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测谎技术用于区分犯罪实施者、知情者和无辜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陈兴乐
《警察技术》
2001年第2期29-32,共4页
犯罪情节测试法(简称GKT测试法)是以犯罪人对犯罪事实情节的记忆和识别为基础的一种测试方法。它的理论根据在于 ,犯罪实施者对犯罪过程留有记忆 ,当再现犯罪过程中的某些情节时能够再认 ,而无辜者对犯罪过程中的细节则一无所知 ,当呈...
犯罪情节测试法(简称GKT测试法)是以犯罪人对犯罪事实情节的记忆和识别为基础的一种测试方法。它的理论根据在于 ,犯罪实施者对犯罪过程留有记忆 ,当再现犯罪过程中的某些情节时能够再认 ,而无辜者对犯罪过程中的细节则一无所知 ,当呈现这些细节时他不能再认 ,由此可以把有罪者和无辜者显著地区分出来。但是 ,运用GKT技术的重要条件是有关案件的情节必须绝对保密 ,如果被测试的犯罪嫌疑人通过各种途径知道了案情 ,则有可能把无辜的知情人错判为有罪 ,这使得GKT技术的适用受到极大的局限。本实验研究旨在观察无辜的知情人和犯罪实施者在GKT测试中到底有无区别 ,及有何区别 ,并探讨在案情暴露情况下准确区分犯罪实施者和知情者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犯罪实施者和知情者在GKT测试的对应率上有较大区别 ,对应强度上有微弱区别 ,在CQT测试中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实施者
知情者
无辜者
GKT
CQT
测谎技术
犯罪情节测试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测谎技术用于区分犯罪实施者、知情者和无辜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陈兴乐
机构
司法心理测试技术应用研究课题组
出处
《警察技术》
2001年第2期29-32,共4页
文摘
犯罪情节测试法(简称GKT测试法)是以犯罪人对犯罪事实情节的记忆和识别为基础的一种测试方法。它的理论根据在于 ,犯罪实施者对犯罪过程留有记忆 ,当再现犯罪过程中的某些情节时能够再认 ,而无辜者对犯罪过程中的细节则一无所知 ,当呈现这些细节时他不能再认 ,由此可以把有罪者和无辜者显著地区分出来。但是 ,运用GKT技术的重要条件是有关案件的情节必须绝对保密 ,如果被测试的犯罪嫌疑人通过各种途径知道了案情 ,则有可能把无辜的知情人错判为有罪 ,这使得GKT技术的适用受到极大的局限。本实验研究旨在观察无辜的知情人和犯罪实施者在GKT测试中到底有无区别 ,及有何区别 ,并探讨在案情暴露情况下准确区分犯罪实施者和知情者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犯罪实施者和知情者在GKT测试的对应率上有较大区别 ,对应强度上有微弱区别 ,在CQT测试中有明显区别。
关键词
犯罪实施者
知情者
无辜者
GKT
CQT
测谎技术
犯罪情节测试法
分类号
D918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测谎技术用于区分犯罪实施者、知情者和无辜者的实验研究
陈兴乐
《警察技术》
200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