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3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校企合作”实践模式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以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祭学明 孙卓 王亮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67-68,共2页
大学生就业问题始终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纵观大学生就业,在强调国家宏观政策和就业环境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从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上着手,努力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组... 大学生就业问题始终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纵观大学生就业,在强调国家宏观政策和就业环境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从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上着手,努力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组织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到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例,重点阐述了"校企合作"社会实践模式对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大学生 社会实践 就业能力
原文传递
大类招生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就业工作研究——以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姜立民 靳浩淼 马赛 《南方农机》 2019年第23期215-215,225,共2页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急需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通过大类招生的政策施行,将相对固定的专业转向入学后专业“二次选择”,利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形式,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笔者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急需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通过大类招生的政策施行,将相对固定的专业转向入学后专业“二次选择”,利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形式,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笔者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学生就业工作的梳理和研究,探索了以大类招生为背景的高等农业院校就业工作思路,总结出“3+1+3”的就业工作模式,为大类招生背景下农业院校学生就业工作起到了先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类招生 就业 农业院校
下载PDF
高等农业院校有机化学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洪波 陈元晖 +1 位作者 赵淑杰 刘文丛 《大学化学》 CAS 2022年第8期50-56,共7页
近年来,新农科建设的推进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普及对高等农业院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阐述了构建有机化学立体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索并实践了以自主学习、翻转课堂和提升实践能力为核心,... 近年来,新农科建设的推进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普及对高等农业院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阐述了构建有机化学立体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索并实践了以自主学习、翻转课堂和提升实践能力为核心,课前–课堂–课后全面覆盖的立体教学模式,并总结该模式的实践进展和效果。有机化学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有效提升了本校有机化学课程建设水平,也为其他高等农业院校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 有机化学 立体教学模式
下载PDF
云平台教学资源下基于分层策略的化学通识课程改革实践
4
作者 常海波 王大鹏 吕晓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期0045-0048,共4页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重点探索在云平台教学资源下,基于分层策略的化学通识课程改革实践,并通过实证研究评估其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参与度的影响。随着在线教育和虚拟学习环境的兴起,教育模式正从...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重点探索在云平台教学资源下,基于分层策略的化学通识课程改革实践,并通过实证研究评估其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参与度的影响。随着在线教育和虚拟学习环境的兴起,教育模式正从传统转向数字化、个性化的方向,研究采用在线教材、视频教学以及云实验平台等云平台资源,结合分层策略,以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化学通识课程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平台 教学资源 分层策略 化学通识课程 课程改革
下载PDF
高等农业院校“三农”人才培养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5
作者 赵淑杰 朱鹤 +3 位作者 战杨 陈元晖 洪波 李明堂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103-107,共5页
在新农科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培养背景下,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本文对农业资源与环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教学及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具体实践中,充分利用数字... 在新农科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培养背景下,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本文对农业资源与环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教学及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具体实践中,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从优化整合多层次实验平台、优化完善开放管理、实行分模块实践教学以及建立开放式(体验式)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大类招生人才培养和新农科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助力“三农”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大类招生 农业资源与环境 数字化教学
下载PDF
吉林省县域农业绿色发展指标时间变化特征——以梨树县为例
6
作者 侯相成 李涵 +4 位作者 王寅 冯国忠 刘亚军 李晓宇 高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7-819,共13页
吉林省梨树县作为全国农业生产先进县,始终走在农业绿色发展的前沿,本研究将其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已构建的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结合NUFER模型,从社会经济、食物生产、生态环境3个方面,分析1994—2019年梨树县农业绿色发展指标特征... 吉林省梨树县作为全国农业生产先进县,始终走在农业绿色发展的前沿,本研究将其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已构建的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结合NUFER模型,从社会经济、食物生产、生态环境3个方面,分析1994—2019年梨树县农业绿色发展指标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一步探究吉林省县域农业绿色发展的推动及制约因素。结果表明,1994—2019年梨树县农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稳步提升,Ⅰ、Ⅱ级指标占比由47%下降到23%,Ⅲ、Ⅳ级指标占比由22%上升到47%。在社会经济方面,人均农业综合投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2019年较1994年分别增长454.6%和866.7%;人均蛋白摄入量和动物生产蛋白占比有良好的改善,均达到Ⅳ级水平;农业机械化动力虽呈增长趋势,但仍处在Ⅰ级水平,有待提高。在食物生产方面,单位农业产值能耗和农田化肥磷吸收利用效率多年来一直处于Ⅳ级水平,但畜禽氮综合利用效率始终处在低级水平;此外,农药、化肥氮投入均在2019年达到Ⅲ级水平,但过程中不是持续增长,受年限的影响较大。在生态环境方面,截止到2019年,单位耕地面积因氮投入产生的氮排放、氮盈余及环境代价均呈好转趋势,但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率和单位耕地畜禽承载量始终处在Ⅰ级水平,说明梨树县畜牧业发展仍有很大的挑战。综上,资源未充分利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制约吉林省县域农业绿色发展,究其原因是种植结构单一、优质农产品产量低,农药、化肥等投入量较高,畜牧业养殖数量不稳定,下一步急需合理开发利用黑土地资源,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等优秀农业技术,解决优质农产品供需矛盾等问题,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伤害,全面推进吉林省县域的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农业绿色发展 NUFER模型 社会经济 食物生产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辅导员工作模式与STEAM教育 融合探究——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姜立民 王景立 《南方农机》 2021年第5期131-133,共3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自施行以来,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效果已经卓见成效,而如何培养学生辅导员工作模式适应性探索也愈加重要。课题小组通过对STEAM教育内涵和外延的研究,探索利用“明确的结果和模糊的任务”进行项目实践和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自施行以来,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效果已经卓见成效,而如何培养学生辅导员工作模式适应性探索也愈加重要。课题小组通过对STEAM教育内涵和外延的研究,探索利用“明确的结果和模糊的任务”进行项目实践和合作学习,针对不同阶段学生进行定向、不定量、多途径的教育、服务和观念引导模式,有效促进培养计划学生“输出”质量更优、培养过程更适应、教育工作模式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教育培养计划 STEAM教育 工作模式
下载PDF
施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高强 刘淑霞 +1 位作者 王宇 陈丽荣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06-112,共7页
施肥能够使农业生态系统产生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同时施肥对系统本身产生影响。文中分析了施肥对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及土壤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施肥引起的地表水富营养化、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土埂酸化;施肥对... 施肥能够使农业生态系统产生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同时施肥对系统本身产生影响。文中分析了施肥对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及土壤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施肥引起的地表水富营养化、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土埂酸化;施肥对温室气体的影响;提出了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地表水 地下水 温室气体 土壤环境
下载PDF
循环农业中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7
9
作者 吴景贵 孟安华 +1 位作者 张振都 张大瑜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7-242,259,共7页
文中概述了循环农业中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现状,涉及的利用技术包括畜禽粪便的干燥处理技术、好氧堆制技术、厌氧发酵技术、诊断施用技术、动物消化分解处理技术、饲料化再利用技术、能源化再利用技术等,分析了循环农业中畜禽粪便资源... 文中概述了循环农业中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现状,涉及的利用技术包括畜禽粪便的干燥处理技术、好氧堆制技术、厌氧发酵技术、诊断施用技术、动物消化分解处理技术、饲料化再利用技术、能源化再利用技术等,分析了循环农业中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禽畜粪便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盐碱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1
10
作者 雒鹏飞 高勇 +2 位作者 宋凤斌 赵兰坡 刘兴土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9-663,共5页
在总结多年盐碱土改良与开发利用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资源的特性,论述了 盐碱土改良利用中应遵循的5项原则,阐述了盐碱地种稻的优势,并对种稻改良中存在一些问题进行了评述。 根据盐碱土的成因和特性,提出了目前盐碱... 在总结多年盐碱土改良与开发利用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资源的特性,论述了 盐碱土改良利用中应遵循的5项原则,阐述了盐碱地种稻的优势,并对种稻改良中存在一些问题进行了评述。 根据盐碱土的成因和特性,提出了目前盐碱土改良的实质是建立"淡化表层"的观点。根据多年的盐碱土改 良研究经验和盐碱土区自然植被为草甸草原这一事实,提出了目前盐碱地上不宜种树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盐碱土 改良利用原则 淡化表层 吉林省西部地区
下载PDF
吉林省超高产玉米田土壤理化环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鸿斌 赵兰坡 +1 位作者 王淑华 王楠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2-157,共6页
对吉林省超高产玉米田与农民传统耕作玉米田土壤理化性质比较分析,研究超高产条件下玉米田土壤的理化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玉米田土壤物理肥力特性较高,主要表现在耕层较深厚,土壤容重变化在1.01~1.26g/cm3,土壤的结构破坏率... 对吉林省超高产玉米田与农民传统耕作玉米田土壤理化性质比较分析,研究超高产条件下玉米田土壤的理化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玉米田土壤物理肥力特性较高,主要表现在耕层较深厚,土壤容重变化在1.01~1.26g/cm3,土壤的结构破坏率较低;在土壤的化学环境特征方面,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所有超高产田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普通生产田,这与超高产田的定向培育有直接关系;一些超高产田有机质低于普通生产田,其原因与超高产田氮素施用量较高、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矿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超高产 土壤理化环境 传统耕作
下载PDF
吉林省无公害中药材种植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卢振兰 赵晓松 +2 位作者 高珊 杨海虹 孙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0-212,共3页
对吉林省7个无公害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显示,这7个基地各项污染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1,土壤环境质量为2级,适宜建立无公害中药材种植基地。
关键词 无公害中药材 种植基地 土壤环境质量 评价
下载PDF
纪录片辅助资源环境课堂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聃 张志丹 +1 位作者 张晋京 车晓翠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8期72-73,共2页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应用纪录片辅助资源环境类课堂教学改革效果进行调研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纪录片辅助课堂教学能有效解决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教学补充方式。根据学生反馈总结出纪录片辅助课堂教学的技...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应用纪录片辅助资源环境类课堂教学改革效果进行调研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纪录片辅助课堂教学能有效解决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教学补充方式。根据学生反馈总结出纪录片辅助课堂教学的技术要点,为今后推广该教学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便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问卷调查 教学改革 资源环境
下载PDF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吉林省环境变化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淑杰 窦森 刘兆顺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2-129,共8页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及其技术方法,进行吉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5年吉林省生产型生态赤字逐年增加,规划期内的生态恢复与建设任务比较艰巨;2010年吉林省生态赤字与规划基期(2005年)...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及其技术方法,进行吉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5年吉林省生产型生态赤字逐年增加,规划期内的生态恢复与建设任务比较艰巨;2010年吉林省生态赤字与规划基期(2005年)相比,有了相大幅度的减少,但受人口总量影响,土地生态承载力持续降低;2020年受消费水平,尤其是能源消费影响,吉林省生态赤字反弹,但仍优于规划基期;综上所述,吉林省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结构和规模调整方案,有利于减轻土地生态压力,提高吉林省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和土地生态承载力,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足迹 吉林省
下载PDF
农业院校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农业生态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建明 吴景贵 +2 位作者 刘文利 李翠兰 张晋京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20期102-103,共2页
本文从农业生态学教学实践出发,初步提出应当采取改革教学方法,树立以人为本、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到农业生产实践中,让学生走出"象牙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要紧跟与学科有... 本文从农业生态学教学实践出发,初步提出应当采取改革教学方法,树立以人为本、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到农业生产实践中,让学生走出"象牙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要紧跟与学科有关的国家大政方针,开展积极讨论等措施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旨在探讨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进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三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学》 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
下载PDF
浅谈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环境问题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翠兰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9年第12期17-17,20,共2页
就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问题进行详细阐述,指出必须提高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并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真正达到高产高效及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养分循环 化肥 农药 环境
下载PDF
农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实习模式探讨
17
作者 赵兴敏 《文教资料》 2017年第14期183-184,共2页
实践实习是环境科学本科教学和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新形势下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实习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探讨,通过分析环境科学专业实践实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环境科学专业实践实习进行实习单位、实习管理和成绩... 实践实习是环境科学本科教学和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新形势下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实习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探讨,通过分析环境科学专业实践实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环境科学专业实践实习进行实习单位、实习管理和成绩评定等环节的改革探讨,以期增强实践实习效果,为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就业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本科生 实习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东北三省玉米生产资源投入和环境效应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绪昊 高强 +1 位作者 陈新平 张务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170-3184,共15页
【目的】玉米的总产量在我国三大主粮作物中最高,位居世界第二位。东北三省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的39%,而资源投入相对较低。本研究旨在明确东北三省玉米生产资源投入和环境效应的时空特征。【方法】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 【目的】玉米的总产量在我国三大主粮作物中最高,位居世界第二位。东北三省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的39%,而资源投入相对较低。本研究旨在明确东北三省玉米生产资源投入和环境效应的时空特征。【方法】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方法,采用适用于东北三省玉米生产的活性氮损失模型,定量化评价东北三省2007—2016年玉米生产系统的资源投入(肥料、农药和柴油等)及其相关的活性氮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风险。【结果】东北三省玉米生产资源投入在时空尺度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吉林省玉米生产的平均总施肥量为400 kg·hm^(-2),单产为7065 kg·hm^(-2),平均单位面积温室气体(GHG)排放量为2965 kg CO_(2)eq·hm^(-2),均为三省最高,而碳、氮足迹较低,平均单位面积活性氮(Nr)损失量为中间水平且年际间变化不大。辽宁省的平均氮肥投入量为198 kg·hm^(-2),Nr损失量为20.8 kg N·hm^(-2),碳、氮足迹为493 kg CO_(2)eq·Mg^(-1)和3.53 kg N·Mg^(-1),均为最高。单产为5966 kg·hm^(-2),处于中等水平,GHG排放量年际间变化不大。黑龙江省平均施氮量为149 kg·hm^(-2),单产水平为5318 kg·hm^(-2),Nr损失量和GHG排放量等均为三省最低,碳、氮足迹均处于中等水平。时间尺度上,2008—2015年东北三省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大,累积增加了5.73 Mhm^(2)。2015年东北三省玉米产量最高,达91.2 Mt(百万吨);2007—2016年玉米平均总产量占全国的32%,其中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分别占13.9%、11.7%和6.7%;10年平均种植面积占全国的30%,其中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分别占14.7%、9.3%和6.4%。东北三省玉米10年平均单产为6116kg·hm^(-2),平均单产最高年份为2013年,为6824 kg·hm^(-2)。2007—2016年10年间东北三省玉米生产的肥料投入整体呈上升趋势,氮肥稳中有降,磷钾肥逐年升高,2014—2016年3年肥料增长趋势大幅减缓,逐渐趋于稳定,10年间氮、磷、钾肥平均用量分别为177、101和70.2 kg·hm^(-2)。2007—2016年,东北玉米生产农药投入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柴油投入量前4年较为稳定,后逐渐上升。东北玉米生产10年间的平均农药用量为10.2 kg·hm^(-2),平均柴油用量为94.6 L·hm^(-2)。10年间玉米生产(2007—2016)平均单位面积Nr损失量和GHG排放量分别为19.0 kg N·hm^(-2)和2770 kg CO_(2)eq·hm^(-2)。Nr损失量10年间较为稳定。2007—2008和2009—2011年玉米生产的平均GHG排放量呈下降趋势,2012—2016年呈稳定上升趋势,2016年达到最高的3045 kg CO_(2)eq·hm^(-2)。氮肥田间施用产生的氨挥发是玉米生产中活性氮损失的主要途径,硝酸盐淋洗损失次之,而氧化亚氮排放占比最低。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环节为肥料生产运输与田间施用。10年间,东北玉米生产的平均氮足迹和碳足迹分别为3.16 kg N·Mg^(-1)和459 kg CO_(2)eq·Mg^(-1)。【结论】东北三省玉米生产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代价在空间尺度上差异较明显,吉林省的平均肥料投入量比黑龙江省高124 kg·hm^(-2),GHG排放量高524 kg CO_(2)eq·hm^(-2);在时间尺度上,10年间东北三省玉米生产的氮肥投入量为170—182 kg·hm^(-2),Nr损失量变化范围为18.4—19.4 kg N·hm^(-2),为我国玉米主产区中较低的氮肥投入与损失量。玉米生产碳、氮足迹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资源投入(尤其是氮肥投入)与单产水平之间的平衡。东北三省玉米生产资源投入和环境效应的时空特征分析有助于明确现阶段限制因素与主控因子,为优化养分管理实现粮食安全和碳减排的双赢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氮损失 温室气体排放 氮足迹 碳足迹 时空特征 资源投入 玉米 东北三省
下载PDF
有机物料在果园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啸驰 韩烽 +3 位作者 白亚涛 吴双 吴景贵 马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0-1255,共16页
外源有机物料添加已成为改善果园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和果实品质的重要途径。有机物料来源广泛且成分复杂,类型、用量及施用方式的改变显著影响其在果园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及伴随的环境效应特征。本文系统总结了有机物料的来源与... 外源有机物料添加已成为改善果园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和果实品质的重要途径。有机物料来源广泛且成分复杂,类型、用量及施用方式的改变显著影响其在果园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及伴随的环境效应特征。本文系统总结了有机物料的来源与性质及其对果树生长发育、土壤物理结构、土壤养分循环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重点关注了有机物料添加下果园温室气体排放、重金属及新型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抗生素及微塑料)积累与转化特征。有机物料施用对果园生态系统产生的主要影响为:1)有机物料的合理施用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增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为果树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2)有机物料类型、用量及施用方式显著影响果园土壤碳氮底物浓度、相关酶及微生物活性,进而改变土壤养分元素循环及N_(2)O排放特征;3)有机物料自身成分与结构组成、土壤性质及功能微生物共同影响果园土壤重金属与新型污染物的积累、迁移与转化。有机物料施用产生的环境效应存在不确定性,其关联的果园土壤复合污染物的形成及影响机制复杂,值得深入关注,同时果园有机物料添加与环境效应变化过程的内在关联与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最后展望了未来果园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料添加与环境效应关系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果园生态系统 环境效应 土壤养分循环 微生物 温室气体 重金属 新型污染物
下载PDF
吉林省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谷庆华 李业东 孙家山 《科技信息》 2011年第11期I0011-I0011,I0006,共2页
目前,全国各地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产生机理复杂。本文从农药化肥施用、畜禽粪便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序排放、以及吉林省特有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耕作制度等多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吉林省的农业面源污... 目前,全国各地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产生机理复杂。本文从农药化肥施用、畜禽粪便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序排放、以及吉林省特有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耕作制度等多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吉林省的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原因,为后续的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产生 地形特点 气候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