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内科实践课程思政融合的研究
1
作者 周雯倩 张志国 +1 位作者 徐赫 郑杨 《心脏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91-495,共5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实践课程思政融合创新方法。方法选取2022年吉林大学临床医学2017级5+3专业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院区,采用基于感染病例的心血管系统线上实践教学...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实践课程思政融合创新方法。方法选取2022年吉林大学临床医学2017级5+3专业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院区,采用基于感染病例的心血管系统线上实践教学,以抗击疫情“战地教学”模式融合思政元素;余2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基于非感染病例的线上实践教学融合思政元素。实习后进行理论及病例分析能力考核,收集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教学反馈。结果实验组病例分析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考核成绩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对课程思政教学反馈优于对照组。结论“战地教学”思政模式适用于心血管内科实践教学,教学及课程思政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心血管内科 实践教学 战地教学 融合模式
原文传递
情景模拟教学联合床旁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巍 马凯 +3 位作者 张志国 朴美花 郑杨 沈波涛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1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联合床旁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吉林大学临床医学2015级5+3专业的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2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采取情景模拟教学+床旁教学模式;另外20名学生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联合床旁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吉林大学临床医学2015级5+3专业的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2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采取情景模拟教学+床旁教学模式;另外2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床旁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后对其进行出科理论考试、实践技能考试、综合考核及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情景模拟教学联合床旁教学组的实践技能成绩、综合考核成绩与总成绩均高于传统床旁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满意度调查中,大多数实验组学生对床旁教学基础上的情景模拟教学满意度较高并能够积极参与。结论情景模拟教学联合床旁教学模式适用于心血管内科实践教学,其教学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教学 床旁教学 心血管内科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医务人员射线最优化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纪天亮 杨晶晶 +1 位作者 于水 王新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1053-1057,共5页
射线控制策略最优化是降低心血管介入治疗医务人员所受职业照射的有效手段。现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人、机、料、法、环”等五个因素为基础,分别从辅助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医务人员操作技术、射线相关仪器设备以及对医务人员... 射线控制策略最优化是降低心血管介入治疗医务人员所受职业照射的有效手段。现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人、机、料、法、环”等五个因素为基础,分别从辅助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医务人员操作技术、射线相关仪器设备以及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等五个方面,结合国内外最新的职业照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减少医务人员所受射线剂量、降低职业损伤发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线 心血管介入治疗 职业伤害 综述
下载PDF
黄连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硕 佟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6-1527,共2页
黄连素是一种从传统中药黄连中提取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又名小檗碱,虽然在亚洲国家其抗菌活性被常规用于治疗胃肠道感染和腹泻,然而最近十年西方国家对黄连素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兴趣不断增加。1抗动脉粥样硬化(AS)朱凌波等〔1〕研... 黄连素是一种从传统中药黄连中提取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又名小檗碱,虽然在亚洲国家其抗菌活性被常规用于治疗胃肠道感染和腹泻,然而最近十年西方国家对黄连素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兴趣不断增加。1抗动脉粥样硬化(AS)朱凌波等〔1〕研究发现小檗碱有明显稳定斑块及改善AS病变程度的作用,其作用效果与辛伐他汀相当,其机制可能与小檗碱能显著降低血清各炎症标志物及血脂水平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动脉粥样硬化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靶向治疗-定位给药仪的研制原理及发展现状
5
作者 魏晓慧 徐伟伟 +2 位作者 高丽娜 王晓晶 王晔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7279-7281,共3页
心血管疾病多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然而有些药物缺乏选择性,导致出现严重副作用,如尿激酶溶栓时会导致重要器官出血。而定位给药仪则利用脉冲电场使带电药物靶向、快速、高效作用于病变处。本文就用于靶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型定位给药... 心血管疾病多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然而有些药物缺乏选择性,导致出现严重副作用,如尿激酶溶栓时会导致重要器官出血。而定位给药仪则利用脉冲电场使带电药物靶向、快速、高效作用于病变处。本文就用于靶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型定位给药仪的研制原理、技术难点、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一综述。1定位给药仪研制原理心血管大多数疾病急性发作严重威胁生命,使药物靶向、高效、迅速到达病变处是定位给药仪研制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定位给药仪器 脉冲电场 靶向给药
下载PDF
miRNA与老龄相关心血管系统改变的关系
6
作者 王国余 王晔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07-2009,共3页
老龄是众多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老龄时心血管系统的形态及功能均会发生相应改变,具体表现为左心室壁肥厚,心脏窦房结功能减低,大动脉管腔增大,血管壁增厚,血管壁僵硬度增加,内皮功能紊乱〔1,2〕。而且多种复杂的调控机... 老龄是众多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老龄时心血管系统的形态及功能均会发生相应改变,具体表现为左心室壁肥厚,心脏窦房结功能减低,大动脉管腔增大,血管壁增厚,血管壁僵硬度增加,内皮功能紊乱〔1,2〕。而且多种复杂的调控机制参与到了上述老化过程。miRNA是一类内源性、高度进化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转录后水平对靶基因进行负向调控。新近的一些研究表明miRNAs参与了心血管系统老化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本文就与心血管系统老化过程中参与调节作用的相关miRNAs及其功能做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老龄 心血管系统
下载PDF
药物洗脱球囊治疗冠状动脉极小血管原位病变有效性与安全性
7
作者 张明多 周渊 +6 位作者 张闽 宋现涛 乔树宾 王乐丰 佟倩 张立 石蓓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87-591,共5页
目的 分析药物洗脱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冠脉)极小血管原位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连续前瞻性入选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于北京安贞医院等六家医院心内科收入的冠脉病变血管<2.0 mm且接受DCB治疗的原位病变患者29例,在术后9... 目的 分析药物洗脱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冠脉)极小血管原位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连续前瞻性入选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于北京安贞医院等六家医院心内科收入的冠脉病变血管<2.0 mm且接受DCB治疗的原位病变患者29例,在术后9个月有18例(56.25%)患者行随访冠脉造影检查和定量分析。观察入组患者DCB治疗前后血管腔变化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终点是随访时冠脉造影的晚期管腔丢失(LLL)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靶病变血运重建、死亡、心肌梗死及复合终点。结果 纳入病例靶病变参考血管平均直径为(1.71±0.27) mm,靶病变术前最小管腔直径(MLD)为(0.31±0.24) mm,靶病变LLL平均为(0.13±0.28) mm,术后即刻MLD(1.19±0.20) mm及术后9个月靶血管MLD (1.06±0.31) mm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1例患者(5.56%)进行了再次血运重建,DCB处理后随访期间,无心梗或死亡发生。结论 DCB治疗冠脉极小血管原位病变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球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小血管病变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肿瘤抗血管生成及其与免疫治疗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娜 刘相良 +3 位作者 徐志强 马责竣 徐鹤鸣 李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56-1063,共8页
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阻断特定的信号传导通路,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的反应能力进而识别和破坏肿瘤细胞,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失衡可促进肿瘤异常血管的形成,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特... 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阻断特定的信号传导通路,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的反应能力进而识别和破坏肿瘤细胞,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失衡可促进肿瘤异常血管的形成,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特征,可产生低氧、酸性和间质压升高等微环境改变,使促进肿瘤免疫的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相对缺乏,抑制肿瘤免疫的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等)增多,从而降低免疫治疗疗效。对恶性肿瘤患者行抗血管生成治疗不但可促进异常血管正常化和重塑肿瘤微环境,还可增加免疫效应细胞对肿瘤的浸润,提高免疫治疗的有效性。二者联合应用可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在肺癌、肝癌、肾癌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患者治疗中均观察到明显获益,且总体安全性可控。现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血管异常对肿瘤免疫的影响和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微环境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下载PDF
吉林地区不同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莎莎 华芳 +7 位作者 焦永庚 秦二云 智一晓 庞梦圆 徐洪芹 迟秀梅 牛俊奇 华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25-202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不同疾病阶段的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2012年1月-2018年1月住院的共1077例肝病患者,分析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肝功能状态的病...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不同疾病阶段的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2012年1月-2018年1月住院的共1077例肝病患者,分析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肝功能状态的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的铜蓝蛋白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评估铜蓝蛋白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肝豆状核变性组,97.6%(41/42)的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低于0.2 g/L,其中88.1%(37/42)低于0.10 g/L。不同肝功能状态的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差异显著,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重症病毒性肝炎以及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均低于急性病毒性肝炎和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P值分别为0.005、<0.001、0.001、0.027、<0.001、0.001)。在非肝豆状核变性肝病组,24.3%(251/1035)的患者铜蓝蛋白低于0.2 g/L,0.2%低于0.1 g/L。非肝豆状核变性肝病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与白蛋白、前白蛋白呈正相关,与凝血酶原时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68、0.091和-0.297,P值均<0.05)。结论铜蓝蛋白在肝豆状核变性中通常显著下降,在其他肝病中也可能略有下降。对于这些患者,应注意鉴别铜蓝蛋白下降是疾病本身肝细胞损伤所致,还是确实存在肝豆状核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铜蓝蛋白 肝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时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福辛普利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杨 秦玲 佟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浆纤溶平衡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和发色底物显示法 ,检测 3 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 3 0例无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浆纤溶平衡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和发色底物显示法 ,检测 3 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 3 0例无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PAI)。应用随机编码将 3 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福辛普利组和常规治疗组 ,治疗 8周后复测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浆t PA和PAI活性。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3 8± 2 3 ) %较对照组 (9 5± 3 2 ) %明显降低 ,血浆t PA活性显著降低和PAI活性明显增加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福辛普利治疗 8周后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9 45± 3 2 0 ) %与治疗前基础水平 [(3 5 2± 2 70 ) % ,P <0 0 1]、常规治疗后 [(4 60± 2 80 ) % ,P <0 0 5 ]相比有显著改善 ;血浆纤溶活性也有明显改善 (t PA :0 49± 0 2 0IU /mlvs 0 2 8± 0 15IU /ml,P <0 0 1和 0 3 2± 0 15IU/ml,P <0 0 5 ;PAI :0 3 6± 0 12AU /mlvs .0 5 3± 0 2 5AU/ml,P <0 0 1和 0 45± 0 0 9AU /ml,P <0 0 5 ) ,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减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内皮功能 福辛普利 干预作用
下载PDF
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相关肾脏疾病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华芳 孙海峰 +1 位作者 刘树军 穆兴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8期1379-1380,共2页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一类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微血管内血栓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各种微血管病变[1,2,3]。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容易误诊及漏诊[4]。TMA的病因包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一类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微血管内血栓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各种微血管病变[1,2,3]。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容易误诊及漏诊[4]。TMA的病因包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系统性硬化或硬皮病(SSc)、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恶性高血压(MHT)、妊娠相关性肾病、毛细血管内皮病、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SLE样综合征、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恶性肿瘤及移植相关性肾病等等[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疾病 肾小管 微血栓 微血管病变 肾穿刺活检 临床病理分析 纤维素样坏死 系膜细胞增生 新月体 肾间质纤维化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恶性高血压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兔血清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其与血脂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雷宇 秦玲 +1 位作者 汲宏磊 郭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2-534,共3页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清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及其与血脂的相关性,探讨VCAM-1与AS的关系。方法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每组8只,饲养16 w。于0 w、8 w、16 w分别取耳缘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胆固...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清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及其与血脂的相关性,探讨VCAM-1与AS的关系。方法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每组8只,饲养16 w。于0 w、8 w、16 w分别取耳缘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及VCAM-1的表达;16 w后处死动物,取兔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认AS模型的建立。结果正常饮食组动脉壁无异常改变;高脂饮食组AS斑块病变形成。正常饮食组0 w、8 w、16 w血清中TC、LDL及VCAM-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1);高脂饮食组8 w后血清中TC、LDL及VCAM-1水平较0 w显著增加(P<0.01),16 w较8 w增加更为明显(P<0.01)。结论AS的发生伴有VCAM-1的过度表达,其表达量与血清TC、LDL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高脂血症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预适应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朝普 郑杨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164-167,共4页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药理性预适应作用 ,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心律失常的发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预适应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从电生理学上认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改变缺血期和再灌注期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影响心肌...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药理性预适应作用 ,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心律失常的发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预适应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从电生理学上认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改变缺血期和再灌注期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影响心肌细胞电稳定性 ;从内源性机制上认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减慢缓激肽的降解增加缓激肽的积聚 ,进而通过BK B2受体途径激活内源性保护机制 ,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预适应 抗心律失常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血管扩张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凌云 郑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的活性是血管紧张性的决定因素,本综述着重介绍几种物质激活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扩张血管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血管扩张
下载PDF
地尔硫卓对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闫颜 张志国 +2 位作者 李洋 赵学忠 睢大员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观察地尔硫卓(Dil)对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原癌基因c-myc、c-fos、c-jun和ra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组织贴块法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VSMC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和Dil1、2、3组(浓度分别为10-5、10-6、10-7mol/L),应用... 目的观察地尔硫卓(Dil)对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原癌基因c-myc、c-fos、c-jun和ra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组织贴块法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VSMC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和Dil1、2、3组(浓度分别为10-5、10-6、10-7mol/L),应用MTT检测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SMC的增殖指数,用rt-PCR检测c-myc、c-fos、c-jun和ras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浓度Dil都能抑制VSMC增殖,PI值均显著下降(各组PI值分别为21.53±1.72、28.63±0.96、15.95±0.37、19.28±0.94、20.33±0.67;P<0.05);Dil1、2组c-myc、c-fos、c-jun 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模型组和Dil1、2组的c-myc/GAPDH值分别为2.454±0.03、1.509±0.05、1.660±0.04,c-fos/GAPDH值分别为0.0046±0.0004、0.0023±0.0003、0.0038±0.0005,c-jun/GAPDH值分别为1.950±0.03、1.077±0.03、1.725±0.03;P<0.05),ras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模型组和Dil1、2组的ras/GAPDH值分别为1.941±0.03、3.811±0.02、2.501±0.02;P<0.05)。结论Dil抑制VSMC增殖机制可能与下调原癌基因c-myc、c-fos、c-jun的表达和上调ras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卓 平滑 血管 细胞培养 基因 C-MYC 基因 c-fos 基因 c-jun 基因 ras
下载PDF
地尔硫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16
作者 闫颜 张志国 +3 位作者 李洋 赵学忠 王绚卉 睢大员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280-2282,共3页
目的观察地尔硫(Dil)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将组织贴块法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VSMC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和地尔硫1、2、3组(浓度分别为10-5、10-6、10-7mol/L),应用MTT检测VSMC的... 目的观察地尔硫(Dil)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将组织贴块法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VSMC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和地尔硫1、2、3组(浓度分别为10-5、10-6、10-7mol/L),应用MTT检测VSMC的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构成比和增殖指数。结果各浓度的Dil都能抑制VSMC增殖(P<0.05);使VSMC的G0/G1期构成比显著升高(P<0.05);细胞增殖指数(PI)值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Dil具有抑制VSMC的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草卓) 血管紧张索Ⅱ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致冠脉急性血栓形成1例
17
作者 石磊 赵学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34-2235,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间断胸骨后疼痛5年,加重3 d入院。该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间断出现胸骨后疼痛,呈烧灼感,持续约3~5 min,休息后缓解,未行任何治疗。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3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性质同前... 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间断胸骨后疼痛5年,加重3 d入院。该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间断出现胸骨后疼痛,呈烧灼感,持续约3~5 min,休息后缓解,未行任何治疗。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3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性质同前,伴乏力、恶心,疼痛程度逐渐加重,持续时间较之前长。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饮酒史,吸烟史30余年,约20支/d,未戒。常规心电图检查:V1~V4导联T波低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脉急性血栓
下载PDF
西洋参叶二醇组皂苷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键 张治国 +3 位作者 李洋 赵学忠 王绚卉 睢大员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085-2088,共4页
目的观察西洋参叶二醇组皂苷(PQD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组织贴块法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VSMC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及PQDS 25,50,100mg/L组。应用MTT法检测各组VSMC的生长率,... 目的观察西洋参叶二醇组皂苷(PQD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组织贴块法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VSMC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及PQDS 25,50,100mg/L组。应用MTT法检测各组VSMC的生长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构成比和增殖指数(PI),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PQDS可明显减低VSMC的增殖能力,使VSMC的G_0/G_1期构成比显著升高,PI值显著下降;亦能明显增加VSMC的凋亡率。结论PQDS具有抑制VSMC增殖及诱导其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叶二醇组皂苷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关系的Meta分析
19
作者 李丹丹 李艳云 +2 位作者 杨旭明 赵昕 丁豪哲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T2DM+HTN)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收集关于ACE基因I/D多态性与T2DM+HTN发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T2DM+HTN)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收集关于ACE基因I/D多态性与T2DM+HTN发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评估关联强度,应用Rev Man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分析,漏斗图评估发表性偏倚。结果共纳入9组病例—对照研究,累计T2DM+HTN组患者554例,T2DM未合并HTN对照组66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CE基因纯合子模型(DD VS Ⅱ)、杂合子模型(ID VS Ⅱ)、显性模型(DD+ID VS Ⅱ)、隐性模型(DD VS Ⅱ+ID)和D等位基因与T2DM+HTN关系的合并OR(95%CI)分别为1.77(1.28~2.45)、1.19(0.90~1.57)、1.28(0.84~1.94)、1.55(0.97~2.46)和1.36(1.04~1.78),对应P值分别为<0.01、0.22、0.25、0.07和0.02。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T2DM+HTN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凋亡基因在心肌梗死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镮 汲洪磊 赵学忠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凋亡基因对大鼠心肌梗死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死模型组、梗死模型+福辛普利小剂量组、梗死模型+福辛普利大剂量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心肌... 目的探讨凋亡基因对大鼠心肌梗死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死模型组、梗死模型+福辛普利小剂量组、梗死模型+福辛普利大剂量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24h和4周时心肌细胞内凋亡抑制基因Bcl-2与凋亡基因Bax、P53、Fas的mRNA表达量,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24hBcl-2表达下降,福辛普利促进其高表达,Bax、P53、Fas增高,福辛普利抑制其表达;急性心肌梗死4周,Bcl-2表达下降,福辛普利促进其表达,Bax、P53表达变化不大,福辛普利对其表达无影响,Fas高表达,福辛普利抑制其表达。结论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存在凋亡现象,Bcl-2表达下降,Bax、P53、Fas表达上调介导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ACEI可通过干预上述基因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心肌梗塞 福辛普利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