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百色地区壮、汉两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载脂蛋白E的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4
1
作者 何印蕾 黄跃斌 +1 位作者 覃志坚 黄照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8期7647-7650,共4页
目的:分析广西百色地区壮、汉两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①分组:冠心病组94例,其中壮族42例,汉族52例,均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2005-08/2006-08的住院冠心病患... 目的:分析广西百色地区壮、汉两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①分组:冠心病组94例,其中壮族42例,汉族52例,均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2005-08/2006-08的住院冠心病患者。全部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修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对照组100例中壮族50例,汉族50例,均为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并排除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内分泌等影响脂质代谢的疾病。②方法:用酚氯仿抽提核酸法从凝血块中分离,用多聚酶链式反应,Hhal内切酶消化法进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所有受试者完成测试并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DNA抽提均成功。①载脂蛋白E的基因型频率:对照组中壮族人群的E2/2和E2/3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汉族人群(P<0.05),而E3/4基因型频率却明显低于汉族人群(P<0.05);壮族对照组E2/2和E2/3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壮族冠心病组(P<0.05);而E3/4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壮族冠心病组(P<0.05);汉族对照组E2/3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汉族冠心病组(P<0.05);壮族冠心病组的E2/2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汉族冠心病组。②载脂蛋白E等位基因频率:壮族对照组载脂蛋白Eε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汉族对照组(0.239±0.216,0.101±0.169,P<0.05),ε3和ε4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壮族和汉族冠心病组ε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中壮、汉两个民族载脂蛋白E之ε2,ε3和ε4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壮、汉两民族冠心病人群中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ε2等位基因缺失)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TLR4水平增高及其与TLR4基因突变和临床的关系的研究
2
作者 黄达 潘兴寿 +3 位作者 邹才华 梁烨 李天资 李近都 《亚洲心脑血管病例研究》 2023年第2期9-16,共8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TLR4水平增高及其与TLR4基因突变和临床的关系。方法:选取PCI术的冠心病患者286例,检测血清TLR4水平,将TLR4 ≥ 3.50 ng/ml列入高水平组,<3.5 ng/ml列入低水平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脂、...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TLR4水平增高及其与TLR4基因突变和临床的关系。方法:选取PCI术的冠心病患者286例,检测血清TLR4水平,将TLR4 ≥ 3.50 ng/ml列入高水平组,<3.5 ng/ml列入低水平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C反应蛋白(CRP)、β2微球蛋白(β2MG)、白细胞介素6 (IL6)和toll样受体4 (TLR4)基因rs4986790、rs4986791位点碱基水平。结果:血清TLR4高水平组TLR4基因突变率高于低水平组,TLR4高水平组患者BMI、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尿酸、β2MG、CRP、IL6水平高于低水平组(P < 0.01或P < 0.05)。结论:血清TLR4水平增高的冠心病患者其TLR4基因突变率高,代谢紊乱,炎症因子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介入治疗反应 支架内再狭窄 toll受体4 基因突变
下载PDF
SPEG基因与扩张型心肌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韦娇嫦 韦志精 +2 位作者 邓百路 玉蓝青 叶少武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770-774,共5页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上极易出现进行性心力衰竭和并发多种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未能满足患者期望,预后不佳。目前DCM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可分为原发性DCM和继发性DCM,原发性DCM...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上极易出现进行性心力衰竭和并发多种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未能满足患者期望,预后不佳。目前DCM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可分为原发性DCM和继发性DCM,原发性DCM主要以家族性DCM多见,基因突变被认为是最主要致病因素,近年来与DCM相关的基因被发现及报道,其中SPEG基因的异常表达对DCM的致病有着重要意义,并主要以调节钙失衡机制致心肌细胞纤维化影响DCM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横纹肌优先表达蛋白激酶 基因突变和缺失 心肌纤维化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纤溶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天资 陆克兴 +4 位作者 潘兴寿 王小超 兰景生 韦华 黄照河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43-844,共2页
目的了解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清溶栓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 LVH 患者血清 P 选择素(P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 目的了解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清溶栓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 LVH 患者血清 P 选择素(P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和45例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者(NLVH)比较。结果 LVH 组血清 Ps[(38.3±11.63)pg/L]、PAI[(1.5±0.6)Au/mL]和 vWF[(187.3±56.6)%]高于 NLVH 组[Ps(31.7±10.6)pg/L、PAI(0.8±0.3)Au/mL、vWF(127.8±36.4)%],NLVH 组上述指标又高于对照组[Ps(22.5±12.4)pg/L、PAI(0.6±0.3)Au/mL、vWF(98.5±34.8)%](P<0.01);tPA 水平分别为:LVH 组(0.3±0.3)、NLVH 组(0.7±0.4)、对照组(1.0±0.5)μg/L,LVH 组 tPA 低于 NLVH 组,NLVH 组又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 LVH 患者的抗凝作用减弱、血小板黏附与聚集以及纤溶活性下降,这些变化可能与此病常见的并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血清溶栓功能指标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及其对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韦叶生 蓝艳 +2 位作者 刘运广 唐任光 蓝景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 基因启动子区基因-572位点和-634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65例冠心病(冠心病组)患者和1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 基因启动子区基因-572位点和-634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65例冠心病(冠心病组)患者和170名健康人(对照组) 的IL-6基因型;按常规方法测定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IL-6基因-634位点多态性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IL-6基因-572位点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652倍[相对比值比(OR)=1.652,95%可信区间(CI):1.137~2.401],携带G等位基因的冠心病个体血清TC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结论 IL-6基因-572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G等位基因是冠心病重要的遗传标记;IL-6基因-572位点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血脂水平而影响冠心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冠心病 基因多态性 血脂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IL-6及CRP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潘云 唐任光 黄照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水平和C-反应蛋白(CRP)在监测冠心病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142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5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9例,对照组50例...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水平和C-反应蛋白(CRP)在监测冠心病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142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5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9例,对照组50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测定CRP,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IL-6的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AMI组、UAP组及SAP组的CRP及IL-6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CRP及IL-6水平和SAP组相比,其值增加明显;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IL-6水平与CRP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RP及IL-6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心脉通胶囊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谭志辉 梁燕玲 +2 位作者 蓝景生 刘忠仁 黄照河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老年高血压颈动脉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老年高血压颈动脉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心脉通胶囊,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内径(CAD)、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脂。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CAD增宽、IMT变薄、颈动脉斑块面积缩小,并且血清TC、TG、HDL-C、LDL-C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颈动脉CAD较对照组增宽、IMT较对照组变薄、颈动脉斑块面积较对照组缩小,血清TC、TG、LDL-C均较对照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时,在使颈动脉内径(CAD)增宽、颈动脉IMT变薄、颈动脉斑块面积缩小、改善血脂代谢异常方面起到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通胶囊 阿托伐他汀 老年高血压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韦叶生 唐任光 +3 位作者 刘运广 蓝景生 李壮 梁丽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07-90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监测冠心病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140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45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45例和对照组55例。用...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监测冠心病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140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45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45例和对照组5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可溶性IL-6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可溶性IL-6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可溶性IL-6水平和SAP组相比,其值增加明显;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IL-6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血清可溶性IL-6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白细胞介素-6 血清水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绞痛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与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血尿酸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蓝景生 陆克兴 +1 位作者 潘兴寿 黄显南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 探讨首次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现率、类型及其与高血压水平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1995 .6~ 2 0 0 1.3首次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 12 16例 ,用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 ,测定血压、血脂、血糖、纤维... 目的 探讨首次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现率、类型及其与高血压水平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1995 .6~ 2 0 0 1.3首次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 12 16例 ,用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 ,测定血压、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血尿酸等指标 ,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回归分析统计结果。结果  5 14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 ,发生率为4 2 .3% ,2 6 8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 ,发生率为 2 2 .0 4 % ,370例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 ,发生率为 30 4 % ,6 8例出现传导阻滞及其他心律失常 ,发生率为 5 .6 %。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血压级别的增高而增高 ,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总胆固醇脂、甘油三脂、血糖、纤维蛋白原、血尿酸呈正相关 (r =0 4 3,0 2 4 ,0 36 ,0 5 1,0 37) ,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总胆固醇脂、甘油三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 (r =0 2 8,0 32 ,0 34,0 4 4 )。传导阻滞及其他心律失常与血尿酸呈正相关 (r =0 4 1)。结论 首次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 ,心律失常的发生与高血压水平及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 ,控制高血压 ,消除心血管危险因素是防治心律失常发生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血管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 EH 血脂 血糖 纤维蛋白原 血尿酸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sCD14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任光 蓝艳 +2 位作者 袁锡华 蓝景生 韦叶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14(sCD14)水平在监测冠心病病情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168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三组:急性心肌梗死(AMI)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0例和对照组5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14(sCD14)水平在监测冠心病病情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168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三组:急性心肌梗死(AMI)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0例和对照组5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sCD14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对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变化及其与血清sCD14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sCD14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sCD14水平和SAP组相比,其值增加明显;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冠心病患者sCD14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变化呈正相关。结论sCD14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可溶性CD14 炎症
下载PDF
急性心肌缺血跨壁复极离散度和室性期前收缩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若琦 张赢予 +4 位作者 梁亚军 蓝景生 陆克兴 黄照河 潘兴寿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研究运动平板试验(TET)诱导的心肌急性缺血前后跨壁复极离散度(TDR)改变和室性期前收缩(VP)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照病史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将受检者分为缺血组和非缺血组,观察心肌缺血和非缺血、出现和没... 目的研究运动平板试验(TET)诱导的心肌急性缺血前后跨壁复极离散度(TDR)改变和室性期前收缩(VP)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照病史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将受检者分为缺血组和非缺血组,观察心肌缺血和非缺血、出现和没有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受检者TET前后T波峰末间期(Tp—Te)和QT间期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各指标间相互关系并且探讨可能的临床意义。结果运动前QT间期在缺血组和非缺血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运动后Tp—Te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间期的增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中有VP的运动后Tp—Te改变较其他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心肌TDR增大,当合并VP时,TDR增大更加明显,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壁复极离散度(TDR) 运动平板试验(TET) 心肌缺血 室性期前收缩(VP) T波峰末间期(Tp—Te)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与非心瓣膜病心房颤动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显南 潘征 +2 位作者 李天资 刘燕 黄达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非心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方法非心瓣膜病房颤患者54例(房颤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条件相匹配的非心瓣膜病窦性心律患者54例为对照(非房颤组),采用免疫荧光干试定量法测定两组患者hs-CRP含量;超...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非心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方法非心瓣膜病房颤患者54例(房颤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条件相匹配的非心瓣膜病窦性心律患者54例为对照(非房颤组),采用免疫荧光干试定量法测定两组患者hs-CRP含量;超声检测两组心脏房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EF),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房颤组hs-CRP含量明显高于非房颤组(P<0.05);永久性房颤组hs-CRP含量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组(P<0.01),房颤组左心房前后径(LA)明显大于非房颤组(P<0.05);hs-CRP与LA呈正相关(r=0.424,P<0.01)。结论房颤患者hs-CRP显著升高,房颤的发生、发展可能是由于炎症引起心房重构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非心瓣膜病 高敏C反应蛋白 左心房
下载PDF
大蒜素对柯萨奇病毒B_3感染的小鼠心肌炎免疫和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蓝景生 潘兴寿 +1 位作者 黄照河 陆克兴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9期1261-1263,共3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活性以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200只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大蒜素小剂量组、大蒜...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活性以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200只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大蒜素小剂量组、大蒜素中剂量组、大蒜素高剂量组,每组50只。注射病毒后即刻给药,连续13d,于第1个小时、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处死存活鼠取材。观察NK细胞、T淋巴细胞活性及心肌病理变化,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结果小鼠在感染CVB3后第1天,NK细胞活性增高,第3天后开始下降,第7天后达到最低;T淋巴细胞活性在第7天开始下降,随后维持在较低水平。心肌酶学在第7天增高有统计学意义。感染CVB3后的第3天后心肌内仅有少量炎症浸润,未有明显病变,第7天病变严重,心肌坏死和炎症浸润程度均较重,呈片状。小剂量的大蒜素可提高活性下降的NK细胞、T淋巴细胞的活性,减轻心肌细胞的病变,中剂量的大蒜素疗效最明显,大剂量的大蒜素未能随剂量的增加而提高疗效。结论大蒜素对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柯萨奇病毒B3 大蒜素 免疫细胞 心肌病理 治疗学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K469E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韦叶生 唐任光 +2 位作者 袁锡华 潘云 蓝景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在冠心病及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初步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和DNA序列测定法,检测了225例冠心病患者和230例...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在冠心病及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初步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和DNA序列测定法,检测了225例冠心病患者和230例对照者的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ICAM-1的血清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I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CAM-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K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冠心病的相对风险度是E等位基因的1.430倍(与对照组相比),而患心肌梗死的相对风险度是1.816倍(与心绞痛组相比)。结论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该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中K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显南 李天资 +2 位作者 潘征 赖腾芳 刘燕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344-1345,共2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风湿性心脏病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壮族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不同心电图诊断指标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若琦 宋凌鲲 +3 位作者 何田静 蓝景生 陆克兴 潘兴寿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电图诊断指标在壮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壮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以超声心动图检查所得到的左心室质量指数作为左心室肥厚诊断的参考标准,验证Cornell指数、Sokolow-Lyon指数和R... 目的探讨不同心电图诊断指标在壮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壮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以超声心动图检查所得到的左心室质量指数作为左心室肥厚诊断的参考标准,验证Cornell指数、Sokolow-Lyon指数和Romhilt-Estes积分3种心电图诊断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以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左心室肥厚结果为标准,3种心电图指标均存在敏感性低,特异性高的特点;男性的诊断价值均大于女性;Romhilt-Estes积分高于Cornell指数和Sokolow-Lyon指数(P<0.05)。结论 3种心电图指标可以作为诊断左心室肥厚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超声心动描记术 危险因素 诊断
下载PDF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52例随访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显南 潘征 +2 位作者 陆克兴 蓝景生 零美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9-920,共2页
目的:评价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疗效,探讨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52例患者行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11年。结果:52例患者原有的晕厥、黑矇、心悸、头晕... 目的:评价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疗效,探讨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52例患者行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11年。结果:52例患者原有的晕厥、黑矇、心悸、头晕等与心动过缓有关的症状消失。术后出现急性期阈电压升高4例,新出现房颤3例,脉冲发生器周围肌肉刺激症状3例,出现起搏器综合征3例,需更换起搏器3例,囊袋血肿2例,电极脱落1例,起搏器依赖2例,膈肌刺激症状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例,死亡1例(脑肿瘤并脑疝致死)。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尤其是生理性起搏器是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的有效方法,疗效好、安全性高,但术后,特别是术后早期须加强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起搏器 并发症 随访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度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潘征 黄显南 黄照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3年第8期754-755,共2页
关键词 慢性重度心力衰竭 参麦注射液 治疗 中医药疗法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黏附分子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照河 黄显南 +2 位作者 陆克兴 潘兴寿 蓝景生 《右江医学》 2007年第5期495-49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血清黏附分子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AMI患者58例,将其分为单纯AMI组(A组)和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分别于入院不同时间点抽血查心肌坏死标记物、血清黏...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血清黏附分子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AMI患者58例,将其分为单纯AMI组(A组)和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分别于入院不同时间点抽血查心肌坏死标记物、血清黏附分子和CRP水平,监测入院24小时内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对并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B组血清黏附分子和CRP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且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与心肌坏死标记物、室性早搏Lown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AMI患者急性期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有关,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越高,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就越明显和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血清黏附分子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蓝景生 黄照河 潘兴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0期1844-1846,共3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白细胞各亚群细胞数量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关系,探讨白细胞各亚型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5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7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 目的分析外周血白细胞各亚群细胞数量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关系,探讨白细胞各亚型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5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7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3例;另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64例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评价冠心病危险因素累计积分。结果AMI组、UAP组、SAP组及对照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累计积分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49、0.526,P<0.01)。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可反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聚集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