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38篇文章
< 1 2 2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研究所获奖信息
1
作者 杨全兵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38-238,共1页
关键词 同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工程研究所 混凝土 抗冻性能
下载PDF
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研究
2
作者 李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3年第1期0016-0018,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大学生创新基地是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主阵地。结合本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以大学生创新基地的建设作为研究重点,从基地定位、建设目标、办法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大学生创新基地是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主阵地。结合本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以大学生创新基地的建设作为研究重点,从基地定位、建设目标、办法举措、特色案例、作用发挥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大学生创新基地在推动创新创业工作中的相应措施和成效,助力完善材料专业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大学生创新基地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建设的探索——以同济大学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建设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袁华 常志宏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45-48,52,共5页
材料工程基础在本科材料类专业培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肩负着为国家高科技行业输送基础性人才的重任。本文以同济大学材料工程基础课为例,通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团队对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的建立进行探索与实践,得出经验策略,并着... 材料工程基础在本科材料类专业培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肩负着为国家高科技行业输送基础性人才的重任。本文以同济大学材料工程基础课为例,通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团队对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的建立进行探索与实践,得出经验策略,并着重阐述同济大学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及取得成果,为该课程指出了未来课程建设的方向,从而达到在教学改革上的创新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新工科”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材料工程基础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的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钟世云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9-95,85,共8页
本文详细分析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计划,包括其1998年到2011年的修订情况。通过对其课程设置、部分课程教学安排和考评方法、选课进度安排以及本科生去向与培养计划关系的研究,发现MIT材料专业的培养... 本文详细分析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计划,包括其1998年到2011年的修订情况。通过对其课程设置、部分课程教学安排和考评方法、选课进度安排以及本科生去向与培养计划关系的研究,发现MIT材料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调整为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本科生着力加强材料基础研究的知识教育,把专业方向的基础知识教育挪后到研究生阶段,这可能是其材料专业(研究生)在美国名列前茅的重要原因。这种调整也许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关,是制造产业转移的一种影响。无论如何,材料研究应该"依据其行为特征、而不是依据材料类型来进行"的认识与发展趋势没有变化。此外,MIT材料专业本科教育的日常管理也很严格,专业教育从二年级(第3学期)就全面展开,对国内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计划 培养目标 材料科学与工程 麻省理工学院
下载PDF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的课程设置分析——以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钟世云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96,共7页
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要求和课程设置,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实际上都是相同的,专业方向的基础课也是本科生与研究生互认的。该学科选修课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基础材料科学(关于材料行为与特征、研究方法和基础与... 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要求和课程设置,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实际上都是相同的,专业方向的基础课也是本科生与研究生互认的。该学科选修课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基础材料科学(关于材料行为与特征、研究方法和基础与计算材料学的课程)、生物材料、电子材料以及能源环境材料课程的增加和工程类硕士生课程的减少。这种调整也许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有关,是对制造产业转移的一种回应。课程设置中,应关注学生在同样的学科和专业基础上开展不同方向甚至交叉学科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硕博 课程体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 麻省理工学院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13
6
作者 叶松 周萘 王海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4期131-132,共2页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形势下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需求,实验教学已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实验教学改革在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形势下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需求,实验教学已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实验教学改革在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在深入分析了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目前本科实验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试验教学改革的措施,最后予以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实验教学改革 本科教学
下载PDF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7
7
作者 徐小燕 李岩 王德平 《广州化工》 CAS 2012年第23期162-164,共3页
专业认识实习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认识实习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学校培养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质量。我们根据连续多年的经验,结合本校具体情况,针对实... 专业认识实习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认识实习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学校培养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质量。我们根据连续多年的经验,结合本校具体情况,针对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与工程 认识实习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火山灰质材料的火山灰活性检测方法综述
8
作者 孙振平 闫珠华 +4 位作者 张挺 穆帆远 王春胜 羊省 孙其岩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本文将火山灰质材料的火山灰活性检测方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其中,直接法包括石灰吸收值法,火山灰反应程度评定法和酸、碱溶出度法;而间接法包括物理性能法,水化反应放热量法和物理、化学特征参数法。为正确指导火山灰活性检测... 本文将火山灰质材料的火山灰活性检测方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其中,直接法包括石灰吸收值法,火山灰反应程度评定法和酸、碱溶出度法;而间接法包括物理性能法,水化反应放热量法和物理、化学特征参数法。为正确指导火山灰活性检测方法的应用,本文详细介绍并比较了各检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笔者认为,直接法可直接测定出火山灰质材料与Ca(OH)2反应的程度,但其操作和分析过程相对复杂;间接法可通过测定火山灰质材料对体系物化性能的影响或材料自身的物理、化学特征参数来评价其火山灰活性。本文从材料科学的角度厘清了各检测方法的适用对象,认为应根据不同的火山灰质材料的特性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火山灰活性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灰质材料 火山灰活性 直接法 间接法
下载PDF
高校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索——以同济大学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宋文娟 任仲佳 《科教导刊》 2019年第10期169-170,共2页
高校班主任是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例较低但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在工作方法和专业知识方面比较缺乏,需要指导和帮助。建议大力增强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注重... 高校班主任是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例较低但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在工作方法和专业知识方面比较缺乏,需要指导和帮助。建议大力增强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注重有效沟通的技能学习、强化案例剖析、丰富知识储备,为大学生成长助力,发挥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沟通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钧林 《甘肃科技》 2008年第15期165-168,132,共5页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从细分走向综合,通过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移植,最终形成具有共同理论和技术基础的大材料科学。在我国217所设置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中,涵盖了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应用型三类学校。当前我国材料学科的...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从细分走向综合,通过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移植,最终形成具有共同理论和技术基础的大材料科学。在我国217所设置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中,涵盖了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应用型三类学校。当前我国材料学科的发展得到了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培养创新性和适应性人才和做好大材料背景下的通识教育是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方针与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科发展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同济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成果专辑 前言
11
作者 严彪 《上海有色金属》 CAS 2008年第1期I0002-I0002,共1页
关键词 同济大学材料学院 本科生 科技创新 金属功能材料 专辑 重点实验室 博士研究生 课程建设
下载PDF
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
12
作者 林健 《同济教育研究》 2012年第1期41-44,共4页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建设提供有用之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建设一套适应上述目标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材料学科作为许多高校共有的一个重要学科,其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建设提供有用之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建设一套适应上述目标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材料学科作为许多高校共有的一个重要学科,其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国内外高校材料类专业课程设置与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比较,提出了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和本校特点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框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卓越工程师 本科 课程体系
下载PDF
视名利淡如水 敬事业重如山——同济大学教授陈志源先生生平介绍
13
《混凝土世界》 2012年第3期46-47,共2页
同济大学教授陈志源先生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他长期从事建筑材料、胶凝材料、混凝土及高强材料的教学和科研,尤其是在混凝土界面研究方面形成的特色及做出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鉴于此,本刊编辑部约请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及他... 同济大学教授陈志源先生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他长期从事建筑材料、胶凝材料、混凝土及高强材料的教学和科研,尤其是在混凝土界面研究方面形成的特色及做出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鉴于此,本刊编辑部约请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及他的学生撰写了陈志源先生生平和追忆短文,并从其众多的科研成果中选出其1990年发表于《上海建材学院学报》的一篇题为"粉煤灰颗粒-水泥浆体界面特征的研究"的论文,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济大学 水泥浆体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平 混凝土界面 事业 科研成果 粉煤灰颗粒
下载PDF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与建筑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3
14
作者 孙振平 王新友 +2 位作者 张冠伦 周文宗 刘启印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78-283,共6页
讨论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简称GHPC)的涵义,开发使用GHPC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等方面的社会意义,以及GHPC对原材料的要求和发展GHPC尚需进行的工作.
关键词 高性能 混凝土 绿色水泥 建筑工程材料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骨组织工程用支架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德平 黄文旵 +3 位作者 周萘 姚爱华 宁佳 刘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2-304,307,共4页
以硼硅酸盐玻璃粉为原料,采用有机泡沫浸渍工艺,制备了高孔隙率的网眼多孔支架。应用XRD、SEM及ICP-AES等对硼酸盐生物玻璃粉末在生理模拟液中的降解性能、生物活性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硼硅酸盐生物玻璃的降解性和生物活性与材... 以硼硅酸盐玻璃粉为原料,采用有机泡沫浸渍工艺,制备了高孔隙率的网眼多孔支架。应用XRD、SEM及ICP-AES等对硼酸盐生物玻璃粉末在生理模拟液中的降解性能、生物活性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硼硅酸盐生物玻璃的降解性和生物活性与材料的组成配比有关,因此,可以通过调整玻璃的组成有效控制材料的降解性和表面形成的羟基磷灰石晶体的形态。硼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作为硬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材料 硼硅酸盐玻璃 生物活性玻璃:生物降解性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土木工程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雄 刘斯凤 杨正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8-271,共4页
土木工程材料是一切工程的物质基础,土木工程材料不但种类繁多、性能因材性各异、价格因性能不同相差悬殊,但却在土木工程中用量巨大。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量的以"土木工程材料"为专业方向的技术人才,以及掌握"土... 土木工程材料是一切工程的物质基础,土木工程材料不但种类繁多、性能因材性各异、价格因性能不同相差悬殊,但却在土木工程中用量巨大。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量的以"土木工程材料"为专业方向的技术人才,以及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相关知识的房屋建筑、地下、桥梁、测量、管理、机械和其他专业的高水平人才。本文重点探讨了在"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需求背景下,培养土木工程材料专业人才的模式。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设置以及团队建设的投入,提出了衔接紧密的"土木工程材料"系列通识课的设置顺序、实践课的进度安排和要求,以及各阶段的考核办法等,以期达到培养精细化制造的精准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土木工程材料 专门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修春 刘维学 +2 位作者 M.Dubiel D.Ehrt 徐政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46-1150,共5页
简单介绍了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的物理基础,数据处理方法,讨论了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在元素组成,价态和结构环境方面的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在钠钙硅酸盐平板玻璃中,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同时存在。在Ag-Na离子交换后,二价铁离子被银... 简单介绍了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的物理基础,数据处理方法,讨论了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在元素组成,价态和结构环境方面的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在钠钙硅酸盐平板玻璃中,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同时存在。在Ag-Na离子交换后,二价铁离子被银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当Ti2O3和锐钛矿被分别掺入硼硅酸盐玻璃后,钛离子主要以四价存在,Ti4+离子占据五重配位点。在玻璃中同时掺入锐钛矿和还原剂C,诱导三价钛离子生成,三价钛离子占据八面体配位点,使得Ti K边预边峰高度降低。包裹在钠钙硅酸盐玻璃中的银纳米颗粒界面存在张应力,使得银晶格膨胀,银原子存在两种结构环境:Ag-O配位和Ag-Ag配位。孤立银原子的存在,使得最近邻Ag-Ag配位数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 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 价态和结构环境 过渡金属 银纳米颗粒
下载PDF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自愈合过程与产物 被引量:10
18
作者 阚黎黎 施惠生 +1 位作者 瞿广飞 宁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17-1523,共7页
借助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纤维表面以及15,30,50μm不同宽度裂缝自愈合产物的生长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合EDS(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透射电镜)、XRD(X-raydiffraction)及FTIR(fourie... 借助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纤维表面以及15,30,50μm不同宽度裂缝自愈合产物的生长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合EDS(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透射电镜)、XRD(X-raydiffraction)及FTI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等先进研究手段,对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裂缝自愈合产物的化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体系中水泥基材料的进一步水化及C-S-H凝胶和CaCO3晶体的生成是裂缝自愈合的主要原因.宽度15μm裂缝的自愈合产物主要为C-S-H凝胶;宽度30μm裂缝的自愈合产物主要为C-S-H凝胶和CaCO3;观察周期内,宽度50μm形成的自愈合产物量无法填满裂缝.从微观层次上看,宽度30μm以下的裂缝几乎都能完全自愈合.同时,ECC材料中的PVA(聚乙烯醇)纤维有亲水特性,为自愈合产物的形成提供了成核点,有助于ECC材料自愈合产物的形成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 自愈合 过程 产物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乳酸-乙醇酸)/羟基磷灰石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楚 谭庆刚 +2 位作者 任杰 裴庆国 潘可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6135-6138,共4页
目的:观察热致相分离方法制备的聚(乳酸-乙醇酸)/羟基磷灰石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生物相容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①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乳酸-乙醇酸)/羟基磷灰石复合组织工程支架,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微观形貌,应... 目的:观察热致相分离方法制备的聚(乳酸-乙醇酸)/羟基磷灰石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生物相容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①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乳酸-乙醇酸)/羟基磷灰石复合组织工程支架,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微观形貌,应用比重瓶法测定支架的孔隙率。②将兔骨髓基质细胞与多孔支架进行体外联合培养,观察和测定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率和生长情况。③将支架植入兔背部皮下组织,观察活体情况,并于第4周麻醉后处死动物,剖开植入材料部分肌肉,分别用肉眼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观察肌肉组织周围有无明显的炎症反应、有无组织生长。结果:①支架的微观结构和孔隙率:支架的表面和内部都有着较均匀的孔径分布,孔径在100~150μm,孔隙呈近圆形,孔壁上还存在着很多小孔,孔隙之间有着较好的连通性,羟基磷灰石掺量在5%时候复合支架的孔隙率能达到80%以上。②细胞黏附情况:细胞能在复合支架上黏附、增殖,4h后材料的平均黏附率达到41.9%,体外培养7d后,细胞在支架孔隙内黏附铺展。③体内植入实验结果:材料植入体内4周后取出,肌肉组织无明显的炎症反应,表现出很好的组织相容性。结论:运用热致相分离的方法制备的聚(乳酸-乙醇酸)/羟基磷灰石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孔径大小适当、孔隙率高,材料无明显毒性,具有较好的细胞亲和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备了临床应用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PLGA/HA复合支架 热致相分离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具有细胞识别信号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任杰 张乃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1-64,共4页
组织工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寻找理想的具有细胞识别信号的细胞外基质替代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天然聚合物材料、新兴的α-氨基酸类聚合材料等具有细胞识别信号的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概况。
关键词 细胞识别信号 组织工程 天然聚合物材料 α-氨基酸类聚合材料 RGD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