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膜外麻醉对人体血浆cAMP、β—EP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钱燕宁 金士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14-217,共4页
硬膜外麻醉是我国普遍采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一股认为它对手术创伤所致应激反应的抑制效应强于全麻,但临床实践表明,上腹部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尚存在一些缺陷,就应激反应而言,有资料表明硬膜外麻醉状态下,上腹部或下腹部手术对血浆儿茶... 硬膜外麻醉是我国普遍采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一股认为它对手术创伤所致应激反应的抑制效应强于全麻,但临床实践表明,上腹部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尚存在一些缺陷,就应激反应而言,有资料表明硬膜外麻醉状态下,上腹部或下腹部手术对血浆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cAMP含量无明显影响;但也有资料提示:上腹部手术时采用硬膜外麻醉仍有明显的内分泌激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人体血浆 CAMP Β-EP
下载PDF
布比卡因、芬太尼、葡萄糖联合用于妇产科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邵义明 张良清 +1 位作者 张咸伟 陈书荣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寻找一种硬膜外术后镇痛的合理药物或药物组合。方法;将31例妇产科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三级,分别从硬膜外注射0.125%的布比卡因10ml、0.125%的布比卡因+10%葡萄糖10ml、0.125%的布比卡因+10%葡萄糖+0.05mg芬太尼10ml... 目的:寻找一种硬膜外术后镇痛的合理药物或药物组合。方法;将31例妇产科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三级,分别从硬膜外注射0.125%的布比卡因10ml、0.125%的布比卡因+10%葡萄糖10ml、0.125%的布比卡因+10%葡萄糖+0.05mg芬太尼10ml进行术后镇痛对照现实,并进行VAS、VRS评分及呼吸循环和并发症的监测。结果:三种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对照经,具有起效快、镇痛完全、维持时间长、副作用少等优点。结论:三者联合是硬膜外术后镇痛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 手术后 镇痛 布比卡因 芬太尼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麻醉处理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贤裕 王芙蓉 +1 位作者 胡云 付南安 《郧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胆道疾病 腹腔镜胆囊切除 气腹 呼吸 全身麻醉
下载PDF
49例小儿脑组织移植的麻醉体会
4
作者 晏世琴 傅润乔 +1 位作者 马自成 申树先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3-84,共2页
49例小儿脑组织移植的麻醉体会晏世琴,傅润乔,马自成,申树先脑组织移植系将胎儿脑细胞取出拌成匀浆,注入患儿两侧额叶、额叶、顶叶蛛网膜下腔及侧脑室,以治疗大脑发育不良。其麻醉要求避免术中缺血、缺氧、脑水肿、颅内高压井抑... 49例小儿脑组织移植的麻醉体会晏世琴,傅润乔,马自成,申树先脑组织移植系将胎儿脑细胞取出拌成匀浆,注入患儿两侧额叶、额叶、顶叶蛛网膜下腔及侧脑室,以治疗大脑发育不良。其麻醉要求避免术中缺血、缺氧、脑水肿、颅内高压井抑制免疫排斥反应。1988年1月~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组织移植 麻醉 儿童
下载PDF
慢性颅内高压病人麻醉中血皮质醇与心钠素的变化
5
作者 傅润乔 马自成 金士翱 《空军总医院学报》 1993年第1期26-27,共2页
1962年Simonds等在一例左侧额叶胶质瘤病人尸体解剖中发现有垂体前叶坏死,由此设想颅内压增高可引起垂体功能低下。此后,一些学者陆续发现颅内高压引起垂体病变和下丘脑损害伴有内分泌功能异常。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垂体促肾... 1962年Simonds等在一例左侧额叶胶质瘤病人尸体解剖中发现有垂体前叶坏死,由此设想颅内压增高可引起垂体功能低下。此后,一些学者陆续发现颅内高压引起垂体病变和下丘脑损害伴有内分泌功能异常。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GTH)的调节,外周皮质醇的变化可间接反映垂体功能。心钠素(ANP)的合成和分泌也受垂体激素和皮质醇的影响,当垂体功能低下或血皮质醇含量降低时,血ANP的含量即降低。本实验通过对慢性颅内高压病人麻醉前后和术中测定皮质醇与ANP的变化,旨在验证上述设想及了解这类病人在麻醉手术中的应激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颅内高压 麻醉 皮质醇 心钠素
下载PDF
麻醉手术对小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苗宁 马自成 丁素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12-214,共3页
小儿围术期感染十分常见,虽然涉及许多因素,但主要因麻醉手术使宿主免疫功能削弱,从而病原体入侵机体所致。近年来,国外采用萤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对麻醉手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进行观察,但对围术期和手术后小儿的观察尚未见报道。本... 小儿围术期感染十分常见,虽然涉及许多因素,但主要因麻醉手术使宿主免疫功能削弱,从而病原体入侵机体所致。近年来,国外采用萤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对麻醉手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进行观察,但对围术期和手术后小儿的观察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国产单克隆抗体OKT3OKT4,OKT8及萤光标记兔抗鼠抗体,以间接免疫萤光法观察20例施行腹部手术的小儿外周血中T3(总T细胞)、T4(辅助T细胞)、T8(抑制T细胞)百分率及白细胞分类的变化,为防治手术感染和减少死亡率提供某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麻醉 T细胞亚群 感染 手术
下载PDF
麻醉药对TxA_2-PGl_2平衡及血小板聚集性影响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张成伟 金士翱 马自成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22-124,共3页
本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胆囊切除术患者在麻醉期间血浆TXB_2、PGF_(lu)水平,同时观察了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发现以利多卡因和地卡因施行硬膜外麻醉对上述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无明显影响,而异氟醚吸入麻醉则使TXB_2和PGF_(lα)。增加,... 本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胆囊切除术患者在麻醉期间血浆TXB_2、PGF_(lu)水平,同时观察了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发现以利多卡因和地卡因施行硬膜外麻醉对上述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无明显影响,而异氟醚吸入麻醉则使TXB_2和PGF_(lα)。增加,并抑制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这些发现的具体临床意义及实际净效应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前列环素 血栓素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围麻醉期处理
8
作者 申树先 杨明山 +1 位作者 饶瑞标 潘铁成 《武汉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1期21-22,共2页
重症肌无力(MG)与胸腺异常,特别是与胸腺瘤及胸腺增生有关。药物治疗仅使症状暂时缓解,而胸腺切除可使多数患者获得根治性效果,切除病变胸腺是治疗MG的重要方法。这种患者对麻醉的反应颇为特殊,如麻醉前准备不充分,麻醉中及麻醉后处理欠... 重症肌无力(MG)与胸腺异常,特别是与胸腺瘤及胸腺增生有关。药物治疗仅使症状暂时缓解,而胸腺切除可使多数患者获得根治性效果,切除病变胸腺是治疗MG的重要方法。这种患者对麻醉的反应颇为特殊,如麻醉前准备不充分,麻醉中及麻醉后处理欠妥,整个围麻醉期均有肌无力加重或发生危象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 麻醉学
下载PDF
240例经尿道电切前列腺增生症的麻醉
9
作者 申树先 王凤杰 马自成 《武汉医学杂志》 CAS 1992年第2期121-122,共2页
1984~1989年本院经尿道电切前列腺增生症240例,现就麻醉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仅1例为32岁,其余均在50岁以上。年龄最大者78岁。术前有高血压病史43例,合并其他心肺疾病患者共25例。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前列腺增生 手术
下载PDF
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复合应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7
10
作者 张毅 张咸伟 +1 位作者 刘志恒 毕好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8期377-379,共3页
目的 :术后病人应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 ,以探讨其复合用药镇痛效果、副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43例ASAⅠ~Ⅱ级中下腹部手术病人 ,硬膜外导管分别留置于L1~ 2 和T12 ~L1椎间隙 ,2 %利多卡因维持术中麻醉 ,根据... 目的 :术后病人应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 ,以探讨其复合用药镇痛效果、副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43例ASAⅠ~Ⅱ级中下腹部手术病人 ,硬膜外导管分别留置于L1~ 2 和T12 ~L1椎间隙 ,2 %利多卡因维持术中麻醉 ,根据需要加用氟 /芬合剂 1/ 2单位。将上述病人随机分成三组 :0 12 5 %布比卡因 + 0 0 135 %咪唑安定 (BM组 ,14例 ) ;0 12 5 %布比卡因 + 0 0 0 0 4%芬太尼 (BF组 ,15例 ) ;0 12 5 %布吡卡因 + 0 0 0 6 75 %咪唑安定 +0 0 0 0 2 %芬太尼 (BFM组 ,14例 )。当患者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 >5 0分时 ,开始镇痛。并于 2 4小时内分别观察下列指标 :心率、血压、呼吸频率、VAS、镇静评分 (SS)、PrineHenry评分 (PHS)、以及恶心呕吐、瘙痒、排气时间延长等副作用 ;并记录三组病人 2 4小时的用药量。结果 :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在三组病人中差异无显著意义 ,镇静评分 :BM组高于BFM组和BF组 (P <0 0 5 ) ;VAS :BM组 >BF组 >BFM组 (P <0 0 5 ) ;PHS三组病人差异无显著意义。BF组中有 4例病人出现术后恶心呕吐 ,8例病人排气时间延长超过正常范围 2 4小时 ,3例病人出现皮肤瘙痒 ;BFM组有 2例恶心呕吐 ,4例排气时间延长 ;而BM组只有 1例恶心呕吐 ,2例排气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自控镇痛 咪唑安定 芬太尼 手术后
下载PDF
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进展 被引量:43
11
作者 傅润乔 马自成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1-83,共3页
喉镜窥视和气管插管可引起显著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循环系统副反应。抑制这一反应的方法很多,本文就近年来的进展概述如下。α和β受体阻滞药安替洛尔(Atenolol)β受体阻滞药,并拮抗儿茶酚胺效应。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心血管反应 预防
下载PDF
硬膜外注射苏芬太尼-丁吡卡因混合液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毕好生 李金元 +1 位作者 陆红 金士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31-234,共4页
分娩时,每次宫缩都会引起产妇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心脏搏出量和左心室做功增加、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升高、过度通气、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以及氧耗量和有氧、无氧代谢增加等。这不仅消耗了产妇的体力,也影响胎儿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但... 分娩时,每次宫缩都会引起产妇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心脏搏出量和左心室做功增加、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升高、过度通气、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以及氧耗量和有氧、无氧代谢增加等。这不仅消耗了产妇的体力,也影响胎儿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但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如果能得到良好的镇痛,上述不良反应则可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芬太尼 丁吡卡因 分娩 止痛
下载PDF
颈段硬膜外腔阻滞对呼吸功能和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饶瑞标 马自成 方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6-67,共2页
本文对16例选择性甲状腺手术病例施行颈段硬膜外腔阻滞麻醉,观察其对呼吸功能和血气的影响。结果提示:呼吸功能正常的病人使用低浓度、小容量局麻药作颈段硬外阻滞,如控制局麻药在颈段硬膜外腔的扩散,在不使用辅助药情况下,对呼吸抑制... 本文对16例选择性甲状腺手术病例施行颈段硬膜外腔阻滞麻醉,观察其对呼吸功能和血气的影响。结果提示:呼吸功能正常的病人使用低浓度、小容量局麻药作颈段硬外阻滞,如控制局麻药在颈段硬膜外腔的扩散,在不使用辅助药情况下,对呼吸抑制甚微。阻滞前后的血气分析表明,虽然 pH 和PaO_2有差异,但仍在正常范围,无明显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因此,只要选用适当浓度和容量的局麻药,把阻滞控制在颈脊神经范围内,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颈部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呼吸功能 血气
下载PDF
术中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项红兵 田玉科 杨中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79-80,共2页
目的 :探讨术中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对术后机体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 :将 30例行下腹部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双盲分为氯胺酮组 (K组 ,n =15 )和对照组 (C组 ,n =15 )。氯胺酮组于术中静脉注射氯胺酮 0 .4mg/kg ,对照组术中不使用任何镇痛药... 目的 :探讨术中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对术后机体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 :将 30例行下腹部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双盲分为氯胺酮组 (K组 ,n =15 )和对照组 (C组 ,n =15 )。氯胺酮组于术中静脉注射氯胺酮 0 .4mg/kg ,对照组术中不使用任何镇痛药物。比较两组病人的镇痛效果 ,测定病人血清皮质醇和血糖浓度。结果 :术后48h内K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C组 (P <0 .0 1) ,术后血清皮质醇和血糖浓度K组病人明显低于C组 (P<0 .0 1)。结论 :术中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具有减轻术后疼痛和抑制术后机体应激反应的作用 ,有利于加快病人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术后疼痛 皮质醇 血糖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小儿呼吸道取异物术前中后血气及呼吸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汤红 马自成 丁素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11-212,共2页
我们对14例小儿支气管镜检+取异物术的患儿进行了血气、呼吸、心率变化的监测。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静脉麻醉,术前、术后用国产KR—Ⅱ型高频喷射呼吸机接面罩吸氧,术中则将呼吸机接至支气管镜侧孔持续通气,分别于基础麻醉后5~10min、... 我们对14例小儿支气管镜检+取异物术的患儿进行了血气、呼吸、心率变化的监测。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静脉麻醉,术前、术后用国产KR—Ⅱ型高频喷射呼吸机接面罩吸氧,术中则将呼吸机接至支气管镜侧孔持续通气,分别于基础麻醉后5~10min、置支气管镜、置镜后15~20min、术毕15~20min采右手指血作血气分析,同时测心率、潮气量、呼吸频率及分钟通气量。结果提示:置镜、术中、术后PO_2均高于术前(术后A组则低于术前),pH、PCO_2无显著差异。呼吸变化亦较明显,土要因静脉麻醉后呼吸频率减慢(P<0.05),潮气量增加不明显,致分钟通气量亦显著降低(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异物 手术 血气 呼吸
下载PDF
芬太尼抑制脑死亡供体器官摘除期间儿茶酚胺和心血管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爱林 F.X.Lackner +2 位作者 田玉科 李世忠 张传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500-502,共3页
目的 :观察 5 μg/kg芬太尼对脑死亡供体器官摘除期间儿茶酚胺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连续监测有创BP、PCWP等 ,采用液相色谱和电化学方法检测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 :实验组除SBP在劈胸骨后 30、45分钟轻度下降外 ... 目的 :观察 5 μg/kg芬太尼对脑死亡供体器官摘除期间儿茶酚胺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连续监测有创BP、PCWP等 ,采用液相色谱和电化学方法检测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 :实验组除SBP在劈胸骨后 30、45分钟轻度下降外 ,在整个观察期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而对照组于切皮后和劈胸骨后 5分钟B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 (PCWP)及左心作功指数 (LCWI)明显升高 ,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从切皮后 5分钟直至劈胸骨后 45分钟后均明显升高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5 μg/kg芬太尼能显著抑制脑死亡供体器官摘除期间儿茶酚胺和心血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器官移植 儿茶酚胺 心血管反应
下载PDF
纳洛酮抗休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钱燕宁 金士翱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72-275,共4页
1978年,Holady 等首次发表了大鼠内毒素性休克中应用纳洛酮(naloxone)治疗取得疗效的文章。十年来,围绕着纳洛酮抗休克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一直受人关注。本文简要综述近年来纳洛酮防治失血性和感染性休克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休克 纳洛酮
下载PDF
颈部双侧椎动脉和颈动脉夹闭致犬全脑缺血后脑损伤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建 姚尚龙 +1 位作者 毕好生 金士翱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07-408,共2页
颈部双侧椎动脉和颈动脉夹闭致犬全脑缺血后脑损伤林建,姚尚龙,毕好生,金士翱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武汉430030关键词脑缺血;超氧化物歧化酶类;脂质过氧化物;腺苷三磷酸中图法分类号R743.31,Q55... 颈部双侧椎动脉和颈动脉夹闭致犬全脑缺血后脑损伤林建,姚尚龙,毕好生,金士翱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武汉430030关键词脑缺血;超氧化物歧化酶类;脂质过氧化物;腺苷三磷酸中图法分类号R743.31,Q554.9,Q524观察了颈部4血管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脂质 腺苷三磷酸
下载PDF
异丙酚诱导期脑电效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毕好生 陆红 +2 位作者 彭云水 高琼 王金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7-70,共4页
异丙酚是快速、短效催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较轻。EEG监测是判断异丙酚诱导期麻醉深度敏感而直接的手段。18例ASAⅠ~Ⅱ级患者在注入芬太尼3.6μg/kg10min后给予异丙酚2mg/kg或硫喷妥钠4mg/kg于2... 异丙酚是快速、短效催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较轻。EEG监测是判断异丙酚诱导期麻醉深度敏感而直接的手段。18例ASAⅠ~Ⅱ级患者在注入芬太尼3.6μg/kg10min后给予异丙酚2mg/kg或硫喷妥钠4mg/kg于20s内缓慢静注,诱导期间用SAN-El1A71脑电图监测仪持续描记脑电变化。结果表明,异丙酚与硫喷妥纳均首先产生β高幅兴奋性活动,最大效应期异丙酚无δ波,维持期效应则相似。起效时间、达到最大效应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异丙酚的作用时间明显短于硫喷妥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脑电效应 麻醉药
下载PDF
半规管式与折反式反向喷射装置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永文 马自成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1995年第4期31-35,共5页
采用半规管式反向喷射装置于全麻病人进行安全性高频双向喷射通气,证明该装置安全可靠,其排除CO_2能力明显优于折返式反喷装置及单向喷射通气,并能保持PaCO_2适度降低及维持PaO_2基本稳定,不产生气道内负压,无明显... 采用半规管式反向喷射装置于全麻病人进行安全性高频双向喷射通气,证明该装置安全可靠,其排除CO_2能力明显优于折返式反喷装置及单向喷射通气,并能保持PaCO_2适度降低及维持PaO_2基本稳定,不产生气道内负压,无明显循环干扰。提示该装置对救治慢性阻塞性疾患(COPD)病人将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喷射通气 半规管式反向喷射通气 折反式反向喷射通气 血气分析 血流动力学 临床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