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3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外科技术在上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章文博 于尧 +5 位作者 王洋 刘筱菁 毛驰 郭传瑸 俞光岩 彭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上颌骨是面中份结构的基石,毗邻口腔、鼻腔、上颌窦及眼眶,参与上颌-眶-颧骨复合体等重要的面中份结构的组成。由于肿瘤、外伤或先天性畸形造成的上颌骨缺损,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外形,而且直接导致患者的语音、咀嚼、吞咽等生理功能障碍,... 上颌骨是面中份结构的基石,毗邻口腔、鼻腔、上颌窦及眼眶,参与上颌-眶-颧骨复合体等重要的面中份结构的组成。由于肿瘤、外伤或先天性畸形造成的上颌骨缺损,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外形,而且直接导致患者的语音、咀嚼、吞咽等生理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上颌骨及面中份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使得上颌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缺损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口腔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下载PDF
锥度固位结合数字化技术在后牙连续多牙种植即刻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罗佳 张宇 +4 位作者 崔宏燕 祝宁 沈惠丹 邸萍 林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4-970,共7页
目的:评价口内扫描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加工(computer-assisted design/computer-assist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结合锥度固位方式在种植即刻修复连续多牙缺失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 目的:评价口内扫描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加工(computer-assisted design/computer-assist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结合锥度固位方式在种植即刻修复连续多牙缺失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连续多个后牙缺失的患者,在种植体植入即刻安放预成锥度固位帽,通过口内扫描制取数字化印模,以CAD/CAM技术制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临时联冠,临时联冠戴入后即刻负重;6个月后更换为CAD/CAM技术制作的氧化锆永久联冠,临时冠及永久冠戴入时分别拍摄平行投照牙片。通过种植体和修复体存留率、种植体颈部边缘骨水平变化、种植体和修复体并发症等指标评价临床效果,永久修复前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量表评价患者对即刻修复的满意度。结果:共计10例患者(男4例,女6例,平均55.5岁)纳入本研究,共植入34枚种植体,分别制作14件即刻PMMA修复体和14件永久氧化锆修复体,观察时间4~14个月;种植体及修复体存留率100%,种植体颈部骨水平在种植即刻为(1.06±0.97)mm,即刻修复后6个月时为(0.96±0.82)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所有种植体和修复体均未发生并发症;患者满意度VAS评分87.2。结论:对于连续多牙缺失,在种植即刻以数字化流程制作,并结合锥度固位方式的联冠修复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加工 口内扫描 锥度固位 种植即刻修复
下载PDF
全口义齿数字化技术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全口义齿是口腔修复中最为复杂的一类修复体,在完成过程中临床医生和技师都需要较多的临床操作步骤和较高的技术要求。随着全球社会的老龄化,无牙颌患者仍占据相对较高的数量。数字化技术如何在全口义齿全流程中发挥作用,成为口腔科研... 全口义齿是口腔修复中最为复杂的一类修复体,在完成过程中临床医生和技师都需要较多的临床操作步骤和较高的技术要求。随着全球社会的老龄化,无牙颌患者仍占据相对较高的数量。数字化技术如何在全口义齿全流程中发挥作用,成为口腔科研和临床应用的热点。笔者根据文献学习和自主研发数字化全口义齿的体会,谈谈对数字化全口义齿技术的认识和分析,并就患者就诊次数、医生端技术特点(初印模、终印模、颌位关系、试戴、初戴等)、技师端技术特点,以及数字化全口义齿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义齿 三维扫描 数字化设计 数字化加工
下载PDF
成型方向对3D打印口腔义齿基托树脂材料物理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展新新 曹露露 +3 位作者 项东 汤皓 夏丹丹 林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5-351,共7页
目的:分析成型方向对打印件的表面特征、弹性模量、挠曲强度及断裂韧性的影响及其与受力方向之间的关系,为口腔义齿基托树脂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使用义齿基托树脂材料打印义齿基托树脂试样,试样形状... 目的:分析成型方向对打印件的表面特征、弹性模量、挠曲强度及断裂韧性的影响及其与受力方向之间的关系,为口腔义齿基托树脂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使用义齿基托树脂材料打印义齿基托树脂试样,试样形状及尺寸参考目前常规义齿基托材料检测标准。检测物理性能的试样为圆柱体(直径15 mm、厚1 mm),在Z轴的不同角度方向上(0°、45°、90°)进行打印。扫描电镜观察经不同方向打印后试样的表面微观形貌;试样经色稳定仪浸水光照后观察其颜色稳定性;利用粗糙度仪分析试样表面粗糙程度;用维氏硬度计测量硬度。检测力学性能的试样为长方体(检测弹性模量和挠曲强度:长64 mm、宽10 mm、高3.3 mm;检测断裂韧性:长39 mm、高8.0 mm、宽4.0 mm),分为W、H两组,W组以长×宽为底面,平行X、Y轴平面,自下而上沿Z轴开始打印,H组以长×高为底面,平行X、Y轴平面,自下而上沿Z轴开始打印,两组成型角度均分为0°、45°和90°,通过万能力学试验机研究其弹性模量、挠曲强度和断裂韧性。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面形貌和粗糙度与成型方向密切相关,0°、45°及90°试样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试样表面最光滑(粗糙度<1μm),45°试样表面最粗糙(粗糙度>3μm)。0°试样硬度最佳[(196.13±0.20)MPa],与90°试样[(186.62±4.81)MP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样的力学性能与打印方向也密切相关,W组45°试样的弹性模量、挠曲强度及断裂韧性与其他方向试样比较均为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弹性模量结果显示,H组中,45°试样弹性模量最高,与0°和90°试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组中0°及45°试样高于90°试样(P<0.05);且W组0°及45°试样的弹性模量均显著高于H组0°及45°试样(P<0.05)。挠曲强度结果显示,H组各角度试样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组中90°试样强度最小,与0°及45°试样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W组0°及45°试样的强度均显著高于H组0°及45°试样(P<0.05)。断裂韧性结果显示,H组各角度试样断裂韧性均低于义齿基托材料检测标准规定的1.9 MPa m1/2;W组45°试样最高,与0°及90°试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试样断裂韧性低于1.9 MPa m1/2。结论:成型方向为0°的试样在物理性能上相对较优,而45°试样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以长×高为底面沿Z轴不同方向打印的试样(H组)以及以长×宽为底面沿Z轴90°打印的试样(W组90°)的断裂韧性尚不满足临床要求,提示3D打印义齿基托树脂性能受打印方向影响,只有各个方向打印试样的各项性能均满足义齿基托材料检测标准的最低要求,才可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义齿基托树脂 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光学定位运动跟踪技术的数字化牙合架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隋华欣 孙玉春 +3 位作者 王勇 姜晓通 戴宁 吕培军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基于光学定位跟踪系统和最小二乘误差算法建立数字化牙合架实验平台,评价其重复测量精度。方法:将位于牙尖交错位的一副上下颌牙列模型安装于半可调机械牙合架,在上颌中切牙唇侧,两侧磨牙颊侧各粘贴一个Mark球。用光学定位跟踪系... 目的:基于光学定位跟踪系统和最小二乘误差算法建立数字化牙合架实验平台,评价其重复测量精度。方法:将位于牙尖交错位的一副上下颌牙列模型安装于半可调机械牙合架,在上颌中切牙唇侧,两侧磨牙颊侧各粘贴一个Mark球。用光学定位跟踪系统获取开闭口、前伸、左右侧方运动时3个定位球球心的实时空间坐标值。用牙颌模型三维扫描仪获取位于牙尖交错位的上下颌牙列及Mark球的三维数据,软件拟合Mark球球心点。基于最小二乘误差配准算法开发运动仿真算法,将两种来源的球心坐标实时配准,驱动牙列仿真上述咬合运动。获取开闭口运动终点一个定位球心的XYZ坐标值,重复10次,用单因素方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基于光学定位跟踪技术和最小二乘误差配准算法,建立了一种机械牙合架咬合运动的数字化仿真方法,半可调机械牙合架多次开闭口运动终点各球心坐标重复测量误差为(0.5247±0.2399)mm。结论:用光学运动跟踪技术可快速、相对准确地获取机械牙合架引导的牙列模型三维运动轨迹。用最小二乘误差配准算法,可实现基于轨迹点的咬合运动计算机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牙合)架 计算机模拟 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口腔扫描数字化测量法在评估膜龈手术疗效中的可靠性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瑞 薛绯 +1 位作者 张勇 段晋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7-361,共5页
目的:评估基于口腔扫描技术的数字化测量法在评价牙周膜龈手术疗效中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方法:本实验共纳入12名患者33颗因牙龈退缩接受过结缔组织移植相关膜龈手术的患牙。术前和术后6月通过口腔扫描获取数字化模型。2名检测者分别用探... 目的:评估基于口腔扫描技术的数字化测量法在评价牙周膜龈手术疗效中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方法:本实验共纳入12名患者33颗因牙龈退缩接受过结缔组织移植相关膜龈手术的患牙。术前和术后6月通过口腔扫描获取数字化模型。2名检测者分别用探针法和数字化法测量术前牙龈退缩高度(GRH)、牙龈退缩宽度(GRW)及术后牙龈高度增加(GHG),再利用数字化法测量术前牙根暴露面积(REA)和术后牙龈面积增加(GAG)。使用MedCalc软件进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和Bland-Altman分析。结果:采用数字化法测量的各项参数在检测者内(ICCs≥0.935)及检测者间(ICCs≥0.930)均具有高一致性,且数字化法测量GRH、GRW和GHG的一致性高于临床法。2种测量方法间GRH的一致性最高(ICC=0.966),其次为GRW(ICC=0.852)和GHG(ICC=0.780)。结论:口扫数字化测量法是一种临床可行、无创且可靠的评价手段。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测量信息全面、一致性高等优势,可应用于膜龈手术后的软组织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 有效性 数字化测量 膜龈手术 口腔扫描
下载PDF
数字化修复结合牙周手术解决复杂前牙美学缺陷 被引量:38
7
作者 李峥 柳玉树 +3 位作者 叶红强 刘云松 胡文杰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针对伴有牙周软组织形态不良的复杂前牙美学缺陷病例,探索一种全程数字化修复的治疗流程,为解决复杂前牙美学诊疗问题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复杂前牙美学缺陷的患者12例,通过口内和面部三维扫描获取牙列和面部三维数据并进行配准,... 目的:针对伴有牙周软组织形态不良的复杂前牙美学缺陷病例,探索一种全程数字化修复的治疗流程,为解决复杂前牙美学诊疗问题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复杂前牙美学缺陷的患者12例,通过口内和面部三维扫描获取牙列和面部三维数据并进行配准,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软件中进行两种美学设计(仅考虑"白色美学"、综合考虑"粉白美学"),结合数码摄影得到相应的彩色三维数字化修复效果模拟图。以患者评分为标准评价两种美学设计,并由患者自主选择,针对选择后一种设计的患者,三维打印其诊断模型并制作导板指导牙周手术,后续采用数字化方法完成前牙美学修复。结果:患者针对基于口内和面部三维扫描及数码摄影的两种数字化美学设计进行评价,综合考虑"粉白美学"设计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且更多患者(66.7%)选择牙周手术改善软组织形态后再行修复;将该设计通过三维打印制作诊断模型及导板指导牙周手术,实现了数字化设计向最终手术效果的转移;后续数字化方法制作最终修复体,实现全程数字化。结论:通过数字化美学分析和设计,修复效果预测,三维打印诊断模型制作导板指导牙周手术,并用数字化方法完成前牙美学修复诊疗流程的方法可行,临床显著提高医生、患者、技师相互间的沟通效率,体现了多学科联合治疗复杂前牙美学诊疗问题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数字化 白色美学 粉白美学 牙周手术
下载PDF
患者参与的数字化设计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8
作者 刘云松 叶红强 +4 位作者 谷明 吕珑薇 孙玉春 赵一娇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探索一种患者能够参与的前牙美学修复的数字化设计、预测和制作方法,为前牙美学修复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需要进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3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人。实验组通过口内扫描和面部三维扫描获取牙列和面部... 目的:探索一种患者能够参与的前牙美学修复的数字化设计、预测和制作方法,为前牙美学修复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需要进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3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人。实验组通过口内扫描和面部三维扫描获取牙列和面部图像并进行配准,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软件中设计修复体,得到三维数字化修复效果图,根据患者意见调整修复体形态后,用牙科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M)设备根据设计好的修复体形态制作前牙修复体。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制作修复。记录两组患者初戴修复体时每单位修复体所用时间,请未参与实验的医师对修复体质量进行盲评,并请患者对修复体以及修复后面部整体外观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成功建立了患者参与的前牙美学修复数字化设计和效果预测流程,并用数字化技术制作出患者满意的前牙修复体。实验组患者对于数字化修复方式的接受率为100%。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修复体经过未参与实验的医师盲评,在外形准确性、边缘密合性以及表面光滑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修复体及修复后面部整体外观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修复体初戴时每单位修复体调改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患者参与的前牙美学修复的数字化设计、预测和制作方法可行,此方法有助于缩短修复体初戴时间并能够提高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三维 美学 牙科 计算机辅助设计 病人参与
下载PDF
数字化全口义齿个别托盘制作与临床应用时间评价 被引量:19
9
作者 魏菱 陈虎 +2 位作者 周永胜 孙玉春 潘韶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比较三维打印数字化无牙颌个别托盘与传统无牙颌个别托盘的技工制作用时及临床操作用时,从临床时间花费角度对数字化个别托盘进行适用性验证。方法:招募20名无牙颌患者进行前瞻性、单盲、自身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每人均采用北京大学... 目的:比较三维打印数字化无牙颌个别托盘与传统无牙颌个别托盘的技工制作用时及临床操作用时,从临床时间花费角度对数字化个别托盘进行适用性验证。方法:招募20名无牙颌患者进行前瞻性、单盲、自身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每人均采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功能易适性数字化全口义齿(functional suitable denture,FSD)系统修复方式及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方式制作无牙颌个别托盘,将利用两种方式制作的个别托盘制取终印模后制作全口义齿,记录技工制作用时及临床操作用时。结果:三维打印数字化无牙颌个别托盘与传统无牙颌个别托盘的制作平均人工用时分别为(28.6±2.9)min、(31.1±5.7)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用三维打印数字化无牙颌个别托盘与传统无牙颌个别托盘制取终印模的临床操作平均用时为(23.4±11.5)min、(25.4±13.0)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打印数字化无牙颌个别托盘的技工制作用时及临床操作用时均小于传统无牙颌个别托盘,采用三维打印数字化无牙颌个别托盘制作全口义齿能够节约技工的制作时间及临床操作用时,且由于其不需要灌注初印模,可节省印模材料及模型材料,在全口义齿修复治疗中,是值得临床推广的制作无牙颌个别托盘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制造 义齿 全口 成像 三维 个别托盘
下载PDF
口腔修复材料在锥形束CT影像中伪影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17
10
作者 原福松 孙玉春 +2 位作者 谢晓燕 王勇 吕培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9-992,共4页
目的:定量评价氧化锆等8种常见口腔修复材料在锥形束CT影像中产生伪影的程度。方法: 针对下颌第一磨牙全冠预备体,分别制作氧化锆、玻璃陶瓷、聚合瓷、金铂合金、纯钛、金钯合金、钴铬合金和镍铬合金共8种全冠,用离体牙作对照,固... 目的:定量评价氧化锆等8种常见口腔修复材料在锥形束CT影像中产生伪影的程度。方法: 针对下颌第一磨牙全冠预备体,分别制作氧化锆、玻璃陶瓷、聚合瓷、金铂合金、纯钛、金钯合金、钴铬合金和镍铬合金共8种全冠,用离体牙作对照,固定在光固化树脂固定板上。用锥形束CT扫描全冠及离体牙,将DICOM数据导入MIMICS10.0软件,在二维断层图像中,定量评价全冠周围伪影的条纹数量和最大径。结果: 在二维断层图像中,天然牙、玻璃陶瓷和聚合瓷无伪影,氧化锆和金属均产生条状伪影,条数为5~9条/全冠,左右和上下最大径分别为2.4~2.6 cm和2.2~2.7 cm。结论: 在锥形束CT二维断层图像中,氧化锆和金属全冠周围均会产生伪影,玻璃陶瓷、聚合瓷全冠和天然牙齿不产生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牙科材料 牙修复体 伪影
下载PDF
功能易适数字化全口义齿的自主创新研发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玉春 王勇 +6 位作者 邓珂慧 陈虎 李伟伟 赵一姣 潘韶霞 叶红强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0-394,共5页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18),我国各类无牙颌患者超过2100万人[1]。牙齿全部缺失后如果未能及时修复,会导致咀嚼功能障碍、营养摄入障碍,易导致颞下颌关节疾病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2]。近年来在...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18),我国各类无牙颌患者超过2100万人[1]。牙齿全部缺失后如果未能及时修复,会导致咀嚼功能障碍、营养摄入障碍,易导致颞下颌关节疾病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2]。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兴起的种植义齿能较好地恢复和重建无牙颌患者的口腔功能,但由于患者全身状况、颌骨条件、心理因素和经济状况等各方面的限制,经典的黏膜支持式全口义齿仍是无牙颌患者口颌功能重建的重要治疗手段,并在无牙颌种植修复的术前诊断设计、术中定位以及骨整合期过渡修复等阶段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3]。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治疗的临床操作复杂、患者就诊次数多、制作周期长、对医生和技师的经验依赖程度较高、义齿戴入后功能不容易适合等因素导致愿意做且能做好全口义齿修复的医师越来越少,这种现状导致了巨大的供需矛盾,亟待通过全口义齿技术的创新研发寻找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义齿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 无牙颌印模 颌关系记录
下载PDF
数字化下颌运动记录及咀嚼肌肌电图在下颌骨肿瘤患者口颌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晶 陈俊鹏 +2 位作者 王洋 许向亮 郭传瑸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1-578,共8页
目的:将数字化下颌运动记录与肌电图相结合,观察单侧下颌骨体部及升支肿瘤患者术前、术后下颌运动和咀嚼肌功能临床特点,初步探索运动和咀嚼肌功能的相互关系和产生机制。方法:纳入单侧下颌骨体部及升支病变术前患者6例以及下颌骨单侧... 目的:将数字化下颌运动记录与肌电图相结合,观察单侧下颌骨体部及升支肿瘤患者术前、术后下颌运动和咀嚼肌功能临床特点,初步探索运动和咀嚼肌功能的相互关系和产生机制。方法:纳入单侧下颌骨体部及升支病变术前患者6例以及下颌骨单侧病变节段性切除及颌骨重建术后患者3例。采用下颌运动记录系统及表面肌电图系统,采集患者下颌边缘运动、咀嚼运动的运动轨迹,同时记录双侧咬肌、颞肌表面肌电图,采集患者静息、最大力咬合时双侧咬肌、颞肌表面肌电图。在数字化虚拟模型上观测运动轨迹,并分析下颌边缘运动的幅度和方向。分析患者健、患侧静息,最大力咬合,双侧咀嚼时的咀嚼肌电活动特点,计算不对称指数、活动指数。结果:术前患者最大开口度均值为(35.20±6.87) mm,3例患者轻度张口受限,所有患者张口轨迹均偏向患侧。侧向运动中患侧运动平均幅度(10.34±1.27) mm,健侧(6.94±2.4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者最大开口度均值为(30.65±17.32) mm,下颌边缘运动特点与术前患者一致。术前患者最大力咬合时,患侧咬肌肌电活动[44.20 (5.70, 197.90)μV]和颞肌的肌电活动中位数[42.15 (22.90, 155.00)μV]略低于健侧咬肌[45.60 (7.50, 235.40 )μV]和健侧颞肌[63.30 (44.10, 126.70)μV],咀嚼时未见异常。术后则出现了个性化的改变,部分患者患侧肌电活动减弱,部分患者患侧肌电活动亢进。结论:良、恶性肿瘤及手术均可造成下颌运动和双侧咬肌和颞肌的肌电活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运动 肌电图 头颈部肿瘤 修复重建 咀嚼肌
下载PDF
模拟口腔取模环境下TRIOS数字印模的精密度 被引量:42
13
作者 杨鑫 孙一飞 +3 位作者 田雷 司文捷 冯海兰 刘亦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研究模拟口腔取模环境下TRIOS数字印模的精密度,并与口外模型扫描的精密度比较。方法:制作6个#14~#17树脂牙列,其中#16为离体牙的全瓷冠预备体。对树脂牙列分别进行:(1)硅橡胶取印模,灌注石膏模型,3Shape D700模型扫描仪重复... 目的:研究模拟口腔取模环境下TRIOS数字印模的精密度,并与口外模型扫描的精密度比较。方法:制作6个#14~#17树脂牙列,其中#16为离体牙的全瓷冠预备体。对树脂牙列分别进行:(1)硅橡胶取印模,灌注石膏模型,3Shape D700模型扫描仪重复扫描10次;(2)固定于仿头模内,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重复扫描10次。Geomagic Qualify12.0对重复扫描数据两两进行最佳拟合对齐和3D比较,分别输出配准数据间的平均偏差(averaged errors,AE)和差异分布彩图。秩和检验定量分析数字印模组与模型组AE的差异,根据差异分布彩图定性描述偏差分布特征。结果:数字印模组AE均数为7.058 281μm,高于模型组4.092 363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数字印模组AE的均数和中位数均小于10μm,表明扫描数据间一致性良好。模型组偏差分布均匀,数字印模组偏差较大区域主要分布于肩台及邻面区域。结论:TRIOS数字印模精密度良好,可达到临床应用要求,预备体肩台及邻面区域为扫描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印模技术 成像 三维 牙修复体设计
下载PDF
探索成人正畸前后下颌三维数字化模型的重叠方法 被引量:15
14
作者 戴帆帆 刘怡 +1 位作者 许天民 陈贵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1-278,共8页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非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依赖的成人矫治前后下颌三维数字化模型重叠的方法,为三维评价下颌牙齿移动提供手段,同时验证此方法的准确性。方法:纳入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拔...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非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依赖的成人矫治前后下颌三维数字化模型重叠的方法,为三维评价下颌牙齿移动提供手段,同时验证此方法的准确性。方法:纳入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的成人患者15例,获取患者治疗前后牙颌石膏模型及颅面CBCT。石膏模型经激光扫描转化为数字化模型,CBCT通过正交投照生成头颅侧位片。建立基于头颅侧位片的下颌模型重叠法:通过上颌模型腭部稳定区域重叠、咬合关系转移以及头颅侧位片重叠获得的下颌骨旋转和平移量的校准,最终实现下颌模型的重叠。以基于CBCT的下颌模型重叠法为参照,建立共同的三维坐标系,测量下颌中切牙、尖牙和第一磨牙的三维移动量,通过配对t检验评价基于头颅侧位片的下颌模型重叠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两组重叠法结果相比,下颌第一磨牙在三维移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中切牙和尖牙在矢状向和垂直向上的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横向上差异为(0.3±0.5)mm(P<0.05)。结论:通过结合上颌数字化牙颌模型重叠和头颅侧位片重叠计算的下颌变化,可以实现成人矫治前后下颌数字化牙颌模型的较准确的配准,前牙区横向测量存在少量误差,该方法适用于在没有CBCT的条件下利用正畸常规资料实现下颌模型的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正畸学 矫正 牙移动 牙模型 成像 三维
下载PDF
数字化方法复制暂时修复体[牙合]面形态在重度磨耗病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峥 柳玉树 +7 位作者 王时敏 张瑞 贾璐 叶红强 胡文杰 赵文艳 刘云松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68,共7页
目的:探索数字化方法复制暂时修复体牙合面形态在牙齿重度磨耗病例中的应用,以减少最终修复体的调牙合难度,节约临床时间,提升修复的精准度。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因牙齿重度磨耗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患者12例,实验... 目的:探索数字化方法复制暂时修复体牙合面形态在牙齿重度磨耗病例中的应用,以减少最终修复体的调牙合难度,节约临床时间,提升修复的精准度。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因牙齿重度磨耗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患者12例,实验组(6例)最终修复体制作时应用数字化复制暂时修复体牙合面形态,对照组(6例)应用传统方法制作最终修复体,分别记录两种方法制作最终修复体的调牙合时间、患者复诊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由患者对初戴修复体和戴用修复体3个月后的咬合舒适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种方法制作的最终修复体咬合舒适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正中牙合和非正中牙合平均每个牙冠调牙合时间的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平均复诊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戴时实验组患者对最终修复体的咬合舒适度评分中位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戴冠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对最终修复体的咬合舒适度评分中位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应用数字化方法复制暂时修复体牙合面形态的设计方法具有可行性,有利于降低重度磨耗病例修复的调牙合难度并达到可预测的功能和美学效果,对节约临床时间,提升修复精准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生物复制功能 牙磨耗
下载PDF
放大镜和显微镜对口腔修复医生体位的人体工程学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晓强 廖宇 +2 位作者 杨洋 周建锋 谭建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48-951,共4页
目的:研究放大镜和显微镜对口腔修复医生贴面牙体预备时体位的影响,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对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选择20名口腔修复医生进行前瞻性、单盲、自身对照试验。研究过程中不告知... 目的:研究放大镜和显微镜对口腔修复医生贴面牙体预备时体位的影响,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对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选择20名口腔修复医生进行前瞻性、单盲、自身对照试验。研究过程中不告知受试者研究的试验假设和真实目的,每人依次在常规视野下(空白对照组)、2.5倍头戴式放大镜下(放大镜组)和8倍医用显微镜下(显微镜组)在仿头模内完成右上中切牙开窗型贴面牙体预备,试验过程中拍摄医生的侧面和正面体位照片。贴面牙体预备完成后,由医生本人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自身体位进行主观评分,由两名专家利用侧面和正面体位照片按照“改良口腔医生体位评分表”对医生的体位进行专家评分。结果:空白对照组、放大镜组和显微镜组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55±1.96、7.90±1.12、9.00±0.92,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家评分分别为16.38±1.52、15.15±1.30、13.60±0.88,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专家评分在躯干前后向位置(1.33±0.41、1.03±0.11、1.00±0.00)、头颈前后向位置(2.75±0.38、2.13±0.36、1.23±0.38)、肘关节位置(1.38±0.43、1.40±0.45、1.13±0.22)和肩部高度(1.43±0.41、1.23±0.34、1.13±0.28)这4项评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头颈前后向位置和肘关节位置方面,放大镜组与显微镜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大镜和显微镜均能改善口腔修复医生牙体预备时的体位,其中显微镜的效果更好,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二者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镜 显微镜 口腔医生 体位 人体工程
下载PDF
数字化全口义齿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周永胜 孙玉春 王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数字化技术利用高精度三维扫描、智能辅助设计软件和多轴数控切削或3D打印技术,可以制作出精度可靠、功能适宜的修复体。然而,由于全口义齿操作的复杂性,数字化技术在全口义齿修复领域的研发进度相对缓慢。本文将从数字化全口义齿的研... 数字化技术利用高精度三维扫描、智能辅助设计软件和多轴数控切削或3D打印技术,可以制作出精度可靠、功能适宜的修复体。然而,由于全口义齿操作的复杂性,数字化技术在全口义齿修复领域的研发进度相对缓慢。本文将从数字化全口义齿的研究现状以及临床应用两个方面,阐述目前数字化全口义齿在口腔修复临床和技工室应用和研发的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义齿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 数字化印模 数字化颌位
下载PDF
口腔精准仿生修复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与转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玉春 郭雨晴 +2 位作者 陈虎 邓珂慧 李伟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2,共6页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18),我国各年龄组缺损、缺失牙齿达数十亿颗。牙齿缺损、缺失后会导致咀嚼功能障碍、营养摄入障碍,易导致颞下颌关节疾病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需及时用口腔修复体重建生...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18),我国各年龄组缺损、缺失牙齿达数十亿颗。牙齿缺损、缺失后会导致咀嚼功能障碍、营养摄入障碍,易导致颞下颌关节疾病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需及时用口腔修复体重建生理功能。口腔数字化修复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三维扫描、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可数字化加工的材料等[1],能显著提高口腔修复的效率与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3D打印 数字化技术 口腔修复体 仿生材料
下载PDF
数字化个齿托盘制取下颌全牙列全冠预备体印模的体外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啸翔 曹烨 +2 位作者 赵一姣 贾璐 谢秋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61,共8页
目的:建立利用三维扫描、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三维打印制作数字化个齿托盘的方法,通过体外研究评价数字化个齿托盘法和常规法制取全牙列全冠预备体印模的效果。方法:在标准下颌牙列模型上进行14颗树脂牙全冠预备,通过三维扫描获取预备体表... 目的:建立利用三维扫描、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三维打印制作数字化个齿托盘的方法,通过体外研究评价数字化个齿托盘法和常规法制取全牙列全冠预备体印模的效果。方法:在标准下颌牙列模型上进行14颗树脂牙全冠预备,通过三维扫描获取预备体表面数据。利用牙科修复设计软件在每个预备体上确定边缘线位置,设计作为个齿托盘主体部分的解剖全冠和连接体形态,以及作为容纳印模材料空间的基底冠形态。在生成的个齿托盘主体数据外表面增加辅助固位装置,内表面生成组织终止点。设计及打印全牙列预备体模型1副,常规全牙列个别托盘A、B以及数字化个齿托盘各4副。使用个别托盘A采用一步法对全牙列预备体模型进行聚醚印模制取,使用个别托盘B和数字化个齿托盘采用分段取模方式完成聚醚印模制取,各重复制取4次。记录每次印模制取的时间及印模中每个预备体肩台及轴面/牙合面缺陷的数目,对每个预备体印模质量进行评价,比较两种方法制取印模的预备体合格率和预备体质量分布。结果:常规法制取全牙列全冠预备体印模中肩台缺陷数目显著多于数字化个齿托盘法,轴面/牙合面缺陷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数字化个齿托盘法制取印模的预备体合格率高于常规法,预备体质量分布优于常规法。结论:通过数字化方法可以实现个齿托盘的设计和制作,与常规法相比,数字化个齿托盘法制取全牙列全冠预备体印模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三维打印 义齿修复术 牙科印模技术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杨慧芳 赵建江 王勇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5期63-65,共3页
本文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背景、技术分类及特点,并阐述了3D打印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及发展状况。该技术可以弥补传统的机械加工技术制造模式的缺陷,将会成为数字化口腔医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 3D打印 计算机辅助设计 口腔修复 口腔种植 口腔正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