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中心209例次移植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分析
1
作者 金美善 李淼 +1 位作者 孙丽 曲丽梅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3年第5期412-416,共5页
目的通过对单中心209例次移植肝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病理学改变及鉴别诊断。方法2013年8月至2023年4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145例患者共行移植肝穿刺活检209次,采用快速... 目的通过对单中心209例次移植肝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病理学改变及鉴别诊断。方法2013年8月至2023年4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145例患者共行移植肝穿刺活检209次,采用快速石蜡包埋和制片技术流程,常规行HE染色、Masson、D-PAS及网状纤维等组织化学染色和CK7、CMV、C4d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BER原位杂交检测EBV感染。结果急性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最常见,占36.84%,其次为药物性肝损伤,占23.44%,第3位为胆管并发症,占14.35%,此外还有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复发、缺血/再灌注损伤、巨细胞病毒感染、慢性排斥反应、富于浆细胞的排斥反应、血管并发症、原发病复发、移植肝原发无功能及难以诊断的肝形态。病理学改变:急性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的诊断基于汇管区炎症、胆管上皮的炎性损害及静脉内皮炎,其中58.44%的病例可见经典的汇管区“三联征”,药物性肝损伤最多见的病理改变为Ⅲ带为主的肝细胞变性、脂肪变性、肝细胞及毛细胆管内的胆汁淤积,胆管并发症表现为肝细胞和毛细胆管内胆汁淤积,汇管区内沿着界面分布的小胆管增生,增生胆管周围可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间质水肿。结论病理医师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用药史等资料综合分析并与临床医师充分沟通讨论后作出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穿刺活检组织 病理学
下载PDF
异时性多复发灶耐药基因分子异质性的胃肠道间质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王玥 吴迪 +1 位作者 于丹丹 段秀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5-550,共6页
目的:分析1例长期伊马替尼治疗后多部位、异时性复发病灶敏感/耐药共存的少见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揭示GISTs继发突变的异质性是复发耐药过程中的重要属性。方法:收集1例复发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法进行组织学... 目的:分析1例长期伊马替尼治疗后多部位、异时性复发病灶敏感/耐药共存的少见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揭示GISTs继发突变的异质性是复发耐药过程中的重要属性。方法:收集1例复发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法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相关蛋白表达,一代和二代测序技术分析肿瘤基因变异情况。结果:患者,男性,66岁,因胃间质瘤行胃部分切除术。一代测序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为原癌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KIT)基因11号外显子缺失突变(p.551-554del)。伊马替尼治疗1年左右,停药4个月后复发,患者出现脾区病灶,继续采用伊马替尼一线治疗,脾区病灶得到控制。59个月后盆腔发现新病灶,采用伊马替尼加量(600 mg·d^(-1))并舒尼替尼二线治疗,治疗2个月后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脾区病灶大小趋于稳定,而盆腔新病灶体积持续增大。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两复发灶在原有KIT基因11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的基础上,分别继发KIT基因13号外显子(p.V654A)和17号外显子(p.Y823D)突变。结论:GISTs在靶向药物选择作用的压力下,肿瘤生物学行为表现出复杂性,即时间异质性、空间异型性和分子异质性,不同复发灶可以出现不同的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复发耐药 异质性 二代测序技术 伊马替尼
下载PDF
弥漫性腹膜肝样腺癌一例
3
作者 张吴西 闫旭 +1 位作者 王楠娅 冬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6,共4页
肝样腺癌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腺癌,在组织病理学上类似肝细胞癌,大多数病例发生于胃,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而腹膜肝样腺癌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腹膜、临床表现为腹膜弥漫性增厚的肝样腺癌病例,旨在... 肝样腺癌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腺癌,在组织病理学上类似肝细胞癌,大多数病例发生于胃,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而腹膜肝样腺癌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腹膜、临床表现为腹膜弥漫性增厚的肝样腺癌病例,旨在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肿瘤 肝样腺癌 弥漫性
下载PDF
脊索样脑膜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玉华 金美善 +1 位作者 马洪喜 王银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95-997,共3页
目的探讨脊索样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脊索样脑膜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为成人,年龄30~69岁,肿瘤均位于幕上,均因视力下降或头痛就诊。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呈小梁状或索状,间质... 目的探讨脊索样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脊索样脑膜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为成人,年龄30~69岁,肿瘤均位于幕上,均因视力下降或头痛就诊。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呈小梁状或索状,间质内富含嗜碱性黏液的脊索样区及局灶性典型脑膜瘤区。免疫组化:EMA、vimentin阳性,GFAP、CK、S-100阴性。3例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结论脊索样脑膜瘤多见于成人,好发部位为幕上,少数患者可伴Castleman病或血液系统异常。组织学上类似脊索瘤,免疫组化:EMA、vimentin阳性。肿瘤易复发,WHO分类相当于Ⅱ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样脑膜瘤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壶腹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银泽 宋晶 +2 位作者 刘小敏 孙逊 孟祥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68-472,477,共6页
壶腹部神经内分泌肿瘤(ampullary neuroendocrine neoplasm,A-NEN)发病率低、分类复杂且临床病理特点多样。随着A-NEN报道数量的增加,研究者对本病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然而,由于一些临床工作者对A-NEN的认识存在不足,使得部分患者未能... 壶腹部神经内分泌肿瘤(ampullary neuroendocrine neoplasm,A-NEN)发病率低、分类复杂且临床病理特点多样。随着A-NEN报道数量的增加,研究者对本病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然而,由于一些临床工作者对A-NEN的认识存在不足,使得部分患者未能获得最佳的诊治。A-NEN发病初期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许多患者发现时已处于进展期。提高A-NEN的早期诊断率、明确A-NET的内镜治疗指征,以及寻找更有效的抗肿瘤治疗靶点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各种类型A-NEN的临床病理特征为出发点,对诊断及治疗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为A-NEN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胰管壶腹 神经内分泌肿瘤 临床病理特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查体、超声及钼靶检查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缓解程度预测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韩冰 付彤 +5 位作者 吴迪 张海鹏 宋东 毕丽荣 郑超 范志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43-947,F0003,共6页
目的:通过对查体、超声和钼靶片测量化疗前后乳腺肿物大小的变化与术后病理Miller and Payne(MP)分级的比较,探讨预测新辅助化疗(NAC)后病灶病理缓解程度的方法。方法:选择本科室乳腺癌NAC并手术的患者65例,采用麦默通(14G)行... 目的:通过对查体、超声和钼靶片测量化疗前后乳腺肿物大小的变化与术后病理Miller and Payne(MP)分级的比较,探讨预测新辅助化疗(NAC)后病灶病理缓解程度的方法。方法:选择本科室乳腺癌NAC并手术的患者65例,采用麦默通(14G)行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明确后行1~6个疗程TAC方案(多西他赛、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或其他化疗方案,最后一次化疗后3周以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及手术前采用查体、超声和钼靶片测量肿物大小;病理缓解程度通过比较手术后与化疗前穿刺组织中癌组织变化,应用MP分级评价。应用ROC曲线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计算查体、超声及乳腺钼靶检查测量肿物大小变化与病理MP分级的关系。结果:NAC后查体、超声及乳腺钼靶检查测量肿物大小变化与病理MP分级存在相关性(r=0.487,P=0.000;r=0.251,P=0.044;r=0.351,P=0.004)。查体、超声和钼靶3种检查方法评价病理完全缓解(pC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0.531和0.712,三者结合为0.727。结论:查体和钼靶在预测乳腺肿物病理缓解程度上优于超声检查;3种方法结合对乳腺癌NAC后病理缓解程度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乳腺肿瘤 MILLER and Payne分级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标记蛋白ALDH1在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许宁 邵明明 +3 位作者 金美善 张海涛 欧仁杰 石爱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8-832,I0003,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乙醛脱氢酶1(ALDH1)在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阐明其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9例浸润性膀胱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对照组)中ALDH1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6...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乙醛脱氢酶1(ALDH1)在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阐明其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9例浸润性膀胱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对照组)中ALDH1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6例癌转移淋巴结组织及20例未转移淋巴结组织中ALDH1的表达,分析ALDH1蛋白表达与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ALDH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膀胱癌与正常膀胱组织中分别为33.94%(37/109)和5.0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非肌层浸润性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分别为19.05%(8/42)和43.28%(2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低级别与高级别膀胱癌中分别为13.04%(3/23)和39.53%(3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转移组与淋巴未转移组膀胱癌组织中分别为50.00%(3/6)和12.90%(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移淋巴结及未转移淋巴结组织中分别为50.00%(3/6)和0.0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4-65个月,经Kaplan-Merier分析,ALDH1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为64.9%,阴性表达组为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H1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总体无瘤生存率为51.40%,阴性表达组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干细胞标记蛋白ALDH1高表达与浸润性膀胱癌分期和分级及预后有关联,是浸润性膀胱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脱氢酶1 肿瘤干细胞 浸润性膀胱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弥漫性甲状腺癌的超声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培松 金美善 +3 位作者 陈光 刘嘉 李晨姚 郑昌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8-850,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甲状腺癌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弥漫性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超声图像资料。结果:(1)8例中7例表现为甲状腺回声普遍增高、增粗、不均,微小钙化散在分布,... 目的:探讨弥漫性甲状腺癌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弥漫性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超声图像资料。结果:(1)8例中7例表现为甲状腺回声普遍增高、增粗、不均,微小钙化散在分布,腺体内未见明确局灶性病变,未见正常的甲状腺组织回声,1例仅单侧及峡部为上述改变。(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有病例均表现为甲状腺血流信号增多。(3)8例中7例伴有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的淋巴结内部见微小钙化灶,1例伴液化回声。(4)8例患者中7例(包括1例肝脏及肺脏转移)行双侧甲状腺全切及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双侧全切单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均行131I治疗及内分泌抑制疗法。结论:弥漫性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超声对弥漫性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弥漫性甲状腺癌应尽早手术,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及内分泌抑制疗法,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病理 超声特征
下载PDF
老年皮肤鳞状细胞癌5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付爱华 刘喜福 +2 位作者 王晓丽 王丽萍 刘兵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28-1729,共2页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病理学
下载PDF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病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丽萍 邹亚斌 +1 位作者 孙逊 付爱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 探讨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PNET)的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我院1996年~2006年间10例病理诊断为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 目的 探讨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PNET)的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我院1996年~2006年间10例病理诊断为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pPNET好发于儿童及青年,肿瘤沿身体长轴分布,细胞呈小圆形,部分为梭形,密集呈巢状排列,由纤维结缔组织分割成分叶状或腺泡状,常形成Homer-Wrigh菊形团结构,血管丰富,易出血及坏死.免疫组化CD99及至少2项神经性标记阳性.结论 pPNET是来源于神经外胚叶组织的小细胞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PNET)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下载PDF
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航 吴锷 +2 位作者 刘盛 王晶波 张美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9期1541-1542,共2页
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在近些年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在消化道肿瘤中,胃癌患者的死亡率最高。对胃癌早期做出诊断和治疗,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因此,对胃癌患者加强胃镜活检与病理检查,对患者的生命保障至关... 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在近些年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在消化道肿瘤中,胃癌患者的死亡率最高。对胃癌早期做出诊断和治疗,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因此,对胃癌患者加强胃镜活检与病理检查,对患者的生命保障至关重要。本文对术前及术后160例胃癌患者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病理诊断 胃癌患者 胃镜活检 活检病理 术前 外科 生命安全 消化道肿瘤
下载PDF
COX-2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毕丽荣 杨明 +1 位作者 王悦增 茅淑砚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69-1571,共3页
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的重要限速酶,它有2种同工酶:COX-1和COX-2。COX-1在大多数组织中均有表达,参与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保护胃黏膜,控制血小板聚集等;COX-2静息时并不表达,但在细胞因子... 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的重要限速酶,它有2种同工酶:COX-1和COX-2。COX-1在大多数组织中均有表达,参与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保护胃黏膜,控制血小板聚集等;COX-2静息时并不表达,但在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癌基因等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可被诱导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2 乳腺癌组织 临床病理 花生四烯酸 COX-1 血小板聚集 环氧合酶 前列腺素
下载PDF
aurora-A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牛春波 贾飞勇 +2 位作者 岳英 闫旭 曲丽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3-656,共4页
目的:检测卵巢癌aurora-A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特性,探讨aurora-A基因在卵巢癌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定量RT-PCR法检测aurora-A基因在6例正常卵巢及8例卵巢癌组织中的扩增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urora-A蛋白在6例正常卵巢... 目的:检测卵巢癌aurora-A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特性,探讨aurora-A基因在卵巢癌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定量RT-PCR法检测aurora-A基因在6例正常卵巢及8例卵巢癌组织中的扩增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urora-A蛋白在6例正常卵巢及40例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卵巢癌aurora-A蛋白过度表达与其病理分型、组织分化、临床分期、肿瘤增殖活性和预后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定量RT-PCR检测表明,与正常卵巢对比,8例卵巢癌aurora-A基因的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P<0.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urora-A蛋白在6例正常卵巢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在23例(57.5%)卵巢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且aurora-A蛋白表达增高与卵巢癌临床分期、肿瘤增殖活性及预后有关联性(P<0.05),而与卵巢癌的病理分型和组织分化无明显关联性(P>0.05)。结论:卵巢癌组织存在aurora-A基因异常扩增和蛋白过度表达,aurora-A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aurora-A基因及蛋白的生物治疗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aurora—A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加强病理学科建设,防范医疗纠纷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银萍 牛春波 邹亚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9-620,共2页
关键词 病理科 医院/组织与管理
下载PDF
Castleman病4例病理分析回顾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帅 王银萍 梅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1期173-174,共2页
Castleman病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由于目前该疾病的病…和发病机制并小十分清楚.故刈。于它的诊断以及治疗上就有一定的困难。该疾病1956年由Castleman在研究胸腺肿瘤时首先发现.并进行报道及命名。
关键词 CASTLEMAN病 鉴别诊断 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病理分析 发病机制 胸腺肿瘤 先发现
下载PDF
病理技术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环节 被引量:3
16
作者 邹亚斌 金友南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病理 标本
下载PDF
罕见成人小肠系膜脂肪突入肠壁致肠套叠病理分析(附2例报告)
17
作者 孙逊 邹亚彬 +1 位作者 马小波 孟祥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2-762,共1页
关键词 小肠系膜 病理分析 肠套叠 成人 肠壁 突入 脂肪 临床比较
下载PDF
食管巨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18
作者 孙逊 孟祥伟 +1 位作者 张宏 邹亚斌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60-1661,共2页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临床资料 食管壁 文献复习 病理分析 超声内镜检查 吞咽困难 病变范围
下载PDF
人参多糖调控Wnt3/β-catenin/Runx2信号通路改善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
19
作者 李高峰 王艺昧 +4 位作者 李光淳 张扬 王博 杜彦辉 桑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30-1736,共7页
目的探究人参多糖改善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对Wnt3/β-catenin/Runx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多糖低、高剂量组(100、200 mg/kg)及阿仑膦酸钠维生素D3组(6.25 mg/kg),每组10只,采用去卵巢法建立骨... 目的探究人参多糖改善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对Wnt3/β-catenin/Runx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多糖低、高剂量组(100、200 mg/kg)及阿仑膦酸钠维生素D3组(6.25 mg/kg),每组10只,采用去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连续干预12周,记录体质量,观察骨组织病理形态,检测骨密度、骨生物力学、血清骨代谢及生化指标,同时测定骨组织Wnt3、β-catenin及Runx2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人参多糖低、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骨组织病理形态减轻,骨密度、刚度、最大应力及最大载荷均明显增加(P<0.05,P<0.01);血清TRAP-5b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而BALP、OC、OPG及P^(3+)、Ca^(2+)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骨组织Wnt3、β-catenin及Runx2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人参多糖具有改善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Wnt3/β-catenin/Runx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多糖 骨质疏松 去卵巢大鼠 Wnt3/β-catenin/Runx2信号通路
下载PDF
孕中期双胎妊娠孕妇血清E2、P、β-HCG联合检测对母婴结局的判断价值分析
20
作者 董丹 杜娜 +1 位作者 董倩 郭亮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2期2088-2091,2096,共5页
目的探讨孕中期双胎妊娠孕妇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联合检测对母婴结局的判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正规产检的孕中期双胎妊娠孕妇60例纳入双胎组,... 目的探讨孕中期双胎妊娠孕妇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联合检测对母婴结局的判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正规产检的孕中期双胎妊娠孕妇60例纳入双胎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产检的孕中期单胎妊娠孕妇98名纳入单胎组,对比两组孕妇孕中期血清E_(2)、P、β-HCG水平,根据母体及胎儿结局将双胎组划分为母体及胎儿正常亚组、母体不良亚组与胎儿不良亚组,采用Spearman分析双胎组孕妇孕中期血清E_(2)、P、β-HCG水平与母婴结局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孕中期血清E_(2)、P、β-HCG水平单一及联合检测对双胎妊娠母体、胎儿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双胎组孕妇孕中期血清β-HCG、E_(2)、P水平均高于单胎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HCG、E_(2)、P水平:母体及胎儿正常亚组>母体不良亚组>胎儿不良亚组,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母体不良结局、胎儿不良结局与孕妇孕中期血清β-HCG、E_(2)、P水平具有较高负相关性(P<0.05)。孕中期血清E_(2)、P、β-HCG三者联合预测母体、胎儿不良结局的AUC分别为0.963、0.853,均高于血清E_(2)、P、β-HCG单项检测(P<0.05)。结论双胎妊娠孕妇孕中期血清E_(2)、P、β-HCG水平高于单胎妊娠,双胎妊娠母婴不良结局风险随着孕妇血清E_(2)、P、β-HCG水平的异常降低而增大,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母体、胎儿不良结局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孕中期 血清雌二醇 孕酮 Β-HC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