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城市群多部门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影响要素与空间规划响应研究
1
作者 刘超 张洪博 黄雨嫣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7,共8页
从碳排放总量及工业、民用、交通、电力四部门排放量出发,可视化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的时空特征,构建模型分析其影响要素,并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视角提出响应策略。首先,对1990—2021年长三角碳排放进行时空数据可视化;其次,通过空间自... 从碳排放总量及工业、民用、交通、电力四部门排放量出发,可视化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的时空特征,构建模型分析其影响要素,并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视角提出响应策略。首先,对1990—2021年长三角碳排放进行时空数据可视化;其次,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碳排放空间协同性;再次,考虑国土空间规划分区,采用改进STIRPAT模型遴选出社会经济、建成环境方面对总量、地均碳排放的显著影响因子及其弹性系数;最后,提出针对长三角地区碳减排的空间规划策略。结果表明,碳排放以区域性中心城区为聚集,城市化水平、人口要素、人均财富等要素会促进区域碳排放。基于此,提出碳排放分区划定、低碳产业引导、用地分类与格局优化等空间响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STIRPAT模型 国土空间规划 时空特征 长三角
下载PDF
超特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特征与规划应对--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晟 黄建中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73,共7页
超特大城市在功能定位、人口结构、用地和空间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特征及规划实施的复杂性,从国家使命、人口构成、资源要素和空间特征4个方面,分析超特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特殊性。以上海为例,解析其公共服务... 超特大城市在功能定位、人口结构、用地和空间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特征及规划实施的复杂性,从国家使命、人口构成、资源要素和空间特征4个方面,分析超特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特殊性。以上海为例,解析其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在认知导向、目标传导和空间协同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超特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应当作为支撑城市多维度发展、提升城市核心功能的载体,形成分阶段落实规划目标、动态满足市民需求的机制,成为各部门和各主体协同治理、凝聚合力的平台。最后从规划指标、规划层级、用途管控和空间统筹等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阐述相应的规划编制和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特大城市 公共服务设施 需求特征 上海2035 规划目标 实施策略
下载PDF
城市更新背景下产业园区职住空间关系演变及作用机制研究--以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钮心毅 林诗佳 《城乡规划》 2022年第5期1-11,共11页
本文以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为例,运用多源大数据探讨城市更新背景下超大城市中心城区产业园区职住空间关系的演变特征及作用机制。首先,运用手机信令数据测算园区员工居住地的分布情况,量化职住空间关系演变的特征。其次,运用百度... 本文以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为例,运用多源大数据探讨城市更新背景下超大城市中心城区产业园区职住空间关系的演变特征及作用机制。首先,运用手机信令数据测算园区员工居住地的分布情况,量化职住空间关系演变的特征。其次,运用百度地图API获取员工的通勤时距,并与周边住房供应的情况进行比对,采用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来验证住房与通勤各变量对职住空间关系演变的影响。研究认为,在城市更新背景下,产业园区职住空间关系的演变是由就业机会、住房机会、通勤时间成本三者共同作用形成的。园区产业转型使得园区内出现大量的就业机会的变化,带来大规模的员工更替。而当城市更新未能在近域范围内同步提供新的住房机会,且轨道交通扩展了可接受通勤时间成本对应的空间范围时,职住空间关系可能发生剧变,形成“飞地”形式的“远距离轨道交通匹配”。最后,文章对产业园区的城市更新提出两点规划建议,一是更新中必须考虑在园区及其周边同步提供新的住房机会;二是必须关注轨道交通的作用,多条轨道交通线路能够较好地缓解职住空间关系进一步失衡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园区 城市更新 职住空间关系 手机信令数据 漕河泾
下载PDF
时空行为视角下上海市早高峰拥堵的形成模式与规划应对
4
作者 涂鸿昌 晏龙旭 +2 位作者 王德 胡杨 骆晓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从时空行为视角溯源导致拥堵的出行原因,有助于理解拥堵形成的时空全过程。以上海市早高峰期间常发拥堵路段与机动车出行为研究对象,使用手机信令数据与交通态势数据进行交通流分配,还原出行的时空轨迹,从空间、时间、行为3个维度刻画... 从时空行为视角溯源导致拥堵的出行原因,有助于理解拥堵形成的时空全过程。以上海市早高峰期间常发拥堵路段与机动车出行为研究对象,使用手机信令数据与交通态势数据进行交通流分配,还原出行的时空轨迹,从空间、时间、行为3个维度刻画早高峰拥堵形成的总体特征,解析具体路段的拥堵形成模式。发现拥堵的主要来源是沿内环、中环连片的居住密集区,去向主要集中在内环内的就业集中区;道路拥堵模式可归纳为“时空集中型”“出发集中型”“到达集中型”“时空分散型”4种主要类型;进而结合时空行为规划理论框架提出针对性的缓堵策略。从时空全过程视角认识道路拥堵的形成原因,可以为精细化的拥堵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时空行为规划 道路拥堵 手机信令数据 交通态势数据 交通流分配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建筑识别技术在城市体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晏龙旭 涂鸿昌 +5 位作者 王德 张尚武 刘骝 张雨迪 张扬帆 王勇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6,共8页
建筑变化是城市体检的重要维度之一,但实际工作常受制于建筑数据可获取性。探索基于深度学习和高精度卫星影像数据的建筑识别技术在城市体检中的应用。首先提出由城乡建设基本情况、政策落实与风险预警、规划实施评估等目标构成的建筑... 建筑变化是城市体检的重要维度之一,但实际工作常受制于建筑数据可获取性。探索基于深度学习和高精度卫星影像数据的建筑识别技术在城市体检中的应用。首先提出由城乡建设基本情况、政策落实与风险预警、规划实施评估等目标构成的建筑变化视角下城市体检评估框架;然后介绍基于深度学习和高精度卫星影像的建筑识别与分析方法,并提取2014年、2019年的建筑轮廓和高度信息;最后以上海为例,从建筑存量变化基本情况、当前城市体检关注的重点指标、上海“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3个方面开展评估。结果发现:“十三五”期间上海建筑存量有所增长,关于工业用地减量化和空间布局优化的政策实施效果显著,推进新城、分类推进镇的建设等政策实施较好,中心城区建筑总量控制、城市开发边界外工业用地减量复垦两项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检 建筑变化 深度学习 高精度卫星影像 上海
下载PDF
声纹识别技术支持下自然保护地鸟类多样性节律特征及监测有效性研究——以黄龙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晓青 余楚萌 +1 位作者 徐荣林 刘颂 《园林》 2024年第4期11-18,共8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声纹识别技术正在成为辅助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手段,由于声纹数据采集的特征及计算性生物声学的发展,声学技术在物种鉴别、种群研究、环境成因研究方...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声纹识别技术正在成为辅助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手段,由于声纹数据采集的特征及计算性生物声学的发展,声学技术在物种鉴别、种群研究、环境成因研究方面正表现出优势。以黄龙自然保护区为例,以指示性物种鸟类的鸣声为对象,通过保护区中较高人为影响(黄龙景区)和较低人为影响(张家沟)这两个区域的被动式监测,采集了6303 min声音数据。通过经典声学指数计算、人工智能物种识别与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得出:(1)人工智能技术下鸟类多样性及鸣声时间分布特征;(2)声纹识别技术较之于传统调查方法更具有效性;(3)声学指数计算对环境的响应程度与有效性辨析。研究试验性地对数据进行了分析阐释,以黄龙自然保护区为例作为方法的探索,为此类保护地保护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纹识别 鸟类多样性 自然保护地 声景 保护管理
下载PDF
“人口-产业”匹配视角下大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特征与优化策略——以上海市为例
7
作者 林诗佳 钮心毅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3,共8页
多中心是大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思路,一般通过积极的人口布局优化政策、产业布局优化政策来实现。基于上海案例,使用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探索2010-2020年间在人口、产业布局优化政策导向下上海市常住人口和就业岗位的空间分布变... 多中心是大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思路,一般通过积极的人口布局优化政策、产业布局优化政策来实现。基于上海案例,使用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探索2010-2020年间在人口、产业布局优化政策导向下上海市常住人口和就业岗位的空间分布变化,从数量匹配、类型匹配两个维度量化认识人口-产业匹配特征,并通过向心通勤变化揭示了人口-产业匹配特征对市域空间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海的人口布局优化政策、产业布局优化政策均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全市层面出现一定程度的人口-产业数量失配和类型失配现象。这导致了要素流动视角下市域空间结构更趋于单中心极化,与“多中心”发展目标相悖。最后提出大城市制定人口布局优化和产业布局优化政策时必须考虑两者协同,人口-产业匹配有助于实现多中心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产业匹配 城市空间结构 常住人口 就业岗位 上海
下载PDF
消费出行视角下的城市实体商业中心服务空间特征——对上海9个商业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钮心毅 康宁 阚长城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0,共9页
以上海9个不同等级实体商业中心为研究对象,探究消费出行视角下城市实体商业中心的服务空间特征。使用互联网位置服务数据,测算消费出行的空间范围,通过数据挖掘估测消费出行目的为体验性、非体验性,进而比较商业中心服务空间特征。首先... 以上海9个不同等级实体商业中心为研究对象,探究消费出行视角下城市实体商业中心的服务空间特征。使用互联网位置服务数据,测算消费出行的空间范围,通过数据挖掘估测消费出行目的为体验性、非体验性,进而比较商业中心服务空间特征。首先,消费者来源地空间范围特征上,同一个商业中心的体验性消费的空间范围明显小于非体验性消费;不同等级商业中心之间比较,非体验性消费空间范围等级差异显著,体验性消费空间范围差异较小,且与中心等级不一致。其次,消费者来源地空间模式上,同一个商业中心的体验性消费空间聚集度比非体验性消费更高;不同等级商业中心之间比较,等级低的商业中心,体验性、非体验性的聚集模式差别明显。认为商业中心服务体验性、非体验性消费的空间特征差异显著。在当前社会经济趋势下,实体零售业态中体验性消费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实体商业中心体系规划原则和方法需要做出改变和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商业中心 消费出行 体验性消费 互联网位置服务数据 上海
下载PDF
融入规划轨道交通的土地使用多情景模拟——以上海外围地区TOD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新刚 杨辰颖 +2 位作者 黄永俏 曾灿程 钮心毅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118,共7页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未来土地使用发展布局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必要探讨如何将轨道交通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中,并进行多情景的比较分析以辅助国土空间规划。基于上海市不同历史年份土地使用情况,分析土地使用的变化过程,挖掘轨道交通对于...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未来土地使用发展布局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必要探讨如何将轨道交通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中,并进行多情景的比较分析以辅助国土空间规划。基于上海市不同历史年份土地使用情况,分析土地使用的变化过程,挖掘轨道交通对于土地使用演变的影响。设定不考虑规划轨道交通、考虑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情景和考虑轨道交通建设调整规划3种情景,使用神经网络和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未来土地使用演变进行多情景模拟。结果表明,土地使用模拟能够有效分析轨道交通、人口密度等不同空间要素对土地使用演变的影响,土地使用模拟结果与现状对比精度较高。多情景土地使用模拟方法可以比较不同规划情景之下的土地使用发展布局,辅助轨道交通规划编制,融入轨道交通规划的未来土地使用发展布局对于支持TOD模式的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土地使用演变 公共交通导向型的发展模式 国土空间规划
下载PDF
虚拟空间电子口碑对实体商业中心服务范围竞争实效的影响——以上海主城区为例
10
作者 康宁 张佶 钮心毅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7,共7页
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移动端应用软件显著推动了零售商业虚拟空间的迅猛扩展。本研究从消费行为需求端出发,使用互联网位置服务数据测度实体商业中心服务范围,探究实体商业中心的竞争实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选取了上海主... 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移动端应用软件显著推动了零售商业虚拟空间的迅猛扩展。本研究从消费行为需求端出发,使用互联网位置服务数据测度实体商业中心服务范围,探究实体商业中心的竞争实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选取了上海主城区内29个实体商业中心为研究对象,以电子口碑表征虚拟空间的属性,以建成环境表征实体空间的属性,以竞争实效表示实体商业中心服务范围竞争的实际效用。探究电子口碑和建成环境对其的影响。研究发现,实体商业中心的竞争实效不仅受到实体空间的影响,也受到虚拟空间的影响。在建成环境的影响因素中,业态混合度和停车场数量仍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电子口碑的影响因素中,优质口碑数量能够显著提升商业中心的竞争实效。时空大数据用于探索虚拟空间属性与实体空间属性相互影响,为适应当前虚实共存的城市商业空间,提升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商业中心 虚拟空间 电子口碑 服务范围 互联网位置服务数据 上海
下载PDF
城市多中心结构下的土地使用多情景发展布局
11
作者 周新刚 杨辰颖 +1 位作者 曾灿程 傅韵同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3,共6页
城市多中心结构和距离主中心、次中心的区位是影响土地使用演变的重要因素。随着多中心结构成为城市空间重要发展战略,相对于城市主中心,距离就业次中心的区位因素需要在土地使用变化模拟中加以考虑。以上海市为例,通过土地使用模拟探... 城市多中心结构和距离主中心、次中心的区位是影响土地使用演变的重要因素。随着多中心结构成为城市空间重要发展战略,相对于城市主中心,距离就业次中心的区位因素需要在土地使用变化模拟中加以考虑。以上海市为例,通过土地使用模拟探讨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土地使用演变的影响。通过手机位置数据识别就业次中心,分析就业次中心对土地使用演变的影响。研究发现,除了交通、社会经济、距离城市主中心的区位等因素,距离就业次中心的区位也是影响土地使用演变的重要因素。根据识别的就业次中心替换历史年份的就业次中心,对未来土地使用进行推演,发现就业次中心会带来周边商业用地的集聚。同时,将相对于城市主中心、就业次中心的区位因素纳入土地使用推演考虑,研究城市多中心结构对土地使用演变的影响,对于城市多中心结构优化及用地发展布局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结构 土地使用 多情景分析 国土空间规划
下载PDF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决策支持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思涵 林诗佳 +1 位作者 张竹君 钮心毅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1年第5期113-120,共8页
针对传统方法缺少对乘客的实际活动轨迹和出行需求进行量化的难点,研究基于乘客实际站外全程轨迹,提出了通过测度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服务的供需失衡程度来评价线网建设时序的决策支持模型。模型以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出的乘客进站前地面停留... 针对传统方法缺少对乘客的实际活动轨迹和出行需求进行量化的难点,研究基于乘客实际站外全程轨迹,提出了通过测度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服务的供需失衡程度来评价线网建设时序的决策支持模型。模型以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出的乘客进站前地面停留地作为站点的实际服务范围,以等效路阻模型测算站点的理论服务范围,并将二者的差异作为供需不匹配的区域。建立总溢出距离和信息熵两个指标评价体系,用以评价建设时序。通过杭州市2号线西段建成前后的手机信令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表明,模型能较好度量供需不匹配程度,评估建设需求的迫切性,能支持杭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预测。本研究采用了集成大数据与传统交通模型框架,提出了具有预测性和实证性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决策支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建设时序 手机信令数据 等效路阻模型 信息熵
下载PDF
基于居民活动特征的上海郊区城镇圈空间组织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钮心毅 李志鹏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0-86,共7页
从居民活动特征出发,使用手机信令数据量化测度上海郊区城镇圈空间组织特征。以工作日通勤出行、休息日非通勤出行表征通勤、非通勤跨镇功能联系测度城镇圈空间组织。以Louvain社区发现算法测算居民跨镇活动的网络特征、使用改进的独立... 从居民活动特征出发,使用手机信令数据量化测度上海郊区城镇圈空间组织特征。以工作日通勤出行、休息日非通勤出行表征通勤、非通勤跨镇功能联系测度城镇圈空间组织。以Louvain社区发现算法测算居民跨镇活动的网络特征、使用改进的独立指数测算城镇圈内居民活动平衡度。发现居民通勤和非通勤活动网络的组群划分结果与区级行政区划基本重合,区级行政区划是影响城镇圈空间组织的重要因素。规划既有城镇圈内的非通勤独立指数普遍低于通勤独立指数,居民非通勤活动显示的既有城镇圈空间组织实现程度相对较低。认为“上海2035”总体规划中的城镇圈规划实施要重视克服区级行政区划表征的制度性因素影响,城镇圈规划实施要更加重视公共服务资源的布局和配置。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测算城镇圈空间组织的方法将有助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城镇圈规划实施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圈 空间组织 居民活动 功能联系 手机信令数据 上海
下载PDF
基于“形态—网络—功能”的城市韧性评估方法——以十堰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颜文涛 李子豪 付磊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科学评估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对城市韧性水平的影响,可以为国土空间规划中有效增强城市应对风险能力提供理论支撑。基于景观生态学与复杂网络理论,我们提出了“形态—网络—功能”的多维度城市韧性评估框架和定量计算方法。通过评估十堰市... 科学评估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对城市韧性水平的影响,可以为国土空间规划中有效增强城市应对风险能力提供理论支撑。基于景观生态学与复杂网络理论,我们提出了“形态—网络—功能”的多维度城市韧性评估框架和定量计算方法。通过评估十堰市中心城区的4种土地利用情景的韧性水平,分析影响城市韧性水平的关键空间特征并提出相应规划对策。研究发现,各空间指标对韧性水平的影响是复杂非线性关系。不同情景下,要素间的组织模式与互动关系的差异影响韧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高生态连通性的城市空间形态、具有层级结构体系的城市道路网络、多模块协同的公共服务功能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城市韧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评估 城市形态 城市网络 城市功能 十堰市
下载PDF
声学手段辅助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现状及应用建议 被引量:6
15
作者 许晓青 蒲宝婧 +1 位作者 余楚萌 安德军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3年第4期34-44,共11页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声学监测是一种通过记录自然环境中物种声音类型和声音变化以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新型方法,其在自然保护地生物多...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声学监测是一种通过记录自然环境中物种声音类型和声音变化以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新型方法,其在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梳理了声学监测在自然保护地保护工作中的优劣势、应用,以及监测实施要点。声学监测实现了被动式的采集,可以获得连续、完整和相对低成本的数据,提高了更大物种规模监测的可能性。它有助于促进物种名录清单建立、监测类群数量评估和动态观察等工作,同时可利用动物声音判断其生理状态和栖息地质量。但目前仍然存在标准化和资源共享的声学数据库缺乏、长期监测方案仍较少、设备差异产生的数据不一致、以指数为主的生物多样性评估存在保真度和准确度争议等问题,未来仍然需要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提升声学对生物多样性预测的能力。基于此,提出了对我国自然保护地开展声学监测的若干建议,从而推动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监测 声景生态学 声学指数 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国际大都市中心体系规划的经验与借鉴——基于五个案例城市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晏龙旭 王德 +2 位作者 张尚武 殷振轩 谭文垦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8-96,共9页
城市中心体系是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内容,如何开展规划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梳理大伦敦、新加坡、悉尼、墨尔本、上海五个城市中心体系规划案例,首先将城市中心体系规划的总体作用总结为三个方面:回答“空间如何发展”和“规划如何... 城市中心体系是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内容,如何开展规划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梳理大伦敦、新加坡、悉尼、墨尔本、上海五个城市中心体系规划案例,首先将城市中心体系规划的总体作用总结为三个方面:回答“空间如何发展”和“规划如何引导其发展”问题,提供规划政策纵向传导的框架。再次,将城市中心体系规划的一般目标分为提升城市对外竞争力和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两个方面。针对前者的策略可归纳为通过城市中心促进经济集聚,提升高等级商业中心的国际吸引力,促进创新和教育有关的竞争力;针对后者的策略可归纳为通过城市中心优化职住关系,提升生活服务便利性,优化公共交通支持。最后提出对国内相关实践的两点启示:一是将城市中心的等级规划与职能规划分开;二是可探索围绕城市中心体系构建规划政策的空间框架,实现部门政策的协调聚焦和空间结构的弹性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都市 城市中心体系规划 空间发展 政策协调 规划传导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区的功能多中心特征和规划响应--基于城际出行联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垚 钮心毅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108,共11页
本文以移动定位大数据测度城际出行联系,分析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的功能多中心特征,并将其与理想模式进行对照,以期推进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功能多中心的研究,丰富功能多中心理论。文章通过手机信令数据测算了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城市之间... 本文以移动定位大数据测度城际出行联系,分析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的功能多中心特征,并将其与理想模式进行对照,以期推进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功能多中心的研究,丰富功能多中心理论。文章通过手机信令数据测算了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城市之间在工作日、周末、节假日三个时间段的城际出行,从功能联系强度、功能联系对称性、功能组群三个方面测度功能多中心特征。研究发现,(1)当前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整体呈现内外交互的多中心模式,具有不平衡的功能多中心特征。同时,功能多中心具有时空特征,工作日、周末、节假日三个时间段的特征有显著差异。(2)与理想模式相比,周末时段内功能多中心程度最高,工作日时段内功能多中心程度最低。三个时间段内的功能多中心不平衡特征受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本文建议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规划从以下三方面作出规划响应:一是围绕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形成都市圈;二是构建城际铁路与高速铁路相互结合的交通设施体系;三是保障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化,以构建相对均衡的功能多中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出行 长三角地区 城市群 功能多中心 规划响应
原文传递
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供需匹配质量精准评价
18
作者 陈君南 晏龙旭 +3 位作者 王德 张尚武 冯高尚 吴菁妍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7,共8页
基于需求人群分布评价社区生活圈服务设施的供需匹配质量,能够更精准地指导社区生活圈规划与完善。提出一套需求人群空间分布识别和设施服务水平评价的方法,采用手机数据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识别各类需求人群的空间分布,采用POI数... 基于需求人群分布评价社区生活圈服务设施的供需匹配质量,能够更精准地指导社区生活圈规划与完善。提出一套需求人群空间分布识别和设施服务水平评价的方法,采用手机数据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识别各类需求人群的空间分布,采用POI数据测度相应设施分布,结合可达性分析开展设施供需匹配质量的精准评价。围绕《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工作导引》规定的5大类设施,首先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进行总体评价。其次分析中心城和郊区小类设施在公里网格尺度的服务水平,识别潜在问题空间。最后提出不同类型设施服务水平的均等性具有差异,一些设施存在明显的问题空间,需予以针对性的建设完善;社区生活圈的构建需要超越街镇行政区划,在一些地区还需要兼顾道路连通性优化;郊区生活圈建设不宜设定绝对的可达性标准,需针对不同设施分类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生活圈 需求人群 供需匹配 手机大数据
下载PDF
嵌入式机器学习方法在街区形态生成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19
作者 甘惟 王元楷 李翔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城市街区的形态与空间品质关系密切。在城市设计中借助智能工具实现街区形态的生成是辅助设计决策的一项典型应用。既有的生成式方法主要采用参数化建模、形流推理以及图像生成算法实现,缺少对街区尺度形态规律学习的过程因而难以处理... 城市街区的形态与空间品质关系密切。在城市设计中借助智能工具实现街区形态的生成是辅助设计决策的一项典型应用。既有的生成式方法主要采用参数化建模、形流推理以及图像生成算法实现,缺少对街区尺度形态规律学习的过程因而难以处理复杂、精细的空间形态关系,生成令人满意的形态结果。因此,本研究在既有生成式方法基础上借鉴嵌入式系统理论,提出一种通过嵌入机器学习训练模块优化街区形态生成结果的综合性方法(简称“嵌入式机器学习方法”)。该方法包含高质量的训练数据、平衡的模型复杂度与性能、特征工程与模型优化能力、独立运行的学习模块以及支持开放接口与部署五个要素,实现在传统生成规则中增加弹性并且可控的人工神经网络,可根据设计需求对训练样本及模型进行自由组合,改善了既有算法的生成效果。该方法也增加了设计流程的灵活性,设计师可根据场地需要配置合适的训练样本,并通过预训练的方法将结果嵌入生成式系统中,从而实现快速、便捷的三维形态生成,辅助街区形态设计过程。文章阐述了一个探索性的实践案例,从模型目标、数据、训练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生成结果对比探讨了该方法对传统生成方法的改进,结果表明采用嵌入式机器学习方法可以有效改善三维形态的特征细节,生成更契合场地特质的设计方案,为设计师带来有益启示。最后文章提出了嵌入式机器学习方法的未来开发潜力,为城市街区设计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区形态设计 嵌入式方法 生成式模型 机器学习 智能设计
下载PDF
苏沪跨城通勤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初探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垚 钮心毅 李志鹏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66,共9页
通过上海都市圈内苏州至上海中心城区跨城通勤的实证研究,认识苏沪跨城通勤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首先,使用多源大数据量化测算苏沪跨城通勤总体空间特征、认识宏观政策上的影响因素。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个体决策的影响因素。运用... 通过上海都市圈内苏州至上海中心城区跨城通勤的实证研究,认识苏沪跨城通勤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首先,使用多源大数据量化测算苏沪跨城通勤总体空间特征、认识宏观政策上的影响因素。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个体决策的影响因素。运用“宏观约束+个体决策”分析框架,解析了苏沪通勤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苏沪跨城通勤存在“择居主导”与“择业主导”两种典型模式。第二,两种模式有共同的影响因素,均包括宏观约束层面的产业布局、住房与公共服务、交通设施;个体决策层面的职业和收入、家庭和社会关系、通勤成本。第三,两种模式的作用机制不同,“择业主导模式”是上海中心城区特有高价值区段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主导,是市场驱动下的高素质劳动力集聚现象;“择居主导模式”是适宜住房和公共服务供给提供的住房机会主导,是住房市场和住房政策综合作用下的居住人口扩散现象。区域交通设施是两种模式形成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城通勤 上海 苏州 作用机制 择业主导模式 择居主导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