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氢温区大功率脉管制冷机模拟及实验研究
1
作者 胡荣泽 朱绍伟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28,74,共6页
考虑到现有的热耦合双级脉管制冷机在第二级上存在效率低、冷量小等问题,对一种大功率脉管制冷机的第二级(视为整机)进行了单独的模拟和实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在回热器直径为55 mm的冷头设计下惯性管调相能力足够,减短惯性管长度或增... 考虑到现有的热耦合双级脉管制冷机在第二级上存在效率低、冷量小等问题,对一种大功率脉管制冷机的第二级(视为整机)进行了单独的模拟和实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在回热器直径为55 mm的冷头设计下惯性管调相能力足够,减短惯性管长度或增大惯性管直径可有效改善回热器相位,并可通过调节工作频率使回热器相位达到理想状态。实验结果表明当惯性管长度为3 m,直径为10 mm,运行频率为58 Hz,工作电压为240 V时,获得47.8 K无负荷制冷温度,在输入功为777 W时,于129.3 K得到60 W制冷量,比卡诺效率为10.27%。因此,第二级具有较好的制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管制冷机 第二级 惯性管 回热器相位 液氢
下载PDF
客车发动机舱热管理系统的数值仿真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8
2
作者 赵强 林建平 +2 位作者 闵峻英 胡巧声 宋伟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7年第6期23-29,共7页
依据整车环境模拟实验,选取最大扭矩点、中间点和最大功率点(对应的发动机转速分别为1 800,2 800和3 450 r/min)作为发动机舱热管理系统分析的3个工况,应用FLUENT建立发动机舱热管理系统的三维仿真模型,根据实验边界条件,进行风速场和... 依据整车环境模拟实验,选取最大扭矩点、中间点和最大功率点(对应的发动机转速分别为1 800,2 800和3 450 r/min)作为发动机舱热管理系统分析的3个工况,应用FLUENT建立发动机舱热管理系统的三维仿真模型,根据实验边界条件,进行风速场和温度场的耦合仿真。采用稳态计算方法,获得发动机舱内外稳定的风速场和温度场分布。对比分析发现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均方根相对误差在合理范围内,从而验证该发动机舱热管理系统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舱 热管理系统 计算流体力学 环境模拟实验 FLUENT
下载PDF
乘员舱驾驶员位置微环境及人体热舒适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志刚 徐鑫 +2 位作者 赵兰萍 郑振鹏 林赵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3-742,共10页
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夏季乘员舱内驾驶员位置的微环境及人体热舒适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11个不同工况分析了空调送风温度、送风速度、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高度角以及环境温度对驾驶员位置不同部位微环境的影响,接着基于St... 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夏季乘员舱内驾驶员位置的微环境及人体热舒适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11个不同工况分析了空调送风温度、送风速度、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高度角以及环境温度对驾驶员位置不同部位微环境的影响,接着基于Stolwijk人体热调节模型,采用Berkeley热舒适评价模型对乘员热舒适状态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各影响因素对人体热感觉及热舒适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员舱 微环境 热舒适性 热-流场
下载PDF
基于等效均匀温度的车内热环境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志刚 林赵敏 赵兰萍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33-1640,共8页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与人体热调节模型的耦合仿真,得到人体整体和各节段的等效均匀温度(EHT).对比空调送风速度、送风温度与太阳辐射强度对整体EHT、平均皮肤温度及各换热损失量的影响,得到各因素变化时所处的EHT舒适区,采用试验设计...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与人体热调节模型的耦合仿真,得到人体整体和各节段的等效均匀温度(EHT).对比空调送风速度、送风温度与太阳辐射强度对整体EHT、平均皮肤温度及各换热损失量的影响,得到各因素变化时所处的EHT舒适区,采用试验设计法和方差分析法,得到3个影响因素对整体EHT、各节段EHT、平均皮肤温度及干热损失量的贡献率,发现送风条件影响大于太阳辐射,其中送风温度的影响最显著.在此基础上,得到EHT的拟合方程,并提出基于拟合方程改进空调控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热环境 等效均匀温度 送风速度 送风温度 太阳辐射强度
下载PDF
结构因素对动力电池用多孔平板热管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兰萍 郑振鹏 +1 位作者 郭本涛 杨志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9-565,共7页
基于VOF(volume of fluid)两相流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某款锂离子电池用多孔平板热管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表明:方孔结构比圆孔结构具有更大的蒸发/冷凝传质率和管内平均流速,6方孔平板热管的当量导热系数比原始6圆... 基于VOF(volume of fluid)两相流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某款锂离子电池用多孔平板热管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表明:方孔结构比圆孔结构具有更大的蒸发/冷凝传质率和管内平均流速,6方孔平板热管的当量导热系数比原始6圆孔结构提升了30.5%;热管当量导热系数随内部孔数的增加而增加,但性能提升幅度渐渐变小;在蒸发段参数不变的前提下,热管的性能是由冷凝效果及冷凝段回流效率共同决定,热管冷凝段长度的增大并没有实质性改变热管的冷热端温差,此时所定义的当量导热系数并不能反应热管的实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平板热管 当量导热系数 冷热端温差 VOF模型 结构因素
下载PDF
变管径空冷凝汽器空气侧换热特性研究及优化
6
作者 赵兰萍 顾夕涛 杨志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9-595,共7页
针对四排等管径圆管直接空冷凝汽器冬季因换热不均易产生冻结的情况,提出了采用变管径翅片管束的思想。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变管径翅片管束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变管径翅片管束相比于等管径翅片管束,换热均匀... 针对四排等管径圆管直接空冷凝汽器冬季因换热不均易产生冻结的情况,提出了采用变管径翅片管束的思想。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变管径翅片管束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变管径翅片管束相比于等管径翅片管束,换热均匀性大幅提升,综合性能也有所提高;为提高该类换热器换热性能,将管束排布方式由近等边变化到近等速,凝汽器综合性能增大而换热均匀性变化不明显;在近等速排列变管径管束的翅片上加装涡发生器,综合性能进一步提高,换热均匀性对雷诺数的敏感性有所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管径 换热均匀性 综合性能 近等速排布方式 涡发生器
下载PDF
流程布置对电动汽车热泵车外换热器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赵兰萍 鲍国 +1 位作者 郑钦月 杨志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14-1123,共10页
针对电动汽车热泵用平行流车外换热器,通过建立基于制冷剂不均匀分配的分布参数模型,发现单流程和四流程结构的冬夏总体性能较差。单流程布置与二流程布置相比,夏季工况和冬季湿工况的换热能力分别下降25.3%和23.3%,四流程、三流程和二... 针对电动汽车热泵用平行流车外换热器,通过建立基于制冷剂不均匀分配的分布参数模型,发现单流程和四流程结构的冬夏总体性能较差。单流程布置与二流程布置相比,夏季工况和冬季湿工况的换热能力分别下降25.3%和23.3%,四流程、三流程和二流程布置的换热能力差别不大。四流程布置和三流程布置的制冷剂侧压降分别是二流程布置的2.5~2.8和1.8~2.5倍。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夏各工况下,二流程换热器系统的性能系数COP均高于三流程换热器系统,其中在冬季湿工况下,二流程换热器系统的制热量和COP较三流程换热器系统分别提高6.4%和9.4%。与三流程结构相比,二流程结构更适合电动汽车热泵的车外换热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热泵 平行流车外换热器 流程布置 换热能力 制冷剂侧压降
下载PDF
考虑扁管换热的平行流蒸发器制冷剂两相分配特性
8
作者 赵兰萍 鲍国 杨志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41-1648,共8页
考虑换热扁管中制冷剂的相变过程,采用SST(shear stress transm ission)k⁃ω湍流模型和Eulerian-Eulerian两相流模型对平行流蒸发器内的制冷剂两相分配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制冷剂质量流量和入口干度的增加均会导致制冷剂分配均匀性下降:... 考虑换热扁管中制冷剂的相变过程,采用SST(shear stress transm ission)k⁃ω湍流模型和Eulerian-Eulerian两相流模型对平行流蒸发器内的制冷剂两相分配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制冷剂质量流量和入口干度的增加均会导致制冷剂分配均匀性下降:当制冷剂质量流量从15g·s^(-1)增加到25 g·s^(-1),入口干度从0增加到0.3时,总流量分配不均匀指标分别升高39.4%和50.8%。适当增加出口集管内径和蒸发器长宽比有利于改善制冷剂分配的均匀性:出口集管内径增加一倍,总流量分配不均匀指标降低41.8%;长宽比从1.005增大到1.455,制冷剂分配不均匀指标降低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流蒸发器 相变过程 两相流分配 不均匀指标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液化天然气温区大功率脉管制冷机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兆瑞 朱绍伟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2,29,共6页
大功率脉管制冷机有望满足小型液化天然气装置的各种需求,介绍了一台大功率脉管制冷机的优化及实验结果。模拟结果表明,采用0.03 mm丝径的300目丝网能提高脉管制冷机的制冷效率,在进行了两种回热器丝网规格的对比实验之后,验证了模拟结... 大功率脉管制冷机有望满足小型液化天然气装置的各种需求,介绍了一台大功率脉管制冷机的优化及实验结果。模拟结果表明,采用0.03 mm丝径的300目丝网能提高脉管制冷机的制冷效率,在进行了两种回热器丝网规格的对比实验之后,验证了模拟结果,通过对制冷机冷端均流器进行改进,大大提高了脉管制冷机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输入功为5501 W时,于119.7 K下获得了500 W的制冷量,其比卡诺效率为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管制冷机 Regen3.3 不锈钢丝网 均流器 液化天然气
下载PDF
基于REGEN的100 mm长回热器脉管制冷机优化设计与实验研究
10
作者 刘知非 朱绍伟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2,共5页
根据已有研究,回热器长度100 mm的脉管制冷机在温度低于60 K时的性能较好。将一台已有的65 mm长回热器单级同轴型脉管制冷机改造为100 mm长回热器单机同轴型脉管制冷机,分析回热器长度对脉管制冷机性能的影响。基于REGEN软件对脉管制冷... 根据已有研究,回热器长度100 mm的脉管制冷机在温度低于60 K时的性能较好。将一台已有的65 mm长回热器单级同轴型脉管制冷机改造为100 mm长回热器单机同轴型脉管制冷机,分析回热器长度对脉管制冷机性能的影响。基于REGEN软件对脉管制冷机回热器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改变回热器填料、压比、冷端相位角和充气压力,研究其对回热器性能的影响。在实验中进一步探索研究输入功、频率等对制冷机的最低制冷温度和比卡诺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充气压力2 MPa,运行频率51 Hz,输入功809 W,制冷量60 W时,冷头温度109 K,制冷机的相对卡诺效率达到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管制冷机 100mm长回热器 REGEN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常压空气等离子处理对铝合金胶接接头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林建平 王询 +1 位作者 杨晓军 万海浪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57,共10页
为改善铝合金表面润湿性与胶接强度,采用常压空气射流等离子体对5052铝合金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接触角测试,表面自由能计算和胶接接头剪切强度测试表明处理时间对铝合金表面改性效果影响不大,随着处理距离减短,铝合金表面自由能、胶接接... 为改善铝合金表面润湿性与胶接强度,采用常压空气射流等离子体对5052铝合金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接触角测试,表面自由能计算和胶接接头剪切强度测试表明处理时间对铝合金表面改性效果影响不大,随着处理距离减短,铝合金表面自由能、胶接接头强度均逐步提升。处理距离为5 mm时等离子处理铝合金获得最佳表面改性效果,铝合金胶接接头剪切强度由10.6 MPa提升至19.3 MPa,失效模式由界面失效转变为内聚失效。利用SEM,XP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检测手段分析不同处理距离对应表面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距离较远时,等离子体并未改变铝合金表面物理形貌,其主要改性效果体现为表面清洗;处理距离较近时,铝合金表面高温熔融产生复杂微结构的粗糙氧化层,同时氧化层表面吸附羟基等极性官能团,显著提升了其表面自由能与胶接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等离子处理 胶接强度
下载PDF
整车运行环境下油冷对外转子轮毂电机温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兰萍 江从喜 +1 位作者 徐鑫 杨志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3-380,共8页
鉴于电动汽车用外转子轮毂电机特殊的结构形式,在整车运行环境下对轮毂电机的温度特性进行研究,以对比自然风冷和油冷两种方式下电机各部位的温度场。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冷却油介质对电机各部位最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FD仿真结果... 鉴于电动汽车用外转子轮毂电机特殊的结构形式,在整车运行环境下对轮毂电机的温度特性进行研究,以对比自然风冷和油冷两种方式下电机各部位的温度场。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冷却油介质对电机各部位最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FD仿真结果与整车热环境风洞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油冷冷却可有效降低轮毂电机内部最高温度,同时起到良好的温度均衡作用;4种冷却油均使绕组最高温度显著下降,导热系数越高,冷却油的热量传递和均温能力越强,电机冷却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轮毂电机 油冷 温度场
下载PDF
基于驾乘人员热感觉的车内空调送风参数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兰萍 郑振鹏 +1 位作者 徐鑫 杨志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1-730,共10页
由于车内热环境的高度不均匀性,适用于均匀热环境的平均热感觉(PMV)评价方法无法对乘员热舒适状态做出客观评估。等效均匀温度(EHT)评价方法则考虑了不均匀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通过建立计算流体力学(CFD)与人体热调节模型的耦合模型,... 由于车内热环境的高度不均匀性,适用于均匀热环境的平均热感觉(PMV)评价方法无法对乘员热舒适状态做出客观评估。等效均匀温度(EHT)评价方法则考虑了不均匀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通过建立计算流体力学(CFD)与人体热调节模型的耦合模型,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设计法,建立乘员舱空调送风参数和太阳参数与EHT和PMV等参数之间关系的近似模型。基于两种评价方法,通过序列二次规划优化算法(NLPQL),对不同热舒适需求下的送风参数进行设计。对比两种评价方法所设计的送风参数下,人体平均皮肤温度、人体与车内热环境的潜热/显热交换量等参数的区别。发现同一热舒适需求下,相较于PMV评价方法,基于EHT评价方法设计出的送风状态更偏向高风温及高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员舱热舒适性 等效均匀温度(EHT) 平均热感觉指数(PMV) 最优拉丁超立方法 送风参数
下载PDF
A柱涡动力学特性随前窗倾角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海东 杨志刚 李启良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05-1714,1730,共11页
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计算的方法,通过Dihedron模型研究了前窗倾角对A柱涡动力学演化的影响.时均阻力和表面压力通过风洞试验获得,采用分离涡模拟(DES)捕捉A柱涡拓扑结构的细节特征.通过风洞试验的结果验证了DES结果的有效性.DES的结果描... 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计算的方法,通过Dihedron模型研究了前窗倾角对A柱涡动力学演化的影响.时均阻力和表面压力通过风洞试验获得,采用分离涡模拟(DES)捕捉A柱涡拓扑结构的细节特征.通过风洞试验的结果验证了DES结果的有效性.DES的结果描述了A柱涡涡破裂现象.随着前窗倾角的变化,A柱涡表现为不同的结构形态,这主要是由主涡中涡量平衡决定的.试验和数值结果均表明,随前窗倾角增大,Dihedron模型的阻力增加.讨论了纵向涡的破裂趋势和潜在的减阻方案.最后,强调了模型壁面的动力学特性及其对车内噪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柱涡 汽车前窗倾角 涡破裂 涡量平衡 Dihedron模型 分离涡模拟
下载PDF
车用热泵内部冷凝器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赵兰萍 郭本涛 杨志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616-4628,共13页
以三换热器汽车热泵系统中的内部冷凝器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迎风面积与厚度相等时单层二流程与双层四流程的性能差别,发现双层冷凝器比单层的换热能力最大可增加7.9%,但压降增加了177.6%。建立了双层四流程冷凝器一维仿真模型,研究了... 以三换热器汽车热泵系统中的内部冷凝器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迎风面积与厚度相等时单层二流程与双层四流程的性能差别,发现双层冷凝器比单层的换热能力最大可增加7.9%,但压降增加了177.6%。建立了双层四流程冷凝器一维仿真模型,研究了当制冷剂为R134a与R1234yf时其在不同结构下的换热量与制冷剂侧压降。结果表明:不同流程排布的换热量差别较小,排布为11-12-12-11时,各个工况的R134a侧压降都显著减小;固定第二层厚度,第一层厚度从10 mm到20 mm,高风速工况下R134a的换热量最大增加10.4%,压降最大可减小63.6%;固定总厚度,采用不同的两层厚度组合,换热量变化较小,存在性能较优的两层厚度组合16 mm-8 mm与14 mm-10 mm;制冷剂为R1234yf时换热量和压降分别比R134a降低了8.02%和4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热泵 内部冷凝器 结构参数 R1234yf 微通道 传热 气液两相流
下载PDF
类车体气动性能的大涡模拟
16
作者 朱晖 周永祥 +1 位作者 杨志刚 史芳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1-818,共8页
以MIRA车体气动性能的风洞试验数据为基础,对采用大涡模拟方法解算非定常特征显著且具有大分离流动结构的近地钝体外部绕流场所涉及的迭代步数、时间步长、网格方案等影响因素开展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3种亚格子湍流模型的计算准确... 以MIRA车体气动性能的风洞试验数据为基础,对采用大涡模拟方法解算非定常特征显著且具有大分离流动结构的近地钝体外部绕流场所涉及的迭代步数、时间步长、网格方案等影响因素开展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3种亚格子湍流模型的计算准确性进行研究.提出适用于三厢车型的大涡模拟数值仿真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气动性能 数值仿真
下载PDF
脉管制冷机用20 kW直线电机性能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萌佳 朱绍伟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67,共9页
通过ANSYS Maxwell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电磁驱动力计算,研究功率超过20 kW、理论效率高于90%的直线电机中各部件尺寸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机整体尺寸越大,额定功率越高,但磁饱和强度可能也会增大。线圈的截面积、永磁体的厚度以及内... 通过ANSYS Maxwell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电磁驱动力计算,研究功率超过20 kW、理论效率高于90%的直线电机中各部件尺寸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机整体尺寸越大,额定功率越高,但磁饱和强度可能也会增大。线圈的截面积、永磁体的厚度以及内外铁芯的截面积对电机的性能影响较大,线圈的截面积增加,电机效率增加,而磁体和内外铁芯需要在满足设计目标的基础上尽量减小尺寸,以提高电机紧凑性和性能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管制冷机 直线电机 大功率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气动噪声源的特征识别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毅刚 朱朗贤 +2 位作者 王玉鹏 张昊 焦燕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1-271,286,共12页
为了创建高速列车气动噪声源识别方法,以气动声学基本波动方程为基础,将高速列车气动声源等效为无数微球形声源组成,利用声辐射和流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高速列车气动数值仿真技术,建立了高速列车偶极子声源和四极子声源的识别方法... 为了创建高速列车气动噪声源识别方法,以气动声学基本波动方程为基础,将高速列车气动声源等效为无数微球形声源组成,利用声辐射和流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高速列车气动数值仿真技术,建立了高速列车偶极子声源和四极子声源的识别方法,从全新的角度对某高速列车头车气动噪声源进行识别;基于涡声方程声源项特征,进一步揭示了偶极子声源和流场流动的关系.研究结果明确了高速列车主要偶极子和四极子声源的强弱和分布特征,表明了气流的直接撞击和分离现象是产生声源的主要原因,头车及转向架区域气动噪声源以偶极子声源为主;偶极子声源强度较大位置出现在边沿较为尖锐的地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流体经过时涡量急剧增加,成为其形成强声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偶极子声源 四极子声源 数值仿真 涡声方程 风洞实验
下载PDF
平行流蒸发器制冷剂流量分配特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兰萍 王仁杰 +1 位作者 刘桂兰 杨志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1-268,274,共9页
采用标准k-ε模型和Eulerian模型对平行流蒸发器集管内两相制冷剂分配特性进行模拟,发现在集管加入分流管后,制冷剂流量分配不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扁管插入集管的深度、分流管开孔率对流量分配的影响情况展开分析.发... 采用标准k-ε模型和Eulerian模型对平行流蒸发器集管内两相制冷剂分配特性进行模拟,发现在集管加入分流管后,制冷剂流量分配不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扁管插入集管的深度、分流管开孔率对流量分配的影响情况展开分析.发现当扁管伸入集管深度大约在分流管下方1/2时流量分配均匀性最好;对比不同开孔率时的流量分配情况,发现随着开孔率的增大流量分配均匀性先变差后变好,之后随着开孔率进一步增大,流量分配均匀性又变差.分流管在小开孔率下,需要注意与制冷系统中节流阀的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流蒸发器 计算流体力学 两相流 分流管 扁管插入深度 开孔率
下载PDF
激光烧蚀铝合金表面对其胶接接头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传敏 吕珊珊 +1 位作者 梅雨 林建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893-2897,共5页
采用激光对5052铝合金进行表面烧蚀处理,对其表面物化特性进行观察分析,并测试了其胶接接头在盐雾环境腐蚀后的剪切强度与失效模式。实验结果发现,经激光表面处理后,接头的剩余强度在盐雾环境腐蚀后强度增大了40%,并且失效模式由几乎完... 采用激光对5052铝合金进行表面烧蚀处理,对其表面物化特性进行观察分析,并测试了其胶接接头在盐雾环境腐蚀后的剪切强度与失效模式。实验结果发现,经激光表面处理后,接头的剩余强度在盐雾环境腐蚀后强度增大了40%,并且失效模式由几乎完全界面失效变成内聚失效。经分析测量,处理后的铝合金表面粗糙度从0.09μm增大到1.77μm,并且在其表面形成了凹凸不平的多孔结构,胶接时发现胶粘剂渗入其中增强了胶接界面的粘接;同时,经过表面元素能谱分析,发现氧元素含量增加,铝合金表面生成氧化铝,也有利于增强铝合金基体的抗腐蚀性能,证明激光表面处理可以提高胶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激光烧蚀 胶接接头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