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Wra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宁 卢伟伟 +2 位作者 吴天鸽 刘冰 张冬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22-1424,共3页
Diego血型系统ISBT命名序号010、用DI表示,共有7个抗原,Wra抗原为DI3(ISBT:01003),Wrb抗原为其对偶抗原DI4,有报道称Wr(a+b-)红细胞表型频率为0,Wr(a+b+)为1%,Wr(a-b+)为99%[1],因此抗-Wra抗体相对常见[2],在同时含有其他同种抗体以及... Diego血型系统ISBT命名序号010、用DI表示,共有7个抗原,Wra抗原为DI3(ISBT:01003),Wrb抗原为其对偶抗原DI4,有报道称Wr(a+b-)红细胞表型频率为0,Wr(a+b+)为1%,Wr(a-b+)为99%[1],因此抗-Wra抗体相对常见[2],在同时含有其他同种抗体以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易检测到,目前已知,抗-Wra可以引起严重新生儿溶血病,但抗-Wra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报道比较罕见,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输血科近期发现1例由抗-Wra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患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go血型系统 抗-Wra 溶血性输血反应
原文传递
吉林地区983例幼儿血型IgM抗体检测诊断分析
2
作者 王晓宁 吴天鸽 +1 位作者 刘冰 张冬霞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第2期227-228,共2页
血型鉴定分为正定型和反定型,正定型是检测血型抗原,反定型是检测血型抗体,正反定型一致,才能正确判断血型的结果[1]。抗体是对抗别人红细胞的抗体,抗体产生的原因包括:(1)自然发生,人类自然发生的血型抗体anti-A、anti-B,在人类婴儿期... 血型鉴定分为正定型和反定型,正定型是检测血型抗原,反定型是检测血型抗体,正反定型一致,才能正确判断血型的结果[1]。抗体是对抗别人红细胞的抗体,抗体产生的原因包括:(1)自然发生,人类自然发生的血型抗体anti-A、anti-B,在人类婴儿期血浆中即出现ABO的血型抗体;(2)经输血免疫;(3)由胎儿的红细胞免疫(怀孕时或生产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抗体 血型鉴定 反定型 红细胞免疫 血型抗原 ABO 婴儿期 吉林地区
下载PDF
储存式输血和库血输入对脑动脉瘤术后机体产生的抗感染免疫效应和不良反应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天鸽 吴建军 黄文君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31-633,64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储存式输血和库血输入对脑动脉瘤术后机体产生的抗感染免疫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脑动脉瘤患者,分为储存式输血组和库血输入组,每组各25例。比较术中输血情况、血常规、凝血指标、降钙素原(PCT)检测结果以及术后感染... 目的对比分析储存式输血和库血输入对脑动脉瘤术后机体产生的抗感染免疫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脑动脉瘤患者,分为储存式输血组和库血输入组,每组各25例。比较术中输血情况、血常规、凝血指标、降钙素原(PCT)检测结果以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与库血输入组比较,储存式输血组的异体红细胞(RBC)用量降低,RBC、血红蛋白(Hb)数值在术后第1天、第3天增高,术后PCT改善,术后感染率降低。结论存储式输血能有效减轻术后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存式输血 库血输入 脑动脉瘤 免疫效应
下载PDF
达雷妥尤单抗对输血前相容性检测的影响和处理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凯 王晓宁 +1 位作者 黄笑尘 吴天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第11期1708-1710,共3页
浆细胞白血病(PCL)分为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和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SPCL)。PPCL是一种独立类型的白血病,而SPCL主要来自于多发性骨髓瘤(MM),为MM终末期表现。在细胞免疫表型中,CD38可作为浆细胞白血病的特异标志物[1]。随着我国人... 浆细胞白血病(PCL)分为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和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SPCL)。PPCL是一种独立类型的白血病,而SPCL主要来自于多发性骨髓瘤(MM),为MM终末期表现。在细胞免疫表型中,CD38可作为浆细胞白血病的特异标志物[1]。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MM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2]。虽然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明显地提高MM患者的缓解率,但复发的概率很高[3-5]。在过去的10年里,出现了各种新的治疗方法,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PIs)和免疫调节药物(IM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白血病 免疫调节药物 输血前 蛋白酶体抑制剂 细胞免疫表型 CD38 缓解率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及其诊断价值
5
作者 沈忠军 谢世顺 +1 位作者 肖贺欣 赵丽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54-1560,共7页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RET-He)水平在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贫血患者中的变化,分析其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69例贫血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血红蛋白(Hb)水平将患者分为轻度贫血组125例、中...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RET-He)水平在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贫血患者中的变化,分析其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69例贫血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血红蛋白(Hb)水平将患者分为轻度贫血组125例、中度贫血组163例和重度贫血组81例,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按照贫血形态学类型分为大细胞性贫血组91例、正细胞性贫血组108例、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组23例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147例。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红细胞计数、Hb水平、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Hb水平(MCH)、平均红细胞Hb浓度(MCHC)和RET-He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获取疾病诊断截断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度贫血组和重度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轻度贫血组比较,中度和重度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大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P<0.01);与对照组比较,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组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轻度大细胞性贫血组比较,轻度正细胞性贫血组、轻度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组和轻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轻度正细胞性贫血组比较,轻度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组和轻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中度大细胞性贫血组比较,中度正细胞性贫血组、中度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组和中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中度正细胞性贫血组比较,中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重度大细胞性贫血组和重度正细胞性贫血组比较,重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中度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组比较,重度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轻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比较,中度和重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中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比较,重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明显降低(P<0.01)。RET-He水平诊断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截断值为27.25 pg,灵敏度为91.2%,特异度为90.5%,AUC为0.968[95%置信区间(CI):0.952~0.984],提示RET-He水平可辅助诊断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结论:RET-He水平可以辅助诊断不同形态学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贫血,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 贫血 血细胞比容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血红蛋白
下载PDF
血液管理在骨科围手术期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沈忠军 汪敏 +1 位作者 李峣 赵丽艳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骨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涉及骨骼系统的疾病和损伤的治疗,在骨科手术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血液丢失。严重的失血可能会对重要器官功能造成影响,并增加严重并发症和术后死亡率的风险。血液输注是骨科围手术期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骨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涉及骨骼系统的疾病和损伤的治疗,在骨科手术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血液丢失。严重的失血可能会对重要器官功能造成影响,并增加严重并发症和术后死亡率的风险。血液输注是骨科围手术期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在围手术期帮助患者维持适当的血容量、血红蛋白水平等,并促进患者的康复。血液输注在骨科围手术期的应用进展为骨科手术患者的治疗带来了重要的变革。适应证和指征的明确、管理策略的改进以及后续随访和评估的重视,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结果和术后康复。因此,文章通过综述血液输注治疗在骨科手术围术期的应用进展,为改进骨科手术围术期患者的血液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输注 骨科 围术期
原文传递
腹壁韧带样瘤的超声诊断价值(附7例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焦丹 田稳 隋国庆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8期1412-1413,共2页
韧带样瘤又称侵袭性纤维瘤病,是来源于深部软组织的纤维性肿瘤,本身为良性肿瘤,但常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好发于腹壁,易复发。本文通过分析韧带样瘤的超声表现、并与CT结果对比,来了解超声对其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例,男性3例,女... 韧带样瘤又称侵袭性纤维瘤病,是来源于深部软组织的纤维性肿瘤,本身为良性肿瘤,但常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好发于腹壁,易复发。本文通过分析韧带样瘤的超声表现、并与CT结果对比,来了解超声对其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例,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为2-60岁,平均31岁。患者均无明显临床表现,偶然发现局部肿物来诊。病变发生于腹直肌4例,腹外斜肌2例,腹内斜肌1例,且经手术病理证实(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韧带样瘤 深部软组织 腹直肌 腹壁纤维瘤病 纤维性 超声诊断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侵袭性纤维瘤病 纤维母细胞
下载PDF
荧光物质修饰金纳米棒对其横向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峰值的影
8
作者 潘颖 王俊容 +3 位作者 刘奕辰 李析蒨 王佳 黄文君 《纳米科技》 2015年第3期33-39,共7页
利用晶种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采用罗丹明6G及虎红钠盐两种荧光物质分别对其进行表面修饰,研究荧光物质修饰金纳米棒对其横向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峰值的影响.吸收光谱测试表明,荧光物质修饰金纳米棒的横向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吸收峰值明显提高... 利用晶种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采用罗丹明6G及虎红钠盐两种荧光物质分别对其进行表面修饰,研究荧光物质修饰金纳米棒对其横向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峰值的影响.吸收光谱测试表明,荧光物质修饰金纳米棒的横向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吸收峰值明显提高,相比虎红钠盐,罗丹明6G修饰的金纳米棒的横向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峰值强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罗丹明6G 虎红钠盐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下载PDF
浅谈眼底动脉彩超血流参数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卢建波 闫威 田稳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第17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响下如何变化进行探讨。方法研究组织根据WHO标准来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将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75例临床患者150只眼进行彩超诊断,通过与...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响下如何变化进行探讨。方法研究组织根据WHO标准来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将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75例临床患者150只眼进行彩超诊断,通过与正常人50名100只眼睛作对比进行研究。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正常人在CRA、OA和P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非增殖期组(NPDR组)与增殖期组(PDR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PSV、CRA的血流速减低阻力指数增高(P<0.05)。结论用彩超动态监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及其分支的血流状态,对早期诊断、防止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血型抗原变化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郭豫 窦立君 张玉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027-3028,共2页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对红细胞血型抗原效价的影响。方法检测174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红细胞血型抗原效价的变化,同时观察红细胞血型抗原效价与化疗疗程时间长短的关系。采用抗原检测法,将抗原倍比稀释与受检者红细胞进行反应,结...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对红细胞血型抗原效价的影响。方法检测174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红细胞血型抗原效价的变化,同时观察红细胞血型抗原效价与化疗疗程时间长短的关系。采用抗原检测法,将抗原倍比稀释与受检者红细胞进行反应,结果以凝集效价表示。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ABH抗原明显减弱,且跟化疗时间长短呈正比关系;Rh(D)抗原减弱不明显。结论在给恶性肿瘤患者输血时遇到正、反定型不符合时,一定要考虑红细胞血型抗原减弱,同时根据患者详细的临床资料,进一步做血型鉴定有关的试验,确保输血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红细胞 血型抗原 效价
下载PDF
ABO血型基因突变导致正反定型不符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柳森龙 任凯 +1 位作者 刘迪 李凌波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685-1688,共4页
目的:对临床检测中1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病人进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明确病人ABO血型,阐述其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正反定型不符病人血型及血清中意外抗体,并对病人样本进行AB... 目的:对临床检测中1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病人进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明确病人ABO血型,阐述其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正反定型不符病人血型及血清中意外抗体,并对病人样本进行ABO血型基因直接测序,PCR扩增编码ABO基因第6、第7外显子编码区序列,以公认的A101(ABO*A1.01)等位基因序列做为参考序列比对,分析待测样本DNA序列,明确样本ABO表型及基因型。结果:病人样本血清学结果正定型为A型,样本红细胞与单克隆抗-A反应弱阳性,但其红细胞与抗-A1抗体反应阴性;样本反定型为O型,血清与A1试剂红细胞反应弱阳性、与A2试剂细胞反应阴性,其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证实样本血清存在抗-A1意外抗体;样本测序结果显示病人在ABO基因第6外显子出现c.297A>G(ACA>ACG)、第7外显子出现c.771C>T(CCC>CCT)及c.646T>A(AGT>AGA)的等位基因突变。结论:血清学试验检测病人ABO血型为A亚型,血清中产生抗-A1意外抗体,导致病人正反定型不符。病人ABO基因6号外显子的c.297A>G及7号外显子的c.771C>T突变,氨基酸编码并无改变,属于无义突变。而通过比对血型抗原基因突变资料库注册的ABO表型,分析病人为Ax/Aweak表型,该表型基因ABO*AW.30.01第7外显子的c.646T>A突变(导致氨基酸Phe216Ile改变)正是其表型形成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表型 血清学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防范输血风险保证输血安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量 刘继巍 +1 位作者 王凤莲 刘威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09年第5期559-560,共2页
关键词 输血 风险 安全
原文传递
2007-2012年我院临床用血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稳 卢建波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3年第6期881-882,共2页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治疗中是其他治疗方法和药物无法替代的。近年来,我国的输血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随着用血量的增加,采供血矛盾也日益加深,尤其个别地区还出现了“血荒”...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治疗中是其他治疗方法和药物无法替代的。近年来,我国的输血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随着用血量的增加,采供血矛盾也日益加深,尤其个别地区还出现了“血荒”,因此,充分发挥输血科的职能,科学合理用血显得尤为重要。现对我院2007—2012年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用血分析
原文传递
用甲型H_1N_1抗体血浆协助治疗甲型H_1N_1流感11例
14
作者 梁新 于娜 田稳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0年第3期382-382,共1页
关键词 抗体血浆 甲型H1N1流感
原文传递
三氯醋酸/丙酮沉淀法与硫酸铵沉淀法去除血浆高丰度蛋白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天鸽 黄文君 冯嘉轩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23期3876-3879,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氯醋酸(TCA)/丙酮沉淀法与硫酸铵沉淀法去除血浆高丰度蛋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长春市中心血站采集的O型RHD阳性新鲜冰冻血浆12例,组成4个样品并分别编号为A1、A2、B1、B2。采用TCA/丙酮沉淀法去除A1、A2样... 目的探讨三氯醋酸(TCA)/丙酮沉淀法与硫酸铵沉淀法去除血浆高丰度蛋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长春市中心血站采集的O型RHD阳性新鲜冰冻血浆12例,组成4个样品并分别编号为A1、A2、B1、B2。采用TCA/丙酮沉淀法去除A1、A2样品血浆中高丰度蛋白,硫酸铵沉淀法去除B1、B2样品血浆中高丰度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验证血浆中高丰度蛋白去除的效果。Clean-up Kit去除蛋白质中干扰物质,并采用SDS-PAGE和双向电泳(2-DE)验证Clean-up Kit的效果。结果银染的SDS-PAGE胶图显示,TCA/丙酮沉淀法与硫酸铵沉淀法均可有效去除血浆高丰度蛋白,但与硫酸铵沉淀法相比,TCA/丙酮沉淀法的SDS-PAGE条带更清晰。SDS-PAGE和2-DE显示两种方法去除清蛋白的血浆Clean-up Kit后对去除血浆中其他干扰物质效果并不明显。结论TCA/丙酮沉淀法去除血浆高丰度蛋白的效果更好,且去除血浆中清蛋白后的血浆Clean-up Kit对去除效果无显著影响,可直接进行2-DE、图像分析及质谱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醋酸/丙酮沉淀法 饱和硫酸铵沉淀法 血浆 高丰度蛋白
下载PDF
病理因素对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吴天鸽 黄笑尘 李凌波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究临床不同科室病理因素导致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至2020年临床申请输注血小板的2364例患者,应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针对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输血史、妊娠史、ABO血型和疾病分布情况统计分析... 目的:探究临床不同科室病理因素导致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至2020年临床申请输注血小板的2364例患者,应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针对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输血史、妊娠史、ABO血型和疾病分布情况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各科室间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不同,产科、血液科、内科和儿科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科室(P<0.01);有输血史、妊娠史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O血型对科室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无影响(P>0.05);前置胎盘、肿瘤、白血病和早产儿分别是产科、内科、血液科和儿科产生血小板抗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不同科室、不同疾病类型的病理因素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科室 血小板抗体筛查 病理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