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二氧化硅原位增强亲水性聚氨酯注浆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雅迪 李嘉晋 +4 位作者 陈丁丁 范仁祥 桑国龙 倪建明 丁运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83-86,共4页
以异氰酸酯和高亲水性聚醚多元醇为原料,合成了亲水性聚氨酯预聚体浆液,并利用硅酸钠为硅源和预聚体反应,原位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增强亲水性聚氨酯注浆材料固结体。应用FTIR-ATR、XRD和TEM对固结体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探讨了... 以异氰酸酯和高亲水性聚醚多元醇为原料,合成了亲水性聚氨酯预聚体浆液,并利用硅酸钠为硅源和预聚体反应,原位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增强亲水性聚氨酯注浆材料固结体。应用FTIR-ATR、XRD和TEM对固结体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探讨了原位生成的纳米二氧化硅对亲水性聚氨酯注浆材料固结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生成的纳米二氧化硅均匀的分散在聚氨酯中,并与聚氨酯网络以化学键方式结合,提高了固结体的力学性能。经过井下堵水中试工程试验以及后续的观察,纳米二氧化硅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实际堵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钠 纳米二氧化硅 聚氨酯注浆 压缩强度 堵水性能
原文传递
以TDI为扩链剂合成亲水性聚氨酯注浆堵水材料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朱锦 李雅迪 +3 位作者 孙晓红 Ali Bahader 倪建明 丁运生 《中国建筑防水》 2014年第12期23-26,共4页
以TDI为扩链剂和高亲水性聚醚多元醇反应,得到聚氨酯预聚体,再和MDI聚合成环保型亲水性聚氨酯注浆堵水材料。探讨了该材料的反应原理和TDI用量对其特性的影响,指出随着扩链剂TDI用量的增大,该材料的密度、黏度及发泡率均先降低后升高,... 以TDI为扩链剂和高亲水性聚醚多元醇反应,得到聚氨酯预聚体,再和MDI聚合成环保型亲水性聚氨酯注浆堵水材料。探讨了该材料的反应原理和TDI用量对其特性的影响,指出随着扩链剂TDI用量的增大,该材料的密度、黏度及发泡率均先降低后升高,包水性和凝胶时间先上升后下降;当异氰酸根指数R1为1.5、R2为7时,该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性聚氨酯 注浆 堵水 扩链剂
下载PDF
第三十九讲 聚氨酯/煤系高岭土复合材料发泡及性能的研究
3
作者 刘志 丁运生 +3 位作者 赵磊 孙晓红 杨绪峰 王川行 《环球聚氨酯》 2010年第6期78-79,共2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分别考察了发泡剂和泡沫稳定剂用量对聚氨酯/煤系高岭土发泡及泡沫材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发泡剂水的用量为0.7wt%,泡沫稳定剂用量为0.9wt%时,泡沫材料的闭孔率高,孔径细小且均匀。此外,还研究了...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分别考察了发泡剂和泡沫稳定剂用量对聚氨酯/煤系高岭土发泡及泡沫材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发泡剂水的用量为0.7wt%,泡沫稳定剂用量为0.9wt%时,泡沫材料的闭孔率高,孔径细小且均匀。此外,还研究了煤系高岭土的用量对聚氨酯/煤系高岭土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煤系高岭土含量的增加,泡沫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电绝缘性能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煤系高岭土 泡沫材料 性能
下载PDF
nano-SiO_2/PU亲水性注浆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
作者 李雅迪 范仁祥 +3 位作者 朱锦 孙晓红 Ali Bahader 丁运生 《中国建筑防水》 2015年第13期6-10,共5页
分别采用预聚体法和原位聚合法制备了nano-SiO2/PU复合注浆液,研究了nano-SiO2的含量与制备方法对复合注浆液及其固结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U注浆液相比,nano-SiO2/PU复合注浆液热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固结体的压缩强度也明显增加。
关键词 nano-SiO2/PU复合注浆液 固结体 原位聚合法 压缩强度
下载PDF
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的相对含量对水性聚氨酯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晓红 丁运生 +3 位作者 韦力达 薛攀 杨绪锋 刘志 《环球聚氨酯》 2010年第8期79-81,共3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聚酯多元醇为主要原料,以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制备水性聚氨酯乳液。采用旋转粘度计和激光粒度仪研究HDI和IPDI的摩尔比(n(HDI)/n(IPDI))对乳液粘度、胶乳粒径的影响...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聚酯多元醇为主要原料,以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制备水性聚氨酯乳液。采用旋转粘度计和激光粒度仪研究HDI和IPDI的摩尔比(n(HDI)/n(IPDI))对乳液粘度、胶乳粒径的影响,并利用DSC和电子拉力机分析其对水性聚氨酯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剥离强度的影响,同时用TG测试了水性聚氨酯树脂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n(HDI)/n(IPDI)增大,水性聚氨酯体系粒径减小,粘度增大,透明度增强,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且聚氨酯剥离强度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当n(HDI)/n(IPDI)为1.0时,水性聚氨酯耐热性良好,其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HDI 粘度 玻璃化转变 热稳定性
下载PDF
含硅聚氨酯预聚体改性聚丙烯酸酯清漆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绪锋 丁运生 韦力达 《中国涂料》 CAS 2010年第8期61-64,共4页
采用端羟基聚硅氧烷、功能单体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缩聚制备新型含硅聚氨酯预聚体(Si-PU),Si-PU与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得到Si-PU改性聚丙烯酸酯。以改性聚丙烯酸酯为成膜物质,以异氰酸酯基树脂为固化剂按基团等物质的量比配制成双组分清... 采用端羟基聚硅氧烷、功能单体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缩聚制备新型含硅聚氨酯预聚体(Si-PU),Si-PU与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得到Si-PU改性聚丙烯酸酯。以改性聚丙烯酸酯为成膜物质,以异氰酸酯基树脂为固化剂按基团等物质的量比配制成双组分清漆,并制备涂膜。采用FT-IR对改性前后聚丙烯酸酯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Si-PU用量对聚丙烯酸酯清漆的黏度、耐热性、附着力及其涂膜绝缘性的影响。FT-IR表明,Si-PU已经接枝到了丙烯酸酯共聚物的骨架中。Si-PU质量分数在0~15%,涂膜的附着力不变,且Si-PU用量为聚丙烯酸酯的15%时,得到综合性能良好的含硅聚氨酯改性聚丙烯酸酯清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硅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 清漆
下载PDF
含硅水性聚氨酯/SiO_2复合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小慧 丁运生 +1 位作者 薛攀 丁瑜秋 《涂料技术与文摘》 2012年第12期35-38,共4页
以羟基硅油(HPMS)、聚醚多元醇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主要原料,二羟基丙酸(DMPA)为扩链剂,制得含硅水性聚氨酯(Si-WPU),将SiO2分散于其中,制得了含硅水性聚氨酯/SiO2复合乳液(Si-WPU/SiO2)。采用FT-IR和DSC分别研究了Si-WPU/SiO2涂膜... 以羟基硅油(HPMS)、聚醚多元醇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主要原料,二羟基丙酸(DMPA)为扩链剂,制得含硅水性聚氨酯(Si-WPU),将SiO2分散于其中,制得了含硅水性聚氨酯/SiO2复合乳液(Si-WPU/SiO2)。采用FT-IR和DSC分别研究了Si-WPU/SiO2涂膜的结构和热性能,考察了硅油和SiO2的含量对Si-WPU/SiO2涂膜的吸水率以及复合乳液的黏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油已经与聚氨酯反应,形成聚合物;硅油和SiO2的加入,均能提高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硅油含量的增加,涂膜的耐水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复合乳液的黏度逐渐增大,乳液的稳定性逐渐变差;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涂膜的耐水性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复合乳液的黏度先变小后增大,乳液的稳定性逐渐变差。当羟基硅油含量为20%、SiO2含量为2%时,制得的复合乳液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硅油 水性聚氨酯 SIO2 吸水率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电排用浸塑聚氯乙烯老化研究及寿命预测
8
作者 吴亚玲 黎先梁 +3 位作者 杨绪锋 苏华武 方松喜 丁运生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2年第1期32-37,共6页
通过热老化试验,研究老化温度与老化时间对电动汽车电排用浸塑聚氯乙烯(DPVC)断裂伸长率、质量变化率和绝缘电阻的影响。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和拟合,建立不同温度下老化时间和断裂伸长率、质量变化率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绝缘电阻失效... 通过热老化试验,研究老化温度与老化时间对电动汽车电排用浸塑聚氯乙烯(DPVC)断裂伸长率、质量变化率和绝缘电阻的影响。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和拟合,建立不同温度下老化时间和断裂伸长率、质量变化率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绝缘电阻失效时间与质量损失降至50%时的临界时间较为接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DPVC质量损失作为其绝缘寿命评价的方法,简化DPVC绝缘寿命的预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排 浸塑聚氯乙烯 老化性能 寿命预测
下载PDF
离子液体改性聚乳酸共混物的降解性及毒性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徐红梅 任娜 +5 位作者 宣怡红 桂豪冠 丁运生 郭斌斌 梁倩 李兴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用不同质量分数的1-乙酸乙酯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AOEMIM][BF4])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制得[AOEMIM][BF4]/PLA共混物。通过分析共混前后PLA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的变化及共混物在PBS缓冲液中的质量损失率、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和溶... 用不同质量分数的1-乙酸乙酯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AOEMIM][BF4])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制得[AOEMIM][BF4]/PLA共混物。通过分析共混前后PLA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的变化及共混物在PBS缓冲液中的质量损失率、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和溶液pH值的变化,研究了[AOEMIM][BF4]对PLA熔融加工稳定性的影响及共混物的降解性能;考察了共混物降解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PLA经过熔融加工后,其Mn降低了16.7%,[AOEMIM][BF4]的加入可使Mn的变化减小,对加工过程具有稳定作用;在降解初期,共混物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迅速减小,降解液的pH值由7.4下降到3.0;共混物的降解随[AOEMIM][BF4]添加量的增加而加速;其降解液对小鼠无明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聚乳酸 降解性 毒性
下载PDF
硬段含量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薛攀 陈小慧 +1 位作者 孙晓红 丁运生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9-32,共4页
以聚酯多元醇、二羟甲基丙酸(DMPA)、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1,4-丁二醇(BDO)为主要原料,合成了阴离子型WPU(水性聚氨酯),并着重探讨了聚氨酯(PU)分子链中硬段含量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U分子链中硬段含量的不断增加,硬段的Tg(... 以聚酯多元醇、二羟甲基丙酸(DMPA)、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1,4-丁二醇(BDO)为主要原料,合成了阴离子型WPU(水性聚氨酯),并着重探讨了聚氨酯(PU)分子链中硬段含量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U分子链中硬段含量的不断增加,硬段的Tg(玻璃化转变温度)上升,但软段的Tg呈先升后降态势,WPU的外观由半透明泛蓝光转变为乳白色不透明(稳定性变差),并且WPU的黏度、耐水性和T型剥离强度均呈先升后降态势;当WPU中w(硬段)=22.79%时,相应WPU的综合性能相对最好,用其胶接聚酰胺(PA)/聚丙烯(PP)复合薄膜的T型剥离强度达到0.488 k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硬段含量 胶粘剂
原文传递
离聚体离子和链结构类型对无溶剂聚氨酯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磊 丁运生 +3 位作者 刘志 孙晓红 徐佩 薛攀 《聚氨酯工业》 2013年第1期15-18,共4页
采用自制的不同离子与链结构类型的羟基封端的聚氨酯离聚体为基础,聚醚三元醇(N-303)为稀释剂制备出无溶剂聚氨酯胶粘剂(SF-PU)。利用旋转粘度计和万能试验机对聚氨酯离聚体和SF-PU主剂的粘度及其固化后的剥离强度进行测试。研究了离聚... 采用自制的不同离子与链结构类型的羟基封端的聚氨酯离聚体为基础,聚醚三元醇(N-303)为稀释剂制备出无溶剂聚氨酯胶粘剂(SF-PU)。利用旋转粘度计和万能试验机对聚氨酯离聚体和SF-PU主剂的粘度及其固化后的剥离强度进行测试。研究了离聚体结构和类型对SF-PU的粘度、剥离强度和固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合成了预定结构的聚氨酯离聚体,其离子和链结构类型对聚氨酯离聚体的本体粘度、含离聚体的SF-PU的剥离强度和固化速度影响明显,其中以支化阳离子型SF-PU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离聚体 链结构 无溶剂 胶粘剂
下载PDF
Merrifield树脂负载咪唑基离子液体磁性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12
作者 靳丹萍 丁运生 熊仁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52-1255,共4页
制备了Merrifield树脂负载丙酸甲酯基咪唑基离子液体磁性微球。采用FT-IR和XRD对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TGA和VSM分别进行了热稳定性和磁性测试。结果表明,丙酸甲酯基咪唑基离子液体成功负载到Merrifield树脂微球上,并通过共沉淀的方法实... 制备了Merrifield树脂负载丙酸甲酯基咪唑基离子液体磁性微球。采用FT-IR和XRD对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TGA和VSM分别进行了热稳定性和磁性测试。结果表明,丙酸甲酯基咪唑基离子液体成功负载到Merrifield树脂微球上,并通过共沉淀的方法实现了微球的磁性化,其磁组分为FeOOH和γ-Fe2O3混合物。磁性微球的热稳定性优于无磁性的Merrifield树脂负载丙酸甲酯基咪唑基离子液体微球,在200℃以下不发生分解。磁性微球的磁化强度为11.364emu/g,显示出超顺磁性,无外磁场存在时不发生团聚。沉降实验结果表明,在磁感应强度为3.0×10-4T电磁场作用下,磁性微球10s内即可从水相中基本分离完全,而没有磁场作用时磁性微球粒子基本不从水相中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磁性微球 Merrifield树脂 负载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丙烯酸酯橡胶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旭鑫 倪国章 +3 位作者 苏江林 陈龙 Ali Bahader 丁运生 《橡胶工业》 CAS 2016年第10期615-618,共4页
采用两种不同工艺制备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丙烯酸酯橡胶(ACM)并用胶,研究制备工艺对MVQ/ACM并用胶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分别制备MVQ/白炭黑和ACM/白炭黑混炼胶工艺相比,MVQ/白炭黑混炼胶直接与ACM共混制备的并用胶分散... 采用两种不同工艺制备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丙烯酸酯橡胶(ACM)并用胶,研究制备工艺对MVQ/ACM并用胶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分别制备MVQ/白炭黑和ACM/白炭黑混炼胶工艺相比,MVQ/白炭黑混炼胶直接与ACM共混制备的并用胶分散较为均匀,并对一段硫化诱导期具有延迟作用。该工艺制备的混炼胶在一段硫化条件为160℃×12 min、二段硫化条件为180℃×120 min时制得的并用胶的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 丙烯酸酯橡胶 制备工艺 硫化特性 物理性能
下载PDF
醚基硅溶胶和多异氰酸酯反应制备SiO_2原位增强聚氨酯硬泡及其增强机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小通 杨公雯 +3 位作者 汪逸航 李嘉晋 倪国章 丁运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8-133,共6页
应用自制界面剂控制硅溶胶粒径,得到一种以聚醚多元醇为分散介质的聚醚基硅溶胶,以此硅溶胶与多异氰酸酯(PAPI)反应,制备了二氧化硅(SiO_2)原位增强聚氨酯(PU)硬泡。通过发泡反应特性测试、电子显微镜观察泡孔结构及PU硬泡的压缩强度测... 应用自制界面剂控制硅溶胶粒径,得到一种以聚醚多元醇为分散介质的聚醚基硅溶胶,以此硅溶胶与多异氰酸酯(PAPI)反应,制备了二氧化硅(SiO_2)原位增强聚氨酯(PU)硬泡。通过发泡反应特性测试、电子显微镜观察泡孔结构及PU硬泡的压缩强度测试,研究了原位反应生成的SiO_2对PU泡孔结构的影响,并结合数学模拟计算结果,探讨了SiO_2对PU硬泡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界面剂对硅溶胶有较强稳定作用,原位反应生成的SiO_2在PU发泡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异相成核作用,且这种作用导致的泡孔均匀性与泡孔壁厚增加是SiO_2增强PU硬泡的主要原因。当聚醚基硅溶胶浓度为8%时(以SiO_2含量计),制备出的PU硬泡的泡孔较均匀,压缩强度较未增强的PU硬泡提升了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硬泡 硅溶胶 原位增强
下载PDF
咪唑基离子液体IL-MPEG1000的合成及其对PLA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余芸 何飞 +3 位作者 陈守雨 靳丹萍 王平 丁运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52,共3页
本研究合成了一种含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1000)结构的咪唑基离子液体(IL-MPEG1000),并采用核磁共振(1 H NMR)对其进行了结构确认。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系列含IL-MPEG1000的聚乳酸(PLA)试样,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失重测试(TG)、扫... 本研究合成了一种含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1000)结构的咪唑基离子液体(IL-MPEG1000),并采用核磁共振(1 H NMR)对其进行了结构确认。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系列含IL-MPEG1000的聚乳酸(PLA)试样,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失重测试(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IL-MPEG1000对PLA性能的影响。DSC结果表明,IL-MPEG1000促使PLA玻璃化转变温度的降低,并导致PLA试样在升温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结晶峰与熔融双峰,说明IL-MPEG1000提高了PLA链段的运动能力。SEM观察到含IL-MPEG1000的PLA试样出现韧断现象,表明IL-MPEG1000起着增韧作用。然而,TG分析表明IL-MPEG1000的加入降低了PLA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离子液体 热性能 增韧
原文传递
PVC糊树脂颗粒特性对增塑糊陈化行为的影响
16
作者 夏爱华 凌宗勇 +2 位作者 苏江林 唐涛 丁运生 《聚氯乙烯》 CAS 2020年第6期13-19,共7页
选用5种不同牌号的PVC糊树脂制备出增塑糊,研究了PVC糊树脂的颗粒特性对增塑糊陈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小粒子可填充在大粒子之间,从而降低增塑剂的填充量,自由增塑剂更多,成糊后初始黏度较低;②与紧密型糊树脂相比,松散型糊树脂的... 选用5种不同牌号的PVC糊树脂制备出增塑糊,研究了PVC糊树脂的颗粒特性对增塑糊陈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小粒子可填充在大粒子之间,从而降低增塑剂的填充量,自由增塑剂更多,成糊后初始黏度较低;②与紧密型糊树脂相比,松散型糊树脂的增塑糊黏度稳定性更好;③分子质量越大,真实密度越大,增塑糊黏度稳定性越好;④对于紧密型糊树脂,低黏度的增塑糊在陈化过程中大粒子会发生沉降,导致糊中粒子分布不均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糊树脂 增塑糊 陈化行为 颗粒特性 黏度
下载PDF
双酚A对昆明小鼠免疫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红梅 江云 +6 位作者 谢庆效 陈培柱 杜玉芝 符政浩 李鑫 李国成 王仲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013-3019,共7页
为了研究双酚A对小鼠的免疫毒性,实验设立3个剂量的染毒组(分别为240、480和960 mg·kg-1)和1个未处理对照组,考察昆明种小鼠经口染毒21 d后,双酚A对小鼠脏器系数、免疫球蛋白水平、淋巴细胞增殖、NK细胞活性及脾淋巴细胞亚群比例... 为了研究双酚A对小鼠的免疫毒性,实验设立3个剂量的染毒组(分别为240、480和960 mg·kg-1)和1个未处理对照组,考察昆明种小鼠经口染毒21 d后,双酚A对小鼠脏器系数、免疫球蛋白水平、淋巴细胞增殖、NK细胞活性及脾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并采用HE染色法观察脾脏和胸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双酚A染毒后,小鼠的脾脏及胸腺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肝、脾系数增加,胸腺系数降低;血清中Ig G和Ig M水平降低,脾脏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CD4+细胞及CD8+细胞比例升高,NK细胞毒作用减弱.表明双酚A染毒可损伤小鼠的免疫器官,导致其免疫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免疫毒性 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三种形貌纳米SiO_2的调控合成及其原位增强亲水性聚氨酯注浆复合材料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嘉晋 范仁祥 +3 位作者 李雅迪 陈丁丁 倪建明 丁运生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57-962,共6页
以硅酸钠为硅源,通过对硅酸钠水解形成纳米SiO_2(nano SiO_2)的过程进行调控,得到含无定形nano SiO_2(nano A-SiO_2)、球状nano SiO_2(nano S-SiO_2)和层状六角形nano SiO_2(nano LH-SiO_2)的水溶胶。以异氰酸酯和高亲水性聚醚多元醇为... 以硅酸钠为硅源,通过对硅酸钠水解形成纳米SiO_2(nano SiO_2)的过程进行调控,得到含无定形nano SiO_2(nano A-SiO_2)、球状nano SiO_2(nano S-SiO_2)和层状六角形nano SiO_2(nano LH-SiO_2)的水溶胶。以异氰酸酯和高亲水性聚醚多元醇为原料,合成亲水性聚氨酯(HPU)预聚体,并实现其与硅溶胶的原位反应,制备nano SiO_2/HPU注浆复合材料。通过ATR-FTIR、TEM、SEM及力学性能测试,对nano SiO_2/HPU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实现了聚乙二醇(PEG)对硅酸钠水解生成nano SiO_2过程的调控,并且不同形态结构的nano SiO_2粒子对nano SiO_2/HPU注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同。其中,nano S-SiO_2/HPU具有更高的压缩强度,nano LH-SiO_2/HPU具有更强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原位增强 亲水性聚氨酯 注浆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咪唑型离子液体对小鼠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13
19
作者 徐红梅 田芳 +5 位作者 靳丹萍 丁运生 张威 严国林 杨珍 卓彩虹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0-423,共4页
采用寇氏改良法研究了咪唑型离子液体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并考察了烷基侧链长度对其毒性的影响,同时采用HE染色法观察了其对小鼠肝脏的毒性.结果表明,4种咪唑型离子液体([C10mim]Br、[C12mim]Br、[C14mim]Br和[C18mim]Br)对小鼠肝脏均有损... 采用寇氏改良法研究了咪唑型离子液体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并考察了烷基侧链长度对其毒性的影响,同时采用HE染色法观察了其对小鼠肝脏的毒性.结果表明,4种咪唑型离子液体([C10mim]Br、[C12mim]Br、[C14mim]Br和[C18mim]Br)对小鼠肝脏均有损伤,其LD50值在98.91~220.16mg·kg-1之间,为中等毒性.咪唑型离子液体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与其侧链长度有关,当碳链长度为14时,其毒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量(LD50)
原文传递
四氟硼酸化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对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红梅 任娜 +6 位作者 宣怡红 丁运生 陈欢欢 张叶 孙妍妍 赵盼盼 张未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8-303,共6页
采用寇式改良法研究了四氟硼酸化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考察了烷基侧链长度对毒性的影响,同时采用HE染色法观察了离子液体对小鼠胃、小肠、大肠、肝和肾组织的损害.结果表明,4种离子液体([Cnmim]BF4,n=10、12、14... 采用寇式改良法研究了四氟硼酸化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考察了烷基侧链长度对毒性的影响,同时采用HE染色法观察了离子液体对小鼠胃、小肠、大肠、肝和肾组织的损害.结果表明,4种离子液体([Cnmim]BF4,n=10、12、14、18)对小鼠的肠、肝、肾等组织均有损伤,其LD50值在56.16~214.18mg·kg-1之间,为中等毒性.四氟硼酸化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与烷基侧链长度有关,当碳链长度为14时,毒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