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齊家H90出土西周卜骨新釋
1
作者 單育辰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23年第1期289-296,共8页
2002年至2003年年初,在陝西省扶風縣黄堆鄉齊家村H90出土編號爲02ZQⅡA3H90∶79的西周卜骨刻辭,在《考古與文物》2003年第4期得到公布,但圖版不清,學者多憑摹本進行研究。該卜骨的彩照又公布於《中國重要考古發現2002》《周原——2002... 2002年至2003年年初,在陝西省扶風縣黄堆鄉齊家村H90出土編號爲02ZQⅡA3H90∶79的西周卜骨刻辭,在《考古與文物》2003年第4期得到公布,但圖版不清,學者多憑摹本進行研究。該卜骨的彩照又公布於《中國重要考古發現2002》《周原——2002年度齊家製玦作坊和禮村遺址考古發掘報告》,利用兩書所刊的彩照,卜骨字形基本都能得到展現。我們根據這兩部書中的彩照重新製作了摹本,發現一個新見字形“”,並對舊有釋文做了修正、校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齊家 西周卜骨 新釋
下载PDF
琱生三器铭文再研究
2
作者 单育辰 《励耘语言学刊》 2023年第1期18-28,共11页
清末出土《五年琱生簋》《六年琱生簋》,2006年又新出土《五年琱生尊》,学术界总称它们为琱生三器。三器铭文古奥难解,人物关系复杂,至今学者仍有很不一样的解释。本文利用多种古文字材料,考释了琱生三器中的“柔”字,把铭文中的“鼄”... 清末出土《五年琱生簋》《六年琱生簋》,2006年又新出土《五年琱生尊》,学术界总称它们为琱生三器。三器铭文古奥难解,人物关系复杂,至今学者仍有很不一样的解释。本文利用多种古文字材料,考释了琱生三器中的“柔”字,把铭文中的“鼄”释读为“输”、“■”释读为“寔”;梳理了铭文中“公”、“幽伯”、“君氏”、“幽姜”、“召伯虎”、“妇氏”、“召姜”、“琱生”、“伯氏”、“召公”这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通解了三器铭文。本文认为过去十分流行的琱生三器与狱讼有关的论断是没有道理的,此三器的主要内容是土地的转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琱生三器铭文 古文字考释 土地转赠
下载PDF
三孔布地名“武陽”新考
3
作者 吴良寶 馬孟龍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7-244,共8页
戰國晚期趙國三孔布幣地名“武陽”,古文字學者多以爲是趙孝成王十九年(前247)燕、趙易地的武陽,即今河北省易縣的燕下都;趙、燕兩國璽印兵器銘文中的“武昜(陽)”地名,也多被認爲是燕下都。這些意見都不可信。將燕、趙易地的武陽推定... 戰國晚期趙國三孔布幣地名“武陽”,古文字學者多以爲是趙孝成王十九年(前247)燕、趙易地的武陽,即今河北省易縣的燕下都;趙、燕兩國璽印兵器銘文中的“武昜(陽)”地名,也多被認爲是燕下都。這些意見都不可信。將燕、趙易地的武陽推定爲燕下都,完全不符合戰國末年燕、趙兩國的疆域形勢,北朝之前也未見燕下都稱作“武陽”的記載,兩國易地的武陽應位於葛、平舒之間,即今河北省高陽市、任丘市境内;戰國時期燕國璽印文字中既有“武垣”也有“武陽”,以往把燕國“武陽”視爲《漢書·地理志》涿郡武垣縣的意見同樣不能成立;趙國的武陽就是《趙世家》孝成王十一年收歸鄭安平封邑之“武陽”、趙國三孔布幣與璽印中的“武陽”,即《水經·濁漳水注》長蘆水的武陽城,在今河北省冀州市小寨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孔布幣 武陽 燕趙易地 燕下都 武垣
下载PDF
西漢銅燈自名“錠”補説
4
作者 趙堉燊 《简帛》 2022年第2期177-184,共8页
目前所見,自名作“錠/定”的銅燈共有22件,這些銅錠的地名主要集中在今山東、河北一帶,鑄造時間爲西漢早中期,可能與王國所屬工官鑄造有關。聯繫漢代典籍文獻以及銀雀山漢簡、齊陶文等内容,西漢銅燈自名“錠/定”的原因應與趙、齊方言... 目前所見,自名作“錠/定”的銅燈共有22件,這些銅錠的地名主要集中在今山東、河北一帶,鑄造時間爲西漢早中期,可能與王國所屬工官鑄造有關。聯繫漢代典籍文獻以及銀雀山漢簡、齊陶文等内容,西漢銅燈自名“錠/定”的原因應與趙、齊方言相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漢 銅燈自名 方言
下载PDF
嬭加编钟的定名、释读及时代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春桃 凡国栋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120,共8页
本文从编钟制作者、文字释读、人物关系、器物时代等角度对嬭加编钟进行了详细考证、辨析。文中比对多种写法将以往争议较大的一处关键字释读为“乳”,则铭文次段首句为“余乳(孺)小子加嬭”,从而为把编钟的制作者判断成嬭加提供了最为... 本文从编钟制作者、文字释读、人物关系、器物时代等角度对嬭加编钟进行了详细考证、辨析。文中比对多种写法将以往争议较大的一处关键字释读为“乳”,则铭文次段首句为“余乳(孺)小子加嬭”,从而为把编钟的制作者判断成嬭加提供了最为关键、直接的证据,进而肯定了嬭加与“文王”“龏公”之间的关系。文中又讨论了铭文中“之”“相”“羝巨”等多处字词的释读,对嬭加编钟、随仲嬭加鼎、王子申盏等器物进行了重新断代,对编钟的组合方式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嬭加 曾侯宝 编钟 考证 年代
原文传递
戰國中晚期魏、韓銅器的置用與斠量——從刻銘順序説起
6
作者 吴良寶 《青铜器与金文》 2022年第2期110-125,共16页
戰國中晚期相當數量的三晋銅器^([1])上刻有兩處或更多的銘文,刻寫的次序、部位不同,内容上也多與器物的置用、斠量相關。本文擬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以刻銘順序爲切入點,進一步梳理魏、韓兩國銅器的置用與斠量問題。文中引用的古文字資... 戰國中晚期相當數量的三晋銅器^([1])上刻有兩處或更多的銘文,刻寫的次序、部位不同,内容上也多與器物的置用、斠量相關。本文擬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以刻銘順序爲切入點,進一步梳理魏、韓兩國銅器的置用與斠量問題。文中引用的古文字資料儘量使用寬式釋文,公元紀年數據采自楊寬《戰國史》“戰國大事年表”。本文所説的刻寫次序與鑄器、斠量、置用等程序密切相關,有時一次刻寫的并不止一處文字(器、蓋同銘的三晋銅器往往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事年表 古文字 三晋 中晚期 次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