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1
作者 王全伟 凡文博 +1 位作者 王智昊 吴扬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0-273,共4页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高及某些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等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文献报道〔1,2〕,氧化应激(OS)参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高血...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高及某些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等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文献报道〔1,2〕,氧化应激(OS)参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损伤等多种心血管疾病。1 OS OS是指机体在遭受各种有害刺激时,体内高活性分子活性自由基(FR)产生过多,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脑钠素、N-末端脑钠素前体与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丽程 郑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12期937-939,共3页
近年来,新一类生物标志物脑钠素(B—tyte natriuretic peptide or brain—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N-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已在心血管疾病中作为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方法选择的一种重要检测工具出现。本文整理... 近年来,新一类生物标志物脑钠素(B—tyte natriuretic peptide or brain—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N-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已在心血管疾病中作为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方法选择的一种重要检测工具出现。本文整理了大量资料中关于BNP和NT—proBNP的实验研究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素前体 心血管疾病 N-末端 PEPTIDE PROBNP 生物标志物 brain 危险分层
下载PDF
盐酸地尔硫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庄秋红 李譞 赵学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20-1822,共3页
目的探讨合贝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VSMC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AngⅡ10-7mol/L)和模型+合贝爽1、2、3组(剂量分别为10-5、10-6、10-7mol/L),应用MTT法检测VSMC的生长率,TUNEL法检... 目的探讨合贝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VSMC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AngⅡ10-7mol/L)和模型+合贝爽1、2、3组(剂量分别为10-5、10-6、10-7mol/L),应用MTT法检测VSMC的生长率,TUNEL法检测凋亡率,RT-PCR检测Bcl-2、Bax、Fas和P53 mRNA的表达。结果合贝爽抑制VSMC增殖,促进VSMC凋亡,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促进促凋亡基因Bax、Fas和P53的表达。结论合贝爽使VSMC增殖减少,凋亡增加,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促进促凋亡基因Bax、Fas和P5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凋亡 合贝爽 Bcl-2 BAX FAS P53
下载PDF
老年患者脓毒症心肌病临床诊治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伟 郝守艳 +3 位作者 徐紫薇 郭凯 张明剑 姜雅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62-1265,共4页
自1984年Parker等[1]首次提出脓毒症心肌病,其作为独特的心肌病变逐渐为临床医生所关注。近几年,相继有大规模的回顾性分析研究[2]对其临床特征、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及血流动力学进行深入研究,然而对其治疗仍没有权威性指南供临床参考,... 自1984年Parker等[1]首次提出脓毒症心肌病,其作为独特的心肌病变逐渐为临床医生所关注。近几年,相继有大规模的回顾性分析研究[2]对其临床特征、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及血流动力学进行深入研究,然而对其治疗仍没有权威性指南供临床参考,本文对老年患者脓毒症心肌病这一特殊类型的心肌病进行综述。1脓毒症心肌病的临床特征脓毒性心肌病是指由脓毒症导致的心肌顿抑而未出现心肌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心肌病 发病机制 临床诊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臧希文 郑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10期774-777,共4页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类能循环、增殖并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趋化因子是一个蛋白质家族,在氨基酸端多含有一个或两个半胱氨酸。根据半胱氨酸排列顺序,分为CXC(α)、CC(β)、C...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类能循环、增殖并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趋化因子是一个蛋白质家族,在氨基酸端多含有一个或两个半胱氨酸。根据半胱氨酸排列顺序,分为CXC(α)、CC(β)、CC(γ)、CX3C(δ)4个家族。C代表半胱氨酸,X代表任意氨基酸。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是CXC家族的一种趋化因子,参与了机体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特别在干/祖细胞归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血管内皮祖细胞 蛋白质家族 cells 血管内皮细胞 半胱氨酸 趋化因子 前体细胞
下载PDF
20-羟二十烷四烯酸在血压及血管舒缩功能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韩冰 赵慧颖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9-192,共4页
20-羟二十烷四烯酸(20-hydroxyeicosatetraenoic acid,20-HETE)是由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催化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的ω-羟基所生成的产物之一。随着研究进展,人们发现20-HETE在调节机体血压、脑血流量、心... 20-羟二十烷四烯酸(20-hydroxyeicosatetraenoic acid,20-HETE)是由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催化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的ω-羟基所生成的产物之一。随着研究进展,人们发现20-HETE在调节机体血压、脑血流量、心肌收缩力、肾功能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它与肿瘤、炎症反应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现主要就20-HETE在机体血压及血管舒缩功能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羟二十烷四烯酸 花生四烯酸 细胞色素P450 血压 血管舒缩功能
下载PDF
导管消融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地位
7
作者 郭小雪 孙颖 +3 位作者 王锡姝 徐冬阳 刘光辉 张志国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5年第3期205-209,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和心房颤动(AF)的发病率持续增加。二者共享多个危险因素和病理生理学机制,常共存且通过多重途径相互加重。导管消融作为治疗AF的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和心房颤动(AF)的发病率持续增加。二者共享多个危险因素和病理生理学机制,常共存且通过多重途径相互加重。导管消融作为治疗AF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愈发广泛。现总结HFpEF和AF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并深入探讨导管消融在该人群中的潜在临床获益及未来发展方向。希望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从而促进HFpEF和AF的治疗手段的创新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下载PDF
成功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孤立性主动脉缩窄致继发性高血压1例
8
作者 张莉 夏彬凤 +3 位作者 王茹 黄慧慧 孔敏 尹霞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5期142-145,149,共5页
本文报道1例成功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孤立性主动脉缩窄导致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患者因血压增高25年,应用降压药物疗效欠佳来院就诊。行动脉硬化检测提示上肢血压显著高于下肢,追踪超声心动图及主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为先... 本文报道1例成功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孤立性主动脉缩窄导致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患者因血压增高25年,应用降压药物疗效欠佳来院就诊。行动脉硬化检测提示上肢血压显著高于下肢,追踪超声心动图及主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降主动脉起始处重度狭窄,予主动脉腔内成形术及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血压控制良好,随访3年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继发性高血压 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支架治疗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后近期左室壁运动和收缩功能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银 刘悦 +1 位作者 莫钟铃 陈丽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9-434,共6页
目的:利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肌各节段应变、左室整体应变及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阐明其PCI术后早期心肌应变改变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因左前降支病变行PCI... 目的:利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肌各节段应变、左室整体应变及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阐明其PCI术后早期心肌应变改变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因左前降支病变行PCI术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健康中老年人30名作为对照组,常规获取二维超声资料后,运用3D-STI对2组受试者进行心肌运动及收缩功能检测,收集左心室各节段及整体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和面积应变(GAS)值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整体应变值低于对照组对应节段,各节段应变值中,病例组左心室9/16节段的纵向应变(LS)值减低,8/16节段的圆周应变(CS)值减低,5/16节段的径向应变(RS)值减低,11/16节段的面积应变(AS)值减低(P<0.05);应变值减低节段主要集中于前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基底段、后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心尖段。病例组GLS、GAS和GCS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r=-0.819,r=-0.897,r=-0.807,P<0.000 1),GRS与LVEF呈正相关关系(r=0.862,P<0.000 1)。结论:3D-STI能够定量分析AMI患者PCI术后早期左心室心肌应变及心功能的变化,可作为PCI术后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官鑫 程熠 +3 位作者 李勇 翁熹君 史杰萍 刘雅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1-866,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阐明ERα基因多态性与T2DM的关联性。方法:选择128例T2DM患者(病例组)和193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阐明ERα基因多态性与T2DM的关联性。方法:选择128例T2DM患者(病例组)和193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数分布,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ERα基因上rs11155816、rs2077647和rs9397463位点的单核甘酸多态性(SNPs),应用多位点联合分析法对3个位点形成的单倍体型进行相对风险分析。结果:ERα基因rs11155816、rs2077647和rs 9397463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频数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ERα基因rs11155816、rs2077647和rs9397463位点的等位基因频数和基因型频数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ERα基因上的3个连锁不平衡区rs11155816-rs2077647(LD1)、rs11155816-rs9397463(LD2)和rs2077647-rs9397463(LD3)形成的单倍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ERα基因rs11155816、rs2077647和rs9397463位点的SNPs可能与T2DM的发生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雌激素受体Α 单核苷酸多态性 rs11155816 rs2077647 rs9397463
下载PDF
FOXO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唐媛 程熠 +6 位作者 乔乙春 闫志会 李勇 陈奕名 丛也彤 官鑫 刘雅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叉头转录因子O1(FOXO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易感性的关系,阐明FOXO1基因与T2DM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190例T2DM患者为病例组,193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叉头转录因子O1(FOXO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易感性的关系,阐明FOXO1基因与T2DM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190例T2DM患者为病例组,193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MALDI-TOF-MS)检测FOXO1基因上rs2755213、rs2701880和rs10507486位点的多态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rs2701880、rs2755213和rs10507486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数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位点组成的3种单倍型rs2755213-rs2701880、rs2701880-rs10507486、rs2755213-rs2701880-rs10507486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FOXO1基因rs2755213、rs2701880和rs10507486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T2DM的易感性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转录因子O1 糖尿病 2型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理论与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留学生心电图诊断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丽萍 李彦慧 +5 位作者 于微 裴立平 杨洋 邢玥 赵凯军 陈丽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9期1678-1678,F0003,共2页
心电图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是走向临床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心电图诊断学虽然只是一门小学科,但却是医学生的基础学科,而且由于理论课教学内容抽象难懂,心电图教学一直是教学难点之一,带教老师们也在一直尝试多种教学模式,包括尝... 心电图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是走向临床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心电图诊断学虽然只是一门小学科,但却是医学生的基础学科,而且由于理论课教学内容抽象难懂,心电图教学一直是教学难点之一,带教老师们也在一直尝试多种教学模式,包括尝试CBS、PBL、LBL相结合[1,2]及TBL与LBL相结合[3]等多种教学方式,比较新型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4]。我们心电图诊断学教学组也在医学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不同生源的心电图诊断学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尝试各种改革,以期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诊断学 诊断学教学 教学模式 留学生 临床医学生 实习 传统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
下载PDF
心肌致密化不全与扩张型心肌病合并过度小梁化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双 王明宇 +5 位作者 陈丽萍 托丽斯 高璐 刘培培 朱青 孙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NVM)与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过度小梁化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特点,明确对两者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31例NVM组及50例DCM合并过度小梁化组的性别、年龄、家族史、症状、心电图、脑钠肽(BNP)及超声心动图资...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NVM)与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过度小梁化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特点,明确对两者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31例NVM组及50例DCM合并过度小梁化组的性别、年龄、家族史、症状、心电图、脑钠肽(BNP)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着重观察两者超声心动图心腔大小、心肌壁、心内膜、彩色多普勒、血液动力学的特点,依据17节段分析法分析小梁化节段数目及程度。结果:(1)DCM合并过度小梁化组心功能分级更差,BNP明显较NVM组高(P<0.05),心脏扩大程度也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NVM组患者小梁化的节段数最多,节段数(9.82±2.02)个,心尖段(第17节段)均受累,非致密化心肌厚度(NC)和致密化心肌厚度(C)比值(NC/C)大(2.84±0.61),NC/C值>2的节段数为(4.12±2.68)个;DCM合并过度小梁化组患者小梁化的节段数少,节段数(5.56±1.56)个,心尖段很少受累,NC/C值小(1.91±0.42),最多有1个节段NC/C值>2。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是鉴别NVM与DCM的简便、实用、无创性检查手段。左心室心尖段明显呈致密化不全改变及至少2个游离壁节段收缩期的NC/C值>2可诊断NVM,并可与DCM合并过度小梁化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心肌致密化不全 超声心电描记术 过度小梁化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策略及技术 被引量:11
14
作者 丁立成 王继群 +3 位作者 石磊 管考华 辛若丹 赵学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30-1533,共4页
目前,冠心病最有效、最直接的治疗策略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而分叉病变约占所有冠脉介入治疗病例的10%~20%〔1〕。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技术操作难度大,接受放射线量多,手术成功率相对低而再狭窄率高,近期及远期主要心脏不良... 目前,冠心病最有效、最直接的治疗策略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而分叉病变约占所有冠脉介入治疗病例的10%~20%〔1〕。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技术操作难度大,接受放射线量多,手术成功率相对低而再狭窄率高,近期及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因此分叉病变一直是介入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铲雪"效应、分支痉挛或血管夹层等均可导致分支狭窄或闭塞,然而每个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曲美他嗪后处理与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对比 被引量:4
15
作者 阮圣斐 周大亮 +4 位作者 赵学忠 睢大员 于小风 曲绍春 江一川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06-1108,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曲美他嗪(TMZ)后处理与缺血后处理(IPO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模型组、曲美他嗪组(TMZ组)、缺血后处理组(IPOC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 目的对比观察曲美他嗪(TMZ)后处理与缺血后处理(IPO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模型组、曲美他嗪组(TMZ组)、缺血后处理组(IPOC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各组心肌梗死面积,光镜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微观结构,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变化。结果 TMZ组、IPOC组与模型组比较:①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②心肌细胞损伤程度相当,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③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程度相当,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④心肌酶CK、LDH、AST活性较模型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TMZ后处理与IPOD对MIRI心肌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二者作用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再灌注损伤 曲美他嗪 缺血后处理
下载PDF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鹏云 姜雅秋 李鑫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1-582,共2页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老年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142例入住该院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的老年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1例。采用随机、单盲、平行、阳性药物对照临床研究。入选老年...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老年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142例入住该院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的老年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1例。采用随机、单盲、平行、阳性药物对照临床研究。入选老年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接受左西孟旦或多巴胺治疗,治疗组用左西孟旦注射液初始负荷量为12μg/kg,静脉注射10 min,随即以0.2μg·kg^(-1)·min^(-1)静脉滴注并持续24 h;对照组用多巴胺2μg·kg^(-1)·min^(-1)初始静脉滴注,2 h后调整为4μg·kg^(-1)·min^(-1)并持续24 h,综合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5 d后治疗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末径,治疗组缩小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每搏输出量(SV)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常见不良反应是低血压、室性期前收缩、头痛等。结论与多巴胺相比,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老年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安全性及患者耐受性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西孟旦
下载PDF
“生命网”健康管理模式对青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金雪 于水 +1 位作者 宋龄 马超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生命网"健康管理模式对青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影响。方法选取96例青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生命网"健康管理模式,评估管理前后患者高血压危险分层,比较入组前后的评测指标:出院6个月后的高血压... 目的探讨"生命网"健康管理模式对青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影响。方法选取96例青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生命网"健康管理模式,评估管理前后患者高血压危险分层,比较入组前后的评测指标:出院6个月后的高血压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血压水平、体重指数及高血压危险分层变化。结果通过"生命网"健康管理模式干预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显著提高,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体重指数明显降低,高血压危险分层变化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生命网"健康管理模式不仅降低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体重,还有助于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危险分层级别,可以在青年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网 健康管理 高血压 危险分层 青年
下载PDF
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石鑫 官鑫 +5 位作者 唐媛 吕乐 乔乙春 刘雅文 李勇 程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37-1241,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1(SRC-1)3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TagSNPs)位点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阐明SRC-1基因是否为T2DM的易感基因。方法:选择190例T2DM患者(病例组)和193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1(SRC-1)3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TagSNPs)位点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阐明SRC-1基因是否为T2DM的易感基因。方法:选择190例T2DM患者(病例组)和193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应用PCR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MALI-TOF-MS)检测2组研究对象SRC-1基因上的rs3731628、rs4578807和rs11677500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应用单倍型法分析3个位点形成的多位点的联合作用与T2DM的关系。结果:SRC-1基因的rs3731628和rs11677500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型频数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rs4578807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频数分布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SRC-1基因的rs3731628、rs4578807和rs11677500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RC-1基因上的3个位点组成的rs11677500-rs4578807、rs4578807-rs3731628和rs11677500-rs4578807-rs3731628 3个单倍体型系统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SRC-1基因的rs3731628和rs11677500位点的SNPs可能与T2DM的发生无关联,SRC-1基因可能不是T2DM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关联性 遗传 基因型 频数
下载PDF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宁 陈林 +2 位作者 尹唯思 刘兴基 刘全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60-1564,共5页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是一种具有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其特征是冠状动脉正常或轻度狭窄(狭窄<50%)的心肌梗死,约占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10%。既往研究认为MINOCA患者冠状动脉无显著性狭窄,其预后优于冠状动脉阻...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是一种具有多种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其特征是冠状动脉正常或轻度狭窄(狭窄<50%)的心肌梗死,约占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10%。既往研究认为MINOCA患者冠状动脉无显著性狭窄,其预后优于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MI-CAD)患者,但近年来MINOCA患者预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较年轻,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 预后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下载PDF
空腹血糖受损发生冠心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丽程 郑杨 赵王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78-1180,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空腹血糖受损(IFG)是否为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IFG切点下调后,其与CH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该院收治的392例患者临床资料,由介入专科医生统一阅读研究对象的冠脉造影光盘,并按Gensini评分系...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空腹血糖受损(IFG)是否为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IFG切点下调后,其与CH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该院收治的392例患者临床资料,由介入专科医生统一阅读研究对象的冠脉造影光盘,并按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按不同空腹血糖(FPG)分组,对CHD组和非CHD组9种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IFG:OR值为2.625(95%CI1.314~5.243,P=0.006);新增IFG:即5.6mmol/L≤FPG<6.1mmol/LOR值为1.066(95%CI1.033~1.101,P<0.001)。结论IFG是CHD危险因素;新增IFG相对于FPG<5.6mmol/L,是发生CHD的相对危险段,故将FPG控制在5.6mmol/L以下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受损 冠心病 危险因素 LOGISTIC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