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院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3例报告
1
作者 周显飞 杨帆 +4 位作者 张阳 兰勇 邢人伟 牟永华 聂寒秋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95-397,共3页
近年,对脾脏免疫功能的深入研究及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全脾切除术后出现凶险性感染、血栓等严重并发症[1-3],从而使临床外科医师对治疗良性脾脏疾病的观念由全脾切除转变为功能保留性脾部分切除术。随着微创、精准外科观念的普及、腹腔... 近年,对脾脏免疫功能的深入研究及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全脾切除术后出现凶险性感染、血栓等严重并发症[1-3],从而使临床外科医师对治疗良性脾脏疾病的观念由全脾切除转变为功能保留性脾部分切除术。随着微创、精准外科观念的普及、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器械的更新,近年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splenectomy,LPS)逐渐得到应用。但LPS术中操作难度较大、临床实践较少,目前国内外报道不多,尤其在基层医院开展更是少见报道。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我院为3例患者行LPS,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3例患者中男1例,女2例,44~69岁,均为健康体检行腹部B超时发现,无临床症状。患者术前常规行腹部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明确病变性质、位置、大小及脾蒂血管的走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部分切除术 全脾切除 腹腔镜器械 基层医院 腹腔镜技术 磁共振检查 精准外科 完全腹腔镜
下载PDF
肝海绵状血管瘤陈旧性出血伴囊性变1例报告
2
作者 周文 聂寒秋 周显飞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8-160,共3页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临床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为0.4%~20%,多见于40~50岁女性[1]。肝海绵状血管瘤来源于肝脏血管组织,90%的血管瘤为单发,10%为多发,因生长缓慢,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不明显,通常在体检中或因腹部不适检查腹部影像时...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临床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为0.4%~20%,多见于40~50岁女性[1]。肝海绵状血管瘤来源于肝脏血管组织,90%的血管瘤为单发,10%为多发,因生长缓慢,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不明显,通常在体检中或因腹部不适检查腹部影像时被偶然发现[2]。随着血管瘤的增大,部分患者可伴有上腹部疼痛不适,发生破裂出血的极少见。由肝海绵状血管瘤引起的自发性瘤内出血、坏死、液化所致的肝囊性肿物更加罕见。我科收治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陈旧性出血伴囊性变患者,现就此病例进行报道并文献复习。患者男,66岁,因“肝脏占位10余年,右上腹胀痛3 d”入院。患者10余年前在当地医院体检,B超发现肝右叶占位,腹部增强CT提示:肝右叶见一类圆形高密度影,直径约44 mm,边界清,周围见环状更高密度影,肝内胆管未见扩张。此后患者无腹部不适,定期复查。入院前3 d患者出现右上腹部胀痛不适,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至门诊就诊,复查腹部增强CT示:肝右叶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周围见环状更高密度影,动态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影。B超提示:肝右叶见约48 mm×46 mm大的低回声团,周边可见环形钙化,团块内血流信号不明显,考虑肝右叶低回声团伴环形钙化,性质待定(图1)。患者为求进一步手术治疗,遂入院。既往无腹部外伤史、腹部手术史,否认肝炎、肝硬化病史。入院查体:神志清,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两侧对称,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包块未及,墨菲征阴性;肝区、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肝炎系列(乙肝、丙肝、戊肝)、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50、癌胚抗原)等各项指标均未见异常。根据患者手术意愿,术前诊断肝右叶占位,排除手术禁忌后,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探查见肿块位于肝Ⅶ段表面,大小约5 cm×4 cm,肿块与膈下粘连,边界清,包膜完整,余肝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图2A);遂行腹腔镜下肝右叶肿物剜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剖视病灶见囊壁完整,囊内见黄色糊状液体(图2B、2C)。术后病理提示肝海绵状血管瘤陈旧性出血伴囊性变,苏木精-伊红染色提示切除标本由扩张血管内皮细胞组成,陈旧性出血,囊性改变;血管内皮标记物CD31、CD34免疫组化表达阳性(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海绵状血管瘤 陈旧性出血 肝右叶 囊性变 囊性肿物 医院体检 肝脏血管 肝区
下载PDF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邢人伟 牟永华 +1 位作者 聂寒秋 牟一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治疗胰体尾肿瘤在基层医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6年9月至2012年6月间我院行LDP的3例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手术顺利,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治疗胰体尾肿瘤在基层医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6年9月至2012年6月间我院行LDP的3例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手术顺利,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2例同时行脾脏切除术,1例保留脾脏;手术时间180 ~260 min,出血量350 ~500 mL,术后住院时间10 ~ 17 d,术后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 LDP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胰体尾肿瘤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胰体尾切除术 胰腺肿瘤
下载PDF
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李敏献 王博 周龙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176-180,共5页
目的评估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脾破裂临床效果,探讨影响治疗结果及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台州市立医院、厦门长庚医院收治的63例创伤闭合性脾破裂并且进行脾动脉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评估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脾破裂临床效果,探讨影响治疗结果及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台州市立医院、厦门长庚医院收治的63例创伤闭合性脾破裂并且进行脾动脉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63例创伤闭合性脾破裂并且进行脾动脉栓塞治疗的病例,抢救成功60例、死亡2例、介入术后转开腹1例,成功率为95.24%。治疗过程出现并发症15例。经ROC曲线分析,当创伤严重评分(ISS)≥27.5分时,其对并发症诊断最为敏感,此时敏感度达到46.70%,特异度达到77.10%;单因素分析,血红蛋白(H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脾损伤分级(AAST)在并发症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APTT和Hb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因素(P<0.05);应用nomogram预测模型,APTT>36 s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是≤36 s的17.936倍,Hb[130,175)g/L的并发症风险仅仅是Hb[70,90)g/L的6%。结论ISS≥27.5分时,其对并发症诊断最为敏感;Hb、APTT、AAST是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出现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且APTT和Hb水平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栓塞 脾破裂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蛋白质谱分析在肝胆胰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5
作者 邢人伟 牟永华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57-259,共3页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是近年用来研究蛋白质组学的一项新的技术,具有高通量、高效率、高灵敏度等特点,可以快速分析各种生物样品中蛋白质组的组成,在基础医学研究及临床疾病诊断方面应用日益增多。现就...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是近年用来研究蛋白质组学的一项新的技术,具有高通量、高效率、高灵敏度等特点,可以快速分析各种生物样品中蛋白质组的组成,在基础医学研究及临床疾病诊断方面应用日益增多。现就其原理、特点和在肝胆胰肿瘤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谱 SELDI-TOF-MS质谱分析 肝胆胰 肿瘤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朱欣佳 《益寿宝典》 2020年第21期0100-0100,共1页
目的:分析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术后肺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 78 例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成两组,分别为康复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和参照组(常规护理)... 目的:分析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术后肺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 78 例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成两组,分别为康复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和参照组(常规护理),每组各 39 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 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康复组改善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对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肺功能恢复情况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与留置T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邢人伟 聂寒秋 +3 位作者 张阳 杨帆 周显飞 牟永华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6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与留置T管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该科收治并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106例,根据手术方法分成一期缝合组与T管引流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与留置T管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该科收治并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106例,根据手术方法分成一期缝合组与T管引流组,比较两组胆总管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结石残留复发等指标。结果10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一期缝合组在胆管缝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13.6±3.6)和(21.5±11.8)min、(1.6±0.6)和(2.1±0.7)d、(1.4±0.2)和(3.2±0.8)分、(7.3±2.1)和(9.6±3.5)d、(21564.7±4962.5)和(25376.6±6537.1)元]均优于留置T管组(P<0.05);而两组其他围手术期指标、胆道并发症及结石残留复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相比留置T管有一定优势,值得在基层医院适当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探查 老年患者 腹腔镜 一期缝合 T管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胃癌病人术后血清SOD、MDA和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旭林 王红梅 +2 位作者 牟永华 杨林军 梁勇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老年胃癌病人术后机体外周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以及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胃癌手术病人45例,随机分为两组,EEN组26例,于术后第1天起给予EN治疗,共实施7 d,总量递增;...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老年胃癌病人术后机体外周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以及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胃癌手术病人45例,随机分为两组,EEN组26例,于术后第1天起给予EN治疗,共实施7 d,总量递增;肠外营养(PN)组19例,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PN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术后第1和第7天检测血清SOD、MDA值和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血清SOD值明显低于手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天较术后第1天均明显增高(P<0.05)。EEN组病人术后第1天血清MDA值与术前比明显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5);PN组血清MDA值术后第1和第7天均上升,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天两组间MDA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CD3+、CD4+、CD4+/CD8+比值术后较术前均有所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EEN组术后第7天CD3+、CD4+、CD8+、CD4+/CD8+比值与P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人血清MDA变化值与T细胞亚群中CD4+/CD8+呈负相关性(r=-0.774,P<0.05)。结论:EEN可能通过调节血清SOD、MDA的变化,使老年胃癌术后病人T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老年 胃癌 细胞免疫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邢人伟 殷平 +3 位作者 聂寒秋 李文巨 张阳 牟永华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33-13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台州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小肝癌(直径≤3 cm)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组(A组,47例)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台州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小肝癌(直径≤3 cm)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组(A组,47例)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组(B组,3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术后第2天AST和CRP水平,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29.1±12.3)min vs(127.5±29.6)min,P<0.001]、术中出血量[(5.3±2.1)mL vs (138.3±37.5)mL,P<0.001]、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0.9±0.3) vs (3.1±0.7),P=0.010]、下床活动时间[(0.7±0.2)d vs (2.3±0.9)d,P=0.021]、进食时间[(1.1±0.1)d vs (2.4±0.6)d,P=0.045]、住院时间[(7.3±2.4)d vs (12.3±3.7)d,P=0.012]和住院费用[(23 872.8±2 159.5)元 vs(31 563.7±3 547.6)元,P=0.033]优于B组;且并发症中胆瘘(2.1% vs 13.8%,P=0.040)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4.2% vs 19.4%,P=0.027)均低于B组。A组和B组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0% vs 93.7%、72.5% vs 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直径≤3 cm的小肝癌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比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恢复更快;两者总体治疗效果相当,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超声检查 腹腔镜肝切除 小肝癌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12
10
作者 邢人伟 牟永华 +3 位作者 李文巨 李波 聂寒秋 殷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56-359,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胆囊息肉样病变行超声造影与增强CT的结果,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肝胆外科胆囊息肉样病变≥1.0 cm共68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常规B超、超... 目的通过比较胆囊息肉样病变行超声造影与增强CT的结果,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肝胆外科胆囊息肉样病变≥1.0 cm共68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常规B超、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影像学方法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常规B超比较,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115,P=0.265);超声造影诊断准确度92.6%,明显高于常规B超的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超声造影与与增强CT比较,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641,P<0.001);诊断准确度上,超声造影92.6%,与增强CT的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中与增强CT价值相当,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增强CT 胆囊息肉样病变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左肝外叶胆管结石疗效对比 被引量:7
11
作者 邢人伟 聂寒秋 +3 位作者 张阳 兰勇 李敏献 牟永华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425-427,43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左肝外叶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7例左肝外叶胆管结石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成腹腔镜组(n=35例)与开腹组(n=22例),比...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左肝外叶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7例左肝外叶胆管结石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成腹腔镜组(n=35例)与开腹组(n=2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或术后输血比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CRP水平、术后引流液TBIL水平、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初次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57例均手术顺利,其中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上长于开腹组[(182.6±33.6)min vs(151.5±27.8)min,P=0.029],而在肛门排气时间[(2.1±0.7)d vs(3.3±0.5)d,P=0.003)]、术后疼痛评分([1.6±0.6)分 vs(3.5±0.8)分,P=0.002)]、住院时间([9.3±2.4)d vs(13.6±3.2)d,P=0.037)]、术后胆瘘情况(2例vs6例,P=0.023)方面优于开腹组。在术中出血量、术中或术后输血比例、术后第3天CRP水平和引流液TBIL水平、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初次清除结石率及其他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相比开腹手术在治疗左肝外叶胆管结石上有一定优势,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肝部分切除术 左肝外叶胆管结石
下载PDF
B超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在老年患者高危部位肝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邢人伟 牟永华 +2 位作者 殷平 聂寒秋 李文巨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老年患者高危部位肝癌(指邻近胆囊、肝门部管道、下腔静脉以及位于脏面贴近腹内脏器的肝癌,且肿瘤距上述脏器或管腔最短距离≤1cm)中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6月间...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老年患者高危部位肝癌(指邻近胆囊、肝门部管道、下腔静脉以及位于脏面贴近腹内脏器的肝癌,且肿瘤距上述脏器或管腔最短距离≤1cm)中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6月间我科收住的24例老年肝癌患者31个高危部位肝癌进行微波消融治疗的,瞄床资料。术后观察肿瘤大小、AFP变化、肝功能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结果PMCT治疗1个月后全组肿瘤直径及AFP值较前明显下降,治疗前肿瘤直径(4.25±1.02)cm,治疗后(2.82±0.63)cm(Jp〈0.05),治疗前整体AFP值(457.3±27.4)Hg/L,治疗后(176.7±17.8),ug/L(P〈0.01),22例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14例出现轻至中度发热,17例出现伤口或肝区疼痛,2~10d后缓解。结论B超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在治疗老年患者高危部位的肝癌中疗效明显,定位精确,副作用小,对于无法切除肝癌的老年患者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可避免手术的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波消融 老年患者 高危部位
下载PDF
原发性胆囊癌诊治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阳 兰勇 牟永华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86-88,共3页
原发性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增高。由于原发性胆囊癌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发现的胆囊癌多属中晚期,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本文综合近期国内外原发性胆囊癌诊治的有关文献,就胆囊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原发性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增高。由于原发性胆囊癌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发现的胆囊癌多属中晚期,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本文综合近期国内外原发性胆囊癌诊治的有关文献,就胆囊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影像学诊断、分子生物学及基因诊断、治疗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目前对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依然困难,早期诊断对胆囊癌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然是原发性胆囊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免疫、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治疗正逐渐发展成为治疗原发性胆囊癌的一种新方法,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囊癌 诊治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胆囊大部切除术在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邢人伟 牟永华 +1 位作者 聂寒秋 梁思渊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行急诊胆囊大部切除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我院2004年6月至2012年6月间37例老年患者急性坏疽性胆囊炎Calot三角冰冻样黏连时行胆囊大部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中,22例行开腹胆囊大部切除术...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行急诊胆囊大部切除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我院2004年6月至2012年6月间37例老年患者急性坏疽性胆囊炎Calot三角冰冻样黏连时行胆囊大部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中,22例行开腹胆囊大部切除术,15例行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其中术中行胆道造影5例),均顺利完成。1例术后出现胆漏,予以引流后自行愈合;其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老年患者急性坏疽性胆囊炎Calot三角呈冰冻样黏连时,选择胆囊大部切除术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可减少出血及胆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大部切除术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下载PDF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经胆囊穿刺引流术后不同时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邢人伟 聂寒秋 +3 位作者 张阳 杨帆 周显飞 牟永华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行胆囊穿刺引流(PTGD)后不同时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台州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胆囊炎PTGD后分期治疗的患者93例,根据择...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行胆囊穿刺引流(PTGD)后不同时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台州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胆囊炎PTGD后分期治疗的患者93例,根据择期手术时间分为A组:60 d内(42例),B组:60及60 d以上(5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无患者死亡。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A组(均P<0.05),而中转开腹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单个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总并发症发生率A组大于B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PTGD后60 d及60 d以上择期行LC治疗相对近期更能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胆囊穿刺引流 腹腔镜胆囊切除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PVT1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对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调控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龙 周显飞 +1 位作者 聂寒秋 邢人伟 《中国药师》 CAS 2019年第11期1997-2002,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PVT1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对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调控作用。方法:设HEPG2肝癌干细胞组、LNCRNA PVT1 mimics组、LNCRNA PVT1 inhibitor组,培养结束后,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单克隆形成数目、成球率、凋亡率水平...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PVT1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对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调控作用。方法:设HEPG2肝癌干细胞组、LNCRNA PVT1 mimics组、LNCRNA PVT1 inhibitor组,培养结束后,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单克隆形成数目、成球率、凋亡率水平、G1期、PVT1 mRNA、WNT、SWI、S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LNCRNA PVT1 mimics组OD值、存活率水平、克隆形成数目、成球率、G1期、PVT1 mRNA、WNT、SWI、SNF蛋白表达水平高于HEPG2肝癌干细胞组(P<0.05),细胞凋亡率低于HEPG2肝癌干细胞组(P<0.05);LNCRNA PVT1 inhibitor组OD值、存活率、克隆形成数目、成球率、G1期、PVT1 mRNA、WNT、SWI、SNF蛋白表达水平低于HEPG2肝癌干细胞组、LNCRNA PVT1 mimics组(P<0.05),细胞凋亡率高于HEPG2肝癌干细胞组、LNCRNA PVT1 mimics组(P<0.05)。LNCRNA PVT1 mRNA与克隆形成数目、成球率、G1期、WNT、SWI、SNF正相关关系明显,与凋亡率负相关关系明显(P<0.05)。结论:LNCRNA PVT1通过激活SWI/SNF复合物进而激活Wnt信号传导来促进肝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肿瘤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PVT1 WNT 肝癌干细胞 自我更新
原文传递
葛根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组织中SDH与LDH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旭林 王红梅 +1 位作者 牟永华 梁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肾组织中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及葛根素预处理对其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葛根素预处理组(PUE组...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肾组织中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及葛根素预处理对其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葛根素预处理组(PUE组)和生理盐水预处理组(N组),应用HE染色观察肝、肾组织病理组织学改变,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肾组织中SDH、LDH的活性变化。结果:PUE组肾小球系膜区上皮细胞部分肿胀,间质充血,未见明显上皮细胞坏死。I/R组SDH活性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PUE组与I/R组比较,SDH活性有差异(P<0.05),N组SDH活性与假手术组及PUE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I/R组LDH活性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PUE组LDH活性比I/R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肝、肾组织形态结构改变,其造成能量代谢障碍是导致肾损伤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葛根素可通过改善肾组织能量代谢而减轻肾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葛根素 肾组织 琥珀酸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NLR、PLR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阳 李敏献 +3 位作者 聂寒秋 周显飞 牟永华 邢人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4期5-8,共4页
目的 研究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PLR)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9年1月我院接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 目的 研究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PLR)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9年1月我院接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传统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NLR、PLR、癌胚抗原(CEA)、可溶性B7-H4、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52.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LR、PL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NLR、PLR水平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EA、B7-H4、sIL-2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EA、B7-H4、sIL-2R水平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0%、4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使用TACE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 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
下载PDF
不同类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干细胞的表达及其预后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阳 聂寒秋 +2 位作者 周显飞 牟永华 邢人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3期5-7,1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干细胞表达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治资料。选取患者的手术切除肝细胞性肝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硬化结节、混合型肝癌和癌旁组...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干细胞表达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治资料。选取患者的手术切除肝细胞性肝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硬化结节、混合型肝癌和癌旁组织标本,每组25例。对五组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比较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CD133和CD90在不同类型的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和生存期的关系。结果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性肝癌和混合型肝癌中CD133、EpCAM、CD90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结节、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组肝癌组织中,CD90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EpCAM、CD133阳性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CAM、CD133和CD90阳性表达患者的肿瘤低分化比例、淋巴结转移比例和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其中位生存期短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细胞在原发性肝癌中高表达,但在不同类型的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接近,干细胞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和进展,是不良预后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干细胞 表达 预后
下载PDF
Tim-3对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调控以及对TGF-β1/smad4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兰勇 张阳 +1 位作者 邢人伟 陈明 《中国药师》 CAS 2019年第3期425-429,共5页
目的:探究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在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中的调控作用以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4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Huh7,获取肝癌干细胞,免疫印迹(WB)法检测肝癌干细胞标志物表达,包装si-Ti... 目的:探究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在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中的调控作用以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4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Huh7,获取肝癌干细胞,免疫印迹(WB)法检测肝癌干细胞标志物表达,包装si-Tim-3慢病毒载体感染肝癌干细胞分为空白组、si-NC组(添加阴性序列病毒)和si-Tim-3组,CK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光镜计数法检测细胞成球率,平板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B法检测细胞中TGF-β1、smad4蛋白表达。结果:与肝癌细胞相比,肝癌干细胞标志物白细胞分化抗原133(CD133)、CD90、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 CAM)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组和si-NC组相比,si-Tim-3组细胞增殖抑制率、迁移抑制率和Smad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成球率、克隆形成率、侵袭数量和Tim-3、TGF-β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抑制Tim-3表达后可抑制肝癌干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上调smad4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干细胞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自我更新能力 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