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K19联合hMAM检测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
7
1
作者
鲍慧铮
陈力
+7 位作者
李思莹
徐娜
李忠锟
左淑波
于秀艳
刘岩
赵丹丹
李慧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和人乳腺珠蛋白(human mammaglobin,hMAM)在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联合2种生物标志物CK19和hMAM检测乳腺...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和人乳腺珠蛋白(human mammaglobin,hMAM)在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联合2种生物标志物CK19和hMAM检测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阳性率,并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CK19、hMAM及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5.5%(20/44)、38.6%(17/44)和56.8%(25/44)。CK19联合hMAM检测的阳性率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P=0.031)。治疗前乳腺癌患者CK19、hMAM及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 3、P=0.000 1和P=0.000 1);两个化疗周期后,联合检测结果由阳性转为阴性的患者在TNMⅢ期和Ⅳ期中分别为5例和4例,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 3和P=0.045 5);但在TNMⅠ和Ⅱ期患者中,CK19、hMAM或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患者经化疗后其数量均下降,且联合检测的阳性患者数量仍高于单检测的阳性患者数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19联合hMAM可作为诊断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指导乳腺癌患者的早期微转移、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循环细胞
角蛋白19
人乳腺珠蛋白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抑制细胞的鉴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6
2
作者
王长青
魏刚
+8 位作者
徐贵颖
王佳铭
卞隽
马牧松
王巍
许多
周子君
赵丹丹
李慧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抑制细胞(MDSCs)水平,鉴定乳腺癌特异性MDSCs的生物学特征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乳腺癌患者(8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7例)和健康体检者(21例)静脉血2ml,其中乳腺癌患者采血时间为新辅...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抑制细胞(MDSCs)水平,鉴定乳腺癌特异性MDSCs的生物学特征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乳腺癌患者(8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7例)和健康体检者(21例)静脉血2ml,其中乳腺癌患者采血时间为新辅助治疗前后或手术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通过抗CD11b、CD33、CD14和HLA—DR等荧光抗体鉴定受检者外周血中MDSCs的表面标志,并分析MDSCs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体外分离和细胞增殖实验检测MDSCs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MDSCs,其特征性细胞表面标志为CD11b+CD33+CD14-,CD11b+CD33+CD14-细胞在组织形态上属于单个核细胞。体外实验显示,CD11b’CD33’CD14-细胞能抑制T细胞增殖。乳腺癌组、乳腺良性肿瘤组和健康体检组患者外周血中MDSCs水平分别为(15.93±3.17)%、(8.92±4.42)%和(5.02±2.75)%,乳腺癌组患者外周血中MDSCs水平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和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水平与手术治疗有关,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无关。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MDSCs水平分别为(15.37±2.49)%和(7.83±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具有疾病特征性的MDSCs。CD11b+CD33+CD14-MDSCs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辅助诊断乳腺癌,并预测乳腺癌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髓样抑制细胞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槐耳清膏对结肠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
4
3
作者
关铁军
刘岩
+4 位作者
杨玉波
王斌
齐晓红
陈峰
李慧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275-279,共5页
目的中药槐耳清膏具有抗肿瘤效应,但其对结肠癌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槐耳清膏对人结肠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采用MTT法检测槐耳清膏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Boyde...
目的中药槐耳清膏具有抗肿瘤效应,但其对结肠癌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槐耳清膏对人结肠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采用MTT法检测槐耳清膏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Boyden趋化小室检测槐耳清膏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药物对MMP-9表达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槐耳清膏对HCT116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具有药物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细胞共培养96小时后,槐耳淸膏的抑制作用最强;与对照组相比,10 mg/m L、20 mg/m L和30 mg/m L槐耳淸膏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分别为25%(P=0.025),42%(P=0.032)和67%(P=0.018)。槐耳清膏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11 mg/m L药物的抑制率为63%(P=0.01);槐耳清膏(8mg/m L和11mg/m L)处理后的肿瘤细胞中MMP-9的表达量下降(2.73±0.32 vs 4.8±0.36,P=0.02;1.46±0.25 vs 4.8±0.36,P=0.004);槐耳清膏可阻滞细胞停留在S期,但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体外试验证实槐耳清膏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及迁移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阻滞细胞停留在S期和下调MMP-9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题名
CK19联合hMAM检测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
7
1
作者
鲍慧铮
陈力
李思莹
徐娜
李忠锟
左淑波
于秀艳
刘岩
赵丹丹
李慧
机构
吉林省
肿瘤
医院
淋巴
血液
科(内
吉林
大学口腔医学院放射科
吉林省
肿瘤
医院
检验科
吉林省肿瘤医院血液肿瘤病重点实验室
出处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基金
吉林省卫生厅科研课题(编号:2010Z086)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215215)
文摘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和人乳腺珠蛋白(human mammaglobin,hMAM)在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联合2种生物标志物CK19和hMAM检测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阳性率,并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CK19、hMAM及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5.5%(20/44)、38.6%(17/44)和56.8%(25/44)。CK19联合hMAM检测的阳性率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P=0.031)。治疗前乳腺癌患者CK19、hMAM及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 3、P=0.000 1和P=0.000 1);两个化疗周期后,联合检测结果由阳性转为阴性的患者在TNMⅢ期和Ⅳ期中分别为5例和4例,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 3和P=0.045 5);但在TNMⅠ和Ⅱ期患者中,CK19、hMAM或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患者经化疗后其数量均下降,且联合检测的阳性患者数量仍高于单检测的阳性患者数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19联合hMAM可作为诊断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指导乳腺癌患者的早期微转移、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循环细胞
角蛋白19
人乳腺珠蛋白
基因表达
Keywords
Breast neoplasms
Neoplasm circulating cells
Keratin-1 9
Human mammaglobin
Gene expression
分类号
R737.9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抑制细胞的鉴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6
2
作者
王长青
魏刚
徐贵颖
王佳铭
卞隽
马牧松
王巍
许多
周子君
赵丹丹
李慧
机构
吉林省
肿瘤
医院
乳腺
肿瘤
外科
吉林省肿瘤医院血液肿瘤病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8-123,共6页
基金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15216)
文摘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抑制细胞(MDSCs)水平,鉴定乳腺癌特异性MDSCs的生物学特征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乳腺癌患者(8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7例)和健康体检者(21例)静脉血2ml,其中乳腺癌患者采血时间为新辅助治疗前后或手术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通过抗CD11b、CD33、CD14和HLA—DR等荧光抗体鉴定受检者外周血中MDSCs的表面标志,并分析MDSCs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体外分离和细胞增殖实验检测MDSCs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MDSCs,其特征性细胞表面标志为CD11b+CD33+CD14-,CD11b+CD33+CD14-细胞在组织形态上属于单个核细胞。体外实验显示,CD11b’CD33’CD14-细胞能抑制T细胞增殖。乳腺癌组、乳腺良性肿瘤组和健康体检组患者外周血中MDSCs水平分别为(15.93±3.17)%、(8.92±4.42)%和(5.02±2.75)%,乳腺癌组患者外周血中MDSCs水平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和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水平与手术治疗有关,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无关。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MDSCs水平分别为(15.37±2.49)%和(7.83±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具有疾病特征性的MDSCs。CD11b+CD33+CD14-MDSCs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辅助诊断乳腺癌,并预测乳腺癌的转归。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髓样抑制细胞
诊断
治疗
Keywords
Breast neoplasms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Diagnosis
Therapy
分类号
R737.9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槐耳清膏对结肠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
4
3
作者
关铁军
刘岩
杨玉波
王斌
齐晓红
陈峰
李慧
机构
吉林省
肿瘤
医院
腹部
肿瘤
外科
吉林省肿瘤医院血液肿瘤病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
肿瘤
医院
放疗科
出处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275-279,共5页
文摘
目的中药槐耳清膏具有抗肿瘤效应,但其对结肠癌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槐耳清膏对人结肠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采用MTT法检测槐耳清膏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Boyden趋化小室检测槐耳清膏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药物对MMP-9表达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槐耳清膏对HCT116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具有药物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细胞共培养96小时后,槐耳淸膏的抑制作用最强;与对照组相比,10 mg/m L、20 mg/m L和30 mg/m L槐耳淸膏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分别为25%(P=0.025),42%(P=0.032)和67%(P=0.018)。槐耳清膏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11 mg/m L药物的抑制率为63%(P=0.01);槐耳清膏(8mg/m L和11mg/m L)处理后的肿瘤细胞中MMP-9的表达量下降(2.73±0.32 vs 4.8±0.36,P=0.02;1.46±0.25 vs 4.8±0.36,P=0.004);槐耳清膏可阻滞细胞停留在S期,但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体外试验证实槐耳清膏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及迁移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阻滞细胞停留在S期和下调MMP-9的表达。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Keywords
Colonic Neoplasms
Cell Proliferation
Cell Movement
Cell Cycle
Apoptosis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K19联合hMAM检测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价值
鲍慧铮
陈力
李思莹
徐娜
李忠锟
左淑波
于秀艳
刘岩
赵丹丹
李慧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7
原文传递
2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抑制细胞的鉴定及其临床意义
王长青
魏刚
徐贵颖
王佳铭
卞隽
马牧松
王巍
许多
周子君
赵丹丹
李慧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6
原文传递
3
槐耳清膏对结肠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关铁军
刘岩
杨玉波
王斌
齐晓红
陈峰
李慧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5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