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发展社会学: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1
作者 田毅鹏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进入21世纪,在世界发展格局剧变和全球南方国家崛起的背景下,发展社会学界试图在反思批判传统发展社会学的基础上,建构起融发展理论、发展政策和发展模式实践为一体的新发展社会学。在学科研究对象问题上,新发展社会学力倡拓展研究界限... 进入21世纪,在世界发展格局剧变和全球南方国家崛起的背景下,发展社会学界试图在反思批判传统发展社会学的基础上,建构起融发展理论、发展政策和发展模式实践为一体的新发展社会学。在学科研究对象问题上,新发展社会学力倡拓展研究界限,聚焦发展中国家的再发展和发达国家的后现代发展困境,围绕发展社会学学科理论命题重建、社会非常态运行研判、城乡均衡发展、发展政策实施等重大问题展开研究。强调不能仅仅关注以国家为单元的宏观发展模式运行,而应同时对以地域为单元的中观发展模式和以“个体行动者”为单元的微观发展模式给予关注,以建立起发展模式与其所在本土社会间的契合性及复杂关联,推进新发展社会学由一般性的“原理阐述界定”扩展为植根于本土经验案例系统的实证研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发展社会学研究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社会学 全球南方 发展理论 发展模式 发展政策
下载PDF
数字社会工作的生活性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2
作者 芦恒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2,共9页
社会工作的数字化发展促使社工提供精准化服务,赋能社区治理。数字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数字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建基于“生活性”,具有生活导向。在“生活性”框架下,时下社会工作的数字化发展在客观和主观层面都面临困境:客观层面表现... 社会工作的数字化发展促使社工提供精准化服务,赋能社区治理。数字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数字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建基于“生活性”,具有生活导向。在“生活性”框架下,时下社会工作的数字化发展在客观和主观层面都面临困境:客观层面表现为生活空间的抽离、时间的边界模糊和历史生成性缺失;主观层面表现为生活常规被忽视和生活情感的缺失。为此,数字社会工作应在生活情境搭建、智治空间整合、数字时间体验、社区数字化治理等方面夯实客观性生活基础,整合线上的“虚拟性、变动性、精英性”与线下的“现实性、稳定性、大众性”;在数字化常规化行为、情感表达的完整性等方面夯实主体性基础,实现线上“特殊性、客体性”与线下“常规性、情感性”相统一。双重统一能够促使社会工作在更好适应数字化时代之变的同时,坚持生活中的不变,帮助服务对象在数字化环境下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推动社区智治体系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性 数字社会工作 生活实践 生活情感
下载PDF
春运问题的人口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董才生 陈氚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4,共4页
春运是近十多年来在中国形成的一大独特的社会现象,因在短期内集中引发诸多问题而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春运既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产物,又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意味,春运问题实质上是现代与传统冲突的结果。社会结构空间... 春运是近十多年来在中国形成的一大独特的社会现象,因在短期内集中引发诸多问题而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春运既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产物,又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意味,春运问题实质上是现代与传统冲突的结果。社会结构空间上的人口流动、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制度性约束是春运问题产生的根源,因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春运问题,必须加快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同步推进城市化与农村建设,促进社会结构的日趋合理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运 社会结构变迁 发展不均衡 人口流动
下载PDF
社会学的人文属性与社会学研究 兼论费孝通《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一文的理论意涵 被引量:8
4
作者 田毅鹏 刘拥华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2-114,共13页
自社会学学科创建以来,社会学的“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本文从对费孝通晚年一文的解读出发,试图在解读的基础上对此问题展开进一步阐述。文章认为,基于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学科的人文属... 自社会学学科创建以来,社会学的“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本文从对费孝通晚年一文的解读出发,试图在解读的基础上对此问题展开进一步阐述。文章认为,基于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学科的人文属性是社会学题中应有之义;从社会学的“学科意识”这一维度出发,阐述在社会学本土化趋势下,社会学如何与人文科学进行有意义的勾联,是社会学扩展自身传统界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人文属性 学科意识 本土化 人文科学
下载PDF
现代性的主题分化与社会学研究范式整合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建民 《社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57,共19页
Modernity, originated from the Renaissance and the Enlightenment, was a holistic concept known as initial modernity. 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initial modernity gradually demarcated into scientif... Modernity, originated from the Renaissance and the Enlightenment, was a holistic concept known as initial modernity. 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initial modernity gradually demarcated into scientific modernity and humanistic modernity, with the former triumphing over the latter. As a product of modernity, sociology has been subject to the antagonistic dualism since its birth, resulting in its tattered condition with multiple theories and paradigms in constant dispute, even to the extent of endangering itself. In postindustrial society that is characterized of interpersonal conflicts as a major form of social conflicts, sociology should discard the “either-or” thinking mode of antagonistic dualism and strive to embrace both dimensions of science and humanity. It should pursue unified integration with pluralities to strengthen its explanatory power for reality, and in the course, successfully present itself as an independent, coherently integrated, scientific discip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研究 现代性 分化 主题 社会学理论 现实世界 历史 危机 课题
下载PDF
论制度社会学在当代的建构 被引量:7
6
作者 董才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3-96,共4页
关键词 社会学 新制度主义 当代 制度分析 地位与作用 20世纪 80年代 学术思潮 理论形态 解释制度
下载PDF
去单位化、社区记忆的缺失与重建——资源枯竭型城市社区建设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建民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52,共3页
资源枯竭型城市①的振兴是经济体制转型与社会基础重建并行的过程,城市社区建设是社会基础重建的重要方面。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与管理也将由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但“单位记忆”根深蒂固而“社区记忆”缺失使得资... 资源枯竭型城市①的振兴是经济体制转型与社会基础重建并行的过程,城市社区建设是社会基础重建的重要方面。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与管理也将由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但“单位记忆”根深蒂固而“社区记忆”缺失使得资源枯竭型城市社区建设因社区意识淡薄、社区社会资本微弱而步履维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有机统一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开展社区建设、培育社区意识、重建社区记忆的重要内容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去单位化 社区记忆 社会资本
下载PDF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政策之社会政策蕴涵初探
8
作者 田毅鹏 夏可恒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6,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在推动我国乡村社会的组织化和农业经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关于农村集体经济政策的讨论都被置于经济学研究范式下,集中于产业经营和利益配置等内容,从而忽视了对其社会性内涵的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在推动我国乡村社会的组织化和农业经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关于农村集体经济政策的讨论都被置于经济学研究范式下,集中于产业经营和利益配置等内容,从而忽视了对其社会性内涵的发掘。从社会政策的研究视域出发,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政策蕴含了发展性、治理性和保障福利性等社会政策内容,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其独特的社会性意蕴也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之初集体化时期的初步形成,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期间政策中家户主义过度凸显导致的社会性衰解,再到新世纪以来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社会性重构复归的阶段演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村集体经济政策之社会政策蕴涵的回应既是我国集体制传统构建完善的本质所在,也是农村社会发展转型的内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政策 社会政策 社会性蕴涵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数字下乡的技术偏向与基础再造——从“技术—社会”关系出发
9
作者 刘威 梅晶哲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65,共7页
无论国家话语抑或地方实践,均把数字技术上升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突出位置。基于数字下乡过程中的“技术—社会”互动关系,本文从动力机制、价值面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系统剖析数字下乡的运行机理。数字下乡遵循技术... 无论国家话语抑或地方实践,均把数字技术上升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突出位置。基于数字下乡过程中的“技术—社会”互动关系,本文从动力机制、价值面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系统剖析数字下乡的运行机理。数字下乡遵循技术由城入乡的单向转移、治理工具属性扩张与复杂社会事实简单化约的实践路径。一方面,数字技术被推崇至重要地位,衍生出数字下乡过程中的技术偏向;另一方面,在实现国家对乡村社会治理施加影响的同时,推动了以数字支配治理为实质的“总体性权力”的形成。乡村数字化是乡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更好实现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发展,必须找回并再造数字扎根乡土的社会基础,超越技术主体性扩张所带来的“总体性权力”,通过外源驱动与内生发展之融合来回归主体本位,借助赋能治理与赋权主体的协同来把握价值方位,依托智慧治理与治理智慧的经验汇通来适配城乡功能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下乡 技术治理 数字乡村 社会基础
下载PDF
信任本质与类型的社会学阐释 被引量:26
10
作者 董才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0-43,共4页
运用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对信任本质与类型作不同于心理学的社会学阐释:(1)信任不是一种纯粹个人的或私人的心理行为或心理现象,而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社会行为或社会现象,指的是一种以对他人能作出符合社会规范行为或举止的期待或期望为取... 运用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对信任本质与类型作不同于心理学的社会学阐释:(1)信任不是一种纯粹个人的或私人的心理行为或心理现象,而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社会行为或社会现象,指的是一种以对他人能作出符合社会规范行为或举止的期待或期望为取向的社会行为。信任具有社会性、可理解性、合规范性、简化性与风险性等特征。(2)信任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可以划分为两种或四种类型,即理性信任与非理性信任或目的理性信任、价值理性信任、情感信任以及传统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期待 社会行为
下载PDF
社会学视野里的社会信用及其体系建设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才生 闻凤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28,共2页
制度的信用就是社会信用,它包括"道德信用"与"法制信用"两种基本类型或形式,社会信用体系就是由这两种基本信用所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因此,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加强道德建设,法制信用与道... 制度的信用就是社会信用,它包括"道德信用"与"法制信用"两种基本类型或形式,社会信用体系就是由这两种基本信用所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因此,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加强道德建设,法制信用与道德信用一起抓。这种理解将进一步推进信用理论的建构,对于目前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 道德信用 法制信用
下载PDF
西方经济社会学关于信任的研究述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董才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5-80,共6页
古典经济社会学从经济领域契约关系中的非契约因素入手,开展信任问题研究,但只限于对信任的经济功能做泛泛而谈,提出了一些比较零散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经济社会学从社会资本角度,尝试以自己独特的理论与方法对信任的经济功能... 古典经济社会学从经济领域契约关系中的非契约因素入手,开展信任问题研究,但只限于对信任的经济功能做泛泛而谈,提出了一些比较零散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经济社会学从社会资本角度,尝试以自己独特的理论与方法对信任的经济功能进行了深入、系统、具体的研究,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观点或理论,从而为经济社会学在当代的研究和发展拓宽了视野和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西方经济社会学对于信任的研究的切入点转换与主题不断深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非契约因素 社会资本
下载PDF
当代西方社会学信任研究的新趋势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才生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1-105,共5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社会学在继承古典与现代社会学信任研究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将信任作为自己的一个专门研究课题,并在短短的2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呈现出当代西方社会学信任研究的三大新趋势,即信... 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社会学在继承古典与现代社会学信任研究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将信任作为自己的一个专门研究课题,并在短短的2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呈现出当代西方社会学信任研究的三大新趋势,即信任研究的理论自觉性日益增强、范围日益集中以及主题日益具体而系统。这三大新趋势预示了信任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在当代西方即将形成。研究与分析当代西方社会学信任研究的新趋势,不仅将推进社会学信任理论的研究与建构,而且也将为构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大内在支撑的社会信任提供直接的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信任 秩序 “法人组织” “道德性社团”
下载PDF
信任:当代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新视野 被引量:7
14
作者 董才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64-68,共5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对"经济学帝国主义"入侵的一种回应,信任问题逐渐成为西方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西方经济社会学家,或者在批判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或者直接借鉴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社会资... 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对"经济学帝国主义"入侵的一种回应,信任问题逐渐成为西方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西方经济社会学家,或者在批判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或者直接借鉴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切入,把信任作为一种社会资本的特定形式,通过研究信任与经济秩序、经济交易及其成本、经济效率和效益、经济繁荣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来阐明信任这种社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西方经济社会学家对于信任问题的研究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不仅为经济社会学在当代的研究和发展开阔了新视野,展示了新空间,而且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帝国主义” 信任 社会资本
下载PDF
迪尔凯姆、韦伯、吉登斯社会学之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才生 徐晓海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02-104,共3页
把握西方社会学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是深刻理解西方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学本质的前提。从三个方面对西方社会学发展史上三位经典社会学家的主要的社会学思想进行较为深入的比较 ,希图通过这种比较来揭示西方社会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与... 把握西方社会学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是深刻理解西方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学本质的前提。从三个方面对西方社会学发展史上三位经典社会学家的主要的社会学思想进行较为深入的比较 ,希图通过这种比较来揭示西方社会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理论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尔凯姆 韦伯 吉登斯 实证社会学 理解社会学 “结构化”社会学
下载PDF
现代企业制度绩效的社会学批判的批判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文祥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8,共4页
现代企业制度绩效的社会学批判,并不否定现代企业制度能够实现最大化的绩效。然而,社会学所设计的用于实现绩效最大化的方案在实践中并不奏效。这是因为,企业是一种规范个体行动的集体制度,它内含个体行动与集体目标之间的矛盾,尽管企... 现代企业制度绩效的社会学批判,并不否定现代企业制度能够实现最大化的绩效。然而,社会学所设计的用于实现绩效最大化的方案在实践中并不奏效。这是因为,企业是一种规范个体行动的集体制度,它内含个体行动与集体目标之间的矛盾,尽管企业试图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把个体目标下的个体行动汇聚到集体目标之下,但个体目标与集体目标并不必然相同,其结果可能是个体的自主性因遭到压制而降低企业的效率。现代企业制度缺失集体主义的情景,致使员工的个体目标与企业的集体目标相异,无法使个体行动成为集体性的个体行动。只有建构出现代企业制度所缺失的“集体主义”,才能够真正超越现代企业制度的绩效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企业制度 绩效 社会学 批判
下载PDF
当代西方经济社会学信任研究的新视野——科尔曼关于信任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董才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5-17,共3页
当代西方新经济社会学家科尔曼独辟蹊径,对“信任”问题展开一种“综合研究”。他认为,交易中的信任行为虽是一种风险行为,但却是一种有目的的理性行为,其目的是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因而应“给予信任”。信任还是一种特定的社会资本形式,... 当代西方新经济社会学家科尔曼独辟蹊径,对“信任”问题展开一种“综合研究”。他认为,交易中的信任行为虽是一种风险行为,但却是一种有目的的理性行为,其目的是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因而应“给予信任”。信任还是一种特定的社会资本形式,它基本上是无形的,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它具有不可让渡性、互惠性、可再生性和公共产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 成本-效益 社会规范 社会网络 信任
下载PDF
社会学视野中的语言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少杰 《社会学家茶座》 2004年第7期28-33,共6页
语言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似乎是一个不可置疑的命题。其实,这不过是看待语言和社会生活关系的视角之一,从另一个视角可以提出一个同样难以驳倒的命题:社会生活的变化根源于语言的变化。社会学对待语言研究的态度变迁,其... 语言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似乎是一个不可置疑的命题。其实,这不过是看待语言和社会生活关系的视角之一,从另一个视角可以提出一个同样难以驳倒的命题:社会生活的变化根源于语言的变化。社会学对待语言研究的态度变迁,其中包含了这种对语言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视角转换和命题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语言研究 思想意识 社会暴戾 理性主义
下载PDF
现代企业制度效率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19
作者 张金荣 李文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6-129,共4页
以高效自居的现代企业制度,在社会学视野下却暴露出潜在的效率困境。然而,社会学现有理论与实践表明,尽管困境源于现代企业制度对人的精神需要的忽略,但精神因素却无法被补充以至于效率困境无法超越。其实,精神因素的确是影响企业效率... 以高效自居的现代企业制度,在社会学视野下却暴露出潜在的效率困境。然而,社会学现有理论与实践表明,尽管困境源于现代企业制度对人的精神需要的忽略,但精神因素却无法被补充以至于效率困境无法超越。其实,精神因素的确是影响企业效率的关键,只是在如何满足精神需要上出现了问题。由于人际间自主才是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只有在企业层面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才能塑造人际间自主,真正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企业制度 效率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下载PDF
“政经德善,多元谐治”型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构想——以吉林省扶余市农民志愿者组织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芦恒 周兴晨 《吉林农业》 2015年第1期60-61,共2页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扶余市农民志愿者组织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分析,总结其中新的经验和启示,提出一个适应当代农村社会变迁的"政治、经济、德育、善为"多元谐治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关键词 多元谐治 农民志愿者 乡贤动员 新型乡土公共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