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统计学方法在股骨头坏死随访疗效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艾自胜 余金明 +2 位作者 张长青 李鸿帅 陈芳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在股骨头坏死随访资料疗效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利用Excel2003和SAS6.12软件包,运用CMHχ2检验、Ridit分析、两组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和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对现有文献Harris评分资料的近期疗效评... 目的探讨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在股骨头坏死随访资料疗效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利用Excel2003和SAS6.12软件包,运用CMHχ2检验、Ridit分析、两组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和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对现有文献Harris评分资料的近期疗效评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皆能分析出两组优良率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且其P值的趋势大小是一致的。结论四种方法皆适合于随访资料的疗效分析,只不过不同作者有不同的选择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统计学 随访
下载PDF
普罗布考抗氧化和预防再狭窄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劲松 余金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81-786,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普罗布考抗氧化作用及其预防再狭窄的效果,以观察其对动脉硬化进程的影响。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电子检索PubMed(1966~2007.9)、EMBASE(1980~2007.9)、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2007.9)... 目的系统评价普罗布考抗氧化作用及其预防再狭窄的效果,以观察其对动脉硬化进程的影响。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电子检索PubMed(1966~2007.9)、EMBASE(1980~2007.9)、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2007.9)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94~2007.9),手工检索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的参考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普罗布考改变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Meta分析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276例患者,249例对照,标准化差值均数为-2.38,95%可信区间为(-3.39~-1.38);有4篇文献纳入改善血管内皮依赖舒张功能的Meta分析,共计96例患者,83例对照,标准化差值均数为1.97,95%可信区间为(0.60~3.35);有3篇文献(4个研究)纳入预防支架再狭窄管腔面积的Meta分析,共计159例患者,176例对照,权重差值均数为0.80,95%可信区间为(0.41~1.20);有7篇文献(11个研究)纳入预防支架再狭窄管腔直径的Meta分析,共计436例患者,420例对照,权重差值均数为0.32,95%可信区间为(0.22~0.42);有9篇文献(13个研究)纳入预防支架管腔再狭窄率的Meta分析,共计575例患者,557例对照,相对危险度为0.68,95%可信区间为(0.56~0.82);有4篇文献(5个研究)纳入普罗布考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不良事件率的Meta分析,共计253例患者,162例对照,相对危险度为0.60,95%可信区间为(0.39~0.92)。结论采用普罗布考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维持支架内管腔面积和直径,降低其再狭窄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但其抗氧化与控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仍需大样本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META分析 普罗布考 预防 抗氧化 再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OSA患者夜间缺氧与外部形态特征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普庆 邓兵 +3 位作者 艾自胜 曹烨民 乔亮 杨沁彤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95-99,124,共6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夜间缺氧与外部形态特征关系。方法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作为睡眠呼吸暂停组,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所入选的患者均行缺氧指标与外部形态特...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夜间缺氧与外部形态特征关系。方法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作为睡眠呼吸暂停组,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所入选的患者均行缺氧指标与外部形态特征的检测,比较二组患者缺氧特征和外部形态特征的特点。结果 (1)睡眠呼吸暂停组较高血压组两组患者的体质量、身高、BMI、颈围、腰围、臀围、腰臀比、收缩压、TC、TG、UA及肥胖患病率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年龄、舒张压、HDL-C、LDL-C、BUN、Cr、FPG、2hPG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睡眠呼吸暂停组较高血压组两组患者的缺氧事件总数、缺氧事件总时间、AHI、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血氧饱和度<90%的缺氧事件总数和睡眠期间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占睡眠时间百分比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平均缺氧事件时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脉搏和最低脉搏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睡眠呼吸暂停组较高血压组体质量、BMI、颈围、腰围、臀围及腰臀比与缺氧事件总数、缺氧事件总时间、AHI、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及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缺氧事件总数呈正相关(P<0.01);体质量、BMI及颈围与睡眠期间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占睡眠时间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存在夜间缺氧与外部形态特征的改变且有相关性,且二者均参与代谢综合征和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夜间缺氧 外部形态特征
下载PDF
普罗布考可改善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冠状动脉事件结局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劲松 余金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63-766,共4页
目的了解普罗布考对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冠状动脉事件的影响。方法通过阅读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初进行的心血管病多危险因素干预试验发表的论文,从中提取普罗布考治疗的有关结局事件信息,整理后用于分析普罗布考对冠状动脉事... 目的了解普罗布考对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冠状动脉事件的影响。方法通过阅读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初进行的心血管病多危险因素干预试验发表的论文,从中提取普罗布考治疗的有关结局事件信息,整理后用于分析普罗布考对冠状动脉事件的影响。结果普罗布考特别是与安妥明合用时可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未加用普罗布考各用药组(除利尿剂组外)实际冠状动脉事件发生数高于预测值,而加用普罗布考后降低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使用普罗布考和使用其他药物(不用普罗布考)时的5年累积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不同(1.0%比3.6%,P=0.040)。考虑各不同药物组的影响以后,加用普罗布考与冠状动脉事件发生之间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P=0.008),相对危险度估计值为0.186,其95%可信区间为0.053~0.656。结论普罗布考虽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但对其他药物难以控制血脂者合并使用普罗布考仍然可能改善用药者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普罗布考 冠状动脉事件 随访 再分析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普庆 邓兵 +2 位作者 艾自胜 吴坚 徐洪涛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7-880,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93例初次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将42例合并OSAHS患者入选OSAHS组,51例非O...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93例初次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将42例合并OSAHS患者入选OSAHS组,51例非OSAHS患者入选非OSAHS组。所有患者均行血液生化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①OSAHS组的体重、体质指数(BMI)、颈围、腰围、臀围、腰臀比、收缩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血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颈总动脉IMT均显著高于非OSAHS组(P值分别<0.05、0.01)。②OSAHS组的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累计时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血氧饱和度、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内缺氧事件总数、睡眠期间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占睡眠时间的百分率均显著高于非OSAHS组(P值均<0.01)。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总动脉IMT与TC(r=0.36)、2hPG(r=0.019)、收缩压(r=0.011)、LDL-C(r=0.015)、FPG(r=0.047)、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r=0.002)、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累计时间(r=0.003)、AHI(r=0.004)、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r=0.028)、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内缺氧事件总数(r=0.023)呈正相关(P值分别<0.05、0.01)。④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HI、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收缩压、LDL-C是颈总动脉IM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中,缺氧、高血压和血脂代谢异常共同参与并加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AHI、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LDL-C、收缩压是颈总动脉IMT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北京城乡社区20~44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被引量:33
6
作者 王劲松 余金明 +5 位作者 胡大一 孙艺红 王芳 王家宏 管绯 王桂莲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1-816,共6页
目的探讨北京城乡社区20~44岁居民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抽取北京城乡社区20~44岁居民2788人,以问卷收集信息并进行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递归分割分析判断该人群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 目的探讨北京城乡社区20~44岁居民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抽取北京城乡社区20~44岁居民2788人,以问卷收集信息并进行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递归分割分析判断该人群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市20~44岁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2.8%,城市和农村社区分别为23.4%和22.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314,P=0.575)。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30.0%比18.7%,χ2=47.123,P<0.01)。城乡结合部社区男性居民血压处于正常高值以及高血压的构成比例最高,达88.3%(χ2=29.10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年龄(OR=1.06,95%CI:1.04~1.08)、经常饮酒(OR=1.47,95%CI:1.10~1.99)、腰围超标(OR=2.06,95%CI:1.55~2.75)、三酰甘油高(OR=1.60,95%CI:1.24~2.06)、肥胖(OR=1.64,95%CI:1.23~2.18)为危险因素,女性(OR=0.71,95%CI:0.56~0.90)、中等受教育水平(OR=0.70,95%CI:0.51~0.97)、大专以上受教育水平(OR=0.60,95%CI:0.40~0.90)为保护性因素。递归分割分析显示腰围超标和高三酰甘油依次是影响高血压患病风险的节点。结论北京社区20~44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年龄、男性、受教育水平低、饮酒、肥胖、腰围超标、高三酰甘油、高胆固醇是危险因素。腰围较大和高三酰甘油可作为北京社区年轻人高血压的预测因素和早期干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青年 危险因素 患病率 腰围 三酰甘油
原文传递
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对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晓蕾 艾自胜 +2 位作者 方建萍 汤如勇 陈锡美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37-843,共7页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A、VEGF-C和VEGF-D的表达对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3例原发性胃癌组织中VEGF-A、VEGF-C和VEGF-D的表达,采用D2-40和CD34免疫组化双染法分别标记淋...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A、VEGF-C和VEGF-D的表达对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3例原发性胃癌组织中VEGF-A、VEGF-C和VEGF-D的表达,采用D2-40和CD34免疫组化双染法分别标记淋巴管和血管,并测定淋巴管密度(LVD)和血管密度(MVD)。采用单因素分析VEGF-A、VEGF-C和VEGF-D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评价VEGF-A、VEGF-C和VEGF-D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23例胃癌组织中,VEGF-A、VEGF-C和VEGF-D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4.2%、65.9%和41.5%。VEGF.A、VEGF-C或VEGF.D高表达及两两高表达均与LVD有关(均P〈0.05);VEGF-A和VEGF-C高表达还与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静脉浸润、淋巴结转移和MVD有关(均P〈0.05);VEGF-C和VEGF-D高表达均与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VEGF-A、VEGF-C或VEGF.D高表达者的生存时间均明显短于其低表达者(均P〈0.05),其中VEGF-A和VEGF-C均高表达者的生存时间最短(56个月)。VEGF-A的表达水平、MVD、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VEGF-A和VEGF-C均高表达的胃癌有更强的促进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能力,并可促进肿瘤转移和影响患者预后;VEGF-C和VEGF-D可共同介导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但仅VEGF-A高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淋巴管生成
原文传递
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和淋巴管浸润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蕾 艾自胜 +2 位作者 方建萍 汤如勇 陈锡美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62-564,共3页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肿瘤淋巴管生成[常表现为淋巴管密度(LVD)增加]和癌细胞淋巴管浸润(LVI)可能是肿瘤淋巴结转移前的两个重要过程,与患者预后可能存在关联。采用新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D2-40免疫组化染色判定...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肿瘤淋巴管生成[常表现为淋巴管密度(LVD)增加]和癌细胞淋巴管浸润(LVI)可能是肿瘤淋巴结转移前的两个重要过程,与患者预后可能存在关联。采用新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D2-40免疫组化染色判定LVI较传统HE染色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淋巴结转移 淋巴管浸润 淋巴管密度 胃癌患者 预后 免疫组化染色 淋巴管生成 淋巴管内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