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信息模型协同编辑技术及系统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晓平 童莉莉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13,共6页
对现有协同设计系统在协同编辑方面的工作进行研究,在分析它们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MCAM对大型三维信息模型设计的需要,提出并开发了网络MCAM系统。利用基于“消息”的通信机制,将设计中对三维信息模型的编辑过程包装为网络传输... 对现有协同设计系统在协同编辑方面的工作进行研究,在分析它们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MCAM对大型三维信息模型设计的需要,提出并开发了网络MCAM系统。利用基于“消息”的通信机制,将设计中对三维信息模型的编辑过程包装为网络传输的“消息”,大大减少了网络传输中的数据量,并较好的实现了三维信息模型的协同编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网络MCAM 协同编辑 三维信息模型
下载PDF
支持自定义的多粒度动态手势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真水 李琳 刘晓平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4年第4期416-423,共8页
大多数手势识别研究往往仅考虑手部的运动轨迹,无法全面的对动态手势特征进行描述。在深度分析了驱动手势的各关节特征影响度的前提下,使用了多粒度的动态手势识别方法,同时,针对大部分手势识别研究不考虑用户自定义手势问题,提出了一... 大多数手势识别研究往往仅考虑手部的运动轨迹,无法全面的对动态手势特征进行描述。在深度分析了驱动手势的各关节特征影响度的前提下,使用了多粒度的动态手势识别方法,同时,针对大部分手势识别研究不考虑用户自定义手势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动态时间规整(DTW)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的识别不同粒度下的手势,以及在自定义模式下准确的识别出非模板库中的手势,从而实时的向模板库中添加新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手势识别 多粒度 自定义手势 动态时间规整 KINECT
下载PDF
物体运动路线多样化模拟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晓平 曹力 张静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43,共5页
在现代仿真技术和游戏动画中,越来越多的物体可以按照实时指定的关键位置在平面上进行移动,然而,早期的运动控制算法只是在需要转弯的关键点进行机械的转向。通过引入样条曲线,可以获得较好的运动路线。然而,在不同的物体依照同一路线... 在现代仿真技术和游戏动画中,越来越多的物体可以按照实时指定的关键位置在平面上进行移动,然而,早期的运动控制算法只是在需要转弯的关键点进行机械的转向。通过引入样条曲线,可以获得较好的运动路线。然而,在不同的物体依照同一路线进行运动时,运动路线是相似的,没有考虑到物体间的差异。设计的算法在原有通过样条曲线插值计算运动路线的基础上,将物体的重量、形状特征以及当前的运动速度加入到路线计算的影响因素中,可以根据物体相关运动属性实时生成运动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运动路线模拟 样条曲线插值 真实感图形绘制
下载PDF
基于可拓学的产品功能创新模型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晓平 李书杰 秦晋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6,共5页
产品功能是概念设计的出发点,创新是概念设计的灵魂。在分析现有产品功能模型功率键图的基础上,借鉴其思想,以物元形式描述功能,引入量值属性,建立创新设计的物元模型。从功能组合角度定义了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功能重组为出发点为设计者... 产品功能是概念设计的出发点,创新是概念设计的灵魂。在分析现有产品功能模型功率键图的基础上,借鉴其思想,以物元形式描述功能,引入量值属性,建立创新设计的物元模型。从功能组合角度定义了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功能重组为出发点为设计者提供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概念设计 创新模型 可拓学 功能 物元
下载PDF
基于可拓学的对比相似功能树扩展方法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晓平 陆劲挺 唐益明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3-159,共7页
产品概念设计阶段常用功能树的方法来获取设计解。在可拓学关联函数的基础上,结合相似理论,提出了一种对比相似度计算方法,以计算对比相似功能间的相似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通过对原始功能树添加对比相似功能来扩展功能树的方法,使设... 产品概念设计阶段常用功能树的方法来获取设计解。在可拓学关联函数的基础上,结合相似理论,提出了一种对比相似度计算方法,以计算对比相似功能间的相似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通过对原始功能树添加对比相似功能来扩展功能树的方法,使设计信息得以丰富、设计解空间得以扩大,从而增加获得创新解的可能性。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对比相似功能 关联函数 物元相似度
下载PDF
基于MPI的并行八叉树碰撞检测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晓平 曹力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4-187,192,共5页
通过对碰撞检测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各节点间相关性较小,存在并行化的可能.在对八叉树碰撞检测算法做适当修改的基础上,结合成熟的消息传递通信(MPI)并行编程环境,提出了基于MPI的并行碰撞检测算法.测试结果表明,碰撞检测效率有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 计算机仿真 碰撞检测 八叉树算法 MPI并行程序设计
下载PDF
基于空间划分的疏散仿真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晓平 张高峰 曹力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3931-3933,3939,共4页
现代社会对于公共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员密集场合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关注。面对结构复杂的建筑环境,有效分析和预测人员疏散的性能和后果成为建筑设计和公共管理等领域需要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考虑到疏散仿真作为复杂系统仿真的特点,... 现代社会对于公共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员密集场合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关注。面对结构复杂的建筑环境,有效分析和预测人员疏散的性能和后果成为建筑设计和公共管理等领域需要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考虑到疏散仿真作为复杂系统仿真的特点,在以往国内外疏散仿真研究的成果基础上,针对复杂的疏散环境,采用基于空间划分的环境建模方法,利用基于感知的划分准则将疏散环境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或三维空间,结合人员仿真方法和交互的结构框架构成基于空间划分的疏散仿真原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划分 感知 环境建模 疏散仿真 复杂系统仿真
原文传递
基于物元理论的任意功能树相似扩展方法
8
作者 刘晓平 陆劲挺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49,共8页
功能模型是概念设计的核心处理对象,功能树是一种典型的、应用广泛的功能模型。使用现有相似度计算方法计算任意功能树的相似度存在困难。因此,基于布尔代数提出了析取范式树的概念,以及两种求解析取范式树的方法,并描述了任意功能树的... 功能模型是概念设计的核心处理对象,功能树是一种典型的、应用广泛的功能模型。使用现有相似度计算方法计算任意功能树的相似度存在困难。因此,基于布尔代数提出了析取范式树的概念,以及两种求解析取范式树的方法,并描述了任意功能树的物元相似度计算方法。拓展了功能树相似扩展方法的应用范围,扩大了设计解空间,增加了获得创新解的可能性,最后给出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功能树 析取范式树 物元相似度
下载PDF
前背景骨架区域随机点对策略驱动下的车标识别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余烨 聂振兴 +1 位作者 金强 王江明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48-1356,共9页
目的现有的车标识别算法均为各种经典的图像特征算子结合不同的分类器组合而成,均未分析车标图像的结构特点。综合考虑车标图像的灰度特征和结构特征,提出了一种前背景骨架区域随机点对策略驱动下的车标识别方法。方法本文算法将标准车... 目的现有的车标识别算法均为各种经典的图像特征算子结合不同的分类器组合而成,均未分析车标图像的结构特点。综合考虑车标图像的灰度特征和结构特征,提出了一种前背景骨架区域随机点对策略驱动下的车标识别方法。方法本文算法将标准车标图像分为前景区域和背景区域,分别提取前、背景的骨架区域,在其中进行随机取点,形成点对,通过进行点对的有效性判断,提取能表示车标的点对特征。点对特征表示两点周围局部区域的相似关系,反映了实际车标成像过程中车标图案部分与背景部分的灰度明暗关系。结果在卡口系统截取的19 044张车标图像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仅基于灰度特征的识别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点对特征识别方法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识别率达到了95.7%。在弱光照条件下,本文算法的识别算法效果同样优于其他仅基于灰度特征的识别方法,识别率达到了87.2%。结论本文提出的前背景骨架区域随机点对策略驱动下的车标识别方法,结合了车标图像的灰度特征和结构特征,在进行车标的描述上具有独特性和排他性,有效地提高了车标的识别率,尤其是在弱光照条件下,本文方法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标识别 点对特征 前背景区域 骨架区域 随机取点 交叉配对
原文传递
面向RGBD图像的标记分水岭分割 被引量:16
10
作者 余烨 李冰飞 +2 位作者 张小魏 刘宜萍 李海琴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目的针对分水岭分割算法中存在的过分割现象及现有基于RGB图像分割方法的局限,提出了一种基于RGB图像和深度图像(RGBD)的标记分水岭分割算法。方法本文使用物体表面几何信息来辅助进行图像分割,定义了一种深度梯度算子和一种法向量梯度... 目的针对分水岭分割算法中存在的过分割现象及现有基于RGB图像分割方法的局限,提出了一种基于RGB图像和深度图像(RGBD)的标记分水岭分割算法。方法本文使用物体表面几何信息来辅助进行图像分割,定义了一种深度梯度算子和一种法向量梯度算子来衡量物体表面几何信息的变化。通过生成深度梯度图像和法向量梯度图像,与彩色梯度图像进行融合,实现标记图像的提取。在此基础上,使用极小值标定技术对彩色梯度图像进行修正,然后使用分水岭算法进行图像分割。结果在纽约大学提供的NYU2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本文算法有效抑制了过分割现象,将分割区域从上千个降至数十个,且获得了与人工标定的分割结果更接近的分割效果,分割的准确率也比只使用彩色图像进行分割提高了10%以上。结论本文算法普遍适用于RGBD图像的分割问题,该算法加入了物体表面几何信息的使用,提高了分割的准确率,且对颜色纹理相似的区域获得了较好的分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图像 标记图像 分水岭算法 梯度 法向量
原文传递
结合K-D树和Shell的快速动态等值面光线跟踪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月童 石放放 +1 位作者 张伟 朱会国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3-201,共9页
目的 K-D树和Shell常被用于加速等值面光线跟踪法。如果Isovalue保持不变时,Shell方法效率更高,否则Shell方法需要重构Shell,而K-D树方法速度更快。提出一种结合K-D树和Shell的动态等值面光线跟踪方法,其关键是如何实现两者的平稳切换... 目的 K-D树和Shell常被用于加速等值面光线跟踪法。如果Isovalue保持不变时,Shell方法效率更高,否则Shell方法需要重构Shell,而K-D树方法速度更快。提出一种结合K-D树和Shell的动态等值面光线跟踪方法,其关键是如何实现两者的平稳切换。方法首先改进基于K-D树的等值面光线跟踪算法,使得该方法在绘制过程中渐进地构建Shell数据结构。在Isovalue发生变化后,首先使用改进的基于K-D树的等值面光线跟踪算法进行绘制,并在绘制过程中渐进地构建新的Shell数据结构,从而平滑地过渡到绘制效率更高的基于Shell的等值面光线跟踪算法。结果实验中,在Isovalue动态变化时本文方法的效率接近K-D树方法;但用户在进行缩放、旋转等操作时,本文方法能达到Shell方法的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结合了两者的优点。结论提出了一种快速Isovalue光线跟踪算法,综合运用K-D树和Shell两种数据结构,在Isovalue保持不变和动态变化两者场合都实现了较高的绘制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数据可视化 等值面 光线跟踪 K-D树 Shell数据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