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细胞的力学感受器
1
作者 刘艳伟 宫赫 +3 位作者 王新宇 杨启帆 刘舜 朱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3,共7页
骨细胞是骨骼中最丰富和寿命最长的细胞,是骨重建的调节器。骨细胞在内分泌调节和钙磷酸盐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力学刺激的主要响应者,感知力学刺激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刺激做出反应。骨细胞中的力学转导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调节过程... 骨细胞是骨骼中最丰富和寿命最长的细胞,是骨重建的调节器。骨细胞在内分泌调节和钙磷酸盐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力学刺激的主要响应者,感知力学刺激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刺激做出反应。骨细胞中的力学转导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调节过程,涉及细胞与其周围环境、相邻细胞以及细胞内部不同功能的力学感受器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已知的骨细胞主要力学感受器包括初级纤毛、Piezo离子通道、整合素、细胞外基质以及基于连接蛋白的细胞间连接。这些力学感受器在骨细胞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感知并转导力学信号,进而调节骨稳态。本文对5种力学感受器进行系统的介绍,以期为理解骨细胞如何响应力学刺激和维持骨组织稳态提供新的视角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细胞 力学刺激 力学感受器
原文传递
心理护理和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急诊患者影响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林红 赫子懿 +1 位作者 顾珊菱 刘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B05期35-35,共1页
目的: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和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急诊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变化。方法:将收治的急诊创伤骨科患者共计128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创伤骨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和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急诊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变化。方法:将收治的急诊创伤骨科患者共计128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创伤骨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康复速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护理工作中,对急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舒适护理,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舒适护理 急诊患者
下载PDF
骨科患者术后尿潴留的预防与护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艳 王桂艳 刘岩 《吉林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690-690,共1页
关键词 骨科 术后尿潴留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感染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林红 刘岩 +1 位作者 宋爱华 李虹彦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14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临床应用中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2011年11月骨科收治的36例创伤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骨科收治36例创伤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VSD技术。观...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临床应用中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2011年11月骨科收治的36例创伤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骨科收治36例创伤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VSD技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肉芽组织新鲜,伤口逐渐愈合,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术有利于创面的快速愈合,在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普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 创伤感染 疗效
下载PDF
足踝减压垫在骨科下肢牵引术防止足跟压疮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黄燕 李程 +1 位作者 姜连英 刘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760-762,共3页
目的设计一种足踝减压垫,并讨论其在骨科下肢牵引术防止足跟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6月在我院骨科住院采取牵引术的患者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2~87岁,平均73岁;其中27例行皮牵引术,13例行骨牵引术。所有行... 目的设计一种足踝减压垫,并讨论其在骨科下肢牵引术防止足跟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6月在我院骨科住院采取牵引术的患者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2~87岁,平均73岁;其中27例行皮牵引术,13例行骨牵引术。所有行下肢牵引术的患者均采用足踝减压垫预足跟压疮。足踝减压垫的整体结构类长方体(长度为14 cm、宽度为11 cm、高度为9 cm),其上部分沿长轴方向有一个深度为6 cm U型凹槽。在凹槽的底部和内外侧有三个凹陷,分别用于容纳足跟部、足内踝和外踝。减压垫的构成主体材料为泡沫海绵或者记忆棉,其外表面附有一层棉麻布,以提高耐磨度和摩擦力;其内表面及三个凹陷处均贴附有一层绒布以使患者足跟部或足踝部更加舒适。结果 40例使用足踝减压垫的牵引患者中39例未出现足跟压疮及其它不良反应,整体有效率达97.5%。足踝减压垫不仅不影响牵引效果,同时可防止足部内外旋,并且可预防牵引术患者足跟压疮。结论足踝减压垫结构简单、制作简便、成本低廉,它可有效地预防骨科下肢牵引术患者足跟压疮,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它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和社会效益,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减压垫 下肢骨折 牵引术
下载PDF
骨科患者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4
6
作者 刘艳 华淑芹 邵立萍 《吉林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992-993,共2页
关键词 骨科 自控镇痛泵 观察 护理
下载PDF
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的原因及护理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艳 刘影 林红 《吉林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862-862,共1页
关键词 骨科 长期卧床 便秘 临床护理
下载PDF
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高萍 姜赛琳 崔艳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1期95-96,共2页
  近10年来骨科出现了许多医疗新技术.包括内固定技术、微创骨科以及康复支具等,有利的促进了骨科相关疾病护理和理论,给骨科护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骨科技术 骨科护理 相互影响
下载PDF
骨科住院患者失眠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凤萍 杨亚清 《吉林医学》 CAS 2004年第7期48-48,共1页
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了解 1 0 0例骨科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失眠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 ,6 0 %患者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失眠 ,其中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中断或早醒。造成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包括 :疼痛、家庭负担加重、担心预后、生活习惯... 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了解 1 0 0例骨科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失眠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 ,6 0 %患者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失眠 ,其中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中断或早醒。造成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包括 :疼痛、家庭负担加重、担心预后、生活习惯改变、活动量减少、身体制动不适、环境改变等 ,针对这些因素 ,采取综合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住院患者 失眠 因素分析
下载PDF
骨科病人住院期间心理舒适要求的调查分析
10
作者 刘影 王凤萍 《吉林医学》 CAS 2004年第7期42-43,共2页
采用自制问卷对住院的 1 0 0例骨科病人进行心理舒适调查 ,结果病人对家庭的支持 ,相关知识和技能指导 ,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及良好的住院环境等有较多要求 ,提示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过程中应尽可能创造良好条件及环境 。
关键词 骨科病人 心理舒适 数据收集
下载PDF
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盆和髋臼骨折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顾珊菱 许岩 +1 位作者 杨光 刘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采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5例老年骨盆和髋臼骨折患... 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采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5例老年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导航组),男11例,女4例;年龄60~87岁;选择同期采用传统徒手定位方法手术治疗的15例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男9例,女6例;年龄60~89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总钻孔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74.8±10.7)min〕和骨折愈合时间〔(5.5±2.6)个月〕短于对照组〔(85.4±11.4)min、(6.3±3.2)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术中透视次数〔(28.7±9.6)次〕、术中出血量〔(9.5±7.7)ml〕及总钻孔次数〔(9.4±4.6)次〕显著少于对照组〔(48.6±8.3)次、(40.4±10.4)ml、(17.6±8.7)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导航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53.33%,P<0.05),导航组无发生伤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出院6个月后,导航组生理和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和生活满意度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徒手定位方法相比,机器人辅助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具有术中螺钉置入更加精准、规范等优点,实现了手术的微创化,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了医患放射线的接触时间,降低了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 骨折固定术 机器人 计算机辅助 外科手术
下载PDF
POSSUM评分系统简介及在骨科推广应用的建议 被引量:21
12
作者 谷贵山 张博皓 李子川 《中国骨肿瘤骨病》 CAS 2005年第3期172-174,共3页
关键词 POSSUM评分系统 骨科患者 手术患者 严重程度 主要症状 辅助检查 临床研究 并发症 实验室
下载PDF
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骨科手术风险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谷贵山 张德宝 白岩 《中国骨肿瘤骨病》 CAS 2006年第1期42-48,共7页
关键词 POSSUM评分 系统预测 手术风险 价值 骨科 外科手术患者 生理因素 回归方程 术后死亡率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实验室指标在脊柱后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与排异反应性渗出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14
作者 李春玲 沙辉 +5 位作者 李乔 杨植树 田刚 董玉 严宇 牛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8期961-964,共4页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约占全部医院获得性感染的20%,可导致外科手术患者死亡风险上升2~11倍[1],也是导致患者治疗费用增加、住院日延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外科手术患者 死亡风险 实验室指标 费用增加 排异反应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100
15
作者 张伟强 祁宝昌 +3 位作者 邓鹏飞 陈登山 杨田野 孙大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6-268,共3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常因严重骨质疏松受到较小外力导致骨折。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有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是治疗的主要目标。1...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常因严重骨质疏松受到较小外力导致骨折。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有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是治疗的主要目标。1损伤机制股骨粗隆间骨折由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1,2〕产生,是老年人常见损伤。跌倒时大转子着地,外力直接作用于转子间,或间接外力构成对该部位的内收和向前成角的铰链力而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髓内钉 联合交锁髓内系统 全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不同应力环境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刚 刘一 +1 位作者 单玉兴 徐莘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应力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影响。 方法 将日本大耳白兔 15只制成髌骨外侧脱位动物模型 ,平均分成 3组 ,每组 5只 :即单纯载体脱位组 (对照组 )、移植物正常应力组及移植物脱位组。对兔 MSC... 目的 探讨不同应力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影响。 方法 将日本大耳白兔 15只制成髌骨外侧脱位动物模型 ,平均分成 3组 ,每组 5只 :即单纯载体脱位组 (对照组 )、移植物正常应力组及移植物脱位组。对兔 MSCs进行分离、培养 ,以兔 MSCs为种子细胞构建自体组织工程移植物修复关节软骨缺损。6周后处死动物 ,观察修复组织的成分和结构。 结果 术后 6周 ,移植物正常应力组修复组织浅层为软骨组织 ,甲苯胺蓝染色接近正常关节软骨 ;深层为软骨下骨 ,与正常关节软骨结构相似。移植物脱位组为骨组织所修复 ,缺损周围的正常关节软骨变薄 ,软骨下血管侵入正常关节软骨内 ,遗留在股骨髁滑车槽内的移植物在滑车槽正常关节软骨表面形成新生类透明软骨组织。单纯载体脱位组为纤维组织修复。 结论  MSCs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只有在正常应力状态下修复效果最佳 ;提示维持负重关节正常的应力刺激 ,对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组织的形成和维持必不可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修复 关节软骨缺损 动物模型 应力环境
下载PDF
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行D-二聚体检测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筛查的价值及意义 被引量:19
17
作者 吴迪 刘岩 +3 位作者 祁宝昌 张吉亭 朱颜铂 孙大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06-2708,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行D-二聚体(D-D)检测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通过对该院创伤骨科2015年1~6月入院拟行手术的408例发生下肢骨折的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第1、2、3个月CDFI筛查及D-D检测,观察其下肢...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行D-二聚体(D-D)检测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通过对该院创伤骨科2015年1~6月入院拟行手术的408例发生下肢骨折的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第1、2、3个月CDFI筛查及D-D检测,观察其下肢静脉有无血栓的发生、影像表现、部位、血管阻塞情况及活动度。结果 408例患者术前检出36例(8.8%)下肢静脉血栓,其中单发20例,多发16例;急性血栓24例(66.7%),亚急性血栓8例(22.2%),混合期血栓4例(11.1%)、男16例,女20例;年龄≥50岁26例,〈50岁10例;累及肌间静脉29例次,胫后静脉、腘静脉及腓静脉15例次,股浅静脉及股深静脉11例次,所有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D-D检测指标均高于正常范围,均接受抗凝溶栓、植入腔静脉滤网等治疗,术后第1个月血栓检出率为3.4%(14/408),14例均为混合期血栓,术后第2个月血栓检出率为2.0%(8/408),其中5例为混合期血栓,3例为亚急性期血栓,术后第3个月血栓检出率为1.2%(5/408),5例均为陈旧血栓,并且血栓近端无活动度,术后复查D-D值均有所下降,大部分降至正常范围内,术前及术后3个月内未见新发脑梗、心梗及肺栓塞等,总死亡率为0。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极易发生静脉血栓,行D-D检测及CDFI筛查可以有效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部位及活动度,对降低手术、麻醉以及肺栓塞发生的风险具有重要价值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下载PDF
高糖和缺氧对体外培养视网膜M üller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向红 王越晖 +3 位作者 王心蕊 王溪原 倪劲松 吴家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兔视网膜 Müller细胞在高糖和缺氧条件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和ELISA方法对高糖和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兔视网膜 Mül...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兔视网膜 Müller细胞在高糖和缺氧条件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和ELISA方法对高糖和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兔视网膜 Müller细胞 VEGF的表达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结果 :高糖能刺激 VEGF表达 ,且通过转录水平调节 ,这种调节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Co Cl2 能造成 Müller细胞不完全缺氧 ,刺激 VEGF的分泌。结论 :Müller细胞在高糖、缺氧条件下 VEGF表达增强 ,VEGF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是高糖及缺氧条件下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细胞 低氧 内皮生长因子 Müiler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髓内钉与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丹 王刚 +2 位作者 谷贵山 王铁军 孙大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2-344,共3页
目的:通过对新鲜肱骨干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顺行交锁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新鲜肱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髓内钉固定组和钢板固定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治疗,术后随访时间10~25个月,平均13个月。随... 目的:通过对新鲜肱骨干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顺行交锁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新鲜肱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髓内钉固定组和钢板固定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治疗,术后随访时间10~25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期间失访患者7例,得到随访患者35例(髓内钉组21例,钢板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钢板固定组的优良率(92.8%)高于髓内钉固定组(71.5%)(P<0.05);髓内钉组延迟愈合(>16周)患者10例(47.6%),钢板组延迟愈合患者3例(21.4%),延迟愈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无桡神经损伤、无感染;钢板组桡神经一过性损伤1例(7.1%),发生感染1例(7.1%)。结论:新鲜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和钢板固定均可达到治疗目的,钢板固定后功能恢复优于髓内钉固定,钢板固定后延迟愈合患者比例低于髓内钉固定患者,临床可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类型选择内固定;在适应证相同的情况下,建议使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新鲜肱骨干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内固定 髓内钉 钢板 延迟愈合 功能
下载PDF
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春明 王成学 +2 位作者 莫丽娟 林崇明 孙丽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178-2180,共3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OP) 雌激素 阿仑膦酸盐 甲状旁腺激素 氟化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