖率无明显差别,15~20μmWC涂层粗糙度明显低于45~50μmWC涂层。机械锤击式WC涂层是一种新颖、可控的涂层加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机械锤击 铝基WC涂层 涂层覆盖率 表面粗糙度
原文传递
信号交叉口智能电动汽车转弯车速引导策略
12
作者 张乐 刘显贵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16,共10页
为实现智能电动汽车在信号交叉口节能、高效地转弯通行,基于目标引导车速相关联的电动车能耗模型,提出信号交叉口智能电动汽车转弯车速引导策略。针对需要加/减速引导通行的场景,借助车联网系统获取前方车辆和对向来车的运动信息及信号... 为实现智能电动汽车在信号交叉口节能、高效地转弯通行,基于目标引导车速相关联的电动车能耗模型,提出信号交叉口智能电动汽车转弯车速引导策略。针对需要加/减速引导通行的场景,借助车联网系统获取前方车辆和对向来车的运动信息及信号灯状态信息,结合自车运动信息综合分析确定出可使车辆不停车通过交叉口的速度引导范围,进而通过建立综合考虑车辆能耗和通行时间的多目标优化函数,运用NSGA-II算法在引导范围内寻求最优引导车速。以典型交叉口左转通行为例开展Matlab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加速引导策略时车辆能耗降低6.59%,通行时间减少71.11%;采用减速引导策略最高可使能耗降低6.07%,通行时间减少23.01%。实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加速引导策略最高可降低能耗5.32%,通行时间减少68.12%;减速引导策略最高可使能耗降低5.14%,通行时间减少17.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动汽车 信号交叉口 车速引导 NSGA-II算法
下载PDF
大障碍物条件下机械臂无碰撞路径规划研究
13
作者 刘建春 闫艺瑄 +1 位作者 李伟 叶中赵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61-66,共6页
在大障碍物较多且较为集中的工作空间内,为规划机械臂抓取拼装移动无碰撞路径,提出一种利用人工势场法的斥力场改进空间A*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利用空间A*算法全局搜索,添加斥力影响因子,修改机械臂末端移动到障碍物附近的代价;设定阈值... 在大障碍物较多且较为集中的工作空间内,为规划机械臂抓取拼装移动无碰撞路径,提出一种利用人工势场法的斥力场改进空间A*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利用空间A*算法全局搜索,添加斥力影响因子,修改机械臂末端移动到障碍物附近的代价;设定阈值,利用夹角差方法减少平缓路径节点数量;采用坐标转换—二次投影法和基于分离轴定理对工件与机械臂、工具的碰撞检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修减后的路径节点数量减少30%以上,机械臂末端移动的定位精度在1 mm之内,在空间范围内能够有效地生成一条无碰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路径规划 空间A*算法 碰撞检测
下载PDF
考虑思政与解决复杂车辆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案例设计
14
作者 盛精 陈鼎 +2 位作者 王平 张炳荣 孙贵斌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第20期84-89,共6页
提高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开展案例设计并用于教学实践是必要的。以车辆工程专业的客车制造工艺学核心课程为例,分析复杂车辆工程问题和思政元素与课程的关联,探讨体现复杂工程问题与蕴含思政元素的案例构建;开展面向知识、能力、情感多... 提高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开展案例设计并用于教学实践是必要的。以车辆工程专业的客车制造工艺学核心课程为例,分析复杂车辆工程问题和思政元素与课程的关联,探讨体现复杂工程问题与蕴含思政元素的案例构建;开展面向知识、能力、情感多目标融合下的案例在教学中的实证;讨论面向复杂车辆工程问题与课程思政的案例教学实效评价。开发的案例经实证后效果较明显,表明研究成果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课程思政 核心课程 案例设计 实效评价
下载PDF
同轴激光辅助电纺射流检测
15
作者 叶瑞芳 施哲钰 +2 位作者 孙正涛 王翔 崔长彩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共9页
针对静电纺丝射流直径小、速度快,不易检测的难题,提出一种带同轴激光辅助的静电纺丝射流检测方法。基于光波导传输原理,激光经由光纤传导到同轴针内针出口处与纺丝射流耦合,有效增强了射流与背景的对比度。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对比分析... 针对静电纺丝射流直径小、速度快,不易检测的难题,提出一种带同轴激光辅助的静电纺丝射流检测方法。基于光波导传输原理,激光经由光纤传导到同轴针内针出口处与纺丝射流耦合,有效增强了射流与背景的对比度。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对比分析有激光辅助和无激光辅助的静电纺丝射流图像的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辅助激光的最佳功率。实验结果表明,同轴激光辅助有助于增强射流的可检测性,最适于射流检测的激光功率为4 mW;在射流稳定阶段,有光辅助下射流平均可视化长度为10.79 mm,无光辅助射流平均可视化长度为5.68 mm,有光辅助下射流可视化长度平均提升了89.81%;对于细小射流,有光辅助下射流平均可视化长度为5.36 mm,无光辅助射流平均可视化长度为3.33 mm,有光辅助下射流可视化长度平均提升了60.74%。因此,引入同轴激光能有效提高静电纺丝射流的可检测性,为微纳喷印的实时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同轴激光 激光辅助 射流检测
下载PDF
汽车侧面和斜碰撞中人体胸部损伤响应数值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方 杨济匡 +3 位作者 李桂兵 周水庭 韩勇 李凡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5-234,共10页
车辆侧面和斜碰撞在导致乘员严重损伤的交通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与正面碰撞事故研究相比仍缺少对车内乘员在侧面和斜碰撞中的胸部损伤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因此本文采用数值模型来分析这两种碰撞载荷下的人体胸部生物力学响应以及... 车辆侧面和斜碰撞在导致乘员严重损伤的交通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与正面碰撞事故研究相比仍缺少对车内乘员在侧面和斜碰撞中的胸部损伤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因此本文采用数值模型来分析这两种碰撞载荷下的人体胸部生物力学响应以及损伤相关的物理参数.首先,将自主开发验证的胸部、头颈部和下肢有限元模型相结合,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人体坐姿有限元模型;然后,采用该坐姿模型模拟了文献中的7例尸体胸部侧面碰撞和斜碰撞实验;仿真计算获得的碰撞力、胸部变形量和力–变形等损伤相关的响应曲线都在对应的生物力学实验曲线走廊范围内;仿真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了坐姿模型的有效性;从仿真结果发现碰撞力峰值较接近于实验结果的较大值,而变形量趋向于实验结果的较小值;同时,侧面碰撞条件下所得到的碰撞力峰值比斜碰撞中稍大,峰值出现的时刻较早;而侧面碰撞中胸部变形量峰值比斜碰撞中较小,出现的时刻同样较早,这与实验结果所呈现的趋势一致.分析说明在相同载荷强度下侧面碰撞胸部耐受限度高于斜碰撞时的耐受限度.该胸部有限元模型可较准确地再现侧面碰撞和斜碰撞生物力学实验中的胸部响应过程,具有较好的生物逼真度,可进一步用于侧面碰撞和斜碰撞中乘员胸部损伤生物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胸部 有限元模型 斜碰撞 侧面碰撞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亲产业”的车辆工程专业特色体系研究与构建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显贵 黄红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2-194,280,共4页
针对地方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在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如何走特色创新发展之路,论文以厦门理工学院车辆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为例,基于"为产业服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国家尤其是地方产业价值实现和人才需求实际,创造... 针对地方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在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如何走特色创新发展之路,论文以厦门理工学院车辆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为例,基于"为产业服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国家尤其是地方产业价值实现和人才需求实际,创造性地构建了"亲产业"的专业建设体系,并进行了长期的创新实践,比较系统地探索了"为了产业、联合企业培养适应性工程人才"的命题,实现了车辆工程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衔接"。实践经验对当前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近产业 车辆工程 专业建设
下载PDF
行人在与汽车碰撞中胸部动力学响应和损伤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韩勇 杨济匡 水野幸治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6-519,537,共5页
应用THUMS行人有限元模型,进行行人与速度为20、30、40和50km/h的中型轿车、微型轿车、厢式车和SUV等4类不同前部结构车辆碰撞仿真,分析行人胸部动力学响应和胸部碰撞条件以及胸部变形模式和肋骨压缩量等损伤。结果表明,汽车前部结构对... 应用THUMS行人有限元模型,进行行人与速度为20、30、40和50km/h的中型轿车、微型轿车、厢式车和SUV等4类不同前部结构车辆碰撞仿真,分析行人胸部动力学响应和胸部碰撞条件以及胸部变形模式和肋骨压缩量等损伤。结果表明,汽车前部结构对行人动力学响应和胸部碰撞速度有重要影响;汽车前部结构的刚度分布是影响胸部肋骨压缩量和变形模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保护 胸部损伤 动力学响应 损伤机理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具有对称斜装动量轮的再入体动力学分析与姿态鲁棒控制
19
作者 陈水宣 王少敏 +1 位作者 洪昭斌 王伟东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79,共9页
[目的]针对动量轮再入体姿态控制中存在转矩控制不足的问题进行研究.[方法]提出一种均匀对称斜装的动量轮布局,并利用拉格朗日第二类方程建立动量轮再入体的姿态动力学模型.基于动力学模型设计一种积分滑模综合控制策略,该策略考虑输入... [目的]针对动量轮再入体姿态控制中存在转矩控制不足的问题进行研究.[方法]提出一种均匀对称斜装的动量轮布局,并利用拉格朗日第二类方程建立动量轮再入体的姿态动力学模型.基于动力学模型设计一种积分滑模综合控制策略,该策略考虑输入饱和对系统的影响,利用非线性扰动观测器对系统的不确定项进行估计.[结果]仿真与再入体模拟实验显示:在同样的控制需求下,本文提出的对称斜装动量轮布局所提供的最大转矩输出相较于传统正交的动量轮布局下降了60%.在引入输入饱和补偿的控制器作用下,控制输入可以更快地脱离饱和状态,再入体在4 s内稳定跟踪期望信号,稳定跟踪误差小于0.07°.[结论]本文提出的对称斜装动量轮布局通过动量轮之间的耦合,提高了动量轮的利用效率.相较于传统滑模控制,本文提出的积分滑模综合控制策略在再入体姿态控制上有抖振低、相对超调量小、鲁棒性高的优点,可有效地对再入体的姿态调整进行精确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轮 再入体 积分滑模 非线性扰动观测器 抖振抑制 输入饱和
下载PDF
汽车空气滤清器进气阻力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袁志群 黄飞健 +1 位作者 刘金武 许西安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8-272,共5页
为了降低汽车空气滤清器进气阻力,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壳体和滤芯的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利用正交分析方法研究进出气口结构参数对进气阻力的影响规律,总结进气阻力随流量变化的关系式,通过滤芯的流量-压降实验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 为了降低汽车空气滤清器进气阻力,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壳体和滤芯的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利用正交分析方法研究进出气口结构参数对进气阻力的影响规律,总结进气阻力随流量变化的关系式,通过滤芯的流量-压降实验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进气阻力随着流量的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增加;在额定流量工况下,进气阻力随着出气口面积的增加而减小,负载时最大降幅达到37.2%;进出气口圆角半径越大,进气阻力越小,负载时最大降幅分别达到16.6%和3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滤清器 进气阻力 结构参数 计算流体动力学 数值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