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0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行业需求发展的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汪莉 吴迪 卢剑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30-134,共5页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汽车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高校车辆工程专业要培养出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就需要针对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通过加强多元化理论课程建设及强化创...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汽车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高校车辆工程专业要培养出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就需要针对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通过加强多元化理论课程建设及强化创新实践课程建设两个方面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并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估方式进行课程建设改革,以提高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出适合汽车行业需求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需求 车辆工程专业 课程体系
下载PDF
新工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合肥工业大学智能车辆创新实验班”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炳力 张代胜 +1 位作者 黄鹤 汤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21-125,共5页
随着汽车产业发展,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我国高校车辆工程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已无法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文章以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创设的"智能车辆创新实验班"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实... 随着汽车产业发展,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我国高校车辆工程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已无法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文章以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创设的"智能车辆创新实验班"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实验班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探索从优化课程体系、培养优质师资、自编教学资料、改善实验条件和建立创新实践基地等方面进行学科建设,以期能为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及新工科的建设与实践提供一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车辆工程专业 智能车辆 创新实验班
下载PDF
批判性思维在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以汽车电器与电子课程为例
3
作者 白先旭 吴迪 +1 位作者 武裕 张良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4期55-58,共4页
批判性思维是以一种以合理的、反思的、心灵开放的方式进行思考,从而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逻辑严谨地推理、合理地论证,进而完成思辨精神培养的思维方式。在车辆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这种思维方式和精神,具有普适性... 批判性思维是以一种以合理的、反思的、心灵开放的方式进行思考,从而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逻辑严谨地推理、合理地论证,进而完成思辨精神培养的思维方式。在车辆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这种思维方式和精神,具有普适性意义,有利于新工科专业教育内涵发展。该文基于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的基本理论,结合汽车电器与电子课程教学实践,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议题式教学模式和课后辅导等方面,进行批判性思维在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探索,以培养具有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而满足汽车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车辆工程 复合型人才 教学目标 议题式教学
下载PDF
考虑车流密度的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4
作者 吴迪 张栋 +3 位作者 郭鸣明 赵韩 张冰战 邱明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8,共9页
文章考虑车流密度对车速预测的影响,基于仿真实验平台采集不同车流密度下的行驶数据,建立考虑车流密度的多马尔可夫矩阵车速预测模型;以整车燃油经济性和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平衡为优化目标,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 文章考虑车流密度对车速预测的影响,基于仿真实验平台采集不同车流密度下的行驶数据,建立考虑车流密度的多马尔可夫矩阵车速预测模型;以整车燃油经济性和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平衡为优化目标,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并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控制策略模型;基于CRUISE软件搭建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并与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考虑车流密度的MPC能量管理策略使得整车燃油经济性有明显提高,相较于不考虑车流密度的能量管理策略提高6.33%。该文方法对于其他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流密度 马尔可夫模型 工况识别 能量管理 模型预测控制(MPC)
下载PDF
交通信号与网联汽车速度协同优化方法研究
5
作者 陈欣宇 陈健 +1 位作者 钱立军 王其东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67-2278,共12页
为提高信号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和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驾驶员误差的交通信号与网联汽车速度协同优化方法。在交通层,将交通信号优化问题转化为寻找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最优序列的排序问题,构建了交通信号优化的最优控制模型,... 为提高信号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和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驾驶员误差的交通信号与网联汽车速度协同优化方法。在交通层,将交通信号优化问题转化为寻找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最优序列的排序问题,构建了交通信号优化的最优控制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的交通信号优化算法;在车辆层,考虑驾驶员误差的影响,构建了车辆速度优化的最优控制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随机模型预测控制的网联汽车速度优化算法。仿真和智能网联微缩车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协同优化策略能够有效缓解交叉口车辆由于驾驶员误差导致的减速停车,进一步降低了车辆的行程时间、怠速时间和燃油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信号交叉口 协同控制 驾驶员误差
下载PDF
基于三层加权堆叠模型的电动汽车剩余里程预测
6
作者 石琴 侯伟路 +2 位作者 张晓楠 吴为教 贺泽佳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为实现电动汽车剩余里程准确预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三层加权堆叠模型的电动汽车剩余里程预测方法。结合最大信息系数和斯皮尔曼系数作为变量评价准则,使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算法从候选特征集中优化得到输入特征集。构建考虑原始训练特征... 为实现电动汽车剩余里程准确预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三层加权堆叠模型的电动汽车剩余里程预测方法。结合最大信息系数和斯皮尔曼系数作为变量评价准则,使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算法从候选特征集中优化得到输入特征集。构建考虑原始训练特征的三层堆叠模型,并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得到堆叠模型中基模型权重。最后,使用输入特征集对三层加权堆叠模型训练并实现电动汽车剩余里程预测,结果表明所述三层加权堆叠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此外,与其他模型相比,所述堆叠三层加权模型的泛化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mRMR算法 Stacking模型 剩余里程
下载PDF
交通运输类专业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丁恒 黄文娟 +4 位作者 张卫华 柏海舰 侯超群 董瑞娟 郑小燕 《高教学刊》 2025年第1期55-58,共4页
面向交通强国、碳达峰碳中和等新形态下,如何支撑交通领域发展和人才需求,培养适应新工科发展,满足交通运输建设发展需求的综合创新型人才是交通运输类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该研究围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建立交通运输类实践教学认... 面向交通强国、碳达峰碳中和等新形态下,如何支撑交通领域发展和人才需求,培养适应新工科发展,满足交通运输建设发展需求的综合创新型人才是交通运输类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该研究围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建立交通运输类实践教学认知、设计、综合和创新四层次模块,并针对每个模块构架以实际工程资料库为基础的实践教学平台,设计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响应行业动态需求,通过评价反馈促进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为宗旨的新形态下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进一步结合专业实践,提供教学体系的实施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交通运输类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项目式课程产教融合改革探索
8
作者 汪陈芳 张贤文 +2 位作者 钱叶剑 周涛涛 张郁 《教育进展》 2025年第3期535-539,共5页
在“双碳”战略驱动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面临技术迭代与人才需求升级的双重挑战。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课程滞后、实践脱节、评价静态化等问题,本研究以产教融合为核心,构建“三阶四维”项目式课程改革模式。该模式通过“基础认知–... 在“双碳”战略驱动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面临技术迭代与人才需求升级的双重挑战。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课程滞后、实践脱节、评价静态化等问题,本研究以产教融合为核心,构建“三阶四维”项目式课程改革模式。该模式通过“基础认知–专项突破–综合创新”三阶段能力递进路径,整合学科知识、工程实践、创新思维与职业素养四维目标,形成校企协同闭环体系。实践数据显示,改革后学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显著提升。研究揭示了校企资源协同不均衡、跨学科整合阻力等共性问题,并提出构建区域产教联盟、开发数字孪生平台等优化路径。本成果为新能源领域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参考范式。Under the impetus of the “Dual Carbon Strategy”, the discipline of 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ces dual challenges of rapid technological iteration and upgraded talent demands. Addressing issues such as outdated curricula, disconnection of practical training, and static evaluation systems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s, this study constructs a “Three-Stage Four-Dimension” project-based curriculum reform model centered on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The model integrates a progressive competency development path (“foundational cognition - specialized breakthrough -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with four-dimensional objectives (disciplinary knowledge, engineering practice,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ofessional literacy), forming a closed-loop collaborative system between academia and industry. Empirical data demonstrate that post-reform improvements include a great increase in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The study identifies common challenges such as uneven resource coordination and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barriers, proposing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like regional industry-education alliances and digital twin platforms.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ly grounded and practically validated paradigm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new energy se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项目式课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复合制动控制研究
9
作者 吴迪 赵飞 《汽车实用技术》 2025年第5期27-34,共8页
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四轮电机制动力矩和摩擦制动力矩可独立控制的特点,提出一种综合考虑横摆稳定性与制动能量回收的复合制动控制策略。该策略采用分层控制结构,上层控制器包括基于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的纵向速度跟踪控制器和... 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四轮电机制动力矩和摩擦制动力矩可独立控制的特点,提出一种综合考虑横摆稳定性与制动能量回收的复合制动控制策略。该策略采用分层控制结构,上层控制器包括基于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的纵向速度跟踪控制器和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横摆力矩控制器。下层控制以轮胎利用率为优化目标,通过二次规划方法完成四轮制动力矩分配,以制动强度、电池荷电状态(SOC)值、车速为影响因子求解电机制动力占比系数,从而获得电机制动力矩以及摩擦制动力矩。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和CarSim搭建联合仿真模型,在转弯制动工况下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保证车辆制动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制动能量回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驱动 制动能量回收 横摆稳定性 分层控制
下载PDF
对标“两性一度”的交通专业“运筹学”金课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最短路径问题的教学设计为例
10
作者 刘昊翔 于旸 +2 位作者 龙建成 丁建勋 凌翔 《物流科技》 2025年第7期150-153,共4页
在教育部倡导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课程组以“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标准为指导,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教学改革措施。文章依托最短路径问题教学设计案例,展示了课程组如何通过重构课程内... 在教育部倡导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课程组以“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标准为指导,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教学改革措施。文章依托最短路径问题教学设计案例,展示了课程组如何通过重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课程设计,构建课前导学、课堂讲授与互动、课后拓展的多维度、多模式教学方法等途径,持续提升“运筹学”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打造“运筹学”金课的教学改革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课 两性一度 运筹学 交通专业
下载PDF
基于实时载质量分布的电动轻型载重汽车横向控制算法的研究
11
作者 张炳力 周晨志 +3 位作者 牛飞 胡源 晋琦 赵长松 《橡胶工业》 2025年第2期89-96,共8页
探讨基于实时载质量分布的电动轻型载重汽车横向控制算法。首先通过智能轮胎加速度传感器实时测量轮胎接地变形系数,间接算出每个轮胎实时垂向负荷,结合所有轮位垂向负荷参数估算出整车总质量、质心位置和侧偏刚度;然后在自然坐标系下... 探讨基于实时载质量分布的电动轻型载重汽车横向控制算法。首先通过智能轮胎加速度传感器实时测量轮胎接地变形系数,间接算出每个轮胎实时垂向负荷,结合所有轮位垂向负荷参数估算出整车总质量、质心位置和侧偏刚度;然后在自然坐标系下建立电动轻型载重汽车二自由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线性二次调节器的车辆横向控制算法;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与Trucksim软件联合仿真,使电动轻型载重汽车在不同载质量下均能够较好地实现转向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轻型载重汽车 智能轮胎 横向控制算法
下载PDF
大中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12
作者 卢川 陈一锴 《现代交通技术》 2020年第1期69-72,共4页
本文以合肥市为例,对大中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导致交通拥堵的原因主要有道路网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产业布局间的不协调,道路网自身结构不优化,缺乏交通管理手段,轨道交通等设施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干扰以及公共交通系统不... 本文以合肥市为例,对大中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导致交通拥堵的原因主要有道路网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产业布局间的不协调,道路网自身结构不优化,缺乏交通管理手段,轨道交通等设施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干扰以及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等。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发地区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方面的成功经验,从科学完善城市规划、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升智能化交通管理水平、优化慢行交通系统和增强民众交通法规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城市 交通拥堵 成因分析 治理对策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的交通土建专业产教协同育人实践
13
作者 李锐 张龙杰 +1 位作者 王华 张小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52期136-139,共4页
在智慧教育时代,高校育人模式的构建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对人才培养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应优化转变,校企应紧密结合,将课程思政、专业认证与数智创新有机融入育人目标。结合交通土建专业特点,制定产教融合育人举措,... 在智慧教育时代,高校育人模式的构建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对人才培养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应优化转变,校企应紧密结合,将课程思政、专业认证与数智创新有机融入育人目标。结合交通土建专业特点,制定产教融合育人举措,注重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提供多样化学习方式;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机制,全面评估学生在思政、专业与创新方面的表现,全方位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时代 交通土建专业 产教协同 育人模式 评价机制
下载PDF
智能网联汽车双车道主动换道优化规划仿真
14
作者 王飞 黄鹤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7期184-188,共5页
由于交通流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感知其它车辆的运动、速度、加速度等存在困难,导致双车道主动换道最优路线的获取难度较大。为此,提出智能网联汽车双车道主动换道最优路线仿真方法。建立智能网联汽车的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构... 由于交通流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感知其它车辆的运动、速度、加速度等存在困难,导致双车道主动换道最优路线的获取难度较大。为此,提出智能网联汽车双车道主动换道最优路线仿真方法。建立智能网联汽车的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构建换道场景获取道路信息,并判断驾驶人产生换道的意图,将车辆换道路线划分为4条曲线,采用三次多项式规划出满足车辆动力学和运动学约束的第一条曲线,以此求取第二、三、四条曲线,平滑连接四条曲线,获得智能网联汽车双车道主动换道的最优路线。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换道安全性高、路线规划合理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换道场景 主动换道 三次多项式 路线规划
下载PDF
基于SAC算法的多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钱立军 宣亮 +1 位作者 陈健 陈晨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1,共7页
针对深度Q网络(deep Q-learning network,DQN)算法在解决多交叉口交通信号配时方案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参数波动导致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柔性“行动器-评判器”(soft actor-critic,SAC)的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并设计了相应... 针对深度Q网络(deep Q-learning network,DQN)算法在解决多交叉口交通信号配时方案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参数波动导致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柔性“行动器-评判器”(soft actor-critic,SAC)的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系统采样策略和回报函数.与原采样策略相比,新采样策略将相邻智能体的策略信息加入到系统状态中,使当前智能体能够得到更多的交叉口交通分布和合作策略信息.与原回报函数相比,新回报函数中引入空间折扣因子,缩小了相邻智能体的观察和回报值,使当前智能体更加关注和改善当前交通状况.随后在此基础上分别应用DQN和SAC算法设计交通信号控制方法.Webster配时法是利用相位流量数据开发的一种基于周期的固定相位长度交通信号方法,与DQN和SAC算法相比,其优化目标是降低交叉口延迟时间,不考虑交叉口排队长度.在城市交通模拟软件(simulation of urban mobility,SUMO)中构建一个时变交通流交通网络,并在其中分别对基于DQN、SAC和Webster配时法的信号配时控制方法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SAC算法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与基于DQN算法和Webster配时法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相比,能够显著减少交叉口排队长度和平均延迟时间,具体来说,车辆平均排队长度分别减少了17.8%和28.2%,平均延迟分别减少了26.8%和36.3%,说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交通信号控制 信号交叉口 深度Q网络 柔性“行动器-评判器”
下载PDF
基于路面识别算法的分布式驱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常九健 吴佳豪 方建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6,共12页
针对在低附着系数路面上由于分布式驱动汽车质量变化及道路坡度影响造成驱动防滑控制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路面识别算法和滑模控制的驱动防滑控制策略。通过递归最小二乘法估计整车质量和道路坡度,修正车轮垂直载荷,根据附着系... 针对在低附着系数路面上由于分布式驱动汽车质量变化及道路坡度影响造成驱动防滑控制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路面识别算法和滑模控制的驱动防滑控制策略。通过递归最小二乘法估计整车质量和道路坡度,修正车轮垂直载荷,根据附着系数和滑转率的关系设计路面识别策略,获取最优滑转率作为控制目标,采用滑模控制算法实现对滑转率的快速跟踪。通过Car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和实车试验,与传统的PI控制策略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策略滑转率误差RMSE值降低75.1%,实车试验验证本文中提出的控制算法在整车滑转率控制上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驱动 电动汽车 路面识别 驱动防滑控制 滑模控制
下载PDF
控制吸力下低应力条件的合肥膨胀土抗剪强度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侯超群 张荣健 李永鑫 《中外公路》 2024年第1期48-54,65,共8页
膨胀土边坡在变饱和条件下可能发生浅层滑塌失稳。为了研究非饱和膨胀土在低应力条件下的强度特性,采用非饱和三轴仪设置多组不同基质吸力和应力条件,进行合肥膨胀土的三轴剪切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膨胀土所受净围... 膨胀土边坡在变饱和条件下可能发生浅层滑塌失稳。为了研究非饱和膨胀土在低应力条件下的强度特性,采用非饱和三轴仪设置多组不同基质吸力和应力条件,进行合肥膨胀土的三轴剪切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膨胀土所受净围压应力不断降低时,其应力-应变曲线会由应变硬化向应变软化过渡;非饱和膨胀土强度随基质吸力增大而增大;浅层膨胀土的抗剪强度会呈现明显降低,具有非线性特点;非饱和膨胀土的黏聚力对抗剪强度影响显著,低应力条件下黏聚力会显著降低,内摩擦角明显增大;净围压应力对低应力段土体强度影响明显,而基质吸力对低应力段土体强度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膨胀土 抗剪强度 非饱和三轴试验 低应力条件 基质吸力 非线性
原文传递
基于自激振动激励器的流动控制汽车减阻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勃夫 陈自强 +2 位作者 孙亮 吴姚烨 徐晓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5-752,772,共9页
为了降低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文章采用一种基于内部结构流固耦合的自激振动激励器以产生高速、高频的脉冲微射流进行主动流动控制。通过ANSYS双向流固耦合仿真模拟激励器的工作过程,分析其产生的脉冲射流速度和频率,再从不同工作参数... 为了降低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文章采用一种基于内部结构流固耦合的自激振动激励器以产生高速、高频的脉冲微射流进行主动流动控制。通过ANSYS双向流固耦合仿真模拟激励器的工作过程,分析其产生的脉冲射流速度和频率,再从不同工作参数和结构参数对其激励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将该激励器沿Ahmed类车体模型尾部的分离边缘布置,研究其对车体尾迹区流动拓扑结构的影响,并通过空气阻力系数分析其减阻效果。结果表明,自激振动激励器产生的脉冲微射流可以有效地控制减阻,最高可达7.12%的减阻效果。该研究为主动流动控制减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激振动激励器 脉冲微射流 主动流动控制 双向流固耦合 Ahmed类车体
下载PDF
车路协同环境下道路交通安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泽阳 孙凌霞 +2 位作者 丁恒 冯忠祥 张卫华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3期14-33,共20页
作为智慧交通发展的重要内容,车路协同技术通过人-车-路-环境之间实时通信主动感知交通安全风险,对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道路交通安全研究进展,从车辆紧急碰撞与危险预警、车辆防追尾控制、不良驾... 作为智慧交通发展的重要内容,车路协同技术通过人-车-路-环境之间实时通信主动感知交通安全风险,对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道路交通安全研究进展,从车辆紧急碰撞与危险预警、车辆防追尾控制、不良驾驶行为分析、交叉口冲突分析及道路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概述了相关研究成果,梳理了相关研究方法、理论模型及系统架构,发现当前研究重点围绕微观驾驶行为建模和仿真评估、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驾驶模拟实践、多层次控制方法融合的评估与优化、安全场论视角下的道路风险评估等开展。通过梳理发现以下不足:首先,当前的碰撞模型构建过程存在一定限制,未综合考虑人-车-路-环境等关键特征要素,尤其基于驾驶人多维特征要素(如生理、心理、行为等)的碰撞风险建模不足,因此所建模型往往夸大或者低估实际风险水平,与此同时,多源信息获取与融合研究未充分考虑各种传感器和数据源的多样性,忽略了数据关联和权重分配的误差问题,尤其基于车载和路侧传感器融合的大范围道路交通信息感知研究亟待加强;其次,由于车路协同环境下驾驶人容易对自动驾驶系统产生过度依赖,从而丧失危险判断能力,目前研究缺乏对驾驶人判断决策变化机制、自动驾驶系统与驾驶人多模态交互机理、驾驶人安全接管可靠性评价的深入探讨;接着,对不良驾驶行为的研究尚缺少密集交通流条件下车辆集群间危险驾驶行为的量化分析,对车辆集群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协同行为的研究亟待关注;最后,在交通冲突分析与安全风险评估方面,现有研究未探索一定时空范围多类型交通风险诱发与转化机理,基于多源交通风险叠加的道路交通安全量化评估仍是亟待解决的研究难题。综上,从感知融合、效能评价、集群分析、叠加量化等角度进行了未来展望,为车路协同环境下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及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路协同 交通安全 风险评估
下载PDF
纯电动汽车电池快换机构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骏 毕伟胜 +2 位作者 陈璇 李智明 赵岩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18期7-14,共8页
针对纯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的问题,研发了一个可快速、方便进行电池包更换的机械式电池快换机构。文章运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了该机构的有限元模型,并针对紧急制动、转向和颠簸路面等工况进行了静态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静力学分... 针对纯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的问题,研发了一个可快速、方便进行电池包更换的机械式电池快换机构。文章运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了该机构的有限元模型,并针对紧急制动、转向和颠簸路面等工况进行了静态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静力学分析的结果表明,各部件在三种路况下的最大应力均小于材料屈服强度,满足强度设计要求。模态分析的结果表明,三种外部激励所产生的频率与机构固有频率发生偏离,因此在行车时不会产生共振现象。研究结果为电池快换机构的设计以及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电池快换机构 有限元分析 静力学分析 模态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