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并发干燥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
作者 秦毅丹 李佳 +3 位作者 裴晓晨 刘丽 张庆慧 陈加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9-214,共6页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并发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并探讨其发病机制,为该类罕见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CNSL并发S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经过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复习。结果:患...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并发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并探讨其发病机制,为该类罕见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CNSL并发S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经过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复习。结果:患者,女性,51岁。因口干、眼干伴恶心和呕吐1月余入院。查体,舌面干,时有躁动,四肢肌力4级,左侧指鼻试验欠稳准,左侧跟膝胫试验欠稳准,昂白征阳性,双侧病理征阳性。实验室检查,抗干燥综合征抗体A(抗SSA抗体)和抗干燥综合征抗体B(抗SSB抗体)阳性。泪液分泌实验,左侧5 mm;角膜染色阳性,唾液腺同位素检查阳性。影像学检查,头颅增强磁共振成像(MRI)示双侧小脑半球内侧、视交叉、垂体柄和松果体可见多发异常强化信号;头颅磁共振波谱(MRS)提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和肌酸(Cr)峰减低,胆碱(Cho)峰升高,NAA/Cr=1.74,Cho/Cr=3.52,Cho/NAA=2.02,并可见乳酸(Lac)峰和脂质(Lip)峰,双侧小脑半球病变单和多体素1H-MRS改变。取活检病理检查提示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伴出血,临床诊断为CNSL并发SS。出院后于当地医院进行放化疗。结论:CNSL并发SS发病率低,易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临床上SS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时应考虑CNSL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干燥综合征 B淋巴细胞 自身免疫疾病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中神经炎症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凯丽 李海琦 +1 位作者 王俏丽 何金婷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1期89-92,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痴呆症中最常见的一种,该病起病隐匿,病程持续时间长,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已明确AD最常见的病理标志是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神经炎性斑以及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异...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痴呆症中最常见的一种,该病起病隐匿,病程持续时间长,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已明确AD最常见的病理标志是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神经炎性斑以及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NFTs)[1]。许多研究证据表明,神经炎症在AD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神经炎症可能是AD发生和进展的重要驱动因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缠结 神经炎症 过度磷酸化 病程持续时间 神经退行性疾病 TAU蛋白 生物标志物 痴呆症
下载PDF
丙酮酸激酶M型同工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表达特点
3
作者 刘博宇 李松涛 +2 位作者 邱琳 杜昕欣 赵晴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中丙酮酸激酶M型同工酶(PKM)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阿尔茨海默病(AD)核心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纳入ADNI数据库中痴呆(AD)组62例,轻度认知障碍(MCI)组130例,以及健康对照(CN)组83例,共275例研究对象。分析各组间CSF PKM水...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中丙酮酸激酶M型同工酶(PKM)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阿尔茨海默病(AD)核心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纳入ADNI数据库中痴呆(AD)组62例,轻度认知障碍(MCI)组130例,以及健康对照(CN)组83例,共275例研究对象。分析各组间CSF PKM水平差异以及PKM与AD生物标志物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CN组相比,MCI组及AD组CSF PKM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非载脂蛋白Eε4(APOEε4)基因携带者相比,该基因携带者PKM水平显著升高(P=0.011)。MCI组及AD组患者CSF PKM水平与CSF中总tau蛋白(t-tau)及磷酸化tau蛋白(p-tau)水平呈相关性(MCI:r=0.802,P<0.001;r=0.759,P<0.001。AD:r=0.783,P<0.001;r=0.715,P<0.001)。结论AD及MCI患者中CSF PKM水平与CN组相比显著升高,其与tau蛋白呈正相关,且与APOEε4基因携带情况相关,提示其有待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志物和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脑脊液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陈娇 李松涛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24年第1期49-55,63,共8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功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探索如何利用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的...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功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探索如何利用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的预测、诊断和治疗中快速、高效地发挥作用,涉及到影像学分析、神经心理数据处理、治疗以及智能辅助设备等领域。本文旨在对人工智能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汇编了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在AD影像数据处理、对AD的预测、在AD治疗以及在AD患者智能辅助设备方面的应用进展,根据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首选的系统文献综述及相关研究,2023年7月-8月,在PubMed、知网CHKD、万方数据库及智慧云图书馆中搜索了预先确定的关键词,生成了96个非重复的结果。接下来,我们对96篇论文的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之后排除50篇,剩下46篇进行综合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治中的应用已较广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部分缺乏实用性及可推广性,有待更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凋亡与迟发性神经元坏死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巍 姜立刚 +1 位作者 徐忠信 饶明俐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8期133-135,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凋亡与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关系。方法:实验于1998-01/1999-07在白求恩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6~7周龄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流组;假手术组5只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凋亡与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关系。方法:实验于1998-01/1999-07在白求恩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6~7周龄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流组;假手术组5只作为对照,缺血再灌流组根据再灌注提取标本的时间不同并分7组,即术后1h,1,3,7,14,28,42d组,每小组5只。制备动物模型,选用跳台,避暗反应等行为学检测确定。评价采用卒中指数评分和神经病学症状评分标准。制作病理切片,应用光镜,电镜,流式细胞仪,原位末端标记等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在不同时间缺血再灌注时与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发生、发展关系。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无动物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动物模型卒中指数及神经病学指数评价:缺血再灌注1d时卒中指数及神经病学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3.5±0.53,0,P<0.05),(4.6±0.54,0,P<0.05)。②各组病理形态学改变:重复缺血再灌注24h神经细胞间质水肿,核浓染固缩,顶树突延长。再灌注3d,皮质少量小胶质细胞增生,海马可见颗粒细胞变性呈空泡样。再灌注7d,皮质胶质细胞增生聚集成堆,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变性,部分坏死。再灌注28d,皮质神经细胞大量缺失代之胶质细胞,海马CA1、CA4区锥体细胞大量缺失、变性、坏死。电镜观察可见细胞核基质肿胀,破坏。排列紊乱,并有空泡形成。粗面内质网扩张,小胶质细胞核染色质凝聚,可见变形。③额叶、海马区细胞凋亡变化:重复缺血再灌注3d流式细胞仪检测额叶皮质、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最高。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数逐渐下降至42d最低点。各不同时间点再灌注细胞凋亡数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原位末端标记法正常阳性对照组可见少量散在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1h后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阳性细胞增多,3d后皮质、海马阳性细胞明显增多达高峰,核固缩,染色质聚集,一些细胞可见凋亡小体,阳性染色细胞核呈深棕色,缺血再灌注7d时皮质、海马区阳性细胞逐渐减少。至再灌注42d时阳性细胞数略有增多,但仍少于再灌注3d。电镜下受累神经细胞多单个存在,早期为染色质固缩,常聚集于核膜呈境界分明的颗粒、块状或新月形小体,细胞浆浓缩。核内细胞器和致密染色质保持完整。细胞周围无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全过程中均伴随着神经细胞凋亡,但细胞凋亡的高峰期在缺血再灌注后的两三天,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神经细胞坏死加重,凋亡数量减少。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且细胞凋亡作为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痴呆 血管性 小胶质神经细胞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的测定及其对神经损伤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建伟 邢影 杨宏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9期957-95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的含量及对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分为急性脑梗死1组(24小时以内)20例,急性脑梗死2组(24小时-72小时)20例,急性脑梗死3组(72小时-1周)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重氮化反应(G...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的含量及对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分为急性脑梗死1组(24小时以内)20例,急性脑梗死2组(24小时-72小时)20例,急性脑梗死3组(72小时-1周)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重氮化反应(Griess法),测定患者血清中NO的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1组2组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2组高于1组,3组NO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早期NO的过量生成参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急性脑梗死 神经损伤
下载PDF
有机磷中毒后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9例诊断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宏 李淼 王捷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第5期830-831,共2页
关键词 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 急性有机磷中毒 中毒后 诊断分析 POISONING 临床误诊率 神经系统并发症 OPIDP 重症肌无力 神经肌肉病变
下载PDF
乌头碱在斑马鱼胚胎和幼鱼发育过程中的神经毒性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翀昊 王心童 朱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8期1432-1435,共4页
目的以模式生物斑马鱼为动物模型研究乌头碱的神经毒性并初步探索其神经毒性的致病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乌头碱(0μM,0.1μM,0.5μM,1μM,10μM,100μM)作用胚胎期0-4天后,观察5-8天斑马鱼幼鱼游泳行为的改变;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幼... 目的以模式生物斑马鱼为动物模型研究乌头碱的神经毒性并初步探索其神经毒性的致病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乌头碱(0μM,0.1μM,0.5μM,1μM,10μM,100μM)作用胚胎期0-4天后,观察5-8天斑马鱼幼鱼游泳行为的改变;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幼鱼肌节发育和胚胎早期感觉神经元Rohon-Beard(RB)神经元发育情况,并测定不同浓度乌头碱对胚胎脊索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作用。结果乌头碱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斑马鱼幼鱼的游泳活力,与对照组相比较,乌头碱浓度大于0.5μM即可显著性降低斑马鱼游泳活力;可观察到幼鱼的肌节长度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降低;并发现随着乌头碱浓度的增加,BR神经元的生理性凋亡受到抑制。检测不同浓度乌头碱作用于斑马鱼幼鱼24h、48h、72h后的脊索匀浆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发现乌头碱作用72h后,随着乌头碱浓度的增加,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结论乌头碱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发育产生神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毒 乌头碱 斑马鱼 乙酰胆碱酯酶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常颖 齐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73-1575,共3页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中枢神经合并周围神经脱髓鞘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邢影 陈加俊 +1 位作者 方乐 宋天琦 《吉林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1369-1370,共2页
目的:探讨既有中枢神经又有周围神经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此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症状、体征都比较弥散,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改变又伴有周围神经损伤。因此,很难用现有疾病名称来... 目的:探讨既有中枢神经又有周围神经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此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症状、体征都比较弥散,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改变又伴有周围神经损伤。因此,很难用现有疾病名称来完整解释此类现象。结论:需要重新认识中枢神经合并周围神经脱髓鞘疾病,这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 周围神经 脱髓鞘疾病
下载PDF
磷酸化Smad3在神经元样细胞氧糖剥夺中的表达变化
11
作者 徐仲航 王一鸣 +5 位作者 王勇涛 王姣琦 何金婷 莽靖 邵延坤 徐忠信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4期523-525,共3页
目的探讨磷酸化Smad3蛋白在神经元样PC12细胞氧糖剥夺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利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向神经元样细胞转化,应用无糖DMEM培养液联合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构建氧糖剥夺模型(oxygen-glucose depri... 目的探讨磷酸化Smad3蛋白在神经元样PC12细胞氧糖剥夺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利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向神经元样细胞转化,应用无糖DMEM培养液联合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构建氧糖剥夺模型(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体外模拟神经元缺血性损伤。MTT检测神经元样细胞OGD 0,3,6和12h存活率,Western blot检测OGD前后磷酸化Smad3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建立神经元样PC12细胞的OGD模型;OGD 3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至OGD 12h降至最低54.7%;细胞内磷酸化Smad3表达在OGD 3、6h与OGD 0h组相比略升高,至OGD 12h时明显降低。结论磷酸化Smad3参与在神经元样细胞OGD早期ActA/Smads通路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A/Smads 磷酸化Smad3 OGD
下载PDF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老年神经认知障碍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9
12
作者 邵文丽 赵羚 +4 位作者 吴凡 吕书悦 杜建时 赵晴 李松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3551-3554,共4页
目的分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在老年神经认知障碍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纳入173例研究对象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认知障碍组(n=69)及痴呆组(n=104),组内按病因不同,轻度认知障碍组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D)伴轻度认知障碍(MCI-A)组1... 目的分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在老年神经认知障碍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纳入173例研究对象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认知障碍组(n=69)及痴呆组(n=104),组内按病因不同,轻度认知障碍组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D)伴轻度认知障碍(MCI-A)组14例、血管性痴呆(VaD)伴轻度认知障碍(MCI-V)组27例及帕金森病(PD)伴轻度认知障碍(MCI-PD)组28例,痴呆组分为AD组48例、VaD组32例及PD组24例;研究对象均行MoCA测试,分别对轻度认知障碍组和痴呆组MoCA总分及子项得分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在轻度认知障碍组,MCI-A组延迟回忆能力较MCI-PD组差,MCI-A组在注意力上得分比MCI-V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痴呆组,AD组延迟回忆和定向力较PD组下降,AD组延迟回忆、定向力、注意力较VaD组差,VaD组和PD组执行能力得分比AD组低,VaD组命名能力得分低于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CA子项可以鉴别不同亚型的神经认知障碍,其中注意力和延迟回忆评分在轻度认知障碍组和痴呆组均有明显差异,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能力、定向力分值仅在痴呆组有差异,其结果有助于区分老年神经认知障碍的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帕金森病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下载PDF
浅谈“新医科”背景下的神经病学教学体系改革
13
作者 韩莹莹 康春阳 +3 位作者 李东霓 王志佳 刘晓阳 钟专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3期377-379,共3页
在教育部提出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四新”建设背景下,新医科作为四新之一,其人才培养关系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主导掀起了一场科技革命浪潮,给高校医学教育带来福音... 在教育部提出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四新”建设背景下,新医科作为四新之一,其人才培养关系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主导掀起了一场科技革命浪潮,给高校医学教育带来福音,同时也给相关教学活动提出更高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区块链 大数据 革命浪潮 人才培养 新工科 战略目标 教学活动
下载PDF
功能性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钰凯 李铁 +1 位作者 莽靖 徐忠信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1期139-141,共3页
人类大脑结构及功能极为复杂,负责个体从初级感知到高级认知等行为。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使大脑功能定位和整合上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大突破。如脑电图(EEG)、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层显象技术(PET)及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性磁共... 人类大脑结构及功能极为复杂,负责个体从初级感知到高级认知等行为。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使大脑功能定位和整合上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大突破。如脑电图(EEG)、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层显象技术(PET)及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 MRI)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应用 相关疾病 BOLD-FMRI 大脑功能定位 血氧水平依赖 影像学技术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神经病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
15
作者 韩莹莹 钟专 +5 位作者 褚月娇 康春阳 李东霓 王志佳 刘晓阳 张白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8期1006-1009,共4页
培养医疗大数据复合型人才,让培养的人才成为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进行疾病的预测、诊断和治疗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未来医学生人才培养的方向[1]。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大数据技术被提升至“国家... 培养医疗大数据复合型人才,让培养的人才成为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进行疾病的预测、诊断和治疗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未来医学生人才培养的方向[1]。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大数据技术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一种创新的神经病学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大数据技术 未来医学 医疗大数据 人工智能 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嘉潞 王鑫 +1 位作者 宋甜甜 邢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5889-5892,共4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因其慢性进展及不可治愈性给患者及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亨廷顿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等。AD的认知功能障碍是由神经变性引起的,其与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或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 神经退行性疾病因其慢性进展及不可治愈性给患者及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亨廷顿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等。AD的认知功能障碍是由神经变性引起的,其与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或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神经元存活、分化和突触可塑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研究BDNF在AD中的作用途径,可为AD的靶向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本文对BDNF在AD中作用的信号传导机制及相关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脑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11)C-PIB-PET/CT与神经心理量表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文鸿 李松涛 +1 位作者 马阳阳 赵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70-1375,共6页
目的:探索^(11)C-匹兹堡化合物B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N-methyl-^(11)C]-2-(4-methylaminophenyl)-6-hydroxybenzothiazol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1)C-PIB-PET/CT)与神经心理量表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 目的:探索^(11)C-匹兹堡化合物B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N-methyl-^(11)C]-2-(4-methylaminophenyl)-6-hydroxybenzothiazol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1)C-PIB-PET/CT)与神经心理量表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关系。方法: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阿尔茨海默病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门诊及住院患者27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神经心理测试量表评分和^(11)C-PIBPET/CT成像,使用pMOD软件对患者^(11)C-PIB-PET/CT成像进行处理,得到患者各脑区^(11)C-PIB的标准摄取值比(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ratio,SUVR),组间对比得到显著差异的脑区,对所有患者具有显著差异的脑区SUVR与神经心理测试量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AD组SUVR均值高于MCI组SUVR均值,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2组患者SUVR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的脑区为:左侧额下回(P=0.009)、左侧额上回(P=0.008)、左侧海马旁回及周围回(P=0.005)、右侧海马旁回及周围回(P=0.002)、左侧梭形回(P=0.002)、右侧梭形回(P=0.003)、左侧中央后回(P=0.003)、右侧楔叶(P=0.008)、左侧壳核(P=0.007)、右侧壳核(P=0.003)、右侧苍白球(P=0.006)、右侧扣带回前部(P=0.004)。③进一步将所有患者差异显著的脑区SUVR值与简易智能测试量表评分(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其中,左侧额上回(r=-0.454,P=0.029)、左侧海马旁回及周围回(r=-0.439,P=0.036)、左侧梭形回(r=-0.421,P=0.045)、左侧中央后回(r=-0.482,P=0.020)SUVR值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左侧额上回(r=-0.430,P=0.040)、左侧海马旁回及周围回(r=-0.418,P=0.047)、左侧梭形回(r=-0.454,P=0.030)、左侧中央后回(r=-0.477,P=0.021)、左侧壳核(r=-0.422,P=0.045)、右侧壳核(r=-0.419,P=0.047)SUVR值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①AD组患者脑内^(11)C-PIB的SUVR值显著高于MCI组患者。②AD组与MCI组患者多个脑区SUVR值具有显著差异。③额上回(左)、海马旁回及周围回(左)、梭形回(左)、中央后回(左)、壳核(左、右)部位Aβ蛋白沉积水平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研究结果可为AD的早期识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11)C-匹兹堡化合物B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 神经心理测试量表
原文传递
MAPK信号通路在血管性痴呆中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欣悦 边文超 +1 位作者 赵晴 许卓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7-1270,共4页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急、慢性低氧性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有记忆、认知障碍,抑郁、焦虑、迷失方向情绪障碍及解决问题、思考、推理、计划和执行任务等执行功能障...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急、慢性低氧性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有记忆、认知障碍,抑郁、焦虑、迷失方向情绪障碍及解决问题、思考、推理、计划和执行任务等执行功能障碍,而执行功能缺损程度严重大于记忆功能障碍^([1])。目前,VD被认为是继阿尔茨海默病(AD)之后造成老年人痴呆的第二大常见原因^([2])。与AD不同的是,VD是唯一可进行预防的痴呆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 血管性痴呆(VD) 炎症反应 突触可塑性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影像表现为颅内占位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例报道
19
作者 唐栋 韩雪梅 +4 位作者 谷洁冰 石雨晴 付玲玲 李琳芳 黄丽敏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2期228-229,共2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主要累及脑(膜)血管和(或)脊髓(膜)血管尤其是中、小血管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动、静脉均可受累,而静脉受累较少[1]。目前此病的诊断较困难,患者的预后多较差。
关键词 炎性疾病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颅内占位 影像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 血管 静脉
下载PDF
温补脾肾经验方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20
作者 宫玉霜 付业繁 +7 位作者 许会静 郭健 相琳 胡睿 樊睿 王捷 李淼 孙美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1-271,共11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动物实验探讨温补脾肾经验方(TSKEP)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潜在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为治疗NMOS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筛选TSKEP的化合物和靶点,通过Gend...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动物实验探讨温补脾肾经验方(TSKEP)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潜在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为治疗NMOS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筛选TSKEP的化合物和靶点,通过GendCard等数据库确定NMOSD的相关靶点基因;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确定核心化合物;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6.0软件中的Network Analyzer插件获得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的拓扑参数并识别核心靶点;利用OmicShare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靶点-通路网络,以识别关键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基于AutoDock软件对核心化合物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18只小鼠分为对照组、NMOSD组和TSKEP组,每组6只,HE染色观察3组小鼠大脑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动物实验,TSKEP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NMOSD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同时TSKEP组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轻。共筛选出304个活性化合物和655个药物靶点,其中与TSKEP治疗NMOSD相关的靶点有43个。槲皮素、木犀草素和豆甾醇等可能是核心化合物,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可能是潜在的核心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靶点-通路网络提示TSKEP主要通过14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NMOSD作用。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表明核心化合物与核心靶点之间结合良好。与NMOSD组和对照组比较,TSKEP组小鼠血清中相关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验证,TSKEP可通过多靶点和多条信号通路调控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并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再生,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温补脾肾经验方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