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6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外土木工程防灾专业结构动力学课程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鲁正 翁渝峰 《高等建筑教育》 2018年第4期13-17,共5页
在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系列课程中,结构动力学课程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支,对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进行受力及传力规律分析,并对相关工程结构进行优化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以新加坡国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和... 在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系列课程中,结构动力学课程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支,对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进行受力及传力规律分析,并对相关工程结构进行优化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以新加坡国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和同济大学为例,从课程要求、课程内容等多个层面对该课程设置进行探索和对比研究,发现各大学结构动力学课程的设置情况和课程内容,与大学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研究方向,以及所处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学 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高等工程教育 中外教育比较
下载PDF
土木工程结构精品实验项目建设中的网络辅助教学方法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鲁亮 朱非白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10期69-71,62,共4页
在同济大学精品实验项目建设过程中,借助现代化网络技术进行土木工程试验的辅助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介绍了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教学中精品实验项目建设的基本内容,重点介绍了网络辅助教学的目的、网站建设内容以及使用方法,以... 在同济大学精品实验项目建设过程中,借助现代化网络技术进行土木工程试验的辅助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介绍了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教学中精品实验项目建设的基本内容,重点介绍了网络辅助教学的目的、网站建设内容以及使用方法,以期探索出一种相比于传统试验教学方法,内容更丰富、学生乐于接受、效果更好的结构试验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试验 精品实验项目 网络辅助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英国的高等土木工程教育概况
3
作者 余江滔 谢星星 +1 位作者 陈清军 李凌志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46期89-91,共3页
本文介绍了英国高等工程教育概况,主要包括高等土木工程教育的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及其特色,教学特点和实践要求,以及高等工程学校的资格认证制度,着重分析了英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和对实践的要求,并与中式高等工程教育相比较,可供我... 本文介绍了英国高等工程教育概况,主要包括高等土木工程教育的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及其特色,教学特点和实践要求,以及高等工程学校的资格认证制度,着重分析了英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和对实践的要求,并与中式高等工程教育相比较,可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实施与改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土木工程教育 培养模式 教学特点 实践要求 资格认证
下载PDF
大型土木工程CAD专业软件UNICAD及其中国版的开发
4
作者 范立础 王小同 朱乐东 《工程设计CAD及自动化》 1996年第4期40-43,35,共4页
关键词 土木工程 CAD 专业软件 UNICAD 中国版
下载PDF
结构风工程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44
5
作者 项海帆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7年第3期258-263,共6页
结构风工程问题研究是风工程学科形成的起源。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奠定了结构风工程的理论基础,可以满足一般结构的抗风设计要求。21世纪结构长大化、高耸化以及外形复杂化的趋势使结构风工程研究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对现行的理... 结构风工程问题研究是风工程学科形成的起源。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奠定了结构风工程的理论基础,可以满足一般结构的抗风设计要求。21世纪结构长大化、高耸化以及外形复杂化的趋势使结构风工程研究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对现行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精细化的改进和发展,同时开展有效风振控制方法的研究,为解决大型复杂结构的风工程问题作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工程 抗风设计 风致振动 结构振动控制
下载PDF
结构工程科学中若干计算结构力学问题的研究展望 被引量:21
6
作者 范志良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91-398,共8页
本文概述了计算结构力学的形成过程,评述了结构工程科学中以下7个需要重点研究的计算结构力学问题:数值方法基本理论问题(误差估计理论、网格自适应加密技术、多变量有限元理论和半解析数值方法)、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结构施工力学... 本文概述了计算结构力学的形成过程,评述了结构工程科学中以下7个需要重点研究的计算结构力学问题:数值方法基本理论问题(误差估计理论、网格自适应加密技术、多变量有限元理论和半解析数值方法)、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结构施工力学、计算机数值模拟和仿真技术、本构模型、计算机技术新发展的影响、计算机辅助设计。并论述了数值计算、理论和试验这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交叉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计算力学 结构力学
下载PDF
铁路临建工程条形基础实用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鹏 肖绪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5-70,共6页
柱下条形基础的设计相对较为复杂,相关规范没有给出详细的设计步骤,在参考和设计实践的基础上,综合阐述铁路临建工程条形基础设计中常用的静力平衡法和倒梁法的计算原理、适用范围和相互关系,总结提出条形基础设计的具体步骤,目的是强... 柱下条形基础的设计相对较为复杂,相关规范没有给出详细的设计步骤,在参考和设计实践的基础上,综合阐述铁路临建工程条形基础设计中常用的静力平衡法和倒梁法的计算原理、适用范围和相互关系,总结提出条形基础设计的具体步骤,目的是强化条形基础设计的可操作性,从而使设计过程条理清楚,设计结果经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形基础 实用设计方法 设计步骤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工程安全研究现状及地脉动法监测可行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戴靠山 陈亘 +1 位作者 宋学行 潘永东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9-169,共11页
概括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O2地质封存的研究现状,对CO2封存监测技术进行了简要总结,关注了基于地震法的相关监测技术。利用数值计算的手段,对地脉动方法在CO2地质封存工程安全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先从理论上分析了CO2注... 概括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O2地质封存的研究现状,对CO2封存监测技术进行了简要总结,关注了基于地震法的相关监测技术。利用数值计算的手段,对地脉动方法在CO2地质封存工程安全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先从理论上分析了CO2注入引起岩石密度和波速变化范围,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岩石密度、波速等因素改变对地表面波频散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①当CO2密度和体积模量与岩石孔隙中物质相差较大时,CO2驱替岩石中孔隙介质对波速的影响较大,反之则小;②CO2储层横波波速改变相对于纵波或密度改变对面波波速影响较大;③CO2储层的波速和密度等参数变化对面波的影响随频厚积变化而变化;④当CO2储层薄但埋深大时,面波频散特性对储层弹性参数改变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 CO2封存 监测 CO2驱替 地脉动
下载PDF
某砌体结构工程的裂缝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余琼 王观麟 《结构工程师》 2009年第1期119-123,共5页
屋面采用钢屋架的1号库房,由于钢屋架与砖砌墙体的线膨胀系数的差异,升温情况下屋架连接处砌体扶壁柱柱头碎裂,降温情况下上、下柱交接处产生倒八字斜裂缝;屋面采用木屋架的2号库房,结构纵向较长,墙体无任何窗洞,且只有一层,由于受砌体... 屋面采用钢屋架的1号库房,由于钢屋架与砖砌墙体的线膨胀系数的差异,升温情况下屋架连接处砌体扶壁柱柱头碎裂,降温情况下上、下柱交接处产生倒八字斜裂缝;屋面采用木屋架的2号库房,结构纵向较长,墙体无任何窗洞,且只有一层,由于受砌体干缩和温差收缩作用,纵墙面产生大量的竖向裂缝。文中详细分析以上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对2号库房墙体在温度作用下的情况进行有限元模拟,提出了灌环氧水泥砂浆修补裂缝的处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温度裂缝 线膨胀系数 钢屋架 木屋架
下载PDF
某工程钢桁架新型节点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克旭 龙涛 《结构工程师》 2009年第1期95-100,共6页
试验研究了某实际工程中所应用的新型钢桁架吊柱节点的受力性能。该试验节点属于方钢管焊接节点,由于所受荷载较大,在传统节点板连接的形式上又设置了垂直于节点板焊接的横向肋板与外加缀板,以共同传递吊柱荷载。试验结果表明,此新型节... 试验研究了某实际工程中所应用的新型钢桁架吊柱节点的受力性能。该试验节点属于方钢管焊接节点,由于所受荷载较大,在传统节点板连接的形式上又设置了垂直于节点板焊接的横向肋板与外加缀板,以共同传递吊柱荷载。试验结果表明,此新型节点的受力性能令人满意,虽然破坏首先出现在节点部位横向肋板与外加缀板焊缝段的应力集中处,但经过应力重分布后,节点部分仍能承受继续加载,而最终的破坏形式为杆件破坏,且承载力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架 焊接节点 承载力 足尺试验
下载PDF
中外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鲁正 陆墨达 《高等建筑教育》 2018年第3期42-46,共5页
近年来,建筑行业呼吁培养土木-法学复合型人才,同济大学针对此次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探索,开设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实践。文章将同济大学开设的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与4所世界顶级名校开设的建设法规课程从课程... 近年来,建筑行业呼吁培养土木-法学复合型人才,同济大学针对此次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探索,开设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实践。文章将同济大学开设的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与4所世界顶级名校开设的建设法规课程从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教学与评估4个方面进行比较,通过发现自身不足,从而结合中国教育实际,针对同济大学的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提出教学的改革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工程法规 课程比较 土木工程 课程改革 高等教育
下载PDF
工程结构抗震和减震
12
作者 吕西林 施卫星 《科学》 1997年第3期32-34,共3页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绝大多数地震由于发生在地球深处,或者它所释放的能量小而难以被感觉到。人们能感觉到的地震叫有感地震,占地震总数的1%左右。造成灾害的强烈地震则更少,平均每年发生十几...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绝大多数地震由于发生在地球深处,或者它所释放的能量小而难以被感觉到。人们能感觉到的地震叫有感地震,占地震总数的1%左右。造成灾害的强烈地震则更少,平均每年发生十几次。强烈地震会引起地面剧烈摇晃和颠簸,并会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造成工程建筑物的破坏。另外,地震还可能带来火灾、水灾、山崩、滑坡以及海啸等各种灾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结构 抗震 减震 控制
下载PDF
碳纤维在某框架结构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超维 方林 《科技信息》 2012年第17期336-337,共2页
简要概括运用碳纤维加固结构技术的特点,并针对某多层建筑局部建筑功能改变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承载力不足的情况,提出粘贴碳纤维加固法对梁进行加固的方案,并简述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具体的施工步骤,对同类工程问题有一定的... 简要概括运用碳纤维加固结构技术的特点,并针对某多层建筑局部建筑功能改变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承载力不足的情况,提出粘贴碳纤维加固法对梁进行加固的方案,并简述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具体的施工步骤,对同类工程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钢筋混凝土梁 承载力 施工
下载PDF
内张钢圈加固盾构隧道结构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半环加固法 被引量:57
14
作者 柳献 张浩立 +2 位作者 唐敏 鲁亮 王秀志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137,共7页
作为盾构隧道常见加固方式之一的内张钢圈半环加固工法,主要用于控制隧道衬砌的大变形,为隧道结构提供后期补强。文章结合半环加固工况下盾构隧道结构极限的承载试验,描述了其加固施工工艺,以及加固结构破坏的试验现象,得出了此工况下... 作为盾构隧道常见加固方式之一的内张钢圈半环加固工法,主要用于控制隧道衬砌的大变形,为隧道结构提供后期补强。文章结合半环加固工况下盾构隧道结构极限的承载试验,描述了其加固施工工艺,以及加固结构破坏的试验现象,得出了此工况下的结构荷载位移曲线,并分析了加固结构的关键性能点。试验结果表明,半环加固法能有效提高隧道的结构刚度及极限承载能力;钢板与混凝土衬砌的粘结面破坏导致结构整体破坏,是加固结构的关键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结构加固 极限承载力 内张钢圈 后期补强 足尺试验
下载PDF
内张钢圈加固盾构隧道结构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整环加固法 被引量:75
15
作者 柳献 唐敏 +2 位作者 鲁亮 王秀志 朱雁飞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300-2306,共7页
以内张钢圈整环加固盾构隧道为对象,采用足尺试验方法对整环加固工法下单环隧道衬砌的极限承载性能进行研究,描述加固结构破坏的试验现象,获得加固结构的荷载位移曲线,并结合试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得到加固结构的关键性能点。试验结果表明... 以内张钢圈整环加固盾构隧道为对象,采用足尺试验方法对整环加固工法下单环隧道衬砌的极限承载性能进行研究,描述加固结构破坏的试验现象,获得加固结构的荷载位移曲线,并结合试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得到加固结构的关键性能点。试验结果表明,整环加固后盾构隧道的刚度与强度相对于加固之前有明显提高;加固后结构的破坏主要为钢板与混凝土衬砌的黏结面破坏。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内张钢圈加固 盾构隧道 极限承载力 足尺试验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在线结构损伤检测分析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唐和生 薛松涛 +1 位作者 陈镕 王远功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52,共6页
传统的傅立叶变换只能确定一个函数奇异性的整体性质 ,而难以确定奇异点在空间的位置及分布情况 .小波变换具有空间局部化性质 ,利用小波变换来分析信号的奇异性及奇异性位置和奇异度的大小是比较有效的 .在结构发生损伤时 ,结构的刚度... 传统的傅立叶变换只能确定一个函数奇异性的整体性质 ,而难以确定奇异点在空间的位置及分布情况 .小波变换具有空间局部化性质 ,利用小波变换来分析信号的奇异性及奇异性位置和奇异度的大小是比较有效的 .在结构发生损伤时 ,结构的刚度发生了变化 ,因此结构动力响应的在线监测信号相应的发生了间断点 ,由于小波分析具有刻划信号局部特征的作用 ,通过对结构响应进行小波分解以后可以确定结构是否出现损伤以及确定损伤发生的时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傅立叶变换 损伤检测 奇异性 在线监测 结构损伤识别
下载PDF
钢结构房屋动力特性脉动法测试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施卫星 魏丹 韩瑞龙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对上海地区的10幢钢结构建筑进行脉动法测试并采集数据,得到广义钢结构房屋的动力特性。选取其中1栋典型建筑通过多次测试和数值模拟分别验证测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通过分析处理测试数据建立钢结构建筑一阶周期与结构层数或高度的线性... 对上海地区的10幢钢结构建筑进行脉动法测试并采集数据,得到广义钢结构房屋的动力特性。选取其中1栋典型建筑通过多次测试和数值模拟分别验证测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通过分析处理测试数据建立钢结构建筑一阶周期与结构层数或高度的线性关系式,并归纳总结了等效阻尼比的测试结果,为验证结构动力特性理论计算结果、钢结构建筑减震隔震设计以及鉴定、加固改造、损伤识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动力特性 脉动法 频率 阻尼比 经验公式
下载PDF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参数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齐虎 李云贵 吕西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7-554,563,共9页
为提高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工程实用性,研究各参数取值对模型损伤发展、塑性发展及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拟合参数取值与混凝土材料常用指标弹性模量、单轴抗压强度及单轴抗拉强度联系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实用的参数取值确定方法.对... 为提高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工程实用性,研究各参数取值对模型损伤发展、塑性发展及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拟合参数取值与混凝土材料常用指标弹性模量、单轴抗压强度及单轴抗拉强度联系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实用的参数取值确定方法.对规范规定的各强度混凝土材料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及参数确定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模拟混凝土材料的各种非线性本构行为.采用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进行本构模型在ABAQUS中的二次开发,对上海某酒店项目进行数值模拟:在结构设计软件PKPM中完成建模,将模型转换为ABAQUS模型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振形计算自振频率相差在5%以内,顶层位移时程除个别极值外总体匹配较好,楼层位移差在10%以内,最大层间位移除个别楼层相差达到30%以外,一般楼层相差10%左右,验证了所提出的参数确定方法及本构模型是合理有效的;通过分析结构各关键时刻损伤分布云图,表明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能够实时反映结构的破坏过程,便于分析者直观地把握结构破坏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模型参数 混凝土 ABAQUS 非线性时程反应 损伤分布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加固震损砌体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雷真 周德源 +1 位作者 张晖 王继兵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30-137,共8页
地震震害调查表明,砌体结构因抗震性能较差,在地震中更易遭受破坏。玄武岩纤维(BFRP)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且价格低廉,但其在震后受损结构加固中却未得到广泛使用。通过对一栋缩尺比为1∶4的三层砌体结构模型预震损及其震损后玄武... 地震震害调查表明,砌体结构因抗震性能较差,在地震中更易遭受破坏。玄武岩纤维(BFRP)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且价格低廉,但其在震后受损结构加固中却未得到广泛使用。通过对一栋缩尺比为1∶4的三层砌体结构模型预震损及其震损后玄武岩纤维加固的两次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了两次模型试验的动力特性、地震反应和损伤破坏情况,旨在验证玄武岩纤维加固震损砌体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加固法可以改善砌体的脆性,延缓墙体裂缝的发展,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整体刚度,改善结构的耗能能力,使震损加固砌体结构达到甚至超过未震损结构的抗震性能,且不改变原结构质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震损砌体结构加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砌体结构 振动台试验 震损 加固
下载PDF
长周期结构相对位移反应谱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曹加良 施卫星 +1 位作者 刘文光 蒋湘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70,共8页
在对长周期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或采用基于位移的性能设计方法进行结构设计时,或采用各种结构控制技术对结构进行减隔震设计时,需要用到相对位移反应谱,而目前各国规范给出的一般都是某种标准化的绝对加速度反应谱。本文指出了国内外目... 在对长周期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或采用基于位移的性能设计方法进行结构设计时,或采用各种结构控制技术对结构进行减隔震设计时,需要用到相对位移反应谱,而目前各国规范给出的一般都是某种标准化的绝对加速度反应谱。本文指出了国内外目前在用的部分规范提出的长周期反应谱存在的问题,采用80条高通低截止频率(0.025 Hz~0.125 Hz)、加速度峰值≥0.10 g的水平向强震记录,计算了周期0~10 s、阻尼比0.10~0.40的相对位移反应谱,研究了位移谱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参数,建立了考虑震源参数、地震动幅值特性、场地条件、谱控制参数、阻尼比调整系数的可供长周期结构设计使用的弹性相对位移谱,给出了实用化计算公式及地震动位移峰值。结果表明,相对位移谱卓越周期是控制位移谱谱值及形状的重要参数;本文研究得到的相对位移谱能较好地拟合实际相对位移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应谱 相对位移反应谱 长周期结构 卓越周期 地震响应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