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种利用双发光区的有机红光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
1
1
作者
侯晶莹
姜文龙
+2 位作者
赵毅
高强
刘式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7-413,共7页
针对一般掺杂结构的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效率随外加电压的增加而迅速下降 ,同时色度逐渐变差的特点 ,我们引入了在NPB层和Alq3 层内同时掺杂DCJTB的具有双发光区的器件结构。制备的双发光区掺杂器件在驱动电压 8~ 2 0V内发光效率只下...
针对一般掺杂结构的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效率随外加电压的增加而迅速下降 ,同时色度逐渐变差的特点 ,我们引入了在NPB层和Alq3 层内同时掺杂DCJTB的具有双发光区的器件结构。制备的双发光区掺杂器件在驱动电压 8~ 2 0V内发光效率只下降了 4 % ;而色度从 8V时的 (x =0 .6 2 87,y =0 .36 6 3)变化到 2 0V时的 (x =0 .6 0 75 ,y =0 .384 1) ;器件的发光亮度从 8V时的 178cd/m2 变化到 2 0V时的 5 96 2cd/m2 ,具有较好的性能水平。观察到器件效率基本上不依赖于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同时器件也保持一个比较好的色纯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发光效率
色度
双发光层掺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利用双发光区的有机红光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
1
1
作者
侯晶莹
姜文龙
赵毅
高强
刘式墉
机构
吉林
大学
集成光
电子
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吉林师范大学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
出处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7-41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5 9973 0 0 7
60 0 770 14 )
文摘
针对一般掺杂结构的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效率随外加电压的增加而迅速下降 ,同时色度逐渐变差的特点 ,我们引入了在NPB层和Alq3 层内同时掺杂DCJTB的具有双发光区的器件结构。制备的双发光区掺杂器件在驱动电压 8~ 2 0V内发光效率只下降了 4 % ;而色度从 8V时的 (x =0 .6 2 87,y =0 .36 6 3)变化到 2 0V时的 (x =0 .6 0 75 ,y =0 .384 1) ;器件的发光亮度从 8V时的 178cd/m2 变化到 2 0V时的 5 96 2cd/m2 ,具有较好的性能水平。观察到器件效率基本上不依赖于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同时器件也保持一个比较好的色纯度 。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发光效率
色度
双发光层掺杂
Keywords
OEL
luminance efficiency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
doping in double emitting layer
分类号
TN383.1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种利用双发光区的有机红光电致发光器件
侯晶莹
姜文龙
赵毅
高强
刘式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