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兽共患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1
作者 李兆辉 王洋 刘明远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8-289,共2页
人兽共患病(Zoonosis)是指所有来源于动物的人类传染病或疾病[1]。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兽共患病共有250多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90多种,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存在并流行的有近40多种,其中26种被列为我国重要人兽共患病病种。近年来,
关键词 人兽共患病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传染病 世界 病种
原文传递
食源性人兽共患病毒病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文清 柳增善 +1 位作者 张玉彬 张守印 《吉林畜牧兽医》 2008年第3期10-14,共5页
本文综述了食源性人兽共患病毒病,简要论述了每种病原特征、对人的危害、发病特点等。
关键词 病毒病 人兽共患病 食源性
下载PDF
兽医公共卫生研究:禽病防控的挑战 被引量:1
3
作者 吕玲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40,共3页
近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布鲁氏菌病等疫病的暴发不仅给我国畜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给公共卫生的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防控这些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动物疫病成为兽医公共卫生领域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布鲁氏菌病等疫病的暴发不仅给我国畜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给公共卫生的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防控这些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动物疫病成为兽医公共卫生领域研究的热点。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充分利用兽医自身的技术和知识以外,借助兽医一人医公共卫生平台,深入了解疫病暴发的原因、疫病病原的来源和进化、病原在不同宿主间的传播途径和方式等都是制定有效防控策略的重要环节。除此以外,对某些疫病进行有针对性的疫苗免疫也是当前养殖环境下不可或缺的措施。在上述背景下召开的“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多位专家对我国兽医公共卫生科研及相关工作的进展进行了专题探讨。其中,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柳增善教授从兽医公共卫生的基本范畴出发,结合动物疫病防治的国家政策和形势发展要求,指出兽医公共卫生的功能将会扩展到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等方面,尤其是对以高致病性禽流感为代表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童光志研究员分析了我国疫苗研发技术尤其是新一代动物标记疫苗的研发趋势,指出多联多价疫苗将是未来动物疫苗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浙江大学周继勇教授及其团队在青藏高原流感病毒溯源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近五年的持续研究证实环青海湖地区的鼠兔是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自然界的哺乳动物宿主,从鼠兔分离的病毒可以在迁徙候乌和鼠兔间传播。本专题辑录上述报告内容,借以展现兽医公共卫生研究领域的新趋势、新成果、新技术,为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保障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公共卫生 趋势 疫苗 禽流感
原文传递
兽医公共卫生学学科发展报告 被引量:5
4
作者 丁铲 焦新安 +2 位作者 薛飞群 刘明远 马志永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6,共6页
当前,我国兽医公共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人畜共患病形势严峻,食源性微生物污染问题严重,食源性寄生虫发病率上升,滥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造成动物源食品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严重。针对这一现状,近年来科研人员进行了积极... 当前,我国兽医公共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人畜共患病形势严峻,食源性微生物污染问题严重,食源性寄生虫发病率上升,滥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造成动物源食品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严重。针对这一现状,近年来科研人员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索,并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研究(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危害的风险性评估、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监测网络建设。)、食源性寄生虫研究、人畜共患病研究、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 公共卫生学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HAX-1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病毒感染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曦文 胡桂学 关振宏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35,41,共5页
造血干细胞特异蛋白1-相关蛋白X-1(HAX-1)是一种多功能细胞调节性蛋白,通过与多种蛋白相互作用在各种重要的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HAX-1可以通过维持线粒体的完整性或调节细胞通路的方式调控细胞凋亡,同时还参与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等... 造血干细胞特异蛋白1-相关蛋白X-1(HAX-1)是一种多功能细胞调节性蛋白,通过与多种蛋白相互作用在各种重要的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HAX-1可以通过维持线粒体的完整性或调节细胞通路的方式调控细胞凋亡,同时还参与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等过程的调控。近年有许多研究结果表明,HAX-1可与多种病毒蛋白密切结合,在病毒感染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HAX-1的功能及其在病毒感染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及感染宿主的潜在药物靶点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X-1 细胞凋亡 生物学特性 病毒复制 甲型流感病毒
原文传递
微小隐孢子虫含有纤维连接蛋白Ⅲ型结构域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其细胞黏附特性研究
6
作者 王自强 王东强 +2 位作者 吴婷婷 朱冠 尹继刚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目的本研究以微小隐孢子虫含有纤维连接蛋白Ⅲ型结构域蛋白(Cryptosporidium parvum fibronectin typeⅢdomain-containing protein,CpFN3)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亚细胞定位和黏附特性。方法该蛋白由cgd4_640基因编码、全长为含有2430个氨... 目的本研究以微小隐孢子虫含有纤维连接蛋白Ⅲ型结构域蛋白(Cryptosporidium parvum fibronectin typeⅢdomain-containing protein,CpFN3)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亚细胞定位和黏附特性。方法该蛋白由cgd4_640基因编码、全长为含有2430个氨基酸的I型跨膜蛋白。设计特异性抗原多肽并免疫家兔,获得多克隆抗体,利用亲和纯化法获特异性抗体;经Western blot方法验证该抗体特异性,再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进行蛋白定位。通过原核表达获得重组蛋白(His-CpFN3),通过ELISA确定重组蛋白与HCT-8细胞和肝素的结合情况。结果成功获得纯化的抗CpFN3抗体,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抗体可识别条带大小约为280 kDa;IFA结果表明该蛋白定位于子孢子的表膜,呈点状分布。该蛋白在子孢子入侵阶段及胞内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阶段均有表达。利用重组蛋白,确定了CpFN3能够与HCT-8细胞及肝素结合(结合常数Kd分别为0.23和1.21μmol/L),并呈剂量依赖性和可饱和性。结论本研究确定CpFN3参与了虫体与宿主细胞的黏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隐孢子虫 纤维连接蛋白Ⅲ型结构域 肝素 黏附
下载PDF
微小隐孢子虫氨基酸转运蛋白CpAAT1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7
作者 李敏 张颖 +2 位作者 王东强 尹继刚 朱冠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37-144,共8页
目的探究微小隐孢子虫氨基酸转运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方法本研究以微小隐孢子虫氨基酸转运蛋白1(Cryptosporidium parvum Amino acid transporter 1,CpAAT1)为研究对象,设计合成了特异性多肽片段,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 目的探究微小隐孢子虫氨基酸转运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方法本研究以微小隐孢子虫氨基酸转运蛋白1(Cryptosporidium parvum Amino acid transporter 1,CpAAT1)为研究对象,设计合成了特异性多肽片段,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lot验证该抗体的特异性,通过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对该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进行了分析。结果CpAAT1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虫体天然蛋白,后者在微小隐孢子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均有表达。子孢子时期,CpAAT1定位于虫体表膜;无性生殖期时该蛋白定位在成熟的裂殖子表膜;在有性生殖阶段,雌雄配子体均可被该抗体标记。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微小隐孢子虫氨基酸转运蛋白的转运机制提供了一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隐孢子虫 氨基酸转运蛋白 间接免疫荧光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的研究与防控进展 被引量:93
8
作者 任洪林 卢士英 +2 位作者 周玉 李兆辉 柳增善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9-143,共5页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主要危害人畜生殖系统,人与人之间几乎不传播,患病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近几年疫情急骤回升。作者综述了布病的研究现状及其流行趋势,...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主要危害人畜生殖系统,人与人之间几乎不传播,患病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近几年疫情急骤回升。作者综述了布病的研究现状及其流行趋势,初步探讨布病综合防控面临的主要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生物学特性 疫苗与诊断 分子生物学 预防与控制
下载PDF
梅花鹿鹿茸活性多肽的提取及免疫功效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潘风光 孙威 +3 位作者 周玉 陈健 文立正 刘静波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669-673,共5页
目的提取并分离纯化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梅花鹿鹿茸活性多肽(PAP),并对其免疫功效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不同工艺处理的鹿茸为原料,应用分子排阻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提取鹿茸活性多肽,通过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产生等试验,检测PAP对淋巴... 目的提取并分离纯化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梅花鹿鹿茸活性多肽(PAP),并对其免疫功效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不同工艺处理的鹿茸为原料,应用分子排阻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提取鹿茸活性多肽,通过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产生等试验,检测PAP对淋巴细胞的免疫功效。结果所提取的梅花鹿鹿茸活性多肽蛋白含量分别为:冻干茸9.20 mg/ml;冷冻鲜茸1.30 mg/ml;热炸茸1.10 mg/ml。鹿茸多肽可以促进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巨噬细胞分泌IL-12,对机体有免疫增强作用。结论梅花鹿鹿茸活性多肽对机体的细胞免疫有显著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分子排阻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 免疫功效
下载PDF
镉、汞、铅污染及其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李兆辉 王光明 +2 位作者 徐云明 柳增善 任洪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9-43,共5页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重金属的应用越来越广,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特别是重金属镉、汞、铅。利用微生物技术修复环境污染中的重金属,以其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环境污染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作者综述镉、汞、铅污染...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重金属的应用越来越广,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特别是重金属镉、汞、铅。利用微生物技术修复环境污染中的重金属,以其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环境污染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作者综述镉、汞、铅污染及其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利用微生物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构建高效吸附重金属的基因工程菌,在微生物修复方面应用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微生物修复 细胞表面展示
下载PDF
中药单体化合物光甘草定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全民 于录 +2 位作者 邓旭明 王春雨 王全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5-227,共3页
选取传统中药甘草提取单体化合物光甘草定,通过MABA药物敏感性实验方法研究其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ATCC27294)和H37Ra(ATCC25177)的体外抗菌活性,并通过NCCLS标准方法测定了光甘草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ATCC29213、粪肠球菌ATCC... 选取传统中药甘草提取单体化合物光甘草定,通过MABA药物敏感性实验方法研究其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ATCC27294)和H37Ra(ATCC25177)的体外抗菌活性,并通过NCCLS标准方法测定了光甘草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ATCC29213、粪肠球菌ATCC29212和大肠杆菌ATCC25922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单体化合物光甘草定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ATCC27294)和H37Ra(ATCC25177)有很好的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均为25μg/m;光甘草定对实验中检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大肠杆菌也有抗菌活性,并且对革兰氏阳性杆菌的抗菌活性高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本研究为光甘草定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抗菌机制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甘草定 结核分枝杆菌 敏感性 最低抑菌浓度 活性
下载PDF
三种吸虫感染与胆管癌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国兴 吴秀萍 +2 位作者 王子见 白雪 刘明远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麝猫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viverrini)和猫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fe-lineus)所引起的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在亚洲地区流行较为广泛,人们通过食含有囊蚴的生鱼或虾类而感染... 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麝猫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viverrini)和猫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fe-lineus)所引起的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在亚洲地区流行较为广泛,人们通过食含有囊蚴的生鱼或虾类而感染。长期且重度感染会造成肝脏机能障碍,如胆结石和胆囊炎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三种吸虫与胆管癌之间存在着病因学联系。本文对他们之间的关系及胆管癌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麝猫后睾吸虫 猫后睾吸虫 胆管癌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白鲜碱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梁晓英 郭娜 +5 位作者 王丽莎 金晶 石建平 陆慧君 邓旭明 于录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1-24,共4页
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是能够引起人类及动物患病的重要致病菌,测定了白鲜碱对临床22株临床分离氟康唑耐药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式微量稀释试验测定了两药联合应药的分级抑制浓度指数(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 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是能够引起人类及动物患病的重要致病菌,测定了白鲜碱对临床22株临床分离氟康唑耐药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式微量稀释试验测定了两药联合应药的分级抑制浓度指数(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值。结果表明,白鲜碱有较好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且与氟康唑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碱 白色念珠菌 抗真菌活性 协同
下载PDF
小鼠腹水IgG类单克隆抗体纯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周玉 李岩松 +3 位作者 潘风光 谭建华 柳增善 王哲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16,共3页
分别采用辛酸硫酸铵法(CA AS)、硫酸铵沉淀法(AS)和DEAE离子交换层析法对小鼠IgG腹水进行了纯化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CA AS法提取IgG的纯度为67.5%,高于AS法(43.2%),低于DEAE法(100%);CA AS法提取IgG的回收率为51.2%,远高于DEAE(8.9%)... 分别采用辛酸硫酸铵法(CA AS)、硫酸铵沉淀法(AS)和DEAE离子交换层析法对小鼠IgG腹水进行了纯化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CA AS法提取IgG的纯度为67.5%,高于AS法(43.2%),低于DEAE法(100%);CA AS法提取IgG的回收率为51.2%,远高于DEAE(8.9%),略低于AS法(63.8%)。将不同纯化方法获得的IgG定容至相同浓度。ELISA试验结果表明:DEAE法的OD值明显降低,表明DEAE纯化方法降低了IgG的免疫学活性。说明CA AS法是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纯化效果和回收效果较佳的提取小鼠腹水IgG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腹水IgG 辛酸 硫酸铵 离子交换层析
下载PDF
麝香草酚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闭兴明 孟日增 +4 位作者 郭娜 于录 葛发 曾范利 邓旭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4,共4页
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是人类及动物重要致病菌。测定麝香草酚(THY)对临床分离红色毛癣BMU01672株、酿酒酵母标准株和24株临床分离耐氟康唑(FLC)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96孔平板微量法测定了THY/FLC,THY/AMB(两性霉素B)联合用药... 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是人类及动物重要致病菌。测定麝香草酚(THY)对临床分离红色毛癣BMU01672株、酿酒酵母标准株和24株临床分离耐氟康唑(FLC)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96孔平板微量法测定了THY/FLC,THY/AMB(两性霉素B)联合用药的分级抑制浓度指数(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ndex,FICI)值。结果表明,THY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THY与FLC和AMB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真菌作用,这为麝香草酚抗真菌活性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草酚 真菌 抗菌活性 协同
下载PDF
29种中药提取物抗结核药物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范君文 于录 +8 位作者 马兰芝 郭娜 高全胜 赵全民 曾范利 葛发 王全凯 邓旭明 曾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7,共7页
此研究选取29种对结核分支杆菌和其他呼吸疾病有治疗作用生长在中国的药用植物,通过MABA(Microdilution alamar blue assay)药敏试验方法检测了这些药物的乙醇和水提取物对结核分支杆菌M.tuberculosis H37Rv的敏感性。筛选到金银花、大... 此研究选取29种对结核分支杆菌和其他呼吸疾病有治疗作用生长在中国的药用植物,通过MABA(Microdilution alamar blue assay)药敏试验方法检测了这些药物的乙醇和水提取物对结核分支杆菌M.tuberculosis H37Rv的敏感性。筛选到金银花、大蓟、小蓟和水车前等有显著的抗结核活性,为进一步考查其单体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和有新型作用机制的抗结核药物开发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结核分枝杆菌 抗分支杆菌活性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7
作者 李研东 韩雪 +1 位作者 王颖 柳增善 《饲料研究》 CAS 2008年第2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动物微生态制剂 有益微生物 生长繁殖 有害微生物 微生态平衡 有益生物 外界环境 动物体内
下载PDF
低浓度甲醛对多肽和蛋白化学修饰的质谱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子健 杨静波 +4 位作者 李光谱 孙宁宁 孙万春 彭其胜 刘宁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93-1199,共7页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纳升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Nano-ESI-QTOF MS)技术,以标准肽段和流感病毒基质蛋白酶切肽段为模型,研究了甲醛对蛋白质和多肽主链的修饰作用。采用与实际病毒灭活过程一致...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纳升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Nano-ESI-QTOF MS)技术,以标准肽段和流感病毒基质蛋白酶切肽段为模型,研究了甲醛对蛋白质和多肽主链的修饰作用。采用与实际病毒灭活过程一致的实验条件(4℃,0.025%(V/V)福尔马林(37%(w/w)甲醛溶液)处理72 h),进行甲醛与多肽的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甲醛能与标准肽段N端的氨基反应生成羟甲基加合物,再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亚胺,形成+12 Da的产物。此外,甲醛还能与标准肽段中的精氨酸、赖氨酸的侧链发生反应,生成+12 Da的反应产物。对流感病毒基质蛋白的酶切肽段与甲醛的反应的质谱分析结果显示,多数的肽段都生成了+24 Da的产物,质量的增加来源于肽段N端氨基(+12 Da)和C端精氨酸或赖氨酸的侧链(+12 Da)的贡献。此外,还观察到有一个漏切位点的肽段生成了+36 Da的产物。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低浓度甲醛主要与肽段和蛋白的N端氨基,以及精氨酸和赖氨酸侧链发生反应。本研究为分析低浓度甲醛与蛋白质的反应产物提供了有效的质谱分析方法和解谱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多肽 基质蛋白 化学修饰 质谱
下载PDF
抗畜禽支原体中草药筛选及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美安 甄汉深 +4 位作者 裴渭静 沈永强 于录 史祺云 唐旭东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38,共6页
为了解10味中药体外抗畜禽支原体活性及其细胞毒性,以水回流提取法制备中药提取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10味中药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MTT法测定10味中药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 为了解10味中药体外抗畜禽支原体活性及其细胞毒性,以水回流提取法制备中药提取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10味中药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MTT法测定10味中药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表明,10味中药中,两面针、南板蓝根、黄连、黄芩、黄柏、甘草和白鲜皮等7味中药对3种畜禽支原体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和杀灭作用。其中两面针、南板蓝根和甘草活性较强,MIC分别为7.81mg/mL^31.25mg/mL、7.81mg/mL^62.50mg/mL、15.625mg/mL^62.50mg/mL;其余3味中药广藿香、土槿皮和艾叶活性最低,MIC几乎大于250mg/mL。10味中药中,土槿皮对Vero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性,最大安全浓度(TC0)为<0.49mg/m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70mg/mL;其余9味中药对Vero细胞毒性很小,TC0在3.91mg/mL^15.625mg/mL之间,IC50在54.73mg/mL^114.23mg/mL之间。提示筛选出两面针、南板蓝根、黄连、黄芩、黄柏、甘草和白鲜皮等7味中药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和杀灭作用,且其细胞毒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畜禽 支原体 细胞毒性
下载PDF
禽流感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志刚 刘立峰 +2 位作者 陈伦勇 孙青松 金梅林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9-103,共5页
禽流感(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多种禽类及鸟类表现为轻度呼吸道症状或急性败血症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不仅对我国禽类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目前用于控制禽流感的最有效手段仍然是疫苗接种,论... 禽流感(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多种禽类及鸟类表现为轻度呼吸道症状或急性败血症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不仅对我国禽类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目前用于控制禽流感的最有效手段仍然是疫苗接种,论文就有关禽流感预防的重组活载体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禽流感表位疫苗等新型疫苗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禽流感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新型疫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