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介入技术放置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小肠梗阻的疗效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文雷 柴微 +2 位作者 咸蕾 薛苏阳 李佳睿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88-1389,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应用介入技术放置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小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52例小肠梗阻患者,均在DSA引导下应用介入技术放置肠梗阻导管。结果应用介入技术放置肠梗阻导管技术成功率为100%,肠梗阻导管头端均成...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应用介入技术放置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小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52例小肠梗阻患者,均在DSA引导下应用介入技术放置肠梗阻导管。结果应用介入技术放置肠梗阻导管技术成功率为100%,肠梗阻导管头端均成功置放在Treiz韧带远端空肠内,平均操作时间6 min。49例减压后梗阻完全解除,有效率为94.2%;日引流量1 500~3 600 ml。患者仅有轻度鼻部不适或轻度疼痛,7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恶心、呕吐。无腹部疼痛、胃肠道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DSA引导下应用介入技术放置经鼻肠梗阻导管快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技术 肠梗阻 经鼻肠梗阻导管
下载PDF
导丝“抓捕”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树伟 郭喜田 +1 位作者 王大伟 张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25-528,共4页
目的探讨导丝"抓捕"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选取36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穿刺患侧股静脉成功后,于4F单弯导管配合下将鹅颈抓捕器突破左髂总静脉闭塞段至下腔静脉内抓捕... 目的探讨导丝"抓捕"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选取36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穿刺患侧股静脉成功后,于4F单弯导管配合下将鹅颈抓捕器突破左髂总静脉闭塞段至下腔静脉内抓捕经健侧入路的导丝,将其拖至左侧股静脉内,建立右-左股静脉通道,然后沿此通道辅以其他介入手段及术后抗凝溶栓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使用导丝"抓捕"技术均获得成功。其中疗效优30例(83.3%),良4例(11.1%),中2例(5.6%),总有效率达100%,治疗优良率为94.4%。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血栓均基本溶解,下肢肿胀消退,未发生与插管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导丝"抓捕"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左髂总静脉闭塞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静脉炎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放射学 介入性 血栓溶解疗法 导管插入术
下载PDF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曹树伟 兰文婧 +1 位作者 张静 王大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43-1145,共3页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支架 肝动脉化疗栓塞/灌注术
下载PDF
应用雷替曲塞行介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 被引量:10
4
作者 薛苏阳 李佳睿 +4 位作者 张文雷 王鑫森 郑瑞鹏 王雪 王大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87-2888,共2页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肝脏是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最常见器官,报道近23%~51%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现时即伴有肝转移〔1〕。手术切除是肝转移瘤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而80%~90%的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手术治疗〔2〕,肝脏介入治疗通过...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肝脏是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最常见器官,报道近23%~51%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现时即伴有肝转移〔1〕。手术切除是肝转移瘤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而80%~90%的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手术治疗〔2〕,肝脏介入治疗通过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灌注提高肝脏局部血药浓度,同时阻断肿瘤供血,达到姑息性治疗甚至治愈肝脏肿瘤〔3〕。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有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结直肠癌、两项影像学检查证实肝转移癌、无法外科手术切除、同期未进行化疗且根据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50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瘤 介入治疗 雷替曲塞
下载PDF
替吉奥与阿帕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海英 董春哲 +3 位作者 李佳睿 李明国 胡盼 刘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92-1194,共3页
目的比较替吉奥与阿帕替尼二线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一线治疗失败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6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取单药阿帕替尼方案,对照组采用单药替吉奥,比较两组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 目的比较替吉奥与阿帕替尼二线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一线治疗失败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6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取单药阿帕替尼方案,对照组采用单药替吉奥,比较两组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期(OS)及毒副反应。结果研究组客观有效率(RR)为17%,疾病控制率(DCR)为60%,PFS为4.2个月,中位OS为8.0个月;对照组RR为24%,DCR为74%,PFS为4.6个月,OS为7.0个月;两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毒副反应均可耐受,研究组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高血压和手足综合征,对照组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和贫血,没有治疗相关的死亡。结论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可从阿帕替尼及替吉奥中获益,毒副反应低。阿帕替尼或替吉奥对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口服方便,缩短住院时间,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替吉奥 晚期胃癌
下载PDF
可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在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尹治清 李佳睿 +1 位作者 张文雷 王大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1-304,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中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可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在TACE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6例巨块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栓塞剂的不同分为单纯碘化油乳剂栓塞组和... 目的通过观察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中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可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在TACE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6例巨块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栓塞剂的不同分为单纯碘化油乳剂栓塞组和碘化油乳剂加可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组。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甲胎蛋白(AFP)、转氨酶,术后CT表现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加用可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组较单纯碘化油栓塞组,患者AFP值下降明显(P<0.05),病灶内碘化油沉积效果更确实;而术后转氨酶变化与单纯碘化油栓塞无统计学差异,但可能会加重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加用可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疗效确切,并且对肝功能损害无加重。该方法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可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道多支架置入治疗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19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佳睿 王大伟 +2 位作者 兰文婧 王鑫森 张海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948-1950,共3页
关键词 肝门部 胆管梗阻 黄疸 支架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疑难消化道出血39例的介入诊疗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文雷 张佳欠 +2 位作者 王鑫森 王雪 李佳睿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486-6487,共2页
消化道出血临床上常规检查方法有钡餐造影、钡剂灌肠、纤维内镜、放射性核素扫描等,虽对诊断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弥补了传统检查方法的不足。本文旨在系统评价DSA对疑难消化... 消化道出血临床上常规检查方法有钡餐造影、钡剂灌肠、纤维内镜、放射性核素扫描等,虽对诊断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弥补了传统检查方法的不足。本文旨在系统评价DSA对疑难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和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消化道出血 栓塞 药物灌注
下载PDF
雷替曲塞联合表阿霉素、洛铂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可切除性原发性肝癌的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郭蔚莹 张海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5633-5634,共2页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表阿霉素、洛铂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3例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28例)。TACE时,试验组采用雷替曲塞联合表阿霉素及洛铂方案,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表阿霉素、洛铂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3例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28例)。TACE时,试验组采用雷替曲塞联合表阿霉素及洛铂方案,对照组采用表阿霉素及洛铂方案。分析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疾病控制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ACE联合应用雷替曲塞,疾病控制率略有改善,且并未增加患者术后毒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替曲塞 经导管化疗栓塞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插管溶栓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5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曹树伟 张静 +2 位作者 兰文婧 王大伟 郭喜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插管溶栓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5例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在微导丝导引下行静脉内插管溶栓和机械性碎栓,术后予以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分析疗效,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治疗后静脉窦完全或部分... 目的探讨插管溶栓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5例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在微导丝导引下行静脉内插管溶栓和机械性碎栓,术后予以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分析疗效,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治疗后静脉窦完全或部分再通,脑循环时间接近正常,颅内压转为正常,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临床症状显著缓解。术后随访3个月、半年、1年,复查MRI、MRV显示静脉窦通畅,通畅率达100%,未出现血栓复发。结论介入方法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效果显著,与文献报道结论一致,是一种较安全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窦血栓形成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胆道支架联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9
11
作者 咸蕾 薛苏阳 +1 位作者 庄树武 李佳睿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4250-4251,共2页
目的观察胆道支架联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在DSA透视下经PTCD途径置入金属胆道支架。结果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后黄疸、皮肤瘙痒均明显减轻,术后胆红素水平显著... 目的观察胆道支架联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在DSA透视下经PTCD途径置入金属胆道支架。结果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后黄疸、皮肤瘙痒均明显减轻,术后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P<0.01),肝功能较前好转(P<0.01)。术后3个月生存率94.6%,6个月生存率60.8%,12个月生存率20.3%。结论胆道支架联合PTCD可有效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经皮胆穿刺胆管引流术 胆道支架
下载PDF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老年肝癌的效果及肿瘤残留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1
12
作者 翟渊鹏 王海英 +1 位作者 王雁 李佳睿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475-247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老年肝癌(HCC)的疗效及肿瘤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接受超声引导RFA治疗的老年HCC患者315例。治疗后1个月评价疗效。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与RFA治疗后肿瘤残留有关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老年肝癌(HCC)的疗效及肿瘤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接受超声引导RFA治疗的老年HCC患者315例。治疗后1个月评价疗效。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与RFA治疗后肿瘤残留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的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0.16%;病灶的完全消融率为91.27%。单因素分析发现靠近肝内大血管和胆囊、肿瘤最大直径>5 cm及联合其他局部治疗影响患者RFA治疗后肿瘤残留(P<0.05)。靠近肝内大血管、肿瘤直径>5 cm及未联合局部治疗是患者RFA治疗后肿瘤残留的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引导RFA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靠近肝内大血管、肿瘤直径>5 cm及未联合局部治疗是患者RFA治疗后肿瘤残留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 肿瘤残留
下载PDF
巨块型肝癌TACE治疗:两种粒径明胶海绵颗粒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吉光 张海峰 +3 位作者 张文雷 咸蕾 王雪 李佳睿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97-1600,共4页
目的评价巨块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中,使用两种粒径明胶海绵颗粒(GSP,350~560μm、560~750μm)对术后肝脏功能、栓塞后不良反应、阶段性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84例巨块型PHC行TACE治疗的患者[初诊甲胎蛋白(AFP... 目的评价巨块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中,使用两种粒径明胶海绵颗粒(GSP,350~560μm、560~750μm)对术后肝脏功能、栓塞后不良反应、阶段性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84例巨块型PHC行TACE治疗的患者[初诊甲胎蛋白(AFP)>400 ng/ml],累积完成TACE治疗476次。依据TACE术中应用的GSP粒径分组,A组(粒径350~560μm)40例、累积完成TACE 244人次,B组(粒径560~750μm)44例、累积完成TACE 232人次。观察栓塞后不良反应(疼痛、发热、呕吐)情况;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转氨酶、AFP水平及复诊时病灶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特征等。结果治疗后AFP、转氨酶水平及CT表现,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剧烈疼痛发生率,A组多于B组(P<0.05),A组病灶侧支供血动脉形成率高于B组,TACE干预间隔时长大于B组。结论 GSP粒径对巨块型PHC行TACE术后1个月AFP、转氨酶病灶碘油CT图像无显著影响,但小粒径GSP会导致栓塞后剧烈疼痛、病灶侧支供血动脉形成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块型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明胶海绵颗粒
下载PDF
肾动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方华 李佳睿 +1 位作者 王鑫森 王大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7-1178,共2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血压患者也逐渐增多,除了一部分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有相当一大部分是继发性高血压,而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就是。肾动脉狭窄(RAS)。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肾动脉造影 DSA诊断
下载PDF
硫酸锌对糖尿病皮肤损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海峰 吕游 +3 位作者 王洪莎 魏祺 雷嫚嫚 郭蔚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5777-5780,共4页
目的研究硫酸锌对糖尿病伴有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48只),成模1个月后,进行背部9 cm2锐器皮肤损伤。尔后分2组:1组在伤愈过程中局部涂抹硫酸锌,另1组局部涂抹生理盐水自然愈合。以正... 目的研究硫酸锌对糖尿病伴有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48只),成模1个月后,进行背部9 cm2锐器皮肤损伤。尔后分2组:1组在伤愈过程中局部涂抹硫酸锌,另1组局部涂抹生理盐水自然愈合。以正常大鼠皮肤损伤为对照组(48只)。在创面愈合的不同时间点,采用创面愈合百分率计算大鼠皮肤创面愈合速度;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定量PCR检测动态观察糖尿病创面愈合的过程及其组织学变化特征。结果第15天时,糖尿病硫酸锌组较盐水组愈合面积更大,创面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相比更大(均P<0.05);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在糖尿病硫酸锌组较盐水组表达增高(P<0.05);糖尿病硫酸锌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第5天和第10天时间点减少,且低于盐水组(P<0.05)。糖尿病硫酸锌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 mRNA含量在第5天和第10天时约为盐水组的2倍,15 d时下降低于盐水组(P<0.05)。结论硫酸锌对于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具有良好的促进愈合作用,其机制与创面MMPs表达和基质重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硫酸锌 伤口愈合 MMPS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通过诱导局部SDF1/CXCR4高表达促进大鼠糖尿病皮肤损伤愈合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海峰 程艳丽 +3 位作者 王洪莎 雷嫚嫚 魏祺 郭蔚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512-5515,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促进糖尿病(DM)皮肤损伤愈合的分子机制,明确SDF1、CXCR4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DM皮肤损伤大鼠模型,分为2组,其中照射组(RDM组)给予75 m Gy的X射线照射,6 min·次^(-1)·d^(-1),照射5 d,间隔2 d,...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促进糖尿病(DM)皮肤损伤愈合的分子机制,明确SDF1、CXCR4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DM皮肤损伤大鼠模型,分为2组,其中照射组(RDM组)给予75 m Gy的X射线照射,6 min·次^(-1)·d^(-1),照射5 d,间隔2 d,总共照射15 d。另一组为DM大鼠非照射组(DM)组;同时以正常大鼠皮肤损伤自然愈合为对照组(NDM组)。分别在创面愈合的7、14、21 d,通过创面愈合面积、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记方法观察低剂量辐射对DM皮肤损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确定辐照对皮肤创面组织表达SDF1/CXCR4的调节作用。结果 DM大鼠创面存在难以愈合及愈合延迟的现象。RDM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未照射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M组创面边缘的SDF1和CXCR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大鼠(P<0.01),RDM组SDF1和CXCR4蛋白与DM组相比增加(P<0.01);采用蛋白印记方法分析创面愈合过程SDF1/CXCR4的动态表达,结果显示RDM组7 d SDF1表达与DM组相比增加2.8倍。关联分析发现,SDF1表达强度与创面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结论低剂量辐射参与创面修复整个过程,通过诱导DM皮肤创面局部组织分泌大量的SDF1,招募外周血中EPCs,促进局部新生血管生成,加速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辐射 SDF1/CXCR4 糖尿病
下载PDF
致命性肾脏出血急诊栓塞止血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海峰 吕滨 +4 位作者 王鑫森 陈永健 孙鹏 李佳睿 郑瑞鹏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第3期394-397,共4页
肾脏肿瘤或者肾动脉瘤破裂、钝性或穿透性肾脏损伤均可导致致命性肾脏出血。临床诊疗操作过程中,肾脏出血也时有发生,例如肾脏活检(PKB)、经皮肾造瘘、肾脏部分切除术(PN)、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肾动脉血管腔内成形术(PTRA)等[1-4]。... 肾脏肿瘤或者肾动脉瘤破裂、钝性或穿透性肾脏损伤均可导致致命性肾脏出血。临床诊疗操作过程中,肾脏出血也时有发生,例如肾脏活检(PKB)、经皮肾造瘘、肾脏部分切除术(PN)、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肾动脉血管腔内成形术(PTRA)等[1-4]。肾脏出血的自发止血率仅为11%[5],保守处理疗效欠佳。1973年首次报道了肾动脉栓塞(RAE)对PKB相关动静脉瘘(AVF)进行干预[6]。为进一步探讨与RAE相关的临床问题,本文进行了病例回顾分析,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2年7月至2020年9月,本中心因致命性肾脏出血而紧急实施DSA患者52例,男性36例、女性16例,患者平均年龄50.88±14.65岁。记录并分析RAE前影像资料及DSA图像特征,RAE栓塞模式、栓塞材料,术前窗口期、在院时间,RAE前后血常规、肾功能、输血情况等临床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出血 动脉瘤破裂 肾动脉栓塞 栓塞材料 肾脏肿瘤 肾脏活检 止血率 肾脏损伤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股动脉穿刺部位加压止血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敏 李佳睿 +1 位作者 范钰晨 马雪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858-860,共3页
回顾整理2006-2016年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股动脉穿刺部位加压止血的相关文献,对加压覆盖及固定材料、加压包扎及压迫止血方法、加压及制动时间、并发症影响因素、表现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比较分析,罗列出适宜的材料、方法... 回顾整理2006-2016年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股动脉穿刺部位加压止血的相关文献,对加压覆盖及固定材料、加压包扎及压迫止血方法、加压及制动时间、并发症影响因素、表现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比较分析,罗列出适宜的材料、方法、时间及并发症处理方法,为今后工作提供有力依据。选择合适的加压固定材料,采用正确的压迫加压方法,计算合理的制动时间,可以达到有效止血、规避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股动脉 压迫 止血
下载PDF
锌制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损伤的影响
19
作者 何明蕊 宋志宇 +1 位作者 李佳睿 孙珉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194-2195,共2页
目的探讨锌(Zn)制剂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阴性对照组(STZ组)、外源性锌干预糖尿病组(STZ+Zn组)、外源性锌干预正常组(Zn组)。其中STZ组及STZ+Zn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目的探讨锌(Zn)制剂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阴性对照组(STZ组)、外源性锌干预糖尿病组(STZ+Zn组)、外源性锌干预正常组(Zn组)。其中STZ组及STZ+Zn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成糖尿病模型,STZ+Zn组、Zn组灌胃5mg/kg锌制剂,2次/w,饲养16w后取肾组织离心,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及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STZ+Zn组、STZ组肾脏组织中SOD、GST明显升高(P<0.05),而STZ组GSH-Px明显降低(P<0.05),STZ+Zn组GSH-Px活性有升高的倾向。结论糖尿病大鼠存在氧化损伤;补充外源性锌制剂对拮抗肾脏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谷胱甘肽转硫酶
下载PDF
Dyna CT Arterial-2005(Preset)软件包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张海峰 王大伟 +1 位作者 郭蔚莹 张元霞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5-1106,共2页
对于非外科手术切除适应症、以及不耐受外科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积极有效的干预手段。动脉系统的解剖学信息、病灶及其相关供血动脉的显示效果是保障介入疗效、减少治疗风险的影像学前提条件。在本项研究中... 对于非外科手术切除适应症、以及不耐受外科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积极有效的干预手段。动脉系统的解剖学信息、病灶及其相关供血动脉的显示效果是保障介入疗效、减少治疗风险的影像学前提条件。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应应用Dyna CT Arterial-2005(Preset)软件包进行三维图像采集、处理,在术中对其进行定位诊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患者 Dyna 软件包 TACE术 实验研究 CT 应用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