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冰模板技术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周延民 杨亿鑫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67-770,共4页
冰模板技术是利用冰晶体的定向生长,通过调节冷冻过程中的温度分布、降温速率以及降温方向等参数从而控制材料宏观和微观形貌,进而制备大尺度有序多孔材料的技术。近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是组织工程仿生支架材料合成方面展现出独特... 冰模板技术是利用冰晶体的定向生长,通过调节冷冻过程中的温度分布、降温速率以及降温方向等参数从而控制材料宏观和微观形貌,进而制备大尺度有序多孔材料的技术。近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是组织工程仿生支架材料合成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在口腔医学中,冰模板技术当前主要用于牙周组织和牙体组织仿生修复支架材料的制备,以及口腔临床修复材料合成和口腔来源种子细胞培养等方面。本文就冰模板技术的原理、技术要点以及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模板 口腔医学 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下载PDF
数字化种植导板手术的精确性:非手术因素分析及对策的专家共识
2
作者 徐淑兰 李平 +10 位作者 杨烁 李少冰 卢海宾 朱安棣 黄立舒 王劲茗 徐世同 王丽萍 汤春波 周延民 周磊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5期321-329,共9页
计算机辅助静态导板引导种植手术的标准化流程包括术前检查、数据采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以及种植导板引导手术。其间每一环节产生的误差都可能导致误差的叠加效应,从而影响种植体植入的准确性。然而,临床医师往往关注于... 计算机辅助静态导板引导种植手术的标准化流程包括术前检查、数据采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以及种植导板引导手术。其间每一环节产生的误差都可能导致误差的叠加效应,从而影响种植体植入的准确性。然而,临床医师往往关注于外科手术中的误差因素,却忽略了术前阶段的不规范操作导致种植手术产生不可逆转的误差。本文结合国内专家的临床实践与国内外研究进展,从种植导板手术术前检查、数据采集、导板设计、导板制作等方面,对种植导板手术的误差来源进行总结,并制定解决误差的策略,形成专家共识。①术前因素考量:术前应该根据患者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导板类型,必要时选用固位螺钉辅助支持式导板;②规范数据采集流程:尽量采用锥形束CT与口外扫描法进行数据采集,建议选择小视野进行CBCT拍摄,同时保持患者头部固定,对于口内带有金属修复体的患者采用配准标记导板,并且合理控制口外扫描的环境温度与光照;③优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建议选用手柄引导的种植系统与封闭式金属套筒,并通过标记物重叠的方式进行图像配准,另外,适当地设计固位螺钉、延伸导板的支持结构、增加导板引导段长度都是减少误差的可行方法;④改进计算机辅助制作:根据不同的打印技术设置最佳的打印参数,选择合适的打印后处理与灭菌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种植 种植导板手术 非手术因素 准确性 患者因素 数据采集 导板设计 导板制作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应用于根尖周炎磨牙即刻种植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贾克文 朱悦萌 +4 位作者 陈思宇 李明慧 游佳倩 陈升 周延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544,共9页
目的:将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单独应用于根尖周炎磨牙即刻种植,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拓宽其临床应用并为其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收集1例将PRF单独应用于根尖周炎磨牙即刻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锥形束CT(CBCT)和... 目的:将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单独应用于根尖周炎磨牙即刻种植,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拓宽其临床应用并为其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收集1例将PRF单独应用于根尖周炎磨牙即刻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锥形束CT(CBCT)和口腔扫描数据三维重建的方法对种植体周围组织改变量进行评估,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PRF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微创拔除患者46患牙行即刻种植的治疗方法。术前取患者自体血液30 mL(3管),将血液置于不含抗凝剂的10 mL玻璃涂层塑料管中,采用3000 r·min-1离心10 min的方法制备3枚PRF,并将其作为唯一材料充填跳跃间隙。治疗后采用CBCT和口腔扫描三维重建对比分析,术后6个月时,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增加203.19 mm^(3),颊侧骨高度增加5.83 mm,且颊侧骨组织增加量大于1 mm;术后12个月时,种植体周软硬组织基本保持稳定。结论:将自体PRF单独应用于根尖周炎磨牙即刻种植,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且种植体周软硬组织基本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即刻种植 根尖周炎 骨再生
下载PDF
二十二碳六烯酸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艳群 李保胜 +3 位作者 李雨阳 张震阳 刘玉洁 孟维艳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6期1130-1135,共6页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属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深海鱼类、海藻和鱼油补充剂中,具有抗炎、抗菌、抗癌等多种生理功能。口腔健康与人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疾病的关注度逐渐提升,DHA可在一定程...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属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深海鱼类、海藻和鱼油补充剂中,具有抗炎、抗菌、抗癌等多种生理功能。口腔健康与人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疾病的关注度逐渐提升,DHA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牙周、牙体疾病、口腔鳞状细胞癌以及复发性阿弗他口炎等,通过研究DHA与口腔疾病的关系以及DHA治疗口腔疾病的分子机制和临床应用有助于寻找防治口腔疾病的新药物,并为口腔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 牙周疾病 牙体疾病 口腔鳞癌 复发性阿弗他口炎
下载PDF
植入位点不同对颧骨种植义齿种植体周骨应力分布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储顺礼 周延民 岳贵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植入位点不同时颧骨种植义齿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规律。方法计算机模拟建立上颌后牙区重度萎缩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在第一前磨牙区、第二前磨牙区、第一磨牙区和第二磨牙区模拟颧骨种植义齿修复。进行垂直向、颊向30°... 目的探讨植入位点不同时颧骨种植义齿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规律。方法计算机模拟建立上颌后牙区重度萎缩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在第一前磨牙区、第二前磨牙区、第一磨牙区和第二磨牙区模拟颧骨种植义齿修复。进行垂直向、颊向30°和舌向30°加载100N,统计分析植入位点不同时颧骨种植义齿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结果1)第一前磨牙区颧骨种植体颊侧暴露较多,与临床不符。2)上颌后牙区拉应力峰值比较:选择第二磨牙区植入时最大,第二前磨牙区次之,第一磨牙区最小。上颌后牙区压应力峰值比较:选择第二磨牙区植入时最大,第一磨牙区次之,第二前磨牙区最小。颧骨区拉应力及压应力峰值比较:选择第二前磨牙区植入时最大,第一磨牙区次之,第二磨牙区最小。结论选择第一磨牙区颧骨种植义齿修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 种植体 应力
下载PDF
不同载荷下中间种植体基牙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桥基牙应力分布及位移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尔军 周延民 +2 位作者 马辰春 丛志强 姜拥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5-768,共4页
目的 :揭示在不同载荷下中间种植体基牙天然牙 -种植体联合桥基牙应力分布及位移规律 ,指导临床义齿制作。方法 :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天然牙及中间种植体受力后的应力分布特点及位移规律。结果 :4种载荷下种植体最大应力值均是天然牙的 4... 目的 :揭示在不同载荷下中间种植体基牙天然牙 -种植体联合桥基牙应力分布及位移规律 ,指导临床义齿制作。方法 :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天然牙及中间种植体受力后的应力分布特点及位移规律。结果 :4种载荷下种植体最大应力值均是天然牙的 4~ 5倍 ;集中垂直载荷下种植体最大应力值大约是分散垂直载荷下的 2倍 ;斜向集中载荷与斜向分散载荷下种植体最大应力值无明显差异 ,大约是分散垂直载荷下种植体最大应力值的 3倍 ;分散载荷下天然牙最大应力值均较集中载荷时低。牙合龈向种植体最大位移值远小于天然牙 |3位移值 ,在颊舌向和近远中向两者位移差值较小。结论 :颊舌向力是破坏修复体的主要因素 ,应降低牙尖斜度 ;集中载荷比分散载荷破坏作用大 ,应消除咬合高点 ,建立分布均匀的多点咬合接触。这种固定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应力 基牙 位移
下载PDF
中间种植体基牙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尔军 周延民 +3 位作者 冯庆辉 丛志强 李同永 袁一铭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41-943,共3页
目的 :揭示中间种植体基牙天然牙 -种植体联合固定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规律 ,为临床设计天然牙 -种植体联合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模型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Super- SAP 93计算受载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 目的 :揭示中间种植体基牙天然牙 -种植体联合固定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规律 ,为临床设计天然牙 -种植体联合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模型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Super- SAP 93计算受载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值。结果 :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水平以其颈部皮质骨处为高 ,集中斜向载荷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最大应力是集中垂直载荷下应力的 2 .5倍 ,集中垂直载荷时颈部最大拉应力出现在舌侧皮质骨边缘处 ,集中载荷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压应力峰值高于拉应力峰值。结论 :设计中间种植体基牙天然牙 -种植体联合固定桥时不仅需消除咬合高点 ,而且应减小颊舌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牙植入体 义齿 局部 固定 牙应力分析
下载PDF
种植体周结缔组织附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付齐月 李尊泰 +4 位作者 齐晓爽 韩春雨 张慧彦 张震阳 孟维艳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封闭不仅依赖于上皮附着,更重要的是重建纤维结缔组织附着,以稳固地支撑上皮屏障从而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维持种植义齿的长期成功率。理想的结缔组织附着对种植体颈部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种植体周结缔组织附着研...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封闭不仅依赖于上皮附着,更重要的是重建纤维结缔组织附着,以稳固地支撑上皮屏障从而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维持种植义齿的长期成功率。理想的结缔组织附着对种植体颈部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种植体周结缔组织附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结缔组织 表面改性 牙龈成纤维细胞 胶原纤维
下载PDF
种植体骨结合过程中免疫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效宇 蔡青 +3 位作者 尹昭懿 金卓华 王子璇 孟维艳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1年第3期196-201,共6页
良好的骨结合是决定种植成功率和种植体远期留存率的关键。在形成骨结合的过程中,免疫细胞可通过清除种植术区组织碎片及病原菌,调节炎症反应程度,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募集和成骨分化等,在改善局部成骨微环境及形成新生骨等方面发挥重要功... 良好的骨结合是决定种植成功率和种植体远期留存率的关键。在形成骨结合的过程中,免疫细胞可通过清除种植术区组织碎片及病原菌,调节炎症反应程度,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募集和成骨分化等,在改善局部成骨微环境及形成新生骨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为设计更好的免疫调节策略以在种植体周形成良好的骨结合,本文将针对不同免疫细胞在骨结合过程中发挥的具体作用及如何实现对其功能的调节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 骨结合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骨生物材料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在种植体周围炎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碧榕 孟维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19-1123,共5页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是存在于胞质的多蛋白复合体,其参与机体的固有免疫反应,活化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8等促炎因子并介导了细胞凋...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是存在于胞质的多蛋白复合体,其参与机体的固有免疫反应,活化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8等促炎因子并介导了细胞凋亡,在维持免疫平衡与调控炎症进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菌斑生物膜与咬合过载引起种植体周围免疫微环境的失衡与破坏。细菌及其毒力因子、金属钛以及咬合过载可以引发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最终导致种植体周围牙周组织的破坏从而发生种植体周围炎。本文就NLRP3炎症小体在种植体周围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激活途径以及调控机制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炎症小体 种植体周围炎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金属离子掺杂的硅磷酸钙陶瓷在骨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欣睿 孟维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71-874,共4页
因牙周疾病、肿瘤、外伤、先天畸形所致的口腔硬组织缺损给口腔功能重建带来极大困难。硅磷酸钙[Ca5(PO4)2SiO4,简称CPS]生物陶瓷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成为新一代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热点。天然人体矿... 因牙周疾病、肿瘤、外伤、先天畸形所致的口腔硬组织缺损给口腔功能重建带来极大困难。硅磷酸钙[Ca5(PO4)2SiO4,简称CPS]生物陶瓷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成为新一代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热点。天然人体矿化组织中含有Cu^(2+)、Fe^(3+)、Zn^(2+)、Mg^(2+)、Sr^(2+)等多种金属离子,具有其独特的生物特性,将这些金属离子加入到硅磷酸钙中对于材料改性有着巨大的潜力。本文概述了目前针对硅磷酸钙性能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离子掺杂对生物陶瓷理化性质的影响及金属离子在抗菌、促进成骨和新血管生成等方面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并对硅磷酸钙类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做一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磷酸钙 离子掺杂 生物陶瓷 骨组织修复
下载PDF
电解蚀刻法处理的钛及钛合金表面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世振 孟维艳 +5 位作者 矫国田 张滨 李保胜 窦林波 牛金城 蔡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6-600,共5页
目的通过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初步探讨钛及钛合金微-纳米三维形貌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电解蚀刻法在纯钛及钛合金表面构建出不同尺寸的微-纳米三维形貌,并观察其三维结构表面对成骨细胞黏附、增殖、细胞形态、碱性磷酸... 目的通过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初步探讨钛及钛合金微-纳米三维形貌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电解蚀刻法在纯钛及钛合金表面构建出不同尺寸的微-纳米三维形貌,并观察其三维结构表面对成骨细胞黏附、增殖、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方面,纯钛组和钛合金组表面均高于纯钛机械抛光组。纯钛组表面细胞胞体饱满,伸出大量伪足,并可见大量功能颗粒。ALP活性显著高于钛合金和纯钛机械抛光组表面。结论通过电解蚀刻法在纯钛和钛合金表面可形成不同直径和深度的碗形巢样及纳米结构;两个表面即30~50μm和5~8μm的表面和光滑表面相比,都明显促进了细胞的附着;30~50μm的纯钛表面更有利于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 钛合金 种植体 成骨细胞 生物学行为 电解蚀刻
下载PDF
D/L-缬氨酸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生物膜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慧彦 李保胜 +5 位作者 张震阳 韩春雨 李尊泰 齐晓爽 付齐月 孟维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48-653,共6页
目的:研究D-缬氨酸与L-缬氨酸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生物膜的作用。方法:通过CCK-8实验获得无细胞毒性的D-缬氨酸浓度;通过生长曲线实验评估D-缬氨酸与L-缬氨酸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细菌活性的作用;通过结晶紫染色实验、胞外多糖实验和扫描... 目的:研究D-缬氨酸与L-缬氨酸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生物膜的作用。方法:通过CCK-8实验获得无细胞毒性的D-缬氨酸浓度;通过生长曲线实验评估D-缬氨酸与L-缬氨酸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细菌活性的作用;通过结晶紫染色实验、胞外多糖实验和扫描电镜评估D-缬氨酸与L-缬氨酸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和对成熟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的分散作用。结果:D-缬氨酸在浓度为50 mmol/L和75 mmol/L时对成纤维细胞无细胞毒性;D-缬氨酸(75 mmol/L)能有效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细菌活性和生物膜的形成,并分散成熟的生物膜。D-缬氨酸(50 mmol/L)在72 h内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生物活性和生物膜的形成。L-缬氨酸(75 mmol/L和50 mmol/L)促进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细菌活性和生物膜的形成。当D-缬氨酸和L-缬氨酸同时存在时,仅表现出D-缬氨酸的作用。结论:D-缬氨酸具有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细菌活性和生物膜形成,并分散成熟生物膜的作用;L-缬氨酸能促进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细菌活性和生物膜的形成,但其作用与D-缬氨酸不相拮抗。D-缬氨酸可作为治疗菌斑生物膜相关疾病的潜在生物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基酸 D-缬氨酸 牙龈卟啉单胞菌 生物膜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相关因子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悦 周延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76,共3页
近年来,骨内骨结合的牙种植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牙列缺损和缺失的常规修复方法之一。但是临床常因拔牙后牙槽骨吸收萎缩、肿瘤切除术后、外伤、牙与牙槽骨粘连、先天发育不足、颌骨感染坏死等导致牙槽嵴低平或颌骨缺损,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富血小板血浆 相关因子 牙种植技术 牙槽骨吸收 颌骨缺损 牙槽嵴低平 牙列缺损
下载PDF
用于牙周炎治疗的自噬调节物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5
作者 齐晓爽 孟维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16-618,共3页
牙周炎是口腔中发病率较高,并且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的自身免疫反应,然而对于牙周炎的治疗目前并无统一标准。细胞自噬是机体自身抵抗外来疾病的防御机制,近年来利用细胞自噬在宿主防御牙周炎驱动因素中的作用,为治疗牙周炎提供新思路。... 牙周炎是口腔中发病率较高,并且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的自身免疫反应,然而对于牙周炎的治疗目前并无统一标准。细胞自噬是机体自身抵抗外来疾病的防御机制,近年来利用细胞自噬在宿主防御牙周炎驱动因素中的作用,为治疗牙周炎提供新思路。本文针对几种具有治疗牙周炎作用的自噬调节物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自噬调节
下载PDF
D-组氨酸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全旭 许彤彤 +5 位作者 张慧彦 王鹤龄 王春阳 崔云霞 付齐月 孟维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研究D-组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生长曲线实验评估D-组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细菌活性的影响。通过结晶紫染色实验评估变异链球菌形成生物膜的量;采用胞外多糖实验检测D-组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胞外多糖含量的影... 目的:研究D-组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生长曲线实验评估D-组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细菌活性的影响。通过结晶紫染色实验评估变异链球菌形成生物膜的量;采用胞外多糖实验检测D-组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经扫描电镜观察经D-组氨酸处理后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结构。结果:经生长曲线实验评估发现D-组氨酸在浓度≥20%时抑制变异链球菌的生物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通过结晶紫染色实验和生物膜胞外多糖实验评估发现,D-组氨酸浓度≥40%时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并影响生物膜胞外多糖的含量。经扫描电镜观察,40%的D-组氨酸即可影响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同时细菌的粘附量有所下降。结论:D-组氨酸具有良好的抑制变异链球生物膜的作用,并影响变异链球菌的细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变异链球菌 D-组氨酸
下载PDF
自体牙骨移植材料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鹏 周延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858-2860,共3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即将到来,据统计,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
关键词 骨移植 骨移植材料 自体骨移植 自体牙 牙槽骨缺损
下载PDF
负载D-缬氨酸水凝胶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昆于 孙毓言 +6 位作者 张慧彦 齐晓爽 张震阳 乔树伟 向镜成 丁佳鑫 孟维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58-663,共6页
目的:探讨负载D-缬氨酸水凝胶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和牙周炎模型组(B组),再在模型组基础上给予不同药物,分为派丽奥组(C组,阳性对照组)、负载D-缬氨酸水凝胶组(D组)、空... 目的:探讨负载D-缬氨酸水凝胶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和牙周炎模型组(B组),再在模型组基础上给予不同药物,分为派丽奥组(C组,阳性对照组)、负载D-缬氨酸水凝胶组(D组)、空白水凝胶组(E组),共分为5组,每组6只。成功构建牙周炎模型后,测量各组给药后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I)、牙周袋深度(PD),CBCT测量牙槽骨吸收值(ABL),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IL-1β、IL-6、IL-10、TNF-α水平。结果:模型组牙周指数,IL-1β、IL-6、TNF-α均升高,IL-10降低;治疗后C、D组GI、PI、ABL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3组PD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IL-1β、IL-6、TNF-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进一步治疗D组IL-6、TNF-α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IL-10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负载D-缬氨酸水凝胶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牙槽骨吸收,对改善牙周炎具有较好疗效,可能与抑制牙周致病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水凝胶 D-缬氨酸
下载PDF
剩余骨高度<4 mm上颌窦经牙槽嵴提升不植骨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海纳 孟维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9-392,共4页
上颌后牙区由于拔牙后骨吸收导致牙槽嵴高度降低常需要上颌窦提升,传统观念认为骨高度4 mm以下的后牙区无法使用经牙槽嵴上颌窦提升。由于不使用骨材料上颌窦提升的成功以及经牙槽嵴上颌窦提升的优势,近年不断有学者挑战低剩余骨高度的... 上颌后牙区由于拔牙后骨吸收导致牙槽嵴高度降低常需要上颌窦提升,传统观念认为骨高度4 mm以下的后牙区无法使用经牙槽嵴上颌窦提升。由于不使用骨材料上颌窦提升的成功以及经牙槽嵴上颌窦提升的优势,近年不断有学者挑战低剩余骨高度的不植骨经牙槽嵴提升并取得良好效果。本文旨在对剩余骨高度<4 mm不植骨进行上颌窦经牙槽嵴提升的现状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提升 牙种植 牙槽嵴高度 植骨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第Ⅸ分泌系统组成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碧榕 蔡青 +2 位作者 尹昭懿 王子璇 孟维艳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118-1122,共5页
第Ⅸ分泌系统(typeⅨsecretion system,T9SS)至少由16种结构蛋白和4种转录调节因子组成,牙龈卟啉单胞菌通过T9SS将牙龈蛋白酶等毒力因子分泌到外膜并附着于细胞表面。本文介绍了牙龈卟啉单胞菌T9SS结构蛋白及其转录调节因子的最新研究进... 第Ⅸ分泌系统(typeⅨsecretion system,T9SS)至少由16种结构蛋白和4种转录调节因子组成,牙龈卟啉单胞菌通过T9SS将牙龈蛋白酶等毒力因子分泌到外膜并附着于细胞表面。本文介绍了牙龈卟啉单胞菌T9SS结构蛋白及其转录调节因子的最新研究进展,进一步理解T9SS跨外膜转运蛋白装置的组成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第Ⅸ分泌系统 结构蛋白 转录调节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