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鉴定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南敏伦 赫玉芳 +4 位作者 司学玲 赵昱玮 王雪 白雪 李川晶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1-595,共5页
目的:合成并鉴定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并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救必应酸为原料,通过28位酯化、3β位和23位羟基与酸酐反应合成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采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及理化性质对合成的救必应酸酯类衍... 目的:合成并鉴定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并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救必应酸为原料,通过28位酯化、3β位和23位羟基与酸酐反应合成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采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及理化性质对合成的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评价紫杉醇(阳性对照)、救必应酸及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对人宫颈癌细胞He La、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人肺腺癌细胞SPC-A1、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指标]。结果:共合成了6个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分别为救必应酸甲酯(化合物1)、3,23-O-双(乙酰基)救必应酸甲酯(化合物2)、3,23-O-双(丙酰基)救必应酸甲酯(化合物3)、3,23-O-双(丁酰基)救必应酸甲酯(化合物4)、3,23-O-双(邻苯二甲酰基)救必应酸甲酯(化合物5)及3,23-O-双(丁二酰基)救必应酸甲酯(化合物6)。与紫杉醇比较,化合物5和化合物6对HeLa、A375、HepG2、SPC-A1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与其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救必应酸及其他化合物的IC50显著减小(P<0.05)。结论:本研究合成了6个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其中化合物5、6具有显著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必应酸 衍生物 合成 鉴定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金莲花不同溶剂提取物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南敏伦 孙琦 +4 位作者 杨振 司学玲 马春霞 白雪 赫玉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219-2223,共5页
目的:研究金莲花11种不同溶剂提取物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谱-效关系。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金莲花11种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指纹图谱,通过与对照品、文献信息比对,指认共有峰对应的化合物。采用MTT法检测金莲花11种不... 目的:研究金莲花11种不同溶剂提取物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谱-效关系。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金莲花11种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指纹图谱,通过与对照品、文献信息比对,指认共有峰对应的化合物。采用MTT法检测金莲花11种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缺氧/复氧损伤大鼠心肌细胞H9c2存活率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ROS)水平和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GRA)和偏最小二乘法(PLS)联合分析共有峰对应成分与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药效)的谱-效关系。结果:金莲花11种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中有22个共有峰,指认出22个化合物。与缺氧/复氧损伤组比较,缺氧/复氧+S1~S6、S9、S10组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升高,MDA含量、ROS水平、LDH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缺氧/复氧+S8组细胞的ROS水平、LDH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22个化合物与药效的GRA关联度均大于0.8;除峰1、2、7、13、14、21外,其余峰对应化合物与药效的PLS分析回归系数均大于0(即成正相关);贡献排名前9位的共有峰均为峰6>11>4>5>8>9>12>10>15。结论:荭草苷(峰6)、牡荆苷(峰11)、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峰4)、荭草素-2″-O-β-D-吡喃木糖苷(峰5)、槲皮素-3-O-吡喃葡萄糖苷(峰8)、牡荆素-2″-O-β-L-半乳糖苷(峰9)、金丝桃苷(峰12)、牡荆素-2″-O-β-D-吡喃木糖苷(峰10)、2″-O-(2″′-甲基丁酰基)-荭草苷(峰15)可能是金莲花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莲花 心肌细胞H9c2 缺氧/复氧损伤 谱-效关系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中药中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吕娜 赵昱玮 +3 位作者 南敏伦 赫玉芳 赵全成 何忠梅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8期87-90,共4页
通过文献回顾,分别从植物药、动物药和菌物药三个来源综述近年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成分及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为开发抗阿尔茨海默病中药新药拓展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阿尔茨海默病 中药 综述
原文传递
HPLC定量指纹图谱法评价黄藤质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雪 赵昱玮 +3 位作者 南敏伦 赫玉芳 吕娜 何忠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1期40-43,共4页
目的本实验采用Agilent 1220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黄藤的指纹图谱,并建立了同时测定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CE C_(18)(4.6mm×250mm,5μm)色谱柱,0.1%磷酸溶液(每100mL中加入0.1g十二烷基硫酸钠)(A)-乙腈(B)为... 目的本实验采用Agilent 1220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黄藤的指纹图谱,并建立了同时测定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CE C_(18)(4.6mm×250mm,5μm)色谱柱,0.1%磷酸溶液(每100mL中加入0.1g十二烷基硫酸钠)(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45nm。结果建立了黄藤的HPLC定量指纹图谱,10批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2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在0.90以上。结论该方法建立的黄藤HPLC指纹图谱特征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为黄藤的鉴定及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藤 指纹图谱 盐酸巴马汀 盐酸药根碱
下载PDF
救必应酸琥珀酰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5
作者 赫玉芳 南敏伦 +4 位作者 赵昱玮 吕娜 李阔 王文君 何忠梅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4350-4352,共3页
目的:研究救必应酸琥珀酰酯(SRA)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ig组(30mg/kg)和尾iv组(15 mg/kg),每组10只,按相应给药方法和剂量给予SRA,于给药后5、10、20、30、40、60、90、150、210、270、390、51... 目的:研究救必应酸琥珀酰酯(SRA)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ig组(30mg/kg)和尾iv组(15 mg/kg),每组10只,按相应给药方法和剂量给予SRA,于给药后5、10、20、30、40、60、90、150、210、270、390、510 min尾静脉取血0.2 ml。以丹参酮Ⅱ_A为内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药浓度,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ig组大鼠的c_(max)为(1.02±0.27)μg/ml,t_(max)为(26.64±2.74)min,t_(1/2)为(42.79±3.46)min,AUC_(0-510 min)为(92.27±9.26)μg·min/ml;尾iv组大鼠的t_(1/2)为(17.21±1.58)min,AUC_(0-510 min)为(320.50±11.89)μg·min/ml。SRA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4.40%。结论:SRA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符合单室模型;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必应酸琥珀酰酯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大鼠 药动学 绝对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UPLC-Q Exactive Plus-MS分析高粱壳化学成分及黄嘌呤氧化酶体外抑制活性筛选
6
作者 张瀚水 龚本义 +4 位作者 南敏伦 赫玉芳 赵昱玮 吴丛梅 殷玉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87-1594,共8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对高粱壳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该实验使用Hypersil GOLD C_(18)色谱柱(2.1 nm×30 nm,3μm),以0.1%甲酸水(A)-乙腈(B)进行梯...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对高粱壳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该实验使用Hypersil GOLD C_(18)色谱柱(2.1 nm×30 nm,3μm),以0.1%甲酸水(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进样量10μL。质谱分析采用ESI离子源,在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利用Xcalibur 4.1软件结合数据库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共鉴定出27种化学成分。对刺槐素、葛根素、芹菜素、根皮苷、异鼠李素和3,3’,4’,7-四羟基黄酮6种化学成分进行活性筛选,发现芹菜素和3,3’,4’,7-四羟基黄酮对黄嘌呤氧化酶(XO)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IC_(50)分别为18.11和34.59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壳 化学成分鉴定 质谱碎裂机理 黄嘌呤氧化酶 抑制活性成分
下载PDF
八味通里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7
作者 赵昱玮 司学玲 +5 位作者 任辉 张瀚水 龚本义 南敏伦 赫玉芳 赵红菲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3期67-70,共4页
目的建立院内制剂八味通里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八味通里颗粒中炒莱菔子、大黄、槟榔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枳壳和枳实中新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使用ACE-C_(18)(4.6 mm×250 mm,5μm)分析柱... 目的建立院内制剂八味通里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八味通里颗粒中炒莱菔子、大黄、槟榔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枳壳和枳实中新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使用ACE-C_(18)(4.6 mm×250 mm,5μm)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A)-0.25%磷酸溶液(B)=19∶81,检测波长为283 nm,流速为0.9 ml/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TLC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专属性强、重现性好;HPLC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阴性无干扰、专属性强,新橙皮苷分别在0.21~2.10μg(r=0.9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1%(RSD=0.4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TLC薄层鉴别及HPLC含量测定方法可操作性强、方法简单、专属性好,可有效控制八味通里颗粒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味通里颗粒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标准
下载PDF
东北铁线莲地上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王威 刘小红 +4 位作者 高华 张英华 李相成 范美玲 董方言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440-2446,共7页
目的研究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技术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东北铁线莲地上部位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 目的研究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技术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东北铁线莲地上部位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松脂醇(1)、(+)-松脂醇(2)、(-)-表丁香树脂醇(3)、(+)-梣皮树脂醇(4)、(+)-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5)、(+)-丁香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6)、(+)-表丁香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7)、罗汉松脂素(8)、(+)-珍珠花环木脂素(9)、(+)-异落叶松脂素(10)、(7R,8R)-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1)、(7R,8S)-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2)、(7S,8R)-二氢脱氢双松柏醇(13)、木犀草素(14)、3″-O-(2′′′-甲基丁酰基)异当药苷(15)、2″-O-(2′′′-甲基丁酰基)异当药苷(16)、6″-O-(2′′′-甲基丁酰基)异当药苷(1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地上部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4、7~9、11、12、15~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茛科 东北铁线莲 地上部位 (+)-表松脂醇 (-)-表丁香树脂醇 2″-O-(2′′′-甲基丁酰基)异当药苷
原文传递
土庄绣线菊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姚慧丽 高华 +5 位作者 颜世达 刘洋 刘小红 张英华 董方言 王威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86-1491,共6页
目的研究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土庄绣线菊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 目的研究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土庄绣线菊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正二十三醇(2)、4-豆甾烯-3-酮(3)、正二十五醇(4)、豆甾烷醇(5)、(+)-环橄榄素(6)、(+)-africannal(7)、(+)-南烛木树脂酚(8)、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9)、(+)-异落叶松脂素(10)、(7R,8R)-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1)、(6S,9R)-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13)、(-)-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14)。结论化合物2~5、7~14为首次从绣线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庄绣线菊 木脂素 (+)-南烛木树脂酚 (7R 8R)-4 7 9 9′-四羟基-3 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 (6S 9R)-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
原文传递
泥胡菜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邬秀娟 王黎 +3 位作者 管丽娜 张英华 董方言 王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7-110,共4页
目的:研究泥湖菜乙醇提取物氯仿和乙酸乙酯分离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 H-NMR,13 C-NMR,HMBC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目的:研究泥湖菜乙醇提取物氯仿和乙酸乙酯分离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 H-NMR,13 C-NMR,HMBC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泥湖菜乙醇提取物氯仿和乙酸乙酯分离部位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合欢素(1),玄参黄酮(2),芹菜素(3),山萘酚(4),山萘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萘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萘酚-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7),金合欢素-7-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湖菜 黄酮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柳叶绣线菊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颜世达 姚慧丽 +5 位作者 张英华 高华 刘坤 刘洋 董方言 王威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806-2811,共6页
目的研究柳叶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柳叶绣线菊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S,8R-3,5-双甲... 目的研究柳叶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柳叶绣线菊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S,8R-3,5-双甲氧基-4′,7-环氧-8,5′-新木脂烷-3′,4,9,9′-四醇(1)、3β-乙酰基熊果酸甲酯(2)、3β-乙酰基齐墩果酸甲酯(3)、羽扇豆醇(4)、β-香树脂醇(5)、(7R,8S)-5-甲氧基二氢脱氢双松柏醇(6)、8-羟基-7′-表松脂醇(7)、8-羟基松脂醇(8)、fraxiresinol(9)、(+)-africannal(10)、(+)-南烛木树脂酚(11)、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1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柳叶绣线菊新木脂醇;化合物6、7为首次从绣线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8~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为分离过程中产生的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人工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绣线菊 三萜 木脂素 7S 8R-3 5-双甲氧基-4′ 7-环氧-8 5′-新木脂烷-3′ 4 9 9′-四醇 柳叶绣线菊新木脂醇
原文传递
东北铁线莲地上部位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寒 郭友朋 +5 位作者 李治周 孙世伟 王惠 吕超艺 张英华 王威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4934-4939,共6页
目的研究铁线莲属植物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ODS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技术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东北铁线莲地上部位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 目的研究铁线莲属植物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ODS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技术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东北铁线莲地上部位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1)、(5S)-二氢-5-羟甲基-2(3H)-呋喃酮(2)、5-羟甲基糠醛(3)、丁香醛(4)、异黑麦草内酯(5)、黑麦草内酯(6)、(−)-丁香树脂醇(7)、威灵仙酚(8)、蚱蜢酮(9)、丁香酸(10)、阿魏酸(11)、(5R)-二氢-5-羟甲基-2(3H)-呋喃酮(12)、3,4-二羟基苯乙酮(13)、3,4-二羟基苯甲醛(14)、1,3-反式-四氧-1-甲基-3-苯茚满(15)、反式-二氢-4-羟基-5-羟甲基-2(3H)-呋喃酮(16)、(5S)-5-羟甲基-2(5H)-呋喃酮(17)和地耳草素A(18)。结论化合物4~6、9、13~15和1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和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茛科 东北铁线莲 地上部位 苯茚满 吡喃香豆素 降异戊二烯 丁香醛 异黑麦草内酯 地耳草素A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法同时检测藤黄健骨丸中7种成分含量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昱玮 南敏伦 +3 位作者 司英奇 林宇琪 尹涵 赫玉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3期33-36,共4页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法同步检测藤黄健骨丸中松果菊苷、麦角甾苷、柚皮苷、淫羊藿定A、淫羊藿定B、淫羊藿定C、淫羊藿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ZORBAX Extend C(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法同步检测藤黄健骨丸中松果菊苷、麦角甾苷、柚皮苷、淫羊藿定A、淫羊藿定B、淫羊藿定C、淫羊藿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ZORBAX Extend C(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以淫羊藿苷为内参物,建立其他6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各成分含量。采用外标法测定藤黄健骨丸中7种成分含量与一测多评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 测定了11批藤黄健骨丸中上述成分的含量,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70%~99.25%,RSD为0.53%~1.57%(n=6)。一测多评法所测结果与外标法无明显差异。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藤黄健骨丸中7种成分含量的同步测定,达到多指标质量控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测多评法 藤黄健骨丸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土庄绣线菊五环三萜类化学成分(Ⅱ)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政起 王威 徐伟强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97,共5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 Turcz.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三氯甲烷分离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H-NMR,13C-NMR... 目的:进一步研究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 Turcz.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三氯甲烷分离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H-NMR,13C-NMR和HMBC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土庄绣线菊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三氯甲烷分离部位分离得到9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酸(1),熊果醛(2),乌苏酸(3),日尔曼醇(4),α-香树脂醇(5),高根二醇(6),白桦脂酸(7),齐墩果酸(8)和桦木酮酸(9).结论:化合物2~6和8~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庄绣线菊 化学成分 五环三萜
原文传递
天然产物促炎性细胞因子拮抗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英华 于亮亮 +2 位作者 朱若男 董方言 王威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2956-2958,共3页
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IL-6、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为致病因子,IL-4和IL-10为保护因子。促炎性细胞因子拮... 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IL-6、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为致病因子,IL-4和IL-10为保护因子。促炎性细胞因子拮抗剂特异性地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适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炎症、癌症等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拮抗剂 促炎性细胞因子 天然产物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缺陷性疾病 非免疫细胞 生物活性物质
原文传递
土庄绣线菊五环三萜类化学成分 被引量:8
16
作者 崔正华 刘卫 +3 位作者 张英华 吴承翰 董方言 王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64,共4页
目的:研究土庄绣线菊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氯仿分离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H-NMR,13C-NMR和HMBC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土庄绣线菊乙醇提取物石油醚... 目的:研究土庄绣线菊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氯仿分离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H-NMR,13C-NMR和HMBC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土庄绣线菊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氯仿分离部位分离得到6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酮(1),木栓酮(2),羽扇豆醇(3),β-香树脂醇(4),白桦脂醇(5)和熊果醇(6)。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庄绣线菊 五环三萜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多指标综合评分正交试验法优选虎杖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成分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扬 焦连庆 +2 位作者 杨航 于敏 田义新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815-1817,共3页
目的:优选虎杖中3种成分(虎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最优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溶剂用量为考察因素,以虎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力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确定虎杖中抑制... 目的:优选虎杖中3种成分(虎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最优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溶剂用量为考察因素,以虎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力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确定虎杖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成分的最优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8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2 h;验证试验结果显示,50 g药材中虎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37.47、42.5、9.68 mg,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力为8.22 ml/μg(RSD均小于3%);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较高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力也较强。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虎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可能为虎杖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力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综合评分 虎杖苷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力
原文传递
东北铁线莲三萜皂苷对照品的制备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国贺 董方言 +2 位作者 张英华 王藜 王威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3316-3318,共3页
目的:制备一种用于东北铁线莲含量测定的三萜皂苷对照品。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结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纯度。结果:制备了符合含量测定用要求的三萜皂苷对照... 目的:制备一种用于东北铁线莲含量测定的三萜皂苷对照品。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结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纯度。结果:制备了符合含量测定用要求的三萜皂苷对照品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核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东北铁线莲质量评价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东北铁线莲 对照品 三萜皂苷 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核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原文传递
中药注射剂过敏及类过敏反应机制及评价方法概述 被引量:14
19
作者 唐浩伦 刘悦 +3 位作者 解生旭 宝艳儒 徐雅娟 张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8-512,共5页
随着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在中医药几千年经验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诞生了中药新剂型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TCMI),因其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疗效好,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对一些疑难杂症方面有很好... 随着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在中医药几千年经验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诞生了中药新剂型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TCMI),因其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疗效好,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对一些疑难杂症方面有很好疗效,例如康艾注射液等。随着临床上广泛应用,关于TCMI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随之增多,其中最主要的类型是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过敏反应 活性介质 中药注射剂 动物实验 大分子物质 β-氨基己糖苷酶 超敏反应 评价方法
原文传递
玉竹二氢高异黄酮提取工艺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若男 孙婷婷 +3 位作者 王黎 邬秀娟 马恒 王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共4页
目的:优选玉竹二氢高异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3种玉竹二氢高异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和提取时间进行优选。结果:玉竹二氢高异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 目的:优选玉竹二氢高异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3种玉竹二氢高异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和提取时间进行优选。结果:玉竹二氢高异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为玉竹二氢高异黄酮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竹 正交试验法 二氢高异黄酮 提取工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