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实践教学模式的植物保护专业教学探讨
1
作者 卢宝慧 高洁 陈长卿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5期131-134,共4页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不断变革教学手段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地就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注重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拓宽学生...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不断变革教学手段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地就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注重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主要围绕植物保护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模式 植物保护专业 教学策略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保护专业分子生物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
作者 南楠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7期182-186,共5页
基于新农科建设的“四大使命”,结合分子生物学前沿性强的特点,本文对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分子生物学课程的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教学考核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构建了分子生物学课程建设体系。采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基于新农科建设的“四大使命”,结合分子生物学前沿性强的特点,本文对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分子生物学课程的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教学考核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构建了分子生物学课程建设体系。采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企业,锻炼了其生产工作的综合能力素质,培养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分子生物学 植物保护专业 课程体系
下载PDF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宇 《长春大学学报》 2020年第8期49-52,共4页
以吉林省某农业高校植物保护专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性改革。通过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和开展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更加明确“复... 以吉林省某农业高校植物保护专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性改革。通过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和开展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更加明确“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科专业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推广并重,人才培养与行业前沿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业教育 植物保护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吉林省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菌的鉴定与部分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4
4
作者 柴海燕 贾娇 +5 位作者 白雪 孟玲敏 张伟 金嵘 吴宏斌 苏前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8,共15页
【目的】明确吉林省玉米穗腐病主要致病镰孢种群分布及杀菌剂对镰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为针对性地开展玉米镰孢穗腐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20年采自吉林省36个市(县)的149份玉米穗腐病样品进... 【目的】明确吉林省玉米穗腐病主要致病镰孢种群分布及杀菌剂对镰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为针对性地开展玉米镰孢穗腐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20年采自吉林省36个市(县)的149份玉米穗腐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利用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毒素合成相关基因特异性引物检测其产生毒素的化学型,对部分禾谷镰孢复合种进行致病力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禾谷镰孢复合种的抑制效果。【结果】分离获得233株镰孢菌,隶属4个镰孢复合种,含9种镰孢菌,包括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布氏镰孢(F.boothii)、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亚洲镰孢(F.asiaticum)、厚垣镰孢(F.chlamydosporum)、藤仓镰孢(F.fujikuroi)、木贼镰孢(F.equiseti)和亚黏团镰孢(F.subglutinans),分离频率依次为33.05%、26.18%、25.32%、12.45%、0.86%、0.86%、0.43%、0.43%和0.43%,其中禾谷镰孢复合种分离频率最高,为52.36%,是吉林省玉米穗腐病的优势致病镰孢菌。布氏镰孢、禾谷镰孢和亚洲镰孢在禾谷镰孢复合种中的占比分别为50.00%、48.36%和1.46%。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禾谷镰孢复合种种间、种内遗传多样性均较为丰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52.73%的禾谷镰孢复合种为中致病型菌株,东部玉米主产区分离的禾谷镰孢致病力最强。毒素化学型检测表明,亚洲镰孢为雪腐镰刀烯醇(NIV)化学型,禾谷镰孢与布氏镰孢为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烯醇(15-AcDON)化学型。7种杀菌剂抑制禾谷镰孢复合种菌丝生长的EC50介于0.02-19.45μg·mL^(-1),其中咯菌腈(FS)、抑霉唑(FS)、氟硅唑(EC)、戊唑醇(TC)和腈菌唑(EW)对禾谷镰孢复合种抑制效果较好且差异不大,EC50小于1.20μg·mL^(-1),EC90小于100μg·mL^(-1);30%吡唑醚菌酯抑制禾谷镰孢和布氏镰孢生长的EC50差异明显,抑制禾谷镰孢的EC50是布氏镰孢的10.24倍。【结论】吉林省不同玉米产区的玉米穗腐病的优势致病镰孢不同,东部和西部为禾谷镰孢和布氏镰孢,中部为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复合种种间、种内遗传多样性均较丰富。咯菌腈、抑霉唑、氟硅唑、戊唑醇和腈菌唑对禾谷镰孢复合种的抑菌效果较好且在禾谷镰孢复合种间的药剂敏感性差别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腐病 镰孢菌 禾谷镰孢复合种 杀菌剂
下载PDF
灵芝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慢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婷婷 戴映笛 +4 位作者 舒昉 高敏 王子璇 刘洋 王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8-396,共9页
本研究以灵芝菌丝体为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灵芝菌丝体多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灵芝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通过Sevage法及透析法去除蛋白和小分子,获得初步纯化灵芝菌丝体多糖(SGP)。动物模型:将60只小鼠随机分... 本研究以灵芝菌丝体为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灵芝菌丝体多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灵芝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通过Sevage法及透析法去除蛋白和小分子,获得初步纯化灵芝菌丝体多糖(SGP)。动物模型: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给药低、中、高组(125、250、500 mg/kg·bw),除空白组外,各组按照0.1 mL/10 g·bw剂量灌胃56°北京红星二锅头,建立慢性酒精肝损伤模型。第15 d开始,各给药组造模4 h后,分别灌胃水飞蓟宾(200 mg/kg·bw)和不同剂量的SGP溶液,连续2周后,解剖。采用试剂盒法测定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小鼠的肝脏病理切片。结果表明:灵芝菌丝体多糖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9℃、提取时间2.5 h和液料比85:1(m L/g),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3.44%。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SGP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指数极显著下降(P<0.01);SGP中、高剂量组肝脏和血清中的CAT、SOD和GSH-PX活力显著上升(P<0.05),SGP高剂量组ALT、AST活力及MDA、TC、TG、IL-6、IL-1β、TNF-α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SGP可明显改善肝脏受损情况。说明,SGP可以通过改善小鼠肝脏氧化应激水平,脂质代谢水平并降低小鼠肝脏细胞炎症因子含量,进而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丝体 多糖 响应面 酒精性肝损伤
下载PDF
利用吸虫塔监测吉林省迁飞性有翅蚜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6
作者 潘艺元 孙嵬 +7 位作者 高悦 苏前富 张秀华 周佳春 时丰敏 赵洪文 马洪亮 高月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40,共12页
为明确吉林省有翅蚜种类、迁飞动态及群落结构,丰富蚜虫多样性研究资料,并为蚜类害虫的监测预警工作提供支持,本研究于2019年-2021年利用吸虫塔在吉林省4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对有翅蚜进行了吸捕,并对55334头有翅蚜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为明确吉林省有翅蚜种类、迁飞动态及群落结构,丰富蚜虫多样性研究资料,并为蚜类害虫的监测预警工作提供支持,本研究于2019年-2021年利用吸虫塔在吉林省4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对有翅蚜进行了吸捕,并对55334头有翅蚜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这些有翅蚜分属于9科61种,其中8种主要为害禾本科及豆科作物,本文明确了这8种蚜虫的种群动态。风场分析显示,迁入期风速小于5 m/s时蚜虫的吸捕量较多,风向对蚜虫在各监测地区之间迁移的影响没有规律性。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5月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7月最高。9月为有翅蚜主要迁出期,种类丰富度相对较高,群落多样性水平低。4个地区5月优势种均为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Takahashi),9月优势种均为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各地5月群落与6月-9月群落相似性水平低,分布在0.16~0.48,处于极不相似及中等不相似。西部平原地区群落间相似性水平高于东部山区。本研究提供了吉林省有翅蚜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基本信息,为科学制定蚜虫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翅蚜 吸虫塔 种类组成 种群动态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7
作者 赵晓峰 侯志广 +1 位作者 梁爽 张浩 《农业工程》 2022年第5期113-115,共3页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植物病理、杂草学、农业昆虫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农药的科学使用、农药质量检测国家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相关的国家标准。为了更好地培养合格的植保人才,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更为合理有效的实...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植物病理、杂草学、农业昆虫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农药的科学使用、农药质量检测国家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相关的国家标准。为了更好地培养合格的植保人才,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更为合理有效的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学保护学 植保 农药 实验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植物化学保护学》核心课程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
8
作者 张浩 梁爽 +3 位作者 逯洲 赵晓峰 侯志广 逯忠斌 《农业工程》 2021年第11期109-111,共3页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及实践性,在高素质植物保护卓越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吉林农业大学从《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改革入手,重新制定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突出&qu...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及实践性,在高素质植物保护卓越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吉林农业大学从《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改革入手,重新制定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突出"两性一度"建设;同时,通过"导师制"强化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力争将《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建设成为"金课",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植物保护一流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学保护学 课程改革 卓越人才 核心课程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9
作者 南楠 李大勇 +3 位作者 杨翠 赵丹 刘玲 段国华 《吉林蔬菜》 2023年第2期123-123,共1页
乡村振兴是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重要战略。报告中指出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做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农业迅速崛起,农业高校人才培养和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质量人才输出起到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高校 人才 培养
下载PDF
分子植物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10
作者 赵丹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24期125-128,共4页
在新农科背景下,结合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分子植物病理学实验课实际情况,分别从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和课程思政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构建“1+6”教学模式。同时,通过明确课程目标、重构课程内容、... 在新农科背景下,结合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分子植物病理学实验课实际情况,分别从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和课程思政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构建“1+6”教学模式。同时,通过明确课程目标、重构课程内容、改变考核方式和融入课程思政,为课程的创新和教学改革提供方向,为推进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引领未来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植物病理学实验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考核体系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减少土壤熏蒸气体散发的措施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大琪 刘申艳 +7 位作者 郑伊雯 颜冬冬 方文生 靳茜 李园 王秋霞 何林 曹坳程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1-323,共13页
本文综述了可减少土壤熏蒸防治土传有害生物过程中熏蒸气体散发的几种物理及化学方法研究进展,如覆盖塑料薄膜、增加施药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容重、添加生物炭、采用滴灌系统施药、研发新剂型以及向土壤表面添加有机和无机... 本文综述了可减少土壤熏蒸防治土传有害生物过程中熏蒸气体散发的几种物理及化学方法研究进展,如覆盖塑料薄膜、增加施药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容重、添加生物炭、采用滴灌系统施药、研发新剂型以及向土壤表面添加有机和无机肥料等。虽然采用上述单一方法均能够不同程度减少熏蒸气体的散发损失,但是将多种技术联合使用能达到更理想的减排效果。同时建议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科研人员和种植者共同努力,将除覆盖塑料薄膜外的其他替代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以达到减少熏蒸气体排放效果的同时减少塑料薄膜的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熏蒸 熏蒸剂 土传有害生物 气体散发 生物炭 滴灌
下载PDF
元蘑多糖的结构特征及其调节巨噬细胞免疫活性机制
12
作者 王子璇 隋玉 +4 位作者 尚学钰 马思嘉 吴天香 刘洋 王琦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8-321,共14页
【目的】为明确元蘑多糖的结构特征,并探究其调节巨噬细胞免疫活性机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元蘑多糖粗提物,并通过DEAE-52离子交换层析及Sephacryl S-400葡聚糖凝胶过滤层析对该多糖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多糖组分SEP-0a。... 【目的】为明确元蘑多糖的结构特征,并探究其调节巨噬细胞免疫活性机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元蘑多糖粗提物,并通过DEAE-52离子交换层析及Sephacryl S-400葡聚糖凝胶过滤层析对该多糖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多糖组分SEP-0a。分别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傅立叶红外光谱法检测了SEP-0a的理化性质。进一步采用CCK-8法、ELISA法、qPCR法、Western blot等方法考察了元蘑多糖SEP-0a对巨噬细胞RAW264.7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结果】元蘑多糖SEP-0a由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岩藻糖组成,相对分子量为4.23×10^(4)Da,并且具有α构型与β构型。体外免疫活性结果表明,元蘑多糖SEP-0a可显著增强RAW264.7细胞增殖和吞噬能力,促进该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分泌,提高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该多糖可显著提高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p65蛋白磷酸化表达。【结论】元蘑多糖SEP-0a可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的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蘑多糖 结构特征 RAW264.7细胞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新型缓释载体材料在草地贪夜蛾引诱剂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红卫 钱寅杰 +4 位作者 于艳雪 赵雪晴 谌爱东 程志强 翟俊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6-242,共7页
比较不同草地贪夜蛾引诱剂的田间诱集效果差异,筛选出长持效期引诱剂使用的缓释载体材料,为草地贪夜蛾的长期种群监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将新型材料海藻酸钙/聚己内酯微球作为缓释载体应用于草地贪夜蛾引诱剂1,对其结构性... 比较不同草地贪夜蛾引诱剂的田间诱集效果差异,筛选出长持效期引诱剂使用的缓释载体材料,为草地贪夜蛾的长期种群监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将新型材料海藻酸钙/聚己内酯微球作为缓释载体应用于草地贪夜蛾引诱剂1,对其结构性能进行相关分析;通过田间诱集试验比较引诱剂1、引诱剂2、引诱剂3、引诱剂4、引诱剂5等五种不同草地贪夜蛾引诱剂的田间持续监测诱集效果;利用气相色谱仪定量比较两种诱集效果不同载体材料的引诱剂1(最优)、引诱剂2(最差)中所含性信息素组分的缓释能力。结果表明:新型材料海藻酸钙/聚己内酯微球的蛙卵状球形结可使草地贪夜蛾引诱剂1中信息素组分缓慢释放,室内静置2个月后该载体基本结构保持稳定;五种不同草地贪夜蛾引诱剂的持续诱捕能力对比为:引诱剂1>引诱剂5>引诱剂4>引诱剂3>引诱剂2,引诱剂1使用80 d仍然具有很强的引诱效果;通过对比诱集持续效果最优及最差的2种引诱剂1、引诱剂2所用载体的缓释性能,发现田间诱集持续效果最好的引诱剂1对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组分的缓释效果显著优于引诱剂2。海藻酸钙/聚己内酯微球作为载体材料可使草地贪夜蛾引诱剂的诱集持效期达80 d以上,可实现对草地贪夜蛾危害周期全覆盖,为持续开展草地贪夜蛾种群监测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钙/聚己内酯微球 引诱剂 缓释 草地贪夜蛾
下载PDF
内生真菌对植物促生、抗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隋丽 万婷玉 +3 位作者 路杨 徐文静 张正坤 李启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5-1331,共7页
内生真菌普遍存在于植物组织内,对植物生长具有积极影响,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与宿主植物形成了互惠共生关系。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内生真菌促进植物生长和抗逆境胁迫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并对内生真菌作为生防制剂的应用前... 内生真菌普遍存在于植物组织内,对植物生长具有积极影响,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与宿主植物形成了互惠共生关系。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内生真菌促进植物生长和抗逆境胁迫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并对内生真菌作为生防制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促生 抗逆 植物保护
下载PDF
猕猴桃园中6种植被生境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15
作者 白依娜 田鑫月 +6 位作者 杨开宝 宋梁栋 张世泽 刘占德 张峰 史树森 张金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81-293,共13页
为探究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园不同植被生境类型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利用扫网和黄板诱集2种取样方法对猕猴桃园内鼠茅草(Vulpia myuro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豌豆(Pisum sativum)、毛苕子... 为探究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园不同植被生境类型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利用扫网和黄板诱集2种取样方法对猕猴桃园内鼠茅草(Vulpia myuro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豌豆(Pisum sativum)、毛苕子(Vicia villosa)、百景一号(混播品种)6种生境中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并通过比较不同生境所得样本分析节肢动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相似性、均匀度等群落结构特征.此次调查共采集节肢动物136种共计5909头,分属2纲10目48科.综合评价各生境采集的个体数量,发现优势类群为昆虫纲(Insecta),半翅目(Hemiptera),盲蝽科(Mirada).不同生境中昆虫个体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百景一号>毛苕子>白三叶>鼠茅草>紫云英>豌豆;昆虫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百景一号>白三叶>鼠茅草>毛苕子>紫云英>豌豆.群落结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各生境多样性指数H′值无显著性差异(P=0.357);紫云英与豌豆生境丰富度显著低于其他4种生境(P<0.001),大小依次为百景一号>白三叶>鼠茅草>毛苕子>紫云英>豌豆;均匀度指数J值无显著性差异(P=0.875).毛苕子生境与鼠茅草生境结构相似性系数为0.5625,呈中等相似.不同植被生境类型对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组成有较明显影响,百景一号生境对昆虫群落数量和个体数量均最有利,且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也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园 不同生草环境 节肢动物群落 节肢动物多样性 种群个体数量
下载PDF
新疆南疆绿盲蝽季节性寄主转移规律
16
作者 王凯涛 杨龙 +1 位作者 潘云飞 陆宴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6,共9页
为了明确南疆地区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不同季节的寄主植物种类以及在主要寄主作物上的种群发生动态,本研究在2021年采用扫网法对阿克苏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23个科55种植物上的绿盲蝽种群动态进行了周年调查,并于2019年-2021年... 为了明确南疆地区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不同季节的寄主植物种类以及在主要寄主作物上的种群发生动态,本研究在2021年采用扫网法对阿克苏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23个科55种植物上的绿盲蝽种群动态进行了周年调查,并于2019年-2021年通过黄板诱捕法系统监测了绿盲蝽种群在当地枣园、棉田的发生情况。绿盲蝽在当地1年发生5代,存在明显的寄主转移现象。绿盲蝽1~2代(5月中旬至7月上旬)主要在枣树Ziziphus jujuba上为害,枣树花期结束2代成虫大量迁出枣园,3~4代(7月上旬至9月中旬)主要在棉田为害,5代(9月上旬至10月中旬)迁回枣园。除为害主要作物枣树、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外,1代绿盲蝽的寄主植物有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藜Chenopodium album、欧洲油菜Brassica napus,2~3代的寄主植物有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黄香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甘草、藜、欧洲油菜、骆驼刺Alhagi camelorum、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苜蓿Medicago sativa等,4~5代的寄主植物包括青蒿Artemisia caruifolia、艾A.argyi、白花草木樨、欧洲油菜、萹蓄等。枣园及棉田绿盲蝽成虫种群消长动态与上述寄主转移规律高度吻合。研究结果为南疆地区果棉生态系统中绿盲蝽的发生测报与科学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绿盲蝽 寄主转移 成虫动态 棉田 枣园
下载PDF
基于改进稠密胶囊网络模型的植物识别方法 被引量:8
17
作者 温长吉 娄月 +3 位作者 张笑然 杨策 刘淑艳 于合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3-155,共13页
植物识别意义重大,但是由于植物种类繁多,规模数据集标注和构建困难,因此植物物种识别作为精细分类任务仍然面临巨大挑战。该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稠密胶囊网络模型用于植物物种识别。首先,在网络初始端引入自注意力层,通过增加特征图中待... 植物识别意义重大,但是由于植物种类繁多,规模数据集标注和构建困难,因此植物物种识别作为精细分类任务仍然面临巨大挑战。该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稠密胶囊网络模型用于植物物种识别。首先,在网络初始端引入自注意力层,通过增加特征图中待识别区域的特征权值以降低背景信息对于识别任务的干扰。其次,在改进模型胶囊层间使用局部约束动态路由算法,实现局部区域内胶囊路由选择和转换矩阵共享机制,降低网络参数规模,减小网络训练学习计算负载。在试验数据集上计算结果表明,当输入图片尺度为32×32像素时,该研究模型平均识别准确率为77.2%,参数规模仅为1.8M。当输入图片尺度为227×227像素时,该研究模型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5.1%,参数规模仅为5.2M。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稠密胶囊网络模型在识别分类和降低模型参数规模上均有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机器视觉 模型 胶囊网络 自注意力机制 动态路由算法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大豆蛾类害虫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嵬 潘艺元 +2 位作者 杨微 周佳春 高月波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1-828,共8页
为探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大豆蛾类害虫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以对此类害虫进行监测预警及综合治理,本研究于2017—2020年利用高空探照灯逐日诱集蛾类昆虫并分类,分析虫源、危害方式,阐明种群动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大豆蛾类害虫群落多样性进... 为探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大豆蛾类害虫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以对此类害虫进行监测预警及综合治理,本研究于2017—2020年利用高空探照灯逐日诱集蛾类昆虫并分类,分析虫源、危害方式,阐明种群动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大豆蛾类害虫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共采集、鉴定大豆蛾类害虫7科18种,优势科为夜蛾科,种数占比达到50%。虫群来源包括本地越冬、单纯迁入、本地越冬结合迁入。按危害方式划分为地下害虫、钻蛀害虫、食叶害虫。明确了11个种群中数量大、可造成危害的关键害虫的种群动态。(2)蛾类群落丰富度随时间呈现波浪式变化,5月和10月的蛾类群落丰富度相对较低,8月群落多样性相对较高,均匀度随时间变化不明显。5月和6月的群落相似性高,10月与各月的相似性系数都较低。明确了各月份优势度指数较高的种类。本研究结果提供了吉林省中西部地区详尽的大豆蛾类害虫群落结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大豆害虫 高空探照灯 群落多样性 种群动态
原文传递
吉林省部分市售小龙虾中Hg2+、甲基汞、乙基汞含量的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金芝 刘思洁 +3 位作者 王诗然 白光大 黄丽娜 王慧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3840-3844,共5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内部分市售小龙虾Hg2+、甲基汞、乙基汞污染水平。方法采集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和非松花江流域内的小龙虾样品,粉碎后经5mol/LHCl提取,C18色谱柱分离,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样品中Hg2+、甲基汞、乙基汞含量... 目的了解吉林省内部分市售小龙虾Hg2+、甲基汞、乙基汞污染水平。方法采集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和非松花江流域内的小龙虾样品,粉碎后经5mol/LHCl提取,C18色谱柱分离,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样品中Hg2+、甲基汞、乙基汞含量。结果在采集的两流域小龙虾样品中,虾黄和虾肉均未检出Hg2+和乙基汞,小龙虾样品中汞的主要存在形态是甲基汞,未发现超标现象。结论小龙虾中甲基汞含量均低于限值,可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小龙虾 Hg2+ 甲基汞 乙基汞
原文传递
短梗长尾啮小蜂雌性生殖系统结构与卵巢发育特点
20
作者 王晶 臧连生 +1 位作者 高树立 赵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7,185,共7页
关于短梗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brevipedicellus卵巢结构和发育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尚无报道。本研究对短梗长尾啮小蜂的雌性生殖系统结构、卵子形态及卵巢发育特点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短梗长尾啮小蜂雌性内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1对... 关于短梗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brevipedicellus卵巢结构和发育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尚无报道。本研究对短梗长尾啮小蜂的雌性生殖系统结构、卵子形态及卵巢发育特点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短梗长尾啮小蜂雌性内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条中输卵管、受精囊、毒囊等组成;雌性外生殖器由产卵管、产卵管鞘、内瓣和外瓣构成。同时,短梗长尾啮小蜂属于卵育型寄生蜂,雌蜂初羽化时卵巢内只含有少量成熟卵子,随着营养的补充和时间的推移,成熟卵子和总卵子数量逐渐增加,并在羽化后72 h数量达到最高值。此外,研究发现,卵巢管内成熟卵子数量和总卵子数量与雌蜂的体长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和0.941。以上研究结果为科学合理地研究和开发利用短梗长尾啮小蜂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长尾啮小蜂 卵巢发育 雌性生殖系统 卵育型寄生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