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市、县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设计初探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彦良 谢勇 +1 位作者 刘涛 郭维 《气象灾害防御》 2019年第2期38-42,共5页
突发事件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吉林省集中力量加强对市、县两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是完成吉林省突发事件预警应急体系的需要,具有较高的社会及经济效应。市、县级预警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系统分为... 突发事件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吉林省集中力量加强对市、县两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是完成吉林省突发事件预警应急体系的需要,具有较高的社会及经济效应。市、县级预警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系统分为前端、中端和后端3个部分,前端是链接应急指挥部门的预警发布系统;中端是用于连接各种发布渠道的预警信息传播系统;后端是面向不同受众用户的发布手段,包括短信、大喇叭、显示屏、电视、互联网等系统,实现向社会公众和应急责任人的快速、精准发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县级 预警信息 突发事件 系统设计
下载PDF
吉林省预警信息发布综合人口覆盖率分析
2
作者 谢勇 张晰同 +1 位作者 张越 张星宇 《气象灾害防御》 2024年第2期34-38,共5页
基于国家、吉林省统计局官网数据,利用最大值法和权重法建立了省、市两级预警信息发布覆盖率计算模型,分析了吉林省预警信息发布综合人口覆盖率。研究发现:吉林省预警信息发布综合人口覆盖率近3年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23年底覆盖率已达... 基于国家、吉林省统计局官网数据,利用最大值法和权重法建立了省、市两级预警信息发布覆盖率计算模型,分析了吉林省预警信息发布综合人口覆盖率。研究发现:吉林省预警信息发布综合人口覆盖率近3年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23年底覆盖率已达99.42%。其中电视、广播等变化趋于平稳,公众终端使用率明显下滑,全网短信和互联网下预警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弥补了数值损失且整体有所增长。预警协同联动响应机制下“绿色通道”全网短信的推广和“互联网+”气象灾害预警快速传播机制的研究,对提升预警信息“全覆盖”发布能力和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信息 综合人口覆盖率 全网短信 气象防灾减灾
下载PDF
吉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健 蔡柠泽 +1 位作者 李玥 刘娜 《气象灾害防御》 2022年第2期40-43,共4页
利用2019—2021年吉林省9个市(州)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数据,对吉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吉林省气象灾害预警的高发期为每年的6—8月,与吉林省汛期吻合。(2)吉林省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类型占比前... 利用2019—2021年吉林省9个市(州)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数据,对吉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吉林省气象灾害预警的高发期为每年的6—8月,与吉林省汛期吻合。(2)吉林省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类型占比前6位的分别是:雷电、大风、道路冰雪、冰雹、暴雨、寒潮,占气象灾害预警总量的82.7%。(3)吉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有着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大风预警发布最多;夏季雷电、冰雹和暴雨预警发布量位列前三;秋季道路冰雪预警发布最多;冬季道路冰雪、寒潮和大风位列前三。(4)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量中部、西部明显多于东部、南部,且各地区预警信息发布种类符合吉林省各地天气气候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时空分布 雷电 道路冰雪 暴雨 寒潮
下载PDF
2018年11月底吉林省大风天气过程分析及预警信号的发布
4
作者 曹满 陈庚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8期136-137,共2页
文章利用地面观测资料等,对吉林省2018年11月26日的大风天气过程和预警信号发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风灾害在吉林省较为常见,每年因大风天气的出现,使得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再加上地形条件作用,冷涡、低压、高空槽是大风天气的主要影... 文章利用地面观测资料等,对吉林省2018年11月26日的大风天气过程和预警信号发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风灾害在吉林省较为常见,每年因大风天气的出现,使得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再加上地形条件作用,冷涡、低压、高空槽是大风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吉林省这次大风天气是槽前西南风和等压线斜交,增加了气压梯度,低压前部暖空气密度较大,高空风动量下传增大了地面风速,推动了大风天气的发生发展;低压和特殊的地形条件是大风天气出现的主要原因,再加上西南风和地形高度间的契合,对于大风天气的出现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天气 环流形势 预警信号 吉林省
下载PDF
预警发布中基于可扩展TTI的动态带宽分配策略
5
作者 谢勇 吴诗雨 +2 位作者 李田 姚志平 徐昕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17-225,共9页
为更好地使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与增强型移动宽带业务(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 Band)在同一载波频段有效复用,进一步提升混合业务系统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可扩展传输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为更好地使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与增强型移动宽带业务(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 Band)在同一载波频段有效复用,进一步提升混合业务系统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可扩展传输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的动态带宽分配策略。系统根据业务类型进行带宽动态划分;时域上提升URLLC调度优先级;频域上采用不同长度的TTI进行以用户为中心的无线资源分配。动态系统级仿真表明,在不同程度的负载水平下,相比传统无线资源分配算法,该方案能在有效满足URLLC用户时延需求的前提下优化eMBB用户的吞吐量消耗,URLLC用户时延增益最高达到83.8%,提升了5G混合业务系统中不同类型业务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发布 传输时间间隔 增强型移动宽带 超可靠低时延通信 带宽动态划分
下载PDF
2021年6月吉林省对流天气预警信号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健 陈曦 马洪波 《气象灾害防御》 2021年第4期30-33,共4页
利用吉林省2021年6月省级气象业务单位发布的68个预警信号,对不同类型的对流天气预警信号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评估。分析发现:各类对流天气预警信号中,雷电预警信号占比达60%,冰雹和雷暴大风预警信号占比15%左右,暴雨预警信号最少;对流天... 利用吉林省2021年6月省级气象业务单位发布的68个预警信号,对不同类型的对流天气预警信号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评估。分析发现:各类对流天气预警信号中,雷电预警信号占比达60%,冰雹和雷暴大风预警信号占比15%左右,暴雨预警信号最少;对流天气预警信号发布有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基本呈现东西两侧预警信号少而中部多的形势,特别是中部偏北的长春和吉林两个地区最多;对流天气预警信号发布时间最早为04:14,最晚为23:44,发布预警时间主要集中在11—20时;对流天气预警信号的发布时间与用户获取时间之差,最短为5min,多数在5~1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对流天气 预警信号 评估 吉林省
下载PDF
基于CAP标准协议的“吉林预警发布”多媒体智能App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姚志平 谢勇 +1 位作者 王洋 张健 《气象灾害防御》 2019年第4期30-33,共4页
"吉林预警发布"多媒体智能App设计是基于CAP协议的预警应急联动机制实现框架,系统采用J2EE底层设计架构,稳定的、可伸缩性的异构环境可大幅提高开发效率,移动端采用开源性强的Android技术,能友好地兼容Google应用,多元预警元... "吉林预警发布"多媒体智能App设计是基于CAP协议的预警应急联动机制实现框架,系统采用J2EE底层设计架构,稳定的、可伸缩性的异构环境可大幅提高开发效率,移动端采用开源性强的Android技术,能友好地兼容Google应用,多元预警元素的设计实现了与省内多家委办厅局的技术对接,为气象、地震、公共卫生和各种紧急事件提供预警支持保障。以2019年8月8-16日台风"利奇马"强降水天气为例,"吉林预警发布"多媒体智能App的应用提升了吉林省预警发布能力,减少了突发事件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大大提高了预警制作效率,让预警信息能快速、安全、有效地发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J2EE 可伸缩性 实现框架 预警发布 移动端 GOOGLE 紧急事件
下载PDF
吉林省各市2000—2020年气候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8
作者 姜璐 朱娱莹 +2 位作者 许冰 金元尚 池浩源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6期263-265,共3页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其气候要素具有显著特征。选取吉林省9个城市的2001—2020年的气候要素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各市气候要素的时间序列变化及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20年,延吉年平均气温在9个城市中上升...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其气候要素具有显著特征。选取吉林省9个城市的2001—2020年的气候要素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各市气候要素的时间序列变化及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20年,延吉年平均气温在9个城市中上升幅度最大,长春市、四平市上升幅度最小;通化市年平均降水量在9个城市中变化幅度最大;白城市多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吉林市最少;吉林省多年平均湿度与日照时数基本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特征 吉林省 线性回归分析法
下载PDF
松辽流域预警信息发布时空分布与质量控制现状分析——以2017—2021年为例
9
作者 王洋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3期94-99,共6页
本文利用2017—2021年松辽流域5a的预警信息及质量控制数据,研究了近5a松辽流域预警信息发布的时空分布和预警信息发布质量控制的现状。结果显示,松辽流域预警发布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各地区整体也基本符合逐年递增的特点;预警发布总... 本文利用2017—2021年松辽流域5a的预警信息及质量控制数据,研究了近5a松辽流域预警信息发布的时空分布和预警信息发布质量控制的现状。结果显示,松辽流域预警发布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各地区整体也基本符合逐年递增的特点;预警发布总数占比前7位的预警类型分别为大风、雷电、道路结冰、暴雨、大雾、寒潮和森林火险,占比高达91.7%;各地区均为黄色预警发布数量占比最高,蓝色预警其次,红色预警最少;6—8月汛期期间预警发布数量最多,占总体比例分别为12%、13.7%、12%,1月、2月和12月发布数量最少占比仅为4.1%、4.6%和4.6%;在一天中15:00—16:00预警发布数量最多,占比达11.9%,1:00—3:00预警发布量最少,仅占0.83%和0.9%;非气象类预警中,森林火险发布量占绝大多数,其比例达83.4%;松辽流域的预警信息发布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西部内蒙古地区道路结冰、大风和雷电较多,东部延边地区森林火险数量大幅度领先于其他类型的预警,中部吉林的长春、松原各市县则以大风、雷电和森林火险为主,南部辽宁省的大连市以大风、大雾和暴雨预警居多,北部黑龙江省的伊春市大雾和寒潮是其发布最多的3类预警。预警发布质量逐年提升,但每年依然存在预警错情,气象部门要不断提高认识、加强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预警信息服务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发布 松辽流域 分布特征
下载PDF
2020年吉林省一例罕见雨雪冰冻天气综合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娜 张健 +1 位作者 王昆鹏 蔡柠泽 《气象灾害防御》 2021年第3期6-11,共6页
利用ERA5逐小时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20年11月17—20日吉林省出现的历史罕见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本次降水过程相态复杂,降水持续时间特长,多站降水突破历史同期值,罕见的暴雪、暴雨、冻雨同日出现。500hPa贝加尔... 利用ERA5逐小时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20年11月17—20日吉林省出现的历史罕见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本次降水过程相态复杂,降水持续时间特长,多站降水突破历史同期值,罕见的暴雪、暴雨、冻雨同日出现。500hPa贝加尔湖地区低槽强度呈负距平,较历年同期异常偏强;槽呈疏散形势,有利于低槽在东移过程中发展加强,环流经向度加深;同时日本海上副热带高压脊异常偏强,低槽东移过程中受阻,有利于降水系统长时间的维持。地面江淮气旋和贝加尔湖以东冷高压异常偏强,气旋携带大量暖湿空气与冷高压前部干冷空气交汇,锋生作用加强,是产生雨雪冰冻天气的有利大尺度环流背景。前期大气异常偏暖,随着低层西南风急流建立和加强,将黄、渤海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向降水区输送,与槽后干冷空气交汇,为降水提供了有利能量、动力、水汽和凝结条件。长春站融化层高度、过冷却层高度和厚度非常有利于冻雨形成,深厚而稳定的逆温层和低层湿度较大的冷层是大范围冻雨出现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雨 江淮气旋 大气层结 吉林省
下载PDF
吉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分布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玉汐 任景全 +5 位作者 王冬妮 穆佳 崔佳龙 陈长胜 陈曦 郭春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08-2215,共8页
为了研究吉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根据1961-2018年吉林省46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气象站点ET0,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基于Arc GIS10.0的反距离加... 为了研究吉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根据1961-2018年吉林省46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气象站点ET0,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基于Arc GIS10.0的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方法分析ET0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对ET0的变化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ET0呈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1961-2018年ET0平均值为955.7mm,年际变化呈降低趋势,变化率为-0.57mm·a^-1。年内变化夏季ET0最高,冬季最低。ET0对水汽压的敏感性在中部较高,西部和东部较低;对净辐射的敏感性在西部较低,东南部最高;对风速的敏感性在西部最高,东南部最低。ET0年际变化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为:水汽压>净辐射>风速>平均气温。春季ET0对水汽压和净辐射的敏感性相当,夏季ET0对净辐射的敏感性最高,秋季和冬季ET0对水汽压的敏感性最高。水汽压对ET0的贡献较高区主要位于西部。风速对ET0的贡献较高区位于中部。水汽压、净辐射、平均气温和风速对ET0的贡献率分别为-2.45%、-3.65%、-0.08%和-7.49%。风速是ET0年际变化的主导因子,其次为净辐射,水汽压和平均气温。春季和秋季ET0变化的主导因子是风速,夏季ET0变化的主导因子是净辐射。研究结果可为吉林省不同区域针对ET0变化及其不同的主导因子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合理利用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时空分布 成因 敏感性分析 吉林省
下载PDF
基于EC数据通过“配料法”构建吉林省暴雨预报模型
12
作者 张富龙 陈长胜 +1 位作者 李楠 张健 《气象灾害防御》 2021年第3期18-23,共6页
利用2015—2017年吉林省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基于EC数据通过配料法构建吉林省暴雨预报模型。研究表明:吉林省暴雨出现时段为每年的5—9月,集中时段为7—8月,7—8月降水站次占总数的79.1%;吉林省各站点暴雨年平均次数以2~5次为主,白城... 利用2015—2017年吉林省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基于EC数据通过配料法构建吉林省暴雨预报模型。研究表明:吉林省暴雨出现时段为每年的5—9月,集中时段为7—8月,7—8月降水站次占总数的79.1%;吉林省各站点暴雨年平均次数以2~5次为主,白城西部、长春北部地区暴雨<2次,东部暴雨次数稍多,尤其是长白山天池站3a内暴雨达到了13次;该预报模型的FY预报方法TS评分为22.34%,比EC模式预报的TS评分高5.02%;FF预报方法漏报率为36.65%,明显少于EC模式的75.16%;FF预报方法空报率偏高,FY和FF两种预报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对吉林省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配料法 PWV 比湿 吉林省
下载PDF
自然灾害预警信息与传播手段自动适配策略研究——以湖北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之玉 朱小祥 +3 位作者 兰海波 刘翔 姚志平 刘丽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0-183,共4页
为了提高预警信号发布的速度,节约人工操作选取预警传播手段的时间,提升信息发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某一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进行定量化分析,根据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提出了综合致灾强度指数的概念及... 为了提高预警信号发布的速度,节约人工操作选取预警传播手段的时间,提升信息发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某一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进行定量化分析,根据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提出了综合致灾强度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同时研究了预警信息发布效果评估所对应的评价指标与各种传播手段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预警传播效能的概念并给出了计算方法。将自然灾害灾种的综合致灾强度指数分级与传播手段效能进行适配,为预警信号在发布系统中的发布排序提供依据,进而为预警类型自动适配传播手段提出了客观的解决方法,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应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综合致灾强度指数 预警传播 适配技术 灰色关联分析法
下载PDF
吉林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云峰 谢勇 +1 位作者 金顺梅 刘野军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年第3期94-101,共8页
利用2009—2019年吉林省27条主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资料,结合高速路段事故发生点对应的国家级气象站观测资料,运用SPSS算法中的k-均值聚类分析法、数据标准化处理、主成分分析法以及事故比等数理方法,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特征... 利用2009—2019年吉林省27条主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资料,结合高速路段事故发生点对应的国家级气象站观测资料,运用SPSS算法中的k-均值聚类分析法、数据标准化处理、主成分分析法以及事故比等数理方法,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交通事故与气象要素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是事故高发季节,夏季次之,春、秋两季事故相对较少;高速公路事故空间分布区域基本划分为高危、次高危、中危、低危四个等级,中部地区属于高危风险区域,北部地区属于低危风险区域,珲乌线上的长春至蛟河、延边东部是事故发生最多的路段;降雨、阴天、降雪天气是气象要素影响下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降雨量级、降雪量级与交通事故的发生均成正比关系,阴天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可以用能见度作为量化指标,能见度降到50 m以下时对交通事故的影响达到最大;风力达到6级及以上时对交通事故的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行车安全 气象要素 等级
下载PDF
基于k-均值聚类算法的吉林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勇 张健 +1 位作者 杨立锋 刘野军 《气象灾害防御》 2022年第2期34-39,共6页
利用2011—2020年吉林省27条主要高速公路逐日发生的交通事故资料和临近5 km内的国家级气象站观测资料,引用SPSS中的k-均值聚类分析法和事故比等方法,分析了吉林省近10年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出了多气象要素下高速公路交... 利用2011—2020年吉林省27条主要高速公路逐日发生的交通事故资料和临近5 km内的国家级气象站观测资料,引用SPSS中的k-均值聚类分析法和事故比等方法,分析了吉林省近10年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出了多气象要素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评估特征。结果表明:冬季是事故高发季节,春季事故最少;11月、12月是事故高峰期,5月事故最少;事故空间分布为高危、中危、低危、未分级4个区域,建成时间越长、客运量越大、路况越复杂的路段相对越危险,非气象要素影响下事故发生数越多;建成时间越短、客运量越小、路况越简单的路段相对越安全,气象要素影响下事故发生数越多;降雨、降雪天气是气象要素影响下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大风在春季影响最大,高温在夏季影响最大,降雪天气造成的低温冰冻路面在冬季影响最大,秋季天气相对平和,各气象要素影响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高速公路 聚类分析 事故特征
下载PDF
基于智能终端的预警信息实时服务系统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志平 张健 +1 位作者 王洋 谢勇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0年第10期30-31,共2页
本文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先进技术为支撑,建立一套运行于智能终端的预警信息实时服务系统,智能终端采用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Android平台,系统整体架构采用J2EE,前台界面采用Native+Html5,中间层为WebService,底层应用性能及速度都... 本文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先进技术为支撑,建立一套运行于智能终端的预警信息实时服务系统,智能终端采用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Android平台,系统整体架构采用J2EE,前台界面采用Native+Html5,中间层为WebService,底层应用性能及速度都较高的MYSql数据库。该设计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较快的实时性以及较好的可扩展性。标准开放的接口也可与其他多个厅局进行无缝对接,加强了各部门间的协作。最终的目的就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前以最快的速度将预警信息发送到用户手中。该系统提升了吉林省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减少了突发事件造成的人民生命及财产的损失,为吉林省“防灾减灾”事业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终端 预警发布 系统设计 用户体验
下载PDF
吉林省近59a冰冻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志平 谢勇 +1 位作者 崔艳莹 王华 《气象灾害防御》 2021年第3期33-37,共5页
利用1961—2020年气温、降水资料,通过线性趋势分析和M-K检验方法,对吉林省冰冻期气温、降雪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冰冻期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29a冰冻期日数较多,以晚结束为主;近30a,冰冻期日数偏少,以早结束为主。出现0℃及以下日... 利用1961—2020年气温、降水资料,通过线性趋势分析和M-K检验方法,对吉林省冰冻期气温、降雪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冰冻期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29a冰冻期日数较多,以晚结束为主;近30a,冰冻期日数偏少,以早结束为主。出现0℃及以下日数分布特征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以正距平为主;80年代中期以后以负距平为主;随着年代的增加,出现的日数呈现减少趋势。降雪量的年代变化特征不明显,只有2008—2007年连续10a出现了多雪年份。从降雪日数的分布情况看,多雪日和少雪日交替出现,无明显变化特征;降大雪日数和降暴雪的日数从2009年开始明显增多。平均气温和降雪量都出现了突变特征,分别出现在1976年和200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期 气温变化 特征 突变分析
下载PDF
吉林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服务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健 陈曦 +1 位作者 王洋 曹满 《南方农机》 2020年第17期82-83,共2页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吉林省地处中纬度气候脆弱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并且有许多天气因素,主要受冰川、流水、风和其他气候气象因素的影响。常见的自然灾害有霜冻、雪灾、暴雨洪涝、寒潮、大风、冰雹...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吉林省地处中纬度气候脆弱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并且有许多天气因素,主要受冰川、流水、风和其他气候气象因素的影响。常见的自然灾害有霜冻、雪灾、暴雨洪涝、寒潮、大风、冰雹、雷电、低温冷害、干旱、沙尘暴等。吉林省的气候基本表现出春季,初春快速变暖,夏季强对流天气频繁,持续干旱,秋季频繁雾霾,冬季气候变化严峻的特点。干旱、暴雨洪涝和风雹导致农作物的收成减少和房屋受损严重,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本文将围绕吉林省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和服务应对措施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气象灾害 服务措施
下载PDF
吉林省东部林区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9
作者 许翔驰 马艳敏 +1 位作者 马云飞 杨光辉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6期83-87,共5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陆地植被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碳循环过程的重要组成,可以一定程度表征碳源碳汇过程。本文使用基于2000-2022年MODIS数据和气象数据反演的吉林省陆地植被NPP数据,分析吉林省东部林区NPP时空变化及其与气...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陆地植被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碳循环过程的重要组成,可以一定程度表征碳源碳汇过程。本文使用基于2000-2022年MODIS数据和气象数据反演的吉林省陆地植被NPP数据,分析吉林省东部林区NPP时空变化及其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吉林省东部林区植被NPP在3-10月总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12年之后东部林区NPP最低值也在前10年最高水平之上;2000-2022年吉林省东部林区NPP分布呈现出空间差异性,绝大部分地区NPP表现为上升趋势,上升区域占总面积的84.58%;吉林省东部林区各市州NPP依次受到温度、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等气象因素影响,相关程度存在一定的空间地域差异,气象因素对于地区NPP影响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温度、日照时数、降水量。气象因素对白山影响最大,对吉林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 时空变化 气象因素 吉林省东部林区
下载PDF
基于时空分布特征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模型研究
20
作者 曹满 王洋 +2 位作者 陈曦 魏运芳 王传涛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11期278-286,共9页
为有效分析气象灾害情况,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以吉林地区近年来地质灾害数据为基础,分析该地区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对研究区域致灾因素的关系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研究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模型,并引入粒子群算法(P... 为有效分析气象灾害情况,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以吉林地区近年来地质灾害数据为基础,分析该地区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对研究区域致灾因素的关系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研究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模型,并引入粒子群算法(PSO)优化模型主观性问题,实现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的预警;经过分析,地区降雨、人类活动、风化厚度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降雨量较高的灾害预测分析中,当降雨量为200 mm时,研究模型、综合指数法、模糊数学法灾害数分别为321处、185处、177处,研究模型更接实际的310处,可见其预测准确性更高;对研究地区灾害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地区2与地区6具有较高的滑坡风险,两个地区预测滑坡数均超过20处,需要做好地质风险处理;研究内容将为地质灾害频发地区提供有效的灾害评估与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时空分布 特征 预警 AHP PSO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