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年龄杨梅各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1
1
作者 吴家森 蒋仲龙 +5 位作者 吕爱华 叶柳欣 王增 周本智 王晓晓 张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7-453,共7页
杨梅(Myrica rubra)为我国特有常绿果树,但有关杨梅不同器官氮(N)、磷(P)、钾(K)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以浙江省仙居县杨梅人工林为对象,通过对不同年龄杨梅叶片、茎(枝)、根系中N、P、K质量分数的测定,探讨了杨梅不同... 杨梅(Myrica rubra)为我国特有常绿果树,但有关杨梅不同器官氮(N)、磷(P)、钾(K)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以浙江省仙居县杨梅人工林为对象,通过对不同年龄杨梅叶片、茎(枝)、根系中N、P、K质量分数的测定,探讨了杨梅不同年龄各器官N、P、K化学计量特征及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杨梅N、P质量分数大小表现为叶、根、茎,K质量分数高低排序为叶、茎、根;随年龄的增加,杨梅叶中P、K质量分数下降,根中N、P、K质量分数均下降,而茎中的N、K则逐年增高;杨梅各器官N∶P介于12.69~42.97,N∶K介于0.89~2.16,K∶P介于9.10~26.04;随年龄的增长,杨梅叶N∶ P、K∶ P先降低而后增大,茎、根N∶ P、K∶ P逐年增高,N∶ K在叶中逐渐增高,茎中先上升而后降低,而根中则先下降而后升高。杨梅叶片的N、K平均分配比例达55.3%和43.1%,而在根系的分配比例仅为18.2%和18.4%。影响杨梅生长的限制元素是P,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适当增施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器官 生态化学计量 分配 年龄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杨梅叶片与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7
2
作者 叶柳欣 张勇 +5 位作者 蒋仲龙 吕爱华 王增 周本智 王晓晓 吴家森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3期454-459,共6页
为了解不同林龄杨梅(Myricarubra)叶片和土壤的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浙江省仙居县3、9、14和21年生的杨梅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杨梅叶片和土壤的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杨梅叶片碳、氮含量在... 为了解不同林龄杨梅(Myricarubra)叶片和土壤的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浙江省仙居县3、9、14和21年生的杨梅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杨梅叶片和土壤的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杨梅叶片碳、氮含量在不同林龄间无差异,3年生叶片磷含量显著高于14年和21年生(P<0.05),21年生叶片C∶P显著高于3年和9年生(P<0.05)。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大表现为先降低而后升高。3年生杨梅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年龄(P<0.05),土壤全氮、全磷含量显著高于9年生(P<0.05)。土壤C∶N、C∶P及N∶P在不同林龄间没有差异。同一林龄杨梅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总体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叶片氮含量与土壤全氮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杨梅生长的限制元素是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适当增施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生态化学计量 叶片 土壤 杨梅 林龄
原文传递
杨梅主产区土壤肥力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以浙江仙居和临海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彭健健 徐坚 +7 位作者 王晓晓 傅伟军 张申 彭欣怡 徐懿 姜霓雯 方嘉 吴家森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21-1433,共13页
【目的】阐明杨梅主产区土壤肥力的空间异质性,探寻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方法】依据杨梅(Myrica rubra)产区分布情况和适宜种植区域分布状况,筛选出浙江省杨梅主产区台州市仙居县和临海市的部分区域作为研究区,利用1 km×1 k... 【目的】阐明杨梅主产区土壤肥力的空间异质性,探寻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方法】依据杨梅(Myrica rubra)产区分布情况和适宜种植区域分布状况,筛选出浙江省杨梅主产区台州市仙居县和临海市的部分区域作为研究区,利用1 km×1 km网格法布点,采集了100个杨梅表层土壤样品(0~20 cm),通过地统计学方法探究土壤肥力的空间异质性。【结果】研究区杨梅土壤平均pH值4.48,有机碳含量(w,后同)18.21 g·kg^(-1),碱解氮含量115.01 mg·kg^(-1),有效磷含量15.57 mg·kg^(-1),速效钾含量239.23 mg·kg^(-1)。杨梅主产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临海东部,高值区则主要分布在仙居西部;pH值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仙居东部,低值区则主要分布在仙居和临海的西部。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指数的结果表明,仙居西部和临海西部土壤较肥沃,仙居东部和临海东部土壤较贫瘠。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树龄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海拔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坡向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树龄对有机碳含量有显著正影响(p<0.05),海拔对碱解氮含量有显著正影响(p<0.05),对速效钾含量有显著负影响(p<0.05),坡向对速效钾含量有显著负影响(p<0.05)。【结论】杨梅主产区土壤酸化和肥力失衡问题严重,应该增加仙居东部和临海东部的肥料投入和加强日常管理,适当控制仙居西部和临海西部的肥料施用量,同时还应增加研究区磷肥的施用。为缓解仙居西部和临海西部土壤酸化问题,可利用生石灰、有机肥和生理碱性肥料进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土壤肥力 结构方程模型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土壤肥力评价
下载PDF
杨梅根系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随林龄的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勇 刘海英 +5 位作者 吕爱华 吴翠蓉 吴家森 傅伟军 王晓晓 蒋仲龙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1期84-90,共7页
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浙江省仙居县3、9、14、21年生根系和土壤微生物量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杨梅根系C、C:N在不同林龄间没有显著差异;随着林龄的增加,根系N、P含量降低,而C:P、N:P则增大;21年生... 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浙江省仙居县3、9、14、21年生根系和土壤微生物量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杨梅根系C、C:N在不同林龄间没有显著差异;随着林龄的增加,根系N、P含量降低,而C:P、N:P则增大;21年生杨梅根系N含量显著低于3年生(P<0.05),磷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林龄(P<0.05);21年生杨梅根系C:P、N:P显著高于其他林龄(P<0.05)。从根系N:P的变化可知,随着林龄增大,杨梅生长受到P的限制更加明显。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微生物量磷(MBP)含量和MBC:MBN、MBC:MBP表现为先明显下降而后略有升高,而MBN:MBP总体呈现上升趋势。3年生杨梅MBC含量和MBC:MBN显著高于其他林龄(P<0.05),MBN、MBP含量显著高于9年生(P<0.05);9年生MBC:MBP显著低于其他林龄(P<0.05);3年生0—10 cm土层的MBN:MBP显著低于其他林龄(P<0.05),而21年生的10—30 cm土层的MBN:MBP显著高于其他林龄(P<0.05)。从土壤微生物量N:P的变化可知,幼龄杨梅生长主要受N的限制,林龄达14年后,其生长主要受P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 根系 土壤微生物量 林龄 杨梅
下载PDF
马尾松林转变为杨梅人工林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海英 蒋仲龙 +4 位作者 彭健健 王晓晓 仇智灵 张勇 王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9-146,共8页
【目的】掌握马尾松林转变为杨梅人工林并经不同经营年限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可为林地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浙江省仙居县经营历史为3、9、14、21 a的杨梅人工林和马尾松林人工林(... 【目的】掌握马尾松林转变为杨梅人工林并经不同经营年限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可为林地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浙江省仙居县经营历史为3、9、14、21 a的杨梅人工林和马尾松林人工林(CK)进行调查并采集土壤样品,采用重铬酸钾-硫酸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碳(TOC)含量、固态^(13)C核磁共振波谱图测定土壤碳化学组分、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微生物量碳(MBC)、水浸提法测定水溶性有机碳(WSOC)、Biolog Eco检测法测定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比较研究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差异。【结果】马尾松林改造为杨梅纯林并分别经人工经营3、9、14、21 a,土壤TOC、MBC、WSOC质量分数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均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稳定的变化趋势。与CK相比,经营3 a的杨梅林土壤TOC、MBC、WSOC、MBC/TOC和WSOC/TOC显著提高了26.9%、115.5%、103.6%、66.7%和59.7%(P<0.05),土壤芳香碳、酚基碳、羰基碳和芳香度显著下降了16.5%、24.8%、21.2%和20.0%(P<0.05),而N-烷氧碳、脂族碳/芳香碳则显著增加了41.0%和41.3%(P<0.05);21年生杨梅林土壤MBC、WSOC、MBC/TOC、WSOC/TOC显著提高了34.5%、24.4%、51.7%和40.3%(P<0.05),而TOC下降了11.6%。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以3年生最大,9年生最小(P<0.05);3年生杨梅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种类多样性(Shannon指数)最大,而均匀度指数则最小(P<0.05)。【结论】马尾松林转变为杨梅人工林初期,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显著升高,土壤碳库稳定性显著下降,而后随着杨梅人工林经营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碳质量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量碳 水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杨梅人工林 经营历史 浙江省仙居县
下载PDF
施用不同沼液对杨梅土壤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坚 叶波 +3 位作者 顾艳红 彭俊莉 王晓晓 马佳丽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496-1499,共4页
为实现沼液的还田利用及杨梅的精准施肥,本研究以杨梅为对象,研究沼液不同施用配比对杨梅园土壤及杨梅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共设7个不同沼液施用配比的处理,重复3次。结果表明,相较常规施肥,沼液施用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 为实现沼液的还田利用及杨梅的精准施肥,本研究以杨梅为对象,研究沼液不同施用配比对杨梅园土壤及杨梅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共设7个不同沼液施用配比的处理,重复3次。结果表明,相较常规施肥,沼液施用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全氮含量显著提高(P<0.05),土壤镉、铬、砷、铜、铅含量在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沼液施用提高了比叶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杨梅产量和果实品质。因此,杨梅沼液水肥一体化不仅实现了沼液的轻简化、精准化施用,并且显著提高了杨梅产量及品质,可在杨梅产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杨梅 土壤养分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仙居县萍溪林场生物防火林带的功能及营建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丞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5期192-192,195,共2页
根据萍溪林场在生物防火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探讨,阐述了生物防火林带的抗林火功能,从生土带防火线改建生物防火林带、新建和加宽生物防火林带等方面总结了生物防火林带的营建技术,同时对木荷防火林带的管理性间伐抚育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生物防火林带 功能 营建 萍溪林场 浙江仙居
下载PDF
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造林技术初探
8
作者 杨丞伟 《科技信息》 2011年第35期I0426-I0426,I0491,共2页
在新形势新条件下,根据森林植被演替规律,本文简单介绍了二种迹地营造林技术,即块状清理植被、块状整地造林(补植)、配苗法散生混交栽植、次生幼龄林的培育、人工造林不可及之处长期封山、中幼林的间伐抚育、择伐利用等技术、使恢... 在新形势新条件下,根据森林植被演替规律,本文简单介绍了二种迹地营造林技术,即块状清理植被、块状整地造林(补植)、配苗法散生混交栽植、次生幼龄林的培育、人工造林不可及之处长期封山、中幼林的间伐抚育、择伐利用等技术、使恢复、重建的森林能符合人类的多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迹地 火烧迹地 营造林 技术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法对湿地松生长量影响的测定
9
作者 杨丞伟 齐胤庆 +1 位作者 杨文 蒋明田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12期83-,82,共2页
采用不同的肥料,不同用量的施肥方式,第二年对湿地松树高生长量和胸径生长量进行测定,胸径生长量施复合肥的平均为0.24cm,最高为0.36cm。施钾肥平均为0.22cm,最高为0.30cm。施磷肥的平均为0.25cm,最高0.36cm。胸径生长以施磷肥每株500g... 采用不同的肥料,不同用量的施肥方式,第二年对湿地松树高生长量和胸径生长量进行测定,胸径生长量施复合肥的平均为0.24cm,最高为0.36cm。施钾肥平均为0.22cm,最高为0.30cm。施磷肥的平均为0.25cm,最高0.36cm。胸径生长以施磷肥每株500g和复合肥每株450g效果最显著。树高生长量施复合肥的平均为0.47m,最高为0.5m;施钾肥的平均为0.44m,最高为0.48m;施磷肥的平均为0.56m,最高为0.68m。树高生长量以施磷肥每株500g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肥料 施肥方式 生长量测定 效果分析
下载PDF
森林乡村节约型景观的营造
10
作者 徐玉燕 吴道圣 《科技信息》 2010年第15X期395-396,共2页
本文根据近几年来森林乡村示范工程的实践,对树种选择、配置、栽植等方面作一简单的论述。为增强固碳、防灾、减灾能力,实现兴林富民,进一步美化广大乡村面貌,同时使森林布局合理,质量提高,满足人们对森林的多种需求。
关键词 森林乡村 节约型 景观 营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