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吉林珲春保护区哺乳动物种间冷暖季空间共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铎
郎建民
+1 位作者
潘海峰
姜广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9-536,共8页
群落中多物种的共存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探索生物群落中物种共存机理,本研究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应用自动相机技术共设置54个相机样点进行哺乳动物类群的监测,并采用占域模型( occ...
群落中多物种的共存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探索生物群落中物种共存机理,本研究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应用自动相机技术共设置54个相机样点进行哺乳动物类群的监测,并采用占域模型( occupancy model )分析自然保护区内同域分布的哺乳动物类群冷暖季物种间空间共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捕食关系中,虎-马鹿、虎-野猪、豹-马鹿、豹-野猪、豹猫-松鼠、黄喉貂-东北兔、黄鼬-松鼠等物种对在暖季比冷季的物种互作因子( SIF ,species interaction factor )值显著上升;在竞争关系中,肉食动物物种对中的豹-豹猫、豹-黄鼬和赤狐-豹猫等的 SIF 值在暖季比冷季显著下降,草食动物物种对中的马鹿-野猪、马鹿-梅花鹿、野猪-梅花鹿和野猪-东北兔在暖季的 SIF 值比冷季显著上升。研究显示,珲春保护区内的哺乳动物空间共存关系在冷暖季间有着显著变化,肉食动物物种间多为在暖季 SIF 值较大,互作强度较强,趋向于空间分布上的重合,草食动物则多为在冷季中显现出这样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共存
种间互作
季节变化
占域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探讨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大型猫科动物及其猎物的种群评估方法
被引量:
22
2
作者
李治霖
康霭黎
+6 位作者
郎建民
薛延刚
任毅
朱志文
马建章
刘培琦
姜广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5-732,共8页
红外相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东北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及其猎物种群的研究。本研究以珲春保护区春化和马滴达两个区域的监测结果为例,介绍利用该技术对我国长白山区东北虎、东北豹及其猎物...
红外相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东北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及其猎物种群的研究。本研究以珲春保护区春化和马滴达两个区域的监测结果为例,介绍利用该技术对我国长白山区东北虎、东北豹及其猎物的种群评估方法,包括监测位点的选择、相机的架设方式及参数设置、数据筛选、东北虎和东北豹体侧花纹个体识别方法、物种相对丰富度的计算以及捕食者与猎物丰富度关系模型的构建。最后就东北虎、东北豹体侧花纹个体识别技术的适用性、红外相机监测与传统调查方法的差异,相机监测的误差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利用红外相机技术进行密度预测以及东北虎、东北豹个体自动识别技术还需继续完善。1对/25 km2的相机架设密度基本上满足对于珲春保护区春化至马滴达区域虎豹的监测强度要求,但对于有蹄类则需要另外的监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可加模型
个体识别
相对丰富度指数
误差分析
种群评估
原文传递
题名
吉林珲春保护区哺乳动物种间冷暖季空间共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铎
郎建民
潘海峰
姜广顺
机构
国家
林业和草原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吉林
省通榆县林业局
出处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9-53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SFC31872241,3157228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资金平台项目(2572017PZ14)
文摘
群落中多物种的共存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探索生物群落中物种共存机理,本研究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应用自动相机技术共设置54个相机样点进行哺乳动物类群的监测,并采用占域模型( occupancy model )分析自然保护区内同域分布的哺乳动物类群冷暖季物种间空间共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捕食关系中,虎-马鹿、虎-野猪、豹-马鹿、豹-野猪、豹猫-松鼠、黄喉貂-东北兔、黄鼬-松鼠等物种对在暖季比冷季的物种互作因子( SIF ,species interaction factor )值显著上升;在竞争关系中,肉食动物物种对中的豹-豹猫、豹-黄鼬和赤狐-豹猫等的 SIF 值在暖季比冷季显著下降,草食动物物种对中的马鹿-野猪、马鹿-梅花鹿、野猪-梅花鹿和野猪-东北兔在暖季的 SIF 值比冷季显著上升。研究显示,珲春保护区内的哺乳动物空间共存关系在冷暖季间有着显著变化,肉食动物物种间多为在暖季 SIF 值较大,互作强度较强,趋向于空间分布上的重合,草食动物则多为在冷季中显现出这样的趋势。
关键词
物种共存
种间互作
季节变化
占域模型
Keywords
Species coexistence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
Seasonal variation
Occupancy model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探讨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大型猫科动物及其猎物的种群评估方法
被引量:
22
2
作者
李治霖
康霭黎
郎建民
薛延刚
任毅
朱志文
马建章
刘培琦
姜广顺
机构
东北
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国际野生生物
保护
学会(WCS)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出处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5-73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336)
国家基金委专项基金(L1322010)
WCS中国项目
文摘
红外相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东北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及其猎物种群的研究。本研究以珲春保护区春化和马滴达两个区域的监测结果为例,介绍利用该技术对我国长白山区东北虎、东北豹及其猎物的种群评估方法,包括监测位点的选择、相机的架设方式及参数设置、数据筛选、东北虎和东北豹体侧花纹个体识别方法、物种相对丰富度的计算以及捕食者与猎物丰富度关系模型的构建。最后就东北虎、东北豹体侧花纹个体识别技术的适用性、红外相机监测与传统调查方法的差异,相机监测的误差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利用红外相机技术进行密度预测以及东北虎、东北豹个体自动识别技术还需继续完善。1对/25 km2的相机架设密度基本上满足对于珲春保护区春化至马滴达区域虎豹的监测强度要求,但对于有蹄类则需要另外的监测方案。
关键词
广义可加模型
个体识别
相对丰富度指数
误差分析
种群评估
Keywords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individual identify, relative abundance index, error analysis, population evaluation
分类号
S863 [农业科学—野生动物驯养]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吉林珲春保护区哺乳动物种间冷暖季空间共存关系的研究
王铎
郎建民
潘海峰
姜广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探讨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大型猫科动物及其猎物的种群评估方法
李治霖
康霭黎
郎建民
薛延刚
任毅
朱志文
马建章
刘培琦
姜广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