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贾冰 宁美玲 张俏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将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运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吉林省前卫医院医院感染率较高的重点科室(重症医学科、普通外科、心内科、综合内科)的住院患者及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3年1月至3月为干预前阶段设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将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运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吉林省前卫医院医院感染率较高的重点科室(重症医学科、普通外科、心内科、综合内科)的住院患者及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3年1月至3月为干预前阶段设为对照组(住院患者1850例,护理人员74人),4月至6月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为干预后阶段设为观察组(住院患者1880例,护理人员74人),分析比较实施精细化护理前后医院感染监测指标、医院感染知识掌握及院感措施落实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患者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感控知识知晓率、环境清洁消毒合格率、消毒物品管理合格率、无菌物品的管理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有针对性的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管理 感染监测 院感措施落实
下载PDF
综合干预措施在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俏 贾冰 +1 位作者 张晓慧 李文玲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5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索提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综合干预措施并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医院2023年1月至6月的所有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未采取干预措施的1~3月作为干预前阶段,4~6月作为干预后阶段,比较干预前后住院患... 目的探索提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综合干预措施并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医院2023年1月至6月的所有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未采取干预措施的1~3月作为干预前阶段,4~6月作为干预后阶段,比较干预前后住院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学标本构成、微生物标本阳性率、重点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应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指向特定病原体送检率、非指向特定病原体送检率分别由干预前31.03%、11.03%、26.48%提升至65.82%、23.1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应用(不分前后)病原学送检率、指向特定病原体送检率、非指向特定病原体送检率分别由干预前64.66%、32.63%、54.99%提升至92.48%、39.24%、8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治疗性应用抗菌使用率由分别干预前的54.19%、45.47%降至47.40%、4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送检标本构成发生变化,痰液、尿液标本有所降低,血标本、分泌物标本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送检标本的阳性检出率、重点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血标本阳性检出率均由干预前的21.88%、4.56%、7.70%提升至25.88%、6.30%、2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由干预前38.30提升至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培训与督导检查、规范标本质量、精准反馈管理等综合干预措施可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和医院感染相关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同时提升病原学标本的质量,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病原学标本 送检率 使用率 综合干预
下载PDF
“知信行控修”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海波 张俏 +2 位作者 翁双凤 熊蔚蔚 于雪梅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4-476,共3页
将“知信行”理论模式引入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控中,通过逐步改变医务人员的认知、理念,从而影响防控行为发生改变,同时辅以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形成“知信行控修”管理模式,应用于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控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保... 将“知信行”理论模式引入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控中,通过逐步改变医务人员的认知、理念,从而影响防控行为发生改变,同时辅以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形成“知信行控修”管理模式,应用于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控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保障了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信行控修”管理模式 血源性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下载PDF
信息化联合多部门协作监测防控多重耐药菌的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俏 熊蔚蔚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7年第6期729-731,共3页
目的探讨信息化联合多部门监测防控多重耐药菌的管理新模式在提高多重耐药菌防控水平中的效果。方法基于医院HIS、LIS、PACS等基础信息系统搭建信息技术平台获取多重耐药菌相关数据资料,明确分工构建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并落实多重耐药... 目的探讨信息化联合多部门监测防控多重耐药菌的管理新模式在提高多重耐药菌防控水平中的效果。方法基于医院HIS、LIS、PACS等基础信息系统搭建信息技术平台获取多重耐药菌相关数据资料,明确分工构建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并落实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掌握及执行情况。结果实施干预后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知晓率、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微生物标本合格率、标本送检率、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执行率均高于实施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信息化联合多部门协作监测可明显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多重耐药菌防控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多重耐药菌 多部门协作 效果评述
原文传递
信息化手段联合人工干预在传染病报告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俏 李海波 +2 位作者 贾冰 张宁 祝媛媛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23年第6期815-816,819,共3页
目的探讨信息化手段联合人工干预方法在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分别于2022年1—3月和2023年1—3月选取某三级医院为研究对象,比较采用信息化手段联合人工干预方法前后,报告卡完整率、准确率,报卡时限,连续报卡平均每张卡... 目的探讨信息化手段联合人工干预方法在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分别于2022年1—3月和2023年1—3月选取某三级医院为研究对象,比较采用信息化手段联合人工干预方法前后,报告卡完整率、准确率,报卡时限,连续报卡平均每张卡片录入时间之间的差异,评价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后,传染病报卡完整率为97.25%,与干预前的85.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染病报卡准确率为96.25%,与干预前的78.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传染病诊断至传染病上报的平均时间间隔明显缩短,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采用传染病自动上传功能,连续报卡时平均每张卡片的报告时间由175.28 s缩短至52.08 s。结论信息化手段联合人工干预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完整率和准确率,同时缩短了报卡时限和卡片录入时间,提升了传染病报告质量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报告 信息系统 报卡质量 干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