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突散囊菌黑茶发酵液对消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黄群 陈林杰 +1 位作者 李彦坡 车科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7-920,共4页
在模拟人体胃肠环境中研究不同发酵时期的冠突散囊菌黑茶发酵液对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黑茶发酵液能显著提高α-淀粉酶、蛋白酶活力,并有效抑制脂肪酶活力。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利于淀粉、蛋白质消化吸收... 在模拟人体胃肠环境中研究不同发酵时期的冠突散囊菌黑茶发酵液对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黑茶发酵液能显著提高α-淀粉酶、蛋白酶活力,并有效抑制脂肪酶活力。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利于淀粉、蛋白质消化吸收,抑制脂肪分解吸收,为解释茯砖茶的保健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黑茶发酵液 淀粉酶 蛋白酶 脂肪酶 酶活
下载PDF
茶叶籽油溶剂浸提及精炼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黄群 麻成金 +2 位作者 余佶 欧阳林 陈林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135,共5页
通过正交试验对甲醇-石油醚-水混合溶剂体系浸提茶叶籽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毛油进行脱胶、脱酸、脱色及脱臭等精炼处理。结果表明,混合溶剂浸提茶叶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料比1.2∶1,甲醇溶料比3∶1,石油醚溶料比5∶1,浸提温度40... 通过正交试验对甲醇-石油醚-水混合溶剂体系浸提茶叶籽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毛油进行脱胶、脱酸、脱色及脱臭等精炼处理。结果表明,混合溶剂浸提茶叶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料比1.2∶1,甲醇溶料比3∶1,石油醚溶料比5∶1,浸提温度40℃,浸提时间16 min,在此条件下浸提率可达94.46%。毛油精炼工艺条件为:采用酸法脱胶,磷脂的去除率可达到88.89%;碱炼脱酸可将酸价由3.553 mg KOH/g降至0.158 mg KOH/g;使用活性炭脱色最高脱色率可达到81.3%;真空度0.01 MPa通入水蒸气,脱臭90 min,可有效除去毛油的收敛性苦涩味,无异味产生,精炼澄清、透明,呈淡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 茶叶籽毛油 溶剂浸提 脱胶 脱酸 脱色 脱臭
下载PDF
椪柑果醋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吴竹青 黄群 +2 位作者 傅伟昌 成冬冬 麻成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96-699,共4页
以椪柑果汁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制取椪柑果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椪柑果醋生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椪柑果醋酒精发酵工艺条件为:椪柑果汁含糖量10%、葡萄酒酵母添加量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d;醋酸发酵优化工艺条件为... 以椪柑果汁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制取椪柑果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椪柑果醋生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椪柑果醋酒精发酵工艺条件为:椪柑果汁含糖量10%、葡萄酒酵母添加量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d;醋酸发酵优化工艺条件为:醋酸菌扩大培养液加入量6%、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12d。所酿制椪柑果醋具有椪柑的天然色泽,无沉淀物、酸味柔和且有醋香味,调配的椪柑果醋饮料颜色橙黄、酸甜爽口,具有天然的椪柑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椪柑 液态发酵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椪柑果醋 饮料
下载PDF
路边青中总多酚的提取与分离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欧阳玉祝 陈小东 +2 位作者 唐红玉 唐赛燕 许秋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44-47,共4页
采取超声辅助和大孔树脂吸附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分离路边青中的总多酚,用正交试验考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路边青中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10(m/V)、温度60℃、超声提取60min的条件... 采取超声辅助和大孔树脂吸附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分离路边青中的总多酚,用正交试验考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路边青中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10(m/V)、温度60℃、超声提取60min的条件下,总多酚提取率为1.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边青 总多酚 提取 分离
下载PDF
冷却肉生产中保鲜技术的研究——溶菌酶、Nisin、山梨酸钾保鲜正交试验 被引量:34
5
作者 马美湖 娄爱华 +2 位作者 葛长荣 顾仁勇 傅伟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5-243,共9页
本试验在前面多次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再次对溶菌酶、乳酸菌肽(Nisin)在冷却肉中的保鲜效果,结合山梨酸钾保鲜成分,进行了L9(34)正交试验。通过14项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的测定,证实溶菌酶、乳酸菌肽(Nisin)和山梨酸钾(PSS)的... 本试验在前面多次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再次对溶菌酶、乳酸菌肽(Nisin)在冷却肉中的保鲜效果,结合山梨酸钾保鲜成分,进行了L9(34)正交试验。通过14项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的测定,证实溶菌酶、乳酸菌肽(Nisin)和山梨酸钾(PSS)的配合性使用,能有效延长冷却肉的冷藏保鲜时间。经30d的冷藏,各项指标均能基本保持鲜肉的商品状态。根据L9(34)正交试验结果进行的极差分析,采用浓度为2.5‰的Nisin,浓度为2.5‰的溶菌酶和2‰的山梨酸钾,用乳酸将这种冷却肉保鲜液调pH值至4.5,保鲜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肉 乳酸菌肽 溶菌酶 山梨酸钾 保鲜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液态发酵过程中黑茶活性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黄群 李彦坡 +1 位作者 陈林杰 车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1-234,共4页
实验研究了冠突散囊菌液态深层发酵过程中黑茶活性成分变化及其与冠突散囊菌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发酵液颜色逐渐加深,后期菌丝自溶而导致浑浊;发酵液pH值先降后升;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蔗糖逐渐减少;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在不... 实验研究了冠突散囊菌液态深层发酵过程中黑茶活性成分变化及其与冠突散囊菌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发酵液颜色逐渐加深,后期菌丝自溶而导致浑浊;发酵液pH值先降后升;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蔗糖逐渐减少;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在不同发酵时期含量呈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黑茶浸提液 液态发酵 活性成分 变化动态
下载PDF
干红杨梅酒的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姚茂君 刘洪 +1 位作者 李军 银永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0-72,共3页
介绍了以优质杨梅为原料 ,采用“安琪”牌葡萄酒活性干酵母为发酵菌种 ,酿制干红杨梅酒的关键工艺措施。
关键词 干红杨梅酒 生产工艺 杨梅 活性干酵母 质量标准
下载PDF
沙田柚果汁饮料生产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麻成金 黄群 +2 位作者 阳乐 秦脂瑛 李彦坡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7-139,共3页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沙田柚果汁饮料生产工艺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汁饮料的原料优化配比为沙田柚果汁30%、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2∶1)0.4%、蔗糖7%。采用0.2%的β-环糊精包埋沙田柚果汁中的苦味成分;加入0.10%...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沙田柚果汁饮料生产工艺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汁饮料的原料优化配比为沙田柚果汁30%、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2∶1)0.4%、蔗糖7%。采用0.2%的β-环糊精包埋沙田柚果汁中的苦味成分;加入0.10%果胶、0.15%CMC-Na、0.12%阿拉伯胶和0.06%黄原胶复合稳定剂,在25MPa压力下均质,并在80℃杀菌20min,可获得较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田柚 果汁饮料 生产工艺 稳定性 正交实验
原文传递
微波和超临界CO_2萃取杜仲籽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麻成金 张永康 +2 位作者 马美湖 欧阳辉 黄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1-135,共5页
通过微波萃取和超临界CO2萃取杜仲籽油的正交试验,考察影响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环己烷为萃取剂,原料粉碎度40目,溶剂与物料质量比值为5.0,微波功率700W,每次微波辐射时间50s,微波累计辐... 通过微波萃取和超临界CO2萃取杜仲籽油的正交试验,考察影响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环己烷为萃取剂,原料粉碎度40目,溶剂与物料质量比值为5.0,微波功率700W,每次微波辐射时间50s,微波累计辐射8次,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为27.07%。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70min、分离温度30℃、CO2流量25~30kg/h,原料粉碎度40目,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27.76%。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油脂得率和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所需时间最短,油脂得率较高;超临界CO2萃取所得杜仲籽油的品质最优,是提取优质杜仲籽油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籽油 超临界CO2萃取 微波萃取 工艺条件 理化指标
下载PDF
凉薯乳饮料生产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黄群 麻成金 +2 位作者 余佶 姚茂君 王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16-718,共3页
研究凉薯乳饮料的生产工艺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原辅料最佳配方为:3%脱脂乳粉、35%凉薯汁、3%蔗糖、0.12%柠檬酸。采用0.1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与0.05%琼脂组成的复合稳定剂可获得理想的稳定效果。压力20MPa、温度30℃的均质条件... 研究凉薯乳饮料的生产工艺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原辅料最佳配方为:3%脱脂乳粉、35%凉薯汁、3%蔗糖、0.12%柠檬酸。采用0.1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与0.05%琼脂组成的复合稳定剂可获得理想的稳定效果。压力20MPa、温度30℃的均质条件可使产品均匀细腻、口感滑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薯 乳饮料 生产工艺 稳定性 均质
下载PDF
茶叶籽油精炼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陈林杰 麻成金 +2 位作者 黄群 麻明友 黄昌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5-238,共4页
以茶叶籽毛油为原料,采用酸法脱胶,磷脂的去除率可达到88.89%,碱炼脱酸可将酸价由3.553mgKOH/g降至0.146mgKOH/g,使用活性炭脱色,最高脱色率可达到81.3%。在真空度500Pa左右,通入水蒸气,脱臭70min,可有效除去毛油的收敛性苦涩味,且无异... 以茶叶籽毛油为原料,采用酸法脱胶,磷脂的去除率可达到88.89%,碱炼脱酸可将酸价由3.553mgKOH/g降至0.146mgKOH/g,使用活性炭脱色,最高脱色率可达到81.3%。在真空度500Pa左右,通入水蒸气,脱臭70min,可有效除去毛油的收敛性苦涩味,且无异味产生,所获精炼油澄清、透明,呈淡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毛油 油脂精炼 脱胶 脱酸 脱色 脱臭
下载PDF
冷却肉生产中保鲜技术的研究——溶菌酶、Nisin、GNa液复合性保鲜试验 被引量:49
12
作者 马美湖 葛长荣 +6 位作者 王进 顾仁勇 傅伟昌 栗云菊 陈长佼 彭南山 洪亮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4-82,共9页
本试验详细研究了GNa液、乳酸菌肽(Nisin)、溶菌酶在冷却肉保鲜中的效果。试验得出GNa液对维持肉的感官指标具有良好的效果,Nisin对于抑制脂肪的酸败和G+细菌及大肠杆菌的增殖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而溶菌酶对于控制细菌总数的增殖、减缓T... 本试验详细研究了GNa液、乳酸菌肽(Nisin)、溶菌酶在冷却肉保鲜中的效果。试验得出GNa液对维持肉的感官指标具有良好的效果,Nisin对于抑制脂肪的酸败和G+细菌及大肠杆菌的增殖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而溶菌酶对于控制细菌总数的增殖、减缓TVB-N值的上升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试验中由于采用了GNa液、Nisin、溶菌酶三者配合使用,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以第五组的保鲜效果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肉生产 保鲜技术 溶菌酶 NISIN GNA液 复合性保鲜
下载PDF
抗氧化剂对杜仲籽油抗氧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麻成金 黄群 +3 位作者 欧阳玉祝 余佶 张永康 马美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0-53,共4页
采用Schaal耐热实验法,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研究了温度、时间对杜仲籽油自氧化过程的影响及添加抗氧化剂对杜仲籽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时间对杜仲籽油的自氧化过程有显著影响,且温度的影响更明显;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 采用Schaal耐热实验法,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研究了温度、时间对杜仲籽油自氧化过程的影响及添加抗氧化剂对杜仲籽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时间对杜仲籽油的自氧化过程有显著影响,且温度的影响更明显;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杜仲籽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异VC和柠檬酸均对TBHQ与没食子酸丙酯(PG)复配而成的复合抗氧化剂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协同作用,异VC的抗氧化协同作用优于柠檬酸;添加0.02%TBHQ+0.005%PG+0.01%柠檬酸或0.02%TBHQ+0.005%PG+0.01%异抗坏血酸复合抗氧化剂,可使杜仲籽油在20℃条件下的预期贮藏时间从2个月延长至14~15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籽油 自氧化 抗氧化剂 复合抗氧化剂 增效剂 抗氧化性能 贮藏时间
下载PDF
湘西河溪香醋优势糖化黑曲霉筛选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麻成金 黄群 +2 位作者 余佶 欧阳辉 张永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20,34,共5页
采用透明圈法进行初筛,以糖化酶活力为复选指标,从接霉制曲后的河溪香醋原料醅中筛选到1株产糖化酶活力高的优势黑曲霉。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产酶条件为:制曲温度32℃,曲料加水量90%,制曲时间4d,在此条件下,糖化酶活力为1798u/g。
关键词 河溪香醋 黑曲霉 筛选 糖化酶活力 产酶条件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蚕豆蛋白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黄群 麻成金 +2 位作者 孙术国 车科 陈雪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9-182,186,共5页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蚕豆蛋白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蚕豆粉粒度60目,料液比(g:mL)1∶12,40℃超声提取10min,pH4.0酸沉分离蚕豆蛋白,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75.78%。蚕豆蛋白功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H4.0时蚕豆蛋白溶解度与吸水性最...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蚕豆蛋白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蚕豆粉粒度60目,料液比(g:mL)1∶12,40℃超声提取10min,pH4.0酸沉分离蚕豆蛋白,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75.78%。蚕豆蛋白功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H4.0时蚕豆蛋白溶解度与吸水性最低;吸油性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乳化力为63.0%,乳化稳定性好,放置120min后仍有37.9%的乳化稳定性;起泡性为83.4%,放置120min后泡沫稳定性为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蛋白质 超声波提取 功能特性
下载PDF
百合乳饮料生产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麻成金 姚茂君 +1 位作者 张永康 欧阳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9-272,共4页
本文研究了百合乳饮料的生产工艺条件,并对影响百合乳饮料稳定性的稳定剂、pH、均质压力等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0.08%黄原胶、0.15%柠檬酸三钠、0.1%CMC-Na、0.04%海藻酸钠构成的复合稳定剂可取得较理想的稳定效果;采用百合干... 本文研究了百合乳饮料的生产工艺条件,并对影响百合乳饮料稳定性的稳定剂、pH、均质压力等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0.08%黄原胶、0.15%柠檬酸三钠、0.1%CMC-Na、0.04%海藻酸钠构成的复合稳定剂可取得较理想的稳定效果;采用百合干片浆液:百合精粉浆液=1:4、1.0%脱脂乳粉、4.0%蔗糖、30×10-6乙基麦芽酚的原料配方以及pH值为6.5、均质压力25MPa和90℃杀菌10min的生产条件,百合乳饮料的风味和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乳饮料 生产工艺条件 稳定性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鹌鹑蛋黄卵磷脂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群 麻成金 +2 位作者 马美湖 李亚娟 李彦坡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97-300,共4页
实验探索超声波辅助提取鹌鹑蛋黄卵磷脂的工艺条件,考察溶剂组成、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主要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并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乙醚=2:1,溶剂用量为4倍... 实验探索超声波辅助提取鹌鹑蛋黄卵磷脂的工艺条件,考察溶剂组成、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主要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并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乙醚=2:1,溶剂用量为4倍蛋黄体积,提取时间30min,提取2次,提取率达87.5%,卵磷脂纯度70.3%。该法操作简单、提取率高、溶剂残留少,为提取鹌鹑蛋黄卵磷脂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鹌鹑蛋黄 卵磷脂 超声波 提取 工艺条件
下载PDF
大孔树脂对单宁酸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欧阳玉祝 李佑稷 +1 位作者 石爱华 邹异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对单宁酸的吸附和解吸性能,考查了吸附时间、温度、pH和单宁酸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弱酸性条件有利于大孔树脂对单宁酸的吸附。0.1mg/mL单宁酸溶液在室温下吸附50min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量为2.7mg/g... 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对单宁酸的吸附和解吸性能,考查了吸附时间、温度、pH和单宁酸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弱酸性条件有利于大孔树脂对单宁酸的吸附。0.1mg/mL单宁酸溶液在室温下吸附50min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量为2.7mg/g湿树脂,吸附率为90%。Feundlich吸附等温线表明,大孔吸附树脂对单宁酸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稀溶液的吸附等温线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吸附指数为1~1.2。解吸实验表明:60%乙醇的解吸量最大,70min达到解吸平衡,解吸量为2.6127mg/g湿树脂,解吸率为96.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树脂 单宁酸 吸附 解吸
原文传递
超临界CO_2和微波萃取茶叶籽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麻成金 黄群 +4 位作者 吴道宏 陈功锡 朱杜鹃 黄昌松 向勇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81-285,共5页
通过微波萃取和超临界CO2(SC-CO2)萃取茶叶籽油的正交试验,考察影响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探讨最佳萃取工艺条件。超临界CO2萃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80min、分离温度30℃、CO2流量25~35kg/h,原料粉碎... 通过微波萃取和超临界CO2(SC-CO2)萃取茶叶籽油的正交试验,考察影响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探讨最佳萃取工艺条件。超临界CO2萃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80min、分离温度30℃、CO2流量25~35kg/h,原料粉碎度40目,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为28.07%。微波萃取优化工艺条件为:以环己烷为萃取剂,原料粉碎度40目,溶剂与物料质量比值为5.0,微波功率700W,每次微波辐射时间50s,微波累计辐射6次,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为27.16%。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油脂得率和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所需时间较短,超临界CO2萃取所得茶叶籽油的品质较优,是提取优质茶叶籽油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超临界CO2萃取 微波萃取 工艺条件 理化指标
下载PDF
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酶解葛根淀粉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黄群 肖文军 +3 位作者 孙术国 麻成金 李佑稷 张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87-191,共5页
研究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作用水解葛根淀粉分子,并建立酶解动力学模型。研究α-淀粉酶和糖化酶在单酶体系、双酶体系、不同淀粉颗粒粒径、不同酶用量的组合对还原性糖形成的影响,以此确定淀粉水解模式和最佳酶用量的组合。基于淀粉颗... 研究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作用水解葛根淀粉分子,并建立酶解动力学模型。研究α-淀粉酶和糖化酶在单酶体系、双酶体系、不同淀粉颗粒粒径、不同酶用量的组合对还原性糖形成的影响,以此确定淀粉水解模式和最佳酶用量的组合。基于淀粉颗粒粒径能影响淀粉水解,修正现有的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酶解淀粉动力学方程,并研究葛根淀粉初始质量浓度和不同酶用量组合对解淀粉动力学模型有效性影响。结果表明:单酶体系与双酶体系对还原糖的形成速率差异显著(P<0.01);α-淀粉酶和糖化酶具有协同作用,α-淀粉酶用量为20U和糖化酶为36U为最佳酶组合;对修正的酶解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修正的酶解动力学模型只有在葛根淀粉初始质量浓度≤18.5mg/mL、α-淀粉酶和糖化酶在较低酶浓度的组合条件下才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淀粉酶 糖化酶 协同作用 酶解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