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维导图在血液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昱瑛 谭业辉 +1 位作者 孙京男 高素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7期153-156,共4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血液学是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规定内容之一,但其具有专业性强、概念抽象、学科进展迅速、短时间内难以掌握等学科特点。大...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血液学是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规定内容之一,但其具有专业性强、概念抽象、学科进展迅速、短时间内难以掌握等学科特点。大多数住培医师在血液科的轮转时间仅为2个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住培医师掌握血液病相关知识是带教过程中的难题。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工具,在处理复杂的知识体系和项目管理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我们尝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血液科住培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血液学 思维导图 临床思维 教学质量 住院医师 教育
下载PDF
紫草素对人白血病MV4-11细胞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苏龙 张云蔚 +3 位作者 王卓 宋飞 秦田雪 高素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1,共6页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FMS样酪氨酸激酶3受体基因内部串联重复序列(FLT3-ITD)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V4-11细胞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并初步阐明其分子机制。方法:生长状态良好的MV4-11细胞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和不同浓度(0.5、1.0、...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FMS样酪氨酸激酶3受体基因内部串联重复序列(FLT3-ITD)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V4-11细胞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并初步阐明其分子机制。方法:生长状态良好的MV4-11细胞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和不同浓度(0.5、1.0、2.0、4.0和8.0μmol·L-1)紫草素组,处理细胞24和48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 50)。MV4-1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组和不同浓度(0.25、0.50和1.00μmol·L-1)紫草素组,处理细胞48和72 h,采用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标记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MV4-11细胞分为DMSO组和不同浓度(0.702、1.404和2.808μmol·L-1)紫草素组,处理细胞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MV4-11细胞分为DMSO组和不同浓度(0.351、0.702和1.404μmol·L-1)紫草素组,处理细胞48 h,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微小RNA-155(miR-155)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法和CFSE法检测,与DMSO组比较,不同浓度紫草素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24和48 h时IC 50分别为1.743和1.404μmol·L-1。流式细胞术检测,与DMSO组比较,不同浓度紫草素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Real-time PCR法检测,与DMSO组比较,不同浓度紫草素组细胞中miR-15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1.404μmol·L-1紫草素组细胞中miR-155表达水平降低超过75%。结论:紫草素对人FLT3-ITD突变AML MV4-1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并可下调miR-155表达,提示紫草素可能作为FLT3-ITD突变AML的潜在治疗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FMS样酪氨酸激酶3受体基因内部串联重复序列 基因突变 紫草素 微小RNA-155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癫痫发作的诊治进展
3
作者 王卓 赵慕楠 高素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9期14-19,共6页
随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的不断完善和接受移植患者例数的增多,术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问题逐渐被临床医师所重视,而癫痫发作作为神经系统常见临床表现也不容忽视... 随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的不断完善和接受移植患者例数的增多,术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问题逐渐被临床医师所重视,而癫痫发作作为神经系统常见临床表现也不容忽视,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文就allo-HSCT后并发癫痫发作的发生率、病因、致痫机制、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总结,期望增强临床医师对移植后并发癫痫发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早期预防,及时正确处理,最终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癫痫发作 并发症
下载PDF
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CD19的表达及其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边程 何平 +5 位作者 王畅 刘晓亮 刘杉珊 林海 谭业辉 高素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09-1814,共6页
目的:探讨CD19在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with AML1-ETO positive,AML with AML1-ETO positive)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中心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66例初治AML1-ETO阳性AML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CD19在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with AML1-ETO positive,AML with AML1-ETO positive)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中心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66例初治AML1-ETO阳性AML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CD19表达与一般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AML1-ETO阳性AML患者初诊时CD19的表达率为50.0%。CD19阳性与阴性患者在年龄、性别、初诊时血红蛋白、血小板、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染色体核型、基因突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9阳性患者初诊时白细胞计数低于阴性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27)。CD19阳性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优于CD19阴性患者(P=0.030),CD19阳性患者无复发生存率较阴性患者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CD19阳性是AML1-ETO阳性AML患者OS的独立预后良好因素。结论:CD19阳性可能是AML1-ETO阳性AML患者预后良好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1-ETO阳性 CD19 预后
下载PDF
巨噬细胞对白血病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梁峰 赵杨祉 +1 位作者 苏龙 高素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9-960,F0003,共3页
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重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尽管巨噬细胞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但在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巨噬细胞被极化为具有促进肿瘤进展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实体肿瘤包括淋巴... 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重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尽管巨噬细胞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但在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巨噬细胞被极化为具有促进肿瘤进展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实体肿瘤包括淋巴瘤中得到广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细胞保护作用 白血病发生 抗肿瘤免疫 有效杀伤 细胞增殖 淋巴瘤 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表达 淋巴细胞功能
下载PDF
^(18)F-FDG PET/CT对98例惰性B细胞淋巴瘤预后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万鑫 王书楠 +4 位作者 国巍 唐杨 王兴彤 刘明锁 白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治疗前^(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_(max))等临床因素对惰性B细胞淋巴瘤(indolent B-cell nontlodgkin’s lymphoma,B-iNHL)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2017年本院收治的初诊且... 目的探讨治疗前^(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_(max))等临床因素对惰性B细胞淋巴瘤(indolent B-cell nontlodgkin’s lymphoma,B-iNHL)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2017年本院收治的初诊且治疗前行PET/CT检查的98例B-i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SUV_(max)等临床因素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98例B-iNHL患者中位SUV_(max)6. 8(1. 8~25. 4),其中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 43例,中位SUV_(max)7. 8(3. 6~20. 3),非FL55例,中位SUV_(max)5. 3(1. 8~25.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依据SUV_(max)分为高SUV_(max)组(SUV_(max)> 7. 25) 39例(39. 8%);低SUV_(max)组(SUV_(max)≤7. 25) 59例(60. 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SUV_(max)> 7. 25是影响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 <0. 05)。高SUV_(max)组3年PFS率为43. 8%,显著低于SUV_(max)组(85. 9%,P=0. 001;高SUV_(max)组) 3年OS率为79. 0%,显著低于低SUV_(max)组(98. 3%,P=0. 002)。高SUV_(max)组病死率23. 1%(9/39),低SUV_(max)组病死率1. 7%(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结论^(18)F-FDG PET/CT SUV_(max)是影响B-iNHL患者PFS及O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对B-iNHL患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性淋巴瘤 В细胞 PET/CT SUVMAX
原文传递
硼替佐米治疗人免疫缺陷病毒阴性浆母细胞淋巴瘤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7
作者 戴伊奇 王书楠 +1 位作者 国巍 白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4-339,共6页
目的提高对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阴性浆母细胞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PBL)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血液科2015-2016年收治的应用硼替佐米治疗的3例... 目的提高对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阴性浆母细胞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PBL)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血液科2015-2016年收治的应用硼替佐米治疗的3例HIV阴性PB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转归。结果 (1)3例HIV阴性PBL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2、43、35岁;其中2例以腹部症状起病,1例以淋巴结肿大起病;均无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或状态。(2)2例有结外受累,1例有骨髓受累;根据淋巴瘤Ann Arbor分期分别为ⅠA、ⅢA、ⅣB期。(3)病理:均表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形态学特点;具有典型的浆细胞表型;Ki-67指数分别为80%、70%、40%。(4)治疗:3例均采用了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1例完全缓解(clinical complete response,CR),2例部分缓解(partly remission,P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1、6、10个月,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5个月、7个月、未获得。结论该组人免疫缺陷病毒阴性浆母细胞淋巴瘤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疾病呈高侵袭性;临床分期为晚期及Ki-67高的患者预后差;硼替佐米用于治疗浆母细胞淋巴瘤需要临床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母细胞淋巴瘤 硼替佐米 人免疫缺陷病毒
原文传递
以肝衰竭为主要表现的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罗利婷 张霞 +3 位作者 马鹤铭 任天棋 曹鹤 牛俊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2-413,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7岁,主因“发热2月余,尿黄1月、目黄半月,腹胀、双下肢水肿5 d”于2013年7月8日入本院。既往:否认肝炎病史,无烟酒嗜好。入院查体:体温36.5 ℃,皮肤、巩膜重度黄染,[JP2]颜面部中度水肿,未见肝掌、蜘蛛痣。腹轻度膨...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7岁,主因“发热2月余,尿黄1月、目黄半月,腹胀、双下肢水肿5 d”于2013年7月8日入本院。既往:否认肝炎病史,无烟酒嗜好。入院查体:体温36.5 ℃,皮肤、巩膜重度黄染,[JP2]颜面部中度水肿,未见肝掌、蜘蛛痣。腹轻度膨隆,正中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脾肋下3 cm,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中度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嗜血细胞性 诊断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胸骨与髂骨骨髓形态学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汪春晓 李海艳 +5 位作者 张明 张福明 孟莹 何华 高素君 谭业辉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3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胸骨和髂骨骨髓形态学的差异,评价胸骨检查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至12月同时进行胸骨和髂骨检查的21例MDS患者,对比胸骨与髂骨在骨髓...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胸骨和髂骨骨髓形态学的差异,评价胸骨检查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至12月同时进行胸骨和髂骨检查的21例MDS患者,对比胸骨与髂骨在骨髓增生程度、原始细胞计数、典型病态的差别及对分型诊断的影响。结果:胸骨检查MDS诊断率显著高于髂骨检查;粒细胞系占有核细胞百分比、粒细胞与红细胞比值、伴原始细胞增多(excess blasts,EB)亚型原始细胞计数、红细胞系病态造血细胞比例胸骨均高于髂骨;胸骨检查中具有红细胞系典型病态患者的比例高于髂骨;胸骨穿刺染色体检查成功率高于髂骨穿刺;EB亚型中,胸骨检查国际预后指数评分系统(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IPSS)评分高于髂骨检查。结论:与髂骨相比,胸骨骨髓象检测更易发现典型病态造血及原始细胞增多,在MDS诊断、分型及预后评分、危险分层等方面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象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胸骨 髂骨
下载PDF
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玉 何平 +5 位作者 王畅 刘晓亮 刘秋菊 刘杉珊 谭业辉 高素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16-1417,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白血病(AL)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老年AL患者IFD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临床特征、高危因素、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筛选25例接受系统治疗的老...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白血病(AL)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老年AL患者IFD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临床特征、高危因素、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筛选25例接受系统治疗的老年AL患者,共治疗80例次,人均IFD发生率与同期非老年AL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11/25)vs 28.67%(43/150),P>0.05〕,但每疗程IFD发生率显著高于同期非老年AL患者〔16.25%(13/80)vs 7.41%(56/756),P=0.010〕。诱导治疗阶段IFD发生率高于巩固治疗阶段〔37.04%(10/27)vs5.66%(3/53),P=0.001〕。前期应用广谱抗生素(92.3%)及粒细胞缺乏(84.6%)是主要危险因素。初始治疗有效率为61.54%,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生IFD的老年AL患者较非老年IFD组中位生存期显著缩短(4.5个月vs 17.5个月,P=0.002)。结论老年AL患者IFD发生率高且对预后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侵袭性真菌病
下载PDF
61例伴血栓形成的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邵鲜芳 魏巍 +3 位作者 韩薇 赵小明 高素君 刘秋菊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4期646-648,共3页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绝对计数>0.5×109/L。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E)是指外周血2次检查(间隔时间>1个月)EO绝对计数>1.5×109/L,和(或)骨髓有核细胞EO比例≥20%和(或)病理证实组织嗜酸粒细胞广泛...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绝对计数>0.5×109/L。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E)是指外周血2次检查(间隔时间>1个月)EO绝对计数>1.5×109/L,和(或)骨髓有核细胞EO比例≥20%和(或)病理证实组织嗜酸粒细胞广泛浸润,和(或)发现嗜酸粒细胞颗粒蛋白显著沉积[1-3]。当HE伴器官功能受损时称为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HES),其中血栓形成是其器官受损的重要表现之一[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粒细胞 血栓部位 HES 临床特征 综合征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克隆性7号染色体异常的发生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开芹 刘志何 +2 位作者 白晶 刘春水 白鸥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1期107-109,共3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疾病,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以病态造血、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表现为难治性一系或多系细胞减少的血液病。任何年龄男、女均可发病,约80%患者大于60岁。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染色体异常 临床分析 克隆性 异质性疾病 造血干细胞 白血病转化 病态造血
下载PDF
1例同胞全合骨髓移植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个案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男男 彭昳 +1 位作者 高峰 卢晓静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6期146-146,共1页
胃肠道反应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患者常见并发症,尤以消化道出血常见,也是造成死亡的原因,加强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对骨髓移植病人预后尤为重要。
关键词 骨髓移植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合并皮肤波氏假霉样菌感染1例
14
作者 邹浩 宋飞 +1 位作者 刘秋菊 高素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4期717-718,共2页
尖端赛多孢子菌(Scedosporium)及其有性期波氏假霉样菌(Pseudallescheria boydii,P.boydii)引起的疾病统称为假霉样真菌病(pseudallescheriasis)。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最常见于肺部,皮肤深部真菌感染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急性淋巴... 尖端赛多孢子菌(Scedosporium)及其有性期波氏假霉样菌(Pseudallescheria boydii,P.boydii)引起的疾病统称为假霉样真菌病(pseudallescheriasis)。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最常见于肺部,皮肤深部真菌感染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皮肤感染,病理结果诊断为皮肤深部波氏假霉样真菌感染,结合临床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皮肤假霉样真菌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性粒细胞 绝对值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卡泊芬净 皮肤真菌 深部真菌感染
下载PDF
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万雨竹 许凯丽 +2 位作者 李汶倬 高素君 刘春水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229-4234,共6页
目的:评估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探讨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选取于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血液科门诊进行规律随访的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的CML慢性期患者83例,采用SF-36量表... 目的:评估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探讨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选取于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血液科门诊进行规律随访的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的CML慢性期患者83例,采用SF-36量表和自制的影响因素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横断面评估。结果:83例CML患者中,中位年龄48(18~82)岁,男性52例(62.7%)。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不良反应种类、合并症种类的CML患者,其生活质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文化程度、不良反应种类、合并症是CML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影响CML慢性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不良反应、合并症等。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对不良反应和合并症的预防与管理,以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淋变继而急髓变1例
16
作者 杨肖肖 杨岩 马洪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7期1216-1218,共3页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简称慢粒,在我国年发病率为0.39-0.99/10万,在疾病终末期易进展为急性白血病。大多数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变,简称急髓变,只有少数为急淋(ALL)变或急单(AMOL)变,偶有巨核细胞及红细胞等类型的急性变。慢性粒细胞白...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简称慢粒,在我国年发病率为0.39-0.99/10万,在疾病终末期易进展为急性白血病。大多数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变,简称急髓变,只有少数为急淋(ALL)变或急单(AMOL)变,偶有巨核细胞及红细胞等类型的急性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转化为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淋变 BCR ABL 原始细胞 慢性髓系白血病 伊马替尼 急变期 早幼粒细胞 染色体分析 异常核型 骨髓有核细胞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细胞的重建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晓亮 高素君 +10 位作者 赵杨祉 韩薇 戎月 谭业辉 刘宇 宋飞 喻萍 陈耐飞 刘蒙蒙 孙京男 李薇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70-77,共8页
目的 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免疫细胞的重建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接受allo-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共65例,于移植后14、28、42 d及移植后2、3、6、9、12、15、18、24个月检测免疫细胞... 目的 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免疫细胞的重建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接受allo-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共65例,于移植后14、28、42 d及移植后2、3、6、9、12、15、18、24个月检测免疫细胞亚群,包括CD3^+总T淋巴细胞、CD3^+ 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 CD8^+效应T淋巴细胞、CD3^+ HLA-DR+活化T淋巴细胞、CD3^+ HLA-DR-静止T淋巴细胞、CD4^+ CD25high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3^-CD56^+ NK细胞及CD3^+ CD56^+ NK样T淋巴细胞(NKT细胞).结果 造血重建后,CD3^+总T淋巴细胞百分比基本处于正常范围内,其绝对值于移植后15个月恢复正常;CD3^+ 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于移植后24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其绝对值于移植后24个月仍未恢复正常;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于移植后42 d开始高于正常,其绝对值于移植后3个月开始高于正常;CD4^+T淋巴细胞与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CD4/CD8比值)移植后长期处于倒置状态;CD3^+HLA-DR+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正常,于移植后3个月后恢复正常,其绝对值迅速升高并超过正常,于移植后24个月恢复正常;CD3^+ HLA-DR-T淋巴细胞百分比于移植后2个月恢复正常,其绝对值于移植后15个月恢复正常;Treg细胞百分比于移植后12个月恢复正常,其绝对值于移植后15个月基本恢复正常;NKT淋巴细胞百分比基本均在正常范围内,其绝对值于移植后12个月恢复正常;B淋巴细胞百分比于移植后9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其绝对值于移植后18个月恢复正常;NK细胞百分比于移植后24个月内均处于正常范围内,其绝对值于移植后3个月基本接近正常.预处理方案是否含ATG、干细胞来源、回输CD34^+细胞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巨细胞病毒血症等因素与移植后免疫功能重建有关.结论 Allo-HSCT后不同类型免疫细胞呈现不同的重建规律,而同一免疫细胞百分比重建要快于绝对值重建.研究allo-HSCT后免疫细胞重建及其影响因素,可能有助于降低感染、GVHD及白血病复发的发生风险,改善受者的整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重建
原文传递
单倍体与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苏龙 刘晓亮 +10 位作者 谭业辉 赵杨祉 刘宇 刘秋菊 喻萍 陈耐飞 韩薇 刘蒙蒙 孙京男 高素君 李薇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672-676,共5页
目的分析单倍体与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7月89例因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倍体移植受者57例,... 目的分析单倍体与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7月89例因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倍体移植受者57例,同胞全相合移植受者32例。结果单倍体移植的粒系植入比同胞全相合移植快2d,而巨核系植入比同胞全相合移植晚3d。单倍体移植与同胞全相合移植受者移植后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8.77%和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3,P=0.576);两组慢性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45.6%和37.5%,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551,P=0.458)。单倍体移植受者的巨细胞病毒(CMV)再激活率为77.19%,明显高于同胞全相合移植受者的21.88%(χ^2=25.633,P〈0.001)。单倍体移植受者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同胞全相合移植(26.32%和3.85%;χ^2=5.340,P=0.021)。单倍体移植与同胞全相合移植受者移植后1、2、3年的无白血病复发存活率分别为63.9%、55.4%、44.3%与71.2%、58.3%、51.8%(P=0.514)。单倍体移植与同胞全相合移植受者移植后1、2、3年的总体存活率分别为75.3%、65.3%、52.3%与76.9%、62.9%、62.9%(P=0.777)。结论单倍体移植与同胞全相合移植后重度GVHD发生率及长期存活率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于无同胞全相合供者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单倍体移植效果也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长期预后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FGFR1重排髓系肿瘤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昱瑛 王晨 +9 位作者 张明 杜忠华 胡瑞萍 白晶 苏克举 刘晓亮 杨岩 谭业辉 高素君 李薇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0-80,共1页
患者,男性,56岁,因"发热半个月,腹胀7 d"于2019年5月入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否认皮肤瘙痒,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既往糖尿病病史8年,血糖控制可;有土霉素过敏史;吸烟史20余年(已戒20年),饮酒史30年;近期... 患者,男性,56岁,因"发热半个月,腹胀7 d"于2019年5月入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否认皮肤瘙痒,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既往糖尿病病史8年,血糖控制可;有土霉素过敏史;吸烟史20余年(已戒20年),饮酒史30年;近期无旅游史,无不洁饮食,未食用生冷海鲜食物。查体:ECOG评分3分,一般状态差,无贫血貌,皮肤及巩膜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压痛阴性,双肺底呼吸音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黄染 胸骨压痛 不洁饮食 血液科 胃肠道症状 肺底 呼吸音 FGFR1
原文传递
IgD型多发性骨髓瘤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昱瑛 刘晓亮 +1 位作者 高素君 刘春水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93-895,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包括多种类型,其中IgD型占2.O%~8.9%。近年来,随着免疫调节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等新药的应用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的开展,MM的疗效得到显著改善。
关键词 IGD型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分析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蛋白酶体抑制剂 免疫调节剂 恶性肿瘤 浆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