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比转数离心泵作透平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孙圣 李强 +2 位作者 黄志攀 孔繁余 石海峡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72,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比转数离心泵用作透平时的差别,应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不同比转数的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泵作透平的效率与泵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泵作透平时的流量、扬程换算系数随比转数变化的规律,并对不同比转数的泵内部功率损失分布进行... 为了研究不同比转数离心泵用作透平时的差别,应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不同比转数的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泵作透平的效率与泵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泵作透平时的流量、扬程换算系数随比转数变化的规律,并对不同比转数的泵内部功率损失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泵作透平的效率通常不高于泵的效率;泵在透平工况下的流量和扬程比泵工况的流量和扬程大,泵用作透平运行时的流量、扬程换算系数随比转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功率损失分布分析表明,叶轮内部的功率损失是泵作透平内部主要的功率损失,并随比转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因此对泵作透平的优化设计应当集中在对叶轮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透平 数值分析 功率损失分布
下载PDF
单叶片螺旋离心泵内部流场数值计算及油膜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华 陈斌 +2 位作者 施卫东 王炳祺 王震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1-385,共5页
针对比转数为240的单叶片螺旋离心式潜水排污泵内部流场,采用数值计算与试验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研究.以多面体网格为划分形式,应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其进行了全流场定常数值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外特性试验结果及油膜试验结果进... 针对比转数为240的单叶片螺旋离心式潜水排污泵内部流场,采用数值计算与试验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研究.以多面体网格为划分形式,应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其进行了全流场定常数值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外特性试验结果及油膜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数值预测的外特性及叶轮表面迹线结果与外特性试验及油膜试验结果能够较好地吻合,验证了多面体网格在单叶片螺旋泵数值计算方面的精度;通过对单叶片螺旋泵内部流场的剖析,发现了叶片进口附近存在泄漏流动,泄漏流的强度随流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3个流量工况(0.6Q_d,1.0Q_d和1.4Q_d)下,叶片吸力面出口附近的轮毂表面存在严重的回流现象,而在0.6Q_d工况时,该回流区域占据了流道宽度的80%以上;在叶片压力面与轮毂的交界处也存在多处回流,流量越小,回流越严重;3个工况下,蜗壳出口均存在较大的速度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片螺旋离心泵 流场 油膜试验 多面体网格 二次流
下载PDF
不同导叶数对立式斜流泵水力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从新 苏晓珍 +1 位作者 李强 黎义斌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68-71,100,共5页
为探索立式斜流泵导叶片数对水泵水力性能的影响,选择比转数ns=542.3的模型泵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双向FSI模型和单一流体域不同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双向FSI模型更加适合模拟斜流泵,能反映泵内水体真实流动规律;随着导叶片数的增... 为探索立式斜流泵导叶片数对水泵水力性能的影响,选择比转数ns=542.3的模型泵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双向FSI模型和单一流体域不同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双向FSI模型更加适合模拟斜流泵,能反映泵内水体真实流动规律;随着导叶片数的增加,泵内水力损失逐渐增大,当导叶数增加到7片时,泵内水力损失最大,占总扬程的15.20%;当导叶为3片时,泵内水力损失最小,只占总扬程的3.34%,且导叶出口速度分布以及导叶表面静压分布都较为合理。研究结果可为立式斜流泵导叶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导叶数 双向FSI LES模拟 斜流泵
下载PDF
半开式单叶片螺旋离心泵叶轮内部压力脉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斌 张华 +2 位作者 李国锋 王震 王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3-77,90,共6页
半开式单叶片螺旋离心泵由于叶轮结构不对称、叶轮与蜗壳之间的动静耦合作用以及叶顶间隙泄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泵内部伴随着很强的压力脉动效应,不利于机组的安全运行。针对比转数ns为237的半开式单叶片螺旋离心泵,以CCM+为仿真平台,... 半开式单叶片螺旋离心泵由于叶轮结构不对称、叶轮与蜗壳之间的动静耦合作用以及叶顶间隙泄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泵内部伴随着很强的压力脉动效应,不利于机组的安全运行。针对比转数ns为237的半开式单叶片螺旋离心泵,以CCM+为仿真平台,采用多面体网格划分计算区域,进行全流场定常/非定常数值计算,监测叶轮叶片进口附近及叶片中部区域的压力脉动。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监测得到的压力脉动趋势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但在监测点位置刚好离开叶片吸力面一定距离,并与同一轴向高度处叶片压力面具有较大圆周距离范围内时,数值计算得到的压力波动变化趋势与试验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结合数值计算得到的监测点附近压力云图分析发现,当叶片压力面逼近监测点时,压力达到最大值,并在叶片圆周厚度1/3处时,压力达到最小值。另外,从压力最低点到压力最高点范围内,2个监测点位置在5个工况下,压力波动均呈现出3种斜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开式单叶片螺旋离心泵 叶轮 多面体网格 压力脉动 非定常数值计算
下载PDF
转速对微型喷水推进泵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胡海鹏 石海峡 +2 位作者 柴立平 李绍旭 夏天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5-729,共5页
微型喷水推进泵的水力特性直接影响着喷水推进系统的效率。文章以功率小于400 W的微型喷水推进泵为模型,通过电机试验得出电机在不同转速情况下的特性,并针对喷水推进泵大流量、低扬程的特点搭建专门外特性试验台,对压力、流量等参数进... 微型喷水推进泵的水力特性直接影响着喷水推进系统的效率。文章以功率小于400 W的微型喷水推进泵为模型,通过电机试验得出电机在不同转速情况下的特性,并针对喷水推进泵大流量、低扬程的特点搭建专门外特性试验台,对压力、流量等参数进行测量采集,得出不同转速情况下喷水推进泵的特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喷水推进泵的转速对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转速的增加,最优效率向大流量区域偏移,效率峰值也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在喷水推进泵设计完成后可以通过转速的优化控制得出最优的效率工作区,提高不同应用环境下喷水推进泵的工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速 微型喷水推进泵 水力效率
下载PDF
祝贺《通用机械》杂志创刊10周年
6
作者 柴立平 《通用机械》 2012年第9期16-16,共1页
十年磨一剑,作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中国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的国家级刊物,《通用机械》杂志经过了十年的成长历程,在杂志社这个专业团体的努力下,已经成为了全国行业内知名的媒体。
关键词 通用机械 杂志社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 创刊 成长历程 国家级
下载PDF
低比转数排污泵内部PIV试验研究
7
作者 王震 陈斌 +2 位作者 张华 胡啟祥 高标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2-486,共5页
通过对传统机电一体式排污泵的结构改造,以有机玻璃材料来加工叶轮及蜗壳,利用半螺旋形吸水室改变来流方向,成功获得适合于PIV测试的试验泵段.采用轴编码器等同步装置和空心玻璃球作为示踪粒子,对3个工况下叶轮与蜗壳5个不同相对位置的... 通过对传统机电一体式排污泵的结构改造,以有机玻璃材料来加工叶轮及蜗壳,利用半螺旋形吸水室改变来流方向,成功获得适合于PIV测试的试验泵段.采用轴编码器等同步装置和空心玻璃球作为示踪粒子,对3个工况下叶轮与蜗壳5个不同相对位置的叶轮中间截面流场进行拍摄,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从PIV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大流量1.4Q_d和设计流量1.0Q_d工况下,叶轮内部流场在任意时刻均能够保持较好的轴对称性分布,而极小流量0.2Q_d情况下,叶轮内部流场较为紊乱,且表现出明显的非轴对称性.在所拍摄的5个时刻内,通道A由于穿过隔舌位置,其出口圆周的相对速度分布梯度和小流量下旋涡的强度、大小等均受到隔舌的强烈影响.在极小流量情况下,通道C随着叶轮的旋转,压力面附近的脱流不断加剧并形成旋涡,最终堵塞大部分流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泵 低比转数 PIV 脱流 射流尾迹
下载PDF
基于圆周分速度的轴流泵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斌 李贞彬 +2 位作者 张华 马洋 顾玉中 《流体动力学》 2018年第4期124-133,共10页
针对轴流泵进行水力性能设计和优化,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其水力效率的提升。以比转速ns = 1250的轴流泵为对象,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借助于N-S基本控制方程和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轴流泵进行了全流道数值模拟,统计其速度... 针对轴流泵进行水力性能设计和优化,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其水力效率的提升。以比转速ns = 1250的轴流泵为对象,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借助于N-S基本控制方程和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轴流泵进行了全流道数值模拟,统计其速度环量的变化规律,分析总结其外特性,研究其内部流动特征。通过解决实际过程中轴流泵扬程偏低的原因,提出圆周分速度修正系数,并选取了合适的圆周分速度修正系数来优化模型。根据优化结果可见,优化之后,轴流泵的水力性能得到明显提升,满足设计要求工况,扬程从2.729 m提高到3.44 m,水力效率从80.35%提高到82.69%,同时高效区明显扩大。从内部流动分析得出,优化之后叶轮内部流体流态稳定,无脱流、旋涡等现象,流速均匀分布。在轴流泵叶轮设计过程中,宜采用变环量设计,减小轮毂处的环量,同时增大轮缘处的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水力性能 圆周分速度修正系数 优化设计 速度环量
下载PDF
推流器布置对氧化沟流场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斌 王炳祺 +2 位作者 张华 王强 王震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7-231,共5页
针对环形跑道式氧化沟污泥沉积现象,在池形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推流器的布置位置,以STARCCM+软件为仿真平台,采用多面体网格划分方式,调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4台推流器同时开启状态下进行全流场模拟.分析流道各断面的速度分布、整体... 针对环形跑道式氧化沟污泥沉积现象,在池形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推流器的布置位置,以STARCCM+软件为仿真平台,采用多面体网格划分方式,调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4台推流器同时开启状态下进行全流场模拟.分析流道各断面的速度分布、整体流场的流速分布以及流场死区率(速度低于某一值所占区域的比例),寻找适合于该池型结构的推流器最优布置方式.结果表明:推流器的安装位置对流速的分布至关重要,其与中间导流墙的间距偏大或偏小都会导致流场速度分布不均匀,死区率较高,而当其间距为环形导流墙半径与偏置距离之和的0.85倍时,整体的流速分布最为均匀,主要断面的平均流速较高,且均在0.35 m/s以上,死区率最低;在环形导流墙背后以及中间导流墙的两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脱流区域,但可以通过改变推流器位置进行改善;在氧化沟的弯道处受推流以及壁面阻碍作用有明显的涡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流器 安装位置 导流墙 偏置距离 死区率
下载PDF
轴流泵叶轮进口流场PIV试验与数值计算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华 施卫东 +2 位作者 陈斌 张德胜 邵佩佩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1-465,共5页
轴流泵内部流场较为复杂,尤其是端璧区的叶顶泄漏,不仅能破坏叶轮进口流场,而且对叶轮流道内流场也有较大的影响.采用CFD数值计算与PIV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对叶轮进口附近流场进行研究,以揭示其流动机理.PIV结果表明:在1.2Q_(opt)和1.... 轴流泵内部流场较为复杂,尤其是端璧区的叶顶泄漏,不仅能破坏叶轮进口流场,而且对叶轮流道内流场也有较大的影响.采用CFD数值计算与PIV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对叶轮进口附近流场进行研究,以揭示其流动机理.PIV结果表明:在1.2Q_(opt)和1.0Q_(opt)工况下的流线及速度云图分布较为均匀,而0.8Q_(opt)工况下,外缘壁面靠近叶片进口边处出现低速区,且流线向轮毂侧偏转.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预测外特性结果与试验相吻合,叶轮进口的流场也与PIV结果一致;另外,在1.2Q_(opt)工况下,5%叶顶高处的间隙内部流动方向与主流一致;1.0Q_(opt)工况下,流体基本沿周向运动;当流量减小到0.8Q_(opt)时,出现叶顶泄漏,并在间隙内靠压力面侧形成分离后再附着的现象,在吸力面一侧受泄漏流与主流碰撞及相互卷吸的影响,形成一个逆时针方向的旋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PIV 叶顶泄漏 数值计算 结构网格
下载PDF
周进周出矩形沉淀池配水孔分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斌 汪源 +3 位作者 张华 杨荣群 王炳祺 王强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57,共4页
针对周进周出矩形沉淀池中配水孔的设计方法不明确,根据某具体工程实例设计了模型系统,主要包括进水渠、配水孔和出水收集渠,利用两相流非定常数值计算对其进行仿真模拟,统计各配水孔的流量大小,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在确... 针对周进周出矩形沉淀池中配水孔的设计方法不明确,根据某具体工程实例设计了模型系统,主要包括进水渠、配水孔和出水收集渠,利用两相流非定常数值计算对其进行仿真模拟,统计各配水孔的流量大小,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在确认数值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对模型系统中的配水孔布置方式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布置参数。根据优化结果,提出明确的换算方法,将优化结果应用至示范工程,并利用数值计算进行效果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沉池 配水孔 明渠流动 数值计算 滞止压力
下载PDF
叶轮参数对泵出口压力脉动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柴立平 叶欢 +1 位作者 任志明 李辉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45-650,共6页
为了研究串并联泵出口处的振动特性,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多相干分析方法,首先进行了两参数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评价了叶片数和叶片出口安放角对叶轮出口处压力脉动的影响,然后对叶轮出口压力信号进行拟合,获得较为规律的三角函数表达式,... 为了研究串并联泵出口处的振动特性,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多相干分析方法,首先进行了两参数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评价了叶片数和叶片出口安放角对叶轮出口处压力脉动的影响,然后对叶轮出口压力信号进行拟合,获得较为规律的三角函数表达式,其中首、次级叶轮出口压力信号拟合度分别为0.809 6和0.818 0,泵出口压力信号拟合度为0.719 4.运用多相干分析方法给出了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对泵出口处压力脉动的主次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频域上,叶轮出口处压力峰值均出现在倍叶频处,符合转频规律;首级叶轮叶片数对泵出口压力脉动影响最大;泵出口处压力脉动频域主峰幅值随着叶片数的增加而减小.研究结果对串并联泵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并联泵 压力脉动 叶轮参数 信号分析
下载PDF
轴流泵内部流场的二维粒子成像测速试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华 施卫东 +2 位作者 陈斌 张德胜 胡啟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93-98,F0004,共7页
为研究0.8Qopt工况下,叶轮及导叶进出口的流场分布情况,选择比转速ns=700的轴流泵进行模型缩放,并对其进行结构改造,以得到能够适合于2D-PIV内部流场测试的试验台。结构改造包括:采用透明的有机玻璃材料代替传统金属材料,达到内部可视... 为研究0.8Qopt工况下,叶轮及导叶进出口的流场分布情况,选择比转速ns=700的轴流泵进行模型缩放,并对其进行结构改造,以得到能够适合于2D-PIV内部流场测试的试验台。结构改造包括:采用透明的有机玻璃材料代替传统金属材料,达到内部可视化的目的;将传统的锥形扩散式导叶体设计成圆柱状,以减小光学折射的复杂程度;合并转轮室及导叶外筒壁,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以消除叶轮区域与导叶区域之间法兰对内部流场的遮挡;将导叶内轴承后移,并加装筋板,使得载荷能够顺利传递到基础中。综合以上手段,成功改造了试验泵段。在PIV试验过程中,利用轴编码器及同步装置,取得了很好的同步效果。同时,以有机玻璃空心球作为示踪粒子,配合新的标定方式,取得了理想的试验效果。从试验结果分析可知:在0.8Qopt流量下,叶轮进口边外缘处受叶顶泄漏影响,使得该处来流向轮毂侧偏转,但叶轮进口前端截面上的流场整体分布较为均匀;叶轮轮毂与导叶轮毂之间存在的顺时针方向漩涡,对叶轮出口边根部附近的流场造成较大的影响,且叶轮出口边与导叶进口边轴向间隙内的流场具有整体向外缘偏转的趋势;导叶出口以后的流线方向则向轮毂侧偏转,且在出口边外缘处出现局部高速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 试验 轴流泵 小流量 泵段改造 PIV 叶顶泄漏 轴向漩涡
下载PDF
叶轮进口条件对串并联离心泵无过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晓珍 杨从新 +1 位作者 黎义斌 李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60-67,共8页
为了阐明叶轮进口条件对串并联离心泵无过载性能的影响,该文从速度三角形理论出发,引入进口速度加权平均角度(θ),推导了单级模型泵无压直管叶轮进口条件的最大轴功率,以及相对应的流量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串并联离心泵分别... 为了阐明叶轮进口条件对串并联离心泵无过载性能的影响,该文从速度三角形理论出发,引入进口速度加权平均角度(θ),推导了单级模型泵无压直管叶轮进口条件的最大轴功率,以及相对应的流量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串并联离心泵分别应用无压半螺旋和有压半螺旋2种不同叶轮进口条件对无过载性能的影响。结合(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对各模型泵外特性曲线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搭建试验台分别对单级模型泵和串并联离心泵进行试验。分析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能够较好地吻合,在设计工况下,扬程误差和功率误差均在5%以内,从而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证明:不同叶轮进口条件下,得到的轴向速度分布均匀度变化不大,均匀度较好;而流动偏移角(γ)值有较大的差异,γ值越大越有利于无过载性能的实现。该研究结果为串并联离心泵的无过载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数值方法 叶轮 串并联离心泵 进口条件 无过载 试验
下载PDF
基于热-结构耦合的旋转阀间隙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宫恩祥 夏天 +2 位作者 杨岩 蔡皖锋 胡海鹏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8-702,共5页
旋转阀阀体和转子的间隙对旋转阀的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和热力学理论对旋转阀阀体和转子的计算模型进行热分析,得到阀体和转子的温度场分布;利用热-结构耦合应变分析得到的变形量来计算旋转阀阀体和转子的间隙值,详细研... 旋转阀阀体和转子的间隙对旋转阀的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和热力学理论对旋转阀阀体和转子的计算模型进行热分析,得到阀体和转子的温度场分布;利用热-结构耦合应变分析得到的变形量来计算旋转阀阀体和转子的间隙值,详细研究阀体上部不同管道作用力、物料对转子的作用力以及不同物料温度对旋转阀阀体和转子之间间隙值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阀体的温度从内到外逐渐降低,转子叶片处温度分布均匀,转子两端温度较低;随着物料温度的升高、阀体和转子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大;物料与转子作用力对间隙值影响可以忽略;随着阀体所受压力增大,阀体与转子间的间隙值增大,如需承受更大的上部管道作用力,可通过在阀体上增加加强筋等结构来增大局部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阀 拟流体 热-结构耦合 物料温度 间隙值
下载PDF
低比转数排污泵数值计算与实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华 陈斌 +2 位作者 施卫东 徐焰栋 王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8-81,52,共5页
结合数值计算与PIV实验手段,对一改造过的比转数n s=60的潜水排污泵蜗壳内部流动进行了研究。采用六面体结构化网格对其进行全流场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口环泄漏导致该区域附近的湍动能最大,且设计工况下蜗壳内部湍动能要大于叶... 结合数值计算与PIV实验手段,对一改造过的比转数n s=60的潜水排污泵蜗壳内部流动进行了研究。采用六面体结构化网格对其进行全流场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口环泄漏导致该区域附近的湍动能最大,且设计工况下蜗壳内部湍动能要大于叶轮内部。另外,通过外特性实验结果、PIV测试结果与CFD数值计算的对比发现,二者能够较好地吻合,验证了数值计算的正确性,并得出以下结论:受叶轮出口绝对速度与圆周方向夹角随流量增加而变大的影响,在0.6Q opt和Q opt流量下第8断面内的流体一部分再次通过蜗壳进入第1断面内,导致蜗壳隔舌与蜗壳进口之间的速度较高,在该处造成较大的速度梯度;而在1.4 Q opt工况下此现象消失,蜗壳第8断面附近的速度最高,速度梯度较大;并且在大流量1.4Q opt下蜗壳第1断面与第5断面之间能够明显地看出3个从叶轮出口射流出来的高速尾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泵 低比转数 蜗壳 数值计算 PIV
下载PDF
大型排水泵装置空化区间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2
17
作者 燕浩 柴立平 +2 位作者 李跃 李强 石海峡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9-685,共7页
为了研究大型排水泵装置空化区间,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应用Rayleigh-Plesset模型对泵装置内部空化进行描述,结合模型泵试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准确性.重点分析了泵装置相同水位不同流量系数δ下的空化分布规律、空化体积分数以及大流量... 为了研究大型排水泵装置空化区间,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应用Rayleigh-Plesset模型对泵装置内部空化进行描述,结合模型泵试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准确性.重点分析了泵装置相同水位不同流量系数δ下的空化分布规律、空化体积分数以及大流量系数下叶片表面受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设计水位下,δ≥0.8和δ=1.0时泵装置叶轮非空化运行角度分别为-8°~0°和-8°^+6°;与设计水位相比,泵装置进水池水位降低会增大空化区间,反之将会减小;相同流量系数下,叶轮运行角度偏离0°越大,空化现象越严重,空化体积分数越大;进口水位达到最高防洪水位,非空化区间的最大运行工况为Q=28.75 m3/s;大流量系数下运行时,叶轮表面总压分布随着叶轮运行角度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为大型排水泵装置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排水泵装置 轴流泵 数值模拟 空化 运行水位
下载PDF
不同结构形式对串并联离心泵振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跃 施卫东 韩笑笑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44-749,共6页
为了研究串并联离心泵不同结构形式对泵外特性及其振动特性的影响,选取叶轮匹配螺旋型压水室和叶轮匹配导叶匹配环形压水室2种结构形式,并参考优秀水力模型采用速度系数法对2种结构形式的串并联离心泵的叶轮进行水力设计,按照标准专门... 为了研究串并联离心泵不同结构形式对泵外特性及其振动特性的影响,选取叶轮匹配螺旋型压水室和叶轮匹配导叶匹配环形压水室2种结构形式,并参考优秀水力模型采用速度系数法对2种结构形式的串并联离心泵的叶轮进行水力设计,按照标准专门搭建了外特性与振动试验台,对串并联离心泵2种结构形式下的外特性及不同监测点的机脚加速度的1/3倍频程进行数据采集、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轮匹配螺旋型压水室的原始结构形式的效率比叶轮匹配导叶匹配环形压水室的新型结构形式的效率要高;串并联离心泵采用叶轮匹配导叶匹配环形压水室的结构形式对于泵组的减振降噪具有良好的作用,新型结构比原始结构在全频段各个监测点振动噪声减小3~4 d B;各个监测点的振动在各个频段的变化无规律可循,监测点的振动噪声也有所变化,监测考核时应布置多个监测点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并联离心泵 结构形式 外特性试验 振动 1/3倍频程
下载PDF
不同叶片形式的排污泵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华 陈斌 +2 位作者 汪源 史长彪 李国锋 《水泵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3,共4页
排污泵应用广泛,种类繁多,堵塞和低效是排污泵最常遇到的问题。由于排污泵用于环境恶劣的场所,工况范围变化剧烈,不仅需要考虑通过能力,还需顾及效率,更要考虑其工况变化和确保稳定运行。本文通过对比多叶片式、双通道式、单叶片式以及... 排污泵应用广泛,种类繁多,堵塞和低效是排污泵最常遇到的问题。由于排污泵用于环境恶劣的场所,工况范围变化剧烈,不仅需要考虑通过能力,还需顾及效率,更要考虑其工况变化和确保稳定运行。本文通过对比多叶片式、双通道式、单叶片式以及单螺旋式这四种形式排污泵的过流能力以及外特性,发现多叶片式叶轮效率最高但通过能力最差,而单螺旋式叶轮兼顾了通过能力与效率,是综合性能最好的,这为适应未来市场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泵 叶片形式 通过能力 外特性
下载PDF
双向贯流泵机组振动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斌 张华 +2 位作者 张克危 陈喜阳 黄学军 《水泵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0-33,共4页
振动是影响双向贯流泵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双向贯流泵在干坑安装情况下振动噪声较大的现象,本文对双向贯流泵进行了振动与压力脉动测试,据此对振动原因进行诊断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不同方向上的刚度不同,会导致振动幅值... 振动是影响双向贯流泵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双向贯流泵在干坑安装情况下振动噪声较大的现象,本文对双向贯流泵进行了振动与压力脉动测试,据此对振动原因进行诊断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不同方向上的刚度不同,会导致振动幅值具有较大的差别,但振动的主频基本一致;且机组转动部分的质量不平衡是引起振动的主要原因,而压力脉动对振动的影响在本实验中较小。通过对水力因素以外的机械缺陷进行探讨,发现其与振动之间的关联性,为进一步改进机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贯流泵 振动 噪声 压力脉动 测试 诊断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